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梁祝 音乐解析

梁祝 音乐解析



第一篇:梁祝 音乐解析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曲式分析

呈示部、引子:

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2.主部: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3.连接部与副部: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4.结束部: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结语: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十八相送

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约是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这十八里路上,满是浪漫和美好。对于梁祝来说,这十八里路显得太短太短。

楼台会

祝英台的父亲家书招祝英台归家,英台与梁山伯十八里相送到长亭。临别时祝将“九妹”(其实就是指自己)许配给梁(属于私订终身),约定梁在乞巧之日到祝家提亲。后来梁从师母那里知道祝乃女子,高兴地到祝家去。但此时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来了以后,祝父让英台好生劝慰梁。于是梁祝二人在英台的楼台上相会,英台将实情告诉梁,梁十分震惊伤心,英台表示此心永远属于梁,两人互诉相思相约之情,后约定生不同衾死同穴,伤心地分手,梁不久病死,英台得知后,在嫁往马家的那天经过梁的墓,哭诉一番,天地为动,墓被雷劈开,英台跳进墓里,与梁化为蝴蝶。

花谢花开无时尽,年年花间觅仙踪; 瑶池泪洒化蝶恨,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许,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君岂知侬是女儿身,未解侬痴情; 楼台依依不忍分,君死何忍我独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双飞愿争万世春。

第二篇:《梁祝》音乐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有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其曲式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而呈示部包括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的引子、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的主部、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的.连接部与副部,还有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的结束部。而展开部则是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情节,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梁祝》作为中国传统并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在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之前,看过《梁祝》的文学作品、戏剧等等,听完之后才发觉通过长笛、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演绎出来的《梁祝》竟远远比文字比表演来得更加荡气回肠,听罢依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好的音乐,经典的音乐总是能在不同的时空通过不同的载体浸润心灵,在情绪高涨的时候锦上添花,在忧郁伤心的时候驱散阴霾。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在听一个美丽凄然的故事,它不仅仅在讲述,也在拨动我的心弦。在一开始的时候耳畔传来几声拨弦声然后接着长笛,加之小提琴,乐声绵绵长长,幽幽远远,我就有一种轻松美妙的感觉,在脑海浮现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缥缈而奇妙。而之后的演奏也是极其生动,对于不是很懂音乐得我来说都能很轻易地将乐声与故事片段相配,足见此曲曲艺的高超和精妙。让我颇为惊奇的是,每一个乐器都在诉说都在表达着“情绪”,无论是祝英台对未来的不安还是对爱情的坚定,无论是矛盾冲突的爆发还是凄厉而悲怆的哭喊,亦或是凄美欣慰的“化蝶双飞”,我都能从乐声中深切真实地感受到,仿佛自己也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分享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怒哀乐。强弱快慢的转换,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相互配合呼应,将一个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完美演绎,让人动容。

也是第一次能把二十多分钟的无歌词音乐完完整整听下来,因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曲听罢,真的有被“惊艳”到。一直觉得歌词写的好的歌曲往往更能打动人心,然而无词的用传统乐器演奏的纯音乐,只要用心聆听,魅力十足。其实,音乐是最接近人类心灵的艺术,聆听音乐,便是在优美旋律下咀嚼人生,这就是我的感悟。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案《梁祝》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梁祝》欣赏

课题:欣赏 《梁祝》

教学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目标

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着名剧目。剧情是: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三载,临别亲口假借九妹许与山伯。回家后,祝父逼迫英台与马文才订婚,英台誓死不从,山伯到祝家探望英台,方知九妹就是英台。因受到婚变的打击,山伯回家病故。英台在被迫出嫁途中,吊祭山伯,一时天昏地暗,山伯坟台断裂,英台投入坟中,山伯、英台化作蝴蝶,比翼双飞。这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作品以优美动人的音乐表现了主人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与憧憬。

2、作者简介。

3、作品分析。

4、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5、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乐器表现的?

6、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提示:

1、爱情主题的音乐在第一部分中共出现了几次?

2、说出下面几幅图分别于哪段音乐所描写的内容相关联,并填写出土的序号。)

7、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有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教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的。

8、讲解:奏鸣曲式。

9、复听《梁山伯与祝英台》。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四篇:音乐鉴赏作业之鉴赏《梁祝》

梁祝——千古绝唱

摘要:《梁祝》以中国故事为依据,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整首曲子分为三大部分,表现出故事的曲折。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梁祝》这个作品取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发生于东晋永和年间,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纯朴、憨厚的穷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当学业结束分别时,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倾吐蕴藏已久的爱情,但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竟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员外求婚,但祝家嫌梁家境贫困,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大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便抑郁而死。祝英台闻此不幸,悲痛万分。在送亲的途中,她来到梁的坟墓前,向封建礼教发出了血泪控诉!而就在此时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坟墓之中,遂化为一对彩蝶,在花丛中双双飞舞。

《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显示部:相爱

引子: 轻柔的弦乐泛音引出长笛带华彩的引子,上下跃动的八度大跳轻盈、活泼,双簧管的优美旋律,描绘风和日丽、乌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主部: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的情景。

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厚情歌。

连接部: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

副部:副部是活泼的小快板,回旋曲结构。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回旋曲主部主题来自于越剧音乐,欢悦、嬉戏的音调与舞蹈性节奏的伴奏。第一插部采用独奏小提琴先后与木管、弦乐相互模仿的竞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绪更为活跃,尤其是独奏小提琴模仿中国乐器古筝的演奏,富有弹性的节奏、灵活跳动的音符和起伏波荡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戏的动态和神情。

结束部:慢板,由爱情主题的音乐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二重奏,表现梁、祝“十八里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展开部:抗婚

抗婚场面: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严、冷峻而凶狠。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抗婚场面。

楼台相会:由小提琴及长笛奏出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哀伤的慢板主题。接着是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动情的复调旋律表现一对深爱的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伤感,如泣如诉、感人挚深。

哭灵投坟:音乐转为急板,情绪急骤变化,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形成了展开部的第二个音乐高潮。在这里,作者借用我国京剧中紧拉慢唱的形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向苍天哭诉的情景。在独奏小提琴奏出带华彩意味的一个音乐绝句后,由弱至强的打击乐推出乐队全奏,象征祝英台“哭灵投坟”,纵

身自毁的形象,全曲的戏剧矛盾达到顶点。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省略了副部:在宁静的音乐气氛中,飘逸的长笛旋律和竖琴的刮奏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钢琴奏出流水般的晶莹音响,弦乐群轻盈的拨奏扑朔迷离„„,象征梁、祝死后化成一对蝴蝶,在天堂翻飞起舞,永不分离。

最爱求学一段,节奏轻快,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山伯与英台结拜为兄弟,在书院快乐的学习生活。同窗3载,不知英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英台是雄雌,富有戏剧性。

而我相信,肯定很多人和我一样,最感动于抗婚化蝶一段。当最后一部演奏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坟前化蝶双宿飞的美好画面,提琴声轻快而柔和。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天下谁人不向往这个美好的结局呢? 虽然现在的我们可能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没有经历过和心爱的人聚合分离的曲曲折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一曲《梁祝》看到爱情的美好,我们也能够知晓和古人相比,我们是何其的幸福自由,至少,我们可以自由的恋爱,当我们找到我们的心上人时,我们可以幸福的和他在一起。

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分别是我国的俞丽拿、日本的小提琴家西崎崇子以及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我最喜欢的是俞丽拿的版本。《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其时年方十八,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虽然她演奏时有些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颇具现场感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

参考文献:罗永麟 《试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第五篇: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摘要:本论文作为音乐欣赏课作业,先对这一学期所学进行了简单总结。然后着重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8年冬,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整个乐曲分三个部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论文最后简单地对其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爱情;情感;真挚;西方音乐。

欣赏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理性的欣赏。音乐作家创作音乐作品,很大程度上根据生活背景,有时创造背景,移情于音乐。音乐可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乐理、声乐等。而中国的戏剧又分为昆剧,京剧,豫剧、川剧、秦腔,河北梆子、评剧,黄梅戏,越剧等。人们对不同的戏剧进行欣赏,不同的戏剧有不同的特点。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戏剧音乐的特征四功五法令人钦佩。而在其他方面一些因素也很重要——音乐与画面的位置关系,音画同步,音画对应,音乐蒙太奇„因为它们影响着音乐的表达效果。

中国的优秀音乐如《梅花三弄》,《广陵散》,京韵大鼓,四川评弹,阿炳的《二泉映月》,陈钢与何占豪的《梁祝》„„数不胜数。

对于西方的音乐,分为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的神曲《创世纪》,就是古典乐派的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交响乐队在西方形成,其组成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在贝多芬的作品下基本形成。

音乐家的经历是传奇的,也是艰辛的。对于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生活经历,及创作历程,可以说少年得志,一生精品层出,却英年早逝,他的《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令人如痴如醉。而音乐巨人贝多芬,他谈了十三次恋爱,却一次未婚,可谓一生坎坷。他的命运交响曲,《欢乐颂》,《命运》等可谓传世之作。令人惊奇的是,大音乐家有时也是家族性的。,老约翰·施特劳斯以《拉德斯基进行曲》闻名于世,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则更高一筹。当然音乐更需要创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可为其中表率。

音乐的世界是美妙的,德沃夏克的《幽默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可被称作天外之音,而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也是精妙绝伦。当然,还有更多西方音乐巨匠,如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待被介绍„„

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语言”,倘若真的是如此的话,那么,欣赏音乐则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也是不同的。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音乐是由情而发的,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本人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下面就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特色,进行浅析。

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自问世以来,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同时打破了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它不仅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千年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之一。《梁祝》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1】。

她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奏鸣曲式。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一作品的结构和主题

(一)呈示部

这部分首先要能分辨长笛、双簧管、竖琴、小提琴、大提琴的声音以及演奏方式。

1、引子:音乐的开始首先传来几声空旷悠远的弹拨,仿佛让人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传来了婉转的长笛声,如同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和乐队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清新典雅、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江南春色。

2、爱情主题(主部主题):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以悠扬的曲调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

3、草桥结拜: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4、副部主题: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华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5、结束部(长亭惜别):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二)展开部

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1、抗婚: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充分表现了祝英台敢于同封建礼教做顽强斗争的壮美精神。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2、楼台会: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在这段旋律中,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长笛和竖琴奏出了轻盈飘渺的仙境般的音符,仿佛在一抹轻烟中两只蝶儿久久地幽怨地徘徊在坟前,伴随着进行了弱音处理的小提琴再现的爱情主题,似惋惜,似沉思,似同情,也似在咏叹,乐队齐奏,伴着那两只翩翩起舞的蝶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共同祝愿高飞。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虽然对多数人来说没有很强的音乐细胞,也没有很高深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备这样一种特质。它那优美的曲调,让人的心儿不知不觉中总会随着音符的跳跃而颤动不已,会使人沉浸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之音,她所歌颂的为追求自由的爱情而奋不顾身的抗争精神也同样为人们所动容。与此同时,她是东方的灵魂,育于西方的形式。

据资料,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已经有多位睿智而富于远见的学者指出,未来的文化,必然是东西方相交融的文化,未来的世界,也必然会出现世界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统一,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西文化融合必然会出现极为壮丽,极富于表现力的作品,这必然是天下之大美,大境界。《梁祝》,正是这样的一部典范或者说一种成功的探索。它采用越剧的曲调素材,使用交响曲的表现形式,奏鸣曲的结构,而又结合的如此完美无瑕。在小提琴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多种使用在二胡上的技法首次使用到了小提琴上,也正是这样,这首曲子才在表现控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婉无奈,惹人叹息。也正是运用了如此之多的民族元素,这首曲子才为广大的国民所接受,所称颂,所赞叹,所感动[2]。同时,西方人也同样容易接受,同样为它所陶醉,所以这首曲子在世界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音乐欣赏的奥秘,说不尽也道不完。当然兴趣是最主要的,还有许多好的音乐,等待爱好者自己去探索与欣赏„„

参考文献

[1] 陈才英,冯水莲,李慧英.音乐鉴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157—162.[2] 大学生音乐欣赏课考试论文参考实例[J]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