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学古筝之古筝入门教材(范文)
艺 新 国 乐 术 教
内部系列教材
古筝成人兴趣班 育
前 言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以其优美的造型、悦耳的乐音深受喜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演奏古筝,上至六旬老人,下至几岁孩童。作为弘扬和传播古筝文化的机构新国乐艺术教育数年来不断探索,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新国乐艺术教育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目标人士总结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方法,其中成人古筝教学颇有建树。
针对希望系统规范学习古筝的人士,我们从教材的选择上倾向于以李远榕编著的《古筝入门》作为入门,而后以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考级教材为主,再辅以项斯华编著的《每日指序必弹》,从指法、基本功、乐曲上全方位的学习和训练古筝演奏技巧。
针对希望在一定时间中能快速弹奏古筝乐曲、感受古筝魅力的人士,我们在教学上同样注重指法的训练,乐曲的选择上更倾向选择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乐曲进行学习,在短时间内巩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持续学习的目的,乐曲多选择《茉莉花》《小城故事》《南泥湾》《春江花月夜》等,乐曲大部分为新国乐艺术教育改编。
新国乐艺术教育成人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学有所成,让学员切实学习到东西,所以从古筝的演奏姿态、手型、指法、节奏上,都要求老师们统一规范、研讨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讲解,以使学员快速理解快速掌握。
在课程安排上,每节课和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侧重点,一般来说,前四堂课,主要学习古筝右手的演奏指法(勾、抹、托、大撮),安排的练习曲和乐曲围绕这几个指法进行;四节课之后开始学习左手按音的技巧(颤音、上滑音、下滑音),练习曲和乐曲结合左右手练习,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前面所学内容;约七至八堂客开始,进一步学习古筝左手按音的技巧(4和7的按音),学习右手装饰音花指;十堂课后,视学员练习情况酌情增加左手弹奏的练习,练习曲增加左右手配合,开始学习更加复杂的乐曲,如三级的乐曲。在这个过程中,学员的乐理知识也要逐渐增加,慢慢培养学员独立认谱的能力。在一期(十五堂课)后,技能上让学员掌握左右手基本演奏手法、独立认谱,乐曲上可以独立演奏7、8个以上的乐曲。
新国乐艺术教育每年新招成人学员上百名,累计成人学员数量过千,在成人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系统规范。为保证学员可以更好的学习古筝,新国乐艺术教育特编辑此教材,望学员们在学筝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琴艺筝筝日上!
新国乐艺术教育古筝教学组
教学概要
本计划作为教学参考,老师的授课内容基本在此范围内,但需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练琴状况进行适度调整。本计划的教学进度是以学员每周至少上一堂课,且每次课后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练琴为前提的。如果希望短期内多学一些乐曲,可在后面参考乐曲中任选适合的学习,具体进度,请教授老师酌情把握。
第一课 知识点:认识古筝、弹琴姿态、手型、基本指法(勾、抹、托)
练习:勾托练习、抹托练习、勾托抹托练习、熟记琴弦
重难点:手型的保持、指法规范、记琴弦 第二课 知识点:复习第一课内容、大撮、时值
练习:大撮练习曲、《沧海一声笑》或《小河淌水》
重难点:大撮弹奏中手型的规范、不要触碰别的琴弦;拍打节奏 第三课 知识点:复习第二课内容、连托
练习:《北京的金山上》或《茉莉花》或《南泥湾》或《春江花月夜》片段
重难点:勾抹托大撮综合运用时对琴弦的熟练程度;熟练认识音符的时值 第四课 知识点:复习第三课内容、左手根弦、上滑音
练习:指法练习中左手根弦、上滑音练习、《孟姜女》慢板
重难点:左手根弦的准确性、上滑音按弦的标准 第五课 知识点:复习第四课内容、下滑音、颤音
练习:上下滑音练习、颤音练习、《孟姜女》全曲
重难点:上下滑音的音准、左右手配合使用后节奏的把握 第六课 知识点:复习第五课内容、托劈练习、附点节奏
练习:托劈练习曲、《千声佛》
重难点:托劈力度的均匀、附点节奏的把握、上下滑音的音准 第七课 知识点:复习第六课内容、4的变音、切分音
练习:4的变音练习曲《小星星》、《掀起你的盖头来》
重难点:切分音的理解和把握、变音4的音准和干净程度 第八课 知识点:复习第七课内容、花指
练习:花指练习曲、《凤翔歌》、上下滑音练习曲
重难点:花指与主音的关系,花指的音色 第九课 知识点:复习第八课内容、7的变音
练习:7的变音练习曲、《隐形的翅膀》、音阶练习
重难点:变音4与7的音准、34、67过弦的处理 第十课 知识点:复习第九课内容、双手勾托及撮弦、左手指法
练习:双手勾托及撮弦练习、左手指法练习、《化蝶》慢板
重难点:左右手弹奏的配合、左右手配合乐曲的综合运用 第十一课 知识点:复习第九课内容、双手勾托抹托
练习:双手勾托抹托、二级花指练习、《化蝶》全曲
重难点:双手指法练习的稳定性
第十二课 知识点:复习第十课内容、复习前面所学指法、练习:《三十三板》部分
重难点:《三十三板》中指法的设置和找弦的准确 第十三课 知识点:复习指法、小撮、点奏、刮奏
练习:勾托抹托和双手弹奏练习、《三十三板》全曲
重难点:小撮的旋律音、点奏的力度均有、刮奏的音色 第十四课 知识点:复习所学指法
练习:《挤牛奶》慢板
重难点:和音练习中左右手的准确、《挤牛奶》中的装饰音 第十五课 知识点:复习所学指法、左右手分指
练习:左右手分指练习、《挤牛奶》全曲 重难点:分指练习中各手指力度的均匀
第一部分 认识古筝
古筝,原名筝(注:只要单个字的乐器基本上都是汉民族本土乐器,如琴、笛、箫、瑟、埙等,两个字的属外来乐器居多,如琵琶、箜篌等),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流行于秦地(今陕西),历来又称“秦筝”,产生可能早于战国时期。
关于筝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是比较广泛的,一是分瑟为筝说,瑟发展为筝是大有可能的,筝瑟弦数历史上有相似期,筝瑟形制相近,筝瑟都有琴柱。二是蒙恬造筝说,蒙恬是秦始皇时期著名的武将,从时间上来说晚于筝产生的年代,不太可考。
筝的结构由筝首、筝尾、面板、底板、侧板、雁柱、琴弦构成,其中筝首包含调音盒、前岳山、弦钉、弦枕、穿线孔;筝尾包括后岳山、穿弦孔;底板有2-3个出音孔;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1、2、3、5、6,无4、7两音,4、7需左手按弦变化而得)排列定弦。参考文后附图。
筝的弦数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最早的筝只有五根弦,然后经历了一个九根弦的过渡期,到战国末期增加到十二根,历经800多年到隋代增加到十三根,盛唐十二和十三弦古筝并存,至宋主要流行十三弦筝了,元明出现过十四、十五弦筝,但十三弦是主流,十六弦筝出现在清朝末期。历史上十二和十三弦筝的使用最为广泛,十三弦筝在诗词中也经常见到,比如“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目前最常用的筝形制为S21-163,S代表S形岳山(后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筝的有效音区在前后岳山之间的区域,筝码(雁柱)将有效音区又分为两个小的区域,筝码和前岳山之间就是筝的演奏曲,筝曲的旋律全部在这个区域完成;而筝码和后岳山之间的区域主要用于演奏中左手的“揉、吟、按、颤”以增强旋律的韵味,这是筝的一个重要特性叫以韵补声,右手出声,左手补韵,使筝曲听起来更加婉转柔美。
演奏方法上左右手各有分工,基本指法右手有托、抹、勾、打、大撮、小撮等手法,左手有颤音、上下滑音、4和7的按音等。其中左手的手法更需要多加揣摩和练习。
古筝产生于陕西,在从陕西向其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和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产生了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古筝流派,比如陕西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武林筝、潮州筝派、客家筝派、闽南筝派等,各流派曲风和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古筝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出水莲、将军令、秦桑曲、战台风、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瑶族舞曲、彝族舞曲等。附:古筝结构图
古筝是五声音阶定弦的乐器,它的固定音里没有4和7的音位,21弦的D调音位如下所示:
第二部分 基本指法
◇勾
中指往掌心方向的弹奏叫做“勾”,标记符号“”,从基本手型出发,中指搭在弦上,指小关节往掌心发力,动作要小,音色要集中,如下图。
◇抹
食指往掌心方向的弹奏叫做“抹”,标记符号“”,从基本手型出发,食指搭在弦上,发力、动作与中指相同,如下图:
◇托
大拇指往食指方向的弹奏叫做“托”,标记符号“不要下垂。如下图:
”,从基本手型出发,大拇指搭在弦上,掌关节保持不动,指关节往食指方向发力,动作要小,不要带动虎口,手腕 ◇大撮
大拇指与食指同时往掌心方向弹奏叫“大撮”,标记符号“
”,从基本手型出发,大拇指与中指略张,两指之间呈“”形状放在弦上,其它手指自然下垂,然后两指同时向掌心发力,动作要小,大撮多用在八度音的演奏上。如下图:
◇小撮
大拇指与食指同时弹奏叫“小撮”,标记符号“避免因两指之间指甲的碰撞而发出杂音。如下图:
”,从基本手型出发,大拇指与食指略张,两指之间呈圆形,其它手指自然弯曲,发力和动作跟大撮相似,弹奏时注意 ◇上滑音
上滑音标记符号为“”,通常标在该音的右上方。弹奏方法:(1)右手先弹弦,发出声音后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指腹或食、中、无名指指腹在该弦左侧的弦段上(距琴码约15cm左右),借助腕部力量按弦,重心往食指方向倾斜。
(2)左手按弦必须按到所需的音高,通常是要求按到该音的上一级音高位置上。例如:1音的上滑音滑出音高是2,3音的上滑音滑出音高是5(古筝的音阶排列是,因此3音要滑到5音,6要滑倒
音)。
(3)按规定的时值按滑,通常滑音的时值占原音时值的二分之一。例如,四分音符的1音,弹奏其上滑音时,所听到的效果应该是二八节奏的滑音效果应该是十六分节奏的。
;八分音符的3音上 ◇下滑音
标记符号是“”,通常标在该音的左上方。弹奏时左手手型、重心、按弦的距离均与上滑音、颤音相同。其弹奏方法是:
(1)左手提前按住琴码左侧要弹奏的弦,等右手弹奏发出声音后,再换换松开左手。
(2)左手按弦跟上滑音一样,必须按到所需的音高,通常是要求按到该音的上一级音高的位置上。例如:高是2。
音的下滑音弹完后缓缓放手滑出音高是6,3音的下滑音滑出音 ◇花指
也称装饰音、历音等,标记符号为“
”,这是个看似简单其实很讲究的一个指法。从动作上看,它是用右手大拇指从高音往低音的一个连托动作,简单易学;但从音色的处理上来看,它必须不急不缓、流畅并有颗粒性,因此,在练习这个指法时,大拇指必须立起与琴码呈四十五度角,指甲尖触弦不宜过深以免音色过浊,至于从哪个音开始托、到哪个音截止,一般来说是自由的,多数是根据乐曲的需要和自己的感觉来做决定。演奏时需注意:
(1)肢体动作的配合,大臂带动小臂缓缓抬起,保持住气息,然后力量集中在大拇指指尖缓缓落到弦上直至动作完成后才松懈。
(2)作为装饰音效果,它不能占下一个音的时值,而且它必须和下一个音有很好的衔接,听起来有一体的感觉,而不能弹奏成花指和下一音断开的效果。◇按音4
前面我们提过,古筝是五声音阶排列,即简谱标记12356,对应唱名是Do、Re、Mi、Sol、La,所以当我们演奏4、7时,我们需要把3、6两音进行变音处理,因此,按音也叫变音。本节我们通过学习4的弹奏来认识变音。
变音的弹奏方法有以下几种:(1)提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按音之前没有3(变4时)或6(变7时)两音的乐句。由于速度慢,按音又跟前一个音不同弦,可以左手提前先把3或6音弦轻按下去,右手随后弹奏出4或7音。弹完后,等按音的下一个乐音弹响,左手再放弦。(2)消音法
即用右手指甲触弦(也叫捂弦)消音,适用于同弦3音变4音或6音变7音。弹奏按音前,右手指甲提前触弦消除上一个音的余音,停靠在弦上不弹,等左手按音到位后,再弹响。(3)同步法
左手不提前按音,右手也不捂弦消音。在左手快速按音到位的同时右手弹弦,左、右手先按后弹,这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不可出滑音效果。同步法要求左右手协调能力强,双手配合要高度同步,天衣无缝,学习难度较大,但适用性最强,即使在快速指序的同弦或者
中,也能使按音非常干净清晰,且动作上没有任何冗余,琴音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注意:左手按弦必须按到所需的音高,3到4只升高半音,两音之间是个小二度关系,所以轻按即可。
◇按音7 本节通过学习7的弹奏来巩固对变音的认识。弹奏6变7跟弹奏3变4的按音弹奏方法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6变7升高了一个全音,两者之间是一个大二度的关系,所以弹奏6变7比弹奏3变4的按音力度要重一些。
◇连托、连抹、刮奏、劈等本教材涉及到的其他指法和练习曲请授课老师酌情添加。
第四部分 练习曲
练习三 勾抹托综合练习
练习四 勾抹托综合练习
练习四 大撮练习
练习五 上滑音练习
练习七 花指练习
练习八 变音4练习(小星星)
练习九 变音7练习
练习十 上滑音练习(月光下的凤尾竹)
第三部分 乐曲
第二篇:古筝入门
第一课
教学内容: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讲解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3.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
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右侧图
演奏姿势正面图
演奏姿势左侧图
三.指法讲解与练习
1.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倍 低 音 组)(低
音
组)(中
音
组)(高
音
组)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1、2、3、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二.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托”:教学过程如上。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
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1.学带左手指甲。2.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教学过程:
一 左手带指甲,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二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颤音:又称“吟”弦。符号;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左手正视图
左手侧视图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2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4.颤音练习(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2讲解节奏: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
第一小节,重点讲解。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课后练习: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六课
教学内容: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复习《世上只有妈妈好》以达到独立演奏的程度,并初步掌握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技巧。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弹奏“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复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复习时应注意:附点的演奏方法,老师可进行单独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注意准确性;在每个乐句的末音加上颤音。二 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
1.上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左手手型要求同颤音。
演奏方法:右手弹弦时左手在琴码左方将所弹的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利用余音使整个上滑过程连为一体。其标记符号在音的右方加“”。
例如:
1上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右手先弹,左手后按; 完成上滑音后不要立即松开左手,待弹下一个音时或余音消失后将左手松开;
滑音时值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右手指法”托”中音5弦后,左手在与颤音相同的位置上向下用力按弦,将它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产生音高上滑的效果。示范速度要慢,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让学生能看清动作。动作分解:一弹(右手);二按(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下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手型要求同上滑音。
演奏方法:左手在琴码的左方先将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然后右手弹奏琴弦,当右手弹完后将左手慢松开,利用余音使音由高至低连成一体。
下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左手先按,右手后弹;
由高至低放回到原音; 时值上滑音一样,也是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左手先将弦按下,右手用“托”演奏中音5弦后,左手慢慢抬起,松开琴弦,直到完全松开琴弦,示范速度要慢。动作分解:左手先按好,一弹(右手);二起(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上、下滑音连奏练习
教师示范:先进行上滑的演奏,在左手上滑动作完成后,左手保持不动,再次弹奏右手的音符,接着慢慢抬起左手直至抬平。分解动作:首先进行一弹(右手);二按(左手);三保持(左手);四弹(右手);五抬(左手);六休息(左手)。
学生按节奏进行练习,教师喊节奏并进行检查纠正。课后练习:1.左右手指法巩固练习。
2.每首练习曲每天练习五遍(按节拍器节奏练习)。
3.熟练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注意孩子演奏的连贯性,所学的内容会越来越长,在练习中如果发现经常出错或者经常断开的小节,应将此小节单独进行练习,熟练后再进行整段地练习,切忌让孩子不停地进行整段练习。在练习中要首先突破难点,再注重整体性。
第七课
教学内容:教授右手指法“大撮”,练习用大撮指法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第一条。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初步掌握右手指法“大撮”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教学过程:
一 教授右手指法“大撮” 大撮:符号 :勾,托技法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放在低音5上,勾,托同时弹弦,小关节动。教师数拍弹奏,十遍一组。(见“大撮练习”谱例)
二 教授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 教师示范:右手握拳,按分解动作进行练习。每个音贴弦弹奏。2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指导。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按要求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三遍。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大撮”五遍。
4.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八课
教学内容:教授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初步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乐曲《凤翔歌》教学
1.教师范奏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以及乐曲所属流派山东筝曲的风格特点有一个初步感受。2.让学生以学过的内容说出调号,拍号。以及乐曲前半部分中的一些节奏特点。
3.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范奏乐曲前半部分。第一遍让学生仔细听,并尽量记住乐曲的旋律;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唱。.教师讲解乐曲前四小节的节奏,让学生能够划拍唱准旋律。
十六分音符:音符下面有两条减时线的叫十六分音符,它的时值相当于八分音符的一半,也就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因此两个十六分音符对应一个’↓’或’↑’。
教师将前四小节的划法写在黑板上,边打节拍边唱谱示范一遍。(允许学生跟着小声模仿)
学生跟随老师边打节拍边唱谱三至四遍,到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5.教师再次范奏乐曲前四小节,让学生划拍跟唱。
6.依次将5至12小节讲解并划拍。
第五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和第六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是顺序的调换,因此这两组音只需要进行指导同一个手指对同一个音符即可。两小节的第二拍是相同的。第七小节注意6的上、下滑音连弹。
第八小节的抓住主音,节奏模仿第四小节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学生练习五至八小节。第九小节同第五小节。
第十小节第一拍同第六小节,第二拍注意后十六分音符节奏不要错,可单独练习这一小节。第十一、十二两小节同三、四两小节。注意:上下滑到位,下滑音一定要同时准备。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两遍。左手单独练习“勾”“托”“抹”。3.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十遍,并预习后半部分内容。
4.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九课
教学内容: 教授《凤翔歌》后半部分。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右手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手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用慢速进行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熟练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基本掌握后半部分。教学过程:
一.教授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 先学习劈的演奏方法:符号,与“托”的演奏方向相反。
按照“勾托劈”的节奏练习,整小节连续练习,直至较为熟练。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正。(见“劈指法练习”谱例)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教学
教师范奏新内容一遍,请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在乐谱上用划拍法表示出节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划拍,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划拍是否正确。教师再次范奏旋律,请学生边划拍边小声跟唱。学生划拍唱谱,教师跟唱进行指导。
第十三小节看好音区再弹奏,正好在一个位置保持不动。第十四小节重点:两个“勾托劈”的组合。第十五小节略
第十六小节四个6的连续上滑要注意连贯,动作自然。
第十七、十八小节旋律一样,节奏是平均的八分音符,左手在6弦上保持不动。
第十九至二十一是完整的小乐句,可连贯弹奏。这一句可以让学生自己试奏,教师再示范。最后四小节,前两小节和十九、二十小节同,最后两小节是指法大撮。
音乐知识1:反复记号||:
:||;在反复记号内的内容需要弹奏两遍。因此,第二十一小节弹
后,接下去从头开始再将记号内的内容弹一遍,然后接下去演奏。音乐知识2:Rit;渐慢符号。从有符号开始,逐渐放慢速度直至结束。音乐知识3:连线;连接了两个相同的音符,只须弹前一个音,然后两个音的时值相加。
因此,最后两小节的音可以看成是大撮5的三拍加一拍休止。教师完整弹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的旋律有一个整体感。课后练习: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
3.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课
教学内容:教授“四点练习”第二条。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右手都能够单独地 熟练演奏。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基本掌握“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法。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教授“四点练习”第二条
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左右手单手练习,贴弦弹,并注意大指的运动方向。课后练习: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3.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能背谱熟练演奏所学内容。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四点练习”第二条,左右手各三遍。
5.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一课
教学内容: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左右手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及”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巧。能够独立的、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基本掌握现代指序练习。教学过程: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1.打:符号∧,用无名指演奏,无名指向指肚方向弹弦。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无名指放在中音5上,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教师喊拍,十遍一组。(见“打指法练习”谱例)2.教授现代指序练习: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手指贴弦演奏。课后练习:
1.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一遍,“四点练习”第二条一遍。2.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现代指序练习两遍。
4.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三篇:教案式古筝教材
教学内容:
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讲解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第一课
第二课时
2.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第三课时
3.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第三课时
三.指法讲解与练习1.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第四课时
2.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五课时
“托”: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六课时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1.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2.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3.复习检查指法“勾”“托”。4.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第八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第九课时
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倍 低 音 组)(低 音 组)(中 音 组)(高 音 组)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1、2、3、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第十课时
三.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托”:教学过程如上。
第十一课时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
“小撮”:符号 ;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二课时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2.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3.学带左手指甲。
4.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第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指法复习及检查 1.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第十五课时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颤音:又称“吟”弦。符号 ;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十六课时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七课时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找拍球的感觉)
第十八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第十九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第二十课时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4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二十一课时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和左手颤音的演奏技巧。初步掌握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及左手指法“颤音”练习。颤音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检查指导。
第二十三课时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1.老师用小撮演奏全曲,让学生对全曲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看清楚乐谱,上面的音符是大指演奏,下面的音符是食指演奏,只要看清大指的旋律,食指以小撮的指法跟进即可。带领学生找准第一小节的音符,后面的可让学生自己寻找。以小节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再跟着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两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一个乐句的末音要加上左手的颤音。教师师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十四课时
1.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两组,每组十遍。(速度稍快)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中速、快速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最好能够边唱边弹,要连贯。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或每天练琴一小时)
注意:由于儿童初次接触节奏,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遇到音符较少的小节速度加快,遇到音符较多的小节会突然降慢演奏速度的问题,因此在练习中要强化节奏意识,严格按照拍子演奏,速度可以慢一些,但是要求节奏要稳,演奏要连贯。可训练儿童在演奏前进行唱谱,唱熟曲谱之后再进行演奏练习。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3.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第四篇:教案式古筝教材
本教程是一本适用于儿童的古筝初级入门教程,是教案式的古筝教程。教材中讲授了古筝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和训练曲目,使学习者对古筝及其演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根据教学适用的原则,对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对每一课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在教材后半部分安排了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注意从一开始就对儿童进行音乐素质的基础训练,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本教材学习时间为三个月,总课时为二十四个课时,每周一次课,一次课两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两课时共九十分钟。每次的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七十分钟的古筝教学和二十分钟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进度和还课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本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无论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很好的帮助。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讲解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正面图
演奏姿势右侧图
演奏姿势左侧图
三.指法讲解与练习1.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3.复习检查指法“勾”“托”。4.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倍 低 音 组)(低 音 组)(中 音 组)(高 音 组)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1、2、3、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托”:教学过程如上。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 ;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2.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3.学带左手指甲。
4.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指法复习及检查 1.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四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颤音:又称“吟”弦。符号 ;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左手正视图
左手侧视图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4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和左手颤音的演奏技巧。初步掌握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及左手指法“颤音”练习。颤音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检查指导。
二 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1.老师用小撮演奏全曲,让学生对全曲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看清楚乐谱,上面的音符是大指演奏,下面的音符是食指演奏,只要看清大指的旋律,食指以小撮的指法跟进即可。带领学生找准第一小节的音符,后面的可让学生自己寻找。以小节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再跟着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两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一个乐句的末音要加上左手的颤音。教师师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课后练习:
1.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两组,每组十遍。(速度稍快)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中速、快速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最好能够边唱边弹,要连贯。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或每天练琴一小时)
注意:由于儿童初次接触节奏,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遇到音符较少的小节速度加快,遇到音符较多的小节会突然降慢演奏速度的问题,因此在练习中要强化节奏意识,严格按照拍子演奏,速度可以慢一些,但是要求节奏要稳,演奏要连贯。可训练儿童在演奏前进行唱谱,唱熟曲谱之后再进行演奏练习。第六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3.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
第五篇:学古筝
学古筝
今天一早,爸爸和妈妈就叫我起来吃早饭,我感到很奇怪。爸爸又说:“快点吃饭,等下我带你去学古筝。”吃完饭后,爸爸就带我去‘小星星’艺术培训班报了名,我没有管爸爸和老师的讨论,自己就开始悠闲的弹了起来,今天可真令我开心啊!
江西宜春宜丰县宜丰县新昌镇第二小学一年级:伍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