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最终版)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
摘要:
自古以来,俗语曰: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已经有了几千年的传统,在世界各地也都享有盛誉。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学说,还有中国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观念和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视野广泛、层次深厚、角度多元、品位高雅的长远悠久的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无数个日夜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Summary:
Since the ancient times,there is a saying : Food is what matters to the people!Chinese food culture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tradition, and it is famous to the world.In chinese food culture ,it's philosophy ,ethics and morality,nutriti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achievement,diet aesthetic standards and fashion,national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at creat famous chinese cooking skill and form the profound Chinese food culture.Chinese food culture is a kind of wide field of vision , high level and decorous grade regional culture;also ,in days and nights ,it is the production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developing food source and tableware and any other aspacts , it can creat ,accumulate and affect the material wealth and the spiritual wealth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world.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
Key words:chinese food culture
1、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采集野果,捕捉野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礼记·礼运》篇记载:“古者未有火,食草木之实,马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从生食向熟食的转化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用火进行食物加工更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以说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起点。火的运用和控制促使了陶器的产生。陶器发明以后,就被用作炊具和食具,釜、鼎、鬲、甑是最早出现的陶制炊具,陶器的发明标志着烹饪技术的第一次飞跃,人类真正进入了烹饪时代。
宋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这可以从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得到印证。从两宋到明清,我国烹饪理论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从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到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特别是袁枚的《随园食单》,更是将中国烹饪理论推向了一个成熟阶段。
2、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风味
中国菜是一个总称,它是由各地区颇有特色的菜系组成的。历史悠久,原料丰富,口味鲜美,富有文化气息。我国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别,这是我国地方菜系形成的物质基础。所谓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因其独特的物产、气候、历史条件和饮食习俗不同,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地方风味菜是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关于地方风味菜,其划分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有特色、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是三大河流孕育出的“四大菜系”:源于长江上游的川菜,源于长江中下游古扬州的淮扬菜,源于广东珠江流域的粤菜,源于山东黄河流域的鲁菜。另外,还有鲁、川、扬、粤、湘、闽、徽、浙“八大菜系”之说,后又增加京、沪两大菜系,成为“十大菜系”。
四大菜系
鲁莱
鲁菜即山东莱。起源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成熟于三国晋南北朝时。鲁菜在北方很有影响,流传甚广,是北方菜的基础和代表,它还传进宫廷,成为御膳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菜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发展而成。以清香、鲜嫩、味佳而著称,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的烹调方法以爆、炒、炸见长。曲阜的孔府莱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官府菜。济南菜大量吸收了孔府莱的精华。
川莱
川菜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川菜历经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西汉两晋时初具轮廓,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末清初,川菜用从南美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发展。晚清以后,逐步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
川菜历史悠久,以成都、重庆两地风味为代表,具有用料广博、调味多样、菜式繁多、适应面广的特征,也较经济实惠。川菜的特点是麻辣、鱼香、味厚,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出名,为其他地方莱所少有。
淮扬莱
淮扬菜即江苏菜。江苏自古富庶繁华,人文荟萃,商业发达。远在帝尧时代,名厨彭铿因制野鸡羹供尧享用被封赏,赐地“彭城”(今徐州)。此外,江苏作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饮食资源十分丰富。这一切使得淮扬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淮扬菜主要由苏州、扬州、南京三个流派构成,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其特点为: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的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炒,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晶风格雅丽,讲究造型,菜谱四季有别。
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粤菜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岭南尚为越族的领地,与经济文化已较发达的中原地带相比,饮食相对粗糙。秦始皇南定百越,建立“驰道”后,中原与岭南文化、经济交往渐多,南越的“越”字也渐为“粤”宇所代替,且成为广东的代称。与鲁、川、淮扬菜系相比,粤菜是一个起步较晚的菜系,萌生于秦,成形于汉魏,发展于唐宋,完成于明清。清末有“食在广州”之说。
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或称惠州)菜三大部分组成。它用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烹调吸收西菜制作方法,具有清鲜、嫩滑、脆爽的特点。粤菜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所谓“五滋”(香、松、软、肥、浓)和“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其中广州菜为主要代表,富有洋味,其影响遍及闽、台、琼、桂各地。
3、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4、中国饮食文化当代的发展
在现今的中国,虽然历经各种磨难,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饮食文化的传承。就是在今天,能够参加国庆招待宴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不仅仅是享用一次美食,而且是一种政治荣誉,也是政治地位的象征和宣示。能够得到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宴请,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所以,在中国,吃饭并非单纯的解决肚子的空虚,往往具有吃饭以外各种意义的文化内涵。
在改革开放以来,温饱逐渐解决,一些人先富了起来,公款吃喝也成为风气,并且愈演愈烈,把中国的饮食文化演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现在虽然有了很多条款限制,依然难以制止饕客们的胃口,总会对饮食文化不断改头换面以规避制度的红线。所以,有了将“三菜一汤”搞成“三盆一缸”之类的创举。类似的变通可以说是花样百出,用于吃喝的招待费依然居高不下。
结论: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之,中国饮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值得古今中外的学者去尽心尽力地研究其每一方面,今天我们见到的或许只是皮毛,其隐藏至深的哪一方面还未在世人面前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仅仅就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精彩而言,就完全可以令人神之以往,叹为观止。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和学习中,我希望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关于中国饮食文化方面的种种!
参考文献:
[1] 吴澎,中国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_.7 [2] 中国文化网,北京。[3] 中国饮食文化论坛,饮食文化
[4] 高城鸢,饮食之道,山东画报出版社,202_.1
202_年 9月15日
第二篇:中国饮食
中国饮食
202_年3月,中国青岛,美丽的黄海之畔,一群世界各地的美食家们共聚一堂,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关于地球与人类饮食健康的盛会。大会一致通过了由中国教授发起的“国际中餐日倡议书”,并把每年的3月25日定为“国际中餐日”。从此,中餐有了自己的节日,而这一天正好是中国古代“食圣”袁枚的生日。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吃,中国人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摆上一桌丰盛的菜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血浓于水的亲情,历久弥新的友情,天长地久的爱情,在这一刻升华。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近了。其实,这种聚食法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中国古代的炊间和吃饭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面有天窗出烟,下面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吃饭的人围着火而坐。这种聚食的古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也是中国人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一种反映。
既然要吃,那就要吃得顺心,吃得讲究。每每这时,中国的厨师就要大刀阔斧地表演一番自己的精湛技艺了。经过他们的巧手妙用,一盘盘色香味美的佳肴就此诞生。那精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足以让所有的人馋涎欲滴。
中国人对吃法的考究是有史可循的,翻开厚厚的历史记载,密密麻麻的文字之中,从用料的选择,刀法的运用,火候的掌握,到味道的调和,应有尽有,一道美味呼之欲出。
“中国的烹调嘛,很概括的几个字,叫做煎、炒、烹、炸,能概括中国烹调的技术、技巧。其实从古代来讲呢,这个‘烹’,就是‘煮’嘛,是吧,这是起源比较早的。当然更早,应该是‘烤’,是吧,直接把这个食物放到火上去烤,这个其实现在的烤肉一样,烤鸭什么的,就是这个做法。嗯,再后来呢,比较突出的做法呢就是‘蒸’,就是用汽,用蒸汽,来把食物蒸熟,它能够使这个烹调过程变得比较容易,比较简单。后来呢,这个,对于中国菜地影响非常大的呢,就是‘炒’,来得快,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原来的这个营养成分。现代来讲,我觉得最能体现中国这个烹饪技巧的手法就是这两种,应该是‘蒸’和‘炒’。” 中国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美、形美而著称于世。其形美又以花式冷拼盘最为突出。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山川树木、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尽收盘中。面对这样一盘美丽的图画,且不说味道如何,那视觉上的享受就已让人回味无穷了。
中国的菜肴,名称也别具特色,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词藻,如“金鱼围翠”、“宫门献鱼”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时,更像是一种喻体的诗配画。无论是它精巧绝伦的外观,还是那别有韵味的名字,勾起人的是无限的遐想和欲望。
在中国,真可以说是走到哪里,你就可以吃到哪里。全国各地的饭店、酒家、餐馆、食摊比比皆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品尝到南北各地的饮食风味。在他乡的街头,品一杯好酒,食一道美味,感受一番异域风情,那会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国土面积的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的风格迥异,中国的菜肴自然而然地也就形成了各式各样、千差万别的菜系和品种。其中,较为著名的八大菜系指:川、鲁、粤、苏、湘、闽、徽、浙等。
四川是天府之国,气候温和,物产丰饶,这就为川菜的烹调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正宗的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庆是中国有名的雾都,气候潮湿,吃辣椒能驱寒除湿,因此,在所有的川菜中,无论是炒菜、凉菜,还是在汤里,都要放辣椒。著名的重庆火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味浓香辣。川菜善于饮食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味道的浓与淡,麻与辣,使味道浓淡有别,清鲜醇浓。川菜的用料也比较地大众化,一般的禽兽鱼蔬鲜都可以,但烹调方式却多种多样,而且精工细作,对刀工切配、色味火候都有独特的要求。
或许是相同的气候条件使然,另一大菜系湘菜与川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的口味偏重咸、辣、酸、香,以辣为特色。湘人食辣为瘾,无论男女老幼,皆吸辣成癖。一顿没有辣椒,便会饭菜不香,正所谓“无辣不成味”。
如果说川菜和湘菜是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的话,那么,鲁菜就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鲁菜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负盛名,是我国北方菜的代表。到了元朝,鲁菜的风格更显鲜明,制作更加精湛,在华北、东北、北京、天津等地广为流传,此时的山东菜还传进宫廷,成为御膳的主体。
传统鲁菜擅长烹调海鲜与禽兽,讲究清鲜。自从鲁菜进入京城后,一直被官场上的达官贵人们享用,所以它的选料也就十分地精细,多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原料和新鲜的海产品,用各种烹调方法精心制作,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醇,既讲究真材实料,有讲究丰满实惠。鲁菜至今仍然有大鱼大肉、大盘大碗的特点,请客宴会以丰满实惠著称。
鲁菜的质朴犹如山东人的性格,而徽菜的朴素则一如南方人的文化。徽菜取材于本地区的土特产,又以当地传统的烹调方法烧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其特点是量大油重,善于保持原汁原味。它的取料虽然朴素,但色香味俱全,可谓物美价廉。如果有机会品尝几道传统的徽菜,定有“日啖徽菜一二道,不辞长做徽州人”之感。
较之鲁菜、皖菜的豪爽大气,粤菜则显得风流典雅。广东处在中外交流的枢纽,天南地北的游客商人云集于此,这就使得广东的食文化丰富多彩。粤菜包括广州、潮州、东江等地菜,它的风味独特,用料十分广泛。各种奇珍异食,无所不吃。野味像之名,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既有草中长蛇、水上野鸭,也有鱼翅、燕窝、海参等珍品,经过广东高明厨师的加工烹调后,便成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桌上佳肴、口中极珍。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气候温暖湿润,盛产热带作物,物产丰富、水产发达。当地人擅长烹调海鲜及土特产,其特点是色彩绚丽,味道而清淡,咸中略带酸甜。驰名的闽菜有佛跳墙、雪花鸡、八宝蟹饭、太极明虾等。
走出闽菜的清谈甜美,来到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苏菜带给你的是清爽悦目,正如江南美女的清秀素丽。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地域,注定了苏菜的选料多以鲜活、鲜嫩为主,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四季有别。苏菜在调味上讲究清谈入味,追求清香四溢,淡香扑鼻,注重色泽鲜艳、清爽悦目。
与之毗邻的浙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浙江人的心灵手巧,善于动脑,这才有其独到之处。浙菜的特点是选料时鲜,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味道鲜美。
“一方面是地域性的差别,地域性差别呢,一个跟它的文化传统有关,形成这个菜系,再一个呢,这个和它的物产有关系。物产又跟它的气候相关。它有那些东西,这个有那样的物产,它就那样吃,是吧?嗯,加上长期形成的这么一个习惯,慢慢地这一群人,可能他的习惯,他的这个,呃,这个口味相同,所以做出了一些相似的东西,大家互相交流,这样就形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一个菜系。”
穿越八大菜系的色香味美,对于中国的饮食文化,我们也只看到了它冰山的一角。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约有各式菜肴一万多种。著名的清宫廷宴席菜肴——满汉全席,仅此一桌的冷热大菜就有一百二十余种,以这种大菜为代表的中国食文化显示出华丽气派的天朝和帝王心态,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特点。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它极具浓郁的民族特色,既有宫廷菜肴之特点,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因人复古的风格。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作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最多时的菜肴达到了一百三十四道热菜和四十八个冷荤,分六次才吃完这一举世无双的盛宴。它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既突出了满族菜点特殊的风味,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满汉全席无疑是中国烹饪技术发展中的一大高峰。
“中国烹饪呢,现在的一个传统,就是说,嗯,非常强调菜肴的这个色、香、味、形,是吧,色呢就是它的色泽、颜色,一种呢,就是追求它的原色。这个,菜是绿色的,是吧,一般的绿叶菜,你要上盘应该是,嗯,保持,保持它的绿色。还有一种加颜色,你烧肉,它就烧得红一点。香呢,就是说你这个,你端上盘呢,还没有吃,它有一种扑鼻的香味,嗅觉上一种刺激。嗯,味道嘛,就是这个菜肴的根本的东西,就是直接感觉得好,就是好,就是比较适合口味,这种味道就是好味道。那个形,就是形状,这个乱七八糟,让人看了就不舒服,这个影响食欲,这个还有的呢,为了让菜肴好看,甚至就是加一些雕琢,食品雕刻,做一些这个辅助性的雕刻,让更能引起视觉上的一些美好的感受。”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帝王将相的奢靡浮华,把中国饮食的精工细作发挥到了极致。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种讲究是无法想象的,但他们却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日三餐里,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食谱花样,一样的其乐融融。
面,这种产于中国北方的粮食作物,作为正餐以外的小分量食品,从最初简单的粉状食品,到后来名目繁多的品种,其间经历的是一个人类文明的变迁。说到近代面食之最,非山西的面食莫属。民间的婚丧嫁娶,要以面食款待亲朋好友。官场的晋封受禄,也要以简单的面席作为开场白或结尾以示奢侈。而面食在老百姓生活的红白喜事中是更是少不了的。面食就像是压轴的,席上一上面就表示酒席到此就为止了。有时候还可以吃馒头,一般是一种特制的做成花环形状的馒头,有“圆圆满满”的意思。
吃面在山西来说是最简便最实惠的,中国人对面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这其中融入了面地可塑性,还有中国人的睿智。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取“岁月延绵”之意,孩子到学校上学第一天要吃鸡心火烧,希望孩子多一个长学问的心眼。这些面食已不再是仅仅作为充饥的食物,而已成为一种饱含情感和哲学意蕴的精神食粮。中国人把丰富的情感融入了面食的制作中。有名的飞刀削面、剔尖、猫耳朵等等。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二百八十多种。不管是北方的面食还是南方的点心,中国人在用心演绎着他们的饮食文化。在中国,过什么节吃什么东西,古来有之,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每一种吃法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隆重庆贺,春节前夜被称为除夕,中国人过春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除夕吃饺子或元宵,是旧的一年圆满结束,新的一年以富贵吉祥开始。
到了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它起源于华夏族的祭龙活动,到战国时期又和纪念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联系起来。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包粽子、划龙船,纪念自沉汨罗江的屈原。
而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中国人有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这一天即为中秋节。中秋赏月起源于唐代,月亮在中国人心中是美好圆满的象征,月饼就是仿照满月的形象制作的精美甜点。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轮回,中国人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融入了美丽的想象,这些有着特定意义的食品,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外国朋友如果来到中国,有幸赶上庙会,那就一定得品尝一下庙会上的小吃。在北京地坛庙会上,风味小吃可是它的一大招牌。在京城诸家庙会中,吃在地坛的说法由来已久。每年庙会一开始,地坛庙会小吃城,南腔北调,热气蒸腾,香气四溢,汇集了南北各地风味小吃,称得上是煎炒烹炸、软硬酥脆、荤素甜咸,样样俱全,成为天下美食的大聚会。尤其以北京当地风味名吃最为有名,特别是茶汤李、年糕孟、天兴居炒肝等小吃,每年必到,献上祖传绝活,还有杏红茶、咸味面茶、豌豆黄、麻辣烫、卤铁板烤肉、过桥米线等达上百个品种,让人闻而生涎、食而不厌。逛地坛庙会,遍尝天下美食,仅此一项就足够让人其意悠悠,乐而忘返了。
五千年灿烂的人类文明,五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中国饮食走过了漫漫长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对饮食方式已经有了新的追求,中国饮食文化在加入了健康时尚的饮食原则、科学均衡的营养配比这些新型元素后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篇:中国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概述
姓名:韩欢静
专业: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摘要:饮食民俗是一种风俗习惯,一般包括节日食俗、日常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中国人饮食习俗主要以五谷为主食,蔬菜为辅,外加肉,还以熟食、热食为主;饮食方式上主要是聚食制,对一日三餐习以为常,另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关键字:节日食俗
日常食俗
宗教信仰食俗
少数民族食俗
饮食民俗是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叫饮食风俗。饮食民俗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不是其他民族可以相比的。一般包括节日食俗、日常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内容。下面具体说一下各方面。
一、节日食俗
1、春节食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有互相拜年、喝年酒、吃年糕、吃饺子等风俗。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明代,是我国大江南北共有的民间食俗,寓意“年年高”。饺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过去在除夕之夜子时吃饺子,含有“更岁交子”、“辞旧迎新”的意思,饺子味道鲜美,被誉为“东方第一美食”。喝年酒是拜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请客酒、拜年酒、新婿酒、团拜酒。
2、元宵节食俗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是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这一天,人们挂灯笼、吃元宵、放鞭炮。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又有元旦完了之意。清同治年间湖南《巴陵县志》曰:““元夜”作汤圆,即呼食元宵,圆元语同,又有完了意。”
3、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节日里,民间有赛龙舟、食粽子、饮雄黄酒、放艾草、挂香袋等活动。最主要的节令食品是粽子,有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饮雄黄酒流传说是避虫毒,抗病消灾。
4、中秋节食俗
中秋节指农历八月十五,此夜月亮又圆又亮,人们合家团聚赏月。吃月饼、瓜果是中秋节最流行的习俗,原为祭月供品,节日美点,现表示团圆美满之意,月饼又称“团圆饼”。明田汝成《西河游览志余﹒熙朝乐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5、冬至节食俗
冬至日,标志冬天到来。冬至节,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多吃营养食品,饺子为冬令佳品,朝鲜族必吃冬至粥。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
6、腊八食俗
腊八,亦称“佛成道节”。腊八日,民间有吃腊八粥之俗,是礼佛食品、民间小吃,也是腊八节的重要礼品。清同治年间湖北《长阳县志》载“用糯米、黏米、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白豆,腊肉剁碎杂煮作粥者,名‘腊八粥’”。我国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
二、日常食俗
1、餐制
在远古的“茹毛饮血”时代,并无食制,先民饥饱也无定时。殷商时,有了两餐制,那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比较重视早餐。战国时开始出现了一日三餐的现象,若你们不再日入而息,汉代时已有了早食、午餐、夜食之分,三餐制基本定式。
2、食具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礼记》“饭熟毋以箸”,说明至少在殷代就开始使用筷子。我国较早时的餐具是刀和俎,后来由于不方便便用两细长之物夹菜,此为最早的筷子。汉代时,筷子流行,成为我国最有特点、最引外国瞩目的餐具。
3、食物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些少数民族则以肉食为主。
4、饮食特点
以熟食、热食为主,也是中国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古人认为,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膳”。热食不仅是中国饮食习惯,也是中餐的灵魂。
饮食方式上,中国人讲究聚食制。中国人素来以聚食为传统,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三、少数民族食俗
1、东北、华北少数民族食俗
蒙古族以畜牧和狩猎为主,他们餐餐离不开奶和肉,爱喝烈酒和砖茶,爱吃羊肉。满族人以游猎、采集和农业为主,过去以高粱米、玉米和小米为主食,现以稻米和面粉为主粮,禁食狗肉白肉血肠是满族风味名菜。朝鲜族从事农业生产,喜食米饭、善做米饭,常食用大米面制成的年糕、散状糕等,家宴时要为老人单摆一桌。鄂伦春族以狩猎、林业、农业和捕鱼为生,主食为孢子等,热情好客,尊敬老人。
2、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回族禁食猪、马、驴、狗和一切自死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陋的飞禽走兽,以小米、玉米、青稞、马铃薯为主食,烹调技术高。维吾尔族以粮食为主,主要有小麦、水稻、高粱、玉米、豆类、薯类等,肉类、蔬菜、瓜果为辅,“羊肉抓饭”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物。俄罗斯族以面食为主,主要吃面包和各种馅饼,副食有各种蔬菜及猪肉、羊肉、牛肉、牛奶,还有腌制的各种蔬菜,吃饭时用刀、叉、勺,先喝汤后吃菜。塔塔尔族饮食以米、面、肉、奶为主,喜欢吃各种糕点。
3、中南少数民族食俗
壮族以农业为主,日习三至四餐,喜爱甜食,大米和玉米为主食,肉类主要为猪、羊、鸡等,壮族好客,如有来客,必热情招待。仫佬族喜食酸食和酸品,有柠檬酸、酸木瓜、酸萝卜等。瑶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日食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爱吃杂食。
4、西南少数民族食俗
藏族每日餐数不定,以青稞、小麦为主食,其次是玉米和豌豆。纳西族只要从事农业,一日三餐,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肉食以猪为主,禁食马肉、狗肉等。侗族一般日食四餐,即两茶两饭,以大米为主食,民族食品有醋鱼肉,、侗族油茶、烧鱼等。白族主要从事农业,日食三餐,农忙或节庆时则增加早点或午点,平时多以稻、麦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吃饭时长辈坐首席,注重重阳节,喜饮酒、茶。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参考文献:
【1】 徐文苑主编.中国饮食文化概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2_.【2】 谢定源主编.中国饮食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2_.【3】 李慕南,张林,李丽丽主编.民俗卷饮食文化[M].河南大学出版社,202_.
第四篇:中国饮食作文
chinese food culture Famous for its abundance and exquisite, Chinese food culture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nation's tradition cultures.China is of long history with a vast territory.Due to the persity of the climate, products and customs, there are widely different food styles and taste in local regions.Through creation by past dynasties, the long standing cooking art has formed rich and colorful local dishes.Among them, “the eight major dishes” enjoys the upper reputation, which consists of Shangdong, Chekiang, Sichuan, Jiangshu, Guangdong, Hunan, Fujian and Anhwei.Shandong dishes are pided into two factions as Tsinan and Jiaodong dishes.They are good at clear dishes, pure but not greasy.Sichuan dishes have enjoyed the fame that every dis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and none two share the same taste.They are also famous for pocked, peppery and savor taste.Chengdu and Chongqing dishes are two mail branches.Jiangsu dishes lay stress on the original taste with proper sweetness and salty.They consist of Yangzhou, Suzhou and Nanking branches.Chekiang dishes are both delicious and sweet smelling, both soft and slide, clean and not greasy.They consist of Hangzhou, Ningbo and Shaoxing branches.Guangdong dishes have Guangzhou, Chaozhou and Dongjiang three styles of dishes.They are good at choice seafood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oking skills.They act carefully at light food with tender and slide taste, from which they earn the praise of “ It has a best taste in only in Guangzhou.” Hunan dishes consist of Xiangjian, Dongting Lake and Xiangxi coteau three local dishes.Their tastes lay stress on thick, arid and peppery food, mostly using seasoning like hot peppery, shallot and capsicum.Minghou, Fuzhou Ximen and Quanzhou dishes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Fujian dishes.They use choice seafood as the main material with elaborately cooks beautiful color and delicious taste of oil.They are good at frying, gliding, decoct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hes' sweetness, salty, and the appearance.The most distinct features are their “pickled taste”.Anhwui dish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ste, color of dishes and the temperature to cook them.They are expert in cooking delicacies from mountains and sea.In addition to the eight major dishes, there are Beijing dishes, shanghai dishes, Hubei dishes, liangning dishes, Henan dishes which also enjoy great reputation.What's more, the steamed dishes and vegetable dishes have their own charms.Actually, Chinese dishes have earned world's fame.The Chinese eateries could be found everywhere throughout the world.Many foreigners regard having a Chinese meal as a high honor.Customs on eating Food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re totally different styles.China has 5000 years history.We probably spend half of time on food.Chinese people choice food very carefully.They only use fresh material to make food.For example they only eat fresh fish.Chinese have a lot of ideas and techniques for cooking.We can cook a chicken in over ten ways.That’s why Chinese food is so popular in the world.Western country like English or American, they don’t have fresh food because they buy their food from supermarket which only sells stored materials.Western people would also prefer fast food like burgers and chips.They are unhealthy to human body.Western people do not have many skills for cooking, mostly they only boil, steam and bake the food.By the way, western people are very good at making desert and chocolate.They can make very good cake and chocolate.They are very sweet but it’s sort of food which make you become fat quickly.In china if you invite people for meal, the person who invited other people would pay for the meal but it’s not the way in Western country.In western country people will think you only invited me but it’s not your responsibility to pay for me.I can afford it.They won’t be happy if you pay for them.People in China would always put dishes into customer’s plate to show their hospitality, but they will think it’s not healthy because your chopsticks have been used by you.In western country like America not England, people will always give tips to waiter after they finished meal in a restaurant.If you don’t they will not be happy because tips are one of their major income.In china this only happen in some top restaurants and hotels in large international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Western people will also think you are rude if you make sound during the meal.Western people do not hold their bowl up even when they have a bowl of soup.There is also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Chinese people use chopsticks and western people use fork and knife.Usually people who use fork and knife will use fork to hold the meat and cut it by knife and use fork to help to get that piece of meat into mouse.Chinese just use chopstick to pick things and pass it into your mouse.Chinese people only have three meals during a day.But western people will have more, they have afternoon tea.Usually they would have fruits, homemade cake, tea(black tea)or biscuit with cheese.If you are a housewife and have a lot of time, you may have morning tea as well.Generally I think Chinese food is much better than Western food not because I am Chinese.I think most people will agree with me as well.You can see Chinese food in any where all over the world.That shows the success of Chinese food.Western food may improve after long time.
第五篇:中国饮食礼仪
第五章 中国饮食礼仪
教学内容:
1.食礼的含义及分类
2.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发展 3.中式宴席活动的性质
4.现代中式宴席的各种礼仪
第一节、食礼
一、食礼概念
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二、食礼内容
饮食礼仪: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
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
饮食礼俗: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饮食礼义: 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 饮食礼制: 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
三、食礼的分类
1、按时代划 原始社会食礼 奴隶社会食礼 封建社会食礼
资本主义社会食礼 社会主义社会食礼
2、按民族划分 汉族食礼
少数民族食礼
3、按用途划分 敬贤养老食礼 祭神祀祖食礼 重教尊师食礼 生寿婚丧食礼 贺年馈节食礼 接风饯行食礼 诗文欢会食礼 社交游乐食礼 百业帮会食礼 民间应酬食礼
第二节、古老的中国食礼
最早出现的食礼,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据《礼记礼运》描述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为发挥“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使之成为数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与灵魂
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维系压迫、剥削制度的思想工具。
古代食礼中有一部分积极健康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第三节、中式宴席礼仪
一、宴请活动的性质
1、礼仪性
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日等举行的宴会,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
2、交谊性
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
3、工作性
主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二、请客方餐前须知
1、宴请的准备
确定宴请目的、名义、范围和形式 确定宴请时间和地点 发出邀请 定菜单 现场布置 ××女士:
为×××,谨订于××年×月×日(星期×)晚×时在××宾馆举行宴会。敬请光临!
请答复 ×××(盖章)
电话××××× ××年×月×日
2、确定拟请的人士、就餐的人数、开支计划
3、确定拟设宴的餐馆卫生情况和烹饪质量
4、预先知道客人民族、信仰,是否有禁忌或排斥某种食物
5、提前与餐馆联系,预定座位,并了解停车的难易情况
7、宴请当日再次和宴请的客人联系,提醒并确定出席与否
8、可提前订好菜单,待客人入座征求意见后交给服务员
9、请客方应提前15-20分钟到达餐厅,迎接陆续到达的宾客
10、拟订菜单的数目不宜过少或过多,应量力而行。
三、客人赴宴前须知
1、及时告知设宴主人是否赴宴,如赴宴是否能准时
2、赴宴前应保持身体清洁
3、赴宴的服装应与宴请的人士相符
4、如果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应及时和主人联系取消赴宴
5、切忌携带未受到邀请的其他友人和子女及配偶出席宴会。
6、应携带一定数目的现金,已备救急之需。
7、应事先告知家人自己赴宴的地址和大致时间
8、如果是参加家宴,一定要事先购买礼品,不能空手赴宴
9、尽量避免携带多余的物品,否则宴客方可能误认为所携带的物品为礼物而造成尴尬局面。
四、入座礼仪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
1、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
2、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
3、主人的陪客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
4、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5、客人应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6、主人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7、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
8、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9、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它宾客方可离席。
五、进餐时主人须知
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
1、迎宾和引宾入座
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立门前依次招呼每一位来宾,待客人大部分到齐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
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
2、致词、祝酒
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
3、上菜、介绍菜肴
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主人应确保不冷落任一位客人,不应依客人的身份不同而加以明显的区别对待,应当关照每一名客人,令其感到备受重视和享受主人的友谊。
4、侍应和斟酒顺序
5、适时结束、送客
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
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
六、进餐时宾客须知
1、服从主人的座位安排,入座后不可旁若无人,也不可眼睛直盯着盘中菜肴。
2、在主人致词时,应停止任何交谈,认真倾听并视情况鼓掌感谢和致意。
3、点菜
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
如尚未安排好点菜的宴会,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
4、取菜时,应取靠近自己一方盘中的菜,不能在盘中挑来拣去,也不可只夹取自己喜欢食用的菜肴,一次取菜不应太多。
5、斟茶
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负责斟茶,次序由最长者至最年轻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以示感谢和敬意。
6、注意吃相要文雅、从容
不要发出声响或因进食过快而打嗝,席间不得不打喷嚏、咳嗽时,应转身用手捂住嘴鼻,并向邻座表示歉意;
吃食物时要用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去就食物;
嘴内有食物切勿说话,若进餐中遇别人问话,可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话;
进餐时同别人讲话,最好放下勺子、筷子,如不放下,也不要用手中的餐具挥舞或指指划划。
7、不要批评菜肴的质量和味道,决不要将此次菜品与既往历次相比,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8、筷子的用法
忌敲筷,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忌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筷子通常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或两边各放一根。
七、喝酒礼仪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本章思考题
1、食礼按用途可分为哪几类?
2、中式宴请活动的性质有哪些?
3、简述参加中式宴会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