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的方法



第一篇: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的方法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是无比丰富的世界,而文学是表现人的心灵的艺术,在文学的世界里,人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让我们打开心扉,让心灵对话。心理描写要做到:细致、具体、真挚、细腻。

一、心理描写的方法 1,直接心理描写(1)内心独白法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例如: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张爱玲《十八春》片段:

她母亲那一套“妈妈经”,她忽然觉得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有个孩子就好了,借别人的肚子生个孩子,这人还最好是她妹妹,一来是鸿才自己看中的,二来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

母亲替她出主意的时候,大概绝想不到她会想到二妹身上,她不禁微笑,她这微笑是稍微带着点狞笑的意味的,不过自己看不见罢了。

然后她突然想道:“我疯了,我还说鸿才神经病,我也快变成神经病了!”她竭力把自己那种荒唐的思想打发走了,然而她知道它还是要回来的,像一个黑影,一只野兽的黑影,它来过一次就认识路了,咻咻地嗅着认着路,又要找到她这儿来了。

她觉得非常恐怖。

(2)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幻觉描写)

幻境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沈从文《萧萧》

天晴落雨日子混下去,每日抱抱丈夫,也帮同家中作点杂事,能动手的就动手。又时常到溪沟里去洗衣,搓尿片,一面还捡拾有花纹的田螺给坐在身边的小丈夫玩。到了夜里睡觉,便常常做这种年龄人所做过的梦,梦到后门角落或别的什么地方捡得大把大把铜钱,吃好东西,爬树,自己变成鱼到水中各处溜,或一时仿佛身子很小很轻,飞到天上众星中,没有一个人,只是一片白,一片金光,于是大喊“妈!”人就吓醒了。醒来心里还只是跳。

吵了隔壁的人,不免骂着:“疯子,你想什么!白天玩得疯,晚上就做梦!”

天亮后,虽不做梦,却可以无意中闭眼开眼,看一阵在面前空中变幻无端的黄边紫心葵花,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仿佛也坐过那种自己会走路的匣子,她又觉得这匣子并不比自己跑路更快。在梦中那匣子的形体同谷仓差不多,里面还有小小灰色老鼠,眼珠子红红的,各处乱跑,有时钻到门缝里去,把个小尾巴露在外边。

有一天,又听人说有好些女学生过路,听过这话的萧萧,睁了眼做过一阵梦,愣愣的对日头出处痴了半天。

(3)感觉描写

发卷的同学向我走来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呼吸也“扑哧”“扑哧”十分粗重,眼睛紧盯着同学手中的卷子。他走到我的跟前停了下来,我的心“呼”的一下吊到了嗓子眼,呼吸也仿佛停止了,血液“哗”全涌到脑门上。

法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片段:

可是她呀,生活好似天窗朝北的阁楼那样冷,而烦闷就像默不作声的蜘蛛,在暗地结网,爬过她的心的每个角落。

然而在她的灵魂深处,她一直期待意外发生。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的生活的寂寞。好像沉了船的水手,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她不知道什么地方有机会,哪一阵好风把机会吹到跟前,把他带到什么岸边,是小船还是三层甲板大船,满载忧虑还是满载幸福。但是每天早晨,她醒过来,希望当天就会实现,细听种种响声,一骨碌跳下床,纳闷怎么还不见来,于是夕阳西下,永远愁上加愁,她又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4)用神态、语言、动作等,反映内心的状态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沈从文《萧萧》:

到秋天,屋前屋后毛毛虫都结茧,成了各种好看蝶蛾,丈夫像故意折磨她一样,常常提起几个月前被毛毛虫螫手的旧话,使萧萧心里难过。她因此极恨毛毛虫,见了那小虫就想用脚去踹。

(5)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环境衬托)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7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5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鲁迅《社戏》)

二、心理描写词汇积累:

心如刀割 心事重重 大发雷霆 欲哭无泪 暴跳如雷 心烦意乱 心神不安 乐极生悲 怒不可遏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惶恐不安 喜形于色 手足无措 惊魂未定 提心吊胆 惊慌失措 如坐针毡 惊恐万状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魂不附体 无精打采 欣喜若狂 抑郁寡欢 扬眉吐气 幸灾乐祸 心悦诚服 乐不可支 做贼心虚 心有余悸 喜出望外

第二篇:人物心理描写方法教学设计

《人物心理描写方法》教学设计

遵化实验小学:甄秀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概念,并能通过具体教学实例初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

2、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教学实例初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

在不同情境下,巧妙灵活运用人物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人物的心理描写方法。

二、作文指导:人物心理描写方法

1、什么是人物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怎样描写人物心理

人物心理描写有三招:

(1)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2)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3)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三、引用教学实例,练写作

第一招: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特征,写出其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节选《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作战记者“我”心理描写片段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的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第二招: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

心理描写,要符合文章的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不能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要“应运而生”自然成文,一般在人物比较兴奋、悲伤或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才能运用它。

节选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中桑娜的心理描写片段。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第三招: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人物的心理活动,总是通过相应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表现出来,因此人的心理描写不可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其他描写相配合,相适应。

节选方志敏的《清贫》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三、总结人物心理描写方法 小结:人物心理描写方法

1、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2、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

3、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板书设计:

人物心理描写方法

1、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2、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

3、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第三篇:小学生写作:心理描写方法指导

小学生写作:心理描写方法指导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

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第四篇:心理描写的方法--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课: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心理描写。教学过程:

一、出示病文,分析原因。

病文: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提问:看了这段话是不是能感受到“我”的紧张和伤心?如果不能,那是为什么?

总结:这段文字心理描写过于粗略抽象,没能细致地描写出真切的内心感受,所以没能对读者产生影响。要能使作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刻画。那么如何进行具体的心理描写呢?心理描写有哪些方法呢?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1)、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2)、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幻觉描写)

幻境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3)、感觉描写

发卷的同学向我走来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呼吸也“扑哧”“扑哧”十分粗重,眼睛紧盯着同学手中的卷子。他走到我的跟前停了下来,我的心“呼”的一下吊到了嗓子眼,呼吸也仿佛停止了,血液“哗”全涌到脑门上。4)、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

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5)、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环境描写)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7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5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前三种是直接心理描写,后面两种是间接心理描写。】

三、连贯成文。

“叮铃铃„„”,随着清脆的铃声,传来了“笃笃笃”的语文老师的脚步声。语文老师捧着一大叠试卷走进了教室。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心一下子就紧缩起来,不停地在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要游戏机了,考试前一天还趁着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都怪自己平时不好好学语文,懒得看书。老师啊,发发慈悲吧,手下留情,我以后一定好好学语文了。”开始发卷了,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7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5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发卷的同学向我走来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呼吸也“扑哧”“扑哧”十分粗重,眼睛紧盯着同学手中的卷子。他走到我的跟前停了下来,我的心“呼”的一下吊到了嗓子眼,呼吸也仿佛停止了,血液“哗”全涌到脑门上。我仿佛看见了老师的满面怒容,仿佛听见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旁人的嘲笑声。我又仿佛看见了那满卷的鲜红的叉和那鲜红的分数。卷子静静地反躺在我的课桌上,我慢慢地用有点颤抖的手指去掀它,一个鲜红的“4”字印入我的眼帘,我的手指一抖,卷子又躺在了课桌上。我一咬牙,反手伸到卷子低下用力一翻,卷子“啪”一下朝天躺了,随即鲜红的“48”刺进了我的眼里,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四、[练习:]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2.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选手,你只是个凑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希望放在你的同伴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3.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上述种种方法在我们实际写作时都是综合起一运用的。要能揣摩人物在不同心态下感受、动作、语言等各方面的不同,抓住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详尽细腻的刻画,就能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2、布置作业。用上述心理描写的方法描写“我”得知成绩后伤心的心理。

第五篇:心理描写

精细入微写心理

教学目标:

1、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2、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3、了解几种常用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并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2、难点:能熟练地运用描写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

1、搜集学生的作文,打印作为分析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1、突击检查背书情况,体会紧张不安的心理:今天我想检查一下你们的古诗文背诵情况,不用举手,我随意抽人背诵。装做找人的样子停顿五到十秒针、再指名背。提问:听到要检查背书情况,你的心情怎样?怎样想的?结果没有抽查到你,心情有何变化?请同学谈谈感受。

2、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心理感受,你还产生过哪些心理感受?(悲喜交加 依依不舍 心花怒放 忐忑不安 义愤填膺 心恢意冷 心急如焚 欣喜若狂

喜出望外 勃然大怒 怒火中烧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欣喜若狂 „„)原来人的心理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3、小结: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切的心理感受,其实这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活动。把这种思想情感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回顾一下你六年左右的写作历程,你通常是怎样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呢?

(生答、板书)

二、我们来看看苏彦菁同学的作文,看看她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感受,赏读苏彦菁作品,分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三、我们在很多的文章中都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心理描写,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

赏析精彩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

一)朗读、思考:写出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或心理?用了什么方法?

1、直接刻画式。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整和丰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采用这种方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例1“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安徒生

《皇帝的新装》 解析:

写皇帝想看新装但又不敢去看的心理,写得一波三折:

首先是“很想知道”织布料的进展情况,是他嗜新装成癖,迫切心情的直接流露,这可谓一波。

接着写“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心虚,生怕自己看不见,岂不成了“愚蠢或者不称职的人”这可谓一折。

然后写皇帝“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皇权的尊严和傲慢让他觉得无须害怕,这外强中干的空虚的强心剂可谓二折。

最后写他“仍然觉得••·····比较妥当”,内心还是很害怕,终于没有勇气去看一看那块让他胆怯的布料,所以心生一计,先派别人去,这可谓三折。

如此一波三折,进退维谷的心理活动,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心慌意乱、举棋不定,可谓入木三分。

2、内心独白式。

内心独白,指人的自我反思、自言自语等内心活动。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例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最后一课》

内心备感愧疚、自责的心情。

3、幻觉展现式。

幻觉是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文章的主题。

例3: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以上的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例4:艾丝美拉达依旧立着。那张使得许多不幸者受过苦的皮床,叫她害怕。恐怖使她每根骨头都发抖。她站在那儿,吓呆了。夏赫倍吕做了个手势,两个助手便把她牵过去坐在床上。他们没有伤害她,但是当他们一碰到她,当那皮床一碰到她,她就觉得周身血液全向心底流去了。她用恐怖的目光环顾室内。她仿佛看见那些难看的刑具从各方面向她爬来,爬到她身上,咬她,嵌她,刺她;她觉得这些东西在各种东西里面,就像是昆虫和禽鸟里面的蝙蝠,蜈蚣和蜘蛛。

——雨

《巴黎圣母院》 写艾丝美拉达的恐惧,写她的感觉,“每根骨头都发抖”“吓呆了”“周身血液全向心底流去了”,更写她的幻觉,“仿佛看见那些难看的刑具从各方面向她爬来,爬到她身上,咬她,嵌她,刺她,她觉得这些东西在各种东西里面,就像是昆虫和禽鸟里面的蝙蝠,蜈蚣和蜘蛛”,人只有处于极端情绪中,如极度兴奋、极度害怕时,才容易产生幻觉,此处幻觉正表现了艾丝美拉达恐惧之深。

4、梦境

例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可以读出诗中诗人心中的感情吗?

生: 对祖国的热爱

师: 这是写梦中情的杰作主一。梦境也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诗人已68岁了,深夜卧听风雨之声,恍惚觉得在沙场上浴血拼杀。此梦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1—4

直接描写人物心理

5、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式。

俄国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说:“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语言行动神态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神态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神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6: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是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韩麦尔先生内心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懑,通过他痛苦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

6、环境衬托式。

“一切景话皆情语”,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 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因而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侧面烘托)

例7: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田地里碧绿的豆麦、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宛转悠扬的歌吹作了尽情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地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 直接描写:

1、由作者或作品中的“我”直接描述、表白。(直接刻画

内心独白)

2、通过幻觉、梦境、想象揭示人物的心理。侧面描写:

3、用人物动作、神情、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烘托

4、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

师: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太阳亮了,花儿笑了,鸟儿笑了。当我们心情沮丧的时候,天色灰了,天空哭了,可爱的小花也不扭腰了。老大臣的恐慌,小弗朗士的内疚自责,小女孩那让人心酸的渴望,艾丝美拉达的恐惧害怕,陆游韩麦尔的热爱祖国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理描写,总与人物的心情有关,它就是一张晴雨表,通过心理描写,我们能走近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四、学以致用

一)请同学们运用这几种方法描写本课开头时你的心理活动。二)写后评改

(一)寻美点——自主赏析

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你要表现的你的心理,批注你所用的描写方法(时间:5-10分钟)

(二)品美点——合作共赏

组内交流批注意见,推荐“自寻”的描写佳句,反复品评:好在哪里?如何写的?推选出组内最佳的描写心理佳句,班上分享。

(三)析美点——展示分享

选出小组中人物心理描写最好的文段,班上分享,互相品析,借鉴方法。五、二次修改我最棒!

(一)仔细揣摩,运用所学的人物心理描写方法自改习作中的心理描写文段(时间为5-10分钟)

(二)改后评——分享修改成果。

1.组内合作交流,对比改前,推出本组二次修改进步最大者。

2.班上展示二次修改的佳作。

六、课堂小结

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里,心理活动是不同的,大家要多观察,用心去体会,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心理描写才能真实、具体、感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