第一篇:唐诗的起源和发展(推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 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 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 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严格意义上的“唐诗”,无疑即见于《全唐诗》与《全唐诗》的各种“补编”(包括《全唐诗逸》、《补 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和《全唐诗续拾》等)里的诗——全唐的诗的数目亡佚的无疑要大大超过存世的,在辨识上似乎 也应撇去《全唐诗》始作俑收录在这些书里的五代诗。从唐人孙翌第一部编选唐诗的《正声集》开始,《南薰集》、《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才调集》 等著名的“唐人选唐诗”以来,历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元好问《唐诗鼓吹》、高秉《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钟惺、谭元 春《唐诗归》、王士礻真《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到孙洙《唐诗三百首》,到余冠英主编的《唐诗选》,再到葛兆光选注的“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 库”的《唐诗卷》,千余年唐诗精华不断被人甄选推扬,唐诗的精魂血魄已沉潜于中华民族的灵魂里,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一个古老诗国的光辉灿烂诗歌 遗产的顶峰与典范。以至于鲁迅先生要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而中国的文化巨匠的成长几乎无不受到过唐诗的雨露沾溉,如郭沫若在《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里就说到他的母亲,“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很多的 诗。”——这又可见出中国民间唐诗之深入人心,这也正是《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普及读物,不断有“新注”,又不断有“新编”的原因了。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位著名诗人。唐开元、天宝年间,出现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产生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 诗派。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有诗集《白氏长庆集》。杜牧,人称“小杜”,他最为出色的一些抒情七绝(如《山行》、《泊秦淮》等),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还学过他的《阿房宫赋》。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怀诗、咏史诗和爱情诗最有特色,如《登乐游原》、《无题》等,又诗集《李义山诗集》。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遗产、是中华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第二篇:书法起源及其发展
书法起源及其发展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刻辞”以外,还有用笔写的“书辞”。西周的金文(铜器铭文)在铸造之前,先要写好字迹。其中有好些作品字体美观,可以说出于当时无名的书法家之手。但是,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使文字艺术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春秋末年吴、越、蔡、楚等国往往在作为仪仗用的兵器上,镌刻(或者错金银)美术字体。它和当时的草率字体正好相反,力求工整美观,或者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鸟形的装饰。这就是“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战国时代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以外,许多重要铜器铭文都用工整的篆书,讲究美观。例如战国初期韩国制作的编钟,所有铭文都先划好方格,在方格内写着工整的篆书,很是精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也都是工整的篆书。这就是书法的起源。
书法的发展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相传李斯就是个书法家,“号为工篆”,许多刻石和十二“钟鐻金人”的铭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水经•河水注》引卫恒《叙篆》)。从这时起,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和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分别遵循着各自的道路而向前发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此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蔡邕、崔瑗、史游。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比较深。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经罕见;崔瑗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时代,造就了两个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此后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钟繇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他的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而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通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他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孙过庭。欧阳询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他的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宋元是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转折时期,书家追求笔墨情趣,文人意识成为书法的主流。宋代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卓然独立的大家;元代以赵孟頫、鲜于枢、倪瓒等成就最为突出。苏轼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黄庭坚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明清两代是书法艺术继承和求变的时期,明人书法大多以姿媚为上,标举高格,有祝允明、文征明、徐渭、董其昌等一大批杰出书家。清代书法经历重大蜕变,开创了碑学,傅山、朱耷、王铎、郑燮、何绍基、康有为等都在书法史上有崇高地位。
中国书法得发展大致就是这样几个阶段,书法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第三篇:瑜伽起源发展
一、什么是瑜伽?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原意是驾驭牛马,可以说是把马套在马车上,从遥远的古代起,它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炼,是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成为修行者,瑜伽的梵文是结合与统一的意思,这也是瑜伽最完美的境界,三摩地境界(SAMAD)。
从狭义方面理解:1.自我与原始动因的结合或一致,具体指人类本身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或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同自我的结合,这也意味着与宇宙最高的万物相同化;2.是控制心灵的修炼方法,在古圣贤帕坦加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3.身、心、灵三者的和谐,统一和平衡。
从广义方面理解:是一门哲学,是印度五大哲学之一,它不属于任何的宗教,它属于哲学范畴,从身体自身来领悟,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相结合的运动,瑜伽修练追求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纯净,包括心灵的、精神的、味觉的灵敏,血液循环的畅通,人体九大系统的体康协调,这样的追求也就是有了瑜伽的饮食和思想,所以我们说瑜伽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1、瑜伽的历史背景
瑜伽(梵文中的意思是“束缚”),起源于印度一系列古老的精神练习,是印度六大正统哲学之一,同数论哲学一并出现,因此并称为数论瑜伽学派,瑜伽哲学本身的多样性使其分为四大主要分支:业瑜伽、智瑜伽、奉爱瑜伽、王瑜伽。以上内容只需要了解瑜伽不属于任何宗教。
2、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5000—700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在数千年前的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再简单一点来说,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也是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瑜伽的习练目标是达到对自身心灵的良好理解以及调控,能熟知并掌握肉身感官,就如艾扬格在《光耀生命》中强调的达到圆融纯一的状态。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能够驾御心意,即代表能够驾御感官;通过把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
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状况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有规律的瑜伽练习有助于消除心理紧张,以及由于疏忽身体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体能下降。因此练习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路清晰。
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当然,适度的压力也是必要的,因为压力可以激发兴趣,振奋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这种压力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限度,身体就会感到紧张不适,自我免疫力下降,体力不支,有时还包括心理上的挫败感、肌肉紧张(可导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强化心肺功能的练习,促进身体健康,有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学习如何使身体健康运作的同时也增加了身体的活力。此外,培养心灵和谐和情感稳定的状态也引导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状态,使身体协调平衡,保持健康。
瑜伽体式经历了数世纪的发展演变,现已能够完整地使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神经及每一种腺体都得到锻炼。这些体式使人们获得良好的体格,使身体变得强健而富有弹性,不再肌肉僵硬,疾病缠身,他们还减轻身体的疲劳,舒缓神经系统,但是这些体式真正重要的作用在于他们约束及训练大脑。
许多演员、杂技表演者,运动员,舞蹈演员,音乐演奏者也拥有很不错的体型,并能够很好地控制身体,但是他们缺乏对大脑,智力和自我的控制。因此,他们不能与自身达成协调一致他们当中很难找到性格均衡的人。他们把自己的身体看的高于其他一切。以上内容需要了解瑜伽的起源和对身体的调节作用
二、功效:
1、减压养心
修习瑜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集中精神的能力,舒缓紧张、减轻压抑、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内心的平和安宁,使人的心态健康良好,通过瑜伽完全呼吸、打坐和各种体位法,调节神经系统,消除紧张与疲劳。
2、调理养生
瑜伽通过推、拉、扭、挤、伸等各种姿势对内脏器官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增强自愈力,预防各种疾病,如偏头痛、失眠、便秘、肠胃病、关节炎等。
3、美体养颜
瑜伽可以矫正由于日常的劳累或不良的坐姿造成的记住变形,可以改善不良体态,增强自信心,拉伸肌肉系统,使人体线条优美,并有减肥功效;瑜伽可以强化生理机能,调节内分泌,使人体新陈代谢更加良好,延缓衰老,容颜光彩照人。
4、修心养性
瑜伽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让你自然地改掉吸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也让你充满自信、心胸豁达开朗。
功效需要熟记,有人问起时要能说的出来
三、市场上常见的瑜伽分类:
哈他瑜伽
艾杨格理疗瑜伽:强调人体生理结构和体位动作的合理结合,其中采用大量的辅助器具等进行练习,如砖、伸展带、墙、椅子等,练习过程中安全、适度、朴实无华,适合普通大众练习。艾杨格瑜伽对每个瑜伽体式都有精确、细致、系统、明晰的细节要求。用于型体的修正和矫正,并且把瑜伽应用于身体的辅助治疗,如肩周炎、颈椎病、脊柱弯曲等,收到很大效果。
流瑜伽:流瑜伽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瑜伽,在练习的过程中以行云流水般流畅的动作组合来强健身体,它比较侧重伸展性,力量性,柔韧性,耐力,平衡性,专注力的全面锻炼;它的体式之间的衔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Flow Yoga的Flow意为“流水”,所以称“流瑜伽”,既动作像流水一样,缓慢流畅,流瑜伽强调运动与呼吸的和谐性,同时引入一些动感的姿势,使整个修习过程充满动力,情趣盎然!相对与哈他瑜伽来讲力度稍大一些,所以塑型效果好一些,适合想减肥排毒的人。
高温瑜伽:高温瑜伽(由印度大师Bikam Choudhury创立),是在38—42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的经典瑜伽练习,它保留了原始哈他瑜伽的26个姿势,并把他们按照人体肌肉、韧带与肌腱的特点科学地排出牵拉加热的顺序。高温瑜伽的倡导者认为,这套动作可在90分钟内协调的把身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的境界,使全身都得到锻炼。能够系统地把充满氧气的新鲜血
液100%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他们恢复到健康、自然的工作状态。
高温瑜伽里对人体最大的作用是其排毒过程,它通过温度和速度的练习,使人体的排汗比平时多出几倍,身体里多余的脂肪通过汗水排出来,从而起到排毒消脂的作用。是减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商卡排毒瑜伽 亲子瑜伽
产前调理产后修复瑜伽
各种瑜伽分类需要理解并能简单概括的讲给别人听
企业文化:专业 高效 安全
(教练水平专业化,练习效果更好 更安全减少损伤)身心--健康、智慧;生活--快乐、和谐
经营理念:课程多样 因材施教
虚心学习、努力执着、注重服务与真诚分享
帮助顾客获得健康。
第四篇:绩效考核的起源和发展
绩效考核的起源和发展
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公务员)制度。最早的考核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实行文官制度初期,文官晋级主要凭资历,于是造成工作不分优劣,所有的人一起晋级加薪的局面,结果是冗员充斥,效率低下。1854-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注重表现、看重才能的考核制度开始建立。根据这种考核制度,文官实行按逐人逐项进行考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榜样。美国于1887年也正式建立了考核制度。强调文官的任用、加薪和晋级,均以工作考核为依据,论功行赏,称为功绩制。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才、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实践证明,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利于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优胜劣汰,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必要的监督。绩效考核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要了解组织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目的是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绩效管理在实践中不断的运用和加以总结,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绩效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必要的条件,只有在企业经过了原始积累,经营战略目标得到确定之后,这时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通过提高公司各部门工作效率才显得非常必要。假如管理制度不健全、运作机制不科学、企业文化不健康,在这种情况下照搬和套用绩效考核,反而会造成企业人际关系紧张,或者使绩效考核成为企业的形式主义,浪费企业和员工的时间和精力。不准确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激励效果,反而会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重重障碍,使员工关系紧张、团队精神遭到损害。因此,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看到绩效考核的正负价值所在。
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考核是一种具有他律性质的绩效管理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被动性,也因此常常会导致员工的抵触情绪。自文化诊断学诞生以来,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了。文化诊断学导师曹政钧认为:绩效考核目的不在于对绩效的考核,而在于绩效的提高——即通过对过去的绩效考核,获得未来的绩效提高。因此绩效考核的关键不在于考核绩效的准确性,而在于绩效考核机制能够产生的效果。文化诊断学以绩效考核为着力点,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使员工在文化上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心理机制,使绩效考核变他律为自律、变被动为主动、变抵触情绪为积极参与。通过负绩效考核和绩效沟通机制,引导员工做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的文化反思。通过潜移默化作用逐渐形成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在长效机制和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把目标分解和正负绩效考核细化到每个人、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上,使企业文化和绩效的自我管理具体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第五篇:网球运动起源和发展
网球运动起源和发展
网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在法国传教士和宫廷内流传着一种“掌球”游戏,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着一条绳子,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等物质制成的球互相击打,布以埃及坦尼斯镇所产最为名贵,网球英文“tennis”由此而来。到了14世纪中叶,这种供贵族消遣的室内运动从法国传入英国,16-17世纪是英法宫廷从事网球运动的兴盛时期,平民无缘涉及,网球被视为“贵族运动”。
网球运动发展到16世纪,出现了用羊皮制作的球拍,17世纪将绳子改为网,球拍由羊皮改为由弹性的弦。1873年,英国人M.温菲尔德把早期的网球打法改进,1874年又进一步确定了场地和网的规格,1875年英国板球俱乐部推出了第一部网球比赛规则,1877年7月英国板球俱乐部更名为全英板球和草地网球俱乐部,同年在温布尔顿举行了第一届草地网球锦标赛。1912年3月1日,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网协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成立了国际网球联合会(ITF),总部设在伦敦;1980年,中国网球协会被接纳为该会正式成员。20世纪70年代以来,网球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允许了职业选手参加温布尔顿等赛事,开创了职业网球巡回赛的先河。同时,科技在网球器材上的运用,促进了先进器材的生产和选手技术水平的提高。从70年代开始,世界上平均每个星期均有国际比赛,地点分布世界各地。到了90年代,网球运动更加普及,在国际网联注册国家就有160多个。作为世界第二运动的网球运动将以无与伦比的魅力和不断发展的技术赢得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观众。
四大网球公开赛
温布尔顿公开赛:始于1877年7月地点在伦敦的温布尔顿场地为草地。美国公开赛:始于1881年8月地点在纽约的弗拉辛梅德 场地为硬地。法国公开赛:始于1891年5月地点在巴黎的罗兰加洛斯 场地为红土沙地。澳大利亚公开赛:始于1905年1月地点在墨尔本场地为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