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瑞纪念园
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的海瑞纪念园,海瑞纪念园人们习惯称之为海瑞墓。
提起海瑞,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十年浩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就是从批判吴晗同志的《海瑞罢官》开始的。海瑞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清官,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清官之一,人称 “南包公”、“海青天”,他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凄凉,一生无后;然而他爱国爱民,无畏无私,正气凛然。在他为官期间,不畏权贵,敢于为民请命,严惩贪官污吏,正如诗所赞曰:“凛然正气若椰风,刚正不阿敢屠龙”。
海瑞是现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原明朝琼山县下田村人。海瑞墓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明朝万历皇帝派钦差大臣许子伟监督修建的。传说海瑞灵柩运至今墓址时,棺绳突然断开,人们以为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这就是为什么海瑞是下田村人,其墓却在秀英区滨涯村的原因。
整个海瑞纪念园呈长方形结构,布局五层构架。第一层是石牌坊,第二层是海瑞墓,第三层是海瑞石塑和扇形扬廉轩,第四层是三层圆楼,叫“清风阁”,第五层是假山屏障和八方亭。结构浑然一体,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院内广植绿草,遍种椰树、松柏和绿竹、鲜花,显得葱郁苍翠凝重静穆。“翠竹绿椰千古长,犹留正气在人寰”。参天椰树那临风挺拔的雄姿,似是在显示着海瑞生前的凛然正气。
朋友们,这就是海瑞纪念园的正门,正门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横书凹刻着“粤东正气”四个朱红大字,这是明万历皇御笔所赐,正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真实写照。
进了石牌坊正门,是一条用花岗石条铺砌的长长的甬道直通海瑞墓。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石雕。棂道的中间置放着一只石龟,一看就知道是重建时的复制品。原来的石寿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曰: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寿龟在文革中被砸毁了,但对联所表达的对海瑞的无比爱戴之情,却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众多滨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天三夜。祭海公节自海公墓建成庆典那一年起,400年来从不间断。
海瑞墓前竖立着一块墓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由明朝万历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许子伟督建并由他亲自题写撰刻碑文。这块石碑是纪念园中最有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真品,是纪念园中最珍贵的文物。石碑上刻着“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 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公墓是由皇帝批葬的,“资善大夫”是正二品官的官称。“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是海瑞死后皇帝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忠介”是皇帝给的溢号,意为事上竭诚,教人以善,为官清廉、耿直。也有人解释为“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尘之想”,这种评价符合了海瑞一生的实际。
海瑞墓后面部分是二十世纪90年代扩建的。塑有一尊海瑞塑像,塑像前是六根烛台华表,以表旌海瑞精神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塑像后面是扇形四柱亭,称“扬廉轩”。亭柱挂着海瑞所撰的两副对联。其曰:“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另一曰:”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表现了海瑞对国政、对为官的见解。亭院建三层结构的圆形楼,称”清风阁“;阁里陈列着海瑞的生平事迹及有关文物。“清风阁”后面是假山,假山中间是八方亭,寓意海瑞精神,廉风传播四面八方。
海瑞墓位于海口市疏港大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南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海瑞是引以为傲的海南人,他出生在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海瑞三十六岁考中举人,先后担任过福建南平教谕、浙江淳安知县、江西兴国知县,为当地老百姓谋利造福、平反冤狱,被百姓称为“海青天”、“南包公”。嘉靖四十四年(即公元1565年)十月,海瑞买好棺材,向嘉靖皇帝进谏,批评皇帝的过失与不当,被打入了死牢,这就是名垂青史的“海瑞骂皇帝”。海瑞在嘉靖皇帝死后官复原职。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管理南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安庆等十府,即今天的江南地区。在任九个月,为老百姓兴修水利、疏通白茆河、吴淞江,将豪强田地退给百姓耕种,推行税赋改革。后因为触犯豪强利益,被人弹劾,罢官原籍候用。万历十三年(1585年正月),海瑞复出,首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史(正四品),后又任南京吏部右侍朗(正三品),1586年再次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发布禁令,肃清吏治,反对贪污,但实行起来相距甚远。1587年10月,满怀失望的海瑞逝于南京,死时仅剩下十余两银子与几箱旧衣物,享年七十四岁。
各位进入大门,看见有座石牌坊,上有四字“粤东正气”,这是为标榜海瑞的清廉、正直、一身正气,据说为皇帝所题,上有“旨”字。神道中央立有《明海忠介公谕祭碑》一方,是万历皇帝的祭文。全文歌颂了海瑞“清谦正直、百死不折”的品德。碑在文革其间被毁,1992年重修。碑坐是一大石龟,传说此物实为龙,因龙生九子,个性各异,此为九子之一,其性格好驮重。
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二十二日,海瑞的灵柩安葬在今海口市滨涯村。海瑞遗体为何安葬于此?民间流传着落棺安葬的说法。传说海瑞的棺材抬到这地方的时候,抬棺材的绳子突然断了,棺材掉到地上,百姓认为这是海瑞在天之灵为自己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因此就地而埋。传说归传说,但海瑞安葬在此却是不争的事实。据滨涯村张氏族谱记载,海瑞安葬的地方当时有七户村民居住,为使忠魂早日入土为安,他们举家迁出,让出这块宝地给海瑞,其学生行人司行人(行人司——明朝机构衙门,专门负责掌管传旨,册封等事宜)许子伟奉旨督造了茔墓。竣工后,因海瑞无子,他以学生身份在其墓旁结庐守了三年的孝,以尽师生之谊,并写有《祭海忠介公文》。
海瑞墓园占地一万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优秀旅游景点。请看主墓:主墓石砌,墓高3米、直径3米、墓茔上圆下方,分四层呈八方形,寓天圆地方和四面八方之说,象征海瑞的品德与天地共存。墓碑高3米、宽0.88米、厚0.36米。墓碑全文:“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右边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选”,左边署“万历十七年已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旦敬建”。
海瑞墓历代有重修。解放后,在1959年重修一次,1966年10月,因“文革”提出批判《海瑞罢官》,海瑞墓受到冲击,主墓被挖,石像生一部分被砸。据目击者回忆,海瑞墓被挖后,墓里尸体已腐烂,随葬品也仅有几个普通的陶碗和铜钱。这不仅说明此墓为真冢,也体现海瑞一生两袖清风的品德。当时墓被挖后,造事者还将墓中残存的棺材板拿去召开一个批判海瑞的大会,并当众烧毁。1983年至1984年再次重修被毁的主墓、石像生、神道、碑坊,并增建了海瑞陈列室。1996年4月海口市委、市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呼吁要求下扩建了海瑞墓,增辟了海瑞纪念园。
海瑞纪念园主要的景点有:“独台华表”六根,象征海瑞精神熠熠生辉,光照后人。“扬廉轩”寓意弘扬海瑞廉洁之风,内柱刻有海瑞诗句:“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清风阁”采用中华民族特有的祭台形式建筑,取意“香清溢远”、“两袖清风”之意。扇形水池点缀莲花,取“出于淤泥而不染”意境,故名“不染池”。其后是塑石假山,岩峦顶上建重檐亭,名“八方亭”,寓意海瑞清风廉气传至四面八方。假山上曲廊逶迤,廊墙嵌刻有当代书法名家书写海瑞诗词的碑刻作品,通俗易懂的大型连环画《海瑞故事》一并陈列在碑廊内,供游人观赏。
请大家进入陈列室参观。海瑞陈列室1984年由著名作家廖沫沙同志题词,陈列室以图文并茂的陈列形式展出海瑞生平和有关资料,其中有海瑞画像、年谱详表、海氏族谱选录,名震天下的海瑞骂皇帝奏章《治安疏》也抄录展出。《治安疏》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疏》。奏章开篇指出皇帝是一国之主,应该对天下苍生负有重大的责任后,便直言不讳列举了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余年来的六大罪过:一是信奉道教,一意玄修,妄求长生不老;二是搜刮民膏,滥兴土木,劳民伤财;三是二十余年不视朝政,致使朝纲不举,经济萧条,国力衰竭;四是猜疑诽谤戮辱臣下,君不以礼待臣;五是“二王不相见”,大家都认为皇帝薄待太子;六是只知道在西苑寻欢作乐,天下人都认为是皇帝薄待皇后。奏章还把老百姓编的顺口溜也写了进去:“嘉靖嘉靖,家家穷得干干净净”。更让嘉靖气得要死的是“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天下的老百姓早就认为您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了。这等于是在劝谏皇帝退位,罪名可是要诛灭九族。这《治安疏》足以见证海瑞的耿直与忠心。
海瑞书法碑刻共8方镶嵌在陈列室碑廊中,其中小楷《管子.牧民篇》落款为“隆庆庚午春正月,琼州海瑞”,是海瑞在隆庆四年(1570)任应天巡抚时书写的书法作品,表明他对民间百姓疾苦的关心,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解救天下苍生为已任。据记载:清嘉庆年间,海南定安人莫绍德在江苏苏州得海瑞墨迹,八年后携带回广州,第二年又带回琼州琼山县,请石工摹刻成碑,共有八方,存于琼台书院,建国后移于苏公祠存放。八十年代,海瑞墓修复后,建起海瑞墓陈列室,遂又移于陈列室内墙竖立保藏。全文为楷体阴刻,书艺神韵深长,镌刻
刀锋洒脱。这几块碑中最为珍贵的是海瑞书写的“寿”字碑刻,是他在淳安县任知县时,适逢其母七十大寿,他除买二斤牛肉为其贺寿外,别无他物,为此海瑞满怀亲情地挥笔写下了这个“寿”字送给母亲,祝福母亲长命百岁。后有好事者,长期玩赏这“寿”字时,认为暗含有“生老百年”和“生母七十”,是与否,请大家去欣赏和领悟了。这几块碑是当时琼山一位吴姓的人在淳安县跟随海瑞做随从时,把其书法作品带回海南后流传至今,是珍贵的碑刻文物。海瑞的书法在明朝有相当的影响,山东曾发现海瑞书信与文征明、唐寅等名家书法合订册。晚清维新派代表康有为对海瑞书法的评价是“笔法奇矫"。当代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在一九六一年参观海瑞墓时,看到这几块碑刻后,写下了“楷书行书感卓越”的赞美之词。
值得一提的是,海瑞的故居在府城镇红城湖畔金花村的朱桔里(巷)。
海瑞廉洁一生,为当时人所敬仰,海瑞家乡成为当时人观瞻的胜地。海瑞去世后,由于后继乏人,其故居逐渐衰败。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琼州知府佟湘年寻访了海瑞故居的遗址,并在遗址中间创建海公祠和丘公祠,购买祭田,请二公后人管理祠堂。
康熙四十二年(1703),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彭鹏特命雷琼道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在海瑞故址上扩建祠宇,同时创建苏公祠和丘公祠,使三祠鼎立,统称为三贤祠。海瑞故居遗址上的三贤祠是海南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纪念建筑群体。
清末民初,三贤祠已经破败。1978年,当地百姓自动集资在原址上兴建海公庙一间。199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海南各界人士开始在故址上复建海瑞故居,表达了人民对海瑞的敬仰心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建的海瑞故居,占地1363平方米,是以海瑞故居的原貌为依据,参照明代海南建筑风格加以设计的。前门为牌坊式,上正中悬挂“海瑞故居”木匾,匾上方有“粤东正气”四字匾。入了前门便可见前后二间正屋,皆一厅两房,正屋两侧为横屋。设书斋、陈列厅、花厅、杂用间各一间,其中正屋占地125平方米,十柱抬梁结构,四面石墙,屋檐高3.6米,十柱全用进口坤甸木,椽桷全用进口梢木,障板全用海南特产铁树和抱密树精制而成。四周墙壁长154米,高2.2米,围墙上安青竹窗。海瑞故居在海瑞庙旁,坐北向南,西向红城湖,背靠朱桔里大街。
故居奠基之日,民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楚图南教授题“秉天地正气,树人间清风”的条幅赠念。
第二篇:4 海瑞纪念园~
海瑞纪念园
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的海瑞纪念园。车程需要20分钟。在没到这前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海瑞一些情况。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金花村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一生刚直无私,他自占“人畏死,不爱钱,不立党”,洁身爱民,不肯迎合上官,又清苦自律,惩治贪官,打击豪强,海瑞生性峭直严厉,所以深受百姓拥护。有诗赞日:“凛然正气若椰风,刚直不阿敢屠龙。”
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36岁中举。早期任教渝、知县等职,在职期间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53岁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海瑞去世后,身无分文,连为其办理丧事的钱也是大家捐集而成。发丧时,农民辍耕、商人罢市,号哭相送数百里不绝。后来赐溢“忠介”。
按照海瑞的遗愿,将其葬回家乡,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瑞墓纪念园。墓园呈方形结构,布局五层构架。第一层石牌坊,这块石牌坊是纪念园的正门,上面写着四个朱红大字“粤东正气”四个字阴刻丹红,庄重古朴,是明万历皇帝御笔所赐,这正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真实评价。第二层海瑞墓,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墓前有石碑,高4米,宽87厘米,厚27厘米,上刻“明皇敕葬资善大丈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意思是说:皇帝沼令建造,诚心实意做事,教导人们多做好事,且为官清廉耿直的正二品清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的墓。这表明了皇帝对海瑞为官的认可,及肯定。墓碑的右边题“钦差督造坟茔(ying)兼斋(zhai)谕祭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说明许子伟是奉皇帝派遣护送海瑞棺枢回故里并督造墓园的主持人,也是碑文、祭文的撰写人。右边署:“万历十七年巳(si)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日敬建”,说明建墓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多年了。墓碑是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第三层海瑞石塑,第四层是三层圆楼,叫“清风阁”,第五层假山屏障和八方亭。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滨涯村、参观海瑞墓吧。
第三篇: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家世出身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州,海俅的重孙海逊子在明朝开国之初是广州卫指挥(正四品武官名)。海逊子的儿子海答儿于1383年(洪武十六年)从军来到海南岛,就在琼山县落了户籍。海答儿的儿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有子侄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
海翰娶妻谢氏,谢氏于1514年(正德九年)生下海瑞。海瑞出生4年后,父亲海翰便死去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不去朝堂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获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农历二月,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明世宗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的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感到叹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闷不高兴,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世宗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首辅徐阶力救海瑞,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大赦出狱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明世宗驾崩,外面一般都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
公元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裕王朱载垕(明穆宗)继位,国号隆庆。奉先帝世宗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印鉴的官员)。
1567年(隆庆元年),徐阶被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误,惧怕皇威保持禄位,实在也是有这样的事。然而自从徐阶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气量宽宠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当飞鹰走狗,捕捉吞噬善类,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人们赞成他的话。海瑞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 海瑞的清廉,甚至达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按照当时官场的风气,新官到任,旧友高升,总会有人来送些礼品礼金,以示祝贺。这些礼品礼金只要数额不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公开贴告示说“今日做了朝廷官,便与家居之私不同”。然后把别人送的礼品一一退还,连老朋友贺邦泰、舒大猷远道送来的礼也不例外。至于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占。海瑞临终前,兵部送来的柴金多算了七钱银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于那些疑案,他不是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
在争产业的案件中,“与其冤屈小民,宁愿冤屈乡宦”;在争言貌的案件中,“与其冤屈乡宦,宁愿冤屈小民”。
老病去世
明神宗屡次要重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上任后力主严
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有的御史偶尔戏乐,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百官恐惧不安,都怕受其苦。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许。
1586年(万历十四年),海瑞听闻黄光升去世,悲伤至极,带病前去晋江奔丧。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任上。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看见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第四篇:海瑞
原文: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翻译: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只得把上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原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而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两三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世宗驾崩后,穆宗继位。(海瑞)历任两京左右通政。于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使的身份,作应天十府的巡抚。属下官吏害怕他的威势,那些有贪污劣迹的官吏大多自动离职。权势之家把大门漆成了红色,听说海瑞来了,赶紧把门涂黑。(海瑞)一向痛恨那些豪门大户兼并农民土地,极力打击豪强,被富家侵吞的贫民的田地,一概夺回,归还贫民。
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派巡按御史去查访他。御史到山中探视,海瑞安排鸡和黍米饭(招待他),两人相对而食,海瑞的居舍凄清冷落,御史叹息离去。张居正忌惮海瑞严峻刚直,(尽管)朝里朝外都有人推荐海瑞,但张居正终于没有召用他。万历十二年冬,张居正死了以后,吏部打算任用海瑞为左通政。皇帝向来看重海瑞的名声,就授予他先前的官职。第二年正月,征召他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在上任的路上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这年)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皇帝屡次想要召用海瑞,(都遭到)当政大臣的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以好言挽留,不准辞职。万历十五年,海瑞死在任上。
海瑞没有儿子,灵柩经过江面时,民众穿戴白衣冠夹岸相送,洒酒祭奠挥泪送别的队伍绵延百里不断。朝廷赐予太子太保的官爵,追谥“忠介”。海瑞平时做学问,以刚为主,因此自号“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
第五篇: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纪念园
各位朋友:你们好!欢迎您来兰考观光旅游,到焦裕禄纪念园瞻仰学习。在这里安息着一位让人民群众无限敬仰,一位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一位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人,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人民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兰考县城明末清初黄河故堤的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内主要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和焦裕禄纪念馆。
进入园内,大家首先看到的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建成于1993年5月,占地400平方米,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纪念碑由碑体和碑座两部分组成。碑体正面刻有毛主席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正面三块浮雕分别刻有“解放兰考”、“访贫问苦”和“查三害”的画面,背面为碑文。浮雕“解放兰考”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战士为解放兰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精神;浮雕“访贫问苦”记录了焦裕禄风雪夜下乡访贫问苦,为贫苦农民送温暖的感人情景,表现了焦书记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公仆精神;浮雕“查三害”反映了焦书记带领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群众一起查三害、战三害的斗争精神。碑体与碑座连接处是一双手捧着泡桐花与松柏枝叶编织的花环的造型,寓意焦裕禄精神像松柏一样常青,像泡桐花一样永远开在兰考人民心中。整个纪念碑在四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洁净无暇。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参观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虽然在兰考只工作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但他却带病带领兰考人民根治了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终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64年5月14日在郑州病故,时年仅四十二岁。由于当时天气炎热,最初将焦裕禄的遗体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196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焦裕禄生前的“活着我没有把沙丘治好,死后也要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上,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遗愿及兰考人民的迫切要求,于2月 26日用专列将焦裕禄的遗体从郑州运回兰考安葬在县城北的一个大沙丘上,现在陵墓经过两次重修已经初具规模。
焦裕禄烈士墓汉白玉结构,占地200平方米,有墓碑、墓周护栏和墓后屏风墙三部分组成。墓碑高2.75米,正面镌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阴为烈士生平简介,墓后屏风墙上镶嵌有毛主席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区广场202_平方米,平整开阔。墓前两侧树立着两座题词牌,分别刻有董必武和郭沫若撰写的歌颂焦裕禄的长诗,整个墓区松柏参天,庄严肃穆。最后,请大家再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焦裕禄纪念园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1993年,为了迎接“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兰考县委、县政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焦裕禄纪念馆新馆。该纪念馆是一座现代化建筑,也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个人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主体高21米,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
焦裕禄纪念园
内由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组成。纪念馆内陈列焦裕禄的遗物八十九件,版面、照片二百余幅,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馆内珍藏有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宋任穷、刘华清、薄一波、李铁映、陈云、宋健、温家宝、李岚清等重要领导的题词。纪念馆落成于199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胡锦涛同志曾为纪念馆开馆剪彩及焦裕禄铜像揭幕仪式。焦裕禄铜像为铜铅合金,铜像高1.5米、宽1.2米、重约600公斤。像座上的“焦裕禄”三个字是邓小平1990年为大型纪实文学《焦裕禄》题写的书名。铜像后面红色布幕上镶嵌着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位朋友,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是伟大的,我们将永远学习他,怀念他,让我们用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在不断的为人民服务中,做出新的贡献!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参观学习,注意安全,有事请及时联系我,我们12.00钟在园区门口集合。谢谢大家!
备注:兰考县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家俱、模型、乐器的上乘材料。经北京乐器研究所对全国十几个地区桐木板材的研究鉴定,确定兰考泡桐为全国制做古筝、琵琶面板等乐器的最佳材料。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形成了大面积地质疏松、透气性能较好的少质土,对泡桐生长十分有利。60年代初,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根据兰考的地理环境倡导栽种泡桐。自那时起,泡桐的种植得到推广,成为兰考县农业一大优势。兰考泡桐是我国八大优良树种之一,生长迅速,当地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8-10年采伐,胸径可达50-80厘米,材积量在0.5立方米以上。因此,当地群众说:“要想富,栽桐树,生产致富好门路。”目前,兰考县泡桐树达600多万棵,每年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可向国家提供3万多立方米的桐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兰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誉,年创汇3000万元。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