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象共舞》课堂实录
《与象共舞》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武陵源二中 覃 慧
一、播放泰国风景片,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喜欢。(学生举手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播放泰国风情片)师:同学们,在泰国有一道最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大象。泰国有“大象之邦”、“万象之国”的美誉,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咱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泰国“与象共舞”。(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真好,个个举手,自信满满。我们看——
(屏幕出示:熟视无睹 冲锋陷阵 小心翼翼 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生1:朗读词语。
师:真好,字正腔圆!
师:谁再来读一读?五个词,一口气,行云流水!生2:(一口气,熟练地朗读词语)
师:真好!读得熟啊,熟能生巧!来,我们一起把这五个词读一下!生:(齐读词语)
师:还记得吗,这五个词语在咱们这篇课文当中都是写谁的? 生:大象。
师:没错!都是写大象的。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大像的呢?我们看——
(屏幕出示: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师:五句话、五个词儿都在写大象,谁来读第一句? 生1:(朗读句一)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生2:(朗读句二)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生3:(轻声、慢速地朗读句三)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生4:(朗读句四)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师:最后一句,谁来? 生5:(朗读句五,语气舒缓)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师:来,我们一起把这五个句子读一读!我读“大象”,你们读后边的部分,明白吗? 师生:(合作朗读句一至句五,教师通过每一句的主语“大象”示范引领句子的情感、语气)师:读了这些句子,你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冒出来想问问自己、也问问大家吗? 生1:为什么在泰国大象会这样?
师:是啊,我跟你想的一样,怎么在泰国大象就变成这样了? 生2:为什么泰国的大象就能给人小心翼翼地做按摩? 师: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呢!生3:为什么泰国的人不怕大象?
师:对呀,换了你,你第一次看到大象怕吗? 生3:怕。
三、自主学习课文,体会和谐。师:毫无疑问,肯定怕!问得好!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问题,重要的是思考,重要的是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课文,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遍,思考:课文有五个自然段,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在写些什么?如果能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出来就更好!开始!生:(浏览课文,师巡视指导,用时约2分钟)师:谁来说?
生1:写了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件很自然的事。师:好极了,咱们一起读——
(屏幕出示句一:在泰国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师:好的,第二段—— 生2:象是泰国的国宝。
师:好极了,就是这一句,把它划下来。
(屏幕出示句二:象是泰国的国宝。)
师:好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生:(齐读句
一、句二。)
师:两句话,两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你有没有发现就在你们刚才的概括当中藏着一个诀窍——谁发现了?(师环视,见举手的学生不多)因为是诀窍,自然发现的人就不多,我们来听一听。你的发现是——
生:这一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师:没错,而且这个中心句的位置在哪儿? 生:在第一句。
师:没错,就在第一句,这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而这一段的中心句,正好概括了这一段的段落大意。这就是你们刚才发现的诀窍。这个诀窍到底灵不灵呢?咱们拭目以待。用这个诀窍再去看看一看下面的三个自然段,看你能不能很快地概括下一段的段落大意。生:(自读课文,找中心句。约1分钟后,生纷纷举手)师:你看,方法一对头,速度就加快了,这就叫事半功倍。师:第三段,来,请讲!生1:在泰国人和象没有距离
(屏幕出示句三:在泰国人和象没有距离)
师:真好,把这句话划下来。好的,继续第四段,来,你请!生2:象是一种聪明有灵气的动物。
(屏幕出示句四:象是一种聪明有灵气的动物。)
师:来,把这一句话划下来。好的!还有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实不用多说,不用多问,我想每一个同学都已经划下来了。咱们一起读——
(屏幕出示句五: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生:(齐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师:是的,没错。大家看,五个自然段,五个中心句。
(屏幕出示:句一至句五。)
师:正是这五个中心句把咱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网打尽。来,我们捋一捋这篇课文的内容,跟老师一起读。师:在泰国—— 生:(齐读)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师:注意第二句,在泰国—— 生:(齐读)象是泰国的国宝。师:糟糕!在泰国—— 生:(齐读)象是国宝。
师: 聪明!再来。在泰国—— 生(齐读):象是国宝。师:在泰国—— 生:(齐读)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在泰国,大象用他们的行动证明—— 生:(齐读)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性的动物 师:真好!在泰国—— 生:(齐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师:好极了,多么奇特的风情!这也只有在泰国才可以看到,才可以听到。还记得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还记得吗?其实你们刚才思考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谁发现了?你觉得其中的哪句话直截了当地告诉了你那么多问题的答案? 生: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师:再读一遍!
生: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师:太好了,一起读!生:(齐读)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师:没有距离。孩子们,把这四个字,写在课题“与象共舞”的旁边。生:(动笔批注)
师:好的,把笔放下,抬头看黑板。看王老师写一个字,(师在课题下板书“人”)孩子们,我在这个位置写一个“人”字,你想一想,这个“象”字应该写在哪儿?谁来写一写?好的,你请!生1:(在黑板上紧贴“人”的下面写了一个“象”)
师:孩子,不好意思。向你讨教一下,为什么这个“象”字写在这儿? 生1:因为人骑在象的上面。(笑声,掌声)师:人骑在象的上面,他们之间还有距离吗? 生1:没有。
师:谢谢,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书写啊!孩子们,这就叫人象之间—— 生:(自由应答)没有距离!师:这又叫象人之间—— 生:(自由应答)没有距离!
师:同学们,说到人象之间亲密和谐,没有距离,作者描写了一个让他最难以忘怀的场面。在文中的哪一段? 生:第五段。
师:找到这一段,放开声音,大声朗读,感受人象之间没有距离的那种美好境界。生:(自由读)
师:在这一段话中,哪一处形象地描写了大象舞蹈的情景呢?找一找。
生: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师:(出示句子。)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大象动作的词语,并把它标注出来。生:第一个是——(摇头晃脑)第二个是——(踮脚抬腿)第三个是——(颤动身子)第四个是——(挥舞鼻子)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大象的快乐。
师:看,作者连续用了4个动作描写,就把陶醉在音乐之中的大象写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大象的这种的快乐之情吧!生:(齐读句子)
师: 同学们,仅仅是大象在舞之蹈之吗? 生:不是。师:还有谁呢? 生:人。
师:哪一句写出来? 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因为这是在泰国,在泰国人象之间是没有距离的,人象之间已经融为一体了。从人象共舞可以看出人象之间已经亲密到了极点,这也是作者以与象共舞作为标题的最大原因。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置身于这种快乐的场景之中,将这种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吧!(齐读)
四、合作学习,深入体会和谐
1师:人与象共舞,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份亲密与和谐。下面,我们分成小组自主地去学习余下的课文了。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生:自主学习。生:小组交流。
师:全班交流,想说哪方面就说哪方面。
生1: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课文第一自然段)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1:熟视无睹、不慌不忙、悠闲沉着等词 生2:大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第二自然段)生2:冲锋陷阵、攻城守垒、做工服役……
生3:大象和人近距离接触,眼神平静(课文第三自然段)我是从“平静坦然”“神经松弛”“晶莹温和”这些词语感受到了大象和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生4:大象为人做按摩(课文第四自然段)生:读大象为人按摩的片段。
生: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人和大象之间关系亲密。
师:出示大象为人按摩的段落。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课文)师:那么你来说说,为什么你能从这儿感受到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亲密。生:大象能为人按摩,而人也愿意让大象按摩。
师:这大象为人按摩,那可不是说着玩的。这么笨重的大象,万一不小心踩到我,那我该这么办啊?
生:大象很小心,不会伤害人们。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象不会伤害人们? 生:从“小心翼翼、抚弄”体会到的。师:播放大象给人按摩视频。
生:大象和人开玩笑(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大象就像人们身边那个最顽皮的那个朋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五、总结全文,提升主题
师:孩子们,在泰国,大象和人的关系是那么和谐、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大象和人还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生1:打篮球。生2:玩游戏。生3:赛跑。
生4:喷水,游泳。
师:这么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是谁创造的? 生:信任。
师:还记得上学期学得《珍珠鸟》吗?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片)师:正是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有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正是人和象之间的相互信任,才产生了这“与象共舞”的人间奇观!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感受人与象相互信任的最高境界。
五、课堂检测。
师:同学们,做课堂检测题。生:汇报。师:下课!
第二篇: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实录二 与写共舞:指向运用和表达 一、一串带“睹”字的成语
1、解释略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要求:*找带“睹”字的成语;*猜想假如你来写,会写些什么。
3、出示并理解成语:熟视无睹
(1)这个成语中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同的,谁发现了?什么意思?(2)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熟视是什么意思?无睹是什么意思?
(3)试说带“睹”字的成语:惨不忍睹、先睹为快、有目共睹、重睹天日、耳闻目睹
(4)屏幕展示: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5)小结:学语文就要敏感,由一个词联想到一串词。
4、出示并朗读词语:松弛 按摩 尴尬 气氛
5、选词填空: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1)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弛下来。
(2)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
(3)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的事儿,你也不必惊奇,更不必尴尬。
(4)在泰国,你()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6、小结: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赏析: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一连串的带“睹”字的成语教师是怎么发现这个言语训练的秘妙的,我个人以为这是教师自身的语感所直觉到的。词语积累不在于杂而多,在于以一带十的那种联想,这样的语言才是有规律的,是最贴近最有利于人的大脑记忆的。显然这个环节足以看出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谙熟,对脑科学的深入研究。并且,王老师的许多课例都设计了关于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练习,这些练习都体现了语境式语感的科学训练,词不离句,句组合成段,这个段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语言的训练始终置于课文的语境之中,不会破坏文本特有的场,这是诗意语文的一个亮点,或者说是审美意味的创新设计。]
二、由课题引出的问题
1、读题释题:与象共舞就是和大象一起跳舞。(板书:和大象一起跳舞)
2、置换比较:如果把课题改成“和大象一起跳舞”好吗?
3、经验尝试: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你会写些什么?
4、生发疑问:怎么就没有人写“与大象一起跳舞”的呢?即使写跳舞,你肯定会写怎么跳舞的,为什么跳舞,跳舞的过程怎样,最后跳得怎么样?那么作者写了什么呢?
5、浏览课文,思考问题:你会发现这篇课文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写法。奇怪在哪儿呢?(只有课文第五段写到与象共舞。)
6、自由朗读第五段,琢磨:作者哪些描写让你难以忘怀?可以动笔画一画。[赏析:显然,教者的问题都指向了写作,该如何命题,围绕课题应该怎么写。但是王老师的教学艺术却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普通的写作常规思考上,而是一语双关,一箭双雕,巧妙地制造了常规思维和文本作者奇怪的写法差异性冲突。令我们不得不钦佩王老师的教学艺术,钦佩他的独特思考。]
三、体会语言的节奏
1、交流作者描写特别精彩,特别让你感到难以忘怀的地方。
2、生朗读“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1)齐读此句,纠正读音:“踮脚抬腿”的“踮”为第三声。
(2)大象在一般人的想像当中,大象跳舞应该是——(笨重的)应该是——(傻傻的,笨笨的)而这里有没有这种感觉呢?(没有)
(3)自由朗读。
(4)指导朗读。(声情并茂)
(5)大象做了几个动作?(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6)如果改成这样好不好呢?(屏幕展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7)什么没有变,什么变化了?(用心咀嚼,生自读品味。)
(8)启发音乐的节奏:有快——有慢;有长——有短;有热烈——有温柔(9)再读体会音乐的节奏。
(10)引导节奏:快——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慢——挥舞鼻子;急促——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舒缓——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11)反复朗读体会这种语言的节奏感。
[赏析:王老师向来十分关注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是基于对汉语言特点的科学认识,印度前总理曾经对自己的女儿说过,中国的汉语是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富有音乐的旋律。曾记得王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学的亮点就是几个镜头的咀嚼和回味,把语言的深层意蕴揭示得淋漓尽致,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如今又迁移到了《与象共舞》之中,细致入微地引导学生领悟和体认作家语言的节奏美,声情并茂的朗读再一次淋漓尽致的传递出这种韵律感,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感受到语文的诗意之美。]
四、好一个“拥”字的赏析
1、作者写观众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字?(拥)
2、反复追问:(1)拥是走吗?是跑吗?是跳吗?三三两两地走进广场叫“拥”吗?那“拥”是什么?
(2)“蜂拥而至”说明什么?(人很多叫“拥”。)(3)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进去的吗?你谦我让、慢条斯理地走进广场那叫“拥”吗?那“拥”是什么?(谁也不让谁那叫拥,互不相让、争相恐后叫拥。)
(4)朗读体会。
3、再次追问:
(1)你不怕被大象撞了?你不怕大象把你踩了?你不怕大象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之后再把你摔个四脚朝天?(2)为什么?从拥字当中,你感受到人象之间的一份感情,一种关系,那叫什么?(朋友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3)教师板书:和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4、再读句子: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
5、那么大象对人呢?它紧张吗?害怕吗?恐惧吗?它的表情是——
6、原来大象和人之间也是——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赏析: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智慧总是无穷的,单就一个“拥”字演绎了一连串的追问,理解什么叫“拥”,采用的是排除法,什么样的情况不是拥,什么才是真正的拥,先反后正,学生所得的印象就更为鲜明。第二次追问的方法主要是排除心里担忧,然后揭示人象之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些细致入微的追问,一方面表现王特丰富的语感,另一方面把读者带进那个特定的画面。追问之余,我们还得反思一点,语言训练点不在多,更不宜散,而是应该抓住一点不断深挖,直至掘出泉水来,从而实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做支撑,必须寻找到文本的秘妙所在。]
五、回到课题的深意与形式
1、探问:对“与象共舞”有无别的理解?(与大象跳舞;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2、回顾全文:理解每一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1)在泰国,看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儿,实际上写的是人与大象的关系是——
(2)象是泰国的国宝,实际上写出的是人与大象关系是——
(3)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那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人和象——(4)大象给人做按摩,实际上也写出了人和象之间——(5)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文每一个自然段都在写——(6)这种写法叫——一语双关
3、探究与某某共舞文化现象
(1)说情景学生悟:与蝴蝶共舞、与狼共舞、与海共舞、与浪共舞、与书共舞、与读共舞
(2)一字入题:与龙共舞、与鲨共舞、与雪共舞、与墙共舞(屏幕展示)——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有疑问的是哪一个?
(3)二字入题:与肖邦共舞、与风筝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飞碟共舞(屏幕展示)
——潍坊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回去不妨写一写。
(4)三字入题:与红楼梦共舞、与世界杯共舞、与奥运会共舞(屏幕展示)(5)最恐怖的题目:与吸血鬼共舞
(6)最牛的题目:与上帝共舞(上帝是顾客)(7)感叹:谁与共舞
(8)总结:不管如何,与谁共舞都是来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那种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9)假如这堂课,也让你起一个与某某共舞的题目,你会起——(10)你希望和王老师建立一种什么关系—— [赏析:揭示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妙——一语双关,让学生领悟到写作应该围绕着主旨来展开叙述。揭示文本课题的文化秘妙——与谁共舞,又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文学乃至文化所表现出的思想情趣。在这一文化现象的呈现过程中,王老师是相当智慧的,以数字为抓手不断扩展,有顺序地逐层展开,并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应,赋予教学活动严密的逻辑顺序以及浓郁的生活情趣,最妙的是把这种言语表达跟上课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叫活学活用。]
总体感受:
王崧舟老师的“一个人的同课异构”在语文教学论上极富时代意义。语文教学究竟是“以读共舞”——指向理解和感悟,还是“以写共舞”——指向运用和表达?两者究竟谁主沉浮?我个人以为后者当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特征和改革方向。
就本课的教学价值来看,王老师完成了文本特定词语(带“睹”字的成语)的积累和运用,加深了对如何命题的感性认识,体会了文本重点段落言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从赏析“拥”字入手完成了文本主旨的探寻发现的过程,完成了文本课题深意的整体建构,拓展了课题所蕴含的丰富的言语文化现象。孩子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词汇积累了,命题能力提高了,汉语之美感悟了,文本主旨把握了,言语视界开阔了。更让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整个言语表达与运用的过程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和灌输,而是置于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之中,置于审美化的诗意语境之中,实现了思想、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由此可见,指向言语表达与运用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尚待进一步探索的新领域,王老师的这堂课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期待更多的同行者与王崧舟一路共舞,开辟出一条崭新意义的教改之路。
第三篇: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与象共舞》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略读课文,它饶有趣味的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现了泰国人独特的地域文化。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单独成段,围绕这泰国人与大象关系亲密展开。第一自然段概述在泰国遇到大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第二自然段讲述在泰国象是国宝,第三自然段讲述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第四自然段讲述在泰国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讲述了在泰国最使“我”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有了前面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很感兴趣。
三、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观看熊猫照片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那泰国的国宝呢?——大象)
2、简介泰国,图片展示泰国风情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在泰国“与象共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1、学习生字
2、根据课文理解词意。(熟视无睹、驯服、尴尬、彬彬有礼、翩翩起舞、按摩)
3、出示词、句,并朗读。
词: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 句:① 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 ② 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 ③ 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 ④ 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⑤ 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三)整体研读,概括段落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概括中心句
(1)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2)象是泰国的国宝。
(3)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4)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5)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3、思考: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亲密、和谐)
(四)深入探究,感受和谐
1、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体现了人与大象的关系亲密? 词组:熟视无睹、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拟人手法
2、象是泰国的国宝,为什么泰国人对大象有着亲切的感情?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
驮着武士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为泰国人做工服役。
3、象的表情非常平静......晶莹温和。对大象的神态描写。
4、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会表演节目、会为人按摩、会给人开玩笑)
5、大象为人按摩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出大象为人按摩的句子,并读一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大象与人的关系亲密?
6、那庞大的身躯......绅士。对大象的外貌描写。
(五)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
1、齐读最后一段
2、翩翩起舞、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挥舞 是描写谁的?是对大象的什么描写?
3、“拥”、“混杂”说明什么?(人多)难道人们就不怕大象会伤到他们吗?(体现和谐)
4、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这时,它们的表情仿佛也是快乐的。
(此时人是那么高兴,象也那么快乐,这时,他们的心中没有人与象的区别,有的是相互之间的信赖,实际上就是人和象之间的一份和谐,达到了人象合一的境界。)师小结:其实不管与谁共舞,它要表达的是人希望和人、和自然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六)写法探究
1、思考:本文的写作结构?先总后分 第1段:总述 第2—5段:分述
(先粗略地、概括地叙述,再详细地、具体地叙述)
(七)作业
回顾《威尼斯的小艇》,比较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人 象
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七、教学反思
第四篇:《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执教;李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文中的8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在自悟的基础上能流利、正确、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4.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激发起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泰国人、象和谐共处的风情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存疑(2)
1、导入:河道上一只只往来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而当你置身于有“万象之国”美称的泰国时,将体验到另一种风情,让我们一起走进27课《与象共舞》吧。
2、读课题,质疑存疑。
读完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谁与象共舞?与象在哪里共舞?是怎么与象共舞的?人为什么能与大象共舞呢?)
二、研读“与象共舞”(第5自然段)(15)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与象共舞? 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出人与象共舞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研读“与象共舞”。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语段
语段一:“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1)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的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舞之蹈之”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替换?它与“舞蹈”有什么不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舞蹈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舞之蹈之是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发自内心不需要修饰„„)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那么大象又是怎么跳舞的呢?
语段二:“舞蹈的大象„„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1)读完这一句,你最想送大象一个什么样的美称呢?为什么?(要求结合文中的词句)2)那人象共舞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课件出示: 舞蹈的大象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人群也随着音乐的节奏与大象一起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舞蹈的大象随着音乐的节奏前后左右地颤动着身子„„ 人群也随着音乐的节奏与大象一起(摆动着身子)„„ 舞蹈的大象随着音乐的节奏,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人群也随着音乐的节奏,(高举的手臂在空中欢快地挥舞)„„ 3)教师引读,生接读
看到这里,作者断定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生接读: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作者觉得这时,它们的表情(生接读:仿佛也是快乐的。)
作者猜想,如果大象会笑,(生接读: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所以作者才会说,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生接读:看大象跳舞)
3、读了与象共舞这一段以后,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大象?他为什么能与人共舞呢? 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研读,我们顺利地解决了课前提出的四个问题。
三、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10)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大象的聪明和灵气呢?(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从几件事来写大象的聪明和灵气呢? 1)语段一:“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如果让大象给你按摩,你敢尝试吗?你能从句子中找出你敢于尝试的理由吗?(学生汇报)你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胸有成竹吗?
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慢慢、小心翼翼、轻轻、抚弄、寻找„„ 2)出示语段二:有一次„„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从哪里可以看出大象是在开玩笑?学生汇报 你能读你的感受吗?(神气、天真可爱、顽皮)? 3)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课件展示出示四句话:(◇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大象可以表演很多节目◇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你发现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总结出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像这种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有一个明确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我们把这种表达方式叫作先概括后具体。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3、5自然段,找出相关的中心句。这样的表达方法让大家读起文章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1-3自然段。(读一读,说一说)(5)
1)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语,通过入情入境地地读,设身处地地想学习了课文的4、5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3自然段,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跟大家一分享交流你的感受与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随机出示相关语段)
第二自然段:你能找到相关的中心句吗?象为什么被称为国宝?(相机补充相关资料: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象阵战发生在1592年1 月 25 日,是泰王纳黎萱同缅甸王子的一次战斗。当时,缅甸王子统率两路大军分别向泰国京都挺进,泰国王子带领自己的战象与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取得了胜利。从此,泰王名声大振,在以后的150年内,缅甸没有再进犯泰国,为纪念这次象战,不但建有象战塔,还把每年的1 月 25 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泰国的军队节。
第三自然段:大象的温顺与泰国人的友好 3)第一自然段多余吗?它在全文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五、提示课题,比较26、27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4)
1)《与象共舞》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出示四个内容),为什么要以“与象共舞”为题呢?
(因为“与象共舞”的部分最能体现出大象与泰国人民关系和谐融洽,大象为泰国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乐趣,起到一个画龙点睛,提示课题的作用)
课件出示作者的话:最令人难忘的是表演的尾声,无数观众涌入场内,和一群大象一起舞蹈,没有规定的动作,人和大象都尽情舞动着肢体,表达内心的欢跃和激动,这是天地问难得的奇观。(板书人
象
和谐融洽)2)比较26、27课在写法上的异同。
现在我们来回顾26课《威尼斯的小艇》,文章围绕小艇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呢?和学生一起回顾26课的内容。(外观结构、船夫技术、人们的活动)你觉得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呢?
相同点:⑴都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⑵都抓住了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并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不同点:《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六、拓展延伸(6)
1、现在我们来看这两则消息:(请两位同学读读这两则消息)
消息
1、据泰国《世界日报》报道,近些年来,野生大象和人工饲养的大象数目都在急剧减少,目前泰国全部大象的数量不足5000头,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大象将在14年内从泰国彻底消失。
消息
2、据动物保护组织统计,由于全球非法象牙贸易的盛行和适宜大象生存环境的消失,仅在2007年,喀麦隆就有2.3万头大象被猎杀。在过去的40年里,学者们估计刚果盆地的大象数量大幅减少了75%,研究表示,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该地区大象可能在未来10年内灭绝。
当你读到这里,你还想说什么?
七、布置作业
为保护动物设计一条提示语。
板书设计
27与象共舞 象 人 和谐融洽
第五篇: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识记新词;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大象的特点,以及大象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引出大象)
2、简介泰国(出示文字及图片)
3、揭示课题(板书)
(二)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圈生字新词)
2、出示字词;(抽生读)
3、全班齐读。
(三)默读课文,把握文意。
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找出的中心句。(强调在每段的开头)
3、提问:说一说“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样?你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师出示相关图片)
(四)品读4、5段,进一步体会大象与人的亲密关系。
1、读“大象按摩”语段,读出大象的聪明和灵气;
2、读“与象共舞”语段,读出人与大象共舞的亲密和快乐。
(五)领悟课文表达方法。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