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关爱残疾儿童教案

关爱残疾儿童教案



第一篇:关爱残疾儿童教案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言语和视觉障碍等,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可使异常性的姿势和运动姿势容易控制,并预防挛缩机制的形成。脑瘫由于脑部受损,运动、语言、智力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第一课时 头的控制

头的控制:小儿不会抬头,坐位练习就非常困难,仰卧位会使小儿后背受压,增加身体的僵硬,竖直可帮助脑瘫儿头竖起,环视周围和学习。

• 可练习支持下坐,容易使小儿头部保持平衡。

• 坐位时向下压肩部,慢慢向后倾斜,让患儿保持头向前,头控制改善时,进一步进行倾斜运动。

• 训练向上抬头时,可在坐位使其身体前倾,慢慢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患儿。

• 可在俯卧位时,鼓励患儿抬头。

• 也可俯卧在平衡板上左右倾斜,促进平衡。

• 仰卧位训练追视玩具,诱导头部左右移动,促进头部活动及抵抗重力立直。

第二课时 头和躯干的控制

头和躯干的控制——回旋:头和躯干之间的扭转是正常回旋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的一部分,对以后的坐和步行是十分必须的。回旋时首先头转向一侧,接着是肩部,然后是下肢,但训练时小儿的身体要放松。

用抱球姿势,将臀部抬离地面,训练孩子从一侧向另一侧回旋。

• 小儿侧卧位时,按住下方的前臂,通过抓握并移动小儿的腿帮助他完成前后回旋动作。

• 仰卧位可用一侧腿扭转躯干,鼓励转头,并将上肢带过来。

• 鼓励孩子从仰卧至俯卧,俯卧向仰卧回旋翻滚。

• 可让患儿卧于球上,训练者握住其两脚踝部,让患儿向左侧翻身时,使患儿右腿屈曲,跨过中线位,使左臂屈曲,头向左倾斜,身体随球完成翻身动作。

• 孩子横躺在垫子的斜面上,利用斜面辅助患儿完成躯干的旋转运动。

第三课时 准备独坐

• 坐位时,可练习手向前,向侧方推和伸手扑,以提高躯干平衡控制能力,学会不依靠用手支持的坐姿,并让孩子学会扭转和向各个方向伸手。

• 依靠双手坐位训练:坐时保持两上肢向前,可使孩子背部伸直,并扭转躯干以触摸自己的脚;也可左右倾斜,促进躯干平衡。

• 教师也在患儿坐位时,扶持其臀部,轻轻地向一侧倾斜,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让患儿伸出上肢,控制躯干的平衡,完成后再向另一侧倾斜。

• 让患儿侧坐位,该侧上肢伸直支撑自己的身体,教师可在肘关节背侧保护,鼓励患儿另一侧上肢向各个方向伸展。

• 让患儿手支撑躺在圆桶上,教师握住其臀部缓慢向前倾斜,使患儿学会肘支撑和双手交替向前。

第四课时 独坐训练

独坐训练:屈髋屈膝并握住孩子的双手和双脚,向前后、左右慢慢倾斜,以促进头和躯干平衡,也可靠坐,逐渐减少对他的扶持和支撑,并训练患儿独坐能力。

• 坐位平衡训练:保持静态坐位平衡后,训练其动态平衡,孩子可横跨在滚桶上,扶住患儿腋下或髋部,左右方向不断摇晃,使孩子体验身体重心不断转移的感觉。

• 横坐位到长坐位训练:让孩子将重心向后移动,使躯干屈曲,再将重心向一侧非支撑侧移动,两上肢同时支撑体重形成坐位。

• 长坐时可按住其双膝,以支持他的身体,同时向前倾斜,使孩子用手自己向各个方向拿东西,并学会用上肢支撑身体。在这一阶段还能通过良好的姿势,进行双手游戏,帮助孩子练习回旋和坐。

• 患儿骑在滚筒上,支持躯干,分别向两侧倾斜,努力拿起放在垫子上的玩具。

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 坐位延迟的孩子需用椅子支持,在吃饭,洗浴、穿衣和游戏时练习坐。

从俯卧位坐起:孩子能独坐时,开始练习从卧位坐起:俯卧位--肘立位--手撑位(教师支撑患儿胸部,将患儿髋部外侧旋后,向下向后压他的髋部)--一侧上肢支撑躯干--完成坐位。

从仰卧位向坐位转换训练:练习上抬身体,使身体中心向侧前方移地,然后慢慢伸手支撑坐起,左右交替进行。

四点支撑和用双手和双膝移动:独坐训练完成以后,可以进行用双手和双膝支撑(四点支撑)及平衡,有助于跪起和站立。

• 患儿俯卧位,抬起一侧髋向前屈膝,将中心移到向前的膝上,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屈另一侧下肢,再下压两侧髋,促进抬头和双手支撑,同时也可以利用滚桶来协助完成,有一定支持力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推位刺激,使四肢能平稳地控制身体不摔。

• 四点支撑完成后再进行三点支撑平衡训练,先练习上肢,再练习下肢,左右反复刺激奠定了爬行的基础。

第五课时 爬行训练

• 患儿上面支撑其肩部向左右移动,使其成爬行动作。

• 交爬训练:由四爬位转换为膝立位的正常运动模式,可给其肩部、手部支持完成此项动作,如肋木等。

膝立位训练

• 双膝立位训练:正确的姿势是—双膝关节屈曲约 90 度跪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地,双髋关节充分伸展,与爬位相比,患儿身体重心提高了,且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也减少了,患儿保持身体平衡的难度增加了。训练时可扶持双侧髋部,以后逐渐减少扶持力度,达到独跪平衡完成。

• 单膝立位训练:也可先在扶持下进行,然后通过不断地练习和逐渐减少各种帮助,让患儿独立完成。训练时应配合双肘关节伸展,外旋和上肢抬高,以加强患儿伸髋动作。

• 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主要是为了适应身体重心变化并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训练中可先让其在双手或单手抓扶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再逐步实现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坐位时身体前屈,双脚放平,双手放在膝下方,重心前移,使臀部离开椅子,教师在两腋下给小儿支持,训练上抬和降低臀部;站立时,教师双手移至患儿肘部,使躯干向前,并伸直髋部站立。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坐位时身体前屈,双脚放平,双手放在膝下方,重心前移,使臀部离开椅子,教师在两腋下给小儿支持,训练上抬和降低臀部;站立时,教师双手移至患儿肘部,使躯干向前,并伸直髋部站立。

站位到坐位的转换训练:在训练中先学会屈曲髋关节来锻炼患儿在落坐过程中保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能力。患儿向前站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立时,向下压其双膝,使身体重心向下、向后移动并完成落坐,开始可通过单手扶栏杆来协助完成,最终实现独立落坐。痉挛较严重的患儿,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时可能会因难以控制身体重心转移,在落坐时出现“跌坐”现象,这种患儿可先坐到高椅子上,逐渐降低高度训练控制重心的能力。

第七课时 步行训练

仍以步行训练为主,并通过改善平衡来帮助小儿更稳定地步行,学会迈上迈下和跨步。

进食训练

• 进食的体位:采用坐位,髋关节屈曲,上身前倾,避免头后仰,食物来自身体前方。

• 帮助控制口部功能,用手指扣击上唇和唇周按摩,改善口、舌功能。

• 增加唇、舌的力量,先练伸舌添食,再进行咀嚼训练。

• 饮水训练:采用前方带缺口的杯子喝水,从稍稠的液体开始训练。

自我进食训练:坐位下头部直立,学会用餐具将食物送至口中,可先固定装食物的容器。

第八课时 更衣训练

• 体位:对于痉挛型的脑瘫,因仰卧位易使患儿身体僵硬、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

后挺、增加穿衣的难度,所以可采用侧卧位或趴在教师的腿上进行,也可采用坐在墙角位,帮助保持髋部屈曲,身体前倾。

• 更衣训练方式:先穿严重侧或患侧,如有肢体痉挛,须应用手法牵伸解除痉挛,再进行衣物穿着。

• 用厕训练:患儿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解与合作能力,具备头部和体位控制,能用臀部坐住,膝部弯曲并分开,有独立和下蹲能力,起坐处应有把手,尽量鼓励患儿独立完成。

• 洗漱、洗浴训练:可在站位和坐位时自己进行,并运用一些辅助支具完成各项动作。

成功是必须的

第二篇:关爱残疾儿童教案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言语和视觉障碍等,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可使异常性的姿势和运动姿势容易控制,并预防挛缩机制的形成。脑瘫由于脑部受损,运动、语言、智力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第一课时 头的控制

头的控制:小儿不会抬头,坐位练习就非常困难,仰卧位会使小儿后背受压,增加身体的僵硬,竖直可帮助脑瘫儿头竖起,环视周围和学习。

• 可练习支持下坐,容易使小儿头部保持平衡。

• 坐位时向下压肩部,慢慢向后倾斜,让患儿保持头向前,头控制改善时,进一步进行倾斜运动。

• 训练向上抬头时,可在坐位使其身体前倾,慢慢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患儿。

• 可在俯卧位时,鼓励患儿抬头。

• 也可俯卧在平衡板上左右倾斜,促进平衡。

• 仰卧位训练追视玩具,诱导头部左右移动,促进头部活动及抵抗重力立直。

第二课时 头和躯干的控制

头和躯干的控制——回旋:头和躯干之间的扭转是正常回旋的一部分,对以后的坐和步行是十分必须的。回旋时首先头转向一侧,接着是肩部,然后是下肢,但训练时小儿的身体要放松。

用抱球姿势,将臀部抬离地面,训练孩子从一侧向另一侧回旋。

• 小儿侧卧位时,按住下方的前臂,通过抓握并移动小儿的腿帮助他完成前后回旋动作。

• 仰卧位可用一侧腿扭转躯干,鼓励转头,并将上肢带过来。

• 鼓励孩子从仰卧至俯卧,俯卧向仰卧回旋翻滚。

• 可让患儿卧于球上,训练者握住其两脚踝部,让患儿向左侧翻身时,使患儿右腿屈曲,跨过中线位,使左臂屈曲,头向左倾斜,身体随球完成翻身动作。

• 孩子横躺在垫子的斜面上,利用斜面辅助患儿完成躯干的旋转运动。

第三课时 准备独坐

• 坐位时,可练习手向前,向侧方推和伸手扑,以提高躯干平衡控制能力,学会不依靠用手支持的坐姿,并让孩子学会扭转和向各个方向伸手。

• 依靠双手坐位训练:坐时保持两上肢向前,可使孩子背部伸直,并扭转躯干以触摸自己的脚;也可左右倾斜,促进躯干平衡。

• 教师也在患儿坐位时,扶持其臀部,轻轻地向一侧倾斜,让患儿伸出上肢,控制躯干的平衡,完成后再向另一侧倾斜。

• 让患儿侧坐位,该侧上肢伸直支撑自己的身体,教师可在肘关节背侧保护,鼓励患儿另一侧上肢向各个方向伸展。

• 让患儿手支撑躺在圆桶上,教师握住其臀部缓慢向前倾斜,使患儿学会肘支撑和双手交替向前。

第四课时 独坐训练

独坐训练:屈髋屈膝并握住孩子的双手和双脚,向前后、左右慢慢倾斜,以促进头和躯干平衡,也可靠坐,逐渐减少对他的扶持和支撑,并训练患儿独坐能力。

• 坐位平衡训练:保持静态坐位平衡后,训练其动态平衡,孩子可横跨在滚桶上,扶住患儿腋下或髋部,左右方向不断摇晃,使孩子体验身体重心不断转移的感觉。

• 横坐位到长坐位训练:让孩子将重心向后移动,使躯干屈曲,再将重心向一侧非支撑侧移动,两上肢同时支撑体重形成坐位。

• 长坐时可按住其双膝,以支持他的身体,同时向前倾斜,使孩子用手自己向各个方向拿东西,并学会用上肢支撑身体。在这一阶段还能通过良好的姿势,进行双手游戏,帮助孩子练习回旋和坐。

• 患儿骑在滚筒上,支持躯干,分别向两侧倾斜,努力拿起放在垫子上的玩具。

• 坐位延迟的孩子需用椅子支持,在吃饭,洗浴、穿衣和游戏时练习坐。

从俯卧位坐起:孩子能独坐时,开始练习从卧位坐起:俯卧位--肘立位--手撑位(教师支撑患儿胸部,将患儿髋部外侧旋后,向下向后压他的髋部)--一侧上肢支撑躯干--完成坐位。

从仰卧位向坐位转换训练:练习上抬身体,使身体中心向侧前方移地,然后慢慢伸手支撑坐起,左右交替进行。

四点支撑和用双手和双膝移动:独坐训练完成以后,可以进行用双手和双膝支撑(四点支撑)及平衡,有助于跪起和站立。

• 患儿俯卧位,抬起一侧髋向前屈膝,将中心移到向前的膝上,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屈另一侧下肢,再下压两侧髋,促进抬头和双手支撑,同时也可以利用滚桶来协助完成,有一定支持力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推位刺激,使四肢能平稳地控制身体不摔。

• 四点支撑完成后再进行三点支撑平衡训练,先练习上肢,再练习下肢,左右反复刺激奠定了爬行的基础。

第五课时 爬行训练

• 患儿上面支撑其肩部向左右移动,使其成爬行动作。

• 交爬训练:由四爬位转换为膝立位的正常运动模式,可给其肩部、手部支持完成此项动作,如肋木等。

膝立位训练

• 双膝立位训练:正确的姿势是—双膝关节屈曲约 90 度跪地,双髋关节充分伸展,与爬位相比,患儿身体重心提高了,且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也减少了,患儿保持身体平衡的难度增加了。训练时可扶持双侧髋部,以后逐渐减少扶持力度,达到独跪平衡完成。

• 单膝立位训练:也可先在扶持下进行,然后通过不断地练习和逐渐减少各种帮助,让患儿独立完成。训练时应配合双肘关节伸展,外旋和上肢抬高,以加强患儿伸髋动作。

• 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主要是为了适应身体重心变化并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训练中可先让其在双手或单手抓扶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再逐步实现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坐位时身体前屈,双脚放平,双手放在膝下方,重心前移,使臀部离开椅子,教师在两腋下给小儿支持,训练上抬和降低臀部;站立时,教师双手移至患儿肘部,使躯干向前,并伸直髋部站立。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坐位时身体前屈,双脚放平,双手放在膝下方,重心前移,使臀部离开椅子,教师在两腋下给小儿支持,训练上抬和降低臀部;站立时,教师双手移至患儿肘部,使躯干向前,并伸直髋部站立。

站位到坐位的转换训练:在训练中先学会屈曲髋关节来锻炼患儿在落坐过程中保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能力。患儿向前站立时,向下压其双膝,使身体重心向下、向后移动并完成落坐,开始可通过单手扶栏杆来协助完成,最终实现独立落坐。痉挛较严重的患儿,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时可能会因难以控制身体重心转移,在落坐时出现“跌坐”现象,这种患儿可先坐到高椅子上,逐渐降低高度训练控制重心的能力。

第七课时 步行训练

仍以步行训练为主,并通过改善平衡来帮助小儿更稳定地步行,学会迈上迈下和跨步。

进食训练

• 进食的体位:采用坐位,髋关节屈曲,上身前倾,避免头后仰,食物来自身体前方。

• 帮助控制口部功能,用手指扣击上唇和唇周按摩,改善口、舌功能。

• 增加唇、舌的力量,先练伸舌添食,再进行咀嚼训练。

• 饮水训练:采用前方带缺口的杯子喝水,从稍稠的液体开始训练。

自我进食训练:坐位下头部直立,学会用餐具将食物送至口中,可先固定装食物的容器。

第八课时 更衣训练

• 体位:对于痉挛型的脑瘫,因仰卧位易使患儿身体僵硬、后挺、增加穿衣的难度,所以可采用侧卧位或趴在教师的腿上进行,也可采用坐在墙角位,帮助保持髋部屈曲,身体前倾。

• 更衣训练方式:先穿严重侧或患侧,如有肢体痉挛,须应用手法牵伸解除痉挛,再进行衣物穿着。

• 用厕训练:患儿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解与合作能力,具备头部和体位控制,能用臀部坐住,膝部弯曲并分开,有独立和下蹲能力,起坐处应有把手,尽量鼓励患儿独立完成。

• 洗漱、洗浴训练:可在站位和坐位时自己进行,并运用一些辅助支具完成各项动作。

第三篇:关爱残疾儿童

关爱残疾儿童,携手共筑梦想

—祝贺地理科学系与生命科学院联合志愿者活动圆满成功(通讯员望家琳 报道)5月20日下午两点至五点,地理科学系1002班及生命科学院1002班的志愿服务小分队为响应世界助残日的号召,在黄石市“蓝之星”福利院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关爱残疾儿童,携手共筑梦想”的志愿者活动。

活动期间,各志愿者分队的成员为福利院的孩子送上了他们亲手制作的礼物,并通过讲故事及做游戏等活动为他们带去了各种欢乐。除此之外,志愿者小分队的部分成员还抽空参加了福利院其他的劳务活动。伴随着孩子们阵阵欢快的笑声,活动氛围一度极其热烈,直至当日五点左右,志愿者们才依依不舍地与福利院的孩子们挥手道别。在传递爱心的整个过程都十分顺利圆满。

此次志愿活动的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建立关怀互助、充满爱心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宗旨,在为受关注群体传递爱心的通知也加强了志愿者个人对社会的归属感、责任感。

第四篇:关爱残疾儿童工作计划

关爱残疾孩子工作计划

残疾孩子同样也是祖国的花朵,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虽然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创伤,但学校这个大家庭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应该有一些特殊的待遇,以弥补他们先天的不足和心灵的抚慰。本班学生罗婷、江祥焱,属智力残疾孩子,虽然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但他们需要的是特殊教育。为此,对于随读的两位残疾学生,为他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工作计划。

一、健全关爱档案,便于信息捕捉。

对残疾孩子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二、付出真情关爱,努力做到“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残疾孩子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同学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比如在数学学习辅导上,可以借助直观,使智力残疾孩子掌握计算的有关概念、法则和定律。计算能力既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将来智力残疾孩子适应社会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是智力残疾孩子由于抽象概括能力差和言语发展迟缓,导致他们对算理算法理解困难,计算技能难以形成,运用也不灵活,因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要从加强概念、法则教学入手,强化计算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残疾孩子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同学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残疾孩子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同学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残疾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三、加强家校联系,力争取得多方合力。

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做好家庭学校的密切配合,同时甄选优秀学生与残疾孩子结 对子手拉手,形成良好的帮扶氛围。

关爱残疾孩子,不单是家庭与学校的事,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提高认识,做出积极努力,使残疾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第五篇:关爱残疾儿童工作方案

关爱残疾儿童工作方案

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是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形成以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到家”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为了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学区内适龄残疾儿童的教育搞好,进一步推进并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的高度,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拟写现阶段“送教到家”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共有 1 名适龄残疾儿童。肢体三级残疾的王鑫同学是我校初一年级(2)班一名学生。

王鑫同学在今年年初又做了一次手术,因此本学期不能到校接受系统的教学,为此我们开展了“送教到家”的活动,希望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陈步锦(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驯(学校副校长)

翟展强(教务主任)

王智俊(德育主任)

成员:

初一二班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送教前,送教老师要写好了个别化计划,针对学生残障情况写好教案,对

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

2、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

3、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4、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有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做到不放弃、不遗弃。

四、送教安排

1、每月由教务处负责对送教教师的送教内容进行审批后再到学生家送教。

2、送教教师请认真填写好送教记录表。

五、活动总结

每学期期末学校通过参看送教资料或访谈等对送教教师工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学校根据送教得失整理送教工作总结上交教育管理中心。

一、指导思想

为在我校师生中进一步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树立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新观念,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构建和谐教育,进我校研究决定,结合今年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在我校师生中开展扶残助学募捐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

月 4 日——5 月 13 日

六、活动安排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方案。(5 月 4 日)

2、学校在醒目处挂出宣传横幅,并利用晨会时间宣读扶残助学倡议书。(5月 5 日)

3、各班办一期以“节省一天零花钱,资助残疾小伙伴”为主题的黑板报。(5月 6 日——5 月 7 日)

4、各班组织募捐。(5 月 10 日——5 月 12 日)

5、各班召开募捐主题班会。(5 月 12 日)

6、学校举行募捐仪式,然后对本次募捐活动进行小结,表扬在本次募捐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5 月 13 日)

关爱残疾儿童工作方案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送去一些温暖,为能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组织全体教职工认领受助学生,分析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四、主要措施:

1、建立帮扶学生档案,签订承诺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学校与党员教师签定帮扶残疾儿童工作承诺书。

2、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职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

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

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将作为全体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评出模范教师,也就是学校的先进工作者,凡工作不够认真深入的不得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36890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