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蒙氏教案数棒与砂数字板的对应

蒙氏教案数棒与砂数字板的对应



第一篇:蒙氏教案数棒与砂数字板的对应

蒙氏教案数棒与砂数字板的对应

[ 作者:如鱼得水 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 点击数:2057 更新时间:2005-9-15 文章录入:如

鱼得水 ] 【字体:

“我授权北京学前教育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北京学前教育网同意”

数学教育

一、工作名称:数棒与砂数字板的对应

二、直接目的:

1、尝试数名、数量与数字的结合。

2、强化对数概念的理解。

3、为十进位做准备。

三、间接目的: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四、适宜年龄:3~4岁以上。

五、准备材料:表示1~9的数棒;表示1~9的盒装砂数字板。

五、步骤:

1、我要示范的工作是:数棒与砂数字板的对应

2、介绍教具。请幼儿将数棒和砂数字板搬到卷毯上分类散放。

3、在与幼儿一起充分回忆以前相关的练习后,引导幼儿以观察、讨论的方式感知数棒与砂数字板之间的关系:

(1)“哪个是6的数棒?”“表示6的数字是哪张?”“哪个数字是9?与数字9一样多的数棒是哪根?”

“请把3的数棒和3的数字板放在一起好吗?”

(2)“这是数字几?”“它表示几的数棒?是哪一根?” “这是数棒几?数字几和它一样多?”

4、做一个为数字板和数棒“找朋友”活动:请9位幼儿各拿数字板1块,再请另外9位幼儿各拿数棒1根,让他们互相找到相对应的伙伴。

5、幼儿完成活动后,一起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6、整理教具,并归位。

六、错误订正

数棒与砂数字一一对应。

七、变化延伸

数字卡片与实物的对应。

第二篇:蒙氏数棒教案

数 棒

目的:

1、学习自然数1~10的顺序。

2、学习1~10数名与量的联合。

3、建立清晰的数的绝对与相对的概念。

材料:由十支十厘米至一百厘米长、红蓝相间的棒组成,1~10 的数字卡。

展示1 :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方法: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散放)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展示2 : 数棒的三段式名称练习方法:

1、取下数棒,以前面的方法排列,从长至短(10~1)。

2、取1触摸并说“1”,这是1。取2触摸说“

1、2”这2。取3触摸说“1、2、3”这是3。

3、“请拿1给我;请拿2给我;请拿3给我。”

4、指棒1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1。” 指棒2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2。” 指棒3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3。”

5、4 5 6用一次展示,7 8 9 10用一次展示,并使用三段式名称练习。

展示3 :蒙眼摸数棒

方法:

1、将数棒取下放好,10~1。

2、蒙住幼儿眼睛,让幼儿触摸数棒,感觉数棒的量并说出。

展示4 : 数棒与形式卡

材料:垫板(写字板)、形式卡、红蓝铅笔。

方法:

1、取出形式卡及其它材料。

2、用红蓝铅笔给与数棒相同的形式卡图色。

注意事项:

1、拿数棒时一定要拿两端,让孩子感觉数棒由短变长的感觉。

2、拿时先拿短的1,放时先放长的10。

3、排列时起头1一定是红色的。

4、在数数时手指触摸不能间断(强调的是连续的量)。

5、三段式学习法,在后面的内容中不再具体使用,只用“三段式名称练习”写出,请留意。

自制教具:选择长2.5厘米至25厘米、宽1.5厘米、高1.5厘

米的木棒10根。以2.5厘米为单位漆成红蓝两色。

第三篇:蒙氏教案-砂数字板——名称介绍1、2、 3

活动名称:砂数字板——名称介绍1、2、3(数学)

教具构成:砂数字板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知道数字的书写方式,数字+数名结合间接目的:培养CCIO的能力

操作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项砂数字板的工作。

(二)教学部分

1、取出砂数字1、2、3、数字冲下放。

2、翻开数字1,右手食指触摸数字,边摸边说:“1、1、1,这是数字1。”

3、翻开数字2,右手食指触摸数字,边摸边说:“2、2、2,这是数字2。”

4、翻开数字3,右手食指触摸数字,边摸边说:“3、3、3,这是数字3。”

5、进行名称介绍。

6、从数字3收起来。

(三)结束部分:我的工作做好了,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变化与延伸:打电话的游戏

适用年龄:3岁以上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吸引力:触摸过程

成果:孩子能书写1、2、3

第四篇:蒙氏教案-数棒——感官展示法

活动名称:数棒——感官展示法(数学)

教具构成:数棒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知道数棒的长短变化

间接目的:十进位的准备

操作过程:

(一)开始部分

先让孩子坐在老师的两侧,“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项数棒的工作。”

(二)教学部分

1、把数棒从教具柜中取到工作毯上散放,从最短的数棒开始取。

2、划定范围,从这些数棒里选中一根最长的。

3、把选中的数棒拿到自己面前,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拿住数棒的左端,右手食指和中指水平匀速直线的划过数棒的上面和右侧面。

4、触摸完毕后把触摸过的数棒摆在工作毯上,与工作谈的左端和上端对齐。

5、继续按照上述方法触摸其余的数棒,直至把所有数棒摆完。

6、摆完后用数棒最短的一根做错误控制,从右边最上面开始一个个进行错误控制。

7、最后把数棒放回到教具柜上,从最长的一根开始放。

(三)结束部分

我的工作做好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变化与延伸:创意建构

适用年龄:三岁以上

错误控制:最小的一根

吸引力:教具本身

成果:孩子能从长到短的排序

第五篇:《蒙氏数学》对应

《蒙氏数学》对应

对应——《蒙氏数学》第2册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个序列中物品的对应关系。

2.乐意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已具备按一种特征分类和简单排序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教具:“小熊的一家”。

(2)学具:“小熊的一家”,大小不同的瓶子,《操作册》第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好。

2册第13-14页。

(2)情景导入,走线。

师:“老师刚接到熊爸爸的电话(出示教具),它说需要小朋友的帮忙。我们大家一起去它们家看看吧!”

2.集体活动

(1)师幼共同探索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出示教具“小熊的一家”:“这些小熊有什么不一样?给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吧!现在,小熊一家要出去郊游,可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衣服了,请小朋友帮小熊的一家找一找它们自己的衣服吧!”

请幼儿上台给小熊的一家一一对应找出衣服。

小结:“小熊和衣服的排列规律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从大到小对应排列的。”

(2)幼儿操作学具“小熊的一家”。

教师分发学具,幼儿操作。注意引导幼儿把最大的衣服给熊爸爸,最小的衣服给熊宝宝,比较大的衣服给熊妈妈,感知大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分组活动

第一组:请幼儿将瓶子按顺序排列,再给瓶子配上相应的瓶盖。

第二组:操作学具“小熊的一家”,继续给小熊配上相应的鞋子和手套。

第三组:做《操作册》第2册第13页的活动“圆形与花朵”。

4.游戏活动

游戏“碰一碰”。(儿歌附后)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1)请个别幼儿分享,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操作的。

(2)收拾学具,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熊的一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小熊的一家说非常感谢你们。小熊该回家了,我们一起和它说再见!”(教师带领幼儿按原路走出教室)

教学资源

碰一碰

小朋友,小朋友,头碰头。

小朋友,小朋友,肩碰肩。

小朋友,小朋友,脚碰脚。

小朋友,小朋友,手拉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39516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