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
《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读书笔记
谈谈教学 2011-01-04 17:17:47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很早就听说过“魏书生”这个名字,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何以成为一位享誉全国的教育改革家?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带着疑惑,我翻开了一本本他的著书。
身为班主任的我读魏书生的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动,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畅的笔触、那朴实的语言、那发自内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种深情,一种对教育的深情,一种对学生的深情,一种毫不掩饰的欢乐和幸福,如果问我,这些书让我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它们促进了我的成长。“遇事商量”
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做领导的,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做教师的,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人这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是复杂异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
看了魏书生与学生商量的案例后,我也尝试着遇事与学生商量。出乎我的意料,商量这一方法的结果比以往的“独裁制”效果好很多,商量让我拥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们也在的我带动下学会了与彼此商量,处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比较棘手的问题;商量让我获得了很多“捣蛋包”学生的信任,在与他们的商量中他们自己找到了自己进步的起点,看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寻到了自己进步的理由。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道德长跑”
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所教的学生没有作文本,他也从来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记,领着学生开展“道德长跑”,这条经验实在是值得借鉴的。关于“道德长跑”,还是魏书生老师论述精辟。他说:“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样一件事,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灵上也逐渐健康起来呢?我觉得写日记就有这种作用,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绝大部分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这便起到了教人爱美的作用。”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天天要学生写日记却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几乎很少学生可以有时间写教师布置的日记,而对自己的总结又是必须的,为此,我们班建立了“随意本”,每两个星期让学生对自己本两周的各方面进行总评,肯定自己的努力,承认自己的不足,除此,学生可以在里面自由的书写,内容随意,字数随意。这样我也有时间在这个本子里与学生很好的沟通,与他们探讨学习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以及与家人、同学怎样相处等他们需要指点的问题。慢慢的,我发现,学生的书写内容越来越广,字数越来越多,语言也越来越亲近。我想我会把这个随意本一直延续到他们毕业,这应该可以做为一本最好的同学录,也是他们的成长记录。“心理病历”
魏书生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坚定了一个认识,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动发展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以前,我很少让学生写检查,认为那是徒劳,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去说服教育学生,后来,我效仿魏书生的方法,让学生以病历或作文的形式写检查,让学生对所犯错误进行自主分析、点评,并附之以努力方向,对写的好的还可以全班范读,对其分析能力、文笔大加赞赏,这个方法尊重的学生的人格、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犯错之时不仅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还得到老师的认可,使其在快乐中主动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读魏书生的书,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我敢说,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个人魅力也不同,读他的书,让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给予每一位学生的关怀是永远值得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学习和效仿的,这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第二篇:魏书生的方法
1.自学总体的语文书
学生刚入中学,就请他们把初中六册教材借到手,引导他们对全套初中教材进行分析,讲清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总体结构,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为了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又管它叫语文知识树,这个结构共分四部分,十九项,118点。点以下还有从属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这几部分中哪些是重要,那些是难点,哪些知识必须准确地记忆,哪些偏重于理解。还让学生把六册课本加以比较,从比较中分析编排体例和编者意图。这样做费时不多,却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所学的知识在整个语文知识系统中所占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思维行进在知识高峰的哪一条途径上。
2.自学一本语文书。
放假之前老师把下学期的新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假期通览教材,然后写出《第X册语文教材分析》的文章。必须写清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列出本册教材的生字表(现
代文与文言文分列);列出本册教材的生词表;本册教材共多少单元,各类题材的文章分布如何;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短文进行分析;统计书后习题数及类别;分析书后附录。以上几个方面是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分析统计清楚的,这样他们对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3.自学一类文章。
引导学生把一本书中题材相同的文章集中读,比较着读,在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异同点,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小说为例,在讲小说之前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比较人物性格及描写方法异同,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是怎样安排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各自有何特点等。其余记叙、说明、议论各类文体的文章都给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学生用这些方法去读一个单元或更多篇同一体裁的文章,既加深了对每一篇文章特色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某种题材文章写法的理解。④自学一篇课文。可以给学生介绍国外比较
流行的“五步读书法”。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总结了“四遍八步”读书法。第一遍跳读,速度每分钟1500字,完成两步任务。记梗概;了解主要人事物或观点。第二遍速读,每分钟1000字,完成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的任务。第三遍细读,每分钟200字。理解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项任务。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
第三篇:《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读后感
一、爱的教育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三、养成少说多于做的好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第四篇:魏书生常用的读书方法
魏书生常用的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是学习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同学们掌握学习主动权,同有利于学生们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养成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作者结合亲身体会,参考相关文献总结出以下读书方法,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选用。
1.做笔记法
做笔记好处多、形式多。做到:读书时手中有支笔,可随时做批语式、符号式、摘录式、提纲式、心得式等笔记。如摘读法,这种读书方法的重点在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摘毕要写上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者是谁。
2.查读法
它的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书查明阅读中碰到的字词的音、形、义,并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做基本掌握。
3.划读法
它的重点在于阅读时边读边准确地划出有关内容,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它的目的在于有重点的掌握阅读中所需要的内容,便于攻克难点,解除疑点,培养学生按要求找划内容的阅读能力。
4.询读法
它的重点在于阅读中发现疑问,做出标记或摘录下来,通过询问别人解决问题。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能者为师”,“不耻下问”的治学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
5.理读法
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它要求学生反复琢磨文章的标题,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段落,列出提纲,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中心线索,掌握文章思路,有规律地加以思想分析和结构分析。
6.议读法
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议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它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然后与同学、老师共同议论(包括评论、争论),各抒己见,进行探讨。
7.疑读法
“学贵有疑”。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思考的习惯。它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中善于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发现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查读、询读,去解决问题。有思才称为学,有思才有所得,有思才可能有成就。在读的基础上要思考、思考、再思考。读思结合是成功之法。深思之法有:审题初思,读中回想;多方激疑,以疑激思;循规而思,切勿乱思;独立思考,凝神静思;多方联想,善于深思;抑不强思,憩而再思。
8.避阅法
它是指在阅读中对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无重要意义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的内容,避而不读。它能培养同学们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避轻就重的选择能力。
9.实践法
学以致用,知要与行结合。这是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10.联读法
它重在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回头看,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要求同学们把阅读新作品与旧作品结合,使知识系统化,既有效地复习旧知识,又较好地学习新知识。目的在于逐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联想和综合能力。
11.逆读法
它要求从全书之末,即从书的最后章节开始读。同学们在开读时必然会遇到各种疑问,这样会存疑于胸中。要求同学们在逆读过程追根寻源,由果及因,存疑之点就能迎刃而解。目的是通过逆读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去激发大家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12.改读法
其重点在于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经过自己分析、研究,发扬“挑剔”精神,抱着探索的态度,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与作者的观点进行比较,敢于对不尽科学的东西,提出改动意见。
13`读书先读序
序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有些人读书总爱把前面的序翻过去不读,认为序与正文没有多大关系,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无实际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一本新书上手,先读一读序,可以把握全书的大致脉络,可以领略作家的气质和风格。有“序”作向导,读书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序可以识好书。台湾作家余光中说,好作家写的序,没有不精彩的,坏作家的马脚在序里就迫不及待地露出来。读序可以让人识名作、识大家。精妙的文品和庸俗的文品,从序中就能辨识出个大概。钱钟书先生为《围城》写的序言不足300字,“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别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说得实实在在,毫不矫饰。巴金为《随想录》写的序言不足250字,句句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这就是名家的序。台湾作家柏杨在《柏杨专栏》一书的序言中说:“似乎每一部书,前面都要有一篇序,这办法真好,序本是对内容对作品做一个扼要介绍,但序落在柏杨先生半瓶晃荡之手,就成了窝里捧的良机,宣传我如何如何伟大,以便读者老爷震惊之时,神经衰弱,往外猛掏银子。”诙谐幽默,辛辣讽刺,尽在其中。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为《穷里查历书》撰写的序言,妙语叠出,令人回味无穷。“怠惰使万事艰难,勤勉使一切便当。”“骄傲就像穷困,是一个大声喧哗的乞丐,而且远比穷困莽撞。”读这样的序文,能给人理的启迪、情的陶冶、美的享受。不少序文,大都经过作者精心琢磨,反复推敲,往往文质兼美,成为独立于作品之外的脍炙人口的美文。郭沫若为《鲁迅诗稿》写的序言,是一篇序中之奇文。它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却又出奇,读来琅琅上口,美不胜收。美国著名作家房龙为自己的著作《宽容》一书写的序言,既像一篇寓言故事,又像一篇哲理散文。作者通过叙述发生在无知山谷中的一个故事来暗示本书的思想内容、写作意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序”中自有华章在,劝君读书先读序。摘自《学习方法报》
第五篇:魏书生教育案例
说明书
——魏书生的教育案例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
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魏书生说:“写说明书一定要深入自己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写说明书不一定非要说自己有错误,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说明自己这样做的根据对己对人的益处。”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案例] 说明书
今天自习课,我做物理习题时,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来解法,便想:向同桌请教吧!这时好思想提醒我:不行,自习课不让说话,不让出声。坏思想说:不要紧,老师不在,干部又没注意,小点声不就行了吗?好思想干着急也管不住坏毛病。
坏毛病果然指挥我张开嘴巴,悄悄打听同桌这道题怎么做。同桌开始不愿理我,好思想趁机说:停止吧!别问了。坏毛病不甘心,缠着同桌,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只好用笔给我写怎样解,我又看不懂,就又问。这时好思想说:算了吧,别问了,下课再说吧,再不停止,老师来了,班长该注意咱了。可坏毛病正在劲头上,哪里听得住,说:不要紧,再问一问,问题就解决了。
正在这时,我的行为被班长发现了,他走过来,向我伸出5个手指头,好思想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让我写500字的说明书,便说:看看,上课说话,干扰同学自习,你问的那位同学学习计划被打乱了,自己还受到了惩罚。坏毛病说:有什么办法,这次挨罚就挨罚吧,下次不再问就是了。
初转入本班的学生
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