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下雨了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下雨了
一、说设计意图:
下雨天的时候,幼儿都会被大人保护的很好,他们对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从哪里下来的,雨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雨丝的模样。所以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使用平时不起眼的材料去创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丝”的样子。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从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能力性目标:锻炼幼儿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四、说活动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雨伞、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3、教师收集一些有关下雨的图片、录象、声音。
4、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讲解示范法。
1、观察、比较法,直观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以看挂图,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法:讲解演示是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的重要步骤。
六、说教学流程
1、出示雨伞,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伞是用来干什么的呀?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滴答滴答,快到老师的伞下来避雨吧!雨伞真好,有了伞我们就淋不到雨了。
2、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请小朋友说说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
样子?它们一样吗?(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3、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
4、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垂线、斜线的画法。
(1)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
(2)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
(3)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4)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5、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
a、雨落下的方向;
b、要画两种线;
c、要画满整张纸;
d、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6、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信心。
7、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易群华 2011-11-16
第二篇:《下雨了》说课稿
下雨了
郑东实验小学
张明宇
教材分析: 下雨天的时候,幼儿都会被大人保护的很好,他们对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从哪里下来的,雨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雨丝的模样。所以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使用平时不起眼的材料去创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丝”的样子。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从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能力性目标:锻炼幼儿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雨伞、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3、教师收集一些有关下雨的图片、录象、声音。
4、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讲解示范法。
1、观察、比较法,直观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以看挂图,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法:讲解演示是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的重要步骤。
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1、出示雨伞,引入活动
2、谈话活动
3、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4、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垂线、斜线的画法
5、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6、展示交流
7、活动延伸 第(一)环节:出示雨伞,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伞是用来干什么的呀?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滴答滴答,快到老师的伞下来避雨吧!雨伞真好,有了伞我们就淋不到雨了。
第(二)环节: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请小朋友说说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它们一样吗?(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第(三)环节: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第(四)环节: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垂线、斜线的画法
(1)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2)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3)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4)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第(五)环节: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 a、雨落下的方向;b、要画两种线;c、要画满整张纸d、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第(六)环节: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信心。第(七)环节: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教具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雨伞、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3、教师收集一些有关下雨的图片、录象、声音。
4、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下雨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短垂线、长垂线、斜线表现小雨和大雨,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活动准备:
1、绘画纸、油画棒、范例等。
2、已观察过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题。
1、引导幼儿讨论:请小朋友说说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
它们一样吗?(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二、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垂线、斜线的画法。
1、教师在空中示范动作、边讲解:下小雨啦,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像一根根线落下来了,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2、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3、教师和幼儿一起有感情地边说边做空手练习。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用笔在纸上画下雨,画的时候先画小雨、再画大雨。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1)雨落下的方向(2)要画两种线;(3)要画满整张纸;
(4)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四、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表扬画全两种线,画满整张纸的幼儿。
第四篇:《要下雨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要下雨了》这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第11课看图学文。它是童话故事,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揭示了下雨之前的自然现象,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聋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童话。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图文结合,让学生知道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是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并初步知道这些现象的原因。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是至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在聋校,发展聋生的思维,使聋生有观察力,朗诵能力优为重要,同时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新课改培养目标,在现今的教育形式下,聋生接受此教育势在必行。
2教学难点:理解产生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这篇童话道理浅显,但对聋生掌握下雨前动物活动产生的原因却是不易理解的。)
3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积极倡导合作方式,(说: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在培养语言,发展思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道德素养优为重要)
二。说学情:
由于聋生缺少必要的获取信息的主主渠道———听。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聋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数是被动接受,机械式的,他们仍对许多事物有好奇心,学习兴趣也仍然可以激发,但他们的兴趣表现仍不稳定,“转移仍然迅速,聋生大多对语文书中新知识或有趣的课文直接产生兴趣,但随着对教材的熟悉和产生兴趣情境的消失,兴趣就会下降,如果老师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式运用生动,学习内容又难易适中,他们会学的津津有味。反之则会兴趣锐减。另处,学生们在学习中乐意自主发现。也开始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的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动画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三.说学法: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有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读,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一释题激趣,整体感知
(一)课题“要下雨了”
师问:“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出示动画,一个是黑云压下的景色,另一个是雨的景色,让学生区别这两个词的意义,)
(“要下雨”说的是将要下雨,“要”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二)启发激趣
师:其实大雨前大自然会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小动物们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你想知道这些知识吗?
(三).带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通读课文,读出感情,初步了解课文,提醒学生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通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说:四年级聋生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本领,放手让学生自读既培养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也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对课文有整体感知)
二.读读说说,理解品味
动画与文结合,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动画,让学生观察)
师:谁在山坡上做什么?(板书:小白兔)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弯着腰,用动作演示。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师生用直观的呼吸体验生活很闷的感觉)。那么小白兔直起身子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自然段动画结合(1)燕子从谁的头上飞过?(板书:燕子)
(2)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看出来的?
(3)小白兔是怎样喊燕子的?
(4):燕子是怎样说的:边飞边说:边飞边说
说明了什么?(在这里让一个学生表演边飞边说的动作)说明很忙,(5)“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很潮湿?
(6)燕子为什么要飞的这么低(板书:捉虫)
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动画)
(1)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
(2)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话了吗?(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将信将疑)
(3)这时候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板书:小鱼)打出动画小白兔是怎么问的?小鱼是怎么说的?
(4)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上?板书:小鱼透气
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相信要下雨了吗?
(说明小白兔相信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赶快做什么?
(5)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谁?(板书:蚂蚁)
学习第四段
出示动画让学生观察
(6):蚂蚁是多少?他们在做什么?(往高处搬家)
师: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
学习第五段
(加快步子)他一边跑一边喊什么?(出示动画)
正在这时,一阵雷声,哗哗 哗雨就下起来了
(7):这雨下的怎样?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想小白兔回到家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呢?你还能告诉小白兔哪些要下雨的情况呢?
(五)总结全文: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自由发言,找一找在下雨前身边还有那些现象,希望同学们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有趣的童话故事《格林童话》这也是一本不错的童话故事,希望你看完以后给老师讲一讲》
补充说明:
板书设计
板书 小白兔 燕子捉虫低飞
小鱼 透气出水 要下雨了
蚂蚁往高处 搬家
这个板书设计是为揭示课文中下雨前三种动物的反常现象这一重点,更好地突出文章的内容及段落自身的内部结构而计设的板书,左边的文字是指“谁”中间的文字是说为什么,右边的是讲“怎么样”连起来即是谁?(燕子)为什么?(捉虫)怎么样?(低飞)
第五篇:《要下雨了》说课稿
《要下雨了》说课稿
白家店小学 李艳平
一、说教材及学情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依据跨越式课文课的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以识字教学为主,本班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大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很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进行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儿童有与生惧来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此,我把教学目标拟订为:
知识目标:认识“坡、割”等生字,会写“吗、吧”等生字。
能力目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第一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基础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基本点之一便是面向全体,从‘无人教育’转为‘为人教育’,将学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潜能、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把学生自主质疑或交流讨论后的处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努力引导学生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的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结合跨越式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动画及提问启发,点拨。
五、说学法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有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周我们这里下了几场春雨,谁知道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
2、这节课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走进夏天,共同感受下雨前的天气变化(课件播放视频《 小雨沙沙沙》)。(板书题课: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读课文,读完之后请学生将认读字在文中圈画出来,自己练读。
3、同桌互读互查生字读音,同桌不会的你教教他。(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互助识字的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对于识字快的同学而言,让他们作为小老师去教识字慢的同学,又能满足孩子们的成就心理,能够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4、出示本节课的生字。(幻灯片出示)
5、拼读生字——小老师领读。
6、开双向火车认读。
7、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字不认识,交流识字方法。(1)以四人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2)按不同的识字方法展示记字的成果
A、熟字带生字记忆:池---潮---湿 悄---消 吃---喊 门---闷
B、加一加记忆:申---伸 车---阵 华---哗
皮---坡 害---割
C、数笔画记忆:虫也可以熟字去部分记忆:蜂—虫
8、新词: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啊!把这些生字宝宝都记住了,你们看这些词语宝宝也等不急了,都跳出来要和你们交朋友呢。山坡 割草 搬家 潮湿 消息 伸手 叫喊 阵雨 闷得很
三、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看你是否还认识?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字。
2、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得、很”。
3、学生描红、书写,作业展示、评议。
五、拓展阅读
识字通-读一读181-182页
六、说话写话
用本课所学的生字组词并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