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地形图及其应用
第六章 地形图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在概略介绍地形图含义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讲明了地形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图号、图名和图廊、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及等高线特性等概念。然后详细介绍了地形图应用。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有根据地形图确定点的坐标、高程,确定直线长度、坡度和坐标方位角,绘制某方向断面图,选定已知坡度线路等;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利用地形图绘制断面图、平整土地、计算面积等。
每项工程建设离不开地形图,所以识图必须熟悉下列一些问题: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与图廓;地形图的坐标系;高程系统;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方位;地形图图式;等高线等。地形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距离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按表示方法的不同,比例尺又分为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等形式。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另一种是接坐标网格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采用前者,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采用后者。1992年12月,中国发布了新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国家标准(GB/T13989—92)。自1993年3月起实施。新测和更新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围均按GB/T1 3989—92进行分幅和编号。新的分幅和编号全部由1:100万地形图逐次加密划分而成;1:5000地形图列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增至8种。编号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比例尺代码,再加上相应比例尺的行、列代码。l:5000~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编号均由五个元素、10位代码组成。《地形图图式》是测绘、出版地形图的基本依据之一,是识读和使用地形图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概括了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表示的符号和方法:在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地物的形状、大小和它们的位置的符号称为地物符号。它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和注记符号四种;地貌的形态按其起伏变化可分为平坦地、丘陵地、山地和高山地四种类型。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而在测量上最常用的方法是等高线法,复杂地貌也可辅以其他符号表示,如峭壁、冲沟等。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等高线具有等高性,闭合性,非交性,对称性,密陡稀缓性等特性。
在地形图的基本应用中,着重介绍了在地形图上如何确定某点的高程和坐标,确定某点的高程时,可用内插法或目估内插法来确定;确定某点的坐标时,必须考虑图纸伸缩的影响;确定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或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可用图解法或解析法;确定图上某直线的坡度时,则需先求出该直线两端点的高差,再求出该直线的水平距离D,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就是某直线的坡度。
关于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来绘制设计线路纵断面图,以此反映该线路地面的起伏变化。
在地形图上按限制坡度选择最短路线的方法,是根据工程的需要,对在山区或丘陵地区进行各种道路和管道的坡度进行一定的限制。以保证安全行车和过水。
地图形的面积量算主要是计算工程的土石方工程量,其方法主要有几何图形法、坐标计算法、透明方格纸法和平行线法四种,其中前两种主要用于规则多边形面积的量算,后两种主要用于不规则曲线面积的量算。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常要对拟建地区的自然地貌加以改造,整理为水平或倾斜的场地,使改造后的地貌适于布置和修建建筑物,便于排泄地面水,满足交通运输和敷设地下管线的需要,为了使场地的土石方工程合理,应满足挖方与填方基本平衡的原则,同时要概算出挖或填土石方工程量,并测设出挖、填土石方的分界线。其中设计成水平场地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有时为了工程的需要,也可设计成一定坡度的倾斜地面。
习题与思考题 1.何谓比例尺的精度?它对用图和测图有什么指导作用? 2.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3.何谓等高线?何谓等高线距、等高线平距?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如何? 4.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5.简述阅读地形图的步骤和方法。
6.简述利用地形图确定某点的高程和坐标的方法。7.简述利用地形图确定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的方法。8.简述利用地形图确定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的方法。9.简述利用地形图计算面积的方法。10.如何计算场地的设计高程?
第二篇:地形图野外应用实习报告
地形图野外应用实习
报告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091
姓名:戴泽斌
学号:090810026
5地形图野外应用
地点:蔡家关下寨时间:202_/12/3
地图是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球或其它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多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形式,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表示在平面或球面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着事象的时空分布、数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或图像①。地形图就是载负着某区域的空间信息的地图,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运用地形图。此次实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地形图的信息与实地相结合,主要通过定向、定点、对应地物以及手持GPS对地形图的正确阅读。
一、定向
此次实习的地点是蔡家关下寨至阿哈湖地段,在逸夫楼广场我们拿到一张1:1万和一张1:5万的地形图、罗盘仪和一个手持GPS。
(1)罗盘仪定向:首先对1:1万进行定向,把该地形图平整的放在地上,将罗盘仪放在地形图上,罗盘刻度盘上的北字指向地形图北图廓,使罗盘仪的指针与坐标纵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形图是指针北段指向相应的分划,就完成了地形图的定向。
遇到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实地使用地形图和罗盘仪,对地形图的读图方法运用还不熟练,再加上罗盘仪的故障问题,指针的南北方向相反,导致第一次定向错误。
解决问题:读图时指针指向北时读着南,指向南时读着北。
(2)利用明显地物定向:实习时是早上,利用太阳来判断东西方向,然后转动地形图,就完成了地形图的定向
遇到问题:当天雾很大,只能大概判断东西方向。
解决问题:在地形图上确定逸夫楼所在位置及阿哈湖的位置,结合太阳的大概方向,可得逸夫楼到阿哈湖的方向
二、定点
在定向之后,接着就可以确定自己站立点在地形图所在的位置。
第一点:逸夫楼的后面有一座山,叫做画眉山,前面是右前方是足球场,正前方有一条通向市里的公路,根据这三个明显的地物点,就可以在地形图上找到逸夫楼所在点
第二点:此点为实地的一个小山头,此山头大概有25米,两边为比较明显的平地,而且在山头的前上方是高压线。根据这些明显的特征在地形图上找到有4条等高线的且有高压线的小山头。
第三点:此点实地在一山的半腰的一条小路上,右前方为阿哈湖的一角,并且在此点下方有一条用于灌溉导水管。在地形图上确定阿哈湖后,找到此点所处的山,找出小路所在位置,并在图上找出突出的导水管,小路与导水管相交的位置就为该点。
遇到问题:由于天气问题,雾很大,视野不远,实地看不见高压线,并且在图上有两个小山头,而实地却只有一个,第二点很难确定。
解决问题:根据图上两个山头所在点与右边山的距离。与实地距离比较便可以确定第二点在图上的位置。
三、手持GPS的设置与使用方法
由于同样的一个地物点,在中央经线不同的情况下所得出来的通用坐标
不一样,而我们所用的地形图所有图幅都是有确定的中央经线,也就是说每一个图上点对应一个地物点。所以,如果想确定所站立点在图上的准确位置,就要确定和地形图一致的中央经线。在使用GPS之前必须重新设置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设置:打开GPS后首先收索卫星,能为我国所使用并且GPS里有的为WGS-84椭球体。因为我们所拿的是1:1万的地形图,所以用的是3°分带,根据我们所处的位置为36带,所以GPS设置中央经线应为108°.GPS的使用:
(1)GPS定点:设置好中央经线后,就可以用GPS对实地进行打点定位
了,在实地拾取某点用GPS读出并记下该点的坐标,根据坐标就可
找出该点所在地形图的位置然后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读出并记下该
点的坐标,就可得到第二点的坐标,根据坐标就可找出该点所在地
形图的位置。
(2)GPS计算速度:将GPS水平持于手,在走动的过程中注视GPS,可
以看到其速度值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的数字就是步行的速度变
化。
(3)GPS计算距离:根据两点的坐标,利用数学方法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距离
四、总结
理论跟实践还使用很多不同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之中要更牢固的掌握好
地图阅读的方法,并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实践,做到能熟练运用,尤其是现状图和GPS的运用。
参考文献:①张荣群、袁勘省、王英杰 现代地图学基础.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2_ 8(1):2-4
第三篇:基于ArcGIS地形图符号库制作与应用探讨
目 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2 1 符号库的创建和编码对照表文件的建立....................................................3
1.1点状符号制作..................................................................................................3 1.2 线状符号制作.................................................................................................4 1.3 面状符号制作.................................................................................................5 1.4 编码对照表文件的建立.................................................................................5 符号库的简单应用..............................................................................................6
2.1点状符号的应用..............................................................................................6 2.2 线状符号的应用.............................................................................................7 2.3 面状符号的应用.............................................................................................7 总结..........................................................................................................................8 参考文献.....................................................................................................................8 基于ArcGIS地形图符号库制作与应用探讨
摘 要:自动制图是GIS 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图形编辑,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数字地图进行整饰,按照给定的符号、注记和颜色进行图形显示或绘图仪输出。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它是表达地图内容的主要手段。地图符号是由形状不同、大小不
一、色彩有别的图形或文字组成,它能够传递地理事物在空间位置、形状、质量、数量和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域总体特征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地图符号库的设计在地理制图及GIS中具有重要地位。关键词:ArcGIS;符号库;制作;应用
Abstrac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is a particular important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Automatic mapping is one of the main functions of GIS, by graphic editing,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users of digital maps for finishing, according to a given symbol, annotation and color graphics display or plotter output.Map symbols are the language of the map, it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expression of the map content.Map symbol is a different shape, sizes, colors with other graphic or text form, it can pass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ings in space, shape, quality, quantity and linkages between various things, and reg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map symbol library mapping and GIS in geograph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Key words: ArcGIS;symbols library;production;application
引言
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单位,是可视化表达地理信息内容的基础工具;地形信息符号库是地形图符号的汇集系统,它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实现地形图符号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当今流行的地理信息系统和专用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主要采用符号库的形式来管理地图符号,并用交互式设计的思想来实现地图符号的制作。目前国内外GIS相关软件符号库中符号设计的途径主要有4种:一是文本编辑器设计方法,建立符号的文本描述,其特点是设计速度慢,不能实时观察所设计的符号;二是采用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编程实现,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特殊符号的绘制;三是利用系统本身的图形编辑功能将符号当作普通的图形块 设计制作,追加符号码等描述项后存储到符号库中;四是提供符号设计界面,用户可将系统本身提供的基本符号与自定义的简单符号(如点符号)进行某种组合、位移、放缩后得到制图输出所需要的复杂符号(如复杂线型和面状填充符号),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符号设计方式。
ArcGIS是由美国ESRI公司研制开发的一个功能强大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本文在充分分析地形图图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地形图符号库的创建方案,由于各国的地图都根据国家颁布的规范图式测制或编绘,有自己的编码方式和图式符号。符号库的创建和编码对照表文件的建立
ArcInfo 8.01的ArcMap模块中提供了交互式符号设计系统Style Manage,它可同时对多个符号库进行管理,各符号库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因此它满足地形图多比例尺系列符号库管理的要求[1]。每个符号库又细分为若干子符号库,如点符号库、线符号库、面符号库等,实现对不同类型符号的分别管理。1.1点状符号制作
点状符号是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小面积地物或点状地物符号,点状地图符号的参量描述有大小、方向、色相、灰度、纹理、密度等,通过这些参量及其组合在定量、定性上表达不同的地理信息内容。它的图形比较固定,不随它在图幅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点状符号由基本的几何构造单元组合而成,可分为点、线段、折线、样条曲线、多边形、矩形、三角形、圆、圆弧等9种基本图元。
点状符号都有明确的定位点和方向性,但点状符号设计应留有一定的“自由度”,在符号化配置时允许用户实时修改,如大小、方向、颜色,不能将所有参量都固定[2]。在ArcMap下创建点符号库步骤如下:
(1)在ArcMap的符号设计系统Style Manage中新建一符号库,并根据用途给符号库命名(如1∶500地形符号库);
(2)利用AutoCAD(R13 以上版本)提供的强大的制图及编辑功能,在AutoCAD中按图式要求绘制符号库中所需的各点状符号,保存其块文件,并分别转为bmp 文件;
(3)在造字软件(如Font Create Program 3.0等)中新建一字体文件,将各点符号的bmp 文件导入字体文件的字体模板中(见图1),调整符号位置,使其位于字体模 板坐标系的设定范围内;
(4)设定字体文件名,生成字体文件并安装该字体;
(5)在符号设计系统(Style Manage)已创建的地形图符号库的点符号子库中一一导入已安装字体文件中的点符号,利用预览窗放大确定其定位点,设置符号名及其地物分类码,完成点状符号子库的创建。
图1 字体文件中的点状符号模板
1.2 线状符号制作
线状符号是长度在地图上依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部分符号的宽度与目标的空间分布范围有关,如陡坎等。线状符号符号化的结果与符号的配置方向和数字化采集的方向有关,因此对于有向线状符号的制作,要么根据相反的符号化方向制作2个不同的线状符号,要么在设计线状符号之前先约定符号配置方向(如沿前进方向左侧生成符号)和线状符号数字化采集方向(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采集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制作符号时只需按约定的方向制作一个符号[3]。任何线状符号都可以看做是由具有单一特征的线状符号或点状符号组合而成,这种组合要考虑叠置顺序、在基线上布局的偏移量、符号单元的比例关系等,一种符号往往可以通过多种基本符号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生成,在设计时应力求简单,基于这一思想对线状符号进行设计。如(图2)中的线状符号可以看作是由实线、虚线和齿线3种基本线型组合而成。通过对地形图图式的分析,地形图中的线状符号可以抽象为实线、虚线、点符号线、齿线等4种基本线型,图式中的绝大多数线状符号都可通过这4种基本线型组合而成,各种基本线型符 号设计时考虑的图形参量为:实线(颜色,粗细),点符号线(颜色,大小,方向,比例),虚线(颜色,粗细,比例结构),齿线(颜色,粗细,比例结构);对于某些特殊的线状符号,如电力线及其符号,由于其符号配置的不等距性(转折点处必须配置符号),不能用以上4种基本线型组合而成,可通过上述第2种符号设计途径,即通过ESRI公司提供的ArcObjects组件以二次开发的方式定制符号,此时符号化功能模块直接调用该符号定制程序实时生成符号进行符号化。
图2 复杂线状符号的生成
1.3 面状符号制作
地形图上的面状符号是在2维图上沿各方向都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在轮廓线范围内配置不同的点状符号或绘制晕线或着染颜色。根据地形图图式,地形图中的面状符号填充图案可抽象为3种基本类型:一是在轮廓线范围内以不同的倾角、不同的间距、不同的实、虚部长度的平行线簇来构成不同的图案,即阴影线填充图案;二是在轮廓范围线内以不同的间距、不同的布点形式(“井”字形或“品”字形)、不同的旋转角绘制点状符号以构成图案,即点符号填充图案;三是在轮廓线范围内填充颜色,即颜色填充图案[4]。对于第1、2 种类型填充图案的面状符号的制作,同线状符号的制作相似,也可通过点状符号、线状符号或面状符号组合而成(见图3);对于第3种类型填充图案的面状符号的制作,只需从颜色模板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颜色即可。
图3 “品”字形面状填充符号的生成
1.4 编码对照表文件的建立
编码对照表文件是建立空间实体的用户标识UID(地物编码)与符号库中的 5 符号标识SID(符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文件,它是符号化功能模块用以对空间实体进行符号化的依据,当用户要改变制图范围内某种地物的显示符号时,只需修改文件中该地物的用户标识与符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5]。
建立这种空间实体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方法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随时改变地物的显示符号,而且多种地物可以选择同一符号输出,不必重复设计相同的符号。编码对照表文件可与符号库作为一个文件保存,也可单独作为一个文件保存(一般以文本文件(3.txt)的形式存在),为了便于修改以及符号化功能模块对文件信息的读取,本文所涉及的编码对照表文件单独作为一个文件保存,且其文件编写形式如下:
n 编码1| 符号1| 颜色1 编码2| 符号2| 颜色2
⋯
编码n| 符号n| 颜色n 其中n 为地物的个数,编码为7位代码,符号为5位代码,颜色为9位代码。符号库的简单应用
现实世界在空间资料抽象表达时,将其分为点状地物、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因而表达地物的符号也相应有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在ArcGIS中,符号库是在符号管理器(Style Manager)中进行管理,进行符号库的添加、删除、新建等工作,符号库之间相互独立,而且具有可视性能好,简便易用等优点,因此就可以充分利用ArcMap的优势,把适合我们国家自己的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符号库添加到里面去,同时还能保证制作的符号在输出时与国家地图图式完全一致。
2.1点状符号的应用
点状符号是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小面积地物或点状地物,其特点是图形固定,不随它在图面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符号都有确定的定位点和方向性;点状符号图形大多比较规则,由简单几何图形构成。但是通过简单图形符号组合的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对于复杂的点状符号,可以采用调用字体符号或图片的方式,其中前者为矢量格式,后者为栅格格式。不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图式符号都可由直线和曲线所围成,可以很简便的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如添加、删除、移动、合并和分隔节点以及对图形进行大小、位置的设定和镜射、旋转、缩放等。
对于字体的属性,在字体编辑器中,postscript和mapping的默认值是以键盘输入为基础,在测试(Test)时我们会发现,按下不同的按键就会出现相对应的字符,但是这种默认值会在ArcMap中的调用带来麻烦,因此在符号库的应用时要改变其属性值[6]。这样一个True type文件就可以有65536个符号可以应用,但在ArcGIS的调用中只有前256个符号可以显示(一般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如图4所示)。如果在用户的使用中,符号超过256个就可以直接使用索引号,只要将符号在字体编辑过程中按顺序排列并赋以索引号即可。
图4 字体编辑器中的符号 字体符号库在ArcMAp 中的调用
2.2 线状符号的应用
线状符号是长度依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用于表示呈线状或细条带状延伸的地物,它都有一条有形或无形的定位线对地形图图式中的不同类型的线型,对于不同粗细长短的线状符号的应用,要注意经过长短粗细和偏移进行调整就可以了。而对于复杂的线状符号的应用,需经过两个步骤:先把复杂的部分做成点状符号,然后在由点状符号直接组成线状符号,或与其他线状符号叠加而成。例如:栅栏、篱笆、陡岸以及各种道路。2.3 面状符号的应用
面状符号是指在二维平面上表示面状分布物体或地理现象,它通常有一条封闭的轮廓线;多数面符号是在轮廓线范围内配置不同的点状符号、绘阴影线或涂色。
面状符号的应用主要注意对面区的填充,我们这里采用了两种方法来实现填充,反应面状的符号的简单应用: 一种方法是对于一些房屋、沼泽地等面状符号,可以由简单线或其它线状符号来填充;另一种方法可以用点状符号来填充,对于点状填充符号的属性编辑对话框没有对符号的填充提供旋转和行间错位偏移,可以采用多层填充符号的叠加方式,在具体应用时就需要在不同的层中设置相同的间距和不同的偏移量[7],如果园、草地等。同时这种符号也可以用线来填充,大多数的面状符号都是斜列式,可以看作是线状符号的倾斜排列,同时在应用TrueType 字体时要注意对这些符号进行逆向旋转相同的角度,这样填充以后的图形才符合图式的规则,以实现对面状符号的正确应用。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ArcGIS 的地图符号库中不同种类符号的制作方法,这样制作的地图符号库不仅符合国家地图图式的规定,而且和ArcMap中自带的符号一样使用方便,且可视效果好;统一的编码为检查核对以及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对同一种地物可以进行批处理,减少了许多寻找符号所引起的时间消耗,同时开放式的设计使用户在制作专题地图等特殊需要而需添加新的符号时,可直接加进去,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需要编程调试,简单易用。同时简要论述了对各种地形图符号的基本应用过程及应用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参考文献
[1] 艾廷华.动态符号与动态地图[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23(1).[2] 薛 安,等.线状地图符号制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地图,1997,(4).[3] 马耀锋.符号构成及其设计模式的探讨[J ].测绘学报,1995,24,(4).[4] 王建华.地图语言学新探讨[J ].测绘通报,202_,(5).[5] 熊卫东,罗年学.RDGIS开放式地图符号体系设计[J].测绘信息与工程,202_,(2):27-28.[6] 游涟,周宏伟.地图代数符号库的数据结构设计[J].测绘工程,202_,11(4):14-17.[7] 郭达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202_.3-260.
第四篇:《中国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中国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
总第 2课时
课 型:新授
使用时间:10月14日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分析图形”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改变学生缺乏画图的习惯
2、从地理图象导学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 施 过 程 设 计
一、明确图形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比率是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因而可以说,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极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象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地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地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的地理图象,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置身于地理情景之中,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学习地理知识时穿插一些地图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象和图景,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象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象的学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复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外它们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直接成为考试的题目。
二、学生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
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究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地理课本文字传授,没有强调画图在地理课的重要性,或只是简单画一下草图,使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有以下两类:一是学生怕画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机械的记忆。二是有画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等于没画。图画不清楚,不该画的画了,该画的却没画,从而引起对知识理解错误,久而久之就不爱画了。面对这些原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画图的习惯。
三、从地理图象导学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习惯
地理图象导学是指以图象为媒介,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象,积极思维、自觉探索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智力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课时由一个或数个教学环节组成,例如“城市化”一节课可以由“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环节组成。而每个教学环节又由四个教学步骤组成。这四个教学步骤是:①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教师启发式的导言、展示系统、学生的读、听、看等。例如“什么是城市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先通过导言,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展示图象(中国政区图、无锡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等,让学生观察。②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展示的图象,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同 一个教学环节的几个问题具有相关性)。同时,指导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上述“什么是城市化”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象和利用已学的知识思考和解答。③探索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请个别学生起来解答问题,其它学生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④总结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指图作补充、修改、归纳和总结,并让学生用简图、示意图、逻辑图、迁移图等图象画好
在地理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
1.在课堂中设置画图活动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的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也就成为活动课程的重要题材。因此,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实践表明,学生对观察内容掌握了多少、准确与否,绘一幅草图就一目了然,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时,教师利用媒体或者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运动,然后,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回忆刚才演示情景,并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像变成平面图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草图。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拔和总结。除此,还可以布置学生经常做图文变换的活动。如讲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描述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加深认识,印记牢固,便于掌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态描述表达能力,发挥绘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意识;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力欠佳、初学地理感觉枯燥无味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效果更好。
2.画知识联系图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利用地理图像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像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如天体系统各层次的关系不易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由框图联系图可知,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属并列关系,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则属从属关系。
3.在课外开展地图制作活动
在课外开设地图制作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布置小组成员绘制本校地理平面图;中国及世界区域地图轮廓的描绘;学校所在乡、镇、市的简易地图绘制。这些地理制作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可能是生活用品工具,也可能是教育学习用品。另外,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各种图形画图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使学生养成自己画图的习惯。
第五篇:地形图教案
地形图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组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教具准备】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著名景点驼梁去旅游(播放一组驼梁的风光图片)。刚才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驼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起伏状态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把这高低起伏的状态在平面图上反应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讲授新课
对本节课的学习,将它分成四个环节完成。环节一: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1.学生自读课本,找出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用幻灯片演示。
2.如何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采用驼梁山区的照片和卫星图片,用动画的效果将等高线地形图展现出来,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3.总结补充:同学们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4.活动1.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各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纸上画出给定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2.用橡皮泥依照每一条等高线的轮廓,做成厚度相同的平面。3.将橡皮泥模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拼合在一起。
小组展示,并给以适当的评价,比较哪个组做得更好。环节二:了解山体的不同部位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哪个部位陡峭,哪个部位较缓,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对应部位,总结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结合实例,请同学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此时,学生会提到山顶,但对其他山体部位就不太清楚了,教师因势利导,并结合幻灯片展示。学生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别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并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习题巩固】
环节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成因:人们为了更好地看清地形,于是,在等高线地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变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1.42,指出不同颜色表示陆上由低到高的变化。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根据海拔的高低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将其划分为五种地形。图片展示,读课本27页相关内容,比较它们的特点差异,填入表格中。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很容易画出地形素描图了。
环节四:1.对于地形剖面图,它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采用动画演示,更形象。2.学生自己动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书上28页活动题补充完整。
作业: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己熟悉的某座山的地形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
2、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及判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表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特征(表略)【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亲手描绘等高线、小组共同探究各山体部位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本节课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描绘过程中,如果不准确,特别位置的移动,会造成后面同学探究时的困难或错误,所以在描绘过程中,老师要到各小组指导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