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回忆



第一篇: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回忆

在洒满阳光和汗水的人生大道上,阳光为我们照亮前进的太阳,汗水为我们奠定走向光明的动力,而我们在21世纪的曙光下沐浴这新时代的凯歌。

我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家住在绵绵的大山脚下,那里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别具一格的幽静;那里没有大都市的娱乐公园,却有着迷宫一样的深林;那里没有大都市的绚烂霓虹,却有着孩子们最淳朴的大山之声。我还有个姐姐,我们都是生活在原生态的农家小屋,虽没有都市的富丽堂皇,却充满欢声笑语的农家小屋

从我记事时候开始,村子里几乎没有几台彩色电视机,大多是黑白的。每晚姐姐都带着我去奶奶家看黑白电视机,姐弟二人一路手拉手,快乐的去看电视,大晚上,看完电视又傻乎乎的手牵手摸黑回家,母亲有时会在路上、家门口等着我们回家,回到家,母亲只在一旁看着我们说说笑笑,然后来一句:“快点上炕睡觉吧”,然后我和姐姐停止嬉戏进入母亲早就为我们暖好的被窝中,进入梦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姐和我都进入了乡村小学,渐渐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上学、回家吃饭、写作业,有疑问姐姐为我讲解,两个人围着一个小桌子畅游在书海中,自得其乐,不停地用书中的知识映红这朝阳般的梦想。在那时,我们小小的心中梦想就是——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姐姐和我相互勉励,每次的奖状,在1996年(也就是我记事开始),记得小村庄里几乎没有几台彩色电视机,只有极少的几家有黑白电视机。每逢夜晚,大姐就带着我和二姐奔向奶奶家(在我刚满月时奶奶和爷爷就把我父母和我们从大家庭中独立出来了,也就是分了家)去瞻望那黑白电视机,姐弟三人一路手拉手,快乐的去追电视机,大晚上,看完电视又傻乎乎的三人手牵手摸黑回家,父母很相信我们姐弟三人,有时会在路上、家门口等着我们回家,回到家,三人又玩作一团,父母已经不愿打扰我们的欢乐氛围了,只在一旁的火炕上看着我们说说笑笑,然后来一句:“快点,上炕了,快睡觉。”然后三人马上停止一切嬉戏,赶快上炕进入妈妈早已暖好的温馨小被窝中,开始进入梦乡。家中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而家中的耕地只有3亩,和父亲开荒开辟出的半亩薄地(在土地法中不算做耕地),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以及油料作物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大姐、二姐、我三颗土豆都进入了乡村小学,相继也渐渐的都懂得了好多道理,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吃饭,一起写作业,不会的姐姐讲解,三人围着一个小桌子畅游在书海中,各取其乐,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就在那时,三颗土豆各自心中都树立了一个不愿说出来的梦想,但却有着一个共同梦想——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家中的困境,让父母生活的更好、更惬意。姐弟三人互相勉励,互相时不时提醒要好好学习。只要是学校每次颁发奖状,不论是开学典礼上,还是中期考试后、书画会战中等等,总有我们姐弟三人的名字从主席台前传下来,然后三人回家后一起喊着向爸爸妈妈报喜,心中那个小得意啊,心中自然是美滋滋的,爸妈先是一番夸赞,而接踵而至的是父母的叨叨“下次要更努力哦,不要骄傲”之类的话,虽然表面姐弟三人都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但其实心中都跟明镜似的。就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都获奖后,父亲给我们买了一本“中华字典”作为对我们的鼓励,而这本字典就成为了我们姐弟三人在学校的共有财产,谁也不愿让字典受一点损坏,有时候,从这个教室跑到另一个教室找姐姐要字典用,在我们三人之间早已不足为奇了。

为了能够给父母减轻一点点压力(只是我们主观臆想的),姐弟三人每天都不敢忘记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很努力的学习,在班级中争做前三名,争做三好学生,争做班级优秀班干部。而就在我三年级时,学校有了国家审批下的免费使用教科书的助学资助申请项目,而我们也享受到了国家资助。拿着国家的免费教科书,固然要更好的努力学习了,三人学习从未松懈。靠着姐弟三人心中不灭的梦想,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享受着国家的资助,而我们时刻都牢记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努力学习一直在我们心中都是首要责任。

现如今,我们姐弟三人都大学本科在读,大姐就读于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二姐就读于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而我在盐城工学院就读,大姐马上就要本科毕业了,二姐也已经大三了,与此同时,三人心头无形中都平添了几分忧虑——毕业后在哪里找工作,毕业后是否要继续读研究生,还是选择在职研究生;而父母更是万分的忧思游刃于心间,怎一个愁字了得。但是父母总不会告诉我们他们有多么焦虑,而只是告诉我们:“你们好好努力学习,其他的什么不要多想,做好你们作为学生的职责,每天吃饱穿暖好好学习,我们再苦再累都没事,只要你们三个一切都好„„”每次和爸妈在电话里讲到这里的时候,心中都会暗暗的提醒自己要好好学习,父母用鼓励的话语常常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而我们姐弟三人在通电话时,也难免都会互相勉励,互相提醒要省吃俭用,要好好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渺小,有的远大;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虚幻。但这些并不是禁足梦想的模式,也绝不是衡量梦想的标尺。对于许多人来说,进入大学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们的一个明确而美好的梦想。尤其是对那些刚填完志愿,在家苦盼通知书的准大学生来说,此时他们激动,而又忐忑不安。激动的是他们终于结束了高中的艰苦生活,忐忑的是怕被自己期盼的大学拒之千里之外。面对高额的学费,回看一下贫苦而无力支付的家庭,这使得我们在读书生涯中无力、无奈而又彷徨,尽管这个梦想与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却有着千里之隔。更何况我家三个大学生只靠父亲一个人在工地打零工供着读书的家庭,面对大学通知书全家真的是激动的热泪盈眶而又欲哭无泪啊。

本来我们很多人就算是考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上大学的,因为对于一个农村家庭,大学生的开支似乎就是一个无底洞。还好让我们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生源地助学贷款,才得以让我们来到大城市,走进大学。到了大学,还有各种资助,奖学金,助学金等国家一系列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让我们得以缓解父母的忧愁,而这必须用努力学习来证实自己上了大学放弃梦想,一直在通过好好学习追逐梦想,向着梦想的殿堂缓缓进军,将一切的生活困难都化作我们好好学习的动力,将国家的一系列资助都用在奠定梦想的仕途上。都在讲,大学要好好学习,以后要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而在我看来,只要我们每个大学生努力学习,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将自己的生活水平提升,就足够了,只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那对于国家、对于社会都会是质的飞跃。

我们要怀揣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大学升华自己灵魂的环境,我们就必须感谢国家的恩惠,时刻铭记作为学生的本分——好好学习。人生的道路布满荆棘,没有一帆风顺,也没有路途坦荡荡;往往是需要我们踏着荆棘,迎着风霜雨雪,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条人生大道。在国家的资助下,让我们这些怀揣着梦想与理想的大学生手拉手共同开创属于自己的属于社会的理想大道。让我们时刻警记国家的恩情,铸造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自己,让国家的助学资金作为我们铸造自己的梦想基金。将这大学的正能量传承在大江南北,以资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好好学习铸造自己。

第二篇:儿时的回忆

儿时的回忆

这是温馨的回忆以理性的批判,读《鲁迅全集》有感

------题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好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鲁迅对他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很特别的。尤其是《二十四孝图》,开头就是:“我们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一切反对白话,防害白话者。”我们写文章改于这样不顾利害,大胆地写吗?”我们不敢这样的直抒胸臆。

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一个家境不错的读书人家,因为遭遇的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因此他虽写的是一个人生活,却具体生动的凸现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情状,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留学日本受到的歧视和正直的老师对他的关爱,乃至革命的风气等等。鲁迅执著于生活,以“人是生物,生命便一义”为泉,致力于“改善人生”,因此不仅洞察人情事故,而且还时时发表卓异的见解,如在《父亲的病》中觉得父亲临终时照习俗不断呼叫是“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如在《二十四孝图》中以“无论圩逆,无论孝顺,小孩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者出于人性和人情的儿童心理,批判“老菜娱亲”和“郭埋儿”的孝道;在《藤野先生》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辩解,今天读来,依然是精辟警策而虎虎有生气的。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发亲命令他指书。一盆冷水把他的兴致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了,鲁迅回忆道。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进可以随便翻。带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书中篇章多是写童年往事的,阅读时不妨结合自己亲身的经历,体味其中的思想情;几篇记人的文章尤其值得反复阅读,领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笔法的精妙。

第三篇:回忆儿时的端午节

回忆儿时的端午节

曽中富

每到端午,内心总不免会有些空空落落,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端午节的情景来。以前孩堤时总是盼着端午节的到来。每到这节的前一墟,母亲便会早早的去赶墟,买几扎粽叶和棕榈枝回来。端午节前两天的晚上,父亲就会在母亲的叮嘱下趁夜浸好糯米。次日下午,母亲便会笑呵呵地把前夜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竹匾,连同筷子、剪刀等一系列包粽子的用具摆开在大厅的八仙桌上。这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坐在八仙桌旁,檫干净桶里用开水消好毒的粽叶,然后一张张递给母亲。一边继续灵巧地转动着手里的包米的粽叶和困粽子的棕榈枝。最诱人垂涎的是一个个粽子挂满椅子后背的时候,仿佛看见它们正在大锅里热腾腾地煮着,忍不住会馋涎欲滴地凑上鼻子悄悄闻上一下解馋,母亲见状总不免微笑地呵斥一番。当天晚上,父母总会惯例地“加班”,他们忙着往灶膛添柴火,我忙着催他们揭窝盖看。有时我在灶旁等累了,不知觉睡着了,他们也会继续耐着性子烧火,直到将粽子第一遍煮熟,然后叫醒我,等我吃饱第一顿粽子他们才满意地消停下来,让慢火自个去煮。第二天早上,仿佛全村预先暗地里约好的一样,村子里就会冒出一大群用单筷高举着沾满红糖的粽子,满脸充满喧耀的儿童。以前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还嫌父母动作太慢,现在才知道其实一片薄薄粽叶里面包裹着多少父母之爱。每逢端午过节这顿饭,平时节衣缩食的父母就会像所有重大节日时一样奢侈一回。一顿鸡、鸭、鱼和大块猪肉组成的“大宴”丰盛地摆满八仙桌上,大门的门沿上高高插着一两枝母亲当天从河边采回的艾叶草,等一阵爆烛声“噼哩叭啦”响过后,肌肠辘辘的我这才可以抓起早已“望眼欲穿”的鸡腿。同时,还可以享受一下节日才有的“特权”——喝甜酒,每家小孩都可以在过年过节破例喝甜酒,这也是无形规定,只是没在村里发文形成文字而已。喝甜酒一直以来是我们这样的儿童最羡慕的事,仿佛可以找到于大人同醉的感觉。只是端午的甜酒最独特的就是第一碗会被父母强制性地拌点雄,说是辟邪与壮胆,喝了这个酒才能更快长成男子汉,一听这说,自己也一扫眼中的无奈咕噜咕噜喝下去。中午饭后,就可以看到一个个红通通脸蛋的儿童,或手拎着残余的粽子,或手持着鸡腿,每个人嘴角都是油乎乎,乌黑的眸子里带着节日的醉意,偶尔还会相互交流下什么“地转的好厉害”之类的“醉酒”心得。在那时,这一切都显得无比的奢华而让人向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肉类食品也很普通地走入百姓日常生活,甚至似乎再花式的菜肴都有点难刺激味觉神经了。曾经每端午必喝的雄黄,现在显然也有点跟不上现在市场节奏了。一度风靡的甜酒也不知为何在村里消失了,被一瓶瓶更加昂贵、清醒的饮料所替代。遥想儿时的端午,不能不说时过境迁,有些物是人非了,短短二三十年就足够让人不识来时路,一脸惊讶了。倘若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量从前又会怎样?用几代、几百代人的光阴去打量从前又会是怎样?再叫那位端午时节让我们无比缅怀的爱国诗人看现在又是怎样? 望着端午微风徐徐的时节,不能不生出些怀念与感伤来。怀念那时金色的回忆和粽子的馨香,感悟吃粽子的我已是人到中年,煮粽子的父母却是白发苍苍。

第四篇:80后儿时美好回忆

做为80后的一代人,有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是那么的记忆尤新,有时几个朋友坐在一起端起酒杯,唾沫星子乱飞,神侃起小时的那些事,那个个神采奕奕的,侃起来儿时还是那么的幸福!有时做梦又做起小时那时逗乐的事情!

从小生活在农村,有点野,呵呵,美好的童年呀!

本人写这些,一,纯属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二,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都抱起了小宝宝,绝对是对儿时的一种感慨和怀念。

总得分为三部分吧:学前班--三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初中阶段。要是以后有时间再跟大伙分享我的中专以及进入社会吧。

为什么这么分呢,也许是跟国家的教育阶段作出的想法了,也跟不同的年龄段我们玩不同的玩意有关了。

三年级以前玩的比较多的就是: 假结婚 来弹珠 炸翻机

学前班:

先说刚上学那会吧,刚上学前班那会,完全是不懂事的捣蛋孩子,比较的淘气,鼻子邋遢的背着家人给缝的布书包装着俩本卷的不行的书就开始了校院生活,呵呵,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同学的书包,那时流行的就是家人给缝的布书包,一般都是闲的衣服不穿的,一般家里都有缝纫机,酬和两块布就是一属于自己的布囊,手艺要是好点的还给绣上俩大花,那时还都买不起书包,在我们农村那时还不时兴现在小朋友们背的精美书包。也从小培养了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了。

本人家离小学校比较近,也就200米,那时家人比较忙,也没时间看我,所以就过早的把我送进了学校,用我妈的话:先把他给圈起来。这也与本人以后比较调皮有关系,家人关心少,成绩自然就不好。刚入学的那会,就和邻居家的‘ 赖蛋’ 一起去上学,‘懒蛋’比我大一岁,由于从小比较坏,大家都叫‘赖蛋’,也与我们老家风俗有关系,是个男孩都比较疼爱,也是昵称的习惯吧。什么‘坏蛋’‘二蛋’‘臭孩’。。都冒出来了。

不过本人提起这个‘懒蛋’确实的比较赖,最赖时我记得是在课间休息时,一个小朋友撒尿不小心洒他裤子上了,估计也没撒上,他把那小朋友记得叫李xx的打的掉尿池里,哭着回家。还不敢说是被人打,原因是说了更要挨打。还有次几个伙伴玩弹珠,那时候我们喜欢我 ‘定’就是一说‘定’你就不能动,要是懂了就不行,完事那次有个哥们输了N多个,就让他定那不让动,动了就毁孩子,结果那哥们从下午站到晚上,家长来找,才敢回家。‘赖蛋’的坏事还多着呢,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估计我要是一样一样写出来的话,不写一年也差不多!从小的坏习惯,害的长大后来还进过所里。

刚进学前班,就让他当大班长,原因是他在班里打架第一,自然我也就成了他的手下小兵,那时的小孩子就有拉帮接派的天性,看来历史的中国和今天中国的现状也与人的天性有关系。‘赖蛋’是我们班的头,自然大家一般都听他的,谁带什么好吃的了,先让他尝尝,谁带什么好玩的先让他玩两天。。,他是我们邻居自然也有了保护伞了。

那时我们的班主任是我们学校对门的一个小卖铺的老板的妹妹杨老师,杨老师脾气可不好了,习惯穿个潮绿色军大衣,一双黑色尖尖皮鞋,走起路来嘎嘎嘎嘎的,她不在班时,我们在班里乱,老远一听见皮鞋嘎嘎声音,利马静的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有次我们在班里玩娶媳妇,也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要不现在的孩子都早熟呢!5,6岁都知道咋回事!书归正传,大王是赖蛋,演皇后是自然是我们班里认为最漂亮的王XX,假结婚,我们用俩长板凳当轿子驾着皇后,旁边一群小朋友欢喜的呐喊助威,不用说自然策划人非本人莫属了,我在前面喊号子,起轿,四个小朋友抬着新娘子在众人的簇拥下‘滴洼地哇’的就启程了,那班里给烧开水是的,沸腾了!正好玩的起劲拜天地呢,靠。探子回报{我们在上课时玩时要找个看人的一般都是离门口最近的那人},杨老师来了,哈哈,一时间乱了套了,虽然都离课桌很远但是保证在2分钟之内归位,那速度不比现在部队集合差,说起这个(探子),也没少挨打,那时我们上课老师不在时我们在班里玩,他也想玩,一时间没抽出人来替他放哨,丫就装赖,大吼一声老师来啦!看我们就飞速归位,静悄悄的等待老师过来,结果等了半天没人来,他噗痴一笑,我们就知道上当了,抓起来批斗,俩人驾起来背着他的胳膊,押了上来,赖蛋还骑着他游街,我们在后面赶着。正乱的乌烟瘴气,热火朝天的时候,杨老师来啦,完蛋了,没人放哨,抓个正着!怒气匆匆的揪着耳朵,用她那小尖皮鞋使劲揣,我们几个疼的都含着泪花,揪着探子正要揣时,探子忍不住了,‘哇’的大哭一声,咧着大嘴,直喊:不是我,不是我。是谁谁谁,我靠,当时可吓坏了,毛嘚嘚的,老师也听不上去还是照揣,接着又揣我们几个。:站一边去!骂骂咧咧的,我们几个老实了,好不容易呆到放学,这下探子可惨了,我们几个挤着探子,押到班里角落,一个一个上去抽,嘴里还带骂的,直到把探子打哭,才罢手,还得保证以后再敢虚报军情利马毁孩子。

那时放学后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都不回家,校院里传遍了我们的嘻嘻声,来弹珠,炸翻机。。!就是在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才是最害怕的时候,什么也都不会,留级!

第五篇:黄牛,儿时回忆诗歌

小时候,家里有一头老黄牛

在河堤上

我牵着它吃草

爷爷说

孩子,做人就要像黄牛一样

埋头吃草,默默无闻耕耘

曾记得,老黄牛身后

跟着一头稚气的小黄牛

我喜欢抱着它的头

对着河边对岸的树林

发呆

那时候的天空

老挂满幸福和自由

许多年后,老黄牛老了

有一天,我发现

爷爷眼角处写满了

一丝眼泪的痕迹

岁月轻轻地偷走了快乐

留下了回忆

孩子,等你长大以后记得你是一个农民的子孙

面朝泥土,背朝天

一生奋斗不息

爷爷经常说

现在,老黄牛已经不在我经常在梦里

看到一个老人弯着腰

轻轻牵着一头老黄牛

走向夕陽西下的河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84574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