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方之珠13.10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安徽
静待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本课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新课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著名的景点呢?指名说。
二、自主读书,悟文激情。
(一)学习“迷人的沙滩”一段。
1、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景点?指名说,指名读课文的第二自 然段,其他同学看大屏幕。
2、问:你为什么最喜欢浅水湾?
3、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受到浅水湾美丽、舒服的词句。
4、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浅水湾十分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5、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指名回答。
6、文中是怎样描述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的呢?指名回答。
7、指名读,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二)学习“著名的公园”一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还有谁喜欢这一自然段?你又是为什么喜欢呢?
2、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洋动物的表演非常精彩?指名回答,理解句子:“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他们的表演很精彩?指导朗读。
3、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海狮的表演很精彩?指名回答。
4、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吗?
(三)学习“繁华的街市”一段。
1、(出示图片)看,这几幅图片是在铜锣湾拍到的。
2、依次出示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
3、同学的描述很精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生动形象的描述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呢?指名回答。
5、铜罗湾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你们说能不热闹吗?所以说——“铜罗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
6、指导读,齐读。
(四)学习“美丽的夜景”一段。
1、你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什么?
2、香港的夜景是很美丽,可是作者的文字更美。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感受夜景的美丽,齐读。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你们觉得灯的海洋应该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充分的说,感受到香港夜景的美。
5、灯的海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①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灯光比作什么?女生读这句话。
②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出示图片):请男生来把这一句读读。
7、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总结:今天,我们走进了课本,走进了香港,既看到了香港白天热闹的情景,也感受到了香港夜景的流光溢彩。学到这里,你觉得香港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2、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璀璨是什么意思?那无比璀璨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香港吧,齐读。
4、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她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她曾经一度离开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怎样?(骄傲、自豪、喜爱„„)
四、布置作业,练习仿写。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要抓住行人、车辆、商店、商品等去写。
板书设计:
“东方之珠”
浅水湾
海洋公园
香港 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横渡中心学校
汪丽娜
202_.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阅读课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体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起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在“自觉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抓住词句,细细品味。在学习海洋公园一段时,我重点抓住“精彩”,让学生通过录象观看海豚海狮的表演体会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因为动物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中外游客,因此海洋公园的“举世闻名”也就自然理解出来了。学习铜锣湾一段我抓住大厦的“鳞次栉比”,商品的“琳琅满目”,游人的“人流如潮”突出闹市口的繁华。在教学中,我也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齐读、默读,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我让学生们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书,学生们读得也很动情,出乎了我的意料。
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文字中畅游学习,快乐地学习,就是本堂课最大的收获。
《“东方之珠”》说课稿
横渡中心学校
汪丽娜
202_.10
一、说教材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了香港这繁华的都市。文中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晰。先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与三大景观,再分着介绍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最后再总的赞美了香港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我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仿照课文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二、说学生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已有了一些知识能力的储备: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和作用;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对课文中有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根据课文仿写习作。但有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学习个性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发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等。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学习,运用读、思、划、议、说等方法,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使 “教堂”变为 “学堂”。
五、说教具
图片、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说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教学时,先播放“东方之珠”这首歌曲,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东方之珠》。听完歌之后问:好不好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是哪能里吗?此时的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接下来的学习愉快主动参与。
(二)、学生充分朗读,整体感知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知道课文从“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大方面描写香港。
(三)、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点拔精讲,解难质疑。出示课文图片、课前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或播放资料片让学生观看。让他们置身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分小组让学生说说:你觉得香港哪里最美?假如你是导游你如何介绍这个地方?在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介绍香港。最后在小组内谈谈自己旅游的感受,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正确、到位,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
第三段中紧扣“精彩”一词,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说说:你在公园里看过什么表演?并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体验,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再播放海洋动物的表演录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浏览公园的欢乐,体会到游客的欢愉。
第四段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大厦多、商店多、人多”这三多来感受铜锣湾的繁华热闹。最后第五段注重引导学生明白它是总分的构段方式,同时运用了“成了„„” “像„„”“如同„„”这一连串的比喻句表现了城市的美丽,再次播放多媒体(夜景图)让学生感受香港的迷人的夜景,由哀的赞叹出“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四)、朗读升华,激发情感体验
朗读指导是阅读的重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来读一读,在读中抓住重点词来朗读,在读中获得言语的美感,在读中感受香港的美,在读中使自已的情感与文字之间产生共鸣。
(五)、学习写法,拓展创新
学习课文第四段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写一段话。从阅读到写作,这样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成和渠道,使学生学会学语文,用语文。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珍版,是直观教法的体现,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板书设计:
“东方之珠”
浅水湾
海洋公园
香港 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第二篇:东方之珠
镇江市学府路小学
仇立琴
伴随歌声,我们走进课堂。
一、复习导入 东 方 之 珠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读课题,“东方之珠”指的就是?(香港)板书: 港。好,你能用香港、东方之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说吗?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咱们一起读一读。贴“无比璀璨”加“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品读课文,一起走进香港,去感受“东方之珠”的魅力吧!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出示填空“香港是我国__________,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指名说、齐说,师贴板书.过渡:我听出来了,同学们此刻是多么自豪啊!是啊,香港真是一个好地方呀!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三个景点(课件),分别是迷人的沙滩_______(浅水湾)著名的公园________(海洋公园)繁华的街道___________(铜锣湾)咱们马上就去这三处景点游览一番吧!那这三处,你最喜欢哪一处呢,你最喜欢哪儿,就找到哪段自然段去好好读一读,先了解一下,待会儿请你当小导游带我们去那里游览好吗?
二、讲读
哪个小导游率先带我们去哪里呢? 海洋公园
1、咱们跟着你来到了海洋公园(课件)你给咱们介绍一下吧,读这一段,(小朋友们闭上眼 睛,一边听一边想象海洋公园里的情景),睁开眼睛,刚才你仿佛看了了什么?海豚海狮是怎么表演的呢?想亲眼看看吗?
2、(课件出示图)师:请小游客们坐坐好,下面海豚海狮表演啦,看,它们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__,表演得怎样?(精彩)小朋友刚才都睁大了眼睛,看得可出神了,一定被它们的精彩表演吸引了,难怪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无拘无束,咱们微笑着读读这句话吧!(第三句)评:读出了开心,读出了精彩。
这些海豚海狮可能干了,它们还会其他表演呢,你能仿照这句话“有人„„有人„„”说一说哇,它们像人那样聪明能干了,你说得真精彩,真有趣。
3、海洋公园的动物不仅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们,所以海洋公园不仅中国有名,而且全世界都有名,所以齐读第2句,举世闻名就是?(在全世界都很有名)你能为它换一个词吗?驰名中外 闻名中外 闻名遐迩。
4、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体会海洋公园里的精彩表演(齐读)香港有这么闻名的海洋公园,在我们眼里,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东方之珠”,接下来,你想带大家去哪里呢? 迷人的沙滩
1、那我们跟着他来到浅水湾吧!(课件,那你用读的方式给大家介绍吧)
2、图:瞧,这就是金色的沙滩,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这迷人的沙滩上,现在我们就 站在这金色软软的沙滩上,此时,你最想干什么?想不想在沙滩上走一走呀?
3、好(全体起立)现在我们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走一走,去体验其中的乐趣。(走起来)细细 的、滑滑的沙子从脚趾缝里漏出来,(脚感觉怎样?痒痒的真好玩)放眼望去可以看见美丽的大海,弯腰可以捡到贝壳,你们感觉怎样?(很好玩,心情很舒畅,很放松,是呀,我已忘记一天的疲倦。)因此“浪平沙细„„”引读第一句,这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你能读出它吗?指名一生读。师范读,你们来比较一下,谁的朗读能让这儿更吸引你呢?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吧!
4、刚才我们看了一会儿大海,捡了一些贝壳,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往前走,往前是这样很悠闲的,很随意地走就叫——漫步。
5、在这舒服的沙滩上玩累了,这时一阵凉爽的海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你能把这种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吗?(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沐浴原来指什么?两个字都是“y”,表示用水洗澡,现在指什么?(海风吹在身上)对呀,海风吹在脸上,轻轻的,柔柔的凉爽,好舒服。
6、还有更舒服的呢?听——(放海浪声)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认真地听这就是(倾听)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你能读好它吗?(第二句)读出你的感受,在这迷人的沙滩上感觉真好。
7、浅水湾有金色的沙滩,和煦的阳光,轻柔的海风,还能听到海浪声,真是太舒服了,能连起来读一读吗?自由练读,指名读,下面咱们一齐有感情地读一读,会背的还可以背一背,那样的感觉会更好.小结:有这么迷人的浅水湾,香港真是个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过渡:来到香港,可别忘了购物,香港可是个购物的天堂呢,哪位小导游带我们去繁华的街市铜锣湾看看。
1、指名读
2、师:香港有三大闹市口分别是铜锣湾、旺角、中环、铜锣湾„„(引读第一句)哪一 句是具体写出了它的繁华、热闹。
3、看图
哇,多高的楼啊,都快升到天上了,这就是(摩天大厦)读得再高一些。
这些楼房一幢挨奋斗目标一幢,有高有低,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 排列着,我们就叫它(鳞次栉比)读多些。
商店里的东西真多啊,这只是其中一丁点儿,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这就是(琳琅满目)来到大街上再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人很多就像流动的潮水,这就是“人流如潮”看到这样的街道,你还想哪些词?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4、刚才我们在锣锣湾感受到了它的热闹、繁华,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师生配合读,再请一个同学读读好吗? 小结:对,正是有这么多人来到香港进行贸易,才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发展,使它成为亚 洲四小龙之一,所以课文开头说,香港是通向世界的南大门,这是一扇美丽的大门,让人自豪的大门,也难怪人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香港夜景
过渡: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香港又是怎样的情景象呢?还等什么咱们一起去欣赏吧!
1、(图)瞧,这就是香港的夜景,多么灿烂辉煌的香港夜景啊!
2、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夸夸它吗?小朋友真是文思如泉,妙语连珠啊!
3、这么美的画面,课文是如何来写的呢?老师想读一读,好不好?读 ⑴整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写了什么?
⑵然后作者又是体写了哪两个地方灯光?男生读港湾里________女生读马路上_____ 男生把灯光比作焰火真美,女生把灯火比作长河,真有气势。⑶这样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⑷小结:作者先总的写香港成了灯的海洋,然后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具体写出了灯光多,这种写法就叫总分,我们能不能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也来写一写。
⑸语言训练 ①出示
②同桌之间练说,指名说。
③同学们越说越好,这也跟大家平时的所见所闻分不开,还有人想说,待会儿把它写下来,好不好?
④小结: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平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很棒的文章来。
回到最后一段。
1、刚才我们游玩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还欣赏了美丽的香港夜景。
2、正因为香港这么美,就像一颗无比珍贵的宝石在世界的东方闪闪发亮,所以我们说“香 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香港不仅美丽,而且现代化气息浓郁,经济、科技、交通的生活娱乐都处在世界领先 水平,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三、总结:
香港之游结束了,最后让我们衷心祝愿,香港之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四、作业
写话。
板书
迷人的沙滩
香港 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著名的公园
繁华的街市
第三篇:141东方之珠
14、“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三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能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4、理解香港的美丽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倾听”、“闪耀”造句。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写一段话。教学方法:
1、以读为主,采取读懂读好,重点点拨的方式,在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2、采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具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倾听”、“闪耀”造句。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
(3)感知画面。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二、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三、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 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2)学习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②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 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和 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四、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五、指导写字。(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 倾 滩 浅(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出示:香港
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3)描红:(纠正姿势)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三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能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
①各自轻声读。②指名读。
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a、出示:因为人们 „„,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1)指投影引读。(2)抽词语填空读。(3)看板书试背。(4)看图试背。
5、学习第3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⑷小结: 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6、学习第4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 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⑹齐读第4自然段。
7、第3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⑹齐读第5自然段。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⑷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⒈听课文录音欣赏。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⒌指名背诵。布置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⒉背诵课文。
第四篇: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2)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二: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
三: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四: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分析法 五:板书设计:
1、《东方之珠》:(1)作者简介:罗大佑;(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2、《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 藜;(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 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二)、新课学习: 《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
1、介绍作品创作背景:《鼓浪屿之波》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
2、创作内涵:这首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述“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 分段欣赏,逐渐分析乐曲,理解作品表达的风格和内在含义的掌握。
(三)、巩固提高:
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第五篇: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xù)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xī)戏,它们忽而腾空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楼鳞(lín)次栉(zhì)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lín láng)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cuǐ càn)的“东方之珠”。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它们忽而()腾空..
跃起,忽而()悠然落下。..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写下来。
3.短文用“总起一分述一总结”的结构方式叙述,其中分述部分依次介绍了、、三个景点的内容。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正在尽情地嬉戏。
B.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C..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D.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
5.仿照第5自然段写法,围绕所给句子写一段话。
一到节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
沉甸甸的小鱼篓
我常在故乡的小河里撒网捕鱼。一片旋转的网,就像短短的裙,飘落在河面,溅(jiào)起无数颗水珠,撩(liáo)起我无限的喜悦。
屏着喘息,拉紧网绳,我将网收起,在沙滩上抖开,抖出一条条银白色的小鱼儿,抖出了小河的生命。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hé)的世界。
我想来想去,决定把小鱼放了,让它们重新回到河里。河水清清,小鱼儿悠(yōu)悠地游向深处,那漂亮的尾巴一甩又一甩„„
妈妈知道了,点点我的脑门儿:“这是傻孩子捕鱼。”
爸爸却摸着我的头,乐呵(hē)呵地说:“让小鱼儿又回到河妈妈怀里,一点儿也不傻。我的小竹篓虽然是空的,却沉甸甸的,盛满了欢乐和爱意。
1.阅读理解。
(1)文中的、、都是写“我”捕鱼动作的词。文中描写妈妈动作的词语是,描写爸爸动作的词语 是。
(2)“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
a.句中“可爱的小生命”指
b.句中“干涸的世界”指
2.阅读迁移。
(1)用下列文中词语填空,组成通顺的句子。
清清乐呵呵飘落悠悠
火红的枫叶,地在的河水里,一只小虫飞上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根据短文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因为小竹篓里盛满了,所以它显得。
(3)根据人物性格,补写人物话语。
如果竹篓里装进一条条银白的小鱼,妈妈可能说 爸爸可能说。
3.阅读延伸。(任选一题回答)
(1)小鱼儿回到妈妈那里,它们可能对妈妈说些什么?
(2)文中说:“我想来想去„„”你认为小作者想了些什么呢?
根的讨论
太阳慢慢地落山了,田地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讨论。农作物们都在讲自己酌根呢!
“哎呀——我先说说。”地瓜先开了口,“玉米大哥总说我侵占他的地盘,其实是因为我的叶子下面长了不定根,所以才到他那儿吸收养料。”
玉米挺着胸(脯捕)说:“我明白,地瓜弟弟,我的根和你的不同。我有一条主根,还有许多侧根,牢牢地抓住土壤,我才能抬起头望见远山呀。”
“我的根可不是起这个作用的。”半天没开腔的萝卜说:“我的根又肥又大,(储藏储存)了许多养料。我的根是人最喜欢的地方。我还有许多须根呢!哎,对了,土豆妹妹的根和我的一样。”
“不对,不对!”土豆忙反驳,“我说萝卜大哥,你搞错啦!我的根不是那样的。又肥又大的是我的茎,叫块茎,我的根是长在茎下边的。”
□哎哟□我怎么搞错了□原来咱们的根是各不相同的呀□萝卜这才恍然大悟□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在下面画“”。
2.写近义词。(4分)
吸收——()喜欢——()侵占——()讨论——()
3.“农作物们”是指。
4.根据“农作物们”根的特点,写出它们各是谁。
分主根和侧根的是(),长着不定根的是(),根又肥又大的是(),根长在块茎下边的是()。
5.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口里加上标点符号。
6.“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7.萝卜明白了(二)
世界上越是自傲自满的人,越是没有什么实学。所谓“夜郎自大”“井蛙不足以语海”等,都是对这般既没有学问、又不肯虚心的人而发的。我们试放眼看看,这些夸大、狂伤的人,他们到头来难免陷入失败、痛苦的泥潭中。他们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是自以为是,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俗话说:“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越是有学问,或者有较完美品格的人,越是没有骄傲的态度,结果越是受人重视和尊敬。
1.作者认为越是自傲自满的人()。
A.越被人看不起B.学识充实C.易和人相处D.越无实学
2.“井蛙不足以语海”是比喻人()。
A.度量浅窄B.见闻浅陋C.态度狂妄D.缺乏修养
3.“初学三年,天下无敌”的意思是()。
A.初懂知识,便以为了不起。
B.学了三年成功,便可以打败任何人。
C.刚升上三年级,便以为了不起。
D.在三年里,他的学问最好。
4.“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表示()。
A.多读书,不愿出门。
B.因苦学变成残废。
C.学问越好,就不能旅行。
D.知识增加,感到自身的浅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的道理是:。
呵 护 世 界
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A一个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B叔叔,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你不要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的美好的世界。
②在我们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C你是不是像这个小 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人以关爱?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一声斥责、一片怒容、一句搪塞,或是一时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③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的怒气 和怨恨,假若任凭这些情绪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什么美好可言。
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个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④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口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口“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块美丽的世界?
⑤在接触那些容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 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请依据文中的意思,给画横线的A句扩句。(答案不必仅限一种,思维有创意的更好)。
2.文中画横线的B句欠妥当,你只需在句中添加一个字就改正了这类语病,改正后,说说你这样修改的理由。
3.文中画线句C中的“呵护”“关爱”的对象是
4.结合文意,请分析文中带点的两个“呵护”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1)小心呵护(2)投入关爱和呵护5.请在第④自然段的方格处依次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文中多次出现了“常”“常常”这类词语,它们是(词性),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是
7.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件事。(每句话不能超过7个字)
心灵之灯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人小朋友回家过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吗?”这下真把我问住了。思索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 ‘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我又讲:“老师给你们讲过太阳吗?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是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的嘈杂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息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1.本文叙写了“盲童”的两件事,请简单概括。
(1)
(2)
2.文中画线句是针对文中什么现象而发表的议论?
3.面对这位“盲童”,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文中的“我”受到震撼,情绪发生急剧变化,开始“颓然”,而后”愕然”,最后“黯然”。请分别指出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
(1)
(2)
(3)
4.文章结尾时写了“瞎婆婆点灯”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
5.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