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



第一篇:背包十年

背包十年

一、感动我的十句话:

1、我所做的,是告诉年轻人,人生不只是房子车子,应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2、我知道妈妈的心中一定有张世界地图,那地图上没有国家,没有城市,只有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担心。

3、每次想你的时候,我都会拍下一张天空的照片,因为我们头顶的天空已被思念连成一片

4、因为自由,没有束缚,就像深海的鱼或者高空的鹰,到处都是方向,到处都是天空。

5、对在座的大家来说,实现爱的最好方式是回家,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人、爱人和朋友。

6、这些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那个村子,他们天天被别人拍,却未必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7、有的人为了梦想而奔跑,虽然未抵达终点却了无遗憾;有的人没有理想的活着,虽然活满一生却也不值得骄傲。

8、他用他的舞步、他的歌声、他的极致、他的独行,把自己的传说变成传奇,把传奇变成神话。其实MJ永远都不会走,在爱他的人心中。

9、可你一旦适应了这种慢生活,喜欢上这里的安全与趣味,便会有一种不自知的风险悄然生长。这风险知道你重返都市时才会发现——原来调节心理时差远比调节海外归来的生理时差艰难的多。这也是许多人还没离开就开始想念,刚一回去就想再来的原因。

10、我知道有许多同样喜欢旅行的人最终都“死”在了半路,那些在丽江、阳朔开客栈的人,后来都经营不下去,不得不回到大城市上班。

二、我的感受:

看了之后有点难受,是因为突然感觉旅行是一件很艰难的决定,因为他不能作为一生的职业,或许当成爱好都有点奢侈,也许旅行只能当做生活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这个小小的插曲足以灿烂了我的整个人生,我会依旧热爱,像爱生活一样。

三、我将会付出的行动:

人应该去旅行在年轻的时候,趁着有脾气装潇洒,有本钱耍个性,离开睁眼闭眼就看到的城市,逃离世俗的纷纷扰扰,让自己投入大自然中,变得跟水晶一样透明,然后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给老年的自己。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也在期待一次完美的旅行,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我在等。

四、我下一个月的目标:

四月,按说是最美的一个月份,一个最适合游玩的一个月份,我会满怀憧憬,带着激情,怀揣梦想,配合团队完成春季招生75人的任务,我的目标是再有两个教育顾问报名。

第二篇:背包十年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朝九晚五的都市生活,将梦想装在背包里,走遍世界各地。他们用身心去体会自然之美,用文字和照片记录行走的精彩。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旅行者,也有别于普通背包客;他们是一群以旅行为职业的探索者。

央视网记者采访了知名旅行作家小鹏,作为职业“背包客”,他十分乐于分享他的旅行经历。

十年之前,张金鹏只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怀揣着旅行梦想的大学毕业生;十年后,他已经是出版了四本畅销书的知名旅行作家“背包客小鹏”。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去行走,完成了从菜鸟背包客到作家的人生蜕变。

小鹏回忆说,第一次旅行去的是广西的阳朔。这次旅行让他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如画的风景里,一杯咖啡、一把摇椅度过闲适的一天,这些画面激起了他旅行的梦想,去体味不同的人生。

最初,为了赚取旅费,三四年中小鹏先后换过八份工作。后来,他发现旅行也可以赚钱,开始了为杂志社拍照、写稿的职业生涯。随着积累,他的文章有了知名度,他开始写书,有了版税收入,也就可以继续旅行。于是,小鹏成了职业旅行者。他先后出版了《背包十年》、《莲花之上》、《我把欧洲塞进背包》及《我们为什么旅行》,这些作品都给他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支持他继续行走,走到更远的地方。

小鹏讲述了这些年最让他难忘的一次旅行,就是去阿拉斯加拍摄极光。拍摄极光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9月底到3月底。今年3月,小鹏到达阿拉斯加,为了等待极光,他在农舍里住了三个月。

由于极光是动态的画面,相机很难捕捉;而摄影机色彩表现力有不足,无法分辨天空与极光的色彩。于是,小鹏只能将摄影机一秒钟的视频画面,切成24张画面;再用相机从同一时间、同一角度、同一参数拍摄下同样的画面,再将这24张清晰的照片,编辑成1秒钟的动态极光画面。

为了照片清晰,每一张照片都需要长时间曝光,大概一分钟时间,因此24张照片不可能连续完成。为了这24张照片,他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等待了7天。当然,最后这组珍贵的照片也为他带来不菲的收益。

小鹏说,有梦想就去做,不要想太多。旅行,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他的谋生手段,写书、摄影不仅是去实践梦想,也是为了生活,这与在office的白领们没有什么不同。

第三篇:背包十年读后感

我决定读这本书的理由是被这篇文章的题目深深吸引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流浪的梦,我也是,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看这本书的开始,首先介绍了作者十年的旅程全记录,看到这个我震撼了,没有想到十年可以到这个多地方。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卸下包袱,去全身心的流浪、旅行,可大多数往往缺乏勇气和对现实生活的不舍。而作者是幸运的,其以自身的行动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流浪,这份气魄是何等的豪壮!作者小时候就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并且长大后一直没有改变,作为一个海归的研究生,完全可以过着富足的小资生活,而作者却放弃了自己安逸的生活,勇敢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勇气让我钦佩!

作者说面对陌生人要面带微笑,这句话不仅仅能应用在旅游上,在我们的团队中,一个善意的微笑比隔间中那一张张冰冷的面孔更能让团队凝聚。21世纪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有了微笑这个武器,我们就能更好的去提升我们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篇:《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读后感(上)

《背包十年》这本书,是我去年在宜昌机场候机时买的,《背包十年》读后感。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我的每一段旅行都要有一本书的陪伴,而旅游类书籍居多,其次是言情类书籍。我喜欢纸张拿在手里的厚重感,读起来更踏实愉悦,我也喜欢将书中我喜欢的段句标记下来,便于回味重点,我还喜欢将我的书借给别人,让阅读的美好感觉传递下去。

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主人公小鹏,202_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辞去固定工作,开始了一个人的背包旅行。四年间,他先后走过荷兰、英国、法国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然后写了《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这本书。当年造成轰动,可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202_年,他再次上路继续行走于世界各地,足迹踏遍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行走中思考,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索出一条职业旅行者的道路。202_年,写了《背包十年》这本书。

到现在我还能感受到当初看到这本书的触动,背包,十年。这是我的梦,多少人的梦。

一位职业旅行者,听起来,就那么美好!

再次打开这本书,找到之前标记的符号,回味当时的感觉。

标记一:我曾做过多份各种各样的工作,原来我最喜欢最擅长的却只有旅行,然后再把旅行记录和朋友分享,读后感《《背包十年》读后感》。如果旅行算是一份职业,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业和出色。

标记二:对未知的好奇向来是每个旅行者的通病,非要看到非常规路线外的风景。不过奇迹与危险总是结伴而行,好在我们大多乐观,愿意相信自己没把手气都还不错。

标记三:彼此微笑着招呼,一杯咖啡,两块点心,几句闲聊。生活好像不过如此,也好像应该如此。

标记四:如果是一个人旅行,当错误出现时,我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很兴奋。可如果和同伴在一起,我就会感到内疚,会尽可能事先想的周全一些,可这样也会少了那种无知无畏的自由。

标记五:我喜欢和那些有天赋的人一起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

标记六:如果你不想对一个城市失望,请一定要在夜色里抵达。

标记七:我很享受这种山穷水尽而后柳暗花明的感觉。

标记八:旅行旅行,风土人情。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

标记九: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对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是别人的旅行无法复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我已将旅行融入我的血液,当做我的信仰这件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拍摄的照片只有景色,没有人物。因为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会很虔诚的拍下最真实的它,不修改;我会很用心的写下旅行感想,不夸张;当日子久了,我再回头看看时,以前的文字和照片散发出的感情,我还可以接收到,积累至此变为了收获。

第五篇: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读后感

因为感动,所以分享!

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这是作者小鹏在书的封面上写的一句话,确实,年轻就是本该去“流浪”,去追求梦想,但走得再高再远也要记住回家的路,因为儿行千里,母忧千日!这也是每个旅行者最终的归宿。

——关于生活

打开这本书前几页的时候,就被作者拍下的一张张感人瞬间而感动。这些照片也不过是生活小细节的瞬间,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或许是在这个繁华浮躁的社会里,人们很少放慢脚步去享受去发现这平淡生活中的动人瞬间。社会再怎么怎么样,其实我们也要也本该回到生活的最初衷!

——关于梦想

小鹏在两张照片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思考着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专注于爱尔兰女孩的专注!而此刻的我却是在思考他拍下撒哈拉男人时的思考,更专注于他十年背包的专注。他是用什么来捕捉到一次次这么美的瞬间,是专业的眼光,还是对生活的感悟?

十年背包的专注是我最为之动容的。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亲朋好友口中不靠谱的生活,家人的种种牵挂。从失意、彷徨、挣扎、茫然,然后成长,坚定,到最后梦想落户生根!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有千万个放弃的理由,但最终通通都归败于内心深处的呼喊——追求梦想!也许这一声呼喊,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很期待某年某日的自己,背上一个背包,抬起一台单反,一副酷爆的太阳眼镜,肩上插上一面国旗,竖起大拇指就开始——行走天下!

《背包十年》让我最感动的不是作者走过多远的地方,跨过多少国界;不是作者拍下多少张触人心弦的瞬间;也不是作者写下那一句句让人热血沸腾,热泪满眶的话语,而是作者有勇气去追求最想追求的生活,并为之付出行动。过程,十年如一日,磕首问路,传梦为生;结果,从最初的菜鸟背包客变身为我国首位职业旅行家。

在我眼里,他是一名传梦者!

——关于旅行

之前的旅行都是听了谁和谁说那里哪里怎样好就去了,很多时候对那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建筑文物等等都是不甚了解的,但是那里的特产却是必知的。我一直也想不明白,也许是身边的吃货比较多吧,哈哈!很多时候旅行就变成了到某些比较出名的地方,拍上几张照片,寄回一些明信片给亲朋好友,然后带上当地的特产给身边的吃货们。往往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旅行!

旅行其实不只是记载你去过什么地方,而是要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旅行应该是把自己融入到当地,当那里是你的故乡去了解,更应该是每位旅行圣徒的一次朝圣,他们信仰的不是耶稣,但一定会是内心的那一方净土。旅行是一次增加阅历与感悟的个性化体验,该吃苦的地方吃苦,该享受的时候也要尽情享受。而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想花很少的钱去走过很多的地方,然后在旅行的时候,对历史、文化、乡情、建筑……都是走马观花,去完一个景点马上又赶往下一个景点。旅行回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累,那又何苦呢?旅行应该是美学、建筑学、历史学、更是哲学,而绝对不应该是经济学!

——关于悟道

六月的季节,毕业成了最耀眼的名词,却是每位毕业生内心最为恐惧的词语。不舍、迷茫、彷徨、挣扎、浮躁、分手、工作……这些也成为这个季节最鲜明的产物,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每个毕业生的身上。同学朋友间见面第一句对话不再是“有没有靓女介绍来啊?”“今晚出去开饮啊”,“下午一起打球啊”而是一句句的工作找到没?有什么打算呢?好哥们见面就是“分手了没?还没啊?”然后一声“坏笑”,今晚出去喝两杯!这是我感到最窝心,最温暖的问候,因为他们从来不关注你飞得高不高,只在意你累不累!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害怕见到师弟师妹们。因为一见面他们都是一声很关心的问题“师兄,考研怎么样啦?”接着就是一声假装和从容的回答“英语考砸了,没考上。”接下来就是那工作找得怎样啦?有什么打算啊!然后场面就尴尬了,因为我也不知道我的路要往哪走?自己尝试编说一下自己的打算,因为不想在师弟师妹面前表现得那么慌忙,却发现自信与自卑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越是试着掩饰,越自卑的一面也就更原形毕露。

曾经,很羡慕那些考上研究生、公务员,找到好工作的同学朋友,也曾怨世不公,就觉得自己的大学过得苦逼,大学四年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寒暑假,也没有去打过一次工,为家里挣过半分钱,为父母减轻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负担,毕业了也没有带走一个师妹。哈哈!回首想一想,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羡慕的,毕竟这也只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庆幸的是,大学认识几个这样的好朋友,在毕业季节呈给我这几本书带我强大与平静的内心,和大学带给我刻骨铭心的回忆,谢谢你们解救了我毕业时迷茫的灵魂,在这里依然和你说声:大学有你,真好!

现在,我却感谢“幸福”来敲门,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曾苦逼过,这样我才会成长才会更加强大,现在,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坚定!

这是一个好朋友不知在什么地方抄下来给我的一句话,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你,除了仅剩下不多的青春以外什么都没有,但你手头上为数不多的青春却能决定你将来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在于这个阶段你想要什么的人生!

一个人一辈子能交到几个知心兄弟?能去几个向往的地方?能看过几个难忘的风景?能读到几本改变你一生的书?又能经历多少次难忘的旅行?身边那么多不顺的事情又怎样,对他说声:Fuck you,还不爽就再大喊一声: Fuck your mother,再听听内心深处的呐喊,然后继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个世界那么虚荣与世俗,我觉得还是要坚守些什么,我也一直不断的在努力,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只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了我,只想保持最真实的真己,追求最初衷的梦想。

我是一个追梦人,我在路上,我为自己代言:在年华老去时不鄙视青春时的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