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马灯的奥秘说课稿
《走马灯的奥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走马灯的奥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茅以升小时候对家里的两盏走马灯发生兴趣,自己动脑动手弄懂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和怎样转得快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的道理。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2)、学习茅以升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处在这个单元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强,这就更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借助轻松谈话、形象、生动的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本堂的教学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激趣导入——走进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读中感悟——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今天老师也带大家看看花灯!(出示幻灯片)谁能说说你刚才看见了什么?
(二)刚才同学们都说有走马灯,那走马灯到底是一盏什么样的灯会这么神奇,这么惹人喜爱呢?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设计意图:兴趣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通过提问,图片交流,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有的同学说这不就是一盏普普通通的灯吗?对!就是这样一盏别人看起来 很平常的走马灯对少年时代的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将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走马灯的奥秘)
(一)检测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
(二)指名读生字。
(三)齐读。
(四)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元宵节的时间是?
2、走马灯的样子是什么?
3、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他提出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解疑合探:
1、谁能说说走马灯悬挂的位置是哪里?
2、课文在介绍走马灯的位置时用了这两个词语(“悬”和“挂”)。
你知道“悬”和“挂”的意思吗?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幻灯片)
悬:吊在空中,挂在天花板,没有碰到四周。
挂: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物体附着在高处或连到另一个物体上。
(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
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3、说说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出示幻灯片)
(二)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1、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
2、哪几个词语可以感受出茅以升观察的很认真呢?(板书1善于观察:仰 目不转睛 盯)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4、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三)仔细读读课文,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提出了哪些问题?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提问。
2、幻灯片出示
3、从刚刚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不光爱观察,还爱什么呢?(板书2:勤于思考:问 又提问)
(四)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五)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六)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找出本段描写茅以升的动词。(出示幻灯片)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3:勇于探索 取 吹 又拿 点燃)
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七)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茅以升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3、同学们,你们知道走马灯的奥秘吗?
4、你们知道和走马灯一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吗?(出示幻灯片孔明灯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引导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出示幻灯片)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幻灯片出示武汉长江大桥图片)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习茅以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精神。】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 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 : 问、又提问
勇于探索 : 取、吹、又拿、点燃
第二篇: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用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本文学会认的字有:宵、盏、悬、旋、蜡、烛、串、幼;要求会写的字有: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要求掌握的词有:点燃、四周、心灵、幼小、、旋转、转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易读错字:烛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悬、旋、转韵母都是uan 易写错字:奥、秘、旋、转、幼。
2、初读课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揭示题目。
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写下课题。师:读了题目以后,你想提哪些问题呢?(走马灯的奥秘是什么?谁发现了走马灯的奥秘?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现的?他是怎么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带着问题同学们读一读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把生字找出来。
二、介绍走马灯展示走马灯的图片、介绍茅以升
三、学习生字,会读会写。
1、自学生字,读准拼音,开火车形式分组认读组词
易读错字:烛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悬、旋、转韵母都uan 易写错字:奥、秘、旋、转、幼。
3、交流讨论记住字形的方法,请学生分享
4、练习书写,投影展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再读课文,分析段落大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区分“悬”和“挂”(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题目)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了解茅以升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走马灯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画出茅以升积极动脑的句子体会“争着”“盯着”一词的好处 3.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茅以升做了哪两件事?
4.朗读第五自然段,茅以升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做的呢?
五、课堂总结
1、根据第二-五自然段,组织讨论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不懂就问,善于实践)
2、说明茅以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勤学好学、不懂就问、善于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七、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第三篇:走马灯的奥秘
第9课《走马灯的奥秘》预习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些图片,这是什么?它不仅漂亮,还会转呢!您们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转,奥秘在哪里?有一个小孩,叫茅以升,对走马灯可感兴趣了,他发现了走马灯的不少秘密呢!板书课题,齐读。
2、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茅以升的情况,师小结:茅以升之所以成为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与他小时候身上的优良品质分不开,走进课文,感受他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检测课文
师: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测一下课文的预习情况。
1、同桌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评要求:
3、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不添字、不掉字的在书上画一面红旗。
三、检测生字
你会读下面的生词吗?
元宵节
灯盏
悬挂
旋转
蜡烛
一串
幼儿
目不转睛
1、同桌互读,读得好的在书上画上一面红旗。
2、挑生读、齐读。你会辩字组词吗?
1、四人小组把自己找的形近字交流一下。
2、挑生组词。
四、品读感悟(1)
(过渡)茅以升小时候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他是怎样观察走马灯的?他观察之后又提出了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咱们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不添字、不掉字),刚才没得到读书红旗的加油!出示:
(1)茅以升是怎样观察走马灯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要求)同桌把划到的句子读一读,相互交流一下体会。
师出示相关句子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ɑ、齐读,思考:茅以升看走马灯时,神态、样子怎样?b、轻声读,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想一想,“目不转睛”什么意思?“盯”是怎样看?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他观察的怎样?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2)茅以升观察走马灯后提出了哪些问题呢?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划一划有关句子。(同桌把划到的句子读一读。)(过渡)看了走马灯,茅以升就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
师出示相关句子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ɑ、齐读,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五、品读感悟(2)
(过渡)茅以升会思考,大家也不差,接下来咱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一下:
(1)通过预习,你明白了什么,在明白的问题旁边为自己画面红旗。(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在旁边画“?”(字词、句子、段落)(3)四人小组先相互说说自己明白的,讨论一下不明白的。
六、概括内容
(一)、课文主人公是谁 ?
2、写了他什么事?(问题串联法)
(二)再读课题,补充题目,谁发现了走马灯的奥秘?(课题补充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并填写在预习提纲上。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了解了茅以升小时候的一些故事,那么,还有许多科学家
小时候的故事也很有趣!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如:达尔文的故事、牛顿的故事、爱迪生的故事、钱学森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
第四篇:《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细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学习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转动的奥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走马灯简易实物。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儿歌导入
正月十五月儿明,家家户户闹花灯,走马灯,凭气转,转出一片好风景,……
走马灯到底是一盏怎样的灯能够这样神奇,惹人喜爱。大家一定想看看走马灯。(出示走马灯图片)
2.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大家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3.导入:茅以升这么了不起,却对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影响了他的一生。走马灯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想: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有感情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
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动。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出示走马灯结构图片)简单说明走马灯的结构。
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不懂就问的语句: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1)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2)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在这两个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标点符号?
3)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出示实物,让学生当堂体验。(简要的介绍走马灯的制作方法)
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4)请大家动动脑筋,除了燃烧蜡烛能使走马灯转动,还有什么方法能使走马灯转动呢?(电灯、火炉、暖气等发热的物体都能使走马灯转动)
三、总结: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我想把茅以升爷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少年立志,青年成才。”
四、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走马灯。
六、拓展阅读——阅读主题学习从书2P9《夏日穿衣故事》
1、学完《走马灯的奥秘》后,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自由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P9《夏日穿衣故事》,边读边思考:妈妈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为什么乐得说不出话?
2、链接阅读:
与家长分享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第12页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生物知识,搜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会有收获的!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第五篇: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初步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找句子,了解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秘、悬,插的字形掌握。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有这样一位人物。1933年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大桥——钱塘江大桥,1955年,他又主持设计建造了武汉长江大桥,为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个了不起的人物是谁?他就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回到茅以升的童年,和他一起去探索走马灯的奥秘。小手伸出来和我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二、1.齐读课题,质疑
什么是走马灯? 谁知道?老师搜集了一些走马灯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出示幻灯走马灯)
奥秘什么意思?谁来说?奥妙神秘(导:换词)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这个问题和茅以升的一样,学完课文你就明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读要求:默读课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谁发现了什么的故事?(回看课题,提示引导)(2)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一个自然段?)刚才大家默读了课文,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展示我们自学的情况,看屏幕一共有几项内容? 四)精彩展示
1、多音字
2、轮流齐读课文,互相纠错。
2、认读本课生字、词语;(齐读两遍,伸出小手画声调)
3、交流识字方法。
(大屏幕出示全部生字词),生字:
⑴我说的是„„,我是这样记住这个字的„„
(2)我想提醒大家,悬的书写,上长下短;上窄下宽;
奥:上边不封口„„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3)你们同意吗?
①点拨:“插”的由来及笔顺,②幼的笔顺,幼和幻,③同音字旋和悬,形近字旋和旅,④“串”多么形象
④转:多音字,(谁来板书多音字?)读四声时组词转圈,转动,;读三声时组词目不转睛,转身,旋转。五 课堂检测(幻灯)
六、课堂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
2、你认为自己能得到那颗星?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自由补充词语花篮。
2、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