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2017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议论文阅读教案

2017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议论文阅读教案



第一篇:2017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议论文阅读教案

《议论文阅读》

复习目标:

一、回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等相关的议论文文体知识。

二、通过对中考动态把握,明确议论文阅读中的考点设置及答题技巧,直击中考。

三、学以致用,提高议论文阅读与欣赏水平,增强信心。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议论文阅读从哪些方面入手解答。

一、导入新课:

共同分享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说:我们学习知识并且及时复习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共同复习中考中考查的重要内容议论文阅读,你们感到快乐吗?如果说,经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复习能让你在中考中稳拿议论文分值,你快乐吗?

二、议论文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来解读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明确了中心论点,才能了解作者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2.学会分析论据。理解论据和论点间的关系

论据是论点赖以存在的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阅读议论文,要学会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据在证明论点时所起的作用。阅读事实论据,应该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发现道理,再验证它与作者的论点的逻辑关系。阅读道理沦据,应该从道理论据出发联系和道理对应的事实,来验证这些道理如何证明论点。

3.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四种。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

4.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基本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表现为“纵式”和“横式”两种。分析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是循着作者的思路逐段研讨归纳,理清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注意文章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从中研究作者的思路;三是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5.体悟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内蕴丰富概括性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结合文本深入体察,才能理解其涵义。还要注意体会议论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哲理与情感统一的特点。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简洁、概括、严谨。.可以从逻辑的角度体悟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体悟其叙述的概括、简洁;从修辞的角度体悟其用词的鲜明、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 ①在标题部分要区分论题和论点 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论点 方法:

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最终得出论据证明的论点。(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摘录分论点,综合成中心论点。(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当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寻,即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方法: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C、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论点)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用了„„事实论据记叙了„„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用了道理论据议论了„„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五、辨别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作者自己直接提出论点。驳论:作者通过批驳论敌而提出论点。反驳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议论文阅读题的常见考点。教学过程: 列举常见考点

1、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2、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3)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A、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的作用等。B、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的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但要求是普遍性或典型性的),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

以上a、b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论 C、概括论据内容(规定字数)。答题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D、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E、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3、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4、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证法):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地论证论点。

(2)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地论证论点。

(3)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起比较两个方面比较对照,使对与错更加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容易被读者接受。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答题格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ü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ü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6、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7、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④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第二篇: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九年级中考复习语文议论文阅读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三、议论文阅读要求

1.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2.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四、能力要求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揣摩、体会词句含义。5.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6.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五、备考指导(一)考点解析

考点一:明确文章的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首先,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要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其次,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这样的中心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用归纳段意、层意,概括等方法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而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考点二: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即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和事例。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其实,如果名人的话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要注意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简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概述。再次,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考点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所列举的事例确凿典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一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京剧、俗话谚语来证明论点,它能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权威性,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比喻论证:使用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或故事作为喻体,把它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它往往是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感悟,乐于接受;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的论证方法,它通过比较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发人深思。考点四:开放型试题

议论文阅读中,开放性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有的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有的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还有的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等。

第三篇: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

一、能归纳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中心论点。

二、能辨析四种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三、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四、能筛选议论文的重要信息,完成选择题和部分主观题。

五、能赏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直击中考】

议论文为中考必考内容,从近三年的题型来看,题型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兼而有之的形式来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概括,观点分析和论证方法。考查的形式与高考有所接近,但不过分拔高,文段较为浅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和点评能力。【明师指津】

针对中考对议论文的考查内容及侧重,我将主要从五个题型入手,让同学掌握解题方法。

题型一:观点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评价作者观点)论点定义:一个陈述观点的句子。(简略定义)

论点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末尾得出论点,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汇集概括。注意: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评价观点: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仔细读题,表述流畅。

题型二: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常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来证明„„观点,生动具体,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话谚语)来证明„„观点,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观点)比作„„,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把„„和„„从正反两方面作对比,更为突出地论证了„„观点,增强说服力。【例题解析】

相貌和心灵 周国平

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年轻人入世还浅,不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印象,所以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

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脸皮下面的仍是那个旧人。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容貌的,常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虚荣是难免的,怎奈人生易老,红颜难久,这是谁也摆脱不掉的规律。好在绝大多数人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克服在相貌方面的虚荣心。事实上,在不同的年龄段,相貌的内容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

譬如说,天下的娃娃都一样可爱,那是一种近似小动物的美,表现为稚气的表情、娇嫩的皮肤、憨态可掬的动作。少男少女的美洋溢着相同的青春朝气,但我们已能友现,其中有些人因为正在形成的优秀个性而显得更具魅力。对于一个成年人的外貌,我们一般不会对其物理性方面例如五官的构造、皮肤的质地给予高度评价,而是更看重其所显现的精神和内涵,叔本华说:“人的外表走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至少就成年人的相貌而言,他的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在漫长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惯常的心灵状态和行为方式总是伴随着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这些表情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使会铭刻在他的脸上,甚至留下特殊的皱纹。更加难以掩饰的是眼神,一个内心空虚的人绝对装不出睿智的目光。我们大约都遇见过那样的人,他们的粗俗一望而知,仿佛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同样,当我们面对爱因斯坦的肖像时,即使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们从他的宽容、幽默、略带忧伤的神情就能判断他是一位智者。有趣的是?中国的圣人孔子和西方的圣人苏格拉底都是相貌极其古怪的人,但是,历史并未留于人们认为他们丑陋的记载。

你会发现,在到达成熟的年龄以后,一个人相貌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显现了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心灵品质的因素。明智的人选择顺应大自然的安排,在不同的季节收获不同的果实。

题目:第④段引用叔本华的话,这是一种什么论证方法?它起的具体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道理论证(2分);证明了一个人应该着重看中其所显现的精神内涵(2分)。

题型三:内容理解和概括(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理解概括主要内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等特点,因此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具备以上特点的关键性词句。理解重要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深层义,比喻义,表现义,指代义。而中考在这个考点上的命题一般为理解其指代义。

做这类题的时候,首先要把题目中出现的这个词句放回原文中,然后向上,向下搜索相关句子,最后联系论点进行筛选整合,得出最终答案。

【例题解析】

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明智的人,不要过于关心自己的外貌,应该适应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灵品质(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共3分)

原文: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维度较抽象,举例以明之:洞中潜蛇为洞壁所限,只能前进后退,它的空间只有一维。原上奔马除前进后退外还能左转右转,它的空间是二维的。空中飞鸟除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外,还能向上腾飞向下滑翔,语云:“天高任鸟飞”,鸟比谁都自由,因为三维空间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题目:作者在第二段中所说的“三维”指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指的是前后、左右、上下的空间。(答对两点1 分,答对三点2分。)

题型四:信息筛选(选择题,部分主观题)

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提问方式多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细心审题,然后将选项中的句子在原文中找到,仔细比较和推敲,注意不要以偏概全,关注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最后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题型五:赏析语言(议论文语言赏析)

赏析议论文语言在命题的时候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赏析某个词语,一是赏析某个句子。答题的时候应注意规范。

例1: “某某词”好在哪里?(多为副词,如几乎、常常、更、最、将要等)

答题规范: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体现语言的准确严谨,如果删掉则太绝对,与实际不符。

例2: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答题规范:这个短语(或句子)用了„„的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论证的内容)。

议论文阅读指导

一、知识归纳: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如下:

理解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第一,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分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

第二,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议论文。

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

1、文题就是中心论点

2、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3、引用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4、层层论证,文末归纳得出中心论点

理解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类:

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

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阅读议论文,不仅要弄清论据的类型,而且要弄清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看看论据证明了什么论点,两者是否一致。

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如果说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话,那么论证则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一篇议论文往往综合运用一些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一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把握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结构的主要类型有两种:

1.并列式(也叫“横式”),即论证部分若干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接着分别从“理想的阶梯,属于勤奋刻苦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

2.层进式(也叫“纵式”),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如《怀疑与学问》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接着先从消极方面提出,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后又从积极方面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先一后两层之间,层层深入,属“层进式”结构。

揣摩议论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性的特点。

所谓“概括性”就是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就行,无需详细描述。

所谓“严密性”是指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即是针对观点,作补充论述,是论述全面而严密,无懈可击。

分辨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1.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观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论证方式写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如《怀疑与学问》一文开篇就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作为中心论点,接着用事例和说理对论点作了有力的论证。

2.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论证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阅读驳论文,首先耍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反驳的是某些人提出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论调。其次,弄清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2)批驳论据;

(3)批驳论证。后两种方法的目的还是为了驳倒对方论点。

另外,要了解立论和驳论是常常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等。

第四篇:2017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

复习目标:

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复习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安排:一教时 教学教程:

一、导入:略

二、介绍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按一般文章体裁来分文章可分为记叙文(其中含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记叙文的种类:一般分记事为主的、记人为主的、写景为主的三种。

2、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的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其安排有:(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2)以一人(或人的感情等)、一事、一物为线索(一般贯穿文章的始终)。如《藤野先生》明线为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的怀念,暗线为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略)

4、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1)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常与描写交错使用。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两种。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可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情节的发展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小小说。(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四、介绍散文的基本知识:

(1)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2)特点:形散而形不散(或形散神凝)。(3)散文的“贵散”和“忌散”

五、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思路与答题方法

(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 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1、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完整;

(5)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我们分析一篇记叙文,应能认识它的记叙顺序,并且能够对这种顺序的选择运用的作用有所了解。考试检查这种能力,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让考生分析某篇学过的,而且记叙的特点又比较突出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种情况只限于基本课文;如果要求考生回想的课文,那就必须是要求熟读或背诵的。另一种是列一篇课外的文章或一段记叙完整的文字让考生分辨。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4、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5、记叙的线索: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线索要贯穿整篇文章。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该文除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阅读记叙文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6、表现手法:

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

7、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8、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

六、阅读的注意事项: ­

读文本:学会收集文本信息的方法。读题干:学会筛选文本信息的方法。解答案:学会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

七、作业: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题(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自己选择专项训练题让学生加强练习)

第五篇: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苏教

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知识点

2.重点分析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考点

3.掌握阅读解题的技巧,提高议论文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直击中考: 1.区分观点与材料,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2.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练习,辨识论据,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3.辨识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4.了解论证方式,理解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5.理解文中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领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6.联系生活发表见解.二、课堂指导与练习

(一)、知识点的梳理 1.议论文的三要是

论点、论据、论证。2.事实 和 道理 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有 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议论文的语言的特点是 准确、严谨 等。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立论式、驳论式。

(二)、把握中心论点 选用例题:《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指导》P88第1题、P90第4题、P92第1题

(三)、把握论据

1、论据:

选用例题: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指导》P87第1题、P88第2题

2.分析论据的作用 选用例题:《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指导》P91第5题、P92第2题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指导》P89第1题

3.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选用例题:《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指导》P92第3题

4、拓展:

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 1 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思考:①仿照画线句再仿写一个语句,为本文补充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

(四)、把握论证 选用例题:《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指导》P89第4题

三、巡视课堂、督促整理、个别指导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