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编号:1 使用日期:202_.5.27年级:
八下
班级:141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一棵树”的艺术形象。
2.品味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学习“一棵树”的崇高精神。3.学习并借鉴文中所运用到的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学写诗歌。【设计理念】
1.学会结合上下语境,或对比推敲的办法品析词语。
2.结合语境,理解本文借代修辞手法具体所指的人或事物,并能准确区分比喻和借代这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法。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李瑛(1926—),现代诗人。河北丰润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知识预习:
一.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二.收集古诗文中出现的“树”的意象。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阳曲县泥屯中学学校“我要学”导学案
编写:赵树元
审核:牛振
授课:赵树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编号:1 使用日期:202_.5.27年级:
八下
班级:141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课堂探究】
一.欣赏图片,情境导入 1.欣赏图片
2.导入课文: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 二.感受一棵树(醉心地听)用心聆听,用心感受
过渡:老师先为大家配乐范读全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走进诗歌的意境里,去理解诗中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
1.听读: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自由朗读:有感情朗读全诗,选出你喜欢的诗节读给大家听,看谁能把“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3.提问:树是如此的平凡,可它为何而感到骄傲呢?
(思考,展开想象描述出“一棵树”的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三.认识一棵树(理性地说)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棵 的树。(原籍、本领、品质、教育背景、归属……)
(如:品德高尚,热爱人民、献身人民,矢志不渝等)四.欣赏一棵树(热情地品)用心触碰,用心体悟
1.思考:哪些诗句最能触动你的心灵?为什么?(1)我能讲许多许多的故事,我能唱许多许多支歌。
明确:这简单的两句,说明“我”具有较深的阅历,已不是一棵出生不久的小树苗,而是比较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战士了。
(2)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明确: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民
(3)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作闪光的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
阳曲县泥屯中学学校“我要学”导学案
编写:赵树元
审核:牛振
授课:赵树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编号:1 使用日期:202_.5.27年级:
八下
班级:141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明确: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挽住轻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奏谨严。这样写,意象夸张生动,富于浪漫色彩,便于表现美好心灵;形式上琅琅上口,好读好记。2.交流古代诗歌中“树”的意象。3.请你说说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明确: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成为一棵树(深情地读)
同学们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不仅读懂得了一棵树,更读懂得了一颗自豪、伟大的心。设想一下我们自己就是这一棵树,如何通过朗诵来充分表现出我们自己内心的自豪之情?(看谁能把诗中“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看来,六.诗歌仿写(诗意地写)
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我骄傲,我是一滴水
我骄傲,我是一滴水,我是高山上的一滴水。冰川教我坚强不屈,我便永远奋勇向前; 雪峰教我坚定不移,我便永远心如磐石; 清泉教我默默无闻,我便永远奉献大地;
我骄傲,我是一滴水,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浪花教我回忆海风,我便永远心怀感激; 礁石教我拥抱灯塔,我便永远坚守职责; 海燕教我坚强勇敢,我便永远搏击风浪。
条条光线、层层波涛,赐予我美好的心灵; 炎炎骄阳、漫漫风雪,铸就我斗争的风格。
我热爱着,自由的风和鱼群;我热爱着,意志、信念和理想。
我是辽阔大海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分子;
我和美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渴望整个世界,都成为我们快乐的家园!
七.结束语: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样的人生问题。诗人是一棵骄傲的树,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一棵正在沐浴阳光、吸取雨露、茁壮成长的树,而你们也必将长成一棵棵可做栋梁的参天大树。今天我期待你们!我相信,明天,将有更多的人来赞美你们!齐诵:《好大一棵树》)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 风雨中你昂起头/ 冰雪压不服 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 撒给大地多少绿荫/ 那是爱的音符 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 无论白天和黑夜/ 都为人类造福 好大一棵树/ 绿色的祝福/ 你的胸怀在蓝天/ 深情藏沃土
阳曲县泥屯中学学校“我要学”导学案
编写:赵树元
审核:牛振
授课:赵树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编号:1 使用日期:202_.5.27年级:
八下
班级:141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巩固训练】 当堂训练:
积累写“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1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1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课后作业:
1、收集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体会、思考一种意象的含义。比如:月亮,扬花等等。
“月”这个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所有不同的意象组合中,它往往呈现出各有特色的风韵,表达着不一样的情意。另一方面,在长期反复使用中,它的某些方面的涵义,或因为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或因为艺术创造中的前后传承规律的作用,被一代一代的后世作者所继承沿用,变作了人所习见的现成的涵义或者约定性的涵义。
“月亮”这样具有多种象征意义的自然物实属罕见,在诗人词人的笔下,它既是一个具有凡胎俗骨,情感灵性,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又是超脱于人的胸襟之外的“物”。我们很难用理性的概念来概括它的象征意义,粗略地勾画一下,它在不同情境之下,大体具备以下象征意义。
其一:孤苦的象征,思念的寄托。几千年来,不论是游子,还是妇姑,都把月亮看成了寄托思念,象征孤苦的理想象征物,表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的主题,委婉柔弱的情调。他们或是埋怨“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无眠”,“照它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或是直抒胸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阳曲县泥屯中学学校“我要学”导学案
编写:赵树元
审核:牛振
授课:赵树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编号:1 使用日期:202_.5.27年级:
八下
班级:141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这类象征意义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情心理。有的是苦涩的回忆:“旧时月色,曾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有的侧重于思念亲人:“几时杯同把,昨夜月同行”,“尝闻此宵月,万里共阴晴”。有的表达思念故土之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玉楼明月长相忆”,“西楼望月几回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把种种丰富复杂的感情寄托于明月,把它当作知己,道出了心灵当中的隐秘,因而也就赋予月亮多重的象征意义。
其二:象征美的灵魂与归化。月亮的美德是纯净的美,多姿多彩变换无穷的美。“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画出了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之时的奇妙景色,正是“荷风送香气,竹滴清露香”。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没有比这样的描写更真实的了。“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组。”从月升到月落,描绘出一幅恬静自然的郊野月夜图。在王维笔下,月更是达到了美的最高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个“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月”给人美的感慨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的形是具体的,它所包含的各种意蕴是抽象的。自古以来,诗人们依月亮这一独特的美感特征,去创造自己的“月景”。
其三:明月是恋人的象征,爱情的见证。封建时代,个人的恋情只能溶于乐曲,藏于诗词,寄托于明月。于是,月亮便成了恋人的象征,爱情的见证。“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是爱的甜蜜的记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希翼与向往的交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寓意深长,耐人寻味。而“愿随明月入君杯”,则是对理想爱情的大声疾呼。“花前月下,花好月圆”更是人间美事的代称。人们在月下获得爱情,生殖的期望与崇高的爱情水乳交融,如月光一样无所不在,滋润人间。“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雨人不闻,北风吹罗带”。新月的皎洁与少女的身姿,细语,倩影及虔诚的恋情化成一体,沁人肌髓。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花长好?月常圆?然而自然与社会的法则规律却是无情的。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圆而又缺的规律,嫦娥奔月的爱情离异传说,月光那清冷的色彩,月亮那孤悬中天的寂寞形象,经世世代代的文化积淀,使月亮成为离人情感的呼应,爱情纯洁圆满专一的象征。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魅力是不朽的, 她已成为古代诗词意境表达的重要载体。人们对月亮的情感指向、思想意蕴、审美境界、象征意义及生命内涵的思考是绵延千古,从未停息的。
2、组长按《课堂表现评价表》打分。
3、把疑问写在作业本上。
4、完成下一课预习案。
5、整理字词句段及文学常识。【反思交流 归纳小结】
1、教师总结:
板书交流:
总结交流:
2、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学了本节课之后的感想。(如一些收获、一些困惑)
阳曲县泥屯中学学校“我要学”导学案
编写:赵树元
审核:牛振
授课:赵树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演讲稿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演讲稿 演讲稿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 肖晴
有这样一首诗,中学时代起我就时时诵读,耳熟能详: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一棵树
我是长在长城脚下的一棵树
我能讲许多许多的故事
我能唱许多许多支歌„„
这首诗力透纸背,音韵铿锵。我爱吟诵这首诗,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将自我形象与大树叠印,我??就是这棵不畏严寒、不惧酷暑的大树。而这一切想象的根源,只是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是啊!我的职业无尚荣光!我没有理由不骄傲!环顾人类历史的广袤原野,我更是无比的自豪,我找到了那么多声名赫赫的前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代代承传,成就了西方文化史上的丰碑;孔老夫子杏林树旗、广揽门徒、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也谱就了东方教育史上的动人佳话。与这些大师伟岸的身躯相比,我只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树,我不起眼的弱小身形不敢与大师比肩而立,但我也可以宣告:我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小小基石,无数颗基石垫起巍巍大厦,我是文化传承链中不可少的一环,薪尽而火传。
我还有一个倍感骄傲的理由: 我的根须在不断求索,我的枝叶在日益繁茂??我是一棵成长的树。
1996年,当我还是一名师范生时,曾经有一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我有幸聆听了一位来自陕西蓝田的民办教师的报告,这位老师在那个偏僻的贫困山区执教近30年,当他面对艰苦求学的子女和长年抱病的妻子时,泣不成声,自觉有愧。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断然拒绝其他学校的高薪聘请!在报告中,这位令人敬重的老师操着乡音说:“咱干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大事,咱的价值,咋能用金钱来衡量呢?”泪眼朦胧中,我清晰地感觉到了一颗种子掉落,在我的心田活泼泼的生根、发芽、成长,这种子就是那位老师为事业奉献一切的信念。
经受了洗礼,我也坚守着这份信念:奉献就是教师必须的操守。但是,当我看到周围的同事一个个由青丝走向华发,从健壮如飞走到步履蹒跚;看着他们的青春年华在时间的荒原里散尽,看着他们的蓬勃生命在岁月的河流里枯竭??慢慢的,我思考、我困惑:春蚕终有丝吐尽的一刻,蜡炬也会有油尽灯枯之时,只有奉献,那教师作为个体的生命意义何在?在奉献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体生命也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滋养、生长,那么教师这棵大树的生命才会永不枯竭。
202_年,我来到了深圳南山的小学任教,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里的老师们穿名牌,开汽车。他们的形象与乡村民办教师相去甚远,他们的形象与“清贫” 绝对无缘。但是,我马上发现自己错了,我看到的只是表面,这里的老师在不断的探索、进取。他们不仅有着不亚于内地教师的工作劲头,更让我欣喜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对教师奉献精神崭新的诠释,教师要讲奉献,首先要成为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体!去年,我有幸与我校的杨为中老师成为年级组同事,在他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了特区课程改革一线教师特有的精神风貌:看!学科教研会上,杨老师正展示一堂别开生面网络探究课??《月球之谜》,他轻击鼠标,将孩子们带入神奇的太空、浩瀚的宇宙;阶梯教室里,正在召开三(6)班“实话实说”家长会,啊!是杨老师和他的学生家长们在共同倾听孩子的心声;区教育局报告大厅里,杨老师正侃侃而谈,同行们看到了一个思维创新、学识广博的现代班主任;学术交流会中,在支玉恒、靳家彦身旁我也看到了杨老师虚心请教的身影„„当我的眼帘映出这些画面时,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感觉自己这棵小树在吸收甘露,树荫也得以撑大。
从古老的蓝田,到现代的深圳,我感受到了太多的不一样,也感受到了太多的一样。贫困中恪守信念的乡村教师,富足中奋而思进的特区教师,他们的精神同样高贵。他们同样滋养了我这棵求索的树,我感谢这两段生命中的重要经历,他们将使我的职业生命更加丰满,使我的人生底蕴更加丰厚。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树
我是长在长城脚下的树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棵不断成长的树!
第三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天涯中学 吴秋丹
【教学目标】
1、利用诵读技巧反复诵读,学会深情诵读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和讨论,能说出“一棵树”的艺术形象以及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深情地诵读诗歌。2.深入理解诗句。【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作品。2.熟读诗歌。
3.观看微课,攻克疑难问题。【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节选)。许多歌手曾经深情地歌唱“好大一棵树”,现代诗人李瑛也自豪地吟诵《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今天,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现代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出示课题)
二、指导朗读,理解诗句
(一)在读诗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如何把一首诗读好?或者说,应该注意哪些要求?(生回答)
师概括并出示:1.字正腔圆;2.辅以技巧;3.读出感情
(二)生齐读:下面请大家根据这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了解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节奏情感的把握)
(三)师范读:同学们都读得挺不错,实际上还可以读得更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老师读完后,请你们都说一说,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你是从哪些诗句中得到启示的?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讨论: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你是从哪些诗句得到的启发?
3.生回答,教师点拨。(朗读技巧、修辞手法、艺术形象等)
4.生再读诗句
三、探究诗歌主旨
1.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这棵树的理解,然而,现实生活当中,有这样的一棵树存在吗?它会坚强不屈、会坦荡正直,会热心奉献,有吗?(没有)那么,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棵这么神奇的树,是想传达给我们什么精神呢?
诗人借助一棵理想化的树,传达了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全人类、全世界服务的精神品格,这种写法实际上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2.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一棵树,再次深情地齐诵第二部分。(配乐)
四、结束语
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棵树,只要你们足够坚强勇敢,长存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老师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长成一棵棵可做栋梁的参天大树的!
第四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授课人:许芝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3.品味诗歌语言。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设计思路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
二、自主学习
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4.理解“树”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反馈交流 1. 给加点字注音。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研读赏析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2.“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六、梳理巩固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第五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认知目标: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技能目标: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板书课题及作者。):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4、理解“树”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象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
(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研读赏析。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2、“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
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六、梳理巩固。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诗节,并摘抄记录。
2、仿写,以“我骄傲,我是()”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