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练习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近义词:
奇异()关注()预料()豪放()喧闹()允许()训斥()凝视()宏大()鸟瞰()健壮()模拟()②反义词:
坚固()伟大()陡峭()凝固()慎重()粗糙()柔弱()干燥()舒适()悦耳()熄灭()持续()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陆续 继续 连续
(1)我们()跳上一只船。
(2)他()三天不下火线,战斗在前沿阵地上。(3)上课了,我们()做语文作业。发现 发明
(4)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了蒸汽机。(5)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了地球吸引力。改变 改观
(6)防护林长起来了,沙漠的面积大大()。(7)科学技术的成就正在不断地()着人们的生活。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1)()的夜晚____________()的面容()的眼神
()的花园____________()的脸颊()的泉水(2)()地流着()地 尖叫()地拍打()地问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地望着
4、照样子写词语。(1)模模糊糊(A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2)糊里糊涂(ABA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3)帘帘飞瀑(AAB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4)流水潺潺(ABC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意思完整。若()若()绿树()()从容()()()()辉煌()()扬扬()根()底 草()花()枝()花()腾()驾()____________()
二、阅读 太 阳 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①“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②“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来源:
③“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1.第1段表现出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
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们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标序号的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三个问题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奶奶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而是先领着孩子们种园地?作者比较详细地记叙了主作物的成长情况,用意何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贴切的一项是()。
A.有奶奶的指点可以看见“路”,没有奶奶的指点看不见“路”。B.通往太阳的路是无形的,只有你意识到了才能看见。C.通往太阳的路是一种身上的活力,它蕴藏在所有的生命里。
D.提出问题的孩子看得见太阳路,想不到这个问题的孩子就看不见它。8.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请用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9.“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习作要求:
1、写成长中的故事,应具有真实性,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功,经历的磨难,生活中的甜酸苦辣,都是习作中的素材。
2、语句要通顺,事件要完整,内容要具体,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文章开头要直奔中心主题,结尾有感悟 道理。
4、写完后要修改。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题
练习包括两种练习:学生学习课文后,为了加深理解记忆而进行的习题练习和工人士兵等人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实践技巧练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题1《梅兰芳蓄须》
一、判断下面词语的读音是否正确。
纠缠jiū chán()
蓄须xù xū()
强迫qiáng pò()
拒绝jǜ jué()
宁可níng kě()
妄想wàng xiǎng()
二、按要求做一做。
1.填关联词语。
(1)()签订演出合同,()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愁没钱花?”
(3)()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
2.仿写词语。
滚烫滚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写。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梅兰芳蓄须明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主要写的是梅兰芳不肯为日本人唱戏,留了一把长胡子。
写了梅兰芳的四件事:
(1)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
(4)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
体现了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五、重点段落品析。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不去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1.给加粗字注音。
蓄()须
签()订
纠缠()
斩钉截()铁
2.在“()”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是的.画“√”,错的画“×”。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梅兰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 × × × √
二、1.(1)只要……就……(2)只要……还……(3)无论……都……
2.雪白雪白碧蓝碧蓝嫩绿嫩绿轰轰烈烈老老实实辛辛苦苦
3.(1)梅兰芳先生是艺术家。
(2)梅兰芳蓄须明志。
三、1.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2.梅兰芳态度很坚决、果断。他的行为表现出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四、梅兰芳;(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4)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
1.xù qiān chán jié
2.无论……都……
3.√ √ × √ × √
4.略
5.最后一句话。
6.中心句是: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六、示例:先生年未加冠,便成了举世瞩目的明星,开创了京剧旦角的新纪元。您不但在长袖舞台,成就于梨园,更是德艺双馨,外柔内刚。温婉优雅的外表里,蕴藏着您坚韧执著的内心。不肯与世沉浮、同流合污,不屑卑躬屈膝、攀高结贵,也不向邪恶黑暗势力低头让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您的蓄须明志,更表明了一个中国人的高风亮节和胆略气魄!您是民族的骄傲!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题2《陀螺》
第一课时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铁钉(dīnɡ dìnɡ)
旋转(xuān xuán)
帅气(shuài shài)
二、看拼音写词语。
fǒu zé kuànɡ qiě rénɡ rán yù liào
()()()()
三、仿写词语。
兴致勃勃(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dīnɡ√ xuán√ shuài√
二、否则 况且 仍然 预料
三、白发苍苍 波涛滚滚 逃之夭夭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语。
恨()况()仍()优()
很()兄()扔()尤()
二、填上适当的动词。
()陀螺
()鼻涕
()头()脑
三、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注意 懊恼 这种 长辈的 引起了 终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吧 直到现在 兴致勃勃 我还能 这些 写下 文字 有力的 便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说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憎恨 情况 仍然 优秀
很好 兄弟 扔了 尤其
二、抽 擦 摇 晃
三、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
2.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繁星》
一、看词语,写拼音。
怀抱()
纳凉()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微小——()
模糊——()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极不稳固,就要倒下或坠落。()
2.形容非常安静。()
四、课文整体梳理。
文中通过写自己三年前在___________看星光,又写如今在___________看星星,表达了对繁星的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辨字组词。
萤()眨()
荧()泛()
2.辨析下面词语分别属于哪种感觉描写海上的夜的。
柔和——()静寂——()梦幻——()
3.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把这样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六、想一想,说一说。
根据文中的描述,你也想象一下繁星满天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uái bào nà liáng
二、热闹 巨大 清晰
三、1.摇摇欲坠 2.静寂
四、南京自家后院 海上 赞美喜爱
五、1.萤火虫 荧光 眨眼 广泛
2.触觉 听觉 幻觉
3.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芦花鞋》
一、辨字组词。
搓()祈()屑()
差()折()稍()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路人
一()芦花鞋
一()污迹
一()雪屑
一()叹息
一()刺骨的寒冷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个片段写了()。
3.用“___”画出鞋的制作过程的句子。
4.用“先……然后……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搓(搓衣服)祈(乞求)屑(不屑)
差(出差)折(折合)稍(稍微)
一(行)路人
一(双)芦花鞋
一(丝)污迹
一(蓬蓬)雪屑
一(声)叹息
一(股)刺骨的寒冷
1.:。
2.芦花鞋的制作工序。
3.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4.我先用针穿了线,然后找出碎布,最后把碎布缝在一起形成布口袋。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句子练习题
一、扩写下面的句子。
1.()的红旗()飘扬。
2.()的爸爸()地研究()数学。
3.()小鸟()歌唱。
二、缩写下面句子。
1.美丽的松鼠常常在枝头高兴地跳来跳去。2.小刚的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3.奶奶拿着筷子的手不停地抖着。4.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5.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6.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7.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8.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9.王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10.在那茫茫的大海上飘着的是一艘银灰色的军舰
三、修改下面的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五彩六色的彩色气球缓缓地升上了天空。2.我全部的学习用具和铅笔盒都忘在了学校。
四、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有礼貌的说法。
1.您借我橡皮用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不要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照样子写句子。
1.她的头发如同瀑布般倾泻下来,柔柔地披在肩上。
2.天上的星星调皮地扎着眼睛。
3.这块巴掌大的土地上竟然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献花。(夸张)
4.这怎么不叫人心疼呢?
5.这是谁说的?答案是肯定的,定是妈妈那张口无遮拦的嘴。
6.草地上五彩缤纷,红的,白的,紫的,粉的﹍﹍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第四节
阅读与写作
(四)一、温故而知新
(回顾上节课知识要点)
二、关联词
什么是关联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一般分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并列关系:
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的一个方面。
既„又„,一边„一边„,又„又„,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
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
因果关系:
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
因为„所以„,既然„就„,由于„因而„„„因此„„
既然„那么„„„
①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②既然你错了,就应该伸出手去请他原谅。
转折关系:
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
虽然„但是„„„,可是„„,尽管„还是„
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
②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
选择关系:
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或者„或者„,宁可„也„,不是„就是„,与其„不如„
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
②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假设关系:
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倘若„就„,即使„也„
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
条件关系:
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
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
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而且„,不仅„还„
①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②这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练一练
关联词填空。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
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不能挤过去。
8、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9、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0、()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
三、阅读
(一)趣味阅读
(泛读)
嫦娥奔月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但杀了天帝的儿子,天帝怪罪于他,把他和嫦娥贬到凡间做了凡人。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觉得对不起嫦娥,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并说:“天上等级森严,在人间倒也逍遥自在。不过凡人终将一死,若要长生,就必须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仑,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灵药。”
后羿凭着盖世神功、超人意志,越过炎山、弱水,攀上悬崖峭壁,来到昆仑山顶。西王母钦佩后羿的作为,同情他的遭遇,但仙药只剩一颗,便说:“不死药是用不死树结的不死果炼得,不死树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炼药又需三千年。现仅剩一颗,两人分享俱可长生不老,一人独食即能升天成仙。”
后羿回来和妻子嫦娥商议想找个吉日分食,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当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补充: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是说嫦娥经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诱惑,趁后羿外出狩猎,独自吞食了不死药,嫦娥由于背弃了丈夫,怕天庭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宫暂且安身。可是月宫空无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长夜中咀嚼孤独、悔恨的滋味,慢慢地变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二)阅读训练
(精读)
两个“善举”
葡萄牙里斯本西南的一个天然湖是休闲、娱乐的胜地。我们从市场上买来一只乌龟,准备带到湖边放生。
湖边景色优美,可湖水却有些混浊。正当儿子准备将乌龟放入湖中时,一位当地妇女立即跑过来对我说道:“抱歉,先生,请制止你的孩子。”我吃惊不小,放生是善举,而且各地都不会加以制止。由于她的坚持,我只好让儿子住手,将乌龟重新装入袋子里。
不远处,几个当地居民正在割芦苇,顷刻间放倒了一大片,周围的人却不闻不问。儿子很激动,跑到他们面前大声要求制止这破坏生态的举动。
很快,一位身穿工作服的男子走了过来,听了我的讲述,他笑道:“先生,你是不是刚来里斯本?你们眼中的那些善举,在这里没有意义。”我一听,十分惊诧:“难道你们国家拒绝大家做好事吗?”“你知道这里的芦苇为什么要被割掉吗?以前这里的人们很注意保护芦苇。可是,芦苇根为田鼠提供了大量食物。后来,这里闹过几次严重的鼠灾,人们才开始有计划地割芦苇。”他看了看我,接着说:“你们刚才放生乌龟被制止,是因为近两年来,湖边有不少游客来放生乌龟和鱼。乌龟钻入泥中,大量繁殖,导致湖水混浊。”说着,他指指远处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放生乌龟。下面还有一行字:善举是不能用来“挥霍”的
1、填空
文中写到的两个“善举”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地人为什么不允许这样的“善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正确的答案
“先生,你是不是刚来里斯本?”这句话的言外之意?()(1)您是刚搬到这座城市来的。(2)您不了解这里的实际情况。(3)您不知道我们正在干什么。
三、趣味文学积累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______________改编。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书中塑造的奸雄__________,三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机妙算的____________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_________。
四、写作
(一)写作点拨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这就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描写人物,除注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外,还要学会描写人物的心理。心理描写的方法
(1)要真实,要写真话。心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2)要符合人物思维变化过程,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3)要符合人物身分、年龄、职业特点,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4)如果是写不熟悉的人,首先就要了解别人的心理。可以通过交谈,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的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得合情合理。
读一读下面的例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心理的。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上飞着小燕子,地下跑着小兔子,它们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可我拖着条残疾的腿,连步也迈不开。对他们,我真羡慕极了,时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它们暗暗地想:小燕子呀,你能帮我长出灵巧的翅膀来吗?小兔子呀,你肯借我一条健壮的腿吗?……
这一段描写的是______的心理活动。作者通过对小燕子和小兔子的幻想,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灿灿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妈妈唱着无字的歌,轻轻地摇着灿灿睡的小摇车。灿灿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月亮笑弯了嘴,灿灿也笑咧了嘴;星星眨着眼儿,灿灿也眨着眼儿。慢慢儿的,灿灿在妈妈的摇篮曲中走进了甜密的梦乡……。
记忆,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这里描写的是灿灿______时候的记忆。他想起了“妈妈唱的无字歌”,还想起了摇车、______和______,还有________。表达了灿灿天真、纯净的童心和她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恋。
(二)写作训练
以《欢乐的童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欢乐的心情。(注意心理描写)
课后巩固练习
一、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如果„„就„„,因为„„所以„„ 既然„„就„„,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即使„„也„„,只有„„才„„
(1)()多读多写,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2)花生()不好看,()很有用。
(3)()他讲得很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4)爷爷()答应了你,你()放心吧!(5)()是数九寒天,我()坚持锻炼。
(6)()刻苦学习,长大()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7)这座井里的水()清凉,()甘甜。
(8)()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收不到电视。
二、阅读理解
一流风景胜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1.给下面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犹如:(1)如同(2)还
陶醉:(1)喝酒过多神志不清。(2)沉迷,过分地爱好。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
(1)全世界一致认为。()
(2)东西很多很好,眼睛来不及看,一时看不过来。()3.用下划线画出描写水中倒影的语句。4.细读短文,填空。
(1)桂林山水以_____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中外。
(2)“漓江景色之奇”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给短文的主要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画“√”。(1)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2)描述了桂林山水的“四绝”。()(3)描述了桂林漓江风景区的奇丽景色。()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练习题
第一讲 积累运用
*课内巩固
一、拼音字形
1、易错字音:(熟记)
悄(qiǎo)然
扑腾(tenɡ)
芽蕾(lěi)
骚(sāo)扰(rǎo)
小吕(lǚ)
呵(hē)护 疾(jí)病
屡(lǚ)次
外壳(ké)
泛滥(làn)
气魄(pò)
怦(pēnɡ)然一震 黝(yǒu)黑
2、易错字形:
震撼
糟蹋
瞬间
流畅
浓郁
经历
概念
弧线
短暂 磕磕绊绊
二、日积月累
1.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三.妙笔生花 比喻句: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2.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3.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拟人句:
1.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3.犀牛鸟非常机灵,还能为犀牛放哨。*课外积累
一、基础知识
1、在下面填上表示“说”的成语。表示不想说:
〔
〕 表示悄悄地说:〔
〕 表示诚恳地说:〔
〕
遗憾
2、句子万花筒。
(1)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不会把你老人家忘怀。(把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把字句”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主人叫凡卡。凡卡摇摇篮。(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1.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艰难环境中,不丧失凌云之志,顽强追求,这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名句)
2.漂流他乡的老人,回到久别的故乡一句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此时的感慨。(古诗名句)
3.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那些具有终身默 默奉献精神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崇高品质的教师们。(古诗名句)4.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汪浩却沉迷于各种游乐之中,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着眼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名句)
三、诗词欣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助你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资料袋 古典文学之第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