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绪论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在当今文坛上就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等,纷至沓来;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以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神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本文将就《围城》的语言艺术有关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希在学术界产生“砖引玉”的功效。
一、《围城》的语言特色
钱钟书以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该小说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围城》在语言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一直人们关注的热点。《围城》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作者大量运用多种辞格有着密切的关系[1]。同时,《围城》中 方言词和欧化句式等语言手段的运用也为小说的语言魅力增色不少。
(一)《围城》的辞格
《围城》中使用的辞格除了常见的比喻、比拟、夸张、反语、通感外,还有对比、对偶、双关等,这些辞格既有单独使用的,又有多种并用的,它们共同为读者展示了一场繁富、精妙的“语言秀”。这些辞格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描摹性功能,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度,直接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在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围城》中摘引例句,就比喻、比拟、排比、双关这些辞格分析其特色。(299)其次,《围城》熟语的修辞作用
第一,说明一件事实,增强概括力。例如: 方鸿渐回家的路上,早有了给苏小姐那封信的腹稿,他觉得用文言比较妥当,词意简约含混,是文过饰非轻描淡写的好工具。(76)第二,用简练的语言形式,展示生动的形象。例如:
安南人鸠形鹄面,皮焦齿黑,天生的鸦片鬼相,手里的警棍,更像一支鹤片枪。(127)第三,用来展现人物身份,《围城》中的人物对话也多使用成语。例如: 鸿渐笑说:“你真是‘千方百计,足智多谋,层出不穷。幸而他是个男人,假使他是个女人,我想不出你更怎样吃醋?”(325)最后,《围城》大量运用熟语的原因
第一,熟语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第二,钱钟书深得传统文化的精髓。第三,《围城》中描写了抗战时期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熟语丰富了作品的文化色彩。
(三)《围城》中的方言词
《围城》使用的方言词语不多,但能酝酿一定的气氛,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一方面,方言词语能够切实表现出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另一方面,方言俗语具有鲜明的地方人文色彩,它能真实地反映该地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和人文心理。读者通过把握这些具有地域特征、表示某种特殊意义的方言词,进而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欣赏它的艺术表现手法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围城》中的欧化句式
欧化句子在《围城》中使用的不多。作家或者为了强调意义,或者为了逻辑严密,或者为了语言简洁,巧妙的将西洋语法中的积极因素移植到汉语当中,既不影响文义的表达,又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接受。
二、《围城》的语言风格
(一)幽默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普通语言学的概念,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中德•索绪尔的追随者就把“风格”这个术语用作“个人语言的特点”。它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所独具的审美趣味和创作个性,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区别标志。广义上讲,它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语言特征的,某种综合性的总体特点。[2]狭义上讲是指作家对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由此表现出作家的气质个性、才能学识等主观因素。我们这里是从狭义上谈《围城》的语言风格的。
《围城》的语言是幽默讽刺的,这一风格主要体现在幽默的艺术技巧和幽默的内容构成两个方面。钱钟书是语言大师,他的幽默是与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分不开的。他擅长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和技巧,把抽象的思想和概念形象化、动态化,而又把形象的事物抽象化,把高雅的事物通俗化,而有时又俗话雅说,把通俗的事物高雅化,把简单的叙事知识化、经验化等等,从而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3]为清楚地分析和显示小说幽默的风格特点,我们把《围城》中的幽默从内容构成上分为“机智型幽默”、“讽刺型幽默’、“自嘲型幽默”三种类型。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机智型幽默
运用机智对事物进行巧妙的解释,或是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造成读者“心理期待的扑空”,或是说出人们意想不到的大实话,或是把看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或所含的道理等等,造成谑趣。例如:“她(鲍小姐)自信很能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这个句子带有康德所谓“心理期待的扑空”或周谷城所谓“预期之逆应”的性质。钱先生用有违人们正常规律的机智巧妙的解释,造成人们“心理期待的扑空”。“鲍小姐自信很能诱人”,人们期待的是看她怎样引诱人,而作者却说她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幽默之感也自在其中。
2、讽刺型幽默
《围城》中,上至尊严的上帝,下到一般人的弱点和缺失都成了钱先生幽默的对象和讽刺的目标。有用游戏的笔调来对真理、宗教、政治等进行调侃,比如把衣着裸露的鲍小姐比为真理;把接吻比作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把眼睛比作“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可以说,一部《围城》就是揭去那些“新儒林”头上的神圣光环而使他们走向平凡。作者是以冷静客观的游戏态度来嘲讽那卑下的人类弱点。在他的笔下,没有不带弱点和缺失的令人敬佩的完人,就连被一些人认为是他的梦中情人的唐晓芙,作者也写她的虚荣、过分理想化等弱点。但是,在另一方面,他笔下的人物,除李梅亭、褚慎明、高松年等几个假道学、政客、汉奸令人厌恶之外,其余的人物虽然都被作者嘲讽,都有可笑的弱点和缺失,但是却并不令人讨厌,反而叫人笑过之后产生怜惜和同情。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可笑的弱点和缺失是人类所共有的,带有普遍性。[4]我们在笑他(她)们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笑我们自己。比如我们笑方鸿渐的孟浪荒唐而又怯懦的性格,同时又同情他的处境并欣赏他为人处事的正义感和不做资本家走狗的气节;我们笑赵辛媚在与方鸿渐角逐苏文执时态度的狂傲和手段的卑鄙,但又欣赏他事后对朋友的坦诚和义气。作者写这些人物的性格及缺失,正是暴露人类的根性弱点,使人们在笑声中认识、克服这些弱点,把自身发展得更为理想和完善。
3、自嘲型幽默
自嘲是向别人袒露心扉显示真诚求得理解和交流的一种艺术手段。钱钟书主张幽默的人“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肯定“自嘲”是一种真正的幽默。这也决定了他的幽默有时带上了一种“自嘲”的性质,形成一种“自嘲型幽默”。这种“自嘲”式幽默在《围城》中表现为作品中主人公的“自嘲”。[5]比如写方鸿渐因苏文纨从中破坏而被唐小姐甩了,又因为没有满足周太太的好奇心而被挂名岳父周经理辞退了。这时方鸿渐也只能以“一笑置之”的态度来对待这接踵而来的失意事儿了。他自嘲道:“好!好!运气坏就坏个彻底,坏个痛快。昨天给情人甩了,今天给丈人撵了,失恋继以失业,失恋以致失业,真是摔了仰天跤还会跌破鼻子!‘没兴一齐来’,来就是了。索性让运气坏得它一个无微不至。” 总之,《围城》蕴涵的幽默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机智型幽默”、“讽刺型幽默”和“自嘲型幽默”等三种类型。值得说明的是,这几种类型的幽默在小说中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机智中带讽刺,讽刺中有谑戏,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交相融的情况。[6]另外,这几种类型的幽默在小说中也不是平均平等的,而是以“机智型”和“讽刺型”为主,“自嘲型”则较少。
(二)语言的智慧和学者风格
钱钟书完全是以一个边缘人、局外人的角度,带着一种业余爱好者的随便与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智慧幽默。钱钟书的《围城》,钱钟书先生在书中描写了抗战时期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坎坷境遇和不幸爱情,暗示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人生困境。
第二篇:钱钟书《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我是一个没有踏入婚姻的单身女性,多年来一直受找不到对象这件事的困扰,看到身边结了婚的伙伴们,大多都很幸福,但是也各有各的忧愁,基于此,我想到了围城中经典的那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虽然我之前没看过围城,但是这句话却一直印在脑海中,想必是非常有哲理的。正好近来,对自己的职业也有着很多的忧虑,所以找来了《围城》这本书,细细品读。
读这本书之前,我想,既然是描写婚姻的书籍,那么肯定是平铺直叙、平淡的记叙文,但是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误会了钱钟书先生。这本书的描写既细致又幽默,看得我忍不住发笑,脑海中特别有画面感,比如说在描写韩学愈的白俄太太时,形容到“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像通了电。鸿渐研究出西洋人丑得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得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如果让我形容一个人丑,我可能脑海中只有“丑”这个形容词,而钱先生却形容得惟妙惟肖,使读者眼前浮现出韩太太的样貌,好像韩太太就站在自己的眼前,实在让我钦佩。而且在形容时也包含着讽刺的意味,讽刺了这位学历造假的韩先生和国籍造假的韩太太,也讽刺了社会中的靠着造假牟利 的现象,用虚伪的外表掩饰自己的人群。
我觉得这本书,大致是以鸿渐这个人物为中心,刻画了爱情和事业两条主线。
在爱情方面,鸿渐一路上,遇到了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刘小姐以及最后的孙小姐,与鲍小姐的相处打发了船上的无聊时光,与苏小姐是填补内心的空虚,与唐小姐是真爱却错过,与刘小姐是相亲可以忽略,而孙小姐,成了自己的妻子。我并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想来,鸿渐也没有预料到吧。不论恋爱的时候多么轰轰烈烈,人们总是需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否则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结婚后的生活,总归要回到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回归到柴米油盐中去,小吵大吵再说难免,所以婚姻的这座围城,单身的我很向往,但是不知道围城里有多少人又想出来。
在事业方面,鸿渐也是颇具波折,自己国外的不学无术导致归国后的尴尬局面,如果重新给鸿渐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他便会吸取教训好好搞学术吧,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鸿渐就是如此,一次次吞下苦果。我感觉,鸿渐也有些好高骛远,在岗位上不能稳定下来,总想着去看似更有前途的地方,实则还是倚着各种关系,没有真正靠自己的实力,所以我觉得,学习这件事,还是很重要的,学历这个东西,也是很有必要的,学历是证明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很多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往往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考察你的能力,只能通过看学历来进
行初步的判断,所以,学生们还是要好好学习换取那张纸,进入了单位,才能更好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抱负。职业这个围墙,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很好地诠释了“围墙”的涵义,在体制外的人,看到体制内的工作工资稳定,好像喝茶看报就可以轻松领工资,为了进入围墙而争得头破血流;而体制内的人,进入围墙之后,才发现,围墙内的生活跟自己想象的和外面谣传的都不一样,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人手永远不够用,工作永远压在自己身上,每月的那点工资往往入不敷出,晋升渠道又有限得很,自己的专业一般也派不上用场,便开始羡慕那些靠着自己的专业和能力闯出一片天地、在公司里混的风生水起的小伙伴了,自己想要迈出围墙却又鼓不起勇气。
所以,不管是婚姻还是职业的围墙,我觉得,我们都要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在围墙外的人不要焦虑,在围墙里的人也不要焦躁。进入围墙前,找对象时要擦亮眼睛,找工作时要明确兴趣,这样,在以后进入围墙后,才能有着美满的家庭和满意的工作,才不会怨天尤人。
202_.7.19
第三篇: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我想以围城里的这句话作为这一篇的开头;“好像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厦,引得人进去了,原来什么也没有,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
其实我不知道钱先生写了什么,那城里有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我正在这城里?为它的美丽引进来,结果我什么也没发现。“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正是我此时的真是形同吧,人生真的要面临这许多情况么,估计是这样的。
在恋爱时,也许我们真的看不到彼此的缺陷,可是结婚后,彼此的真是都相互了解才发现我们的生活是这般的苦恼,原来彼此的了解让我们对婚姻而担忧,这样的担忧很有可能 将我们的婚姻拆散,将这恋爱的结果毁灭,方鸿渐就没什么本事,现在却要自己去拼搏,辛媚是他的好友,最要好的朋友。
他们一起去大学学习,在这一路上,人生百态进出,各种花脸都在这里上演。方鸿渐的什么也不做。倒也发现了李梅婷的自私。李梅婷在哪烤地瓜的摊处吃地瓜时的丑态是可想而知的,这个形象中可以找到我周边的人也有这样的。辛媚是位有关系,有头脑的人,所以她一路是这个小群体的领导,孙小姐的主见是没有多少体现。
而当孙小姐与方鸿渐结婚后,彼此了解的深入,回到上海的他们依靠朋友亲戚谋了差事,而此时的方鸿渐再一次陷入了他的可悲,薪水没有妻子高,最糟糕的是这世上他只有赵辛媚这么一个朋友,他以为的道义人士全不把当一回事。他没有朋友,有一位妻子,他又不知道如何去爱,或说他爱了,却在最应该爱孙小姐的时候,他不爱了,没有和孙小姐商量他的辞职,完全不顾家庭的生机,为了那可恶的王会长的道义辞职了,还没有听孙小姐和陆太太的详细内容,便将孙小姐气走了,他想孙小姐还在家里,希望她能原谅自己。
当方鸿渐回到家里时,这一切真的情况发生了,孙小姐离开了那城,似乎这样也解救了那可怜的方鸿渐,这城是他们自己造的,现在这城的另一半所有者放弃了这城,不知道方鸿渐还会待在那城里么?
第四篇:钱钟书围城读后感
钱钟书围城读后感
钱钟书是中国四十年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大家。人们把他称为“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钱钟书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曾留学英国,获副博士学位,后又留学法国,1938年归国任大学教授,他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前几天我拜读了他的著作《围城》。
《围城》出版于己于1947年,随即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并曾一度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围城》是在一个比较宽阔的抗战背景下,来对庞大的知识分子群进行描绘的。小说采用西方流浪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以留学归来的方鸿渐的经历为主线,描写抗战爆发以后从上海到湖南后方的一些知识分子,并从中央探讨人的本性,人的存在价值,人的出路等问题。作品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写出了时代、社会的象征。“围城”既是实体的象征,即抗战环境下的中国就是一个大围城,同时又是一个虚体的象征,即对一类文人心城的映射。作者“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这里的“某一部分社会”指旧中国混乱荒谬的病态社会。而“某一类人物”又是指在那个社会中迷惘、落寞、卑琐的病态知识分子,揭示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与国难家愁中的动摇和怯懦的基本根性。小说的主题以暴露否定病态社会为基本前提,但又具有多重意味。“结婚好比被围困的城堡,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作者在审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现实悲剧的众生相时,也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多层次的人生困境。小说的男主人公方鸿渐所经历之处,无不是“围城”——上海滩各式知识界分子的社交圈子,内地小镇和乡村的丑恶闭塞,三闾大学的勾心斗角的灰色生活„„都构成了一座座围城,不仅国家、社会是如此,家庭也是一样:方鸿渐父亲处处制约儿子的行动,方老太太经常疑心别人诱骗他的儿子;后来成为妻子的孙柔嘉柔顺之下的深藏心计„„家庭社会的环境使方鸿渐感到处处有围城。方鸿渐的自身精神领域也妨碍和束缚了他冲出围城的信心和勇气。方鸿渐自身性格和顺,看出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嘴上聪明而内心懦弱。
他与四个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都有瓜葛,但在爱情面前却节节败退。以至落入孙柔嘉的网里,又由合到分,他一生并没有冲出围城,始终是一个失败者。作者揭示了抗战环境下的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祖国危难之际,欲持超脱的人生态度,但却空虚难耐,又加深了人们困于围城之中这一人生含义。他们被困于生活的城里,日趋腐化,不断下沉,以至不能自拔,这就是钱钟书写这书的基本主题。
作者在书中的讽刺艺术相当杰出,因此被称为“新《儒林外史》”。他对人物隐蔽心理的发掘,对人情世态的精致入微的观察和表现是相当突出的。加上作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幽默技能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性格特点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学无术的褚慎明,走私发国难财的李梅亭,老奸巨滑的高松年,说谎到底的韩学部委员愈„„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态度是尖刻讽刺的。作者又借助自己的深厚文学功底,编制出众多比喻和警句,对人物进行嘲弄淋漓尽致。----------------------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 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围城”这两个字, 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词, 在某种层面上, 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手法不谋而合。书中充满苦涩的笑, 无奈的自我欺骗, 这都是这部小说的成功所在。
人生是围城, 婚姻是围城, 冲进去了, 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所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 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这部作品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 有十数种不同的译文在各国出版。在美国, 由于夏志清的推崇, 不少人以钱钟书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和专著。法国的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予中国作家的话, 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
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 而且是那种
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 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 这样的性格, 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 在买假文凭之前, 他也问问良心, 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 要看‘报条’, 丈人是商人, 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 就是“说了谎话, 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 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 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 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 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 我想没有人会反对, 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 圈“围城”建立时, 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 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 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 买文凭时, 希望自己能够
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 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 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很多的人都像方鸿渐—样, 有那么一点的良心, 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 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 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 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 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 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 真实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钱钟书 《围城》 经典语句摘录
钱钟书 《围城》 经典语句摘录
1、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
2、感觉出国这四年光阴,对家乡好像荷叶上泄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
3、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得深处留下好印象。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常带光明的笑容。
4、苏文纨跟新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得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
5、鸿渐,我有一个猜疑。可是这猜疑太卑鄙了,假如猜疑地不对,反而证明我是个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
6、关于结婚离婚的事,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7、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8、不管鸟笼也罢,围城罢,像我这种一切超脱的人是不怕围困的。
9、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10、长的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长的像失眠的夜,都比不上因没有面包吃而失眠的夜那样漫漫难度。
11、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12、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的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3、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14、善办交涉的人决不替对方说他许下的条件。
15、讲书,这好像衣料的尺寸不够而硬要做成称身的衣服。自以为预备的材料很充分,到上课才发现自己讲的收缩不住的快。
16、一个人的地位高了会变得糊涂的。
17、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是乐观的,因为他吃的每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少好?
18、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