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男人就要学会享受孤独
是男人就要学会享受孤独
是男人就要学会享受孤独
在人的一生中,生命被生存,生活的压力瓜分的所剩无几,这是一种无奈。因而苏东坡发出千古浩叹:“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人们为娱乐,为抚幼,为生存,为无法回避的各种责任而奔走劳碌,也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这被瓜分的支离破碎的生命中,常感到需要为自己,为心灵辟一片静地,这就是孤独。
孤独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在茫茫无垠的宇宙中,地球是孤独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个人又常常是孤独的。而被狂热崇拜者包围的艺术家,被千千万万人追随的政治家往往是最孤独的。
如果忍受孤独,是一种毅力,那么享受孤独,便是一种情趣,一种境界。犹如品茶,只有慢慢适应它的苦涩,才能品位出其中独有的香味。
孤独是一种心境。被日常的尘世俗务所压抑的自我,只在月朗风清的时刻才浮出水面。于是放任自我,让一颗心如闲云野鹤,在逍遥独步中聆听大自然的萧声。
孤独是一道风景。拥有了孤独的人才拥有自己,因为灵感在孤独中产生,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闪烁。有了孤独,才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孤独是一种宁静。在心如止水的宁静中,孤独能为悲伤的人抚平伤口,走过创伤,前面又是一重灿烂的天;能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人找回自己,不至于得意忘形。
孤独是一剂良药。孤独的星空有无穷的魅力,能使人身心得到恢复,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涤,甚至能让人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孤独是一种享受。人在孤独之中,不再为尔虞我诈的争斗而烦恼,不再为生活的重负而苦闷,而是在孤独中寻找适合调整心情的方式,让心情在孤独中拥有一份孤独的享受。
孤独还是一种发泄。独处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我行我素,甚至可以衣官不正而不必顾虑别人的眼色。这难得的自由自在,足以释放身心全部的压力。
孤独是对人有益的。尼彩说过:“一切伟大之物,总是远离了市场与荣誉才能发生,新价值之发明者总是在离市场与荣誉很远的地方。”一个英雄豪杰越是不同于普通大众就越是伟大,也就越孤独。正是孤独使他能够更加深刻,更加明智的观察生活的高度。
是男人就要学会享受孤独。
/ 1
第二篇:学会享受孤独
学会享受孤独
学会享受孤独
公元202_年新年伊始,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从一种生存方式到另一种生存方式;从一种生活环境到另一种生活环境。人轻松了,心清闲了。如此过了一段日子,失落随之而来,寂寞随之而至。于是,我先后写下了《感悟寂寞》和《耐守寂寞》。朋友看后对我说:”寂寞是一种情绪,只有孤独才是一种境界,要学会享受孤独。”并一再告诉我:“要达到孤独之境界,首先要学会放弃”。朋友不仅如是说,而且率先做了,可谓对我是言传身教了。
我知道自己曾为性情中人,曾在红尘中摸爬滚打,也在江湖里行走纵横,一下子要远离恋恋红尘确实很难。况且我一向定力很差,悟性很低,要学会孤独并进入那种孤独的境界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开始思索“孤独”到底意味着什么?孤独的境界难道仅仅是人身独处,与世隔绝。诚如斯,孤独必然催生痛苦;孤独必然伴之寂寞。
在初学初尝孤独的时候,我确实既感受到痛苦又感觉得寂寞,心烦燥不安,人蠢蠢欲动。在这痛苦与寂寞中,我慢慢地感悟到,孤独之境界也许就是“身在红尘,心在佛门”。
红尘似一个欲海。人身在红尘中难免被物欲情欲等各种欲望所惑。许多的人在这欲海中挣扎,五心不定,六根难净,最终为这欲海所淹没;葬身在这欲海之中。象成克杰,胡长青那样的高官最终也没逃脱厄运,为物欲情欲所惑,落得个世人唾骂,万年遗臭的下场。
在宇宙间,并不是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譬如人在茫茫的宇宙里,算不上是粒子。是何等的渺小或短暂。人的一生无论你拥有多少财富,其生命的过程长不过几十年,也只是日食三餐,夜宿一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中国人一个最大的悲哀就是为子女所想,为子女攒财,不仅想下一辈,而且想下几辈都能够衣食无忧。不象别人美国人,子女16岁就让其独立,自食其生。其实中国也有其古训:“养儿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试想,人的一生如果私欲如此膨胀,不仅要自己一生有足够的财富;而切想荫及下辈和下几辈人。不去贪得无厌才怪;而贪得无厌,势必就会自我毁灭。
放眼红尘,我慢慢地感悟到,孤独之境界,其在于心的“静”与“空”,就是要心静如水,心空所欲,也就是常说的“清心寡欲”;但达到孤独境界,就是学会放弃。
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理想和目标。我曾经的感悟是即使人的一生不能轰轰烈烈;但不可碌碌无为;更不可浑浑噩噩。学会放弃,而不是放弃工作和事业,人生不可消极消沉。我主张在工作和事业上要不断地追求,不息地奋斗;但在个人名利上就不必如此,学会放弃身外之物。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会宠辱而不惊。
逐渐领悟到孤独之境,慢慢学会了放弃之妙,我不再有痛苦和寂寞之感。于是,我开始学会了孤独并去享受孤独。在孤独中我不仅多了一分清高与孤傲;而且思想灵魂得以升华,视野心胸逐渐开阔。我觉得钱财如粪土,名利是累赘,情感象烟云;我不禁冷漠权势,笑看小人。我不再期盼“明月几时有”,不管“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了;我不再听那些恭维之话,奉承之语了;我不再与人攀比财富的多寡了。在孤独中,我就是我,一个坦坦荡荡的自我;不看人眼色行事,不为他人左右。虽然目中有一切,但却心空于一切。进入了孤独,我不再在意自己“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了;我不再在意那些曾经精心培养的部属现在的冷眼相视了;我不再在意那些曾经给与他努力帮助过的不以为德反以为仇的小人了。是啊!人世间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心空则万事空。
孤独的时候,沏上一壶茶,点燃一支烟,捧上一本书;品茶之清苦,尝烟之醇香,悟书之妙理,于孤独于惬意之中;孤独的时候,独守一份相思,坚持一种意念,回味一种美好,于孤独于忘我之中;孤独的时候,打开电脑,流览天下,学写博客,于孤独于多彩之中。驱心之杂念,享空之快乐;摒情之浮燥,享静之恬美。何奈孤独之有!
学会孤独,享受孤独,固守孤独,走人生的路,感到踏实而坚定;觉得平和而睿智。
/ 1
第三篇:享受孤独抒情散文
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亦有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其益其所不能。”可我认为,人生不可或缺的,更是应该学会去感受孤独,享受孤独。
第一种孤独,是饱尝过世事磨难后寂寞难耐,孤独凄凉的心境,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是“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并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漂泊凄苦之意。那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睹物伤情,无不是诗人心中孤独凄苦的象征。亦或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等孤独,是身为亡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中复杂且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第二种孤独,是历经过人世的沧桑变迁后,从厌倦孤独,到开始习惯孤独,从彷徨无助到学会从容面对,一如晏殊所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虽是景物萧索,人亦孤独,登高望远,虽有无限广远寥阔,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一种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种空阔旷远,却又能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第三种孤独,是千帆过尽之后,习惯了孤独,学会享受孤独的坦然与从容。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万籁俱寂、天地一尘不染的景象,而心灵亦是一片纯洁寂静,不染纤尘。亦或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宁缺毋滥,宁愿孤独,也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自古以来,知音难觅,若是无法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莫不如,独自守着孤独,同自己成为知音,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与自己互诉衷肠,将心事说给自己听。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份孤独,或是因为不被人理解,所以才开始练习和自己对话;或是从一开始,你就不喜欢置身于人群之中,不喜欢那种拥挤纷扰的环境,而喜欢自己独来独往,喜欢独处时无拘无束的畅快之感。其实,一个人的时候,或许并不孤独,只要内心充盈丰富,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会感到迷茫无助。其实无论是烈士伟人,还是平凡普通的我们也好,都拥有一份孤独,而生命的至高境界,乃是学会享受孤独,善用孤独,又在孤独中修行,即便再繁华的热闹,再荒芜的处境,也要有一颗冷心观红尘,才不会迷失在尘世的风雨中。
其实,世间所有的路都相似,生命的此岸与彼岸也只是隔了一缕不算太长的雨线,而我,亦可以将苍凉谱写成美丽,将寂寞舞成春秋。于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守心性,与寂寞为邻,与孤独相伴,于这烟火人间,又似无尘境界中,保持如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与澄澈。在人群里有一颗独处的心,在独处时也要有人群里的爱。
繁华落尽之后,终究回归平淡,平淡是真,亦是最简单的幸福与快乐。人间的繁华热闹,因缘际会,终是会有散场缘尽的一天。唯有孤独,唯有寂寞,才是永恒。真正的孤独,无关乎成败,本身这就是一种光荣,亦是人世红尘的一场修行。
第四篇:享受孤独的人
享受孤独的人
当婴儿从母腹那温暖熟悉的环境中瓜瓜坠地,来到这冰冷陌生的世界那一刻起,相伴而生的还有强烈的惊恐、不安、孤独、好奇等情绪。而孤独则是伴随人一生最深切的内心感受。虽然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得到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缠绵、友情的温馨、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灵的慰藉。但一个人不管被多少爱包围,取得多大的成就,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心灵孤独的宿命。因为美好的情感能将它抚慰,却不能将它根除;闪光的成就将它暂时掩盖,也不能将它消除。人生而孤独,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孤独只是因人而异,但决没有人能够与孤独绝缘。
不管是何种境界、何种现状下的人都会面对各自的心灵孤独。成功者可以风光一时不可能风光一世,终究也还是要面对繁华落幕,远离尘世的浮华与喧嚣,从兴奋和喜悦的巅峰跌落时,那种茫然失措的失落和孤独;失败者更是要长久地面对不被世俗理解,惨淡经营人生,被世俗目光鄙视,郁郁寡欢落寞不得志的孤独。雅者要面对曲高和寡,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独;俗者要面对世事纷争,无法走出人生困惑的庸人自扰的孤独。位高权重声名显赫者,要面对忙于算计疲于防备,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人微言轻者,要面对仰视人生,万事求人却往往又求之不得的落寞和孤独。凡人有沉湎于琐碎世事,纠结于儿女情长的孤独;伟人有胸怀大略,踌躇满志却不被俗世所懂得的孤独。这世上,凡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都会面对各自的心灵孤独。
孤独无处不在,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离群索居者会孤独;身处闹市,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难免会孤独;纵使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虽然天南地北的人同聚一网,叽叽喳喳,胡侃海聊,在热闹繁华的表象下,终掩盖不了内心的空虚与寂寞,情感孤独的事实。在科技日益发达,物质空前丰富而人情日益荒漠化的今天,人与人交往的时空距离越来越小,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大,人的内心世界日益孤独。孤独走到今天,演变成了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有人害怕孤独,有人享受孤独。
害怕孤独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去排解孤独。有人在试图钻进热闹的人群中,企图凭借外界的浮华和喧嚣以排解心灵的孤独,但表面的喧嚣和忙碌,终不能驱逐内心的孤寂,无论有多少的人左拥右伴,前呼后应,当曲终人散时郁积于内心的是更深的落寞与与孤独。甚至在高朋满座的热闹的氛围中,你仍可能感到深深的孤独。孤独只是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受,与外界的表象无关。有的人试图用爱情来排解心灵的孤独。但爱情并不是医治心灵孤独的良药,虽然两个人相爱,两颗心靠近,相互偎依,相互取暖,以为会摆脱孤独,但终究不可能。有时却恰恰相反,一个人有点寂寞孤独,两个人有更深的寂寞孤独。思而不得见,相爱不能相守的孤寂;相厮相守却相互并不理解的会更加孤独。纵使是相爱的两个人,有时你爱得死去活来,痛得撕心裂肺,对方也未必灵犀相通。许多时候,爱一个人终不过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一个人痴迷,一个人沉醉,一个人人欢喜忧愁,一个人痛苦伤悲,所有的感受都只是你一个人的感受。(inspirational life yuedu.mipang.com)毕竟,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爱一个人,孤独却也在所难免。
享受孤独的人总是在孤独状况下自得其乐,让思想和灵魂飞升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世上凡是有所作为、能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大都是能够正视并能享受心灵孤独的人。尼采、叔本华、卡夫卡,梭罗,这些思想家都是孤独的。释迦牟尼菩提树下苦思、耶稣旷野度日,穆罕默德洞穴隐居,这三大宗教的创立,坚守心灵的孤独至关重要。其实,人只有在心灵孤独的时刻,才能冷静地面对自己,才具有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用清醒睿智的头脑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客观、理性地面对世界和宇宙;人只有在孤独时刻,才能真正咀嚼出生活的滋味,参透人生真谛。
孤独,是人走不出的宿命,但决非洪水猛兽,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人生体验。它抗拒着人世的喧嚣与纷扰,守护着灵魂深处的那份空灵、纯净与快乐。
第五篇:学会孤独
学会孤独
大家好,我是西区480班胡小鹄。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我的发言能给予大家一些启发。
今天我只想说一个问题:学会孤独。
回想我们的五调考试,大家想一想,自己真正输在了难题压轴题上吗?肯定不是,在高考面前,优秀生之所以称之为优秀,不是因为他会的多,而是他错的少。以数学为例,不是因为解析几何题做对了才称得上优秀,而是20题之前一分没扣,这才是优秀。而卓越,则是自己会做的全对了,不会的没把握的尽可能的多拿分,做到竭尽全力而不留遗憾,也就做到了自己的100分。
碰到难题,大家都会心慌,但是,能跳过难题继续沉稳地做题,这是一种能力。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向大家强调要学会孤独。当我们走上考场的时候,没有人能帮助我们,我们注定是孤独的。但同学们的表现是有差距的。有的是被动孤独,只能在压力和徘徊中不自信地写下答案,导致发挥总是不如意。而有的则是主动孤独,全身心的投入到试卷上,真正做到孤军奋战,答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他们的成绩稳定的让人惊讶。高考不仅仅是知识的考查,更是心理素质的考查,所以当我们经历“高原反应”时,首先要从心态上找不足。
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须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我认为,高三备考的最佳状态便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是在个体生命过程中,所毅然持守的特立独行并具有出色价值理想的精神状态。当一个人真正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能够调动所有的思维投入到自己想要做的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扬的人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孤独,是一种强大的自制力,让你想做什么就能集中最多的精力做什么。孤独时,往往是精力最集中的时候。课间吵闹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学会孤独,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带动全班的氛围?教室只剩下几个人的时候,你能不能学会孤独,把自己定的计划做完?压力和失败袭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学会孤独,独自承受压力,在压力中升华自己?你明明知道,某些事在高三是不合时宜的,注定是得不偿失的,你能不能不随波逐流,抵制诱惑,坚守自己的梦想?浮躁的人,没有定力,更谈不上坚守什么,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成就。独处时,才有时间思考;静思时,才有机会感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追求。而我认为,孤独是修身的重要内容。真正的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而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说要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当你领悟佛家的空和静时,你就明白了孤独的真谛。大家肯定会说,成绩进步了会高兴,成绩退步了会沮丧,这是人的本性啊。那么,我要说,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自己最大的对手。李叔同在死前写下“悲欣交集”四字,正是孤独的最高境界。律宗戒律之苦,远胜于高考。我们在备考时,不妨学学李叔同。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挑战不退缩,得到赞扬不骄傲,取得成绩不炫耀。
至于如何做到孤独,钱钟书的格言可谓精妙之极:“不见不三不四的人,不说不疼不痒的话”。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长寂寞,忍得住批评,才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能专心,方能深入。耐住寂寞、忍受孤独,才有奇迹的诞生。
孤独不是孤高自赏,更不是孤傲不群,而是一种担当,一份责任。我们要对我们的班级,我们的集体负责。我们可能身兼数职,事务繁多。那么,我们能不能尽量少的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别人,能不能尽量少的把工作上的不顺利带到自己的学习中?孤独,不是不合群,更不是消极避世,只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是不给别人添麻烦,让老师们放心,让父母舒心。孤独,不等于目空无人。当同学们问自己题时,我们不妨当一下小老师。别人不懂的地方,你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别人的低级错误,可能也会出现在我们身上。所以,帮助同学,也就帮助了自己,更是为集体尽了一份力。孤独,不是班级失败时漠不关心的笑,而是班级进步时自己仍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持之以恒地学习,永不停息地奋斗。
最后,我想说,学会孤独,要有一种大将风度。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自己曾经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也不管自己有多么大的压力,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梦想,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要有一种淡定。像一棵树长在旷野里,风吹云过,花香扑鼻,流水迷离,但它依旧是一棵树,坚守着自己,四野疏阔,八风不动。只要我想学习,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只要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我们就绝不能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高考不结束,我们不放松。
接下来的考试还会有许多,我们能不能学会孤独,保持一颗平常心?期末考试,我们能给父母和老师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202_年高考文科出了28个清北,我们能不能打破这个记录?142天之后我们能不能让高考成为实现我们人生理想的垫脚石?这一切要靠我们的努力。
好事不说,坏事不做,顺其自然,静水流深,水到渠成。我和大家共同期待着我们的硕果。
(作者是河北衡水中学202_年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