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美术《图画书》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六年级美术《图画书》第一时教案分析
题
第9
图画书
共2时
第1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熟悉图书装帧的各个部分及特点,尝试了解图画书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绘画技巧,并制作一组图画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多方面对图画书进行赏析,提高认识能力,运用积累的感受提炼故事、构思画面、装帧设计,达到观察、沟通、想象、创造能力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看图画书,体验积极情感,享受审美乐趣;爱上创作图书画,能真切独特第表达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
点
了解认识图画书
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
法
学
法
故事导入、展示讲解、欣赏讨论、交流体验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故事导入
、欣赏图画书《隧道》。
2、用文字和图画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就叫图画书。
二、认识图画书的装帧
图画书的装帧包括:封面、封底、环衬、扉页、正文。
、封面:
①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
②封面的作用呢: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
③介绍《彼得兔的故事》封面。
2、环衬:
①找一找书的环衬在哪里,教师介绍环衬。
②介绍《隧道》的环衬,说说它的意义。
3、扉页:
①寻找自己的图画书的扉页。
②扉页上一般些内容有:画、书名、作者和出版社。
③扉页的图画作用:揭示主人公或制造悬念,为阅读增添乐趣。
4、封底:图画书的封底上的画面和书有什么联系?有的和封面连在一起,有的代表故事的结局。、小结:一本图画书不仅仅是正文有趣,在封面、封底、扉页、环衬上还藏着这么多小秘密。
三、交流分享图画书、图画书给你带来了什么?你有何收获?
2、教师总结。
四、尝试表现
作业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来研究一下图画书,研究一下你最爱的图画书运用了什么表现技法并画出来。
五、拓展延伸
研究一下家里的图画书是什么艺术风格。
、欣赏图画书作品。
2、了解什么是图画书。
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图画书,了解图画书的装帧包括哪的部分。
分小组讨论分析图书画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作用。
交流自己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你们的图画书,根据文提示,找找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秘密。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画简单的图书画。
教学
反思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图画书》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六年级美术《图画书》第二课时教案分
析
课
题
第9课
图画书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熟悉图书装帧的各个部分及特点,尝试了解图画书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绘画技巧,并制作一组图画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多方面对图画书进行赏析,提高认识能力,运用积累的感受提炼故事、构思画面、装帧设计,达到观察、沟通、想象、创造能力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看图画书,体验积极情感,享受审美乐趣;爱上创作图书画,能真切独特第表达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
点
了解认识图画书
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
法
学
法
故事导入、展示讲解、欣赏讨论、交流体验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探讨图画书
情境导入:图画书像幸福的种子勾起我们记忆,你最爱的图画书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图画书?
小结:图画书是快乐而又充满美感的,它的喜悦会永久留在你的一生当中,妙趣无穷的。
二、分析图画书、图画书正文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结: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三、表现图画书、图画书常有几十页,这一幅幅画面怎样连贯起来呢?
①《失落的一角》是“一则有关‘完美’与‘缺陷’的寓言”,你发现它是怎样讲故事的?
小结:其实,每一本图画书的画面与画面之间都是被一根线串联起来的,只不过这根线有时你看得见,有时却是看不见的。
②运用线性叙事法为《失落的一角》画一个结局。
2、图画书都有一气呵成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不重复。还有一类存在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找出规律,把画面按组合。
《我的连衣裙》是一本用什么节奏展开的图画书呢?
小结:天上飘来一块白布,小兔用它为自己做了一条连衣裙,当她走进花田,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图案;当她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点的图案。
3、视角是构图的一个最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因素,它积极配合主题,让故事的视觉语言变得跌宕起伏。
巴尼亚伊《变焦》是什么视角?
小结:略
4、你还知道哪些表现图画书的方法?
小结:图画书表现手法种类繁多,在“米菲兔”系列当中,红、黄、蓝、绿、棕、灰被作者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意思,如红色用来表示幸福的场面;加拿大女画家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描绘了地上和地下两个不同的空间里发生的故事。
四、创作图画书、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三种方法创作一组图画故事,注意图画和文字的结合,也可以自由创造。
2、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主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2、总结归纳。、学生分析《失落的一角》线索。
2、学生分析《我的连衣裙》的展开节奏。
3、分析理解变化的视角。
4、归纳图画书表现的方法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创作图书画。
教
学
反
思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标签与品牌》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六年级美术《标签与品牌》第一时教案
分析
题
第7
标签与品牌
共2时
第1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山炮包装的不形式和方法,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一般步骤和设计方法,为喜欢饮料产品设计包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包装设计的应用性、商业性和艺术性、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
难
点
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并对喜欢的物品做一个;
广告设计的方法;
教
法
学
法
欣赏了解、体验感受、讨论评议、创作表现、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欣赏同款饮料的两种不同包装,你会选择那一款,为什么?饮料包装的重要性。
2、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饮料实物。
二、观察分析、商品包装的主要功能:保护、美化、宣传。
2、商品一般的包装位置部分:瓶身中部(以饮料颜色参与色彩搭配)。
3、商品包装设计包含主要内容:商品名称、生产商等文字信息以及装饰图案。
三、探究方法、包装需要考虑哪些要素:文字、图案、色彩。
2、包装设计最醒目的部分:文字中的商品名称。
①欣赏各种运用不同字体设计的饮料名称,引导文字还包括其他的配料、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②)出示范作:果粒橙、营养快线的字体设计,采用了哪种字体设计方法?
3、欣赏饮料包装,展开标签图片。
设计包装时,图案的选择和搭配:图案的设计应与饮料种类匹配,图案分为人物、动物、植物等具象图案和抽象图案。
4、分祈:西瓜适合哪类饮料,可以如何设计?
小结:我们可从众多的素材中通过联想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饮料包装设计的图案。、为饮料瓶设计包装,就像给它穿上一漂亮的衣服,怎么知道“衣服”适不适合?(量尺寸)
四、作业观摩
色彩搭配协调统一,可运用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
五、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本P2页学习活动一,运用联想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饮料设计包装,简要写上自己的设计思路。
学生讨论:了解的饮料种类有哪些?每款饮料之间的相同点和区别在哪?、学生交流。
2、观察“百事可乐”饮料包装。
3、讨论:商品包装设计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整理思绪并小结。
2、分析设计方法。
学生自主回答。
3、学生交流并小结。
4、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讨论量尺寸的方法。启发学生设计不同造型的包装。
欣赏学生作业,说说哪张最吸引你,为什么?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进行包装设计练习。
教学
反思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形色协奏曲》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美术《形色协奏曲》第一时教案
湘教版
总时
第1时
****年**月**日
题
第1
形色协奏曲
共3时
第1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抽象画,品味形式美、意象美、抽象美、使学生理解尝试抽象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抽象艺术。实践抽象画创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对形式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发展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索艺术领域的新天地,使学生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难
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
法
学
法
引入、讲解、示范等;
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3、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四、形式探讨
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五、自主表现
学生欣赏、领会。
学生欣赏:太行印象、向阳花开、双燕图(中国画)分析、归纳总结。
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教学
反思
第五篇:美术教案-花圃(第一课时)
美术教案-花圃(第一课时)(第一课时)马文斌
教学目标:
一、增强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了解一些图案的取材途径,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和手法设计花卉图案。
三、变单一的美术课为综合课。主要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鲜花(菊花、百合、康乃馨、玫瑰)
学生:绘画工具、花(鲜花或干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茉莉花》,在“花圃”两字的周围是不断涌现的花朵)
师: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不是吗?人们把美好的青春称为花样年华,把 我们喻为祖国的花朵。还记得这几首古诗吗?
教师点出课件中的配图古诗:
梅花 王安石 小池 杨万里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墙角数枝梅,泉眼无声溪细流,应怜屐齿印苍苔,凌寒独自开。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扣柴扉久不开。
遥知不是雪,小荷才露尖尖角,春色满园关不住,唯有暗香来。早有蜻蜒立上头。一枝红杏出墙来。师:朗读诗句,并体会诗意,说说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景物?。(让学生在图文并貌的诗句体会各种花的姿态、意韵)
生:(朗读诗句,体会诗意,指名回答)诗中描写的是花,第一首写的是梅花,第二首写的是荷花,第三首写的是红杏。
(设计意图---美术课与语文课结合,丰富课堂内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导入了“花”的主题)
二、说花
师:三位诗人写了不同的花,各种花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我看同学们搜集了不少的花,来说说你喜欢的花,它有哪些特征、含义。
生:我喜欢梅花,因为冬天百花调谢,只有它不畏严寒,在寒冬给人们带来清香。
生:我喜欢荷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来看看老师带来的花(教师拿出准备的鲜花:菊花、百合、康乃馨、玫瑰)这些是最常见的花,同学们讨论一下,给下面几类人应送什么花?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A、母亲 B、已故的人 C、爱人 D、新婚夫妇 及四类花的图案)
生:(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玫瑰花--C、百合花--D、康乃馨--A、菊花--B(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说花,了解了各种花的品质,心灵得到净化。知道怎样送花,使课堂内容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件中用了四类花的图案,渗透了图案的构成形式,为下一步设计作好准备。)
三、画花
师:诗人写诗赞美花,音乐家写歌歌颂花,画家用什么形式表达心中对花的热爱?
生:用画来表达。
师:对,(点击课件中的四幅图案)这些是用电脑画成的图案花,这些花都是画家把平时看到的,经过艺术的加工画成的。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也可以作为素材。想不想亲手画一幅漂亮的图案花?画好后把大家的作业贴在一块儿组成一个花圃?
生:想!师:首先想好自己画什么花。
生:我画玫瑰、我画菊花、我画百合„„
师:(教师拿出康乃馨,取下一个花瓣)仔细观察花瓣,寻找基本规律,概括地画出它的形状。
生:(画出花瓣的基本形式。)
师:画得很不错,有些部位可以适当地加以夸张。(教师稍加修改)再看看整个花形。
生:外形是圆的,花瓣层层叠叠。
师:(教师板演)一片花瓣可作为图案花的一个单位纹样,根据花形确定用什么样的外框、用几个单位纹样。然后把准备好的单位纹样拷贝上去。
师:再给它加上漂亮的色彩,图案花就画成了。
(点击打开课件,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图案)
师:老师想在同学们当中选出几位小画家,还有奖品呢,(师拿出一个小盒子)就在这个小盒子里。来看看小画家的要求是什么?请看--(课件中点出文字:
1、瓣形一致,2、构图饱满,3、色彩鲜明,4、制作精细 说明:可以不同的花为描绘对象。)
师:同学们可能蠢蠢欲动了,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来画一画吧。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各自进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欣赏图案花给学生提供了多种素材;将作业要求说成是评选小画家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向高要求、高标准努力。)
四、唱花
师:时间到。四人一小组,每小组推荐一幅作品参加评选,把每小组的优秀作品贴到黑板上。
生:激烈讨论,评选作品,把选出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作品,根据评选要求,说说哪两位同学能当选今天的小画家。
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师:(作出总结,确定两位小画家)请小画家上台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奖品是什么。(师打开盒子,拿出一张纸条,)激动的时刻到了,请允许我向大家宣布,荣获小画家称号的奖品是(把纸转过去让同学们读)
生:“请小画家每人唱一首有关花的歌曲。”(学生鼓掌欢迎)
(小画家轮流唱歌)
师:在小画家优美的歌声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共同设计的色彩缤纷的花圃给了老师一个惊喜,集体的力量就是这么的强大。
(在《茉莉花》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设计意图--先由小组进行推荐,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小画家,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给小画家颁奖的环节设置了一个悬念,最后出乎大家的意料。唱“花”歌,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本课。同时还渗透了集体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