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第一篇: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3)

(202_-03-21 15:30:06)转载杂谈 ▼

标签:

分类: 外国美术史

第九节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一、18世纪俄罗斯美术

18世纪是俄国历史的转折时期,在绘画中开始产生肖像体裁。尼基丁(约1690—1741)是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彼得大帝派他去意大利学画,返国后他倡导了俄罗斯现实主义学派。《哥萨克首领-盖特曼》(1720)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尼基丁的创作建立了肖像画的初步原则——表达人们不可重复的、有个性的外在面貌。安特罗波夫(1716—1795)是18世纪中叶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的作品比起他的前辈,已经具有对被刻画者更深的揭示力量。他的作品《彼得三世肖像》(1762)对人物及其环境特征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18世纪下半叶的肖像体裁已诞生出所谓内心肖像画的种类。这与过去所谓的盛典肖像画有所不同。罗柯托夫(1736—1808)的作品标志着俄罗斯肖像画进入新的时期。他的《着玫瑰色服装的无名女郎像》(1770)等等许多作品都能引起人们精神交往的要求。列维茨基(1735—1822)的创作是内心肖像画进一步发展的体现。他为斯摩尔尼高级女子学院的学员所作的肖像组画是内心肖像风格成熟的标志,例如他所画的《聂丽多娃肖像》(1773)等等。他把安特罗波夫严格的准确性和罗柯托夫的抒情性结合为一体。从而成为18世纪俄罗斯肖像绘画最杰出的代表。鲍罗维柯夫斯基(1757—1825)也属于18世纪肖像画家的杰出一辈。他的《玛·022· ·伊·洛普希娜》(1797)就是对人物刻画入微的杰作。俄罗斯雕刻的发展:肖像体裁给俄罗斯专业雕刻带来最早的成就。到18世纪下半叶在俄罗斯本民族的雕刻家中已出现舒宾(1740—1805)这样杰出的人物。舒宾刻画了一系列同代知名人物形象,也可以说是叶卡杰琳娜时代的展示。他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上更加充分和多方面地揭示人物的特征。他的作品有《罗蒙诺索夫肖像》(1793)、《戈里岑》(1773—1775)等等。俄罗斯美术作品中的古典主义:在俄国古典主义的形成比起欧洲整整迟了一个世纪。古典主义大师们大大丰富了俄罗斯造型艺术。他们巩固了素描基础,加深了对构图学的规律和理论的分析,发展了历史体裁。而这种体裁在18世纪上半叶还很微弱。罗先柯(1737—1773)被认为是第一位著名的古典主义代表。他的名作《吉克特尔与安得罗马哈告别》(1773)选用古希腊史诗题材,通过作品内容宣扬古典主义所倡导的公民天职的社会思想。古典主义促进了主题性绘画的形成,在雕刻上则解决了创造英雄纪念碑的形象问题。这个时期从法国来到俄国的著名雕刻家法尔孔内(1716—1791)所作的彼得大帝纪念碑(即《青铜骑士》)是俄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作品。在纪念碑中彼得大帝被塑造成启蒙主义的代表——改革者、创造者。他头顶桂冠,身披罗马式战袍,高高骑在战马上,伸出坚定的右臂,屹立在俄罗斯的土地上。

二、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美术

19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开始让位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122·

义又遇到现实主义学派日益强劲的冲击。在雕刻中,古典主义的追随者马尔托斯(1752—1835)所作的《米宁和波热尔斯基》纪念碑(1804—1814)是俄罗斯民族雕刻的代表作。雕刻内容是历史性的,表现1612年米宁和波热尔斯基领导的军队开进莫斯科,赶走了波兰统治者,从而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但在1812年抗法战争中,在莫斯科战火灰烬中建立起这座纪念碑,不仅重现了久远的历史,同时也面向了1812年的时代和今后一切时代。俄罗斯的浪漫主义:基普连斯基(1782—1836)是俄罗斯绘画中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他的优秀作品《骠骑兵达维多夫》(1809)使他获得院士称号。达维多夫是他的同代人,是1812年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典型形象。1827年基普连斯基为普希金所作的肖像曾受到普希金本人的肯定。浪漫主义的进步因素在谢德林(1790—1830)的风景画中也得到反映。他虽然画了许多意大利景色,如《卡普里岛》、《索连托》等等,并且最后病逝在那不勒斯海岸的桑塔·露其亚。但是他的作品都运回了俄国,受到人们的赏识。19世纪上半叶在造型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特罗比宁(1776—1857)。这位以农奴身份度过47年岁月,直到1823年才获得“自由”的天才画家受到同代人高度评价。特罗比宁画过各种阶层的人物。他的艺术有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更倾向于风俗性,他为莫斯科画派奠定了基础。维聂茨昂诺夫(1780—1847)对莫斯科画派具有更大影响。他从师于鲍罗维柯夫斯基,20年代初他向风俗题材发展。·222· 他歌诵庄稼人的劳动,他的《春耕》(1820)一画是杰出的作品之一。他一反学院派作画的原则,力主写生,在他的培育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画家。到19世纪上半叶,学院派艺术虽然力图掌握浪漫主义的个别手法,但已无力阻止自己的衰落。布留洛夫(1792—1852)是个倍受称颂的画家,他的艺术活动虽与学院派艺术相联,可是他的才能的最优秀部分却吸取了与学院派对立的潮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手法。《庞培末日》(1833)一画给他带来闻名世界的声誉。这是一幅4.5米×6.5米的巨作,布留洛夫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艾瓦佐夫斯基(1817—1900)是同样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大师。还在童年,大海就进入艾瓦佐夫斯基的生活。他被故乡黑海沿岸的海景迷住了心灵,为此,他作过3000多件海景画。他的作品不仅表现大海自然力之雄伟,同时还讴歌人对大自然的征服。他的《九级浪》(1850)正是这样的力作。这时,历史画已向现实主义迈进。伊凡诺夫(1806—1858)的艺术活动体现了这种倾向。他的巨幅创作《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1837—1857)用了20余年时间。这件作品的特点是把宗教、神话题材通过现实生活的理念表达出来。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以后,艺术家逐渐摒弃宗教神话题材的虚构形式,而去揭露他们所处社会的时弊。批判现实主义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费多托夫(1815—1852)的艺术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萌芽。费多托夫短促一生中的一半时间是在军中服役,他接受美术·322· 教育是通过美术学院的夜校。他留下的作品不算多,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作品,如《少校求婚》(1848)、《贵族的早餐》(1849)、《年轻寡妇》(1851)等等。

三、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美术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美术在革命民主主义者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强大的、进步的艺术潮流,如巡回展览画派的创立,以及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培养出一批出色的艺术人才,别洛夫(1834—1882)就是杰出者之一。别洛夫是19世纪6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先锋。在知识界,人们称他为“莫斯科的教皇”,他成为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的教授和实际领导者。他的作品《送葬》(1865)、《三套车》(1866)等等都怀有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巡回展览画派,简称巡回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创立之初有15位画家在章程上签名,其中包括:别洛夫、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萨甫拉索夫、施什金、普梁尼什尼柯夫、盖依、克洛特等人。在1870—1923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列宾、苏里柯夫、瓦斯涅错夫、谢洛夫都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著名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1824—1906)是巡回画派的有力支持者,他的宣传活动为巡回画派开辟了有成效的创作前景。富有的企业家和艺术收藏家特列恰柯夫(1832—1898)几乎从巡回画派一开始活动起,就立志要为进步的民族艺术·422· 画廊奠基。1892年他把全部收藏赠给他的故乡——莫斯科。今天莫斯科的特列恰柯夫画廊就是以他的捐赠为基础而建立的。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是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还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就成为向往民主和民族艺术胜利的热烈追随者的中心人物。他的作品《荒野中的基督》(1872)表达出巡回画派的启蒙主义思想。巡回画派的风俗体裁绘画:巡回画派在接受过去画家揭露性传统的同时,使主题更加深化和开阔。他们从表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个别人之间的社会冲突,转向表现整个阶层之间的冲突。例如米索耶道夫的《地方自治局在午餐》(1872)、萨维茨基的《修筑铁路》(1874)、马柯夫斯基的《银行倒闭》(1881)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画家是雅罗申柯(1840—1898)。他的著名作品《司炉工》(1878)虽然是一件肖像式的作品,但它吸引人们去探求被描绘者的思想感情,并引起对资本主义新的剥削形式的反抗。巡回画派的历史体裁绘画:巡回画派在历史题材中进行的改革对发展民族美术有重要意义。盖依(1831—1894)的创作成为该画派在历史题材上的奠基之作。盖依的《彼得大帝审询阿力克赛王子》一画(1871)是在俄国历史画中第一次把两种社会力量对抗的冲突场面表现出来的杰作。到19世纪70年代历史画界又出现了瓦斯涅错夫(1848—1926)。他的《三勇士》(1898)把久远传说中的勇士用当代人民的形象表现出来,是烩炙人口的佳作。巡回画派的风景体裁绘画:在风景题材的发展中,巡回画派同样功勋卓著。萨甫拉索夫(1830—1897)的《白嘴鸦飞来·522· 了》(1871)、施什金(1832—1898)的《黑麦》(1878)及《松林之晨》(1889)、巴连诺夫(1844—1927)的《莫斯科的院落》(1878)、库因芝(1841—1910)的《乌克兰之夜》(1876)及《白桦树林》(1879)等作品,在探求民族风景画的创作道路上取得极为显著的成就。以军事题材为主要创作脉络的维列夏金(1842—1904)虽然不是巡回画派的成员,但他确实受到巡回画派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组画《土耳其斯坦》揭示出战争带来的威胁,为此他的作品受到沙皇的指责。列宾(1844—1930)的艺术活动是巡回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列宾对绘画中的各种体裁都很擅长,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创作的是以人民的作用为基调的纪念碑绘画。他的这种素质在最初的创作《伏尔加纤夫》(1870—1873)中就表现出来。此外,列宾对历史题材也有深刻探索,他的《索菲娅公主》(1879)、《伊凡·雷帝杀子》(1885)和《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信》(1878—1891)都鲜明地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性格。列宾画过许多肖像。他留有350件肖像作品。这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化、科学、艺术处于民主主义高涨时期的人物写照。1900年列宾迁居到距彼得堡45公里的芬兰库加拉地方的别纳德别墅,1930年列宾在此逝世。苏里科夫(1848—1916)是与列宾并列的另一位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他在历史画创作中体现了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他的历史画《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1881)、《女贵族莫洛佐娃》(1881—1887)、《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村》(1883)等作品深刻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622· 19世纪下半叶的雕刻:安托柯里斯基(1843—1902)是19世纪下半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有才能的雕刻家。他的《伊凡·雷帝》(1871)是在彼得堡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他在这件作品中探求历史的真实性以及伊凡·雷帝的内在社会心理一这一切对学院派雕刻都是罕见的。当时社会舆论认为这是民族艺术的杰作。

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美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俄国资本主义矛盾空前集中的时期,也是俄国美术发展最为复杂的时期。由于悲观主义颓废情绪的侵入,在某些画家的作品里病态的现象开始抬头。从前对巡回画派干预时代的倾向给予高度评价,现在则认为过于夸大叙述性的作用,会导致色彩运用上的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绘画形式。这个时期风景体裁发展迅速,并出现所谓“情绪风景”的作品。“情绪风景”的任务是使大自然人格化,通过自然状态表达人类的感情世界。列维坦(1860—1900)就是确立“情绪风景”画的画家。1879年,列维坦在学生时代画的《秋天·猎鹰公园》就幸运地被特列恰柯夫所收藏,后来列维坦提到这件作品时说:“寂寞的林荫路,寂寞的妇人”,一语道出风景的情绪和人物的情绪溶为一体的构思。列维坦曾四次到伏尔加河去作画。他的《伏尔加河上的傍晚》(1887—1888)、《金色的普辽斯》(1889)等作品都能表达画家特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对俄国人民来说也是特有的。这些作品使得列维坦获得全俄的声誉。1892年他所作的《伏拉基米尔道路》是历史的有力见证。列维坦在风景画中天才的贡献已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722·

这个时期在风景画体裁中涌现出一批画家,很快成为俄罗斯画家协会的成员,他们都有自己创作的特色。例如瓦斯涅错夫、戈拉巴尔、茹柯夫斯基、奥斯特拉乌赫夫、雷洛夫、尤恩等等。他们的风景创作既有别于巡回画派,也不同于列维坦,他们探索着20世纪初的绘画新法,并越来越广泛地把风景画与风俗画结合起来。阿尔希波夫(1862—1930)在继承巡回画派传统的基础上,作了绘画新法的探求。例如他的《洗衣妇》(1890—1891)和《奥卡河上》(1890)等。俄罗斯画家协会另一名成员柯罗文的作品和阿尔希波夫的作品一样,从颜色处理上,以及尽量避免情节的叙述方面都可以看到印象派的影响。例如他的《留巴多奇柯娃肖像》(1880)和《西班牙姑娘》(1886)。《艺术世界》创作联盟:这个时期画家们和评论家们一直思考着风格问题,从而导致1898年《艺术世界》创作联盟的组成。他们力图争取艺术中美的权力,从“功利主义”中解脱出来。它的基本成员有别努阿、萨莫夫、巴克斯特、郎赛尔。后来还吸收了雷里赫和库斯托基耶夫。1905—1907年的革命使社会上各个阶层都活跃起来。在造型艺术中版画、政治性的素描和漫画都纷纷出现。《艺术世界》的成员都参加了进步杂志的宣传工作。画家伊凡诺夫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卡萨特金的艺术活动体现了有纪念意义的革命岁月,他反映矿工生活的作品突出了工人的阶级意识。例如他的《女矿工》(1894)。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雕刻艺术:这个时期的雕刻比起整个19世纪下半叶来说有了长足进步。柯年科夫(1874—·822· 1971)还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被送往国外进修,他到过德国、法国、意大利。他的第一件反映1905年革命的作品是《工人战斗员伊尔·楚尔金》(1906)。他的著名作品《尼开》引用希腊胜利神的名字,刻画的是俄罗斯姑娘的形象。另一位女雕刻家格鲁布金娜(1864—1927)的创作命运也与革命运动紧紧相连。她曾两度出国学习,并获得著名雕刻家罗丹的指导。她的作品《工人》(1901)、《前进》(1902)都表达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她在雕塑手法上吸取了印象派的经验,表达出生动的效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造型艺术的现实主义学派中最有成就的是谢洛夫(1865—1911)。虽然谢洛夫是在巡回画派运动轨道上成长的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已经开始新的阶段。他往往突出对象的主要特征,有时甚至强调模特固有的,但又是偶然表现出来的姿态、手势。他大大提高了轮廓线的作用。他早期的肖像作品《少女与桃》(1887)和《阳光下的少女》(1888)立即引起人们的注视。在他创作的繁荣时期推出许多杰作,如:《叶尔玛洛娃像》(1905)、《大企业家戈里施曼》(1911)、《彼得大帝》(1907)等等。这个时期另一位大艺术家伏卢贝尔(1856—1910)的创作是比较复杂的艺术现象。伏卢贝尔在美术学院学习时,曾是契斯恰诃夫指导下的优秀生。1884年经学校推荐,他到基里洛夫斯基教堂参加壁画的修复工作,从此以后,他再没有返回学院。他被修复壁画所吸引,为此专门赴意大利去研究纪念碑壁画。他在教堂完成了150块破损壁画的修复工作,证明他是一位有才能的纪念碑画家。他的架上绘画有《西班牙》(1894)、《天鹅公主》(1900)、《天魔》(1890)等等。伏卢贝尔具有独特的·922· 绘画手法,这种手法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现代派。1890—1900年现代派在俄国找到了自己的信徒。1917年前夕的美术倾向:在革命前夕产生了“青玫瑰派”(1907)、“红方块王子派”(1910)以及其他美术流派。他们有的倡导从原始艺术中汲取营养,有的则基于法国的立体派。另外沙加尔的创作预示着超现实主义的出现,而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则称自己是“无对象主义者”,实质上是抽象主义的前导。·032·

第十节 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

从地理观念上讲,东欧仅指苏联的欧洲部分,可是通常我们把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阿尔巴尼亚统称为东欧国家。从总的进程上看,东欧诸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许多共同的特点:19世纪在这些国家里,都掀起了蓬勃的民族解放运动,不过这个斗争的延续,在各国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19世纪60—8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民族解放的任务,形成了独立国家;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诸国在整个19世纪都未能取得完全独立,只是进入20世纪初,这些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的任务才最后完成。东欧诸国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开始得比较晚,文学艺术的繁荣大都是在19世纪后半期。如果把东欧诸国的艺术和西欧艺术作一比较,可以看出在它们之间显然有着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是由于东欧诸国的艺术在当时是和民族苦难命运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的艺术要比西方包含有更强烈的民族特点和爱国主义精神。例如东欧艺术中的肖像画,大部分是在描绘一些民族优秀的人物和革命活动家,东欧的历史画大多是歌颂人民的英雄主义和人民的历史功勋。当然,东欧诸国之间在艺术上也有区别,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色。波、捷、匈、南(部分)四国艺术的发展大致和西欧的法、意相近,基本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是从中·532· 世纪、文艺复兴一直到19世纪。而另外三国罗、保、阿,自从经过了中世纪时期的繁荣阶段之后,便长期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文化艺术也遭到了扼杀,直到19世纪初,在这些国家里还残存着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影响。

一、波兰

波兰民族艺术的发展是和整个民族苦难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上半期绘画上最突出的代表是米哈依洛夫斯基(1800—1855)、皮瓦尔斯基(1794—1859)和著名的肖像画家布拉道夫斯基(1784—1832)、瓦柯维奇(1799—1842)等人。1846—1848年的革命运动鼓舞了许多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与诗人密支凯维奇同时代的艺术家是格尔逊(1831—1901)和著名的肖像画家罗达柯夫斯基(1823—1894)。在19世纪60—80年代把民族艺术推向高峰的画家是马特义科(J·Matejko,1838—1893)。他的历史画借古喻今,通过波兰历史上的屈辱、苦难来警醒世人,从而激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代表作有《斯坦契克》、《时加尔卡的宣教》、《雷坦》、《齐格蒙特的大钟》以及《自画像》等。他曾经说过:“艺术对我来说是武器……不能把艺术和热爱祖国分开。”19世纪下半期波兰风俗画、风景画代表人物以格雷姆斯基兄弟最为著名。他们的某些作品带有一定的社会批判色彩。

二、捷克斯洛伐克

1848年布拉格的人民大起义,民族的觉醒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艺术的复兴和发展。40、50年代的民族艺术重要先驱者是约·马涅斯(J·Manes,1820—1871)。在他的一系列的作品里刻画了捷克农民的形象。这些形象质朴、亲切、并·632· 富有民族特色。他还创造了大量的民歌插图。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布拉格老城广场市政厅创作的12幅钟面画(油画)。早期风景画方面杰出的代表是格萨列克(1830—1859)。1860年发生了普奥战争,奥地利失败后,捷克的民族解放运动再一次进入了高潮。这时民族画派得到迅速的发展,当时的共同特点是:作品中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民间、民族的艺术传统。这时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风俗画家普尔金涅(1834—1868)、历史画家乞尔马克(1830—1878)、风景画家马尔热克(1832—1899)、赫都塞(1847—1891)、斯拉伐克画家包谷(1822—1879)以及稍后的被人称作“人民的画家”阿列什(M·Ales,1852—1913)等人。阿列什为民族剧院设计的14幅组画稿《祖国》尤为著名。在版画插图方面,他比约·马涅斯题材广泛得多,作品中有着更浓烈的社会批判色彩。19世纪雕刻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梅塞尔贝克(1848—1922)等人。

三、匈牙利

19世纪初匈牙利艺术逐渐摆脱奥地利影响开始得到发展。作为民族艺术的先驱者有布劳茨基(1807—1855)、老马尔各(1796—1860)、巴拉巴什(M.Barabas 1810—1898)等人。巴拉巴什是蒙卡契(M.Munkácsy 1844—1900)之前匈牙利最有影响的肖像和风俗画家。进入19世纪50年代由于奥匈统治者加强对先进文学艺术的控制,从而使民族美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随着60—70年代民族解放斗争高潮的到来,蒙卡契出现了。他的出现意义重大,不仅继承了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并且开拓了现实主义道路。在1870年完成的《死牢》一画里表达了他对画面主角的同情,因为这里的死囚不是·732·

罪犯,而是反抗暴政的农民英雄。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也有少量的宗教画,这些宗教题材画不影响他的主流。重要作品有:《卷绷带的妇女们》、《夜的漂泊者》、《当铺》、《画室》、《弥尔顿默诵〈失乐园〉》、《负薪妇》、《搅乳酪妇女》和《罢工》等。蒙卡契和格里高列斯库一样,他们是东欧为数不多的几个达到欧洲水平的画家。他们的名字成为民族的骄傲和光荣。蒙卡契的同代人和后继者有列文斯(1859—1945)、巴勒(1846—1879)、西涅依-麦尔塞(1845—1920)、哈劳什(1857—1918)、甘斯笃(1873—1940)等。19世纪匈牙利最著名雕刻家是费林茨(1792—1856)和伊若(1831—1875)等人。

四、罗马尼亚

1848年的革命对罗马尼亚民族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革命年代里三位杰出艺术家、也是政治活动家是涅古里奇(1812—1851)、罗森塔尔(1820—1851)和塔塔列斯库(1820—1894)。1877年罗马尼亚宣布完全独立。在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下,罗马尼亚的美术进入繁荣阶段。这时,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曼(T.Aman,1831—1891)、格里高列斯库(N.Grigorescu,1838—1907)、安德列斯库(1850—1882)、鲁克扬(1868—1916)、潘契拉(1872—1944)等人。在雕刻方面19世纪最杰出的代表是乔治斯库(1850—1898)等人。格里高列斯库是罗马尼亚民族画派的主要代表。他出生于农家,早年去法国学习美术,曾受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在他的一系列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里散发着浓郁的喀尔巴阡山山民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抒情、细·832· 致,有着柔和的色彩、主要代表作有《斯美尔塘的冲锋》、《穆斯切尔的农妇》、《管家》、《愉快的农家姑娘》、《在大门口的农家小姑娘》等。潘契拉是罗马尼亚美术中最早描写现代工人形象的画家。他创作了很多以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为内容的作品。

五、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的美术也是随着民族的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开始繁荣起来的。作为民族画派形成的先驱者有巴甫洛维奇(1835—1894)、道斯别夫斯基(1836—1878)和曹盖夫(1847—1883)等人。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结果,最终使保加利亚人民从土耳其桎梏下解放出来,这时民族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阶段里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代表人物,他们是梅尔克维契卡(1856—1938)、米托夫(1862—1930)、维申(1859—1915)和安盖洛夫(1864—1924)等人。梅尔克维契卡的作品主要反映斗争年代里的农民生活。他的《鲁切尼察舞》饶有风趣地描绘了山区人民欢乐的舞蹈和人们不屈不挠的豪放性格。维申是风俗画也是军事画家。他的军事画主要是描绘俄土战争和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代表作有《赶集归来》及组画《巴尔干英雄史诗》等。

六、南斯拉夫

在19世纪南斯拉夫还未形成统一的国家(1918年12月4日才正式成立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组成的统一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848年在欧洲革命运动影响下南斯拉夫各民族的艺术得到了发展。在塞尔维亚涌现出第一代现实主义画家,他们是阿弗拉莫维奇(1815—1855)、西米奇和拉道尼奇等人。60年代后塞尔维亚的艺术进一步繁·932· 荣,主要代表有为民族自由解放而斗争的雅克希奇(1832—1878)和托道洛维奇、普列基奇等人。19世纪塞尔维亚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伊万诺维奇(1861—1953)。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克罗地亚在19世纪也掀起了民族艺术的复兴活动,杰出的艺术家有卡拉斯(1821—1858)、克克列茨(1845—1893)、伊维柯维奇(1869—1939)以及克列孟特·茨尔契奇-美采(1865—1930)等人。著名于20世纪上半叶的大雕刻家梅斯特罗维奇(I·Méstrovic,1883—1962)这时也初露头角。斯洛文尼亚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得比较晚。1867年后才涌现出第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受库尔贝艺术影响的舒伯茨弟兄和受到珂勒惠支影响的女画家柯比里查(1861—1926)等人。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艺术上的风格是多样化的。

七、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在历史上长期遭受土耳其人的统治和压迫,直到19世纪末叶才开始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这要比其他国家晚得多。最早的一批画家是伊德罗敏尼(1860—1939)、劳达(1887—1961)、德济格(1863—1953)等人。伊德罗敏尼是斯库台的画家,他的画生动地描绘了北方斯库台的农民生活和风俗习惯,代表作有《我的姐妹》(1886)、《斯库台的婚礼》等。劳达也是斯库台画派的代表。他曾在意大利米兰学习过,后积极参加了民族解放运动。他的画有浓郁乡土气息,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有《母亲》(约1932)、《斯坎德培的最后日子》等。科尔察画派的德济格是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家。他的《斯坎德培骑马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和民间艺术色彩。阿尔·042·

巴尼亚艺术的真正繁荣和发展是在建立人民政权以后,19世纪只不过是个短暂的序曲。·142·

第二篇:中世纪欧洲美术

中世纪欧洲美术

——哥特式美术

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 班级:08级教本三班 姓名:朱丽霞 学号:080401041339 指导教师:武孟亭

哥特式美术(Gothic Art)12~15世纪的中世纪欧洲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用“蛮族”——哥特人一词,称之为哥特式。其最早产生于法国,之后风靡整个欧洲。哥特式美术分类

哥特式雕刻

雕刻是哥特式教堂的主要装饰,与罗马式雕刻对建筑的依附性不同,哥特式雕刻大量运用半圆雕和高浮雕,从而较自由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并加强了空间感。尤其是开始追求世俗情感的表现,不仅对宗教传统模式有所突破,而且赋予人物以生命的活力。法国亚眠大教堂的基督雕像,流露出仁慈而诚挚的感情。南十字耳堂的《镀金的玛丽亚 》,则充满了慈爱的母性。德国班保大教堂的雕像《玛利亚与伊丽莎白的会见》,人物表现出丰富的内心活动。意大利雕刻家G.皮萨诺为普拉多大教堂作的圣母像,动势十分优美,故被称为哥特式倾斜,这种姿势影响到整个欧洲。

《旧约》中基督的一位先驱者,取自夏尔特尔大教堂的御门之上,代表了早期哥特式雕刻艺术。人物修长,立在垫座之上,头上是华盖。两臂紧贴身体,衣服的褶皱线亦成平行状,刻得很浅,有点象柱子上的凹槽。头部占身体的六分之一,符合当时的美学准则。表情安祥,更加强了人物的神圣感。雕刻艺术的一个典型的特点是继续的线条间的紧张感。这个“圣母与圣子”像尤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色。同时,整个雕塑的结构似乎融化在衣服优美雅致的线条之中。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哥特风格的建筑的特征,是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的尖塔、刻有想像的怪物,其局部装饰均富有强大的表现力,这种形式在这一时代的教会建筑中占有统治地位。

哥特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把罗马教堂的十字交叉拱、骨架券以及从7世纪阿拉伯人所用的尖顶券加以发展而来,并成熟地应用了飞扶壁。它把罗马建筑中支承拱顶重量的坚实厚壁(罗马时代都在60厘米以上)极巧妙地运用垂直于屋顶的构柱、飞扶壁、尖券以及肋料拱共同承担,从而大大减小了墙垣的厚度,并又赋予极精美的艺术处理。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它把古罗马的结构体系中不够完善的地方,都改进了,罗马结构体系中存在的难题,都解决了。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部设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绘画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在13世纪中叶出现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图、北欧的板上画和意大利的湿壁画中。它与哥特式雕刻一样,经历了日益自然主义化的演变。彩色玻璃窗镶嵌画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的变化而发展。其作法是用铁条把窗子分成方棂,再用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然后镶进彩色玻璃。玻璃的色彩以深暗和强烈的为主,常用几种不同颜色重叠,颜色层次加多。法国夏特尔教堂、兰斯教堂和亚眠主教堂横厅上的彩色玻璃窗画最为著名。手抄本插图画在哥特式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在法国常采用建筑物上的装饰纹样为创作题材,如巴黎图书馆藏的圣路德维克的诗篇插图,装饰的是哥特式尖顶发券。而世俗性的抒情诗与讽刺寓言的插图也很发达,如法国林堡兄弟以时令为题描绘的《美好的时光》以及英国的《大动物寓言 》等。德国马奈斯手抄本书籍中的情歌书,则表现了骑士恋爱的题材。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为壁画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天地,最重要的画派有比萨派和佛罗伦萨画派,他们吸取拜占庭的艺术原则,并结合哥特式因素,创造出新的绘画空间,经过奇马布埃、卡瓦里尼、杜乔直至乔托等画家的努力,最终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哥特式绘画的代表人物:

乔托(1266-1337)是佛罗伦萨人,据传说,他是契马布埃的学生。传说乔托小时候是个牧羊人,在牧羊时以石块和树枝在地上作画,契马布埃偶然在途中见到,惊异于这个牧羊少年画得生动而真实,就收他为学徒了。后来,他一生从事于为教堂画壁画,从1308年到1334年间,他的壁画遍及罗马、佛罗伦萨、巴图亚、比萨、维罗纳、那不勒斯等地,可惜大都损毁了,保存下来的真迹不多。最著名的有《犹大之吻》、《逃往埃及》、《基督传》等。

犹大之吻

乔托从构图上尽量采用活的人物和真实的世界,对绘画素材已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方法。人文主义思想在乔托所生活的年代已经萌生,但还未形成一种思想运动,其特点即是与封建正统的神学思想相对立。人们开始从信仰神转变为信仰自己、尊重人性和人生的价值。这里介绍的《犹大的吻》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圣经历史画杰作之一。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

西莫尼·马尔蒂尼(约1285—1344)是哥特式绘画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也是锡耶纳画派中唯一可以与其老师——伟大的杜乔抗衡的人。受法国哥特艺术的影响,他的作品讲究轮廓线条的层次韵律,用色精细含蓄。1340年侨居法国,其作品对法国14世纪的绘画艺术影响很大。

西莫尼的艺术仍然与精神超然的拜占庭传统有关,但画风流露出类似乔托的开拓精神:注重形式的典雅、线条的流畅、人物动作的微妙奇巧。其作品华贵的品格和精巧的工艺性,表明他不仅是意大利哥特式的代表,更是“国际哥特式”风格的奠基人。西莫尼曾经到当时设在法国阿维尼翁的天主教教廷绘画,其典雅细腻的风格影响很广。

天使与圣母领报 《天使与圣母领报》是西莫尼·马尔蒂尼晚期的作品,画风属于早期的哥特式绘画。

西莫尼笔下的人物具有非同寻常的形体“流动性”,无论天使还是凡人都有一种飘掠的动感。这幅《天使与圣母领报》便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他的这种戏剧性。玛利亚飘逸的姿态仍不失哥特式的典雅,她身穿蓝色长袍,人们一般认为这是天空的象征。中央的百合花寓示着玛利亚的纯洁之躯。加百列周身金光闪闪,观众由此感到这次神圣的相见将天地合二为一。

《天使与圣母领报》是基督教绘画百画不厌的题材,不同时代的很多著名画家都表现过这一题材。而西莫尼画笔下的人物具有非同寻常的形体流动性,画中人美丽绝伦,没有一位画家像西莫尼那样敢用色彩,自信而巧妙地将我们引入他想象的世界。我们看到,玛利亚听到天使关于上帝之子将通过她成胎降生的传报后,神情畏缩,甚至大为惊骇。尽管在精神极度迷茫时候,玛利亚飘逸的姿态仍不失哥特式的典雅,玛利亚与天使的目光交织在一起,心灵得到沟通。

第三篇:美国在欧洲推出

美国在欧洲推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并重新武装西德。在亚洲,美国先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双边和多边条约,并在这些条约的基础上于1954年9月与相关国家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中东,则推动英国主持建立了中央条约组织,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又推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斯皮克曼认为,美国这种对苏联(以及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遏制战略”,实质是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保持美国的军事优势,以压制苏联向边缘地带突破,进而向西方海上力量挑战。

“遏制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

(1)从战时与苏联结盟共同抗击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过渡到以苏联为主要对手和作战对象,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成为战后40多年美国贯彻始终的战略目标。(2)从以美国本土为中心的美洲堡垒战略向真正的全球战略过渡,突破了长期以来一直以关注美国本土安全为主,对欧洲事务较少介入的“孤立主义”战略思潮,转而强调美国利益和美国安全的全球性,首次制定了积极干预世界事务、争夺世界主导权的较完整的全球战略。从这一战略开始,美国战后至今各个时期的军事战略均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进攻性。(3)从传统的常规战略开始向核条件下的现代战略体系转变。虽然提出和实施“遏制战略”的初期,美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核战略,但是随着1945年8月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实战运用,美国已经开始研究运用核武器的理论,核战略的雏形正在形成。(4)从步西欧后尘到走在世界前列。二战以前,美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基本上是对英、法等西欧国家传统军事理论的摹仿,国家政策中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一直存在脱节现象,从未出现过将政治目标和军事目标结合在一起的战略理论。从“遏制战略”开始,美国一扫以往由于战略传统缺乏而呈现的战略思维贫乏,迅速掀起“战略热”,开创了美国现代战略研究的新局面,创立了具有美国特点的独立的战略体系,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

第四篇:中国人在欧洲如何申请美国访问学者

中国人在欧洲如何申请美国访问学者

厚 谱 教 育:访问学者申请领跑者

很多中国学生在异国他乡求学,等到了快要毕业的时候,可能要申请其他国家的访问学者或者博士后,比如在英国读本、读研,想申请美国访问学者、博士后,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访问学者资深访问学者专家孙伟老师告诉大家几个关键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从异国他乡选择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或者博士后。

1、办理地点:一般来说,从英国或者欧洲其他地方申请美国博士后或者访问学者可以回国办也可以在现在国家办理。

比较两种办理地点,几乎所需材料差不多,只不过有些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办理美国J-1签证有个treaty免税的优势。从中国申请可能treaty免税是3年,在欧洲部分国家申请可能是免税2年。

2、个人打算:如果申请者个人倾向于回国办,还是回国办一下比较顺手,因为一些资料确实得回国准备,或者出国多年有些家事要顺便处理一下。

3、邀请函和签证的成功率:在欧洲国家办理访问学者,博士后邀请函、签证的成功率可能要高于国内,以邀请函为例,在国外得到一些名师的推荐,邀请函取得的成功率绝对很高,还有就是签证,欧美的关系存在,也会适当增高签证申请几率。

第五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ppt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地图)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开端(13、14C)1、雕塑:尼古拉??皮萨诺(Nicola Pisano,约1220―1284),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的兴趣,活动在比萨。作品是比萨大教堂布道坛的雕刻上,如《基督降生》、《博士来拜》、《基督受难》等,人物造型都显得庄重典雅,衣纹处理的厚重而有质感,层次变化丰富,明显带有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痕迹。

2、绘画:a、奇马布埃(Cimabue, 约1240―1300),乔托的老师。以壁画为主,神圣题材的世俗化,明暗对比法的首次运用。《圣母子》。b、杜乔(Duccio di Buoninsgna,约1250―1318),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与佛罗伦萨画派不同,采用富丽高雅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成功地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于锡耶纳的神秘性杂揉一处,突出了画面的抒情效果。代表作《光荣圣母》、《最后的晚餐》。

3、佛罗伦萨画派:乔托(Giotto,约1266―1337)创始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用现实生活的人物来表现宗教故事。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犹大之吻》。尽管其写实技巧还显得比较幼稚、生硬,但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正是后来艺术家所要面临的问题,如戏剧性情节的构图,人物的表情神态,人与环境背景的关系,画面的空间层次,物体的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等。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美术(15C)1、15 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现实主义原则,对解剖学和透视学的研究首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约在1420 年左右,佛罗伦萨三位大师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a、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 leschi,1377―1446)。作品有佛罗伦萨大教堂1-6。b、雕塑家多纳太罗(Donatello,1386―1466),是15 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塑创作彻底摆脱了哥特式风格的痕迹(模仿自然的现实),复兴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样式(高贵、典雅)。《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大卫》。c、画家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出乐园》,《纳税钱》。2、15 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4―1510),他的绘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在使用宗教题材,能更自由的抒发个性和世俗的感情。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如《春》、《维纳斯的诞生》。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美术(16C 上半叶)1、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之一,画面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代表作有《天使领报》、《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萨》等。2、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在作品中倾注于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代表作有《大卫》、《创世纪》、《摩西》、《圣母子》、《哀悼基督》等。3、拉斐尔(Raphael Sanzio,1483―1520),以优美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代表作《雅典学园》、《西斯廷圣母》、《圣家族》、《圣母子与圣约翰》、《圣母玛利亚的订婚》等。

四、威尼斯画派(15―16C)1、乔万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约1430―1516),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他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有小树的圣母》、《神的欢宴》、《湖的圣母》。2、乔尔乔纳(Giorgione,约1476―1510),贝利尼的学生,是从贝利尼风格过度到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诗一般的画面,并不单纯是一种优美的视觉效果,而且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暴风雨来临之前》、《田园合奏》、《沉睡的维纳斯》。

3、提香(Tition Tiziano Vecelli,约1487―1576),乔尔乔纳的同学,其作品不象乔尔乔纳那样抒情和宁静,而是显得壮丽、热情和富于想象,色彩强烈,用笔奔放。《维纳斯》、《带手套的男子》、《保罗三世》、《花神》。4、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比提香晚一辈,他在1553 年来到威尼斯,这时的威尼斯已过度了它的繁盛期,贵族和商人抓住最后的时光饮宴享乐、花天酒地,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威尼斯人追求的不是宗教的禁欲,而是世俗的欢乐与自由,他把这一切都搬上了自己的画面。《利未的家宴》、《格利戈里的宴会》。

5、丁托列托(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1518―1594),在威尼斯画派中别具一格,他的艺术理想是“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他的画也是具有规模宏大的构图,复杂激烈的人物、动态和异乎寻常的透视角度。《圣马可的奇迹》、《自画像》。6、柯罗乔(Antonio Correggio,1499―1534),他是与威尼斯画派的乔尔乔纳、提香同时的一位著名画家,主要活动在北意的巴马,在画风上受威尼斯画派的影响较大,画面上色彩明快,诗意盎然,妇女形象美丽动人。《圣夜》、《丽达与天鹅》。他的作品已看到巴洛克的前兆。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地图)

一、总体特征1、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2、由于雕刻作品现存极少,在15 世纪尼德兰美术中绘画方面的成就便显得非常突出了。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祭坛画与独幅木板画,因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使得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有比较浓郁有宗教气息,总的绘画倾向是:严肃、静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自然。另一方面,尽管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由于画家对描写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增长,作品中便不时体现出现实主义倾向。

二、奠基者1、罗伯特??康宾和扬??凡??埃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2、罗伯特??康宾,他的著名作品《受胎告知》虽然是宗教画,却通过某些细节描绘,使画面上流露着市民生活的情趣;同时,画面上所描绘的风景为风景画在尼德兰地区成为独立画种奠定了基础。代表作还有些《肖像》。3、扬??凡??埃克,虽然他的画大部分为宗教画,但却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刻画,非常注意写实,细心研究了光和色的表现,还对油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题材因为现实世界和世俗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开辟了尼德兰文艺复兴的道路。代表作《教堂中的圣母》、《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罗林的圣母》1-3 等。

4、罗吉尔??凡??德尔??维登,康宾的学生,1450 年曾去过意大利,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称他是自杨??凡??代克以来尼德兰最优秀的艺术家,通过它的活动,扩大了尼德兰画派在国际上的影响。代表作有《受胎告知》、《下十字架》、《最后的审判》、《妇女肖像》等。

三、15 世纪时期1、15 世纪中叶,在北方随着经济的兴旺发达,文化艺术也十分昌盛,以哈勒姆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画派。德尔克??波茨(约1415―1475)是北方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曾经为鲁汶市圣彼得教堂绘制了祭坛画,《最后晚餐》一画,画家没有按照宗教内容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将最后晚餐的场面大胆地移至15 世纪尼德兰市民住宅的餐室中。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地狱》、《基督在西门家》等。

2、继波茨之后另一位著名的北方画家是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约1460―1495),其创作风格受到过前辈艺术家波茨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幅油画《旷野中的施洗者约翰》。他的另一幅油画《耶稣诞生》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6019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