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志人物故事英语作文(定稿)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This is the last word you left on stage of Super Brain.You always give me the feeling of “you see, but you don’t observe”.After watch the exclusive interview, it all fell into place.You came to the stage not to prove your versatility and cocksure, but to struggle with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 and to help more and more child have a chance to release and restore their nature.Now more and more kids was sent to train variety of abilitiesat the time they should enjoy their colorful childhood.Word is hard to persuade the parent to return the limpid childhood to their children.At this time you stand out, use the success that they have the clear feeling their child can never touch to lead them to think.Most of us struggle for success is try to get a personal honor.You give us another reason to come to the top The purpose of help and save may give us more dynamic to achieve it and the success also affect others to have a change Enjoy more life and have fantastic memory
第二篇:励志人物故事素材精选
导语:只要有素材,还怕写不好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励志人物故事素材,供大家参阅!
励志人物故事素材
1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 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励志人物故事素材
2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励志人物故事素材
3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一个美国青年,家里十分贫穷,一日三餐都勉强维持,更别说像样的衣服了。可是,这个青年却有着在一般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那就是当演员,成为明星。亲人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他,连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又如何能拍上电影。
那个时候,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青年逐一记下来,然后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500家公司全部拒绝他,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恐怕就此罢手了。然而这个青年并没有放弃,他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和自我推荐。
然而同上一回一样,500家电影公司依然全部拒绝了他。于是,青年又进行了第三轮、第四轮。终于,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青年苦苦等待了数天后,被公司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电影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洛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下层社会的不起眼人物,他的生活波澜不惊,平淡无奇,本人也似乎显得有些木讷古板,从表面看他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但当世界拳击冠军决定把他视为提高自己声誉的沙包时,他内心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才表露无遗,艰苦的训练证实了一个男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所应该体现的精神。与世界冠军对战的结果固然是失败,但那种精神却让他赢得了荣誉。
而这位青年就是著名的影星、导演、制作人兼作家——席维斯?史泰龙。
第三篇:互联网人物励志故事分享
互联网迅速发展,离家再远一个电话即可解决,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些,我们都知道,那么他们背后的故事你有了解多少呢?
互联网人物励志故事分享篇一
马化腾的励志故事
1993年深大毕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
当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只能算做深圳的边缘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了ICQ,一个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马化腾觉得ICQ这个东西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马化腾认为,好到可以做PC机之间的传呼机,要知道哪个时候,别说手机,那是大富豪的标志,要是你能有个BB机,嘿嘿,可也是挺阔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没问题。马化腾觉得ICQ能够在电脑上提供即时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ICQ版本没有中文的,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马化腾就想搞一个中文的ICQ,马上叫上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公司,仿照ICQ搞一个中国的ICQ。
当然,刚开始,腾讯的日子非常艰难,好些时候,QQ是近似用一种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间和带宽,没有钱来买服务器,而市场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欢迎,下载的人特多,公元202_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腾讯的冬天,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腾讯要出手让贤了。腾讯的高层某人找过中华网,新浪。卖100万,可是,中华网,新浪的高管层都拒绝了.马化腾几乎是倾其所有,这个时候,QQ不知道自己的赢利点到底在哪里?注册资源是很多,有什么用呢?难道QQ只能向申请QQ号码的用户收取可怜的一点注册费吗?(有一段时间QQ上,申请号码要收费,就是QQ最艰难的见证)
这个时候,有风投公司砸钱帮助腾讯在香港上市了,QQ当时是没有现金资本的,如果一定要讲资本的话,那就是许多许多与你我这样的数量高达3.4亿的QQ用户。
QQ上市后,马化腾的个人身价迅速飚升,身价17亿港币!
据可靠消息现在的腾讯市值33亿美金。
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改变了中国人沟通的方式,手机,电话,EMAIL,还有QQ成了大部分中国人必备的工具,甚至,有许多小弟弟小妹妹们可以不用手机,不用EMAIL,可是万万不能没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谈得来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戏------从前一段时间开始,腾讯开始走多元化战略,已经是中国的第四大门户网站,有了自己的paipai.com,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腾讯不光在线上像网络章鱼一样扩张,在线下更不例外,与可口可乐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销活动就是最好的明证。
马化腾不喜欢作秀,QQ的新产品总是在无声无息间推出,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而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他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马化腾平静而有耐心,1994年入股市的马化腾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为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202_年10月30日发布的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中国十大富豪排名第九
马化腾称,多年来真正与腾讯谈过合并的,只有王志东执掌时期的新浪从当年5条电话线和8条台电脑所组成的局域网,到今天为近3亿注册用户提供基于QQ的各种通信服务,从5万元起家,到202_年6月上市后的8.98亿港元身价,从一位软件工程师,到中国即时通信业务的开拓者,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把自己与QQ联系在一起QQ业务发展所带来的资本膨胀并不能改变马化腾一贯低调的行事风格,他宁愿把自己当成网民,他说,只有按照网民心态做事,才能推出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业务
马说:在我的生命中,除了工作之外,现实生活中其他事情很少能使我产生兴趣我对任何事情都很专注,专注使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在上大学之前,我非常喜欢天文和地理,家中到处都是有关天文和地理的杂志但读大学之后,我发现这些乐趣离现实太远了,我开始从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乐趣我发现自己面对网络是如此兴奋,并且网络使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这些朋友甚至现在还是我重要的合作者
毕业后,我在润讯公司申请了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在1990年代时,润讯是中国寻呼市场中名列前茅的公司,拥有几百名软件工程师在大多数工程师看来,开发出更高深的软件或许可以证明自己的智力,但我认为写软件并不是自娱自乐的事情,必须使更多人应用才有价值,即使我自己只扮演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1998年,我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这引起了我的灵感,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推一种类似ICQ的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启动资金来自于我以前的炒股所得经过3个月的开发后,OICQ系统终于可以上市,但是服务器托管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我们曾经考虑以60万元将OICQ出售,不过,幸亏我们将它留下来,因为我渐渐的发现做互联网并不是纯粹掘金OICQ令大多数用户和投资商爱不释手,腾讯公司成立不久便获得来自美国IDG和香港盈科数码的220万美金风险投资,此后更名为QQ我意识到,一种不断优化的商业模式和持久的经营理念,才可能使公司走得长远202_年时,国内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络公司已经做成规模,通过上市获得了新的资本支持,并且这些网站通过推出收费业务加快赢利可是腾讯并不具备扩充资本和推行收费业务的条件,因为我们毕竟是一家只有18人组成的公司,又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当时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公司出现资金紧张,市场曾一时盛传QQ将收费或者停止服务的消息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这就是移动QQ的诞生202_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我们又推出了非常QQ男女、彩铃、图片等服务形式,用户反映很好与此同时,我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曾6次修改商业计划书,就是为了使腾讯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
202_年6月,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使得我们在获得了稳定的资本支持下一步我们就是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对于腾讯而言,3亿的注册用户发展业务的基础,我们甚至可以发展电子商务,在客户端推出C2C多种功能不断地满足网民们更多的需求,这大概可以算得上我的梦想吧过去几年中,关于凭借即时通讯软件QQ崛起的深圳腾讯,坊间谈论最多的,并不是它如何及为何成功,而是有多少人打过它的主意——不乏有网络业高管乐意回忆说,自己的公司曾在什么价位上试图买下腾讯,但最终失之交臂此类故事的最近一个版本是这样的:202_年,当时正意气风发的陈天桥找到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发出了合并两家公司的邀请陈建议:我做董事长,你做CEO,我们立刻就能够统治中国网络业但马回答说:我不必跟你合作,两年之后也会称雄于中国互联网这显然是一次别有意味的回绝富有符号意义的,传闻的两个主角,正仿佛中国网络界的两极,陈天桥“疾如风、侵略如火”,马化腾则“徐如林,不动如山”可在对答之间,后者显得远为富有底气如果乐于“接受”如此戏剧性的传闻,马化腾不会是马化腾202_年春节前夕,素少面对媒体的他在与《环球企业家》的独家采访中听到此事,一改不温不火的形象,打断记者,声音不高但用力的说:“没有,绝对没有,我不可能讲这个话,这是瞎传的”
但这无碍于行业内已经形成新的心理期待在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心中,腾讯已经从沉默、被动到随时可能被收购的配角,变为兼具强势与野心的下一个主角了如IDG的合伙人李建光就毫不吝惜对其赞美之词:“如果把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排一排,腾讯在我心目中肯定可以排到前五位”李所在的IDG曾在1999年为腾讯提供110万美元的第一轮融资,如果其20%股份保留至今,市值可达35亿港元腾讯最近的成绩单是:202_年第三季度,它获利960万美元,而同期新浪和搜狐的利润分别则为910万美元和800万美元如果只是不俗的赢利能力,腾讯不会在业内被套用上一个殊为少见的形容词——“可怕”在观者眼中,腾讯的巨大能量在于,凭借QQ的强大黏性,腾讯无须创新,只要模仿其他领域的成功者,再将QQ的用户引导过去,就大功告成这种绝对的优势,是盛大乃至新浪等所有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的——或者说,它让一些人想起了微软看好QQ,还是马化腾?
“城头变换大王旗”,如此形容中国网络业,一点也不夸张在这个不过十年历史的行业,它已经换过多个代表人物:最早,“那个人”的名字是张朝阳,随后是王志东,很久之后变成了丁磊,近两年又变成了陈天桥和李彦宏......每次更迭,标志着的还不止是新星升起,而是一个行业的战略转移
在这个风流沉浮的群落,马化腾始终是最少被描绘的角色向腾讯内、外探问对于其人的评价,所能听到的不过是低调、专注、谨慎等寥寥数语——似乎过于平淡甚至长期关注网络业的人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看好腾讯,是因为它有QQ,但对马化腾这个人,不是太有把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QQ为何成为了倍受推崇的焦点?
一定程度上,观念的转变源于业界对自身行业的认知此前,无论参考美国经验还是检视中国现状,即时通讯软件都不过是网络众多服务中的一个细分但当互联网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价值,人们有所依凭的进行思考,得到的一个朴素智慧是:谁能锁定用户,谁就获得了无穷的赢利可能性而这正是腾讯最为擅长的QQ的注册帐户总数近5亿,活跃帐户数为1.8亿,同时在线人数近202_万——来自CNNIC的数据,到202_年初,中国只有1.1亿网民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网民,就有一个正在使用QQ.可资比较的是,盛大的网络游戏《传奇》最为成功时,同时在线人数不过百万在分析人士看来,依靠这款中国网络业绝无仅有的“杀手级产品”,腾讯几乎可以进入互联网上任何一个领域,并获得足够量级的稳定用户群,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收入这让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把马化腾的7年创业生涯总结成一个童话:用前3个月发明一台“永动机”(或许你应该叫它“永动企鹅”),然后坐地生金但从童话到现实,之间摆着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是腾讯的QQ而不是其他网络应用具备如此人气?为什么即时通讯软件这种在世界其他市场没有盈利方式的产品,在中国很赚钱?为什么在包括微软的MSNmessenger在内的近40款软件觊觎QQ的位势如此长时期,它仍能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答案系于马化腾这个35岁、清瘦、一天要吸一包烟的潮州人,显然没有外界看到的那么苍白不温不火的姿态背后,他像富有竞争性的完美主义者一样掌控着腾讯对于那些让他不满的产品,他不会掩饰失望:早年推出的门户“做得很烂”,一度与QQ捆绑推出的邮箱系统“我自己都不愿用第二次”,无线增值业务缺乏创新则让他“很惭愧”......这种不满足让他仍颇为微观地参与管理因不事外交,他只把工作分为两部分:内部看“人的问题”,外部看“未来做什么”两相结合,结果就是他会每每参与到新业务线的孵化而每天工作的间隙,他会把IT类网站看上几轮,一旦发现什么合适的创新,就想办法移植到腾讯来除了工作,马几乎没有其他爱好,即使婚后,他仍时常加班到深夜他甚至是企业家中极少乐于表示自己不爱读书者:“管理方面的书,知道了也就够了不会因为你知道,企业就能变得怎么样,还是得看你做的事情”
这种努力的结果是,腾讯已经成为网络这个以混乱著称的行业里,相对运营最规范的公司之一一家规模远小于腾讯的新兴网络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腾讯的合作态度相当谨严:他们不是简单的使用对方的资源,而是会非常仔细的与对方讨论,这个产品对用户的价值是什么?双方怎样合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去完美主义本色及对工作的偏执,马化腾极尽精明:在网络业内最容易被跟风的一些问题上,他总能保持反大众智慧的思考——比如当越来越多的即时通讯软件选择与竞争对手实现互联互通,腾讯却不准备太早顺应潮流马化腾并不否认前端软件的开放并非难事,但让他不作为的原因是:QQ后台的软件非常复杂,需要6000台服务器协同工作,开放带来的不是服务的丰富,反而可能破坏自身的稳定性——比如是否应该通过对个人品牌的打造来宣传公司?他说,除了性格,自己保持低调最主要的理由是“没有这个需要”:多数网络公司要靠宣传让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用户重视自己,但腾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品牌必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上只有腾讯需要到大学校园里招聘时,创始人的抛头露面才是必要的——比如为什么没有从众奔赴纳斯达克上市,马化腾也有选择:“承销顾问里,六家建议在香港,四家建议在纳斯达克,三家建议两边同时上,搞得我头都大了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比美国低,但如果我是香港的龙头股呢?”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效果不错:202_年6月16日在港上市以来,腾讯的股价稳步从4港元升至10港元其市盈率达36倍,远高于在美国的网易和新浪甚至丁磊也给他发短信说,准备炒一炒腾讯的股票学习者在腾讯内部,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管理一家大企业方面,马化腾可能比不上杨元庆,但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金去创业,马的胜算则很大虽然这种判断主要建诸于对公司创始人的信任,但同样重要的是,马化腾对市场的敏感度、对同类产品的学习能力,在中国网络界算的上相当突出简言之,他懂得该学什么,并懂得在学到的东西里进行什么改进在深圳大学读书时,马化腾的“偶像”是在UNIX、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那时候还没有Linux”),不过他最早展现出的才华,却是将个人爱好与市场动向的结合:1994年,还在润迅公司做软件工程师的他看到电脑板卡市场火热,结合自己炒股的兴趣,开发出“股霸卡”,一度在深圳的电子市场卖到断市同样的逻辑,发生在QQ的诞生过程中作为润迅的开发部主管,马化腾看到以前在网络上认识的丁磊组建了网易并初见成绩,这让他下定决心创业1998年底,27岁的马创办了腾讯,而3个月后他所推出的OICQ,正是其以往热爱使用的ICQ的一个翻版关于OICQ(也就是日后的QQ)与ICQ的关联,并非重点,重要的是两者间的差异虽然ICQ成名久矣,但它不乏弊端:比如,ICQ的全部信息存储于用户端,一旦用户换一台电脑登陆,以往添加的好友就此消失此外,它只能与在线的好友聊天,而且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这时的选择足以体现马化腾的特质:如果他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许最令其兴奋的,不过是编出一套服务器端信息保存的程序,但他所做的,是将前后两端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有机结合因此,OICQ甫一诞生,就具备离线消息功能,任何人都可通过在线用户名单随意选择聊天对象,它甚至提供个性化的头像——直到几年后,QQ最强有力的竞争者MSNmessenger终于拥有了类似的功能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异,至少在一个方面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当互联网通过网吧形式在中国全面铺开,把信息存储于服务器而不是用户电脑的特色,让OICQ成为了每台电脑桌面上的必备软件,也几乎是每个来网吧的人第一时间要激活的工具这让腾讯在不到一年间拥有了500万名用户——一个ICQ在中国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成绩而这一利众服务的负面效应是,在缺乏可借鉴的赢利手段的情况下,腾讯缺钱随着用户的增加,腾讯所需要的服务器数量不停增长这一度迫使腾讯减少放出用户账号虽然QQ和新浪、8848们一样是直接拷贝海外的网络模式,但比起找到赢利手段的门户和电子商务,即时通讯领域的出路要局限的多:即使是ICQ,最终也不过委身于美国在线这一背景最大的影响是,腾讯融资很难,而且对自己的前景很难判断
马化腾曾试图作价60万卖掉OICQ,但找不到买家即使最终获得了IDG和香港盈科总共220万美元的投资,代价也颇高昂:足足让出了40%的股份
220万并不够花,甚至带来了麻烦参与投资的一方香港盈科对腾讯的态度模棱两可,看到投资除了被用来买服务器外几乎见不到回报,甚至腾讯又回过头来借钱,它不知该如何举措这种既不愿进一步投入,又不愿退出的状态僵持了几个月,幸好IDG推荐了曾与其在myweb.com项目上有过合作的南非的MIH集团,让盈科得以在202_年6月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腾讯控股20%的股权悉数出售——在网络泡沫破碎后的当时,颇为理想关于这次纠缠的融资,马化腾有一个非常执行层面的反思:“关键是要尽量搞清楚,每个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是有益的还是阻碍”MIH进入时,腾讯几乎已经到了盈亏平衡点,这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奇迹或者说,在当时,QQ已经体现将巨大用户群转换为收入的潜能但不可否认,将这种潜能释放出来的,依然是马化腾的学习能力如在网络业普遍讲求免费的阶段,他模仿联众建立会员制,将免费和付费用户的服务区分开来“当时我们想,只要有1%的用户付费,就会非常可观”马化腾说,实验下来,乐意付费者足有几个百分点而当并不玩韩国网游的马看到游戏里的个性化形象这个概念,随即心领神会地将个性虚拟形象移植到QQ上,也就是后来的QQ秀202_年,第三代QQ商城甫推出,就有180万一天的销量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决策是,拿到投资之后半年内,马化腾已经开始尝试无线增值应用的可能性
到202_年底,腾讯已经实现了千万元人民币的规模,而在202_年这个互联网的寒冬期,腾讯的利润达到了1.44亿元就是从那时起,表示有意收购腾讯者不绝于缕
QQ的溢出效应或潜在危机
基础立稳后,就像多数公司一样,腾讯开始扩张与其他公司略有不同的是,QQ的社区优势让腾讯的扩张显得颇为顺利
“竞争的时候,我们可能比对手在推广方面节省成本,”马化腾并不否认QQ的溢出效应,虽然他也表示:每个产品还是会面临具体的竞争,如果具体产品做不好,任何促进作用都没用如腾讯在面对MSN竞争时,曾用腾讯通RTX切入企业级即时通信市场,但因为经销商违背规律的收费,以及产品本身未能将QQ的优点全部吸收,市场反响勘称平淡如果我们将QQ的成功与其他服务的兴起孰因孰果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或许还有一个更为恰当的问题:QQ最大的危机埋藏在哪里?
正如近两年明显表现出来的,QQ的用户群,其实正态分布在一个区间内:他们通常年纪不大,以娱乐为使用QQ的首要目的这些用户,也许随着年龄和身边人群的变化,会转移到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上,比如MSNmessenger和GoogleTalk.这个意义上,腾讯的问题类似于一家儿童用品公司:小孩子总要长大,重要的是新生代是否依然选择你?因此,如果说腾讯一直以来,而且显然也是未来持续的工作,那就应该是通过提供新的服务,保持新鲜感,获得新的用户源,以及为那些可能转换的用户找到不换的理由从这个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腾讯会在202_年3月收购著名的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比起QQ,Foxmail的用户数量不过500万,而且在网络业,收购用户的成功概率实则非常低马化腾真正看重的,仍是Foxmail团队在邮件技术方面的积累:每年新增的网民数都是两千万左右,如果其中一部分人同时使用QQ和腾讯的电子邮件,那就是给他们上了双保险
到目前为止,这一收购仍在整合之中对于Foxmail的原有团队,从客户端邮件处理技术变为服务器端的电子邮箱技术,需要一个转化过程但可以确定的是,腾讯一定会推出搭载于QQ的大型邮箱虽然马化腾也不得不承认,此前腾讯推出的捆绑在QQ上的邮箱是一次败笔,但“使用过它的帐户超过1亿”——如果下一款信箱足够优秀呢?(提示:有太多网站太久没有从使用体验角度升级自己的邮箱系统了)
硬币的另一面是:腾讯的人自觉不自觉的产生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惰性作为人性,它的确很难连根排除所幸,马化腾说自己会保持这方面的清醒:“如果领导人意识不到的话,我们就麻烦了”202_年第三季度,腾讯在无线增值上的收入为1.212亿元人民币,即使考虑到因为腾讯与中国移动在“161移动聊天”方面的合作方式改变,导致其每月收入下降不少,这仍意味着,它在无线方面的高增长期已经过去虽然现在无线增值业务只占该公司总收入的30%左右,腾讯并非不能安于现状但其症结并不令马化腾舒服:QQ的成功,让QQ之外的SP业务线压力不足为此,202_年1月,腾讯收购了做广告媒体投放起家的JOYMAX.他认为这只团队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真正理解如何最精准有效的推广产品:“你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无线业务的短信,其实这后面很有学问比如100万的预算,投在哪家电视台,哪个档期是最有效的他们可以做到比电视台更清楚收视率”布局在圈定用户的基础上,马化腾的盘算是:“我们做的这些服务反过来让腾讯的社区有别于其他的竞争对手,现在人们用的QQ,已经不是一款软件,而是各种各样的服务别人就很难全方位打你”
这是一个听起来接近真理的表述,但摆在马化腾面前的,仿佛历史的一种重现:202_年以前,对于新浪、搜狐们来说,即时通讯软件是副产品,不会用尽全力去投入,所以在这个领域它们打不过腾讯当它们真正意识到重要性,重新积累此领域的经验,QQ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而现在,腾讯染指其他领域,它如何保证自己不出机制,或者说意识上的问题,错失重要市场?
马化腾的对策,是一种明知自己是后进者而为之的韬略判断一个项目时,腾讯先看长期来说对用户有没有价值,再看自己是否擅长,最后看团队通常而言,能独当一面的人总是缺乏的,这个时候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培养队伍——比如网络游戏和门户,腾讯用了两年时间准备,这被马化腾称为“入门”
以战养战,且对长线业务充满耐心,就解决了甚至连腾讯内部都有过疑问:产品线拉的过长怎么办?
“大家不是平等的优先级,是错开的”马化腾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再想着田里的,这个业务做起来,需要其他业务养,它成熟后再养别的业务
202_年12月,腾讯推出自己的门户网站,发布时,看好它的人不多,或者说,当时依然看好门户概念的人不多但马化腾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一个最切实的理由是,他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比如网络相册)无法在客户端充分施展,而且,网络广告的收入将长期稳健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收入,也是较高市盈率的保障
腾讯创立之初就曾做过门户网站,但在资金无多的情况下,迅速放弃了但他一直没忘记这个想法,而且在赢利之后经常会去算,一个两三百人的编辑队伍需要多少成本,腾讯是否承受的起但真正的问题仍是无形的know-how:怎么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情的时候,立刻在腾讯上做出反应?用户关心是哪些内容?如何第一时间传递给最需要该信息的人?怎么通过新闻服务来改善用户对腾讯的印象?
大约用了两年时间成为“专业选手”,现在所能看到的成绩是:QQ门户在所有中文网站的流量中名列第五,仅次于百度和三大门户
202_年同时进行的,是对网络游戏的摸索马承认,在这个领域腾讯的动作比较晚,当时盛大、九城已经成绩不俗,整个市场上有百余家公司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淘到一桶金未能免俗,腾讯在考察了一圈之后,首先选择了从韩国代理游戏,未见成绩,但积累到了心得:一则,马化腾明确了,这件事必须自己能够控制住进度,也就是说,研发必须自己做二则,现在没有开发大型网游的基础,所以退而求其次,从游戏入手这次启动项目,他只用了4个人——这正是现在腾讯内部很常见的孵化器短期目标是,通过两三个月就推出产品,把传统的游戏加上比较强的用户感,再和QQ结合起来,测试效果仅用了一年时间,QQ游戏就风头直逼游戏领域的传统霸主联众,当前同时在线帐户数达188万而长期目标则更富有雄心:在没有游戏内容的情下,先把大型网游的框架做起来,比如大型游戏在后端服务器的支撑随着《QQ幻想》的推出,基本上也宣布了在此方面积累期的结束在进入网络游戏和门户之后,202_年,QQ陆续集成了音乐、网络广播和视频服务,一旦视频传播成为互联网新的主流,QQ很可能成为一部分人首选的收看终端;而202_年下半年,腾讯先是进入C2C电子商务领域,随后联合Google进入搜索市场——鉴于它几乎进入了所有已经成熟的网络业务,你完全有理由将马化腾的QQ理解为一个网络版的通用电气:随时将赌注放在哪些有望增长最快的领域
把一个最常见不过的问题——
三、五年后的腾讯会是怎样的?——抛给马化腾
这个会让多数CEO虚幻畅想的问题,让马低下头,沉默了几秒:“三年后,网游和无线差不多都是100个亿,但网游应该会遇到瓶颈了广告30来个亿,搜索是几个亿,再久一点搜索才会跟广告持平”根据对数字的测算,他对3年后公司的要求是,做到休闲第一和大型网游前三
至少对于网络游戏领域的看重,显得有些落伍——即使曾经的网络游戏霸主盛大,在看到这一市场可能遇到的发展瓶颈后,都已展开了大转移但马化腾更乐于先拐一个小弯:找到政策限制性较小的游戏领域,比如音乐网游、电子竞技等马指出,虽然以前这方面并没有极为成功的产品,但因为成本低,经营周期长,其利润率,反而应该高于大型网游的平均水平
马化腾承认,如果说当前腾讯最大的瓶颈,是“好的人才总是缺”这迫使他用折中的方式谋划,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冲一下,先做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看一看某种程度上,马化腾的工作就是找到那些能够让“企鹅”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天的食物。
互联网人物励志故事分享篇二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篇:中国励志人物故事
在中国,励志是大家应该持有的,那么你对中国那些励志人物有了解吗?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了解,以下是小编帮你们整理的中国励志人物故事,一起来学习啦。
中国励志人物故事
用信念撑起的青春—高会军
在高会军的履历表学历栏中,中专、自考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全日制本科教育一格中仍是空白,可他却是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的人,也是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由自考本科毕业到博士生导师,华丽转身的背后,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坚守。
不抛弃不放弃
高会军没有念过高中。1991年,他15岁,选择去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毕业后马上可以工作,为贫困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高会军说。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另外一目标或者说是理想隐约在心底萌动,他一直相信,自己总能做出点什么像样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学习,使他的成绩一直排名第一。中专二年级,他开始准备专科自学考试,熬夜和早起成了家常便饭,拿着别人用过的旧资料埋头苦读,在别人眼中他似乎从来不知疲倦,终于,中专毕业时专科13门课程考试全部通过。
中专毕业后,高会军顺理成章的找到一份工作,虽然作息时间不规律,条件艰苦,但他仍没有放弃学习,没有忘掉自己的追求。为了自考本科,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常常是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夜里看书经常不知不觉睡着了,但醒了之后又接着学。那些沾满了机床油渍的书本印证了那段刻苦的岁月。“记得为了节省车费、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在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记得那时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常常需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还清晰地记得遇到难题、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的那种痛苦与无助,多少次想放弃却又咬着牙坚持下来;也还记得因为攒不够路费,而没能回家看望重病卧床数月的父亲和因胃出血而住院的母亲……”说起那段岁月,高会军仍然历历在目。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黑龙江人就是有一种敢吃苦、不服输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从小我们的骨子里就有。”高会军说。就这样,在两年的时间里,自学考试本科要求的15门课程他全部一次性通过,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
天道酬勤
有人说,不满足是进步的车轮。高会军只是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再学的好一些,便走上了考研的道路。要考研就要把工作丢掉,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仅靠着一点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了那段埋头苦读的岁月。
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了350多分的好成绩,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在硕士学习期间,高会军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去补习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每天早起听英语广播、背单词、大声朗读、参加英语角……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毕业时,同学都在各种高薪职位间选择,他却又一次做出惊人的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2_年,顺利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开始搞科研,并摸索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高会军当时的信念就是力争把研究工作做到最好。哈工大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研究氛围,更是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在读博期间,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是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国优秀论文的人。
情归黑土地
202_年10月至202_年10月,高会军前往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两项著名研究基金的资助。在研究工作即将结束时,他可以选择去德国作洪堡学者,可以选择去英国做访问研究,还可以选择在北美高校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高会军直言道:“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不说,妻子和孩子也能在物质上生活的更好。”但是他带着一份感情和一份责任,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做一名博士生导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授课和科研之中。他指导的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学生。现在,高会军开始在仿生机器人和飞行控制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力争把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英语励志故事
英语励志故事(中学组)孤岛上的故事,痛苦有时是上天的恩典 The only survivor of a shipwreck was washed up on a small, uninhabited island.[ðə] [ˈəunli] [səˈvaivə] [ɔv] [ə] [ˈʃɪpˌrek] [wəz] [wɔʃt] [ʌp] [ɔn] [ə] [smɔ:l], [ˌʌnɪn'hæbɪtɪd] [ˈailənd]
在一场船难中,唯一的生存者随着潮水,漂流到一座无人岛上。
He prayed feverishly for God to rescue him, [hi:] [preid] [ˈfi:vərɪʃlɪ] [fɔ:] [ɡɔd] [tu:] [ˈreskju:] [him]
他天天激动地祈祷神救他能够早日离开此处,回到家乡。
and every day he scanned the horizon for help, but none seemed forthcoming.[ænd] [ˈevri] [dei] [hi:] [skænd] [ðə] [həˈraɪzn] [fɔ:] [help], [bʌt] [nʌn] [si:md] [fɔ:θˈkʌmiŋ]
他还每天注视着海上有否可搭救他的人,但却是除了汪洋一片,什么也没有。
Exhausted, he eventually managed to build a little hut out of driftwood to protect him [ɪgˈzɔ:stɪd], [hi:] [iˈventjuəli] [ˈmænidʒd] [tu:] [bild] [ə] [ˈlitl] [hʌt] [aut] [ɔv] [ˈdriftwud] [tu:] [prəˈtekt] [him]
from the elements, and to store his few possessions.[frɔm] [ðə] [ˈelimənts], [ænd] [tu:] [stɔ:] [hiz] [fju:] [pəˈzeʃəns]
后来,他决定用那片带他到小岛的木头造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以保护他在这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并0且保存他所有剩下的东西。
But then one day, after scavenging for food, he arrived home to find his little hut in
[bʌt] [ðen] [wʌn] [dei], [ˈɑ:ftə] ['skævɪndʒɪŋ] [fɔ:] [fud], [hi:] [əˈraivd] [həum] [tu:] [faɪnd] [hiz] [ˈlɪtl] [hʌt] [ɪn]
flames, the smoke rolling up to the sky.[fleims], [ðə] [sməuk] [ˈrəʊlɪŋ] [ʌp] [tu:] [ðə] [skai]
但有一天,在他捕完食物后,准备回小屋时,突然发现他的小屋竟然陷在熊熊烈火之中,大火引起的浓烟不断向天上窜。
The worst had happened;everything was lost.[ðə] [wə:st] [hæd] [ˈhæpənd], [ˈevriθiŋ] [wəz] [lɔst]
最悲惨的是:他所有的一切东西,在这一瞬间通通化为乌有了。
He was stunned with grief and anger.“God how could you do this to me!” he cried.[hi:] [wəz] [stʌnd] [wið] [ɡri:f] [ænd] [ˈæŋɡə].[ɡɔd] [hau] [kud] [ju:] [du:] [ðɪs] [tu:] [mi:] [hi:] [kraɪd]
悲痛的他,气愤的对天吶喊着:神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顿时,眼泪从他的眼角中流出。
Early the next day, however, he was awakened by the sound of a ship that was
[ˈɜrli ] [ðə] [nekst] [dei], [hauˈevə], [hi:] [wəz] [əˈweɪkənd] [baɪ] [ðə] [saund] [ɔv] [ə] [ʃip] [wəz] approaching the island.[əˈprəʊtʃɪŋ] [ðə] [ˈailənd]
第二天一早,他被一艘正靠近小岛的船只的鸣笛声所吵醒。
It had come to rescue him.[ɪt] [hæd] [kʌm] [ˈreskju:] [him]
是的,有人来救他了。
“How did you know I was here?” asked the weary man of his rescuers.“We saw your
[hau] [did] [ju:] [nəʊ] [aɪ] [wəz] [hiə] [ɑ:skt] [ðə] [ˈwiəri] [mæn] [ɔv] [hɪz] [ˈreskjuːə(r)s] [wi] [sɔ:] [jɔ:]
smoke signal,” they replied.[sməuk] [ˈsiɡnəl] [ðei] [riˈplaid]
到了船上时,他问那些船员说:「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It is easy to get discouraged when things are going bad.[it] [ɪz] [ˈi:zi] [tu:] [ɡet] [dɪsˈkʌrɪdʒd] [wen] [θiŋs] [ɑ:] [ˈgəʊɪŋ] [bæd]
「因为我们看到了信号般的浓烟。」他们回答说。人在碰到困难时,很容易会沮丧。
But we shouldn't lose heart, because God is at work in our lives, even in the midst of
[bʌt] [wi] ['ʃʊdnt] [lu:z] [hɑ:t], [biˈkɔz] [ɡɔd] [ɪz] [æt] [wə:k] [in] [ˈauə] [laɪvz], [ˈi:vən] [in] [ðə] [midst] [ɔv]
pain and suffering.[pein] [ænd] [ˈsʌfərɪŋ]
不过无论受到折磨或者痛苦,都不用因此失去信心,因为上帝一直在我们心里面做着奇妙的工作。
Remember, next time your little hut is burning to the ground it just may be a smoke
[riˈmembə], [nekst] [taim] [jɔ:] [ˈlitl] [hʌt] [ɪz] [ˈbɜ:nɪŋ] [tu:] [ðə] [ɡraund] [it] [dʒʌst] [mei] [ə] [sməuk]
signal that summons the grace of God.[ˈsiɡnəl] [ðæt] [ˈsʌmənz] [ðə] [ɡreis] [ɔv] [ɡɔd]
记住:当下一次你的小木屋着火时,那可能只是上帝美妙恩典的表征而已。
For all the negative things we have say to ourselves, God has a positive answer for to [fɔ:] [ɔ:l] [ðə] [ˈneɡətiv] [θiŋs] [wi] [hæv] [tu:] [ˌauəˈselvz], [ɡɔd] [hæz] [ə] [ˈpɔzitiv] [ˈɑ:nsə] [fɔ:] it.[it]
在所有我们所认为负面的事情,上帝都是有正面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