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古时候有个孩子名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大水缸里,家长都不在附近,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破水缸,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后来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
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铁杵磨针
大诗人李白,幼年时有一天感到读书乏味,便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老奶奶拿着一根大铁杵在磨,好奇地走上前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呀?”老奶奶说:“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笑着说:“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聪明的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再困难的事也能成功。
岳母刺字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将帅.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中原,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自幼读书习武,满怀爱国热情,在他报名参军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为了坚定儿子杀敌报国的意志,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从此,岳飞以“精忠报国”为信念,英勇战斗,立下赫 赫战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爱国精神,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的匡衡自幼喜爱读书,但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匡衡常为夜晚不能读书而发愁。一天夜里,他忽然发现墙边小裂缝透过一缕邻居家细细的微光。匡衡高兴异常,就把墙壁的小洞挖大了一点,投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些,这样,他每天晚上都能借邻舍的烛光读书了。匡衡持之以恒,刻苦自励,博览群书,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并逐渐升任为丞相。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努力,学习向上。
第二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奉化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方幼红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故事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教育点:
1、是心理教育的好素材,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情商有时比智商还管用!)
2、是创新教育的好素材,和《曹冲称象》一样,是创新的经典故事,司马光积极主动地思考,思维敏捷,砸缸的创新之处是他运用了逆向思维,想办法让水离开人,而不是让人离开水。(当然幼儿是无法理解有关专业术语的。)
3、也是安全教育的好素材,快快乐乐玩耍时别忘了安全。
当然语言的教学价值是本位目标,本文有着生动的对比性的场景描述,可以通过仔细的观察来发现,可以通过语速的快慢来表现。动词运用准确传神,应该引导幼儿体会,如“砸”是用力扔的意思。本文详略得当,有一些语言的空白点,可以引导幼儿填补。如大人赶来会怎么夸奖司马光。
二、教学活动设计:
㈠、活动目标:
1、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讲述,注意语速变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丰富讲述经验。
3、知道游戏时要注意安全;遇到困难要镇静,学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㈡、活动重难点:
重点:利用绘本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让幼儿参与到与教师、同伴的“同观察、同讨论”中,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画面,激发幼儿的表达意愿,增进幼儿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学习独立思考,学习通过语速来表达不同内容。㈢、活动准备:
1、电脑PPT、《司马光砸缸》的歌曲。
2、故事相关的图片若干、字卡、故事书一本。㈣、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⑴小朋友今年几岁?今天老师想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他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他叫司马光。学习“司马光”,我们的姓名是“姓+名”,他的姓是“司马”,你是不是有点奇怪?这叫复姓,除了司马,还有“皇甫、司徒„„等”
(2)今天学的故事叫《司马光砸缸》,砸就是用力扔,他干嘛要砸那口大缸呢!到底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让他非砸缸不可呢!我们先一起来戈恩老师说一遍故事的题目《司马光砸缸》,注意“光”和“缸”的音准。
2、教师展示PPT,出示连续的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感知故事大意。
(1)你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吗?
大水缸里装满了水,小朋友不小心掉到了里面,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才救了小朋友的命。
(2)小朋友是怎么掉到水缸里的?别的孩子怎么样?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学习。
3、仔细观察,互动交流,分段学习故事。(1)观察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呀?他们在干什么? 生:花园里,小朋友在捉迷藏。还可以怎么说?
生: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
师:真能干!两种说法都可以。我们也玩过捉迷藏游戏,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来说一说。
她们躲呀,藏呀,——藏呀,躲呀,玩得多么开心!大家仔细看看,他们都躲在了什么地方? 生:躲在大树后面!师:真是好地方!生:爬到假山上面去了》
师:下面有个大水缸,真危险!谁能连起来说说小朋友“有的„„有的„„” 生:小朋友有的躲到了大树后面,有的爬到了假山上面。师:真能干!能用上两个“有的”,说那么长的一句话。(2)观察图二:
师:在游戏时不注意安全,出事情了!你们看,一个小朋友怎样了? 生: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师:其他小朋友们怎么样? 幼:踮起脚。幼:抬起头。
师:你们说得对。(出示字卡:抬、踮,并展示这一页画面)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句子:小伙伴们抬起头、踮起脚,也看不见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师:小伙伴们为什么抬起头、踮起脚还看不到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呢? 幼:水缸很大。幼:水缸很高。
师: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缸吗? 幼:这只缸又高又大。
师:小朋友掉到又高又大的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幼:很危险,会淹死的!观察图三:
师:孩子们,你们赶紧帮忙想想办法呀?要快,否则小伙伴的命就没有了。故事里小朋友怎么样?
幼:有个小朋友都着急得哭了。
幼:还有一个小朋友在用头撞缸。(出示字卡:撞)师:你认为他的方法好吗? 幼:不好,自己的头会撞出血的。
师:你看,小朋友都已经着急糊涂了,用自己的头去撞那么大的缸!(出示司马光想办法的画面)司马光到哪里去了啊?是被吓跑了吗? 观察图四: 幼:他在动脑筋。
师: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幼:搬来一块石头把缸砸破了。(展示司马光搬石头的画面)师:瞧他是怎么搬石头的?(出示字卡:搬)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他的眉头都皱起来了。
师:那说明石头?(很重)你们能学着搬搬这块很重的石头吗?要很用力啊!砸!(出示
字卡:砸)谁愿意来当一回司马光。
师、幼: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缸。
师:你们也很用劲啊!看来小朋友们都想当当这个司马光,一起来吧!师:缸被砸破了,里面的水流出来了,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救小伙伴。幼:找木头,木头会浮起来。幼:找竹竿,抓住爬上来。幼:„„
师幼共同讨论,办法的合理可行性,和司马光办法的比较。
得出结论:我们说的东西可能一时找不到,此外,也不如司马光的简单,石头旁边就有。和人的生命相比,水缸砸破这是小事情。我们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玩耍时千万要注意安全。观察图五:
师:大人来了,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会怎么说? 生:司马光真聪明!生:司马光真会动脑筋!
生:要是大家都哭,不想办法,小伙伴就淹死了!
4、整体回顾绘本的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当我们看完书以后,千万不要把它丢在一边,而是要再想一想,这本书都写了一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很快乐地玩,可以说得慢一点,说司马光救人时要说得稍快,干脆利落。)
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司马光砸缸》,祝愿大家都能成为像司马光一样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1.喜欢听故事,阅读故事,了解司马光救人的过程。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丰富讲述经验。3.学习关心,帮助他人,知道遇事机智不紧张。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两幅图(1.孩子掉进水缸里;2.司马光砸缸),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俩去小河边玩,小鸡不小心掉进河里,小鸡不会游泳,幸好小鸭会游泳把小鸡救了上来。真是好险!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口大水缸里,水缸里装满了水,这可怎么办呢?
二、看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自由讨论。2.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小朋友发现有人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们见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司马光想的是什么办法?
3.尝试根据故事主要情节线索图,讲述故事。
(1)自由结伴讲述。
(2)集体交流讲述。
三、教师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1.他们在什么地方玩?
2.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4.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人的? 5.你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要向司马光学习关心帮助他人,努力为他人做事,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慌。
第三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司马光砸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历史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救出了小伙伴。使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记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识字和随文识字掌握本课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充分朗读有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实施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明读,学习“司”字,用猜字谜方法学习。(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2。交流司马光。
3。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学生认真看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听、读习惯。)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1)读准每个字音。(2)画出本课的生字。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生读一读。4。拿出自制卡片,同桌互相认读。5。找“小老师”到前面领读生字。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培养自学能力。)6。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随文识字。1。出声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分段学习课文。3。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4。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能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指导书写。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5。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设计意图:体会司马光的机智、聪明,方法巧妙而实用)(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指导书写“破”(5)结果怎样了呢?(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回读课文,加深理解
1。请学生回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听儿歌,激发对司马光的敬佩之情
总结与反思 《司马光砸缸》是学生们熟悉并喜欢阅读的一篇文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故事中引导孩子理解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的重要性,然他们自己去理解要不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怎样做。上课时学生积极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和表演,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难点有所突破。
通过上课我感到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第四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修改意见: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正确书写“几、个、古、友、他”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通过朗读,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指导法、演示法、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课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2.朗读课文。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板书设计:
司马光砸缸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第五篇:司马光砸缸教案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司马光砸缸(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幼:《司马光砸缸》
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
三、分段欣赏动画,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 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 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 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 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 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司马光砸缸(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司马光机智勇敢、见义勇为的精神。
2.让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现故事。
3.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碰到问题镇定、勇敢、坚强等品质。
4.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动画、卡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
3.小朋友掉进水缸会怎么样?
4.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5.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情境6.你们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二.出示歌舞视频,又有一群小朋友来讲故事了,提问:
1.他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现故事的?
2.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唱唱做做动作3.歌曲中那句话是唱的最多的?跟老师一起学一学4.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吗?大家再来一起学学三.调查表,请小朋友说一说身边见义勇为,机智勇敢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的事四.玩智力游戏,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