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材出现过的古诗
【小学一年级】
上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上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
上册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册: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六年级】 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下册: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的古诗教学
梅河口市第二实验小学 杨秀波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虽短,但语言精炼优美,意境深大。古诗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脱离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情境熏陶、情感教育、想象教育,因此,“以学法指导为骨架,以情境教学为血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是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解字词、会诗意、诵诗句促使语言训练
欣赏古诗语言、意境美,必须读懂诗句先过语言关。这是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言训练的方法是:理解、翻译(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口头语言)、复述、朗诵,从而达到积累活用,内化为自己语言的目的。
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第一环节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
语言训练有识形、解义、运用的训练,也有以声传情的训练,通过诵读,使优美的文学作品深入内心,古诗教学尤其讲究诵读。应注意指导小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应分作三个音节停顿;读“飞”时声音高扬,以体现瀑布的凌空气势和飘逸情态;读“直下”时快读,体现由高而低的坠落感;而“三千尺”则指导学生放慢节奏,以体会落距之长,诵读的声音、节奏疾徐抑扬,可以使小学生获得非常形象的感受。
二、欣赏意境 创设情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在教学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诗中所写事物的兴趣,再导读回忆讨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诗境。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用以下方式赏析诗的语言会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咀嚼字词,理解意境。二是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古诗《泊船瓜洲》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让学生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到”“过”“入”“满”等字代替,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了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三是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尽”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急剧而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再想象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理解体会“飞流”、“直下”的浩大声势。四是联系上文,探讨意境。在教学“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时,可抓住一个“疑”字发问:诗人为什么会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呢?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讨论,学生就会产生瀑布从极高处倾泻直下的表象。可现实中“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怀疑而已。让学生体会,诗人这种以假还真的写法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这样通过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美”之所在。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可采用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草》的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可分组让学生给诗句配画,然后把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指导朗读,体会情境。
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课接近尾声时,边放音乐边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得如同和诗人一道在观赏庐山瀑布的美景。
三、以学法指导为纲贯穿教学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前教育科研关注的课题。任何学习方法,无不呈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所谓操作程序就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那么学习古诗应是怎样的操作程序呢?按照古诗的内在逻辑,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可以把古诗的操作程序归纳为:解字词——明诗意——赏意境——诵诗句。学生凭借这一学习程序,就可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1、解字词、明诗意的方法指导。
一般古诗的字词、诗意对小学生来说都不难理解,因此,“解字词、明诗意”这两步的教学并不是难点,在学诗句的时候,先解释古诗的第一、二句中的字义,然后将全句口释一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教”学生。然后以所教诗句为例子,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学三、四句诗,并以汇报的形式检查学习的效果。
2、赏意境的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意境是关键。因此“赏意境”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运用“紧扣字词赏意境——想象漫游赏意境”这两个教学程序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中悟法,学后懂法。
3、诵古诗的方法指导。
古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让学生带着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去读;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
总之,教学中要按古诗学习的程序进行。长期坚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路子,就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第三篇: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歇后语
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千里寄鹅毛——礼轻情义重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麻开花----节节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竹篮子打水----一一场空
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忘(王)八
赖蛤蟆吃秤砣----铁了心
大黄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打着灯笼上茅房----找屎(死)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
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输)
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兔子跟着月亮走----沾光不
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虎口拔牙——胆子大
兔的尾巴——长不了
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蛇吃黄鳝——比长短
马尾巴搓绳——不合股
羊伴虎睡——靠不住
猴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猪鼻上插葱——装象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窗户边吹喇叭 —— 名声在外、茶壶煮饺子 —— 有嘴道(倒)不出、程咬金的斧头 —— 就这三下子、床底砍柴 —— 撞板
大姑娘坐轿 —— 头一回、豆腐掉到灰堆里 —— 吹不得,打不得、多一个和尚 —— 多一分斋(灾)
二两棉花一张弓 —— 细细弹(谈)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人心、高射炮打蚊子 —— 大材小用、隔着门缝看人 —— 把人看扁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 —— 没安好心、黄莲树下弹琵琶 —— 苦中作乐、和尚打伞 —— 无发(法)无天、和尚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寒天喝凉水 —— 点滴在心头、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火烧旗杆 —— 长炭(叹)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脚底下抹油 —— 溜之大吉 K.屎壳郎拿文明---冒充绅士
腊月里的萝卜 —— 冻(动)了心、刘备借荆州 —— 一借没回头、老鼠掉进风箱 —— 两头受气、老虎屁股 —— 摸不得、聋子耳朵 —— 摆设
马尾穿豆腐 —— 提不起来、猫哭老鼠 —— 假慈悲、花店挂弓 —— 不弹(谈)了
泥牛入海 —— 无消息、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牛皮灯笼 —— 点不亮
螃蟹过街 —— 横行霸道、砒霜拌大蒜 —— 又毒又辣、蚍蜉撼大树 —— 可笑不自量
秋后的蚂蚱 —— 蹦不了几天、骑驴看唱本 —— 走着瞧
热锅里的蚂蚁 —— 团团转、肉包子打狗 —— 有去没回
傻子上街 —— 光看热闹、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十月芥菜 —— 起了心、湿水棉花 —— 没得弹(谈)、水鬼找城隍 —— 恶人先告状、水中捞月 —— 一场空、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孙权定计招亲 —— 赔了夫人又折兵
兔子尾巴 —— 长不了、铁公鸡 —— 一毛不拔、脱裤子放屁 —— 多此一举、剃头的挑子 —— 一头热、铁拐李的葫芦 —— 不知卖什么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 —— 坏透了 武大郎开店 —— 高人一等、王八吃称砣 —— 铁了心、王婆卖瓜 —— 自卖自夸、外甥打灯笼 —— 照舅(旧)、歪嘴和尚 —— 念不出好经
小葱拌豆腐 —— 一清二白、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瞎子点灯 —— 白费蜡、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秀才遇着兵 —— 有理说不清
哑巴吃黄莲 —— 有苦说不出、哑巴吃饺子 —— 心中有数、阎王爷贴告示 —— 鬼话连篇、杨家将上阵 —— 全来了、油瓶倒了也不扶 —— 懒到家了、猪鼻子插根葱 —— 装象、猪八戒照镜 —— 里外不是人、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啄木鸟上树 —— 全靠一张嘴、竹篮子打水 —— 一场空、竹筒倒豆子 —— 不留底、丈二金刚 —— 摸不着头脑、丈母娘看女婿 —— 越看越中意、丈八高的灯台 —— 照人不照己、针尖对麦芒 —— 谁也不让谁
挨了棒的狗——垂头丧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背诵(一至三年级)
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背诵(一至三年级)
复习已经学过的古诗:
教学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望庐山瀑布(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
没学过的古诗:
村居
(清)高鼎
教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
春日(宋)朱熹
教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雷山县排告完全小学 冷可明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