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旗渠导游词---最新版
红旗渠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林州市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洪。首先,我代表天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刘,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我们肯定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俗话说:“相聚即是缘分”,能与大家一起享受您的休闲娱乐之旅是我的荣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配合。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关系,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今天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我的手机号是***,有事您说话,洪导一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在此,我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玩的开心,玩的尽兴。
为使各位在林州期间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现在将林州的历史及红旗渠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 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标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林州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林州人民常年在全国各地承包建筑工程,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林州建筑”,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我想大家平时对国家的航天事业有很大的关注吧,优秀的航天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航天任务,为祖国带来了无限荣誉,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我国第一位飞天的女性宇航员刘洋就是林州人,听到这,大家会不会对林州有更深刻的了解呢?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luo)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好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景区也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管好车窗,排队下车,有小孩的游客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大家在这里集合,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现场导游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凌空除险;
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情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确实是一道雄险秀丽的风景!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勇敢无私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大绳从山崖上飞荡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铺了,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地方。为了早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他们都甘愿露宿山崖,争取更多的时间施工;面对艰难的生存和施工条件,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互相鼓励,听从指挥,以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整个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林州儿女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性工程。红旗渠的修筑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通过今天的游览,我想大家对整个伟大的工程一定有了更深了解,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当时艰苦的山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还意犹未尽吧,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不过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A86206,为一辆蓝色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谢谢!
第二篇:红旗渠导游词
篇一:红旗渠导游词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第二幅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第六幅是“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隧入口处,距分水闸500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1997年,分水闸实现了计算机遥控观察调节水位,使红旗渠灌区达到了国内自动化管理先进水平。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篇二:红旗渠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从洛丝潭景点拾级而上,现在我们在张家岭看到一条宽8 米的水渠,那就是红旗渠。继续向前走,在“创业洞”和“团结洞”之间,红旗渠像一条红色巨龙——盘山越涧而来,又钻山入洞而去。大家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红旗渠干渠上最长的一处隧道——“青年洞”。远远望去,“青年洞”三个大字高悬在洞口上方的石崖上。青年洞长616 米,全是修渠人民一锤一钎凿出来的呀!进入洞内,五彩灯光闪烁,凉气袭人。洞随山势,左弯右转。多像传说中的龙宫呀!青年洞是红旗渠的核心景点。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 句优秀青年,所以故名“青年洞”。篇三:红旗渠导游词说实在话,以我的年纪,对红旗渠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甚至对相关的情况是从近几年才开始有所了解。但放到红旗渠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我完全可以想象,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修造这么一条人工天渠是多么的困难。一旦修建完成,红旗渠的例子对处在艰苦岁月中的中国人又是怎么样的一种鼓舞。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红旗渠的影壁墙,上面是当时林县的杨贵书记题写的“赠言十水”杨贵所题影壁凌空排险就是为了用竹竿和铁钩把爆破后危险的碎石清楚掉遗憾和对那个艰苦岁月里迸发的创业精神的油然神往。红旗渠边的上山栈道位于绝壁旁边,中间是类似户外广告单立柱的钢管,周边是狭窄的只容一人上下的铁制台阶,然后就是一线天。在很多以山为景的景区,都有所谓一线天,比如灵岩寺等,但这个一线天却有点名副其实了,对比较胖的几个团友,我们都开玩笑要慎过了——小心被卡住。红旗渠的一线天,还真堪称一线在后面经过一个悬索桥经过数百台阶就来到了半山腰。山上的高音喇叭还在播放着红旗渠记录片画外音,如在过往得旧记录片中所听到的那样,让人觉得有些莫名的亢奋。在山腰的小摊旁边,正有团友在吃西瓜,递过来一片。还是暮春时节,山风吹过出,西瓜有些凉。伴随旁边的高音喇叭正号召阶级兄弟们夺取红旗渠建设的伟大胜利,再看看旁边小摊上的统一方便面,真有些恍惚的感觉。猛然觉得此去经年,已快半个世纪了。到了山顶,非常不巧,我的相机居然没电了,没法记录在山顶看到的景色。坐了滑道,没花十分钟就下山了,来的青年洞的位置。正想回到大巴上休息的时候,恰遇到景区帮助请到的任羊成老先生和景区领导上山来。站在青年洞前,年已七旬的老劳模说话依旧铿锵,引得一干团友一阵咔嚓咔嚓的猛拍。我想,任劳模已经不会记得他是第多少次站在这里介绍自己当年的经历了。当年陪同李先念同志及外国朋友来参观的时候,也大抵如此吧。这位当年的排险对队长,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到了红旗渠的工地上。红旗渠是个很有精神的地方,而如今,红旗渠更是一个被河南同胞充分包装的地方。行走在山间,看铁姑娘、小铁匠表演都让人不由想起它辉煌的过去,也感觉到小铁匠的节目已经充分的舞蹈化它商业的包装。近者如上了央视百家讲坛的林州市(原林县)对外联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李蕾,曾经就是红旗渠的导游。但无论如何,红旗渠是个该去看看的地方。
第三篇:红旗渠导游词
1、红旗渠
(沿途讲解)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首先我谨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这位是我们的安全大使李师傅,李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相信有李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的安阳之旅会更加安全放心,虽然我很平凡,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安阳不平凡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的,让大家有个难忘的安阳之旅。在此,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离开安阳火车站,距离红旗渠还有90分钟的路程,在这里我先把今天的行程简单介绍一下,上午参观红旗渠景区,中午在景区用餐,下午参观林虑山。
透过车窗,我们会发现安阳高楼林立,极具现代都市的气息,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初步形成了冶金、电子、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安彩集团公司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现在大家请往车的左前方看,这条街就是美食一条街,这里的厨师擅长烹调安阳的传统菜肴,有一道菜叫炒三不沾,因其,一不沾锅,二不沾盘,三不沾筷,而得名,事实上它是以蛋黄为主料,再配上桂花糖等调料,色香味俱佳,上口软香油润,甘甜不腻;还有安阳烩菜,种类繁多,配料精细,营养丰富,不仅能够补充体力,而且还兼有美容养颜之功效,爱美的女士可要多吃一点。说到这,朋友们可能都有点谗了,别着急,中午大家就可以一饱口福。
安阳也是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发祥地----殷墟博物苑,中国第一座国家监狱----羑里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林虑山,还有岳飞庙、中国文字博物馆、马氏庄园、文峰塔等等,如果有机会,朋友们可以一一去品味,到那时候,你就会觉得安阳真是个好地方。
我们今天要去的红旗渠就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好了,红旗渠停车场到了,下车前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豫E12593,现在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一同去感受红旗渠精神。
(景点讲解)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红旗渠景区的大门口,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
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绕过分水闸,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我们就到达了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八米宽的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水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于1960年2月动工,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请大家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写有“鹰咀山”三个大字。因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意欲展翅腾飞而得名。
现在右手边看到的崖体上的“山碑”二字,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好了,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第四篇:红旗渠导游词
红旗渠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是缘,大家有缘在这里相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一路走来,大家都辛苦了!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胡新帅,大家可以叫我小胡、小帅或者帅导,感觉怎么顺口就怎么叫吧!不过呢我建议大家叫我帅导,这是以前的游客送我的称号,我很喜欢,同时呢我也希望送大家一段很帅的旅游行程。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位驾驶经验很丰富、驾驶技术很娴熟的司机,所以,安全问题大家尽可放心,直观尽情地欣赏沿途的美景吧。
我们都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要求,就直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家的要求,当然,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意见的话也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我们的宗旨是为你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你们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刻。总之,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红旗渠位于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虑山中,地势险峻,工程雄伟。现在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安阳及红旗渠的概况。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河南省的北大门,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的发祥地之一。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既是国家历代文化名城,又是甲骨文的故乡,以及《周易》,岳飞故里,红旗渠精神等的发源地。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墓——袁林。当然,作为一个卖国贼的袁世凯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但毕竟是一个文物景点。另外,安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字和文物考证的都城,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绎,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岳母刺字等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这里。
说到安阳就不得不说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说道红旗渠我想大家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叫《红旗渠的儿女们》,该剧表现的是林州红旗渠的后代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冲击下,走出太行山,进入城市从事建筑,二次创业的故事。以全新的视角发掘和诠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灌溉工程。林县是一个水资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重新安排红旗渠的决心先后建成的水利工程,解决了大面积灌溉问题。如今,红旗渠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广为学习,我们都是艰苦奋斗的一员,祖国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发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朋友们,云台山已经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另外,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牌号码是豫A1234,我的手机号的码是我的手机号码是。。下午三点我们在停车场集合。最后提醒大家的是,从进入景区的那刻起,我们就是这里的观光者和守护者,在注意好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请大家保护好环境。你我的一点一滴,塑造美好的心情。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沿途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是景点讲解。红旗渠是不仅是造福人类的水利工程,也为林虑山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红旗渠竣工后,周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林县红旗渠。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浮雕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浮雕右侧,是红旗渠的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游览完分水苑,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上,8米宽的红旗渠从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象。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区的第一景,举目望去,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在红旗渠上,极目望去,意欲展翅高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虎口崖,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有时会被炮震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民工,为了减少伤亡,需要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排除危险。除险队长任羊城带着他的队员们,像雄鹰一样在崖山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人们称这种举动叫做虎口拔牙。
接下来我们游览的是神工铺,它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红旗渠民工住的崖。由于当时民工有三四万,沿岸村庄少,民工没有房屋住,就住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抗着严寒酷暑,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留下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渠不还乡。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游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很期待再次与你们合作。再见!
各位评委老师,红旗渠景点讲解到此结束,请点评,谢谢!
第五篇:红旗渠导游词
安阳林州红旗渠
沿途讲解:郑州---安阳—林州(红旗渠少量)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导游员XX,这一路上,不仅有我给大家介绍我们河南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专心开车的李师傅了。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当中,如果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有好的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也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晚的尽兴。
我们的车从郑州出发,经过新乡、安阳,路过鹤壁就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林州的红旗渠了。那么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出发城市也就是我们的省会郑州。东连开封市,西接洛阳市,南邻许昌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郑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丰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文物古迹众多,有以裴李岗。秦王寨、大河村、二里岗等命名的古代文化遗存,有中国古老的都城、原始瓷器、甲骨文,是商代中期中华文明的中心。郑州也是具有革命传统的现代历史名城,二七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五岳之一的嵩山是文物荟萃之地。驰名中外的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源远流长,为中国武术之重要流派。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联结南北、东西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国家级战略“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规划的航空港区分为“一核两区”,目前的航空港是机场核心区的一部分,航空港区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部分土地)。在未来138平方公里的生态型航空港新城中,“一核两区”将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有效的交通组织连接到一起,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协调统一。
说完郑州,我们来简单说一下途经之地安阳。安阳位于河南的最北边,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交汇点。她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最早都城遗址,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定都于此,故安阳又被称为“七朝古都”。这里出土问世了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历史上有著名的文王演义、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得发生在这里。毛泽东层亲临岳飞故里汤阴,并视察殷墟和安阳老城;江泽民和胡锦涛也先后视察过安阳,并对古都安阳的建设与发展寄予厚望。安阳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河南旅游的圣地。说话间呢,我们马上就要到今天的目的地红旗渠了,那么我们现在先来了解一下红旗渠的概况。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上的红旗渠与雄险奇秀的林虑山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巧妙的融合。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一路说话一路聊,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景区的停车场,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请大家记住我们的大巴车是白色的,车牌号是豫A*****。
景区讲解
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红旗渠景区。红旗渠属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首先,我们来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景区是一处园林式景区,它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原名“坟头岭”,后改为分水岭。进入分水苑景区的大门,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门坐斗坊正立面是片金跑龙彩画,下口坊立面草龙和玺彩画,绘画精致,制作精美,民族风格古朴典雅,结构巧妙,造型秀丽。正门沿下是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杨贵题写的分水苑三个大字。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师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雕塑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临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动员号召;第二个场面是工程技术人员实地技术勘测;第三个场面是凌空除险;第四个场面是千军万马战太行。这四个场面既有凌云壮志的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的核心水建宏伟壮观分水闸楼上方悬挂有郭沫若手记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有分水苑景区上行30公里,我们就到达了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绝壁上,更使您体会到人工天河的雄险。主要景点青年洞依靠断臂开凿,从大山之中穿过,将太行美景雄险凝聚于此。极目远眺,惊诧之余唯有赞叹。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1960年2月动工,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时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当地干部群众精选三百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民工们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因此得了浮肿病,却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终日挖山不止。经过一年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次动命名为“青年洞”。在右手边看到的崖体上的“山碑”二字,是《山碑》摄制组在1990年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应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奋斗过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神工铺,它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洪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好了,红旗渠的讲解就先到这里,请大家拍照留念,稍后再对其他景点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