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热试题及答案
发热试题及答案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 ;中等度热 ;高热 ;超高热。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 两大类,而以 为多见。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 和 两大类。
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 ;② ;③。5.各种病原体如 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 ;② ;③。7.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
8.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② ;③。9.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10.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维持在 达数天或周,24小时内波动,常见 于、、。
二、判断题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3.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4.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5.高热是指39.1—41℃。()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五、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7.3—38℃ 38.1—39℃ 39.1—41℃ 41℃以上 2.感染性与非感染性 前者 3.外源性 内源性
4.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5.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 6.物理性 化学性 机械性
7.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8.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9.稽留热型 弛张热型(败血症热型)间歇热型 波状热型 回归热型 不规则热型 10.39-40℃ 以上的高水平不超过1℃ 大叶性肺炎 斑疹伤寒 伤寒高热期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四、选择题 1.A 2.B
五、问答题
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⑤诊治经过 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第二篇:发热诊室工作制度
发热诊室工作制度
一.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二.各种物品不得随意摆放,使用后物归原位,并按照要求严格消毒。
三.接诊医师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认真接待每一位发热患者,绝不允许推诿患者,接诊时实行单人单诊,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接触史,做好水银体温计复测工作并记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一旦出现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
四、严格要求做好发热诊室登记,项目包括:接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诊断、患者去向及接诊医生签名等。相关信息在 30 分钟内上报医务科,并在 24 小时内进行回访。
五、对发热、干咳、咽痛等类似新冠十大症状、有疫区接触史,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进行就地隔离,并安抚患者,同时联系医务科、公卫科,由医务科报局医政医管科联系 120 负压转运车辆转送到定点医院就诊,同时由公卫科上报区疾控中心。对无发热、干咳、咽痛等类似新冠十大症状,但有疫区接触史的患者进行就地隔离,并安抚患者,做好信息登记并电话告知医务科,同时联系公卫科,由公卫科联系患者所在街道,安排车辆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并上报区疾控。无疫区接触史,有新冠类似十类症状的患者做好自我防护,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通知局医政医管科联系120转运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无疫区接触史,健康码红色或黄码,且基本排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通知公卫科,由公卫科长联系通知患者所在街道,解决健康码相关问题。
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疫情按规定时间上报。
七、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发热门诊出入流程,做好环境和物品消毒,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人见人交班。
九、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掌握人员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
十、医务科负责及时对国内外中、高风险地区进行整理公示,供预检分诊、发热诊室使用。
发热诊室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进入发热诊室,应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乳胶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鞋套等。做好手卫生,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二.消毒人员个人防护
1、日常消毒:消毒人员应穿工作衣,戴一次性工作帽、乳胶手套和防护口罩;
2、隔离人员转出后终未消毒:消毒人员宜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长袖加厚橡胶手套、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
发热诊室清洁消毒制度
一、日常消毒(预防性)
1.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2 次,每次30 分钟。
2.对诊区内各室及公共区域每天湿式清扫,对桌椅、水龙头、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1000mg/L。终末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转出后应对诊疗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1000mg/L-2000mg/L。
二、空气消毒
1.用紫外线等对空气进行消毒,照射时间>60 分钟;
2.空调通风系统回风口过滤网、接水盘等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 分钟后清水清洗或擦拭,干燥后使用;
3.空气消毒结束后,再进行物表、地面消毒工作。
三、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1.清洁消毒工作应按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的顺序逐区进行;抹布、拖把标识清楚,分区使用。
2.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 1000mg/L 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 30 分钟,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有75%乙醇、含氯制剂和季铵化合物等。
3.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或使用具有吸附消毒一次性完成的消毒物品。
4.患者的排泄物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5.终末消毒前,应先关闭门窗。
四、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与消毒
1.尽量采用一次性诊疗用品。
2.复用器具用后立即使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3.使用后的可复用器械、器具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xx传染疾病”或简写为“xx”,单独回收密闭处理运送至上级医院消毒供应中进行处理。
发热诊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均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二、工作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橡胶手套、袖套、防水橡胶围裙、防护面屏/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符合要求, 并认真执行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三、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 3/4 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鹅颈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传染性医疗废物应双层黄色垃圾袋存放,并有标识,收集暂存管理规范,存储时间不超过 24小时。
四、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和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
染时,应当增加一层包装袋。
五、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在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均匀)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
六、清洁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常规医疗废物处置。
七、医疗废物间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1小时,地面消毒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做好记录。
七、与大地维康公司做好交接记录。
洗消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洗消间内布局必须严格按照“一冲、二洗、三消毒、四保洁”原则而设立,流程合理,避免交叉感染。
二、工作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橡胶手套、袖套、防水橡胶围裙、防护面屏/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符合要求,并认真执行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三、消毒工作要在专用设施内进行,消毒桶,清洗池不能混用。拖把消毒为浓度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干燥备用。
四、不同区域清扫使用相应的拖把,用完后归类放置。
五、做好清洁记录工作。
污水处理质量监测规章制度
一、污水处理质量监测由专职人员进行监测,并由中心后勤负责监督,院感科督查。
二、由专职人员负责留取污水标本,及时送去检验,并及时上报监测情况。
三、检测项目:
1.余氯检测,每天2次
2.粪大肠菌群检测每月1次
3.沙门氏菌每季检测1次
4.志贺氏菌每半年检测1次
四、专职人员定期培训,在操作流程工作,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戴防护口罩、穿防护服/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穿鞋套。穿脱符合要求, 并认真执行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五、专职人员按污水操作流程工作,每天定时排放消毒剂,确保污水处理工作正常运转。
防护用品穿戴流程
(污染区工作人员)
脱除防护用品流程
(半污染区工作人员)
发热诊室接诊流程
第三篇:发热门诊管理制度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
1、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它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
2、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要进行认真登记,同时报告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进行标本采集,将采集的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3、对禽流感等传染病一旦确诊,按照市疾控中心的规定,立即转诊至我市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对病人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4、值班医师要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每日进行常规消毒,保持发热门诊各室内清洁整齐。
5、树立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弘扬救死扶伤、不怕牺牲的人道主义精神,以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技术,做好发热门诊工作。
6、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对每个发热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及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
7、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一人一室),并立即向医务科和疾控中心报告。
8、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9、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0、诊室每天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两次过氧乙酸消毒地面、物品表面。
11、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着装,避免感染。下班时,用“84”消毒液浸泡双手,认真清洗。
第四篇:发热门诊工作制度(本站推荐)
感染科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发热门诊的出诊医师实行门诊首诊负责制,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并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工作。
2、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立即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3、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制度,规范着装,每诊疗一个患者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4、发热门诊的医师对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检查胸片、血常规,并按要求做好基本必要的检测工作,并为呼吸道发热患者提供口罩。
5.对禽流感、甲型H1N1等传染病病人一旦确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立即转诊或就地隔离治疗。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对病人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7、保持发热门诊室内清洁整齐,每日两次对诊室进行紫外线消毒、两次1000mg/L健之素消毒地面、物品表面。
8、门诊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观室,配备合格的专业医师和护士。
第五篇: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门诊部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观室,专用放射线摄片机,采血室,培训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
二、医务人员必须准时上岗,24小时均按值班表落实。中途不得擅自离岗。
三、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出诊者,由下一个值班人员出诊。
四、医务人员在岗时必须穿隔离服、戴12层棉纱或其他有效防护口罩、帽子、眼镜、手套等防护工具。
五、诊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六、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含疑似病人)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七、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试行)》执行。
八、必须做好病人转运交接记录。
九、要认真填写发热病人《门诊登记表》
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发热病人(含手足口病及非典等疑似病人)。
十一、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6小时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得延误或漏报。
十二、值班及出诊医师要认真书写门诊医疗手册。
十三、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一视同仁,不得轻视、蔑视患者。
十四、X线机严格执行一照一消。
十五、凡发热病人,一律查血糖、血项,拍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