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
谈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旺旺决定一个人做人做事的质量,我们大学生更需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特别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来看,健康应该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只有当这三个层面同时处于完好状态时,才可以说是健康的。相反,疾病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或社会功能方面出现的各种障碍或异常。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病人时,不仅要考虑病人的身体是否有病,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及其社会功能是否也同时受到了损害。例如脑卒中后,病人在身体上出现了偏瘫,同时在心理上还可能同时存在记忆力下降、情感脆弱、焦虑、抑郁、易激惹、人格改变等,这些又会导致病人生活、工作能力的下降,使之无法胜任原来的工作,无法承担照顾家人的义务,病人可能因此认为自己成了“废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这就要求医生一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的躯体疾病,同时也注意帮助病人恢复其心理和社会功能,而且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对躯体疾病的康复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遍阅世情,人生遭遇,并非天天都是阳光明媚,有时是风,有时是雨,有的是欢笑,有的是烦恼。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求知的坎坷、失恋的烦恼、情欲的煎熬、疾病的困扰……这些不幸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何在不幸中寻找希望?这就需要心灵的超越——拥有一颗平常心。
拥有平常心的人,能直视苦难。
拥有平常心的人,不去计较得失。拥有平常心的人,不消极、不怠慢,还要有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拥有平常心的人,同时拥有自信乐观的良好心态。
生活只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学会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去经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我们要用平凡和执着铺就人生的坦途,我们要成为走出人生坎坷的有志者,我们要成为无愧人生的开拓者,我们要让生命的热情在人生的磨难中擦出不灭的火花,让人生的瑰丽梦幻镌刻时间辙印里,我们要让人生的每一个细胞透出刚毅,让人生的每一段闪烁不朽!
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让人生的风帆顺利起航!
.net1103班
曹雷
202_/12/18
第二篇: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
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发现心态对于现在社会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乐观、积极、阳光的心态会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会有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反之,则遇到任何事、任何人都会很消极的对待,从而降低了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我想在这里说,在现在社会要学会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怎样营造阳光心态?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保持阳光心态就是保持平常、积极、知足、感恩的一种心态,能够让我们带着好心情去创造成功、体验过程。学会从工作中发现乐趣,任何工作,只要用心去体会,总会从中发现乐趣,找到成就感,使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延长快乐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工作,如果心态不平衡的话,就会这也不称心,那也不如意,啥都看不惯,啥都不满意。学会体会过程,有的人就找最讨厌的地方去体会,这个世界总会有阴暗面,一缕阳光从天上照下来的时候,总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眼睛只盯在黑暗处,抱怨世界黑暗,那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
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良好开端。只有自己调整好心态,才能给接触自己的人带去快乐,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准确定位,学会快乐工作,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一样的完成工作,何不端正自己的心态,快快乐乐地去工作呢? 因此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这就是阳光心态的内涵,它教会我们在变化、忙碌、浮躁的社会中,拥有一颗平常、积极、知足、感恩的心,并为着人生理想而快乐地生活。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无法事先判定事物的好坏,但我们可以带着好心情去创造成功,体验过程。”面对紧张的工作、繁忙的生活,拥有阳光一般温暖而灿烂的心态,用一颗感恩的心处世,那么,我们获得的将是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第三篇:保持阳光心态
保持阳光心态,笑对一生
——读《幸福是一种心态》有感
暑假利用闲暇之余,阅读了黎丹正著的《幸福是一种心态》一书,这是一本帮助人调节心态、获得幸福的好书,细细读来确实启发心智。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但正如书中所道:真正的幸福,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心态和心灵上一点小小的满足。阳光心态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生,只要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就会盈盈在握。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但正如书中所道:真正的幸福,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心态和心灵上一点小小的满足。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有事做,儿孙绕膝,左右逢源,一天忙忙活活这就是幸福。不是我们自己在逃离幸福,而是我们忽略了自身的心情与感受,忽略了我们原本可以获取幸福的感动。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幸福不是靠别人施舍,也不是靠上天怜悯,只有靠自己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阳光心态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生,只要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就会盈盈在握。比方说:经过一个黑夜的休息,清晨起来,打开窗户,迎接那一缕清晰的晨光,深吸一缕清晰的空气,这就是幸福!幸福源于感激的心。我们要感激父母,感激生命,感激朋友,感激这温暖的阳光,感激这湛蓝的天空,感激这广阔的大地。只有感激才会珍惜,珍惜才会满足,满足才会幸福。当我们感激所有的一切,我们又怎么能够不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心态。天天都是好天气,“天气”指的就是一种阳光的心态。幸福的心情就像晨光中的迷雾,看似朦胧却又清晰,看似浅显却又真实!工作中的幸福是服务对象给的;生活中的幸福是家人和朋友给的。哪怕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哪怕是一顿欢乐的晚餐;哪怕是一次激情的争辩!有事就想十分钟,过去就拉倒,天大的事也不要总放在心里,没完没了!处事总要阳光一点,说话也要阳光一句。
幸福,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幸福”成了人们的奢侈品。每个人都想要过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然而,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如果让1000个人来回答,就会有1000种答案。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清楚认识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本身就是多味胡豆,酸甜苦辣尽有。这是现实,普遍规律,没必要伤感与埋怨。境由心造,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加上理性、洒脱与豁达,把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它,就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事物时,就会发现,幸福就会随着你的阳光心态出现在你的身旁。
看来,幸福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幸福就是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只要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并从中感受到快乐,那就是一种幸福。降低自己的欲望,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都知道给学生定目标一定要恰当,太高了他们够不着,没有成就感;太低了,降低了满足感。同样的道理,用在我们身上也是一样。人生有目标是好事,但一定要区分目标与欲望。
人生的痛苦,就是在于过分追求,太高的欲望是一种负担,会让我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不如学会分阶段地给自己定目标,目标不要太大,周期不要太长,让快乐时时光顾我们。
在自序中,作者以清新的笔调写到:“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种心境。好的心境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觉、让我们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在接下来的200多页文字中,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用“幸福从心开始”、“营造心灵的港湾”、“心态怎样,人生就会怎样”等8个章节,引导我们“给自己的生活开一扇窗”,鼓励人们“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把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
每次在翻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与书中的观点产生深深的共鸣。是啊,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种心态。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可以说是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但为啥有时感到郁闷、烦躁呢?说到底,实际是心态出了问题。正如书中说的,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对于事业成功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
《幸福就是一种好心态》这本书,我看了三遍,仍嫌不够,不仅因为我每看一遍都会有一点新的感悟,一种新的收获,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同时也会懂得享受工作。工作是一种生活状态,把工作融入生活,把生活的态度影响工作中去,这会令到我们获益良多。如果我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那么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都可以快快乐乐地对待工作;相反,如果我们把工作当成一件差事、一项义务,它就会变的让我们无可奈何、令人讨厌却又无法逃避,工作就成为令我们痛苦的噩梦,这样的话,又有快乐可言呢?它是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保持一个好心态的重要性。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一、好心态造就做人做事的高境界。探究成功者的生存状态,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秘诀:他们在做人做事方面大多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正是这样一种境界推动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快。行为从于心态;改变心态就是改变命运;机遇垂青于心态积极之人。
二、低调做人是成功做事的不二法门。低调做事是做人的最佳心态,可以让人在卑微处安贫乐道,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低调做人者是人中智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屈伸自如,攻守有度。一句话,低调做人也是一种保护自己。
三、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一看,“善解人意”正是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具体表现。要看到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和我们的矛盾在哪里,找到关键点,才能更好解决工作中的矛盾。
四、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液剂。
五、要有快乐积极的心态做事。工作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做事要有积极心态。只有充满激情,你才能感染周围的一切。只有别人看到你积极的心态,才会让感觉你的上进。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改变你的工作状况,继而改变你的人生。
四、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一是要懂得放下。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一种对外部事务进退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来是到山顶看风景的,可是身上背负着何种各样欲望的包袱,就会越爬越累,别说可能登不上山峰,就连欣赏沿途景色的快乐心情也会荡然无存。但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觉所有的纠结与烦心反而可以转换成一片海阔天空,因此,放下也是一种得到。二是要懂得进退。如果说“进一步”的做需要的是勇气,能让我们得到更多,那么“退一步”的想则需要的是智慧,能让我们心灵更坦然。画家在作品即将完成时,通常会退上几步,端详自己的画作,接着再向前修饰作品,让它更加完美。这是因为先暂时退出胶着的实际情况,转换不同的情境和心情,反而会引发我们创新的思路和念头。三是要懂得分享。有些人喜欢斤斤计较,干什么事情总怕自己吃亏,更怕别人得了便宜,这样的人没有领悟到分享的真谛,只有懂得分享,才会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的快乐。为别人撑开雨伞,撑起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一片景致,正如孙潮书记所言: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四是要懂得宽容。林清玄写过这样一番话: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胸广大,世界就会明亮。一个人要做到不计较他人的褒贬毁誉:人誉我一笑,人毁我一笑。宽容不代表软弱,妥协也并不代表没有原则,相反会获得友谊和尊重。
我们常说:好心态,好习惯,成功已过半。积极的心态是成功、健康和快乐的源泉。
人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人又是人类社会的成员。作为自然的一分子,人有自己的自然本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有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幸福是自然本真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幸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幸福是一种心态》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获取幸福,那就是始终保持好自己的阳光心态,笑对一生。
第四篇:保持阳光心态范文
保持阳光心态
以积极的心态朝前看稻盛和夫先生说过“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敢于面对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积极的心态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积极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
第五篇:如何保持一个好心态
如何保持一个好心态
普遍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十种心态:快乐的心态、悲观的心态、自信的心态、自卑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知足的心态、贪婪的心态、坚持的心态、舍弃的心态。
首先,要学会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快乐的秘诀。惟有自信,才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保持乐观,从而想办法战胜困难与挫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或许有人说,我又何尝不想自信呢?可就是自信不起来啊。是啊,怎样才能使自己自信起来呢?我想,还是让我们多看自己的优点、长处,多发现、发掘自己的潜能吧。俗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限潜能。人不能光盯着自己的缺点、短处和现在,而要学会欣赏自己,多看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未来。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与事,发展变化才是永恒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时代早已过去。一定要学会赏识自己,悦纳自己,勉励自己。如果做不到这样,可以想办法,比如,积累自己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坚持写日记,写摘抄;把自己的优点罗列在纸上,同时写一两句能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或是自己的座右铭,贴在墙上等随处可见的地方,天天看到它们,激励自己。总之,要想办法让自己自信,自信就能快乐,快乐就能发掘潜能,就能高效。所谓快乐,越快越乐,越乐越快。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不难拥有良好的心态。
其次,要学会调节。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喜怒哀乐,都在所难免。一次考试的失利,一场伙伴的误会,一句过激的话语,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生活中的不顺心事总是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怎样调节呢?最简单有效的做法——用积极的暗示替代消极的暗示。当你想说“我完了”的时候,要马上替换成“不,我还有希望”;当你想说“我不能原谅他”的时候,要很快替换成“原谅他吧,我也有错呀”等等。平时要养成积极暗示的习惯。要对自己说“我能行”,“太好了”。如果把这两句话变成口头禅,那真是太好了!是的,一定要学会积极暗示,光明思维,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黑夜的尽头是黎明。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第三,要学会宽容,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
一个人心胸狭窄,只关注自己,就容易生气,闷闷不乐,斤斤计较。而当你胸怀宽广时,你就会容纳别人,欣赏别人,宽容别人,自己的心境也就能保持乐观,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仁者无敌”。我想伟人们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他们有宽广的胸怀。蔺相如宽容了廉颇,才有了“刎颈之交”,赵国之强;诸葛亮宽容了周瑜,才有了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老师只有宽容了学生,才能想出更好的教育方法,才会享受到“桃李满天下”的芳香。让我们善待每个孩子,深切地理解每个人,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怀人类,放眼社会。这样,我们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说道底,决定人心态的是人的理想、人生观、世界观。一个人具有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人生观,胸怀宽广,执着进取,挑战自我,不屈命运,坚信自己,积极思想,那么,他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美好的人生。
遇事保持一个平常心,一个好心态,真的很不容易。讲个故事:有一个学生,整天老实抱怨,总是觉得不顺心。他的师傅看在了眼里,便叫徒弟端来一杯水,一包盐。他让徒弟把盐放在水里,然后说:“你喝一口,告诉我什么味道。”徒弟照做着喝了一口:“呀!好苦…… 师傅笑了笑,说:“跟我来。”师傅把徒弟带到了湖边:“你把盐撒在这里面,再喝一口。”徒弟又照做了。“什么味道?”“很甜”
师傅拉着徒弟的手,轻轻地说:“人生命中的痛苦是一定的,决定痛苦的程度不取决于痛苦的大小,而是容纳痛苦大小。”
把你的心态放开,试着想象,那容纳痛苦和烦恼的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这样,你的心就宽敞明亮多了……………
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没有标准,因为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因为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还有阅历,加上自己的个性,所以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看成美丽希望的,也可以看成痛苦绝望的
为什么我要恐惧,为什么我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原来一切来自自己的意识强加给自己的,也许这算是人不同于动物有思维的一个缺点吧,因为这样,才无法像动物那样感到一切是自然平等,甚至还有几千年历史沉淀在头脑中留下的影子。
受不了,我愿意做一棵小草,自由自在快乐的顽强的生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