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篇:《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上完了,回头想想,这节课上得不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每个环节里,我都注

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顾实施过程为:

一、检查朗读

因为课文是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从书本上的阅读批注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真阅

读了课文,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重点句段选了一二处,简要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匆匆》一课相

比,读得并不认真,所以在检查朗读这个环节,我特意多加了几分钟。

谁准备好了,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谁先举手,我就叫谁,读得正确流利的加二分,读得有感

情的加三分,并让学生下去写在黑板上的小组积分栏里。原本寥寥无几的举手,因了这加分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原本我是想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读的,但他们并不举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现在想想倒也不坏,好学生读一遍,他们在心里也跟着读了一遍,把自己没有把握的

地方听会了,就有信心举手了。等到第一遍课文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越

多,加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能读出自己理解的

段落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读第十四自然段,你读完了我读,我读完了他读,特别是学习靠后 的朱晓东同学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给他加了十分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举手想要

展示自己的朗读和理解,看着那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想,孔主任提倡的争先恐后读课文的场

面,我做到了。反思学生所以热情的原因,加分的诱惑有之,老师的鼓励有之,读到一定时候教室

里那特殊的读的气场的感染亦有之。这个环节我对自己、对学生都非常满意。

二、自学生字

一共五个生字,采取小组合作自学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到黑板挑写的流程,提问到的小组不

参与板演,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

三、归纳主要内容

有难度的问题,没有采取小组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在听取

两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怎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小有收获。

还应该展示一下批注做得好的同学的课本,不能仅仅加分了事。

第二篇:《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生字,掌握音、形、义。理解新词“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等。

2、学习文章叙述事物层次清楚,层层加深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提高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注重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自立、自强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音乐导入

(二)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要求学生默读或小声读课文,将遇到的生字词画出,、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同桌讨论解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

要求学生小声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把课文多读几遍,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四)小组讨论,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发言,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

2、发给每小组一张纸,由组长记录己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3、讨论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薄弱小组的讨论。

(五)全班交流,各组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2、交流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教师调控课堂局面,指导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地方加深理解,指导朗读,指导理解共性的问题,如:

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树?

种树人的做法有没有道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对“在不确定中,深化了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理解。

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等等

(六)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写一写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悟。

板书设计:

6、桃 花 心 木

拼命扎根

树苗 百年大树

汲水生长

在不确定中

经得住考验

生活的人 独立自主 努力生长

养分---能量

第三篇:《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积累文中描写树的词,并尝试用文中的词,自己的词来赞美桃花心木。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你最喜欢的书?

2、你最喜欢的作家?

老师喜欢的作家也挺多,在现代作家中,台湾作家林清玄就是我非常仰慕的一位。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如此说来,林清玄也可以算是老师非常心仪的一位朋友,今天,我要把这位朋友真诚地介绍给大家,并将他的一篇散文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愿意吗?(真好,有了好东西,能有人与自己分享,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散文的题目是──《桃花心木》。看老师写完题目,心里面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桃花心木

1、好,听老师来读课文,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并把能解答问题的有关词句划下来。

2、现在明白什么是桃花心木了吗?简单点说,一个字,桃花心木是──树,怎样的树?

3、真棒,能马上用文中的词(句)来形容文中的事物。

4、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主要有两处,咱们一起来读读。

5、这是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读,然后我们来说说,你最欣赏它哪个特点?

6、谁能读出桃花心木的这些特点?谁先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7、就这样,读着读着,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与想法?你真希望怎样?

8、说得真好!刚才,我们是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词来(如刚才那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吗?)(真好!会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文中的事物,说明你读懂了,而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文中的事物,则说明你对文章内容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它可是名贵的木材。)

9、看,这就是桃花心木(看图),让我们漫步在这桃花心木的林荫道中,把这美丽的桃花心木记在心中──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种树人

1、看到这些美丽的树,你心里还会产生怎样的疑问?──是一个怎样的人种出了这么美丽的树?

2、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细细地去读课文,再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种树人。

⑴ 个子很高。

⑵ 奇怪的人。

(种树苗的人三个不一定:浇水时隔的天数不一定,浇水的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反正就是不确定。)

⑶ 做事从从容容的人。

什么叫从从容容?(保留学生的回答)从从容容的反意词在这里可以有哪些?

(慌慌张张、急急忙忙、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甚至伤心哭泣,捶胸顿足)

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种树人不是很怪吗?作者究竟是从他的哪些举动中体会到了这种从从容容?文中没有具体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象!(多媒体出示下面内容)

请同学们细细读读文章3~10自然段,你一定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终于,所有的树苗都种好了,他直起了弯了许久的腰,没有马上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他是上午来的,来的很早,浇的水却很少,只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了一棵枯的苗,我本以为他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想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风吹过的清晨,或烈日当头的中午,或沐浴着夕阳余辉的傍晚,你还看到了什么?(你一定看到了什么──种树人那从从容容的身影!)──读句。

⑷ 读到这儿是不是又有疑问了?种树人为什么能这么从从容容?

⑸ 交流,引出文章的12、13自然段。

⑹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男生读12自然段,女生读13自然段。看看,这两段话分别是从哪两方面来说理的。

⑺ 发现了吗?12自然段是人正面来说,而13自然段则从反而来讲,这样一正一反就把道理说得深入人心了!如果让你在这两段中挑选一句话来概括种树人的这一番意思,你会选哪一句呢?──齐读: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3、现在你明白种树人为什么那么从从容容了吗?因为,他知道──(读句)

4、现在你知道什么叫从从容容了吗?再读种树人从从容容的句子。

5、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词来形容一下这位种树人吗?

五、再现结尾,写下心语

1、在种树人独特的照顾下,现在,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又是一年春来到,昨夜春雨潇潇,窗外传来沙沙的响声,那分明是桃花心木的诉说,它在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交流。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树而及人,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出示14自然段中的一段话,齐读。)

老师相信,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会对这番话有更深的感触,而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常想想这句话,又能使我们充满力量!

4、看,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善于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记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哲理,他的文笔清新流畅,总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第四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文/暴旭彩

今天我讲的是《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在课堂上,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种树人浇水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而且我惊喜的发现,上午讲完本课后,下午就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向我借针线缝衣服,其中还有几个粗线条的男生呢。刚开始我还觉得诧异呢,心想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这些平日里一有点小困难就想退缩或者过来缠着我给父母打电话的小懒虫们,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一下子都长大了似的?看着他们笨拙的缝衣动作,不放心他们,禁不住上前去想帮助他们,可是却被他们微笑着拒绝了。

又到了晚上检查日记的时刻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日记本递到我面前,看到他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翻开了这一本本透着馨香的日记。在日记上,很多同学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同样的主题:“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过《桃花心木》一文后,我猛然间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尽管没有妈妈陪伴在身边,衣服烂了我也要学着自己缝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看到学生们的心声,我不由自主的感叹道:“一篇好的文章,一节成功的课,真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啊!”

真的,我们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书与育人要达到和谐统一。

202_年3月25日上午第1节办公室手记

第五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桃花心木》这一课,我直奔文章主题: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很快能找到中心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通过反复朗读,我拎出“不确定”一词让学生理解。通过“不确定”这个词再回过头学习桃花心木是怎样在不确定中生长的。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对种树人的哪些做法感到奇怪,都出现了几个“奇怪”。学生通过读书去发现去探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理解。

首先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其次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

岗赵小学冉会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