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第一篇: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小航是一名大班男孩,生性活泼好动。这个学期,小航的爸爸妈妈去外地工作了所以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小航常常会在大家集体活动的时候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或者直接在周围跑来跑去,教师制止他后会安静会儿,但是过一会儿又忍不住了,需要多次提醒。在课间活动时,还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打闹。而且在睡午觉时,入睡慢,喜欢在被子里动来动去,如果教师看着他,他是可以睡着的。

“老师,早上好!”小航用十分温柔的语气跟老师问好,而且一脸害羞的表情,如果是第一次见他,应该会觉得小航是个内向安静的男孩子。如果其他孩子还没来,小航是比较安静的会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如果有他的好朋友来了,他整个人就活起来了。有时会让小航放杯子和挂毛巾,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这方面,小航挺勤劳的也很肯干。跟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小航在家中会帮爷爷奶奶做事。

中午午睡,其他孩子都在老师的监督下慢慢睡着了。只有小航还在被窝里动来动去,一会儿两只手举了起来,一会儿又用被子把头蒙了起来。老师让他快点睡觉,他就说:“我睡不着,我喜欢晚上睡觉,白天不喜欢睡觉„„”老师就用自由活动来引诱他睡觉,跟他说如果现在不睡,等下其他小朋友出去玩你就没有资格咯。小航听了不能出去玩,就把眼睛闭了起来,准备睡觉了。老师以为他真的睡了就走开了,没过几分钟,就听到小航自己在被子里偷笑。经过教师多次的提醒和制止,小航终于睡着了。由于睡了晚了,其他幼儿起床的时候,小航就开始赖床了,而且穿衣服很慢。

在一次与小航的闲谈中,小航说想妈妈了,说:“妈妈会在过年的时候回家,好想让妈妈快点回来呀„„”我听了也觉得有些心疼,毕竟现在是孩子最需要关爱的时候,虽然有爷爷奶奶的照顾,但是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我说:“那你现在就好好表现,学本领的时候认真学,等妈妈回来了,让妈妈看看你哪些方面进步了,好吗?”小航点点头。

小航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小航现在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的爸爸妈妈去外地工作了,要到年底才能回来,虽然爷爷奶奶对小航关爱有加,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父母的爱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航内心是很伤心难过的,在幼儿园,小航就很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关心和爱,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可能是小航调皮的原因之一。

每次小航淘气,在老师的教导下,小航会收敛一些,但是事情过后,小航 就很容易忘了。有时小航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哭泣,但是哭过之后,小航又开始淘气了,似乎对小航如此的说教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应该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通过多种方法以比较直观的方式教育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教师要做好家园共育,深入了解孩子。作为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对刚接手的孩子肯定不熟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跟孩子们交流,关注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也可以问问他们喜欢什么,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对于家长工作,新教师也要积极主动,抓住每个能与家长交流的机会,让慢慢的交谈了解中,融洽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做好家园共育。

作为教师还要淡化说教,以身作则。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应该是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做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榜眼。直接的感受比抽象的说教跟容易让孩子接受。

感言: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孩子就是爱自己,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在爱的天平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第二篇: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儿童最需要的是什么?

葵城中学初一(14)班廖月萍

随着时代的潮流,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 会已经步入小康社会,小康家庭,大多数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因而竞争力很大。

许多父母为了及早做好准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他们每天奔赴各个补习班之间,学习各种技能,给孩子灌输一定要赢过别人、打败别人的思想观念。使得孩子过早成熟。相信在你周围,一定有许多行程安排得比你还满的孩子。但许多研究发现,被过度安排的小孩,最后都容易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也会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特别提醒过父母——所有孩子都需要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使他们重新燃烧起对生活的热情。

总把对孩子的投资全放在功课成绩上是现代父母的悲哀。学校能给孩子颁发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孩子就业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绩,不是竞争的结束,离开学校才是竞争真正开始。因此,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数、学历、学校之外,对孩子内在的智慧、美德、快乐和健康等等,更需要关心。

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父母想要孩子快乐,就掏出口袋里的钱去买各种各样的玩具、零食等东西满足孩子,但这只能是暂时的快乐。父母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增加,却不见得能增加孩子的快乐

和孩子的笑容。现代人除了买,还是买,孩子除了得到那买来的东西之外,却失落了许多学习和成长。

现代的父母要知道,儿童最需要的是玩耍,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和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是在儿童时期必要的“任务”,但不可以用强硬的办法来培养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父母要知道,学习不再只有文化知识,还有品德、素质、主见、对外观察能力等等,运用科学地方法来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为中国共产党献出一份力!

第三篇:哪些教育是孩子最需要的

哪些教育是孩子最需要的我们一直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相当大,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做法,下面来看看哪些教育是孩子最需要的?

一、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自责,使他们会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妈妈,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来说,一时间内只能吸收有限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二、放宽界限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妈妈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妈妈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妈妈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妈妈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妈妈的工作地。

三、适当的谈论禁忌话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妈妈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妈妈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

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妈妈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妈妈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五、指明方向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一位妈妈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妈妈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妈妈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妈妈自身的行为,如果妈妈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现在大家知道哪些教育是孩子最需要的了吧?教育不仅仅是家长单方面决定的,也要考虑考虑孩子的想法,给孩子最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欲了解更多教子经验,敬请关注丁博士网。http:// http:///book/lesson5.htm http:///book/lesson6.htm http:///book/lesson7.htm http:///book/lesson8.htm http:///book/lesson9.htm http:///book/lesson10.htm http:///book/lesson11.htm http:///book/lesson12.htm http:///book/lesson13.htm http:///book/lesson14.htm http:///book/lesson15.htm

http:///book/lesson16.htm

第四篇:教育需要爱

教育需要爱

鄂州市太和镇谢埠小学吴亚炬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老师们,我们从事的是滩羊底下最辉煌的职业,我们应该用爱的言行书写人生,应该用博爱诠释教育。用爱融化学生心底的坚冰,用慈爱滋润每棵稚嫩的心田。

“爱”,是每个人都需求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就是需要爱。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人们常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说老师是浇灌花朵的园丁;更为甚者,把师爱比作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是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爱护要高于母爱,因为师爱关系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老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老师的关爱、鼓励、呵护,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之得到最大的进步。

这次学习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专家对于学生的爱,讲话时总是亲切地称学生为“孩子”。一个简单的称呼,让我们感受到对于学生的那份浓浓爱意。那么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怎样来爱孩子呢?

1.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重在“育”而不是“教”,允许学生说“不”。

每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以严为主,总希望学生能言听计从,老师怎样说,学生就应怎样做,没有给他们自主的权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抹杀,是对幼小心灵的抹杀,他们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只要学生一张口,教师就说“不”,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年龄虽小,有时也有他们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不好的做法,完全可以说“不”,不赞成,不去做,而做为教师的我们,往往一权专政。

2.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

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单单是对学生表面的了解,而最为重要的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师,更是朋友和亲人,他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你分享,这才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应适时赞美和表扬学生,鼓励与接纳他们,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这样才能让他们快乐、茁壮成长!

3.在教育中体现“爱”、奉献“爱”

爱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动,只有你付出了、奉献了,学生会真实的感受到,哪怕一句温暖的话语,简单的问候,或一次心灵的交流,学生都会铭记在心,倍受感动,“爱”需要用具体的行动来表达,需要你的付出、你的奉献!

教育需要爱,爱要体现在教育中,有爱的教育,才能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第五篇:教育叙事——大爱无言

大 爱 无 言

大爱无言:山无言,出百草,开百花,藏万兽;水无言,养百鱼,除百污,溉百田,润万物;火无言,知冷暖,熟百食,育百姓;土无言,生万禾,垒万韧,成万砖,砌万屋。

母爱是一种大爱:深厚,细腻,无私;师爱也应该是一种大爱吧,因为她:博大,理智,无边……

—— 题记

当爱成为习惯

不曾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管我的“学生”叫“孩子”,却清楚的记得第一个叫我“妈妈”的孩子,那是99级的一个女生叫小苗,有一次批阅她在日记,有一篇日记写到:“妈妈得了很严重的病,天天躺在床上,不能下地,我很害怕„„”读完她的这篇日记,我方才记起这几日来,小苗的一些不正常的表现:神情恍惚,用心不转,经常迟到,眉头紧锁。

我似乎觉得应该去探望一下她的妈妈,于是就买上一点小礼物骑车去了,她的妈妈很是感动,说话都有些哽咽了,也许是因为我的到来,也许是缘于懂事的女儿。苗妈妈偷偷地告诉我:“没什么,只是小产,休养几天就好了,只是不好跟女儿说病情,所以把孩子吓着了。”我听后也就放心了。

回去后,我在她的日记里告诉她:“你妈妈的病情不严重,十天后会好的。你就安心学习好了!为你妈妈有你这样的好女儿,由衷的高兴!”此后她也在日记里写到:“老师,那就让我做你的女儿吧!以后我暗地里就叫你‘妈妈’。”

我当时虽然高兴,但觉得自己刚刚结婚,还不敢胜任“妈妈”这一光荣称谓,所以就没有答应。现在想想,那时,她是鼓起多大的勇气才会这么决定的,可是,却遭到了我的拒绝,是我太不懂得珍爱孩子的这份纯洁的感情。

后来,小苗没上完高中就辍学打工了,在青岛打工的那段日子里,给我写了好几封信。有时候是受挫后的诉苦,有时候是成功后的喜悦,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个出门在外的孩子对妈妈的那种依恋和信赖!

如今小苗也已经成家立业了,她告诉我,她还一直坚持写日记,是因为老师的爱已经让她成为习惯,让她无法不坚守!

为 爱 飞 翔

晓杰是个单亲的孩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儿子就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于是慢慢地他

成了一个散漫不羁的孩子,经常逃课上网,打架斗殴。有几次因为打架惊动了学校和家长,可是我又通知不到他的家长,所以他的家长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向人家的家长赔礼道歉,我把晓杰拉到墙角默默的流泪,看到一向桀骜不驯的烈马低下了头,我似乎看到了突破口。

我默默地关注他,尊重他,像关心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帮他包扎伤口,为它疗伤。但是网瘾很大的晓杰还是逃课去了网吧,我知道没在教室里一定是在网吧里,我突然袭击,出现在网吧,他没来得及逃跑就让我抓住了胳膊,我拉着他,来到网吧老板的面前说:“这是我的孩子,以后请你不允许他再踏进网吧,否则我会举报你!”我为他垫付上5块上网费,将他从网吧拉出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他的顺从,没有要挣脱的意思了。回校后,我让他写保证书,他却换了种方式,给我写了一封信,开头就是“老师妈妈,我错了”,我想,也许他还没有小苗的那份自信和勇气,没有直接叫“妈妈”。我告诉他,把“老师”划掉吧!他流下了眼泪,点了点头。在信里他还告诉我,他之所以结交社会青年,是因为他感到自己没有“保护神”,怕在学校里受欺负,别的孩子有父母呵护着,可是他没有,现在他找到了自己的“保护神”,他不再畏惧什么„„

爱是最有效的药剂,我告诉他利用读书可以戒掉网瘾,我觉得这孩子侠肝义胆,讲信誉重义气,我向他推荐读《水浒》,每周我都跟踪他阅读的情况,为了督促他,我也跟他一起读,来个阅读PK,没想他还真的读进去了,爱上了关羽爱上了武松,我说朋友也可以在书中找嘛。读完《水浒》后,我趁热打铁,男孩子应该喜欢读《三国演义》的,虽然可能一开始会很吃力,结果,他出乎我的预料,还真的看上瘾了,网瘾也差不多戒掉了。初三时,晓杰已经读完了《水浒》、《三国演义》,《水浒》还读了两遍,虽然他的学习不优秀,但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却是最优秀的,虽然这个孩子没能继续上高中,已经踏上了社会,我相信,这个在飞翔时失去平衡的孩子,终究会找到了自己飞翔的轨迹。

爱每一个孩子

白承收是个很木讷的孩子,他是同学心目中的“弱智”,因为他与别人交流时吐字不清楚,他写的字也几乎没有正确的。老师们把他放在了视线之外,同学们也视他为空气。因此,他在班里一直是面无表情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有忧伤也没有喜悦。

当时,我教语文和美术,在一堂美术课上,我发现了这个孩子的画并不“弱智”,起码是高于一般孩子的水平,我在班里让孩子们欣赏他的美术作业,孩子们都流露出诧异和赞誉的表情。我看到了他一向呆滞的面容变得有了生机。我走到他的身边,悄悄地告诉他:“你的画画的真好!”他开心极了,我看到了他的内心在手舞足蹈!

“乐道人之善”是益者三乐,教师尤其要具备,后来在语文课堂上,他破天荒地背诵了课文《三峡》,虽然有点磕磕绊绊,但还是赢来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老师的欣赏,作为一名学生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珍贵啊!我何尝不为之欣慰呢?此后,每当与白承收目光相遇的时候,我读到的是怎样愉悦的眼神啊,有感激,有喜悦,有自信,有莫名的亲近„„

爱不需要千言万语,甚至不用言语。大爱的无言,在于潜移默化,在于不求回报,在于一个真诚的接纳,在于一个信任的微笑,在于一个情不自禁的拥抱!教师的工作就是一项爱的工作,让爱贯穿你的教学吧,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钓胜于鱼”,有一些收获是意外的,也是必然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