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昆虫的天敌 教案

昆虫的天敌 教案



第一篇:昆虫的天敌 教案

昆虫的天敌(大班科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认识常见昆虫的天敌。

2、通过了解天敌昆虫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课件,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问题引入,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2、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课件(动物自我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虫虫,出现有关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3、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病毒、昆虫、动物的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麻醉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4、昆虫天敌的运用:

·“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第二篇:大班教案 昆虫的天敌

昆虫的天敌(大班科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认识常见昆虫的天敌。

2、通过了解天敌昆虫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课件,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问题引入,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2、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课件(动物自我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虫虫,出现有关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3、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病毒、昆虫、动物的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麻醉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4、昆虫天敌的运用:

·“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第三篇:昆虫教案

昆虫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执教者 余志强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

2.能够学习“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概念”这种认知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养蚕活动中的新发现。科学知识

1.通过对养蚕经验、观察记录的交流,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过程有更深的了解。

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征。教学准备

不知学生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一些昆虫实物。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交流:雌蛾蚕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

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

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二、活动 养蚕日记整理 1.出示所有养蚕日记

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 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 学生汇报,填写好教材第38页的表格。

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蝴蝶、蜜蜂等动物一生的资料。5.比较这几种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6.教师归纳:变态

三、活动 比较它们的身体

1.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或者图片。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4.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5.阅读指南车信箱,加深了解。

四、拓展 它们是昆虫吗? 1.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或者看ppt),指出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并把他们画下来,装订一本昆虫图册。

板书设计:

昆虫

卵——幼虫——蛹——成虫 头:一对触角 一对口器 胸:三对足 二对翅膀 腹:

变态

第四篇:昆虫教案

日期:

课题: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⒈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 ⒉掌握昆虫各体段的形态、构造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⒉形成生物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⒈昆虫各体段及其附器的构造 ⒉体壁的作用及构造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昆虫各部分特点,有效地防治农业害虫。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

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 • 多足纲(马陆)• 唇足纲(蜈蚣)• 甲壳纲(虾、蟹)• 蛛形纲(蜘蛛)• 昆虫纲(蝗虫)

二、昆虫纲的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体段

2.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口器、有单眼和复眼

3.胸部有三对足、通常有两对翅

4.腹部有外生殖器、常常有尾须

5.有变态

昆虫纲的特征是我们识别昆虫与否的重要依据,要重点掌握。

昆虫纲的特征: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三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两对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 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用气管呼吸;具外骨骼。课后作业:检查昆虫的眼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头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昆虫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部内骨骼,昆虫头式类型,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昆虫头部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复眼单眼的功能、附肢的概念、口器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相近概念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头式

基本概念:头式是指昆虫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昆虫的头式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下口式 口器向下,头部的纵轴和身体的纵轴近成直角,如蝗虫。多见于植食性昆虫。

前口式 口器向前伸出,头部纵轴和身体的纵轴接近平行,如步甲。多见于捕食性昆虫。

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出,头部的纵轴和身体的纵轴成锐角,如蝉。多为刺吸式口器昆

(二)触角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昆虫触角的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要重点掌握和熟悉以下昆虫常见触角类型:

1.刚毛状 2.丝状 3.念珠状 4.锯齿状 5.栉齿状 6.羽毛状 7.膝状 8.具芒状 9.环毛状 10.球杆状 11.锤状 12.鳃片状

(三)单眼和复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要重点了解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方向和距离的远近,复眼才能看清物体的形状。

昆虫对于紫外线部分的短光波有较强的趋向性,所以可利用黑光灯诱虫。

(四)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口器类型及其相应的危害状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应重点掌握以下两大类:

1.咀嚼式口器 取食固体食物。典型危害状是造成植物体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最明显的是常造成叶片的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甚至全部被吃光;钻蛀性害虫常将茎杆、果实等蛀成隧道或孔洞;有的钻入叶中潜食叶肉;有的咬断幼苗的根或茎,造成幼苗萎蔫枯死;还有的吐丝、卷叶、缀叶等。

2.刺吸式口器 取食液体食物。典型危害状是受害部位常出现各种褪色斑点,受害植株常形成萎蔫,叶片卷曲、黄化、皱缩,或在叶、茎、根上形成虫瘿等。同时,很多蚜虫、叶蝉、木虱等是传播植物病害的媒介,特别是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课后作业:昆虫的口器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胸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掌握胸足的构造与基本类型。了解胸部与身体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胸部的分节和基本构造

2)胸部的内骨骼 3)足、基本构造和类型 4)概念:具翅胸节

三、教学难点:1)具翅胸节的基本构造

2)易混淆的几组概念:

(内骨骼与外骨骼、内脊与内突、开室与闭室和基室、刺与距、幕骨与悬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运动器官主要包括足和翅。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有:

足了解昆虫足的类型,对于识别害虫,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上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因此要重点掌握和熟悉以下昆虫常见足的类型:

1.步行足 2.跳跃足 3.捕捉足 4.游泳足 5.抱握足 6.携粉足 7.开掘足

其次,昆虫的假想模式脉相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要熟练掌握。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个体段,由颈膜和头部相连接。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后胸三节。每节有背板、侧板和腹板组成。多数昆虫的前胸背板发达。前胸无翅;中胸生一对翅,称为前翅;后胸生一对后翅。各胸节侧下方都生一对足,依次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由于胸部有足和翅,所以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一)足的构造及类型

昆虫的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所组成基节是与胸部连接的第一节;转节很小,是足转动的关节,有的昆虫转节可分为二个亚节;腿节一般较粗大;胫节细长;跗节多分为2—5个亚节,并在跗节末端常生有一对爪。由于各类昆虫的生活方式不同,相应地形成了不同足的类型,如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携粉足等。

(二)翅

翅是昆虫飞翔运动的附器。多数昆虫有二对翅,少数只有1对翅,有的昆虫翅退化。

翅一般呈三角形,分别包括三条边前缘、外缘、后缘和三个角肩角、顶角、臀角。

昆虫的翅多为膜质,上有起支撑作用的翅脉。昆虫的翅由于适应其功能的需要,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鞘翅、复翅、半鞘翅、膜翅、鳞翅、缨翅和平衡棒等。

课后作业:昆虫的胸部分为几种?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腹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腹部的基本构造和分节,雌雄虫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变化,腹部的附肢。要求学生勤动手制作采集,动眼观察各种生物学现象,动脑分析归纳各种表面现象,总结一般规律。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昆虫腹部的构造特点

2)雌雄虫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变化 3)腹部的附肢。

三、教学难点:并胸腹节概念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了解昆虫的雌雄外生殖器,对掌握虫情进行预测预报不仅必要,而且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重点掌握产卵器和交配器的构造及类型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消化、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等主要内脏器官即为于腹腔内,其后端还生有生殖系统,是昆虫的代谢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有9-11节构成。腹部1-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第8-9节着生外生殖器,是雌雄交配和产卵的器官。雄器为交配器,一般由一个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形的抱握器所组成。雌性为产卵器,由2—8对瓣状构造所组成。有些昆虫在第11腹节上着生尾须。

昆虫的体壁是昆虫身体的外壳,是一层较坚硬、有韧性的皮,也叫外骨骼。昆虫体壁由外向内分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三部分。昆虫体壁使虫体得到坚强的支撑,并为肌肉提供着生点,防止体内水分的过量蒸发和阻止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体壁的构造和特性表明,要使杀虫剂进入虫体,就必须使药剂接触体壁,穿透蜡层。所以,粉剂要混入惰性粉作填充料,有助于磨损蜡层;液体药剂要加入脂溶性物质,以便溶解蜡层,提高防治效果。

课后作业:昆虫的腹部的构造?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昆虫的个体发育规律及习性。主要知识内容有:昆虫的繁殖、发育和变态;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及与防治害虫的关系;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的生殖规律

2)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三、教学难点:掌握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4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昆虫的生物学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需掌握的要点有:

昆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大类:

(一)昆虫两性生殖的概念:昆虫经过雌雄交配后产生受精卵,受精卵排出体外经一定时间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两性生殖。

(二)昆虫孤雌生殖的概念:雌虫所产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

需要注意的有:

生殖能力的概念:一头雌虫一生的产卵数量,称为生殖力。

性比的概念:昆虫雌虫与雄虫的数量之比,称性比,一般在1:1左右。

二、昆虫的发育阶段的划分 需掌握的要点有:

昆虫的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在卵内进行的,指从卵受精开始到幼虫破开卵壳孵化为止;胚后发育是一个伴随着变态的生长发育期,先后出现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三、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变态的概念: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不仅是体躯增长和体重增加,而且在达到性成熟前,在形态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现象称为变态

(二)变态类型

昆虫的变态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不完全变态: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2.完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需注意的是:完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很不相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因此,在幼虫与成虫之间要历经“蛹”来完成剧烈的体型和器官的变化。

四、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卵期

卵期的概念:是指卵从母体产下到卵孵化所经过的时间。

孵化的概念: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而出,称孵化。

卵是一个不活动的虫态,昆虫对产卵和卵的构造本身都有特殊的保护性适应。进行虫害防治,应了解昆虫的产卵方式,确认各种卵的类型,以选择针对性强的防虫、治虫方式,具有特殊的实际意义。

(二)幼虫期

幼虫期的概念: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不完全变态类变成虫或完全变态化蛹)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

需注意的是:

幼虫期的特点:大量取食,积累营养;是主要的危害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1.幼虫的生长和脱皮:在幼虫的发育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要将旧的表皮脱去。

脱皮的概念:幼虫脱去旧表皮的过程称为脱皮。蜕的概念:脱下的旧表皮则称为蜕。一龄幼虫的概念:初孵的幼虫称一龄幼虫。二龄幼虫的概念:脱一次皮后的幼虫称二龄幼虫。龄期的概念: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称为龄期。需注意的是:

初孵化和初脱皮后,幼虫因表皮嫩薄,抵抗力弱,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因此,掌握幼虫龄期是防治虫害的关键之一。2.幼虫的类型: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由于食性、习性和生活环境十分复杂,幼虫在形态上的变化极大,根据幼虫足的数目可分成以下几类:(1)原足型(2)多足型(3)寡足型(4)无足型

(三)蛹期

蛹期的概念: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变为成虫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过渡虫态。

化蛹的概念:末龄幼虫脱去最后的皮称化蛹。蛹的类型:1.离蛹 2.被蛹 3.围蛹 需注意的是:

蛹期是一个不食不动、外观静止而内部则进行着剧变的虫态,此时不适宜进行化学防治。

(四)成虫期

成虫期的概念: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雌雄性别明显,形态固定。多数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羽化的概念: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称为羽化。补充营养的概念:成虫性成熟前的取食行为,称为补充营养。性二型的概念: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型、体色的变化等也有差别,这种现象称性二型。

性多型的概念: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个体类型的现象,称多型现象。

需注意的是:

成虫期的主要任务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大多数成虫不再直接危害植物。

五、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昆虫的世代

世代的概念: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世代重叠的概念: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产卵期长,幼虫孵化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相互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重点掌握昆虫世代的划分原则:

(1)一年发生二代和多代的昆虫,划分世代顺序均以卵期开始,依先后出现的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

(2)凡以卵越冬的,越冬卵就是次年的第一代卵。

(3)以除卵以外其他虫态越冬的前一年的最后一代,称做越冬代,(二)昆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的概念: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经过的状况,即从当年越冬虫态出蛰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所发生的世代数目,以及各世代和各虫期出现和经历的时间,称为生活史。

了解害虫的生活史,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是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害虫的可靠依据。

六、休眠和滞育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休眠 休眠的概念:休眠是指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食物严重不足时,表现出不食不动、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

(二)滞育

滞育的概念:滞育是由于昆虫遗传特性的影响或环境条件的诱导而造成昆虫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季节性的光周期长短和各种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是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温度。

需注意的是:

休眠的昆虫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进入滞育的昆虫,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能解除滞育。滞育的解除与否由其遗传特性决定。

课后作业:昆虫的口器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习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昆虫的各种生活习性,利用昆虫的行为和习性来防治害虫。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习性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的食性规律

2)昆虫的趋性类型

三、教学难点:掌握昆虫食性和趋性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昆虫的习性

一、食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1.按照昆虫取食的对象一般可分为四类: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

2.根据昆虫所吃食物种类的多少,又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

二、趋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趋性的概念:趋性是指昆虫对各种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应,趋向刺激物的行为为正趋性;避开刺激物的行为为负趋性。

各种刺激物主要有光、温度、湿度、化学物质、声波等,因而趋性分为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趋化性、趋声性等。

需注意的是:以趋光性、趋化性在害虫防治上最为重要。另外可利用昆虫的趋性来进行预测预报,采集标本。

三、假死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假死性的概念:有一些昆虫在取食爬动时,当受到外界突然震动惊扰后,往往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卷缩肢体不动或在爬行中缩做一团不动,这种行为称假死性。

可利用害虫的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扑杀和虫情调查等。

四、群集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群集性的概念: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包括暂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

五、社会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指昆虫营群居生活,一个群体中的个体有多型现象,其社会组织和分工现象十分明显。

六、拟态和保护色 需掌握的要点有:

拟态的概念:竹节虫、尺蛾的一些幼虫等昆虫的形态与植物某些部位的形态很相像,从而使自己得到保护的现象,称拟态。

保护色的概念:保护色是指有些昆虫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使自己得到保护。

课后作业:昆虫的口器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相关知识,识别园林植物主要目和科的昆虫。主要知识内容有: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及园林植物昆虫主要目、科的形态特征。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分类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的分类规律

2)昆虫的分类及特征

三、教学难点:掌握昆虫各分类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6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昆虫分类

一、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 需掌握的要点有:

1.昆虫的分类单元:昆虫的分类单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在分类等级中,通常还采用一些中间等级。

2.昆虫命名法: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命名。

二、园林植物害虫主要目、科概述

重点掌握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以下目和科的识别特征。

(一)直翅目:体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翅狭长,为复翅,后翅膜质,停息时呈折扇状纵折于前翅下。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呈剑状、刀状或凿状。雄虫通常有听器或发音器。渐变态,多数植食性。

重要科有:蝗科、蟋蟀科、蝼蛄科。

(二)等翅目:通称白蚁。体小至中型,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有翅型有二对翅,膜质、长形,前后翅大小形状和脉序都很相似,休息时两对翅平叠腹背,翅基部有一条肩缝,成虫婚飞后,翅可沿此缝脱落留下一个鳞状残翅,称翅鳞。

白蚁为社会性昆虫,有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分工。渐变态。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我国以长江以南各省分布普遍,危害较重。

重要科有:鼻白蚁科、白蚁科。

(三)半翅目:通称蝽象。体小至大型,略扁平。口器刺吸式,从头部的前端伸出。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达。翅2对,前翅基半部革质,由革片和爪片组成; 端半部膜质,为柔软的膜区;后翅膜质。多数种类在后胸侧板近中足基节处有臭腺孔。渐变态。

重要科有:蝽科、网蝽科、猎蝽科。

(四)同翅目:体微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翅两对,前翅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置于体背上呈屋脊状。多数种类有分泌蜡质或介壳状覆盖物的腺体。渐变态,而粉虱及雄蚧为过渐变态。刺吸植物汁液,造成生理损伤,并可传播病毒,或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

重要科有:叶蝉科、粉虱科、蚜科、蚧科。

(五)缨翅目:通称蓟马。体微小至小型,黄、褐、黑色,头部近乎长方形。触角6~9节,上有刚毛及钉状、角状突出或长圆形陷入有感觉器。口器锉吸式,由三根口针组成。翅两对,膜质,狭长形而翅脉少,翅缘密生缨毛。过渐变态。大多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植食性。

重要科有:蓟马科、管蓟马科。

(六)鞘翅目:通称甲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体微小至大型,体壁坚硬。触角一般11节,形状多样,有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棍棒状、膝状、鳃片状等。口器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翅。完全变态。

重要科有:步甲科、瓢甲科、叶甲科、天牛科、金龟甲科、象甲科。

(七)鳞翅目 :包括蝶类和蛾类,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体小至大型,翅展3~265 mm。复眼大。触角细长多节,蛾类中有丝状、栉状、羽毛状等;蝶类则为球杆状。口器虹吸式。前后翅均为膜质,翅面覆盖鳞片,翅面上常有各种斑纹和线纹,纵脉不超过15条,前后翅均有一个中室。完全变态。

重要科有:螟蛾科、卷蛾科、刺蛾科、尺蛾科、天蛾科、毒蛾科、夜蛾科。

(八)膜翅目:通称蜂,蚁。体微小至大型,复眼发达。触角较长,有丝状、膝状等。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两对,膜质,翅脉少。腹部第1节常与后胸连接,胸腹间常形成细腰。雌虫产卵器发达,高等种类形成针状结构。完全变态。

重要科有:叶蜂科、姬蜂科、茧蜂科。

(九)双翅目 :通称蚊、虻、蝇。微小至大型。复眼大,触角线状、具芒状、环毛状等。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等。仅生一对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完全变态。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腐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

重要科有:食蚜蝇科、寄蝇科。

(十)螨类:螨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刺吸园林植物汁液,引起叶子变色、脱落;使柔嫩组织变形,形成虫瘿。螨类均为小形或微小的种类,体圆形或卵圆形。一般分为前体段和后体段。前体段又分颚体段和前肢体段;后体段分后肢体段和末体段。口器由于食性不同分咀嚼式和刺吸式2类。肢体段一般着生4对足。多为两性生殖

重要科有:叶螨科、叶瘿螨科。1.5 昆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本节学习要点:研究昆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害虫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需掌握内容有:

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最大。

(二)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1)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2)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3)预测害虫发生期。(4)控制昆虫发育进度。

(5)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二、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食物、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各种病原微生物等。其中以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最为重要。

1.食性

昆虫种类繁多,不同的种类,其食性也是不同的。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按其食性专门化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单食性昆虫,寡食性昆虫,多食性昆虫。

2.植物的抗虫性

植物的抗虫性可表现为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称“抗虫三机制”。

三、土壤因素

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很多昆虫的生活都与土壤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终生在土壤中生活,有些大部分虫态是在土中度过的。许多昆虫一年中的温暖季节在土壤外面活动,而到冬季即以土壤作为越冬场所。

土壤的理化性状,如温度、湿度、机械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含量以及酸碱度等,直接影响在土中生活的昆虫的生命活动。人们掌握了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之后,可以通过土壤垦复、施肥、灌溉等各种措施,改变土壤条件,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四、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对昆虫的繁殖、活动和分布影响很大。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

(二)改变一个地区昆虫种类的组成。

(三)改变害虫和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四)直接杀灭害虫。

1.6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本节学习要点:重点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方法和技术。需掌握内容有: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

采集昆虫,必须了解它们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抓住各种虫态的发生季节,同时善于运用各种采集工具,使用正确的采集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采集用具

1.捕虫网 2.毒瓶 3.吸虫管 4.指形管 5.活虫采集盒 6.采集箱(盒)7.诱虫灯 8.放大镜 9.三角纸包

(二)采集方法

1.网捕:飞行迅速的昆虫,可用捕虫网迎头捕捉。

2.振落:对于高大树木上的有假死性的昆虫,可用振落的方法进行捕捉。3.诱集:利用昆虫的某些特殊趋性或习性,而采取的一种招引昆虫的方法。4.搜索和观察:

(1)从昆虫的栖息场所寻找昆虫。(2)根据植物被害状来寻找昆虫。

二、昆虫标本的制作

需注意的是:昆虫标本的制作方式常见有以下几种:

(一)干制标本的制作 1.制作用具

(1)昆虫针(2)三级台(3)展翅板(4)三角台纸(5)黏虫胶 2.制作方法

(1)针插 :用于制作和保存各种成虫。要注意:针插部位随昆虫种类而异,一方面为了插得牢固,另一方面是为了不因插针破坏了虫体的鉴定特征。要注意:插针后,用三级台调整虫体在针上的高度,针的顶端与虫体之间应留有8 mm的高度。

(2)展翅:蛾、蝶等昆虫,针插后还需要展翅。

要特别注意:展翅标准,鳞翅目昆虫以两前翅后缘左右成一直线为准;脉翅目和蜻蜓目,则以后翅前缘左右成一直线为准;蝇类和蜂类要以前翅的尖端和头相齐为准。

(3)整姿:鞘翅目和大多数半翅目昆虫针插后需行整姿。使前足向前、中足向两侧、后足向后,触角短的伸向前方,长的伸向背两侧,使之保持自然姿态。(4)胶黏法:一些小型昆虫标本可用胶黏法,即先将三角纸底部插在昆虫针上,然后用黏虫胶将小虫黏在三角台纸的尖端(纸尖黏在昆虫的前足与中足间),三角台纸的尖端向左,虫的前端向前。注意:切勿黏住腹面及足的任何部分。

(5)二重针插法:适用于只能用微针(00号短针)针插的小型昆虫。将针尖插在虫体的后胸中央之后,再把针头插在三角或方形软木板上,附上标签即成。

(二)浸渍标本的制作

体柔软或微小的成虫、卵、幼虫、蛹都可用保存液浸渍,用指形管、标本瓶或其他玻璃瓶等来保存。卵和蛹可直接投入保存液中,但采集来的活幼虫,浸泡前需先饥饿几天,待它排尽粪便后用开水烫死(注意:绿色幼虫不宜烫杀),待虫体伸展后取出放入保存液内浸泡。

保存液在容器内的加入量,一般以容器高的2/3左右为宜。昆虫放入量,以标本不露出液面为限。然后加盖,用蜡、火漆或封口胶封口,便可长期保存。

(三)生活史标本的制作

是将一种昆虫的各个虫期以及其被害状和天敌等集中起来装在一个盒内,通过生活史标本,能够认识害虫的各个虫态,了解它的危害情况。制作时,先要收集或饲养得到昆虫的各个虫态(卵、各龄幼虫、蛹、雌、雄性成虫),植物被害状、天敌等,然后综合运用干制、展翅、浸渍、吹胀及玻片等各种标本制作法制作而成。

(四)玻片标本的制作:微小昆虫和螨类,需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特征。一般采用阿拉伯胶封片法。

三、标本标签

标本制成后,必须附有正确记录的标签。标本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签的有无和记录质量的好坏。没有标签或标签书写不清的标本,均会失去科学的价值和用途。标本通常附有两个标签:采集签和定名签。采集签记载采集日期、地点、寄主、采集者等;定名签记载昆虫的种名和学名。标签上的记录要简要明确,一般用绘图墨水或软铅笔书写,力求清晰端正,使人一目了然,标签要和标本连在一起。

四、昆虫标本的保存

(一)临时保存

成虫一般经毒瓶毒死,可暂时放在三角纸包里。卵、幼虫、蛹及小型标本,放在装有保存液的标本瓶、小试管等器皿中,封盖严密。

(二)长期保存

1.标本盒 针插标本,必须插在有盖的标本盒内。标本在标本盒中可按分类系统或寄主植物排列整齐。标本盒要求制作精细,密封性强,并定期放入樟脑球纸包或对二氯苯防标本虫。

2.标本橱 为防止灰尘、日晒、虫鼠蛀蚀和菌类的侵害,应将标本盒分类收藏在标本橱里。每年都要全面检查两次,并用敌敌畏在柜内和室内喷洒或用熏蒸剂熏蒸。如标本发霉,应在橱中添加吸湿剂,并用二甲苯杀死霉菌。浸渍标本最好按分类系统放置,瓶口要严密,除封口外,还可以在浸渍液表面加一层液体石蜡,以防保存液蒸发。

3.玻片标本盒 专供保存微小昆虫、翅脉、外生殖器等玻片标本,每个玻片应有标签,玻片盒外应有总标签。

课后作业:昆虫的分类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教案

吐热依散木·吐拉甫

2012年9月

第五篇:昆虫最新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出示课件)故事是这样的:

又有一只金布甲倒下了,笼子里出现了他的尸骸。我知道其他的幸存者,迟早也会这样死去的。从六月到八月中旬,我的实验室迎来了二十五只金布甲,可是到现在为止,只剩下了五只雌性的金布甲,其余二十只雄性的金布甲全部死掉了。他们的死亡症状一样,全部被剖开了腹部,掏空了内脏。谁是罪魁祸首呢? 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这本书吧。(出示《昆虫记》)

同学们,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 生:法布尔

师:是的,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出示课件介绍),他用一生写成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能写成这本书了。(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带着你的情感去读 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生: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呀?

师:哦,而不装其他的东西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谁还有?

生: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 师:这问题你有答案吗? 生:有,是法布尔

师:有答案就不用再问了,对不对?

生: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叫“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我发现你很会动脑。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先读词语,看准字形再读。(出示词语)生:齐读

昆虫

纺织

观察

责骂

中毒

垃圾

殿堂 圣莱昂

鸟栖虫居

蠕虫

裤兜

痴迷

着迷

著名

着急

鼓鼓囊囊

师:“栖”这个字,容易读错,注意它的读音。

3、检查课文朗读。

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请你评价一下。(课件出示)

生:1: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生:

2、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生:

3、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师:谁来简单地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呀。

生:某某第一句读得声音很大,而且还比较有感情。某某读得没有感情,某某读得不是很熟练。

师:读得没有感情没有关系,我想等咱们细细地学完课文,你读得就会有滋有味地了。同学们看这儿,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纵横”是什么意思嘛? 生:就是说小溪很多,有横的,有竖的。师:你理解很到位呀。

那么猜一猜“鸟栖虫居”的“栖”是什么意思? 生:栖是栖息,也就是住的意思。

师:是的,联系上下文你就能猜到这个字的意思。

这个字是指鸟停留在树上。在这儿指居住、停留的意思。师:最后一个词语“兴致勃勃”,你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找近义词来解释,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呀 生:很高兴,兴高采烈

师:兴指的是兴趣,兴趣怎样? 生:很有趣

师:兴致高昂,对这件事感兴趣。

词语咱们解决了,再读课文你会读得更棒的。

(二)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语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词语。生:痴迷 师:(板书)生:迷恋 师:(板书)生:坚持不懈

师:这是你读书之后,法布尔给你留下了印象。我觉得你的读书水平也越来越高了。你能从文中再找个词吗? 生:细心

师:老师还找到一个词,是着迷。(板书)

2、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⑴师:同学们,看这儿,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从着迷,到迷恋,到最终的痴迷,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的?现在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生:第一件事是说法布尔捉到了歌唱家。第二件事是法布尔放鸭时去捉昆虫,他父母不让,但他不放弃。师:我发现你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抓住主要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请坐。谁还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件事是失踪捉纺织娘,第二件事是抓甲虫被父母责骂。

师:我发现你的水平更高了,你把这个故事内容直接概括成小标题了。咱们将掌声送给他好不好? 生:鼓掌。

师:咱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到底是怎样通过这两件具体的事来写法布尔的。同学们默读课文。~~~~~~

三、总结评价

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

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生字中有几个比较难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谁来提醒一下同学们。(“殿”、“察”)

3、学生描红生字,教师从旁指导。展示有进步同学和存在问题同学的字。

四、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1、观察昆虫的生活,写一篇昆虫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找《昆虫记》读一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