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红旗渠沿途

红旗渠沿途



第一篇:红旗渠沿途

红旗渠沿途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青春假日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导游员侯路星,大家可以叫我小侯,也可以叫我侯导。坐在我身后右手旁的是咱们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于师傅,于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对于此次行程的安全问题,大家尽可放心!俗话说得好,四海之内皆朋友,我们相聚在这里也是一种缘分,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再相聚的时刻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现在我们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4个小时就到达了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红旗渠。

既然大家来到河南,就要对河南有所了解。下面,我就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一亿。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已确定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即殷商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城遗址郑州。郑州的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大量名胜古迹是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河南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思想家老子和庄子、科学家张衡、文学家韩愈等千余名载入青史的杰出人物。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地,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就有73个。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祭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

说话间,我们就已经到达红旗渠所在的林州市,下面我就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红旗渠。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县原本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红旗渠等水利工程,解决了大面积灌溉问题。红旗渠工程规模巨大,共有数万群众参加,并前后得到了省、地各级领导、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开山、架桥,经过长达数十年地艰苦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这时,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才算基本形成。现如今,红旗渠已经做为一种精神广为学习。

好了,朋友们,红旗渠景区停车场已经到了,请大家记好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码,白色宇通车,豫A12888,最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一同去领略“人工天河”的魅力!

第二篇:红旗渠 (沿途+景点)

红旗渠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安阳旅游观光,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小王,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安全大使杨师傅,他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技术娴熟,由杨师傅开车大家尽可以安心,各位在安阳旅游期间,就由我和杨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有什么需要请您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能力为您提供帮助。愿我们的用心服务,能为您的旅途,带去一分温馨,送上一份贴心,也祝愿我们的此次行程能为您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很多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来安阳旅游吧!下面我就安阳和我们要游览的殷墟景区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之处,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在历史上,曾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七朝古都,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

提出红旗渠呀!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下红旗渠的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苦干了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过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盘绕太行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256名民工重伤致残。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使林县54万亩贫瘠的土地得打灌溉,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工业、交通、能源、建筑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因此,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在红旗渠工程刚刚上马时,就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赏,他还亲切接见了当时的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胜利竣工以后,周恩来总理总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长大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好的,景区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请记住我们的旅游车颜色为浅黄色,车号豫A15959,等我办完购票手续,我们一起进入景区。

分水苑—浮雕—分水闸—纪念馆—山碑-青年洞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红旗渠景区,首先我们来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原名坟头岭,因为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所以改名为分水苑,大家请看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建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字为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所题写。

走过分水苑牌坊,大家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大浮雕,这组浮雕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为主题,以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毛主席诗词中的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继续向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的总干渠分水闸,大家请看正面楼顶上“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著名学者、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所书。

经过分水闸,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匾额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厅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中央的这个沙盘模型是70年代在周总理亲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长期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在看过这个沙盘模型后,您对红旗渠就会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印象。

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摩崖石刻“山碑”二字,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要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山碑二字的旁边的洞口就是青年洞了。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在当年10月因为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了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发出了“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吼声,精选了300名男女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加快挖山进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了纪念他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郭沫若先生为此工程亲笔写了洞名。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红旗渠,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旗渠,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红旗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并列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好了,朋友们,因时间关系,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我们在景区门前集合,谢谢。

第三篇:红旗渠导游词(沿途+景点)

红旗渠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大家的导游员,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身后现在正在开车的是李师傅了,李师傅性格稳重、精于驾驶,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相信有他的保驾护航,我们一定会有一个顺利的旅程。此次林州之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心尽力解决,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也希望大家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下面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就到达咱们今天的目的地——红旗渠了。很多朋友可能都是第一次来安阳旅游吧,我现在将安阳的历史及红旗渠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之处,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上,曾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七朝古都。,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这里有中国第一座国家监狱----羑里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林虑山,还有岳飞庙、中国文字博物馆、马氏庄园、文峰塔等等。同时世界上已发掘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也在这里出土问世。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周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如果有机会,朋友们可以一一去品味,到那时候,你就会觉得安阳真是个好地方。

红旗渠位于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市林滤山中,、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英勇的林州儿女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苦干了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过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盘绕太行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256名民工重伤致残。

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luo)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

好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景区也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排好队,随我下车一起去领略红旗渠的神奇魅力吧!

现场导游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红旗渠景区,首先我们来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原名坟头岭,因为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所以改名为分水苑,大家请看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建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字为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所题写。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毛主席诗词中的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情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摩崖石刻“山碑”二字,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要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山碑二字的旁边的洞口就是青年洞了

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确实是一道雄险秀丽的风景!“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石头掉下来砸伤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勇敢无私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大绳从山崖上飞荡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铺了,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地方。

为了早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他们都甘愿露宿山崖,争取更多的时间施工;面对艰难的生存和施工条件,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互相鼓励,听从指挥,以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整个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红旗渠,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旗渠,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红旗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并列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林州儿女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性工程。红旗渠的修筑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通过今天的游览,我想大家对整个伟大的工程一定有了更深了解,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当时艰苦的山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谢谢大家

第四篇:红旗渠导游词(沿途+景点)

红旗渠沿途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即是缘分!首先我代表我们河南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次旅程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何或何导。下面呢,隆重的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位后脑勺最帅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拥有十几年的驾龄,驾驶技术精湛,有他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可以放下心来轻松游玩了。这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我们上了同一辆车也算是一家人了。所以呢,在我们的旅途过程中,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尽心尽力去解决。在此,我预祝大家游得尽兴,玩得开心。

下面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就到达咱们今天的目的地——红旗渠了。

朋友们,此刻围绕在我们四周的是郑州市区,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郑州: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现在城中还保存有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郑州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驶入新乡原阳,原阳大米自不必说。有一首儿歌唱的是“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这玲珑塔就在原阳县境内。大家可能知道外国有个比萨斜塔,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中国也有个斜塔,那就是玲珑塔。它与地面成七十七度夹角,登上塔身可南望黄河碧涛,北见太行山峦,东观浩瀚云海,西揽万顷碧波,可谓妙趣横生!

车过鹤壁,我们就进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周易》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已发掘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周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同时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长河——红旗渠也在这里。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红旗渠等水利工程,解决了大面积灌溉过程,其中以红旗渠最为壮观。如今,红旗渠已经做为一种精神被广为学习。

红旗渠位于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一路走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景区的停车场。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好了,朋友们,现在就请您关好门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一起去领略红旗渠的神奇魅力吧!

红旗渠景点

朋友们,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了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是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它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着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和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相连,相映成体。

朋友们,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后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所以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第一个是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第二个是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第三个是凌空除险;最后一个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好了,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了。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因该洞有300多名青年建成,故得名“青年洞”。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大家请随我继续参观,从青年洞景区向西约1公里处就到了红旗渠第三大景区——络丝潭景区。关于络丝潭景区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呢。络丝潭,又名“相思潭”。相传七仙女与董永分手后,日夜思夫而无法越过王母娘娘划过的天河与情人相见,终日涕哭,泪似断线珠串,天长日久,滴成这一深潭。游览完了相思潭,希望天下的少男少女们都能收获一份幸福美满的爱情!

好了,各位朋友,红旗渠的讲解就到这里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五篇:红旗渠

《红旗渠》观后感

三旅一营二连陈浩1312010082

在课上,教员组织了我们观看了《红旗渠》这部纪录片,让我们感受到了林县人民那坚韧不拔坚强品质,在毛主席思想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单,修成了这条幸“福之水渠”。《红旗渠》让我感触良多,深深地为林县人民的精神所折服。一: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集体的发展,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建设集体美好的明天。

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多为他人着想,共建和谐的集体。

三:“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就在我们举国上下同为奥运成功举办的今天,藏族分子四处破坏奥运圣火的传递,这是我们全体华人不可容忍的。奥运会是给中华民族提供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接触中国的一个平台。不论藏族分子的破坏或是西方政治势力的阻扰,各方面高度政治化,这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台阶,这个伟大的国家不会因什么事件就停止自己的步伐。这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倔强。

红旗渠边上“山碑”二字是1990年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激励着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我们每个青少年都应该学习的,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因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拥有的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是人民精神美好的体现,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它的精神和不朽的红旗渠一样,永远在人们心中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79967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