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开展[范文]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开展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体,而区域游戏正是综合运用幼儿园本园特色,充分发挥环境作用,积极开展各类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环境创设和游戏开展两方面对区域游戏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区域游戏 环境创设 材料投放 游戏开展
儿童教育家莫利生指出,“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及学习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简单来说,开放教育采用开放的空间和环境,设置开放的课程,采取开放的态度,运用开放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开始式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也着重强调,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区域游戏正式这样一种兼顾了开放和幼儿个性发展的游戏,也受到小朋友们的广泛欢迎。
一、布置游戏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因此,在创设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1.顺应自然原则
要结合幼儿园原有建筑的设计结构和风格,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和条件,如在教室的区角、走廊灯设置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前者适宜一些安静的游戏,后者则适合一些活泼的游戏。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游戏氛围,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专注于游戏,从而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对外界造成干扰。另外,在不同的区域,要用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材料进行布置,如在游戏材料上,为他们准备了一些自制的煤气灶、小杯子、小包等,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放置一些半成品,如无色的围巾、手套、手帕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相容互动原则
这可以在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参与环境的布置,在共同 收集材料摆放的过程中激发游戏乐趣;二是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让做不同游戏的幼儿能够互动;三是在布置环境的时候注意动态性,让幼儿与玩具进行互动。第二个方面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乐表演区相邻,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给孩子观赏,还可以送到表演区,给幼儿穿戴。益智区和建构角相邻,使幼儿动手动脑结合,激发创意。最后一个方面如科学探索区中,提供饲养栏,供幼儿饲养,观察各种小动物并常增添其他物种。
3.灵活多样原则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在每一个区域中,都提供分类架和游戏筐,使幼儿便于取放和整理。如,益智区中,我们把瓶罐,纸盒,积木分类放。在手工创意室,有报纸、一次性杯、盘等等。在运动区,有扔沙包、滚皮球、踢毽子等。二是设置不同功能的游戏区,便于幼儿全面发展。如建构类专区,主要是建构室,可以有大型建构、小型建构、自然物建构等。艺术类专区,主要包括手工创意室、艺术画廊、剧区,后者如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益智类专区,这一类主要是自然探索区,幼儿可以在这里观察、探索、阅读。角色类专区,如娃娃家、剧区(包括家庭角色扮演、社会角色扮演)。表演类专区,主要为表演区、剧区(音乐表演、戏剧表演)。运动类专区,有活动区、玩具间(运用各种体育用品锻炼身体)。
二、游戏环境材料的投放策略
1.适合幼儿年龄
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我们创设了适合小托班(娃娃家),适合小、中大班的专用区域,(手工创意室、艺术画廊、剧区手工创意室、艺术画廊、剧区、构建室等)提高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参与性。具体到每种不同功能的区域,要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以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
可爱娃娃家:设在一楼楼梯下,墙上的触摸墙,激发了孩子的感官。温馨的环境、漂亮的娃娃、娃娃家玩具等,为孩子营造了快乐的乐园。
手工创意室: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将他们变废为宝,制作成教玩具及环保时装。一排开放式的柜子,里面放满各种工具材料,供幼儿动手制作。
构建室:这里的材料是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类大大小小的饼干盒和各种罐头盒、鞋盒,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简单的小木板和小棍子,幼儿便能创造出最有创意的高 楼庭园。
读书郎图书区:材料:图书。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创造一个安静自由的图书角,支持幼儿与同伴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科学探索区:设立在长长的走廊上。主要材料有物品架,小动物,动物标本。幼儿通过亲手种植、亲眼观察、亲手操作获得许多感性经验,从而萌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涂涂抹抹画廊:投放材料有课桌、椅子、绘画工具、画纸、展示栏、夹子、KT板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表演区:材料主要有展示架、脸谱制作成品等。展示各种脸谱制作成品及地方剧种剪辑,让幼儿体验国翠京剧及地方文化特色。
活动区:主要有各种中型玩具,供幼儿从事不同活动。
玩具间:里面有各种自制毽子、沙袋、皮球、跳绳等体育用品。2.适合幼儿全面发展
投放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的材料。如在探索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小动物,昆虫标本。幼儿通过亲手种植、亲眼观察、亲手操作获得许多感性经验,从而萌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与教育目标相符
在环保主题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报纸和尼龙袋,还有许多的罐头盒,幼儿在教师协助下把它们制作成各种服装,并装饰漂亮的小花,然后送到表演区给小演员们穿上表演,充分发挥区域之间的互动和幼儿之间的合作,合作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⒈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幼儿往往能玩得更有兴致。在游戏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应以平等的身份当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备 亲切、自然,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及时施加影响,协调游戏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游戏“娃娃家”中,教师以一个客人身份参与其中,婉转的提出客人的要求,以及娃娃家中物品的摆放等等,有效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游戏水平。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参与的目的,要把握好时机与分寸,以不干预幼儿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比如,在刚才的活动中,又来客人了,教师要及时撤退,让幼儿继续游戏,可以说:“又来客人了,你先招呼他们吧!”爸爸妈妈感到为难,这时 老师说:“没关系,你这会儿人多,等会儿我再来。”如此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指导,不但孩子学会如何招呼客人,又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
⒉直接给幼儿以建议和帮助
游戏的内容大多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有关。在游戏时,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细心地观察,及时给予帮助,促使游戏顺利进行,满足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比如在游戏“花之屋”中,一些孩子对于鲜花的插接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直接给予帮助,指导他们怎样来插接。
3.灵活运用各种语言
区域活动本是能够满足孩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需要的有效活动形式,但是目前教师在区域指导过程中常常运用一些指令性的语言,如“这样做不对!”“你应该这 样做!”等,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干涉,替代孩子思考与行动,是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更多地运用以下“开放性”的指导策略,保护孩 子自主探究的欲望。一是善于运用 “转让式”语言。如在建构区里,孩子们都想用积木搭建高架桥。可是搭了一段时间,桥只搭了一半,始终没有成型,孩子们处于简单摆弄的状态。当老师经过时,孩子们开始求助。这时老师故意露出诧异的眼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怎么搭好?谁能帮帮我吗?“一个孩子主动上前回应道:“老师,看我来给你搭一个吧。”这个孩子边说边和身边的其他孩子一起继续游戏起来。二是善用 “暗示性”语言。如在美工区里,孩子们正在制作高楼,有个男孩直接选择了较难的制作方法,用剪刀剪开牙膏盒,但是尝试了十多次,还是没有成功,他有些气馁了,将盒子、剪刀一把甩在桌上。这时,老师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指指旁边的小朋友说道:“你看,佑佑做得真不错!”这个小男孩一看,很快就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便 试着用同伴的“先折再剪”的方法进行制作。不一会儿,一座高楼便呈现在他面前了。三是善用“建议性”语言。如角色活动区里有个小银行,游戏开 始时取钱的人很多,但不一会儿,取了钱的幼儿各自忙碌去了,偶有一两个人来“取钱”。银行管理员开始变得无所事事,心里可着急了,还不停地念叨:“怎么没 人来取钱啊?”正当这位孩子要离开时,教师出现了,并 要求在银行里取钱,同时她还有意地询问道:“银行里还有多少一元、多少五元的钱啊?帮我数一数。”这 使幼儿发现除了“存取款”的游戏,还可练习“数钱”的游戏。后来,他还尝试着计算钱的数量,从而使得消极等待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四是善用“辨析式”语言。如大班的“宝贝厨房”游戏结束 了,大家安静地坐下来。这时老师问道:“刚才我发现斌斌和乐乐都在小厨房里切黄瓜,你们分别用了什么办法?”斌斌:“我直接把黄瓜给拗断了,就是样子不太 好看。”乐乐:“我用圆口的蛋糕刀切,切的时候把汁都压出来了。”老师:“那大家觉得谁的方法更好?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开了, 最终大家决定用破的泥工板来做新的尝试。
总之,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意见,以幼儿想玩游戏为立足点,开展幼儿喜欢的游戏为目的,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除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将连续不断地挖掘区域环境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_.2.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202_.3.许政涛.幼儿园游戏和玩具[M].202_.4.冯小霞.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M].1994.5.蒋亚青.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J].6.陈敏红.区域化游戏活动 孩子们的乐园[J].
第二篇: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浅谈
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浅谈
什么是最好的,我想适宜的便是最好的。如何才能创设出适宜幼儿成长的游戏环境?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不同,对活动材料的需要也不一样。
就拿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吧,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了,在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合作游戏意识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础。提供适宜的材料,他们就能自主的玩耍。有时会把作品展示给老师看,需要老师一个鼓励性的评价;有时会因为有小朋友不遵守规则而寻求老师的帮助;会给老师说说,他们需要的材料和活动方式,希望得到老师的支持。
有一天,小勃拿着他做的折纸作品“小猴子爬山”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这是我新学做的,你看,这样小猴子就爬上去了。”一边说,一边玩给我看。末了,对我说:“老师,今天我们就折小猴子爬山好吗?”
下午活动,我准备好纸和剪刀。先让小勃上来演示了他的“小猴子爬山”,然后由小勃来教小朋友做手工折纸。孩子们玩得也很高兴,小勃的创意被支持与接纳,他也很有成就感。
因此,我认为,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不是物品的堆砌,不是东西越多越好。
一、游戏环境的创设首先应该是游戏氛围的营造。
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学生的被尊重、理解和支持是游戏开展的基础。有时候,就算没有材料,就是老师举起的一只手,孩子们冲跑、跳跃击掌也能让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
二、游戏材料的分类投放。如:手工类、绘画类、益智类、运动类、阅读类。
孩子们可能对手工和绘画类的材料感兴趣,使用效率比较高;对科学类的材料就没有那么感兴趣。比如,在投放“简易天平”、“灯泡亮起来”、“有弹性的材料”等材料以后,我发现就只有几个孩子来玩。仅管玩得少,但是也是应该投放的。
三、指导幼儿管理环境。材料的取放、游戏规则的遵守、游戏的礼仪训练。培养孩子在游戏中:不打扰别人游戏、不高声喧哗、胜不骄败不馁、懂得赞赏、学会分享。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学习感悟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学习感悟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幼儿来自街道、农村,多数家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孩子多学知识就好,所以我园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家长,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通过“国培”学习,看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在区角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能力表现,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回来后听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刘洪霞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与指导》讲座,又让我感触颇深。
讲座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特点和教育意义;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释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孩子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同事告诉我们没有游戏,孩子们就没有童年的道理。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适宜、要适应已有经验、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适应孩子的发展性、材料要随时调控、整体性、材料要综合利用等原则,为我们今后区角活动的开展提供课科学的依据。
对游戏活动的评价和教师介入时机上,讲座也用详实的案例和精准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模版,为我们提出了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强调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老师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引导者的观点,让我们再今后的工作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适时的介入,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幼儿愉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交往、提高能力。
今后,我园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好区角游戏活动,让区角活动成为孩子快乐的天堂!
第四篇:浅谈托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浅谈托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在新教材《游戏》一书中提到:“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而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也就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
区域游戏环境通俗地说是幼儿活动的小区域空间,它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的场所。开展区域性游戏的意图是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区域游戏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
托班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而且只是在活动中进行,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的性质。因此,针对其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激发他们与其互动,获得有效的经验,是重要的教育策略。
一、调整活动空间,便于幼儿游戏。
活动空间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都会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质量。所以,我们遵循活动空间设置原则,对每个活动区进行了调整。包括桌椅的摆放,光线是否适宜,幼儿取放材料是否方便等等。从多角度考虑,为孩子创设好每一个区域的环境。比如,我班原先的美工区设置在教室门口,并与结构区相隔。这样导致了同伴间活动的互相影响,而且对美工区的孩子来说,洗手不方便。所以,我们考虑到美工区不仅要便于孩子用水,而且要与较安静的区域相隔,便于他们创作。最后调整到洗手间附近并与益智区相隔;又如,我们发现孩子经常会把生活区中制作的材料拿到娃娃家,为了满足他们这种需求,我们就把娃娃家和生活区统合在一起,便于幼儿游戏。
总之,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当地调整活动空间。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1 并且能提高游戏的质量。
二、丰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所谓活动材料,是指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材料等,它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数量充足,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让材料开放,把原本单纯放置在玩具橱里的材料尽可能地创设在墙面、桌面,通过视觉的刺激,来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在美工区,把所有的工具摆放在桌子上,绘画作品张贴在该区的墙面上。幼儿不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而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场地操作,避免了同伴间的拥挤和碰撞。在生活区里,有一些夹夹子的玩具,我就把图片挂在墙上。幼儿只需用夹子夹上去就能完成了。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其次是让材料不同。一要体现差异性。如在美工区里的剪纸练习。在初期摆放了随意剪纸,但材料质地不同,有广告纸、图画纸等;在中期投放了沿线剪纸,有曲线和直线,有粗条和细条。又如在生活区里的穿珠练习,有鞋带的粗细、长短之分,还有皮线。这样材料不同,难易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二是体现多样性。即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玩法。如生活区里的袜子,可以用来夹袜子,又可以用来袜子配对,还可以帮娃娃穿袜子;多样性还可以体现在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材料。比如在生活区里的夹子不仅有大小,而且松紧也不一样;喂食玩具里提供的有螺蛳壳、蚕豆等自然材料,还有自制的小鱼、萝卜、蘑菇等手工材料,而且相匹配的餐具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筷子、镊子、调羹、叉子。总之,材料有了多样的变化,孩子的兴趣更高,活动的时间也更持久。三是体现趣味性。对于托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有角色,有情境的活动。所以,材料的投放也要具备这些条件。就更能吸引他们了。我们在美工区根据主题的需要投放了“给娃娃穿衣服”“给小动物喂食”的材料。在生活区投放了“给娃娃梳头、扎辫子”“给小动物穿衣服”等材料。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双重角色指导,促进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
教师在与幼儿的游戏中,应注意以自身的双重角色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首先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2 相互交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还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再就是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其次,教师需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工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比如,可以以鼓励性的激励幼儿完成任务;也可以是激发趣味性的。有时,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可通过教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可以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总之,我们教师要承担好游戏伙伴与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注意以潜在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施加影响,更好地激发起幼儿活动主体的自主性,积极能动性,达到通过游戏促进发展的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环境的创造者,就要学会探索,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孩子们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202_年6月
第五篇:角色游戏环境创设——饮食店 幼儿园
角色游戏环境创设——饮食店 幼儿园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角色游戏是 由幼儿自己创造的,通过扮演角色或以玩具替代物品去模仿和 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 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努力成为幼儿游戏的玩伴。因为太阳7班小中班时候不是我带的,所以很可惜错过了他 们与角色游戏的最初邂逅,因此对于他们小中班时候的游戏表 现和水平并不是很了解。大班上学期,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走近角色游戏,与他们一起快乐地游戏和学习。一路走来,我们 的点心店游戏可谓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有问题,有改进,有收 获,有进步。从工作人员单一地出售成品点心,到增设点心师 傅的角色自己制作点心,再到提供外卖盒游戏材料送外卖„„ 孩子们的游戏内容不断丰富,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场地创设 我们的饮食店以 农家乐为特色以稻 草、老布、竹制品 为主要创设场地的 材料。目前,我们点心 店有外卖师傅送外 卖、点心师傅做点 心、工作人员卖点 心三种形式进行游 戏。2.装扮材料 装扮材料有 围裙、帽子。这 些材料都由我们 的老师用布料缝 制而成。由于是 大班,我们特色 又是编织,所以 我们将围裙制作 成系带状,不仅 能培养幼儿的合 作意识,也锻炼 幼儿打蝴蝶结的 能力。3.辅助材料
(一)同幼儿一起商讨、制定出各点心的统一价格,以数字的形式 及时打印后标出,引导幼儿在买卖点心时能够准确地根据价格 来买卖。3.辅助材料
(二)各类工 具,以推 进幼儿的 游戏进程。3.辅助材料
(三)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成精美的点心和蔬 菜,以供幼儿选择。3.辅助材料
(三)提供各种成品、半成品丰富游戏进展。
一、材料投放、准备不够充分、丰富 1.虽然现在装点心的盒子在外形和颜色包装上进行了统一,也贴好 了标记便于幼儿整理,但经过统一、修改后,还未注明点心价格,幼儿在买卖点心时没有依据,比较随意。对策:(1)同幼儿一起商讨、制定出各点心的统一价格,以数字的形式 及时打印后标出,引导幼儿在买卖点心时能够准确地根据价格来 买卖。(2)每次游戏推出一种免费点心,制作免费流动牌,每次由工作 人员自主决定挂出,吸引顾客。2.点心店新添置了许多烧烤,但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在买卖烧烤时 没有相应的烧烤餐具进行盛放。对策:(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扁平形状的餐盘作为烧烤专用盛放 盘。(2)可以请幼儿再自制一些青花瓷盘提供到点心店游戏中。
二、幼儿良好游戏习惯的养成不够到位 1.地上经常可以见到洒落的点心,主动捡起的意识不够。对策:(1)加强幼儿的游戏习惯教育,让幼儿知道点心落在地上会脏,尽量小心不把点心撒到地上,见到地上的点心应及时捡起。(2)评选“文明顾客”,提高幼儿的积极性。2.点心店柜台上经常会一片狼藉。对策:(1)提供一些外面点心店柜台的照片让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 儿看看柜台上可以放哪些东西,讨论如何保持柜台、桌面的整洁。(2)部分点心盒子做成隔段状,便于整理、分隔。3.点心的买卖多用手来拿,不讲卫生。对策:(1)准备一次性手套给工作人员拿点心时戴。(2)制作夹点心的夹子。
三、点心店游戏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多样 目前,我们点心店有外卖师傅送外卖、点心师傅做点心、工作人员 卖点心三种形式进行游戏,能否再创设一些新的游戏内容和情 境呢? 对策: 现在顾客都是为了买点心跑好几次,每次买一两种,可以设计一些 套餐,将几种点心配在一个套餐里,拍成图片做好点餐本,这样 顾客如果需要买较多点心的话就可以挑选套餐,还能享受优惠。
四、点心店工作人员争抢角色或分工不明确 有时,四位工作人员会同时争抢一个工作,如都抢着送外卖来做,或者卖点心的工作人员也和点心师傅一同做点心,而没有人来招 呼客人了。对策: 1.在点心店四个角色插牌处画好图示,帮助幼儿明确分工。2.在点心店游戏环境中,制作“点餐区”、“制作区”的标志牌,这样不仅能帮助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位置,也能让顾客更加熟悉点 心店的运营情况。�6�1 快乐玩,有效学,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 教育功能,教师的准备和指导是必要的,而 且是重要的。用心的材料投放,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接下来的 一段时间,我们两位老师会根据点心店游戏 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希望会有一个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