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 7班熊玉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2.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关注语句: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美丽端庄——形象美 献身科学——精神美 淡泊名利——品格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是第五单元‚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主题下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梁衡先生在1998年所写的。时值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学习本课,学生会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
二、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讲,对居里夫人了解不多,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课前了解有关她的生平贡献的资料很有必要。学生对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是陌生的,需要教师进行通俗的解释。刚开始读课文时,学生可能停留在表面上,但是随着课文一遍遍的朗读,结合问题的思考,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三、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感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四、我确立的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句子,拓展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去感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五、我设计的教法学法
在设计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个别读、指名读,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为科学献身的精淡泊名利的品格。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看、读、思、画、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我的教学思路及问题预设
教学思路是:走近文本,解读美丽——拓展资料,丰富美丽——立足生活,升华美丽。从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
(一)走近文本,解读美丽
以‚居里夫人美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悟理解。
1、学生可能首先谈到居里夫人美在美丽庄重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谈出依据,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并欣赏居里夫人的照片,定格她美丽的想象,解读‚略显疲倦‛联系第三段内容谈。
2、顺势引导学生在品读第三段以‚读着哪个句子,我体会到了‛与同学交流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中条件的艰苦、工作的危险、时间的漫长,解读其非凡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教师相机出示爱因斯坦的评价和林肯的评价——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重点品读句子‚她什么也不管‛什么是指——以及‚从……到四个变成……‛在读书的过程中提炼出居里夫人还美在她对科学的献身精神。
3、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入,还能从最后一段读出居里夫人美在淡泊名利的品格。结合生活实际谈对名利、荣誉的羡慕对比居里夫人的‚视名利如粪土‛。抓住‚躺‛‚一如既往‛解读其理性的美丽。适时提出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有什么作用?使学生升华对居里夫人的崇敬。
(二)拓展资料,丰富美丽
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居里夫人的阅读资料:如她学习时专心致志、她对时间的珍惜、她不忘幼时教师的小故事。丰富学生对她的了解,丰富学生对美丽的认识。
(三)立足生活,升华美丽。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美丽的。使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引导学生明确对美的追求。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如何让学生深入领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呢?
一、由课题入手,设置疑问
据课题质疑,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读完后,都能说出描写居里夫人容貌美的句子,都找到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两句最重要的句子。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追问学生:‚大家说,居里夫人这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精神是什么?‛学生立刻响应:‚这就是美!‛课文的重点得以突破。‚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
二、渗透学法,深度思考
这节课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另外也是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结合课文,我总结了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在课题中质疑、对词语质疑、对难理解的句子质疑,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质疑的能力。
当然,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一、点拨提升不到位。因为准备时间仓促,所以有些地方方向是对的,但是,缺少画龙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所说,那层窗户纸没有捅透。捅透了,就会豁然开朗。还有最后对主题的提升,应引导到对课题更深入地理解,‚这美丽不止是跨越百年,它是永恒的。‛由于最后时间有限,在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用剩下的时间来解决完学生刚上课时质疑的问题。这样,就使课堂显得不够深入。
二、朗读少了。虽然有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但总体上朗读少了。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好像,我一直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师生、生生的对话。其实,朗读也是在表达情感,也是思维发展的延伸,也是在和文本对话。今后一定经常提醒自己!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评课人张月军
六年级下册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人物散文。文章选择“美丽”作为审美评论的角度,从美丽端庄的外貌形象的定格,到挺立在智慧高地的理性之美,成功地将居里夫人的美丽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中。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熊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抓住居里夫人的外貌感受人物特点、如通过研究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适时指导朗读等等。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观点,并将板书的权利也交到学生手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
例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朗读文章时,她告诉学生要‚抓关键词‛;在体会如何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时,她要学生学会‚体现特点‛。除此之外,熊老师还指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在语文书上。我想: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着眼点只能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离不开品词嚼句,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理解。所以熊老师在课堂中先教以学生“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个性感悟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肃然起敬”等词,重点数字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0.1克镭”等来明白居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这样的语文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
不过,我们知道,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之处,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课堂上老师再放手些,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表达,鼓励多元生成,那课堂气氛将更活跃。
第二篇:跨越百年美丽课文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①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②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③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⑤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第三篇: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何为美?漂亮的容貌是美;优雅的气质是美;超凡脱俗的谈吐是美;妩媚的姿色也是美。而什么才是永恒的美呢?有一个小妇人,视与生俱来的美貌于不顾,一心为科学事业努力,任岁月侵蚀她的娇颜,任繁重的工作毁坏她的健康。她坚信,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她就是玛丽·居里——一个有着高尚、执着追求的人。鲜花,固然美丽,因为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怡人的芳香。但是它的美丽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是枯萎与凋零,也许若干年后,没人会记得它也曾辉煌、美丽过。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它拥有美丽与青春的时光就像鲜花盛开那样美丽却有那么短暂,而在这段人生中最美的时光里,你是否想过去珍惜它,善待它?你是否想过这美源于何处?也许只有你白发苍苍,才会感慨,要能重来一次该多好!青春啊,美丽而又脆弱的花朵。拥有你的人不懂得珍惜你,你是多么可悲!
只有一直朝着理想与目标进发的人,才拥有光明的未来。只有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进取,达到智慧高地的人,青春与美丽才会定格在他身上,他才拥有永恒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的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时的事情。其中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使我获益匪浅。这段讲的是居里夫人经过了三年又九个月,终于从成堆的矿渣中提炼了0.1克镭。而这成堆的矿渣是多么大的数字,而0.1克镭,确是如此渺小。就是这渺小的镭,在许多科学家眼里是那么宝贵。
从这一段中,我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具有追根问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不是第一人,但却是最关键的一人。正是因为她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所以提出了“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个疑点。两年后,她发现了钋和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这和她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还有,如果居里夫人觉得实验条件太艰苦,而放弃的话,她也取得不到这样的成绩。
想到我们,受到一点挫折,就扬言要放弃,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惭愧。做任何事情都绝非易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坚持就是胜利,正因为坚持了,事情就有可能成功,说不定有的时候与成功只差一小步了,坚持不懈,就攀上了最高的山峰。居里夫人的成功,不正是这样的吗?
第四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本站推荐)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案
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型: 新授
审核:_________时间:_________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围绕美丽,层层推进,逐步加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并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
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1
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四、作业设计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发现()的生命()的信念()的追求()的性格()的实验室
2、缩写句子。
一位年轻漂亮、神色端庄又略显疲倦的妇女走上讲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五篇: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里湾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
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
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名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
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四、作业:看世界名人故事
五、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表美、内在美
巨大贡献是美
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