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个案: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了
分析个案: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了
AA是我们班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拽着奶奶的衣服不肯松手,并且嘴里喊着要奶奶早来接,我一边抱过AA一边安慰她说:“AA是个乖孩子,奶奶早点来接。”我边给孩子擦眼泪边问她:“AA,你最喜欢玩什么呀,老师陪你玩好不好?”AA还在伤心的抽搭。我急忙伸出我的小拇指,对AA说:“咱们玩个拉勾的游戏好不好?”说着我勾住AA的小拇指,边拉边说:“拉勾上吊,不准哭,一百年,不许变。”通过游戏,AA的哭声很快便停住了。这时又跑来好几个小朋友要跟我一块玩拉勾的游戏,我一个接一个的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随后我们一起迎接其他小朋友。
据我一天的观察,发现AA这一天过的特别开心。象AA这样每天早上哭着来园的孩子还不少呢。每天我总是笑脸相迎着每一位幼儿,带他们做做游戏、听听故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渐渐的,我发现AA变的比以前活泼大方多了,有什么悄悄话也愿意跟老师说了,我为AA的进步感到无比的高兴分析: 一个刚满4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自然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有的幼儿开始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独来独往、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新生入园的不适应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1、客观上陌生的环境带来的压力:新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作息制度都需要年幼的孩子去快速适应。
2、心理环境的变化: 他们担心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如吃饭、午睡、小便、穿衣、喝水怎么办?这些是带给幼儿不适应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对待。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我就从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来园。针对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这一特点,我采取听听故事、做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蹲下身子来跟他们说说悄悄话,抱抱他们,尽量缩小我们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消除陌生感,愿意亲近老师,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案例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轻松入园。
1、给幼儿一点心理上的准备。
刚入园的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要把他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担心父母不喜欢他,不要他了。因而,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还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是想让自己交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本领。入园前,家长应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看看幼儿园的环境,花草树木,小朋友睡觉、吃饭、洗手、小便的地方。最好能看到大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个初步的印象,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初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要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饭,会正确的咀嚼、吞咽;大小便会告诉老师;会自己穿脱鞋子,有良好的午睡习惯等等,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孩子因不会或不甘而造成不必要的忧虑和紧张。
2、让幼儿学一点交往技能。
4岁左右的幼儿,自我中心的特征十分明显,加上又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能力差。有的争强好胜,有的胆小怕事,有的看见滑梯等运动器械上有其他孩子,就不敢玩。因而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应有意识多让孩子与别的孩子交往,在交往中,帮助孩子学会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告诉他想玩的玩具在别人手中怎么办?别人碰了你怎么办?等等。注意要正面引导,那种“谁打你,你就打谁”的方法不可取,容易造成孩子是非不明,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3、分别时坚决果断。
送孩子入园时,家长要与老师密切配合,统一思想,减少孩子不切实际的期盼。家长送孩子入园后,要果断离开,不能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又回来,与孩子相对泪汪汪的。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会让孩子以为只要一哭闹,大人就会满足要求,这样也会延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
第二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
一、个案现象:
每个教师都希望班上的孩子聪明、听话,而对调皮甚至要恶作剧的孩子难免会产生“讨厌”之嫌。我们班刘慎豪可以算上是学校有名人物了。老师、孩子都认识他。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他更是不放在眼里,所以,有时非常的“头疼”。
今年春天天气变化反常,忽冷忽热,早上手工课时我发现刘慎豪把外套脱了,只穿件毛衣,于是,我连忙对他说:“快把外套穿上,要感冒的。”他却对我说“我穿上你给我一个五角星”,我没回答。他慢慢穿好衣服,走我跟前说:“老师,我衣服穿好了,你给我五角星吧。”我想:如果给了五角星,会不会他明天后天还这么做呢?于是我对他说:“穿衣服上小朋友自己的事,五角星是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的。你等会上可表现好,我再奖励你。”他听完生气的说:“那我把衣服脱了。”我见他站着没动,也就没理会他,谁知他走到门外说,“你不给我五角星,我就不进去了。”看来,是在威胁我了,到底给不给呢?
二、观察心得:
1.“调皮孩子”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关注。前一阶段发现刘慎豪小朋友,他的行为常反复不定。一段时间表现得出奇的调皮,常与同伴发生争吵,又有一段时间表现得出奇的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这说明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也能改正错误。
2.他想向老师要五角星,说明他还是很想进步的,老师没发现他的进步,他便做些反常的事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关注以后,他便会乖乖的,变的很懂事。有时当老师没关注他时,经常会听到他走来对老师说:老师,你说我乖吗?老师,你说我做的好吗?这说明他是很要求上进的孩子,他想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
第三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萧山区新街镇长山幼儿园二○一二年第二学期
小三班个案追踪
幼儿姓名:朱芷煊
年龄:4岁
性别:女 班级:小三班
教师:初梓然
一、案例背景
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
二、案例分析
1.该幼儿在家时家长特别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
通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通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吃饭的。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起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
通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通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
第四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爱尿床的郭睿
2016年10月 徐佳妮
情况描述:近两周以来,我们班郭睿小朋友已经发生过两次午睡时尿床的情况。所有小朋友在起床音乐的召唤下轻轻地起床了,我和吴老师开始收拾床铺。吴老师说:“呀,这谁啊,尿床了,一大滩呢。”我一看是郭睿的床铺,心想他还穿着小裤头呢,尿床了应该会向老师报告的。我把他叫过来问他是不是尿床了,他不敢看我的眼睛,这时他已经把外裤穿上了。我告诉他:“不小心尿床没关系,告诉老师就行了,下次一定要给老师说”。他点点头就去换衣服喝水了,结果过了一周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分析:发生尿床情况第二次当天放学回家,我和郭睿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郭睿在家里任何事情都是妈妈包办代替,所以他不知道尿湿裤子以后还要自己去换,尿床以后需要别人清洗床单和被褥。所以,尿床后不声不响地干自己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或者故意引起老师注意而是没有意识。
措施:
1.告诉郭睿尿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并且尿床以后需要老师帮忙清洗床单和被褥,所以一定要告知老师。
2.与家长达成共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不能一切包办代替。虽然是尿床一件小事,但也能表示该幼儿缺乏该有的独立意识,需要重点培养。
第五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个案一
基本资料:
阳阳
男
3周岁
小班
我们班里有一个叫阳阳的小男孩,胖乎乎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看上去非常可爱。只是他们以前的老师告诉我这个小男孩有点不一样。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对他的情况做了一下总结。首先,他的语言能力很差,只能说单个的字或词,对于生活中那些很常见的物品仍说不上名字,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老师只能在他哭闹时进行猜测。其次,非常爱哭,无论是不满足他的意愿时,还是想家时,还是东西找不到时,还是老师放的音乐不爱听时等等等,甚至有时候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会不分场合地点的嚎啕大哭,以致于班里好多活动因此中断。第三,攻击性很强,稍微不和他的意就会动手打别的小朋友,一天中会出现10次以上的攻击行为,经常有家长来要求将自己孩子的座位与他分开。第四,自理能力非常差,背书包、戴帽子这些事情对他来说都很难,几乎会天天尿裤子。
后来,我逐渐了解到了阳阳家里的一些情况。阳阳的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阳阳的爸爸在上班,虽然每天回家,但并没有时间陪他。他一直有爷爷奶奶来带,主要是由奶奶带。根据爷爷奶奶的说法“因为孩子从小就没妈,觉得可怜”所以一直非常娇惯,而奶奶平时虽娇惯他,但并不会与他有太多语言上的交流。
经过仔细分析,我明白了为什么阳阳会有现在这样的表现。针对他的问题,我制定出了应对策略:
一、由于阳阳在生活中很少有练习语言的机会,导致他的语言能力比起正常的同龄幼儿来说相差很大。于是在幼儿园时我经常鼓励阳阳说话,活动时与阳阳多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要求阳阳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使用语言,也可以老师先行说出,由他复述,不必要求十分准确,但要在他说出之后,才满足他的意愿,如果不能满足,说明理由。
二、对阳阳过分爱哭的行为采取消退的办法。根据观察,阳阳每次一哭,一定能从家里人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这也正是阳阳爱哭的主要原因。为此要明确的对阳阳表达,老师不会因为哭就满足他的需求。在阳阳哭泣时,先要求阳阳停止哭泣,说出自己的需要。若是大哭不止,则不论时间长短不予理睬(若影响到其他幼儿,可以带领整个班唱歌或背诗),在情绪平复之后再进行沟通。而当阳阳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哭泣时,一定要及时表扬。其他情况,如摔倒,在保证没有摔伤的情况下,不要给与过分关注。
三、惩罚与奖励相互结合,来减少阳阳的攻击行为。根据观察,阳阳打小朋友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几乎每次都是因为被打小朋友的不当行为引起。例如,有一次他打了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小男孩,原因是那个小男孩在站队时说话。由此可以看出,阳阳最基本的判断能力是有的,只是表达的行为方式不正确。为此,必须先要让阳阳理解,打人是错误的行为,如果别的小朋友做的不对,可以告诉老师。并且在他做出攻击的举动后,一定要及时给与相应的惩罚,例如暂时拿走他的玩具或者延迟5分钟后才允许他去和别的小朋友玩。现在有很多教育家反对惩罚,但事实上惩罚对于孩子道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阳阳在发现其他小朋友的错误后,来告诉老师而不是攻击犯错的小朋友,也要对阳阳进行表扬。
四、自理能力训练关键还是要与家长结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为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动作慢,老师就将所有的事情包办,耐心地等孩子做完,然后给与表扬。幼儿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有机会锻炼,很快他们就能学会一些简单的事情。
在经过了几周的训练后,阳阳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善。语言能力进步,虽然还不能使用完整的句子,但是已经能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仍然爱哭,但哭的次数明显减少;攻击行为也少了很多;自理能力的提升较不明显,但也有了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在本学期末的时候,阳阳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问题幼儿”。他可以使用简单完整的句子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不再因为一些毫无紧要的事情哭闹;很少表现出攻击行为;一些最简单的事情已经可以靠自己完成。
个案二
基本资料:
佳佳
女
3周岁
小班
在我刚刚接手这个班级的第一天,佳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播放动画片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看的很投入,只有佳佳,因为不是她想看的动画片,所以一遍又一遍的要求换成别的片子。到最后干脆站到我身边,嘴里一直念叨着:“我要看大头儿子,我要看大头儿子„„”完全是一副不播放大头儿子决不罢休的姿态。在后来的接触中,佳佳依旧很频繁的出现这种状况,有时甚至影响班级课程的进行。据了解,佳佳主要由奶奶照看。当佳佳向奶奶提出要求后,奶奶最开始虽然会拒绝,但只要佳佳长时间的软磨硬泡,最终自己的要求还是会得到满足。而且只要她一哭闹,家里所有的人都会顺着她的意思。
应对方法:
在佳佳提出无理要求时明确且严肃的拒绝,而且告知她无论怎样坚持,她的这种要求都不会得到满足。而且老师也一定要坚持,已经拒绝的要求,不论她怎样软磨硬泡,都不能答应。长此以往,一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记得有一段时间佳佳每天都要带零食来幼儿园,多次警告无果,有一次竟然在上课时将零食拿出来吃。于是我将零食拿过来,并且严肃的告诉她:“如果明天你能坚持不带零食来幼儿园,那明天放学时我就将零食还给你。如果你明天仍然带零食来幼儿园,那么不仅这个不会还给你,你带来的零食也会被我拿走。”佳佳虽然不愿意,但知道我说的是真的,只是撇撇嘴,没说什么。可是放学时,她要求爸爸来向我要自己的零食,我再次明确向她的爸爸表明幼儿园里不许带零食,同时向她爸爸说明今天的情况,佳佳爸爸只好带着自己女儿离开。自那以后,佳佳真的没有出现过带零食来幼儿园的情况。而我也如约将零食还给了她。
个案三
基本资料:小雨
女
3周岁
小班 我记得在我最初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小雨每天早晨都会笑嘻嘻的走进教室,然后大喊着老师好,在活动的时候她也总是围在我身边。可是过了几个礼拜之后,小雨却开始不爱上幼儿园,即使来了,也要留在大班(她的哥哥也在大班),如果不许去的话就会哇哇大哭,并且攻击任何接近她的的人包括老师。第一次我并没有在意,可是这种情况却持续了3、4天。而当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来幼儿园的时候,她又不说话。在我沟通家长后得知,原来是坐小雨旁边的一个小女孩月月经常打她,月月是一个非常胆怯的小女孩,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她会打人,自然也不会在意小雨有没有被她打过,甚至在小雨和我说过一次之后,我还以为是她不小心碰到小雨的。
在得知此事后,我首先问清楚月月有没有打过小雨,在得到肯定答案后,我要求月月向小雨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打小雨。同时,因为小雨已经对月月产生了恐惧,所以我将小雨安排到了远离月月的座位。我对小雨说:“以后有什么事情,告诉老师,老师一会帮你解决,而且老师也保证,不许任何人打你”。显然,在得到了老师的保证之后,小雨看起来高兴了很多。第二天,小雨来上学时就像以前那样快快乐乐的了。
在小雨的事件中,我学到了老师应该认真地对待孩子说的每一话,及时和家长沟通也很重要。
个案四
基本资料:文文
男
4周岁
中班
在最初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文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察觉这个孩子的攻击行为太严重了。小班时候,他还只是用手拍打其他的小朋友,可升入中班后,不仅攻击的频率增多,攻击的强度也在增大。有一天上午,他把一个小女孩从秋千上踹了下去,下午将一个小男孩推到在地,导致那个小男孩鼻子流血不止,第二天上午,又把一个小班小朋友的嘴给弄坏了,在计上那些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行为,我甚至想不起来他两天之内究竟打过多少个小朋友。
而文文的攻击行为和家庭教养有很大的关系。我记得小班的时候他的妈妈甚至在老师的面前大声训斥文文既然自己被打了,为什么不还手,而实际是文文先动手打的人。而每次我将文文打人的行为告诉他的奶奶时,奶奶都会乐呵呵的为文文打人找各种理由。在连续发生了这样的严重后果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好和家长谈谈的机会。于是找到了文文的主要照看者,奶奶。
在取得家长同意后,我开始采取惩罚与奖励结合的方式来减少文文的攻击行为。具体做法是,在文文出现攻击行为后,不仅要求文文向对方道歉,还要立刻对文文采取惩罚,除了严肃的批评,还要他坐在小凳子上5到10分钟,若是攻击行为不断出现,就取消他的游戏时间,要求他在跟在老师后面,一起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每半天对文文的行为进行一次总结,如果攻击次数很多,给与批评,如果攻击次数明显减少,给与鼓励。如果这个半天一次攻击行为都没发生,那么发小贴纸,并说明为什么会得到奖励。并把每天在学校的表现告知家长,家长也会给与相应的惩罚和奖励。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文文在学期末的时候已经很少表现出攻击行为。
个案五
基本资料:月月
女
3周岁
小班
月月是一个胆子非常小的小女孩,来到幼儿园一个月后,仍然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她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讲话,活动时也只是跟在老师后面不去和别的小朋友玩耍,不敢一个人去厕所,经常因为想回家而哭泣。
最初的时候,我经常鼓励她去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也鼓励其他的小朋友带着她去玩,但是收效甚微,她几乎从来没有和任何小朋友一起玩过,即使有小朋友来主动牵她的手,她也会拒绝甚至哭泣。慢慢的我发现月月是一个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每次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都会说:“我不敢,怕别的小朋友打我”。于是我决定不再勉强她去和别的小朋友交流,而是找了班里一个比较稳重的小男孩坐到她旁边,让小男孩帮忙照顾她。果然,过了没多久,月月已经能做到主动和这个小男孩说话,慢慢的,她也开始和坐在她身边的几个小朋友交流。到了中班的时候,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子,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所以老师一定要耐心对待,尽量给她们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