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农谚 智慧之语
民间农谚 智慧之语
民间农谚 智慧之语
2014-03-30 13:52:26| 分类: 精美语句 |举报 |字号 订阅
民间农谚 智慧之语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盐多了咸,话多了烦 食多伤胃,言多语失 居家要俭,行旅要慎 鸟贵有翼,人贵有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有子不教,不如不要 老要常讲,少要常问 修树趁早,教子趁小 爹娘养身,自己长心 失事容易,得事很难 树大招风,气大遭凶 一艺不精,误了终身 三分靠数,七分靠学 树靠人修,学靠自修 人有人情,戏有戏味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无妻不成家,无梁不成屋
月有圆有缺,人有聚有别 好马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子疼小的,媳妇疼巧的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细工出巧匠,细泥烧好瓦 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 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心不可不用,地不可不种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读一家书,不识一家字 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逢人莫乱讲,逢事莫乱闯
紧行无好步,慢尝得滋味 说话细思考,吃饭细咀嚼 实干能成事,虚心能添智 字不可重写,话不可乱传 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 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宁可悔了改,不可做了悔 一娇百病生,浅水溺死人
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豆腐莫烧老了,大话莫说早了 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 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一天学会一招,十天学会一套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河水不再倒流,人老不再黑头 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 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应用 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 刀枪越使越亮,知识越积越多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架不记仇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心清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出笼的鸟儿难回,出口的话而难收 一人难顺百人意,一墙难挡八面风
民间农谚 智慧之语 千靠万靠,不如自靠 千树连根,十指连心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邻居失火,不救自危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弄花一年,看花一日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寸土寸金,地是老根 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心要常操,身要长劳 尺有尺用,寸有寸用 功成由俭,业精于勤
上山弯弯腰,回家有柴烧 万物土中生,全靠两手勤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骏马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手艺是个宝,天下饿不倒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双手是个宝,一世用不了 好问不迷路,好做不受贫 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求人不如求己,使人不如使腿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 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 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 会说难抵两口,会做难抵两手
一根线,容易断;
千根线,能拉纤不怕慢,就怕站; 站一站,二里半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劳动钱,万万年; 贪污钱,在眼前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一只蜂酿不成蜜,一颗米熬不成粥 一人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 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 一根木头难成排,一根稻草难捆柴 一根竹笋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男也懒,女也懒,下雨落雪翻白眼
若要好,大让小一样事,百样做
吃菜吃心,听话听音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宁失一事,不失一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刚则易折,柔则常存 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当着矮人,不说矮话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冷天莫遮火,热天莫遮风 和人路路通,惹人头碰痛 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 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 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 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 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果必有因,有利必有害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爱徒如爱子,尊师如尊父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源 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惹人跳 会跳的先缩脚,会撞的先缩脖 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痛处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
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麻子不谈疮 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只船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退路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 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 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单筷难夹菜,独翅难飞天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无妻不成家,无梁不成屋
月有圆有缺,人有聚有别 好马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子疼小的,媳妇疼巧的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细工出巧匠,细泥烧好瓦 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 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心不可不用,地不可不种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读一家书,不识一家字 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逢人莫乱讲,逢事莫乱闯
紧行无好步,慢尝得滋味 说话细思考,吃饭细咀嚼 实干能成事,虚心能添智 字不可重写,话不可乱传 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 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宁可悔了改,不可做了悔 一娇百病生,浅水溺死人
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
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豆腐莫烧老了,大话莫说早了 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 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一天学会一招,十天学会一套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河水不再倒流,人老不再黑头 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有一成
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应用 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 刀枪越使越亮,知识越积越多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架不记仇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一人难顺百人意,一墙难挡八面风 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心清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出笼的鸟儿难回,出口的话而难收
民间农谚 智慧之语
千靠万靠,不如自靠 千树连根,十指连心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邻居失火,不救自危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弄花一年,看花一日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寸土寸金,地是老根 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心要常操,身要长劳 尺有尺用,寸有寸用 功成由俭,业精于勤
上山弯弯腰,回家有柴烧 万物土中生,全靠两手勤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骏马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手艺是个宝,天下饿不倒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双手是个宝,一世用不了 好问不迷路,好做不受贫 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求人不如求己,使人不如使腿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 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 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 会说难抵两口,会做难抵两手
一根线,容易断;
千根线,能拉纤不怕慢,就怕站; 站一站,二里半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劳动钱,万万年;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一只蜂酿不成蜜,一颗米熬不成粥 一人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 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 一根木头难成排,一根稻草难捆柴 一根竹笋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男也懒,女也懒,下雨落雪翻白眼
若要好,大让小一样事,百样做
吃菜吃心,听话听音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宁失一事,不失一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刚则易折,柔则常存 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当着矮人,不说矮话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冷天莫遮火,热天莫遮风 和人路路通,惹人头碰痛 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 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 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 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 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果必有因,有利必有害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爱徒如爱子,尊师如尊父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源 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惹人跳 会跳的先缩脚,会撞的先缩脖 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痛处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
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麻子不谈疮 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只船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退路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 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 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单筷难夹菜,独翅难飞天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第二篇:智慧之语
智慧之语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2.一个承诺在最重要的时候没有兑现,那就是出卖。3.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4.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却有多棵树。有钱的时候别迷路,没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莫忘路,休息的时候浇浇树。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不断的努力,才会提升自己。
完美女朋友标准:1.懂事2.融入你的生活圈3.她永远会把你与其他男生区别对待4.她也许会有很多异性朋友5.她不抽烟不酗酒6.天天嚷着喜欢帅哥7.路痴8.你发给她的短消息,她一条也舍不得删.9.她需要你的肩膀10.她不会总要求你先让步11.她发给你的短信几乎不会有错别字12.她很想陪着你。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她)的声音,忘记了他(她)的笑容,忘记了他(她)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她)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那早已被时间洪流无声地卷走。
安忍不动如大地,深思静虑似密藏。今日复诵少时的座铭,别是一番滋味。人生的修行,困顿时寸进也难,开悟的机缘成熟时,遍地莲花、刹那笙歌中齐齐开放。
猗兰声歇。抱孤琴思远,几番弹彻。洗耳无人,寂寂行歌古时月。一笑东风又急。黯消凝、恨听啼鴂。想少陵、还叹飘零,遣兴在吟箧。# 愁绝更离别。待款语迟留,赋归心切。故园梦接。花影闲门掩春蝶。重访山中旧隐,有羁怀、未须轻说。莫相忘,堤上柳、此时共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人生就象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无论再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最困难的时刻也许就是拐点的开始,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可能就迎来转机。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难的日子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可行。以平常心去看世界,花开花谢都是风景。
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
当下中国,某类散文只擦拭观点,而无视身旁人群,自己所居住的场,喧嚣变革的时代,作品凌空蹈虚,遭读者蔑视讥讽全然不觉。应该有一种和时代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散文出现,应该将散文不排斥主体,将主体摆进去,并同时保持主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让散文中的“我”变得更大起来。爱一个人,要问自己:对于他那些最恶劣的行为和性情,是否能够容忍?如果你不能够,你就离开。
第三篇:立夏时节的民间农谚
立春:立春俗称“打春”。前一天叫“迎春”,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 “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有民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蜇: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预示雨水不多。“惊蜇打雷,小满发水”,“惊蜇云不动,寒到五月中”预示有倒春寒。“惊蜇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春分: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夜渐短,麦子生长迅速,开始起身,有“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谚。应加强麦田管理,施肥、中耕,严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们身体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谚。
清明:气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有“清明前,去种棉”,“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十天种高粱”,“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喂个饱(上肥),瘦苗能长好”,“清明种高粱,六月接饥荒”等农谚。清明节忌讳天阴、下雨。是日天晴,兆大丰收。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明清明,暗谷雨”,“清明无雨多吃面”之说法。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风,主旱,有“清明西北风,旱了不会轻”之说。但也有“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北”的俗谚。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谷雨: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一般天气变暖,断霜雪,雨量也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种出土的重要季节,开始种高粱、谷子、春玉米、红薯等早秋作物。此时枣芽萌发,春播棉花开始种植。谚曰:“枣芽发,种棉花”,“谷雨栽秧(红薯),一棵一筐”,“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谷雨麦怀胎”。此外,谷雨无雨,亦为荒年之兆,民间忌之。有“明清明,暗谷雨”、“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谚。也有“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的说法。雨后开始糙场,“三月不糙场,麦打土里扬”。
立夏: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养花上浆。农谚有“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此时各种侯鸟相继入境,红薯芽普遍移栽下地,并继续播种旱 秋作物,黄瓜成熟。农谚有“四月八,鲜黄瓜”,“立夏种棉花,有苗无疙瘩”。本县有“立夏见三新—大蒜、樱桃、豌豆”之说。立夏日忌无雨、无风。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立夏刮东风,药铺把门封”,“稻花要雨,麦花要风”。
小满:部分早冬作物开始成熟。俗云:“小满见三新”,即大麦、油菜、蚕茧。农民购置农器家具,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套种晚秋作物。农谚有:“小满不满,芒种不忙”,“小满不种棉,种棉也枉然”,“小满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麦)”,“小满种谷,憋满仓屋”。
芒种: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75°时开始。全县农事活动主要是收割小麦,抢种晚秋,管好大秧。农村大忙开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镰割麦”,“芒种忙,三两场”,“春争日,夏争时”之语。夏收、夏种、夏管统称“三夏”。三夏生产突出四个“抢”字,即一是抢收。“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小麦蜡黄就收,“麦穗发了黄,绣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丢”,“麦熟八九动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损了十粒黄”,“要保粮食大丰收,一粒一穗不能丢”,“麦天弯弯腰,拾个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运、打、晒、藏”;二是抢种,小麦收后趁墒抢种秋作物。“收麦不顾种,秋后难顾命”,“麦茬耩芝麻,苗出快灭茬”,“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三是抢打(脱粒),夏至前要打完场。“夏至不打场,再打是把糠”,“拉到场里算一半,装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抢管,“种子落地,管子上马”,及时定苗,锄草保墒。“一种得九管,收成才保险”,“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锄头有火,锄头有水”,“夏天撞破皮,胜似冬天犁一犁儿”,“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夏收时,进场不带火,不吸烟,不许光肚娃儿进场,忌 “净光”,“少见”、“没风”、“净啦”等话,过去有“妇女不进场,进场不吉祥”的说法。夏至: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秋田管理的紧张季节。气温升高,天气变热,开始锄头遍地。“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锄草不宜迟”,“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朵花,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头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民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之说。俗以为夏至天气变化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家在夏至里忌讳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掏钱难买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风,十雨九场空。”“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夏至风从东南起,夏秋不断雨淅淅”。还有夏至赶逢在五月前期,后期的占侯禁忌。谚云:“夏至五月端,麦子贵三千”,“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终,十个油房九个空”。不种芝麻也吃油,说明其他庄稼长得好,丰收了。十个油房九个空,则表示出整个年景的歉收、萧条。
小暑:天气逐渐炎热,汛期到,作物旺长,主要是加强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农谚有“小暑前后种绿豆”,“小暑种芝麻,头顶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谚云: “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饭”,“六月要雨难得雨,八月要晴难得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伏里无雨,谷里无米”。“小暑泥鳅赛人参”。
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谷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头二茬地均中耕完毕。注意治虫、防旱、防涝等事。农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大暑到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伏里种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六月六,芽子红薯线穗粗”。
立秋:秋季开始,时在三伏之中。农事有“立了秋,挂锄钩”之说。意为庄稼不再锄了,还有“立罢秋,万事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意为此时各种作物不能再种了。但亦有“立秋前后,燕瓜绿豆”,“立秋栽葱,白露种蒜”,“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之 谚,是说在立秋时绿豆还可播种(收成不多),可栽葱。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还能有收成。立秋是当地农家的大节气,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穗变红成熟。“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立秋日忌雷、雨、风。俗谚云:“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到底”。处署: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白露:时值中秋,天气转凉,夜间露水发白。农事活动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腾茬子,早耕,小麦备播,育油菜苗。农谚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小麦)”,“白露割谷”,“白露没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谷又犁田,来年又是大丰年”。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后北半球渐短,夜渐长。秋分后,既要抓紧送粪犁地,积极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农谚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过五,小麦入土。”“秋天弯弯腰,强似春天转一遭儿”。“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里不算粮”。“七月底,八月岸儿,新谷子米汤麻杆盐儿”。秋分前后,月亮落地的变化,将直接预示着来年年景的好坏。俗谚云:“七月十五早看天,强似抽签问神仙;月亮落地接云彩,年景好的说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粮食打不发”。
寒露:进入寒露,气候明显转凉,夜有寒冷之感,开始播种小麦。农谚云:“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过了寒露节,种麦穗如铁”,“抓着一季早,两季产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
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故名。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霜降后进入种麦高潮时节,俗云:“霜降至立冬,种麦莫放松”,“有墒不等时,到时不等墒”,“犁犁耙耙种下田,最晚不过立冬前”,“前耧后耧,差一穗头”。晚秋普遍成熟,开始刨红薯,切红薯干。
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太阳黄经为225°。抓紧播种晚茬小麦。谚云:“立冬到小雪,种麦晚半月”,“种麦过立冬,来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红薯。古有“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冬耕深,出黄金”之说。立冬日忌讳吃生冷食物,如萝卜、水果等。否则以为会损伤身体。立冬忌无雨。俗谚云:“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
小雪:气温下降,始飘雪花,冬播结束。开始拉沫子,为牛铺备土,修建房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道路,开展副业活动。农谚有:“千家万户,沫子粪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麦苗)”,“修渠筑坝,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筑好塘,年年丰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万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不修沟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丢”,“条条沟渠都打通,排水浇地不费工”,“农闲全在冬,水利莫放松”,“没雨先修房,没旱先修塘,没涝先筑坝,没荒先备粮”。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时机,俗谚云:“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冬浇半年墒”,“麦子浇五水,馍馍送到嘴”,“有水无肥一半出,有肥无水望天哭”。小雪忌无雪。有“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小雪要是下雪多,来年五月旱天多”之说。
大雪: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而故名。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大雪),头枕蒸馍睡。”农事活动继续进行水利建设,整修道路水渠,开始磨粉,生产粉条、粉皮,从事商业经营及商品生产等活动。农谚有“场光地净,五沟挖通”,“薄地想丰收,冬闲挖深沟”。大雪忌无雪,俗谚有“大雪不见雪,来年不收麦”,“今年大雪把门封,来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麦收不会薄”,“大雪丰收来,无雪少吃麦”之说。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日交九,此后天气渐入严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 装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开冰走,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农业生产上,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深耕等工作外,还要注意人畜的安全过冬。“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白天将逐渐变长。冬至忌无雨。俗谚云:“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雪一冬晴”意指来年将旱。
小寒:进入严寒天气,“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大寒: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时在十二月,准备过春节。“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篇二:立夏习俗大盘点
立夏习俗大盘点
一、立夏经典食物:立夏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蛋”呢?“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二、立夏“称人”的习俗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
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这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三、各地立夏饮食习俗一览
立夏吃什么在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各地立夏吃什么吧。
上海地区立夏吃什么?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
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跟无锡民间对立夏吃什么的习惯相似,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俗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
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 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
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
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青梅夏饼与樱桃,腊肉江鱼乌米糕。苋菜海蛳咸鸭蛋,烧鹅蚕豆酒酿糟。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箅。
温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笋和青梅
民间认为,立夏吃淮豆固齿,吃春笋健脚骨,吃青梅养腰,可疰夏。此时正值鲥鱼上而,富者争购,或自尝或送入,视为海珍。普通人家为节省多吃鳓鱼。
长沙立夏吃什么呢? 昔日长沙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料塘水干涸)”。
立夏以前应插完早稻,农谚谓“春插日,夏插时”,立夏后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显的生长劣势。头一天插秧时,昔日农户全家会到秧田边田埂上鸣放鞭炮,称“开秧田门”。长沙乡间插秧有互相帮工的习俗。帮工者进屋应向主人祝贺“恭喜栽米树”,午餐主人用盐蛋、大鱼、粉蒸肉款待。插田工于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点心,叫“打腰餐”。
插田高潮爱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说。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领唱,青少年妇女应和。有时两户人家对唱,唱词多为提问式,俗称“盘歌子”。如果对方对提问不能回答,获胜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领唱者敬酒慰问,群起吆喝致谢。插田收工时,户主向帮工馈赠熟盐蛋、炒黄豆和大块粉蒸肉或腊肉。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风俗
这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
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没有乌叶没关系,可以直接来一碗咸香软糯的糯米饭,来告别春天。
闽南立夏习俗
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篇三: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
云南陈华
夏季是各种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此时气温升高,天气炎热,打雷下雨是经常的事,大自然呈现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所以,夏季适时点种、耕耘和收获,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该季的节气为序,对夏季农谚作简要介绍。
立夏(5月5—7日)
立夏为“夏天开始”之意。此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热天气即将来临,雷雨增多,农作物生长快,特别是小麦,谷穗整齐,扬花上浆。是故谚语云,“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说的就是小麦在立夏时节穗子普遍露头的意思。
从传统经验上讲,立夏忌无雨、无风,因为谚语这样说道,“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稻花要雨,麦花要风”。这些话统统强调了立夏日下雨、刮风的积极作用。
小满(5月20—22日)
小满为“小麦籽实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之意,是故谚语云,“小满三天见麦黄”,就是说,小满之后就要准备收割小麦了。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我国南方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这里的“满”,是形容雨水的盈缺,意思是说,在小满节气,如果田里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也无法栽插水稻的现象。因为谚语说得好,“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正是强调了小满是水稻栽插的最佳时节。
芒种(6月5—7日)
芒种因谷物开出了芒花而得名。芒种常在端午前后到来,此时气候炎热,小麦等有芒农作物成熟,因此称之为芒种。
芒种时节,是收割小麦的关键时期。故谚语云,“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麦天弯弯腰,拾个白蛋糕”,“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这些通俗易懂的话,道出了芒种的“忙”,即:芒种既是忙着收割小麦的重要时期,也是忙着插秧的关键时期。
夏至(6月21—22日)
北半球的夏至日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到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故谚语云,“夏至棉田草,胜入毒蛇咬”,“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除草不宜迟”,说明夏至进入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
我国民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的说法。何谓伏天?“伏天”即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它的计算方法是从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此后的30天或40天均称为伏天,伏天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每伏有10天,中伏有20天的情况。据此推算,小暑、大暑和立秋均处于伏天之中,因此,农谚有“秋裹三伏”之说,而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老虎”,意思为“酷暑难耐的天气”。
夏至最忌有雷雨,谚语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
伏热”,即是说,夏至日打雷,整个农历的六月都会干旱。同样,若夏至日下雨,整个伏天都会炎热。由此看来,夏至日打雷并不是好事。
小暑(7月6—8日)
随着气温的升高,天气越来越热,但尚未热到极点,故称为小暑。民间认为,小暑不太炎热,而大暑很炎热,这样农作物才会有好收成。是故谚语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伏里无雨,谷里无米”,这些都强调了小暑下雨且少刮风,对庄稼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
大暑(7月22—24日)
大暑,就是一年中气温最为炎热的天气。从伏期来看,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谚语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即是说,大暑是最热的时节。
到了大暑时节,喜温作物生长迅速,田间蟋蟀叫成一片,雷阵雨频频发生,是故有谚语形象地说道,“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说,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一般不会下雨;若闪电出现在西方,极有可能会下大雨,你想躲都来不及。正是因为大暑时节雨热同期,所以农作物生长迅速,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绿色的喜人景象。
第四篇:农谚精选
农谚精选
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而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气象: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明天有雨落,今晚蚊子恶
蚂蚁成群爬上墙,雨水淋湿大屋梁 蜘蛛张了网,必定大太阳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没晴天 一日黄砂三日雨,三日黄砂九日晴 一日春霜三日雨,三日春霜九日晴 雨下初二三,一个月晴九天 开门风,闭门雨 春寒有雨夏寒晴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满田;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雨莫得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朝雾晴,晚雾阴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春霜雨、冬霜晴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久旱西风更不雨,久雨东风更不晴 雨水雨水有雨无水
芒种下雨“火烧鸡”,夏至下雨烂草鞋 星星眨眼,离雨不远 东虹日头,西虹雨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房子东西摆,地震南北来;房子南北摆,地震东西来
二、农事: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多收少收在肥,有收无收在水 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 一遍锄头,顶遍粪,三遍锄头,土变金 九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九成收 要想害虫少,除尽地边草 二十四节气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米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因苗制宜肥水管,农闲时期充充电,学习科技冬不闲。
十二月农事谚语 一月
小寒大寒在其间,气候寒冷到极点。
小麦已进越冬期,越冬作物保安全。
土粪覆盖弱苗转,保护栽培蔬菜园。
育苗准备此月间,葱种晾晒除菌变。
土豆切块把种选,全年生产开好端。
二月
立春雨水二月间,小麦早春要巧管。
促分蘖来多成穗,穗足粒多创高产。倒伏纹枯要早防,早春追肥群体观。
土壤解冻忙中耕,抗旱防倒记心间。
早播西瓜和土豆,育苗催芽要保暖。
三月
三月惊蛰春分连,作物病虫解冬眠。
拔节肥水不能少,纹枯病防莫迟延。
棉花育苗要打钵,西瓜嫁接定植前。
土豆整地施足肥,起垄栽培一米宽。
春耕备播早动手,一年之计在春天。
四月
四月清明谷雨天,小麦管理任务艰。
挑旗抽穗开花期,病虫防治紧相连。
辉丰菊酯打穗蚜,灭扫利来防虫螨。
白粉锈病禾果利,多菌灵将赤霉缓。
椒棉苗床控好温,移栽追肥基础关。
五月
立夏小满五月间,小麦灌浆粒重添。
防治病虫干热风,养根护叶早衰免。
灌浆水分很重要,有风不浇保平安。
麦套棉田防缺墒,麦垄点种半月前。
麦收准备要用心,充分打好提前战。
六月
芒种季节麦收忙,虎口夺粮不一般。
夏收夏种和夏管,件件都要记心间。
机械收割麦茬高,焚烧麦茬不安全。
夏季高温蒸发快,麦秸麦糠来盖田。
病虫草害综合防,秋季作物要早管。
七月
小暑大暑烈日炎,温度最高三伏天。
高温积肥黑臭烂,沃土工程做示范。
四位一体好处多,建好沼气是一关。
烟熏火燎要告别,厨房革命走在前。
七月雨季防好汛,秋季丰收多卖钱。
八月
玉米授粉在立秋,以水调肥丰收年。
处暑以后花吐絮,控旺治虫技术尖。
大豆喷钼花果实,花生控旺要当先。
红薯提蔓防旺长,芝麻打顶油涟涟。
锄下有火也有水,锄禾当午莫等闲。
九月
乳线消失玉米熟,适时收获告乡亲。
根外追肥棉铃增,乙烯利洒棉似锦。昼夜均等是秋分,小麦备播要打紧。
优麦种植要订单,签订协议要当心。
十月
寒露前后种小麦,深耕精播出苗匀。
平衡施肥肥效高,土壤处理防金针。
优良品种选对路,莫要人云咱亦云。
白龙灌水虽然好,打好畦田是根本。
预留行来预留地,结构调整效益新。
十一月
霜花遍地十一月,农业冬管急上急。
小麦进入分蘖期,查苗补栽莫迟疑。
夜冻日消浇麦好,促根增蘖奠良基。
温室蔬菜要保暖,严防病害志不移。
秋延蔬菜上市早,储藏才能好效益。
十二月
俗语瑞雪兆丰年,夜冻日消搞冬灌。
分蘖之后搞化除,因苗制宜肥水管。
温棚蔬菜是重点,防冻保暖草苫添。
棚外冰雪棚内绿,繁荣市场有贡献。
农闲时期充充电,学习科技冬不闲。
第五篇:农谚
农谚大全
1、立春落雨,一年多雨。
2、雷响惊蛰前,一个月不见天。
3、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4、春分后落雪米,百廿日后见风水。
5、春雷早,台风多。
6、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7、雷响立夏,无水洗犁耙。
8、雨打芒种头,河鱼眼泪流;雨打芒种脚,河潭刮三刮。
9、黄梅迷雾,雨在半路。
10、夏至西南风,久雨落满潭。
11、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2、夏至大滥(大雨或久雨),黄鱼当饭,棉花烂了成片坛。
13、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4、小暑一声雷,重新做黄梅;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层(兆水涝)。
15、立夏起东风,小满、芒种、夏至满(指多雨)。
16、小满无雨晴得猛。
17、芒种不落雨,二日半做大水。
18、夏至寒,多雨水。
19、夏至落大雨,八月做大水;夏至无大雨,八月无大水。20、小暑多晴天,大暑多雨天。
21、大暑不落到立秋,立秋不落到处暑;处暑无雨白露枉来临(兆晴旱)。
22、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23、伏里不热,九里不冷。
24、小暑银雨,大暑金雨。
25、吃了重午粽,还要冻三冻。
26、五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27、六月不响雷,十六个酿禾雨作一堆;早稻挑不归,晚稻晒成灰。
28、淘浪(夏沿海阵雨)淘,有米没有柴。
29、日暖夜寒,海水也干(兆夏旱)。30、红云盖顶,找地安艇(兆台风)。
31、西风转西北,搓绳缚茅屋(兆台风)。
32、台风靠雷压,压一日,保一日。
33、六月怕尽,七月怕半,八月怕初(指台风易登陆时节)。
34、立秋响雷公,今后怕台风。
35、立秋闻雷,百日见霜。
36、夏至响空雷,早稻挑归,晚稻成灰。
37、立秋勿落要秋旱。
38、六月立秋赶紧收(台风来早);七月立秋慢慢收(台风来迟)。处暑勿雾,晴到白露。
39、处暑晴,霜雪早来临;处暑雨,霜雪迟半月。40、白露日落雨,一滴雨,一枚虫。
41、霜降不降,有四十九日沆(兆久雨)。
42、七月秋霖(小阵雨)八月乌(阴天)种田儿郎好唱歌。
43、立冬无雨一冬晴。
44、冬至红,年边滃(湿烂);冬至乌,年边疏(少雨)。
45、冬至挂虹,一个月雨蒙蒙。
46、雨夹雪,落勿歇。
47、腊月暖,六月旱;腊月寒,六月水。
48、冬暖要防春寒。
49、立冬落雨一冬落(指烂冬)。50、立冬发雾冬至雨。
51、大寒小寒要春梅。
52、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53、大麦不过夏;小麦不过满(夏指立夏,满指小满)。
54、芒种前后,夜当日走。
55、五月挂虹,瓜果没种。
56、棉花立了秋。大小一齐揪。
57、白露白露,一箩番茹一箩芋。
58、白露白茫茫(晚稻扬花),寒露黄沙沙(晚稻成熟)。
59、晚稻不吃寒露水,小麦不听交夏雷(交夏即立夏)
1.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4.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6.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7.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8..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9.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10.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1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2.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13.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14.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15.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16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17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18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19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20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21东虹日头西虹雨。
22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23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24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25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26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27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28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29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30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31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32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33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34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35蛇过道,大雨到;36蛇上树,有大雨。
37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38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39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40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42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43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44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46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47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48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49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50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51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52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53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54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55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56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57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58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59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60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61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62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63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64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65夏至无雨,囤里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