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一》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一》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回顾·拓展一》教学反思2
教完了第一单元,怎么回顾总结第一单元的教学呢?四年级没有《回顾拓展》,只有《语文园地》,我想这应该是进入高年级,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会学生归纳总结才这样编排教材吧。
于是,我从字、词、句、段、篇五个环节入手,教会学生回顾总结第一单元的知识。首先我让学生看第一、第三课的生字表中的生字,找出易错的字,书写几遍,强化记忆。接着问学生积累了哪些好词,学生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并且把四字词语大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读两遍,并从中找两个词语造句,看是否真正掌握了。第三步问学生积累了本单元的哪些好句,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理由。第四步是找出本单元中喜欢的段落。有学生说喜欢第一课《窃读记》的第三段,其中的几个动作刻画出了作者找书爱书的急切心情;喜欢第七段的说这一段写出了作者既想读书,又怕店主发现的心情。有学生说喜欢《我的“长生果”》的第二段,四个比喻句写得生动形象。分析完后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五步是分析自己喜欢的课文,一个学生说喜欢第一课《窃读记》,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表现出了作者爱读书都如饥似渴的程度,有的喜欢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以后读书也要一本书读很多遍,旧书常读出新意。我顺势将每篇课文梳理了一遍。最后让学生再看看课文,是否还有其他收获,万雨菲说学了本单元明白了怎样反复读一本书。李若楚说本单元让她明白了好多名人读书的故事,自己变得更加爱读书。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课堂容量大,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收获挺大的。
一个老师,仅仅教会学生知识不够,应培养学生能力,应授之“渔”。我告诉学生第一单元由老师指导归类复习,以后其他单元将由他们自己去归纳,去总结。不知效果如何,很期待!
《回顾·拓展一》教学反思3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扩展资料:回顾拓展教学反思
《回顾• 拓展二》教学反思
区二实验 宋丽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通过本课的教学觉得效果比较好的方面
1、达到了教育学生环保的目的在整节课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时都渗透着要保护树木,保护动物,保护周围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大自然。通过学习课文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我想要教育学生的目的。并且在实施本单元4篇课文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了关于家乡环境污染变化的调查,并做了记录。在综合性学习的课上让学校谈了一谈自己对于收集到的资料现象的看法,为本课的教学实施做了准备,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学生环保的目的。
2、引导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目的在回顾本单元课文,汇报人们对于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时边回顾边讲解了怎样学习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的方式。
二、不足的方面
1、在回顾4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觉得学生回答的不是十分的理想,有的说的不具体,有的说的过于长像复述课文,还有点根本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我觉得这应该是在语文课上没有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所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锻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长话短说,学会说重点,说具体。
2、在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时,学生对于什么是写作手法,什么是写作顺序还比较混淆。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十分注意的方面,在以后的分析课文中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写作方法,什么是写作顺序。
3、由于课上学生汇报时的不流畅,所以导致授课时间的急促,本来准备好的综合性学习的交流阶段没有实施,这也是我觉得自己本节课一大不足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应出了自己在讲授4篇课文的效果如何,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精讲多练,能少说的少说,不需要说的不说,能让学生说的一定要让他们充分的说,养成会学习,会归纳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