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者尚可示弱,弱者未能逞强
强者尚可示弱,弱者未能逞强
曾闻,古之贤者,称之曰:与人为善,以德报怨,故此以为大成大德,德行高尚之人。于是我总是愿意以善意去对待别人的,相较之恨而言,很多时候,一时之气虽怨恨,但每当信誓旦旦的要对并不善意对待我的人同理相待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以我的记性,是不太记得住仇恨的,于是很多时候,我总会给人留下没有什么悲伤的好人形象,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没有底线,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我可以嘻嘻哈哈,而当自己底线被触碰时,有些事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有人说逗比是没有心的,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身边的人开开心心的,于是他们就应该或者活该不会有忧伤,即使别人总是以你为乐,即使是在你不开心的时候,你也应该笑着,对于别人的笑话哈哈大笑,随声附和,但我想即使是乐天到极致,卑微到尘埃里的人,永远也不愿成为一个被蒙在鼓里的人。看着周围的人因为自己的事情哈哈大笑,而最终却什么都不知道,我想那种委屈,于我而言,无异于最后的底线了,或许是成长让我不能容忍欺骗,以及被蒙在鼓里,相较于,欺骗,我更习惯的是当面的说清楚,你要笑话我也好,当面的调侃往往比让朋友们偷着笑好的多,说不一定,我还会和你一起笑,可是我不能容忍的是,偷偷笑我时,我一副不知所措的白痴的样子,真的让我觉得很寒心,或许这样的玩笑对于别人而言是一种娱乐,然而对于我而言,却也接受无能。或许最开始就是这样,一旦,你树立了一个好人的形象,你就注定输在了人际交往这一方面,即使偶尔会有许多不同的朋友因为各个缘分结识,我很幸运,但大多都是泛泛之交,我们之间有相同的爱好,彼此的不太熟悉反而能使我们互相尊重,没有学习生活上的来往,只有爱好上的交流同样可以使我们相互裨益,然而当你足够的善良,亦或隐忍,当然,于我而言,只是过于神经大条,亦或是反射弧比较长,因此我往往反应迟钝,也不容易记住一些过往,所以总是给人一种心软的模样,然而,一个不够强大的好人注定是会被这个世界上所谓的一些朋友消费的。
曾有朋友成为辅导员的助理,然后每天琐事缠身更,而出于自身,也并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满脸痘痘,倦意满满,偶尔抱怨生活,绝大多数时候,是人们眼中善良有能力的那一类好姑娘,当然在各路真心损友的日日调侃之下倒也获得悠然自在,可我想,大抵是人,都会有忧伤,在最美好的年纪,姑娘谁不想拥有一头美丽的头发,光滑的皮肤,以及佳期相逢的那一个白衣少年,然而却成为了一个糙汉子,逗比的模样,这似乎是并不愿意的,或许这倒还可以说仅仅只是因为我的追求如此也不必记挂万分,坦然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自嘲方式。而之于我,上大学以来,却始终没有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倒也出于懒惰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仅仅只是因为很多时候我懒得去算计,撒娇,也懒得去挑衅和记仇,但于我而言,也于所有的好姑娘而言,所有人,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别人而活着,只是我的完美主义以及不拒绝所以才使我成为一个好人,而事实上,帮助别人的前提应该是建立在自己方便的情况下,若非是知心之交的话,我们并没有义务对于别人有求必应,予取予求。
我记得爸爸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巧者劳,能者忧,无知者无所求,当时他也是因为生活给予他的一些事情觉得寒心而言,而现在似乎一切都要好得多了,可事实上,我想我当时并没有明白其中的要意,我曾经傻傻的以为,一个人只要诚心诚意的对待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就会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你,可事实上,人以利趋,鸟为食亡,一份关系若非是出于至交,秉性相同,人们并没有义务去做什么为你,亦或者是为一个团体,即使是出于兴趣,然而,并不会改变人们最初的秉性。而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是促使自己的驱动力。相较于自己而言,我把自己所受的委屈归结于一种自作自受,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够强大到保护自己,我把自己的委屈归结于过度的客气,我把我自己的委屈归结于不懂得拒绝,有时比逆来顺受更值得自己学习,然而过于的礼貌亦或不懂得拒绝,因此那些不懂拒绝的仁慈才成为了自己受伤的理由。犹记得,大一的时候曾经被我拒绝过的男孩子,总是出于各种理由,找我帮忙,即使有时我平时真的有事,可是他仍旧如此,因为他知道,他的软磨硬泡总是能够得到我善意的回复,或许最初的一两次,我仅仅只是出于曾经伤害过他的喜欢的直白,可是后来,我逐渐明白,我并不欠他什么,而我的直接的拒绝或许对于他是最尊重也最直白的回应,相比较心意不明的暧昧,我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也曾经年少喜欢过一个长相酷似中学时期喜欢的男生的人,可是后来由于他的态度暧昧不清,不过也不了了之,我的心底存在着一些浪漫的桥段,可是仅仅只是想给予最喜欢的人,可是有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一个最初会有一点心动的人,后来竟然会变得如此让人厌恶,而最初想要给予的全世界也逐渐使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可笑,而后来刷完最后一张脸卡的事,竟然是他让我觉得不能苟同的三观,以及为了自己的新女友,找到许久不曾联系的我,软磨硬泡的要我放下手头的事情为他的高中小女友解一道化学题,若非是他的室友的透露,或许,我永远不会怀疑什么,当然以他的三观,我第一次义正言辞的拒绝,可是这种行为却让我对于这个人,永久的不愿意搭理,永远永远。
我想很多人都会知道,或者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当分组讨论的时候,人们第一影响就是去抱大腿,当然一个组总会有一两个大腿,而不幸,我总是其中之一,我想当所有人都后退的时候,唯一不会后退,拙劣如我,仍然呆在原地,于是理所当然成为那个大腿,我想很多人,永远都不会有那种委屈,当一个组的同学,搜集的资料都是无效的,亦或是复制粘贴的时候,而你需要自己做PPT,却从来只是遇见周围好心却不见行动,亦或恶语相向,催促有加的时候,委屈和疲倦,熬夜和委屈是不可避免的,最后仅仅只换来一句谢谢你,辛苦了,这时,我仅仅只是想说一句,请不要给我你所谓的仁慈的客气,因为这句谢谢我承受不起。有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会欣赏某个看似有点呆萌的人,反而不愿结识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并非是我智商受限,而是至少那类耿直的人,对待别人的时候是真诚的,建议虽然不好听,稀松平常,可是至少发至内心,这样其实就已经很好了,淡淡的,没有心机,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温柔的伤害。
我倒是喜欢那种纯净了,也懒得去计较什么,可是现在的我逐渐懂得,在遇见我的西格玛先生以前,我还没有足够强大,强大到足够保护自己,而扇贝原本的柔软的内心却因为外界的伤害圈成一团,有选择性的推心置腹往往是趋利避害的有效方式,而自己健康美丽苗条,则是自己可以受人尊重的先天条件,而内在能力人际交往准则智慧内涵修养,则是与前者并驾齐驱的后天功课,强者尚可示弱,作娇羞楚楚可怜之相,弱者却未能逞能,佯作娇羞,不过东施效颦,试问,有谁在乎过小丑的眼泪,人们在意的不过是可以兑换宝石的鲛人之泪,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避免生活中那么多糟心事,爱自己,然后等着被爱。亦或是继续着冬日里懒散的生活方式等着遗忘,或腐败。
第二篇:强者和弱者
强者和弱者
这个社会是强者的舞台,弱者只能是忠实的观众。有时弱势群体甚至要为强者 的表演需要而奉献生命,如同吃饱喝足的猫玩一只可怜的老鼠。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虫儿应该晚起吗?不,晚起的虫儿被鸟吃掉的机会更大。
晚起的鸟儿没虫吃?不,鸟总能吃到虫。
问题不在早起晚起,而在一个是虫一个是鸟。
有时候,我们看得很清楚:强者根本不是为了生存而去宰割弱小,他是出于残 忍的习性,或者那是他的娱乐。当年武则天手下有个武三思,他留下一句名言:“对 我好的人就是好人,对我坏的人就是坏人!”
人有恒言:“在这个世界上,好人比坏人多。”那是当然,虫比鸟多,麻雀比 鹰多,草比牛多。
佛教戒杀,最有力的理由是轮回。它说,当你动手杀一只鸡的时候,那只鸡也 许是你的父母转世,那么你亲手杀了你的父母——佛教使人心软。
世上确有这么一种人:有横冲直撞的勇气,不在乎别人的感觉;有巧取豪夺的 能力,经常是赢家;有抑弱扶强的智慧,鸡口牛后都胜任愉快;有表演天才,适时 展示其道德形象。
这种人是强人,是有本领的人,但在弱者看来他是坏人。也可以说,他只有在 面对弱小的时候才“坏”一下,回到志同道合、功力匹敌的群体中,他也是慷慨的 朋友,潇洒的绅士,忠义的干部,或者是先天下之忧的老板。
在大老板眼中,只有“有用的人”和“无用的人”无所谓好人坏人。
在强者群中,只有“对我好的人”和“对我坏的人”无所谓好人坏人。
强者做一点儿坏事,“他们”都谅解,因为“我也免不了这样做”。有时还欣 赏赞叹,暗忖:“他做得比我高明。”弱者必须循规蹈矩,克己复礼,左右前后都 是道德警铃。
弱者是道德规范的最后的守护者。
第三篇:强者与弱者
强者与弱者
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善良的。世界上的人都是罪恶的,弱肉强食,这世界注定容不下那些弱者。可悲可笑,看到弱者,竟没有一个人会理解他们,只会有冰冷的目光去看待它。世界是惨无人道的,当你遇见一个弱者,我敢说,你会情不自禁的奚弱他,因为你知道你过得比他们好,比他们高一等次。你有能力去嘲笑他,可你没权利去剥夺他们。人生就是一场场血腥的战争,只要打败对方,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战争的产生,就是这无休止的欲望,是它让你改变,让你变得连人都不敢去接近你。我们要想一想,如果我们也是那些弱者,那我们最想得到什么,是关爱,是强者对弱者的关爱。可世界就是缺少关爱。真是可笑啊。还有世界上本没有朋友,是人们的欲望和利用构成了朋友。朋友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个工具。”而你的朋友也肯能把你当成工具,当你完成你的使命后,你就会被遗弃。朋友就是这样,有时当想着想着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你并非无用,你也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就像我们班的于占洋,他的成绩不怎么好。但他就以为自己没有优点,所以他总受人欺负,就连出操的时候,看他那样子真有点恨铁铁不成钢的样子。他明明是有优点的。至于什么优点,这个他自己最清楚,我真希望他能强大起来,不再受别人欺负,可她的信心太小太小。只有鼓励才能让他觉醒,让他知道自己,认清自己。
人是一种失败的产物,在他成功的时候,往往会猎杀别人弱者的理想的理想。
第四篇:弱者 强者
弱者?强者!
——观《叶问2》有感
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老人与海》
“为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当这行字在银幕上映现,当这句话从洪振南口中迸出,我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有任何思想准备。
是的,谁能想得到呢?那个蛮横霸道、仗势欺人、高傲自大、不可一世的洪门老大,那个勾结匪警、与洋买卖、面对权势 忍气吞声的洋人走狗,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像他一下子从沉睡中醒来。他的傲骨与良知也一并醒来——为什么醒来?为中国武术!
生活的弱者
刚进入剧情的时候一目了然:甄子丹永远是正义的咏春大师;黄晓明化身不羁的痞子英雄;警察是与洋人勾结的匪徒;洋鬼是耀武扬威的主宰。而由洪金宝所饰演的洪拳宗师洪振南,则是一个有钱有势的“欺压者”。如果说洋鬼是在操控欺压,那么一开始的洪振南就是在实施欺压。
然而剧情进一步发展。洪拳与咏春交手、交流,一向自大的洪振南才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弱者——他是个生活的弱者!
为什么?为了生活。
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有两百多个兄弟和一大家子要养活,不得不出卖良知,苟且偷生。他认为实在是生活所迫。
就像叶问说的,既然受到压迫就应该奋起反抗,而不是趴在案上任人宰割。——这也是每个旁观者想说的。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是孑然一身、无所牵挂、大义凛然,人们总是有很多的包袱、累赘。生活不正是由一个个的包袱叠加在一起构成的吗?洪振南的包袱拖累着他,令他不得不妥协。——生活所迫,他成为生活的弱者。
精神的强者
但是在中国武术的世界里,他是强者;在崇高的武者精神上,他更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一次次被叶问感动,最终在那一刻爆发——在拳赛上,它的良知被唤醒,他的武者精神被点燃,他的怒意被引爆。
生活是自己的,但武术不被个体限制。为了他自己及兄弟家人的生活,他放下尊严,忍气吞声;然而此刻为了中国武术,为了国人精神,他重拾尊严,紧握双拳,拼死搏斗。
当他紧紧抓住围绳接受洋人的一记记重拳时,他已经做了一个不可挽回的决定。只要他在那一刻放手,只要他倒地过十秒,他就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他没有。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死死抓着围绳。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国的武术,他以自身的灵魂坚定了国人的精神。——良知所驱,他冠名精神的强者。
我不赞扬叶问的丰功伟绩,也不褒奖肥波的觉悟爆料。我惟独敬佩他——洪振南,敬仰洪振南的精神,更叹服他精神的强大。
第五篇: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很多好书。其中,使我心灵倍受震撼的还是《野性的呼唤》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我思考了很久。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一只体形高大却没有什么战斗力、整天耀武扬威的狗,变成了一只令人畏惧的、可以与狼媲美的狗,这是多么神奇的事!
《野性的呼唤》这本书讲的是一只叫巴克的狗,他本来在一位大法官家过着优越的生活,后来被园丁马扭尔偷走,卖给了邮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的寒冷地方去做拉雪橇的雪橇狗。在工作中,它为了生存杀死了狗队的领头狗斯克斯,自己做了头领。他先后换了几个主人,最后被桑顿收留。桑顿被杀死后,它便回到了森林,回到了大自然中。
巴克的世界里再也没有怜悯和同情,它觉得自己如果不杀死敌人,别人就会杀死他,它也不希望死去,所以只好正当防卫,杀死了所有的对她有恶意的狗。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呢!打猎和杀戮是为了生存和填饱肚子,不能说到底是对还是错。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有多少对,就有多少错。
巴克是我要学习的榜样,因为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在任何险恶的环境生存,这跟它本身是有关系的。如果它没有这个能力,很可能一到阿拉斯加就被冻死了。
我很佩服巴克的精神,他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会勇敢的去面对,而不会退缩。平时我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逃避,如果我是巴克,可能早就被社会淘汰了!人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不改变就将成为失败者,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掉。人也一样,应该学会顺应形势变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激情,坚持不懈加强锻炼,壮大自己,就最终会成功。今后如果遇到困难,我应该去勇敢的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