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局域网安装与维护教案
组建SOHO型网络(1)
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用一定的连接方法,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地理位置)局域网(LAN)是指覆盖范围在10公里之内的网络,如校园网,企业网等。为单位专用,高速,低误码率。
城域网(MAN)在一个较大的地理范围内分布(几十公里)。为一个系统拥有,如银行,城市的教育网等。
广域网(WAN)地理范围在几百至几千公里。如Internet。
数据传输方式
单工(类似传呼机)半双工(类似对讲机)全双工(类似手机)
以太网络通讯规则CSMA/CD 计算机发送数据前先侦听链路,若空闲则发送,若被占用则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再试。
若两台计算机同时发送数据,都发送监听包侦听网络,两个监听包在网络上产生碰撞,双方均放弃发送,各自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再试。 当在通讯量少时(40%),有很高的效率;当在通讯量大时,效率很低,造
成所谓的广播风暴,容易发生阻塞甚至瘫痪。
OSI参考模型通信
数据传输过程
TCP/IP协议族
以太网络通讯数据格式
关于IP 地址的说明
Internet上每台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
IP地址是唯一的
一个IP地址不是用来标识一台特定的计算机,而是说每个IP地址用来标识一台计算机和一个网络的连接
如果一台计算机与多个网络连接(如路由器),那么它必需为每一个连接分配一个IP地址!
IP地址所包含的信息:
IP地址是采用层次方式按逻辑网络的结构进行划分的,因此在IP地址中包含了两部分信息:(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IP地址的类别:
为了根据不同的网络规模来合理分配IP地址,通常将IP地址分为三个基本类:A类、B类、C类。还有2个特殊类:D类和 E类。
为用户专网保留的地址
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C类 192.168.1.90---192.168.254.0 特殊地址:127.0.0.1回送地址(本机测试地址)
NAT
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
构建办公网络(1)
集线器:
工作在物理层,用于实现网络的星型连接。普通的HUB仅简单的将一个端口送来的数据包,机械的传送到其他端口,工作方式仍然是广播式发送。
集线器的分类
按外形尺寸分:机架式(19in)、桌面式
按带宽分:10Mbit/s、100Mbit/s、10/100Mbit/s 按延扩方式分类: 可堆叠式、不可堆叠式
共享网络广播原理
交换机
交换机将源端口送来的帧进行地址分析(即MAC地址),然后,再依照分析情况,将帧转送到其指定的端口。使用交换机可帮助本地局域网实现分段,减少网络冲突,隔离网络交通;可为某些工作站提供独享10M/100M带宽,以满足一些特殊要求。
交换机基本功能
地址学习
帧的转发和过滤 环路避免
交换机的交换技术
存储转发方式 直通方式 无碎片直通方式
交换机的组成
交换机相当于是一台特殊的计算机,同样有CPU、存储介质和操作系统,只不过这些都与PC机有些差别而已。交换机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软件部分主要是IOS操作系统,硬件主要包含CPU、端口和存储介质。
交换机的存储介质
ROM相当于PC 机的BIOS,交换机加电启动时,将首先运行ROM中的程序,以实现对交换机硬件的自检并引导启动IOS。该存储器在系统掉电时程序不会丢失。
FLASH是一种可擦写、可编程的ROM,FLASH包含IOS及微代码。FLASH相当于PC机的硬盘,但速度要快得多,可通过写入新版本的IOS来实现对交换机的升级。FLASH中的程序,在掉电时不会丢失。
NVRAM用于存贮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该存储器中的内容在系统掉电时也不会丢失。
DRAM是一种可读写存储器,相当于PC机的内存,其内容在系统掉电时将完全丢失。
交换机的启动过程
交换机加电后,即开始了启动过程,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然后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并在NVRAM中寻找交换机的配置,然后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其启动过程将在终端屏幕上显示。
构建办公网络(2)
交换机配置模式
IOS帮助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支持命令简写。比如enable通常可简约表达为en。可随时使用?来获得命令行帮助,支持命令行编辑功能,并可将执行过的命令保存下来,供进行历史命令查询。TAB键补充命令
交换机配置模式
用户模式: switch> 交换机信息的查看,简单测试命令 特权模式: switch# 查看、管理交换机配置信息,测试、调试
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配置交换机的整体参数
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配置交换机的接口参数 VLAN模式 Swicth(config-vlan)# 配置交换机的VLAN参数
显示交换机初始启动的状态
Switch#show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Switch#show interfaces
配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
Switch(config)#hostname S2126G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1 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nd
交换机端口参数的配置
Switch> enable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F0/3的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speed 10!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Switch(config-if)#duplex half!配置端口的双工模式为半双工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开启该端口,转发数据
交换机口令
配置交换机的登陆密码
S2126G(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 0 star “0”表示输入的是明文形式的口令,1为分配等级
配置交换机的特权密码
S2126G(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5 0 Star “0”表示输入的是明文形式的口令,1为分配等级
测试命令
S2126G # show ip interfaces S2126G # show interfaces vlan1 S2126G # ping {IP address} S2126G# show running-config
配置文件的管理
保存文件: 将当前运行的保存到flash 中用于系统初始化。Switch#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Switch#write memory Switch#write
删除文件: 永久性的删除flash 中不需要的文件。
delete flash:config.text
删除VLAN数据库: 永久性的删除flash 中VLAN数据库文件。
delete flash:vlan.dat
查看配置文件内容:
Switch#more config.text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构建办公网络(3)
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58页:配置和管理交换机
构建服务器的搭建
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72页:配置Windows环境下FTP服务器
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1)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方式
交换机级联技术 交换机堆叠技术
交换机链路聚合技术
交换机级联技术
使用不同的网线,将交换机通过普通端口或级联端口(Uplink)连接在一起,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扩充端口数量
远距离连接,可以扩展距离
级联端口(Uplink)通常比普通端口宽 交换机之间带宽小,100MBPS。
交换机堆叠技术
将几台交换机通过专用的堆叠模块,使用专用的堆叠线缆相连,可以成倍提高网络接入端口密度和端口带宽。
堆叠电缆带宽一般在2G—2.5Gbps之间。
堆叠电缆一般不超过2M,所以交换机必须在一起 主要为扩充端口数量,不是扩展距离。
交换机链路聚合
将交换机的多个端口在物理上分别连接,在逻辑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带宽的复合主干链路。
远距离连接,可以扩展距离
通过端口聚合,可大大提高端口间的通信速度。当用2个100Mps的端口进行聚合时,所形成的逻辑端口的通信速度为200Mps;若用4个,则为400Mps。
均衡负载
当链路聚合内的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该链路的流量将自动转移到其余链路上。
交换机之间的冗余链路
冗余链路 广播风暴 多帧复制 地址表的不稳定 STP
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2)
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112页:多交换机之间的聚合链路
子网及子网掩码
子网
一个网络在内部裂分成若干个网络,而外部仍维持一个独立的网络.这个网络称为子网.建立子网不需要上级机构分配网络号.划分子网的理由
远程LAN互连;
为了有效利用一段IP地址; 增加网段;
减少网络广播。
划分子网的实现
IP=网络号+主机号
实际:IP=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网络号(new)=网络号+子网号
网络号(new)= IP地址 AND 子网掩码
子网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确定所需的网络ID数,确信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②确定每个子网中最大的计算机数目,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③考虑增长计划的必要性:
子网划分
规则:将主机号借给网络号,作为子网号使用。公式:2n-2 其中n为主机号借给网络号的个数,2n-2的值为子网的个数。
示例1 有一IP地址为172.16.1.1,子网掩码255.255.255.0。说明它是哪一类IP地址,网
络号,主机号分别是什么? 解题:
A、因为172在128---191之间,所以此IP地址位B类地址。
B、网络号= IP地址 与 子网掩码
172.16.1.1 与 255.255.255.0=172.16.1.0 C、主机号= IP地址 — 网络号
172.16.1.1 — 172.16.1.0 =0.0.0.1
示例2 A计算机IP地址为172.16.1.1,子网掩码255.255.255.0。B计算机IP地址为172.16.2.1,子网掩码255.255.255.0。C计算机IP地址为172.16.3.1,子网掩码255.255.0.0。
D计算机IP地址为172.16.4.1,子网掩码255.255.0.0。
问:共有几个网络,给什么?如果把他们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他们能相互通信吗?
VLAN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通常简称为VLAN。它是将局域网从逻辑上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一种交换技术。
VLAN的作用
控制网络的广播,增加广播域的数量,减小广播域的大小。便于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VLAN的分类
静态VLAN:静态VLAN就是明确指定交换机各端口所属VLAN的设定方法,通常也称为基于端口的VLAN 动态VLAN:是根据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连的计算机,动态设置端口所属VLAN的设定方法。
基于MAC地址的VLAN 基于子网的VLAN 基于用户的VLAN
配置VLAN命令
创建VLAN 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exit 划分接口到VLAN中
Switch(config)#int fa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显示VLAN信息 Switch#show vlan
交换机端口工作模式
Access模式:接入设备模式,该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也是交换机端口的默认模式。
Trunk模式:干道模式,可以承载多个VLAN,即可以属于多个VLAN。命令: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单交换机上划分VLAN实验
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127页:单交换机上划分VLAN技术
多交换机上划分VLAN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132页:多交换机上划分VLAN技术
全网络的互联互通
VLAN间通信的方法
VLAN间通信通过三层路由来通讯
三层路由器VLAN间通讯
多条链路连接多个VLAN,浪费路由接口
单臂路由解决思想
使用一条链路连接多个VLAN,在一个链路接口上划分子接口技术来解决。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no ip address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1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2 ip address 10.2.2.1 255.255.255.0
三层交换机进行VLAN间路由
使用三层交换接口实现VLAN间路由的通讯,交换接口成本降低。
在三层交换机上使用SVI虚拟接口技术,在功能上实现了VLAN间路由通讯功能。
三层交换SVI技术配置方法
第一步:分别在三层上创建每个VLAN对应的SVI端口,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 20 第二步:为三层上创建的VLAN分配路由IP地址: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三层接口(SVI)
Vlan 10 Interface f0/1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Vlan 20 Interface f0/2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Interface vlan 1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Interface vlan 20 Ip address 10.1.2.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三层接口(routed port)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No switchport(将交换机二层接口转换为三层接口)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2.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全网络的互联互通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132页:多交换机上划分VLAN技术
INTERNET接入方式
局域网与Internet的互联常见实现方式
代理服务器: proxy、ISA、ICS、wingate、sysgate等
NAT/NAPT(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端口转换):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服务器
使用代理服务器共享上网,特点:
代理服务器具有缓存功能,可以加快对网络的访问速度。
代理服务器对每一种网络应用都是独立进行代理工作,所以对用户具有很强的控制管理能力。
对新出现的网络应用无法支持。
每个客户端的每种网络应用软件都需要进行配置。具有防火墙功能。
使用NAT与代理服务器共享上网 :特点:
减少IP地址浪费。
透明代理:客户端就好像一台具有真正连接互联网能力的机器一样
对客户机所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在控制管理能力上比Proxy类型就差了一些。具有防火墙功能
NAT/NAPT带来的好处
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 私有IP地址网络与公网互联; 非注册IP地址网络与公网互联;
建网时分配了全局IP地址-但没注册 网络改造中,避免更改地址带来的风险;
什么是NAT/NAPT NAT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到另外一个地址空间的一个行为。
路由器与静态路由
常见网络设备-Rourter Route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设备 Router最少实现到了网络层的功能
Router能够识别数据包内的IP地址信息,选择一条到达不同网段的最佳路径,转发数据包。
Router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路由器的组成
1.处理器 2.内存 3.接口
4.控制台端口 5.辅助端口
路由器的配置途径
路由器的配置途径与交换机相同,首次配置也必须通过Console口进行配置,在设置了路由器的IP地址后,也可通过Telnet登录的方式,来实现远程配置和管理。
什么叫路由? 路由就是将从一个接口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另外一个接口的过程。
路由器完成两个主要功能: 选径 根据目标地址和路由表内容,进行路径选择
转发 根据选择的路径,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另一个接口(输出口)
路由信息
O
--路由信息的来源(OSPF)172.16.8.0--目标网络(或子网)[110 /20]
--管理距离(路由的可信度)--量度值(路由的可到达性)via 172.16.7.9--下一跳地址(下个路由器)00:00:23--路由的存活的时间(时分秒)Serial0
--出站接口
管理距离(可信度)管理距离可以用来选择采用哪个IP路由协议 管理距离值越低,学到的路由越可信
静态配置路由优先于动态协议学到的路由
采用复杂量度的路由协议优先于简单量度的路由协议。
路由分类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优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步骤
1.为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P地址
2.确定本路由器有哪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
3.确定网络中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 4.添加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相关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配置实例
routerA(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72.16.2.1 或 routerA(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serial 0
缺省路由
缺省路由一般使用在stub网络中(称末端或存根网络),stub网络是只有1条出口路径的网络。使用默认路由来发送那些目标网络没有包含在路由表中的数据包。缺省路由可以看作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配置缺省路由用如下命令: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转发路由器的IP地址/本地接口]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如RIP
动态路由协议基础
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 ,网络中运行相同的路由协议 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
所有路由器每隔一段时间向邻居通告本机状态(路由更新)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RIP 路由信息协议 IGRP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IS-IS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EIGRP 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BGP 边界网关协议
路由算法设计目标:
⑴ 最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⑵ 简洁性:算法设计简洁,利用最少的软件和开销,提供最有效的功能。⑶ 坚固性:路由算法处于非正常或不可预料的环境时,如硬件故障、负载过高或操作失误时,都能正确运行。
⑷ 快速收敛: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⑸ 灵活性:路由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路由信息协议RIP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由施乐(Xerox)在70年代开发的。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协议。RIP协议假定如果从网络的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的路由跳数超过15个,那么一定牵涉到了循环,因此当一个路径达到16跳,将被认为是达不到的。
RIP协议每隔30秒定期向外发送一次更新报文。如果路由器经过180秒没有收到来自某一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若在其后240秒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这些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路由信息的更新
1、RIP协议每隔30秒定期向外发送一次更新报文。
2、如果路由器经过180秒没有收到来自某一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
3、若在其后240秒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这些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配置RIP协议
1、开启RIP路由协议进程 Router(config)#router rip
2、申请本路由器参与RIP协议的直连网段信息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3、指定RIP协议的版本2(默认是version1)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4、显示路由表的信息 Router#show ip route
5、清除 IP路由表的信息 Router#clear ip route
OSPF路由协议
OSPF是目前internet 和Intranet中采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克服了RIP的两个致命弱点:
收敛速度慢(240秒以上)规模限制,只有15跳
RIP与OSPF比较
RIP: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收敛速度慢,传输数据量较大,适用较小规模网络。OSPF:计算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收敛速度快,传输数据量较小,适用较大规模网络。
路由实验
实验
实验项目1:静态路由实现区域网络的连通 实验项目2:动态路由(RIP)实现区域网络的连通 实验项目3:动态路由(OSPF)实现区域网络的连通
详见实验指导书
路由器实现网内多台主机上网
NAT的类型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转换后,一个本地IP地址对应一个全局IP地址
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转换后,多个本地地址对应一个全局IP地址
NAT/NAPT的术语
内部网络 - Inside 外部网络 - Outside 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 Address 内部全局地址-Inside Global Address 外部本地地址-Outside Local Address 外部全局地址-Outside Global Address
NAT NAT(网络地址转换),局域网主机访问互联网时,网络出口设备根据特定的规则,将局域网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从而实现局域网多台主机利用NAT共享一条线路访问互联网。
什么时候使用NAPT 缺乏全局IP地址
只有一个连接ISP的全局IP地址 内部网要求上网的主机数很多 提高内网的安全性
NAT/NAPT的配置
NAT/NAPT的配置有两种:静态NAT/NAPT,动态NAT/NAPT
静态NAT/NAPT 需要向外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主机,永久的一对一IP地址映射关系
动态NAT/NAPT 只访问外网服务,不提供信息服务的主机
内部主机数可以大于全局IP地址数 最多访问外网主机数决定于全局IP地址数 临时的一对一IP地址映射关系
静态NAT
1、定义内网接口和外网接口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2、建立静态的映射关系
200.8.7.3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7
构建无线网络
为什么需要WLAN
哪些场合需要无线网络
WLAN无线基本设备
STA(Station,工作站)Wireless LAN Card(无线网卡)AP(Access Point 无线接入点)Wireless Bridge(无线桥接器)
无线网络协议:CSMA/CA协议
802.11b 802.11a
无线安装模式第一种:Ad-Hoc(对等模式)
无线安装模式第二种:Infrastructure(接入模式)无线安装模式第二种:桥接模式
构建无线网络项目实施
安装无线网络(1)-安装无线网卡
安装无线网络(2)-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 安装无线网络(3)--配置Ad-Hoc无线网络模式 安装无线网络(4)--配置AP无线网络模式
构建无线网络实验
实验
实验项目1: 构建无线网络实验
详见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
交换机端口安全功能
利用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防止局域网内部攻击, 如MAC地址攻击、ARP攻击、IP/MAC地址欺骗等。
交换机端口安全的基本功能
1、限制交换机端口的最大连接数,控制网络的恶意扩展和接入
例:在学校宿舍网内限制端口最大连接数为1,可以防止学生随意购买小型交换机或HUB扩展网络,对网络造成破坏。
2、端口的安全地址绑定,解决局域网中IP地址冲突、ARP欺骗等问题
例:在学校宿舍网内端口地址绑定,可以解决学生随意更改IP地址,造成IP地址冲突,或者学生利用黑客工具,进行ARP地址欺骗。
交换机端口安全内容
如果安全端口收到不属于端口上安全地址的包时,一个安全违例将产生。当安全违例产生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处理违例:
Protect:安全端口将丢弃未知名地址的包(不是该端口的安全地址中的任何一个)。RestrictTrap:当违例产生时,将发送一个Trap通知。Shutdown:当违例产生时,将关闭端口并发送一个Trap通知。
端口安全配置示例
配置fa1/3端口安全功能,设置最大地址个数为8,违例方式为protect。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1/3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port-security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8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protect
验证命令
查看接口安全信息
Switch#show port-security 查看安全地址信息。
Switch# show port-security address
访问列表的组成
定义访问列表的步骤
第一步:定义规则(哪些数据允许通过,哪些不允许)第二步:将规则应用在设备接口/VLAN上 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
1、标准ACL
2、扩展ACL
3、命名ACL(标准/扩展)
访问控制列表规则元素
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服务
访问列表规则的应用
访问列表对流经接口的数据包进行控制:
1.入栈应用(in)2.出栈应用(out)
ACL分类
标准访问列表: 根据数据包源IP地址进行规则定义
扩展访问列表: 根据数据包中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进行规则定义
标准列表规则定义
标准访问列表:只根据源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过滤。
1、定义标准ACL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99> { permit |deny } 源地址 [反掩码] Switch(config)# Ip access-list <1-99> { permit |deny } 源地址 [反掩码]
2、应用ACL到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99>|{name} { in | out }
ACL分类-扩展访问列表
扩展ACL可以根据数据包内的源、目的地址,应用服务进行过滤。IP扩展访问列表的配置
1、定义扩展的ACL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00-199> { permit /deny } 协议
源地址 反掩码 [源端口] 目的地址 反掩码 [ 目的端口 ]
2、应用ACL到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0-199> |{name} { in | out }
IP扩展访问列表配置实例
允许网络192.168.0.0内所有主机访问HTTP服务器172.168.12.3,拒绝其它主机使用网络。
Switch(config)# access-list
permit
tcp
192.168.0.0 0.0.255.255 host 172.168.12.3 eq www Switch # show access-lists
命名访问控制列表
1、定义命名的扩展ACL ip access-list extended name { deny | permit } protocol wildcard destination wildcard [ operator port ]
2、应用ACL到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name { in | out }
source
网络安全实验
实验
实验项目1:路由器中配置标准ACL 实验项目2:路由器中配置扩展ACL 实验项目3:路由器中配置命名ACL
详见实验指导书
复习
5-1 组建SOHO型网络(1)5-2 组建SOHO型网络(2)5-3 构建办公网络(1)5-4 构建办公网络(2)
5-5 构建办公网络(3)5-6 构建服务器的搭建 6-1 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1)6-2 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2)6-3 子网及子网掩码 6-4 VLAN(1)6-5 VLAN(2)
6-6 全网络的互联互通 7-1 路由器与静态路由 7-2 动态路由
7-3 路由实验 8-1 网络安全(1)8-2 网络安全(2)9-1 INTERNET接入方式
第二篇:电子商务09局域网安装与维护实验报告
双绞线RJ-45头的制作
实验目的
1.掌握RJ-45头的制作。
2.掌握双绞线连通性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
1.制作直通双绞线一根(至少0.5米长)。2.制作交叉双绞线一根(至少0.5米长)。3.分别测试两根双绞线的连通性。
实验报告
1.列举制作双绞线所需的工具及配件。2.描述制作双绞线的方法与步骤。
1.实验器材
RJ-45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2.实训步骤
下面我们以制作直通双绞线为例,阐述其操作步骤:
(1)首先利用压线钳中的切线刀口截取一段非屏蔽双绞线,要求不少于0.5米;
(2)利用压线钳中的剥线刀口,剥出1.5~2.0cm长的双绞线外皮。左手持双绞线一端,右手持剥线工具,将双绞线夹在剥线工具刀口上。左手持线不动,右手拨剥线工具旋转3-4圈,松开剥线工具,把剥开部分取下,观察内部4对共8根引线的颜色;
(3)分别将4对导线分开,并参照表1-1中的B标准按序排列整齐,再用压线钳将其剪齐平,留出约1.2cm左右的双绞线头;
(4)将剪齐后的8根导线插入RJ45连接头内,使插入的8根电缆线顶至水晶头顶端并齐平(注意引脚的顺序:当左手拿水晶头,开口向下,并使有铜片刀口的一面面向自己时,从左到右的引脚顺序分别为脚1至8,不要搞错。);
(5)将插入8根导线后的RJ45连接头放入压线钳的压线端口内,并用适当的力压钳使得RJ45头内刀片与8根导线牢牢相连;
(6)重复上述步骤压制双绞线的另外一端。注意,现在制作的是直通双绞线,所以导线的排列顺序两端应保持一致。这样一根直通双绞线基本完成;
(7)直通双绞线的检测: 使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将其两端的水晶头分别插入测线仪的两个接口,然后打开测线仪开关,如果看到测线仪上的两排标有数字的灯以此对应闪亮,即1-1,2-2,3-3,4-4,5-5,6-6,7-7,8-8。那么表明这根直通双绞线制作成功。否则即有问题,须检查纠正再测。
上述的步骤完整地表述了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
(交叉双绞线的检测:交叉双绞线的测试,同样是看测线仪上的两排标有数字的灯闪亮次序,只是对应闪亮关系变为:1-3,2-6,3-1,4-4,5-5,6-2,7-7,8-8。这就表明交叉双绞线也制作成功。)
实验二 局域网的安装与设置
实验内容
1、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地址等。
要求:IP地址为192.168.1.XX,XX为本人学号的后两位,子网掩码为自动获取,网关地址为192.168.1.1,DNS为202.116.128.1
2、设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服务
3、设置工作组名(宿舍号)和计算机名(学生姓名)
要求:同组的计算机同在一个工作组,其他计算机不得出现。
4、简单文件共享
要求:实现匿名共享,分配读/写权限并加以验证。
5、高级文件共享
要求:禁用简单文件共享,新建两个账户(账户名自定义),指定不同的权限给刚建的两个账户,删除everyone用户组的权限。分别用两个账户登录,验证不同权限的作用效果。
实验报告(此项由学生完成填写。内容包括本次实验的详细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或心得体会)实验步骤:
1.设置IP地址等
在网上邻居图标上单击右键打开属性窗口,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协议,并在打开的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中,输入给该电脑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2.共享打印机
具体方法是:网上邻居——右键——本地连接——右键属性——安装该协议——勾选“允许其他用户访问我的文件(F)”和“允许其他计算机使用我的打印机(P)”。要使用共享的话,记住必须在局域网里的其它电脑上启用“文件和打印机的共享协议”。这点很重要,否则无法找到共享了的打印机。3.计算机组号和计算机名设置
在Windows桌面上用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单击“计算机名”选项卡,单击“网络ID”按钮,开始“网络标识向导”,然后一直单击下一步,然后输入你的局域网的工作组名,最后单击“完成”按钮完成设置。重新启动计算机。.简单文件共享和高级文件共享
打开一个文件夹,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的选项卡,在高级设置里,把“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这个选项前面的勾打上就行了。一般Windows XP是默认简单文件共享的。高级文件共享:首先打开一个文件夹,在菜单栏的“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的选项卡,在高级设置里,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还必须启用账户,设置权限,才能达到限制访问。然 后进入控制面板的用户账户,开启GUEST账户。在高级文件共享中,Windows XP默认是不允许网络用户通过没有密码的账号访问系统。所以,我们必须为不同权限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账户。做好以上的设置就可以设置共享了。
实验三IIS 实验内容 Web网站的架设 2 建立ftp服务器 3访问web和ftp
实验报告(此项由学生完成填写。内容包括本次实验的详细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或心得体会)实验步骤:
Web网站的架设
在控制面板中打开“管理工具”--“Internet 信息服务”,然后看到 “默认网站”选项,可以修改默认的Web站点为你的新站点,也可以重新命名一个新的Web站点,方法是在默认网站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然后输入你想要的名字,可以随意修改。要想网站顺利运行还得配置IIS,在命名后的站点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选择“网站”选项卡,然后在主目录中定义网页内容的来源,本地路径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设置,一般从安全性角度上考虑不要设置在系统分区,可以在另外的分区重新建立一个路径。设置“文档”:确保“启用默认文档”一项已选中,再增加需要的默认文档名并相应调整搜索顺序即可。
访问Web站点
上述设置后,我们的网站就可以启动了,在站点上点击右键选择启动,然后在浏览器里输入刚才指向的网址,就可以浏览你自己制作的网页了。
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设置,你还可以配置一些关于性能和安全的设置,例如限制带宽和哪些用户可以访问此Web页等,其实要想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站这些还远远不够,限于篇幅及本文的主题限制在此不再多费口舌,有兴趣与此的朋友可以参阅相关资料。建立ftp服务器和访问
(1)在默认FTP站点上点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虚拟目录”。(2)在弹出“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进入界面。(3)在别名文本框输入用于获得Web虚拟目录访问权限的别名。(4)单击“下一步”,打开“FTP站点内容目录”对话框。
(5)如已知道目录路径,可直接在“路径”文本框输入目录路径。否则单击“浏览”,打开“浏览文件夹”对话眶,选择目录路径。
(6)单击“下一步”,打开“访问权限”对话框,管理员设置权限就行,一般选择读取,让读者可以访问。
3(7)单击“下一步”,进入最后一步,打开“已成功完成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对话框。单击完成,则虚拟目录创建完成。(8)访问FTP站点,获取共享资源。在IE地址栏中输入FTP://本机IP地址(如:FTP://192.168.2.89)。
实验四 网络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实验内容
1、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及输出结果分析
2、ipconfig命令的使用方法及输出结果分析
3、Tracert命令的使用方法及输出结果分析
4、arp命令的使用方法及输出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此项由学生完成填写。内容包括本次实验的详细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或心得体会)
首先呢,点击桌面左下角的微软图标,点击“运行”,在“运行”里面输入CMD然后回车打开命令输入界面。
Ping命令的使用格式是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ping IP地址或主机名,执行结果显示响应时间,重复执行这个命令,可以发现ping报告的响应时间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网络的适时的繁忙程度。
Ping命令的主要参数及功能描述如下:
-t :校验与计算机的连接,直到用户中断。-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由count 指定数量的ECHO报文,默认值为 4.-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指定数据长度的ECHO报文。默认值为 64 字节,最大值为 8192。-f :在包中发送“不分段”标志,该包将不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pconfig命令采用Windows窗口的形式来显示IP协议的配置信息,如果后面不跟任何参数直接运行,程序将会在窗口中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列出查看主机的相关信息
ipconfig命令主要参数及功能描述如下:
-all:显示系统的所有网络信息,包括主机名、节点类型、适配器名、MAC 地址、DHCP 租赁信息等。
Tracert命令用于检查网络路径连通性问题,主要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记录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清单和到达时间。
tracert 命令主要参数及功能描述如下:
-d:该参数将返回到达 IP 地址所经过的路由器列表。通过使用-d 参数,可以更快地显示路由器路径,因为 tracert 不会尝试解析路径中路由器的名称。
-h maximum_hops:指定搜索到目标地址的最大跳跃数。
-j host_list:按照主机列表中的地址释放源路由。
-w timeout:指定超时时间间隔,程序默认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arp实际上是一个TCP/IP协议,主要用于确定对应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它能够查看到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
arp命令主要参数及功能描述如下:
-a:用于查看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项目。-a和-g参数的结果是一样的。
-a IP :如果系统有多个网卡,那么使用arp-a加上接口的IP地址,就可以只显示与该接口相关的ARP缓存项目。
-d IP :使用本参数能够手工删除一个静态项目。
第三篇:局域网安装
我学校校园网已经开通(100兆光钎).但教师宿舍区没有接入,先想再接入教师宿舍区,请问需要多少费用? 基本情况:学校距离宿舍500米,有15家接入,安装到每户一个接口.比较经济的一般配置:
1、多模光纤收发器2个,价格每个200-300元,2、光纤1KM,很便宜,批发价100元就够了,但一般不肯卖这么少的,只有找电信的人了,得花多少,得看关系了。3、24口交换机一台,200多块的也好用了。
4、进户5类双绞线,买一圈305米,500元不错了。其它还有一些小东西。
器材价格1500元,每户才100元,便宜啊。
人工费,不好说,看有没有哥们了。关键是光纤头的制作,只有靠专业人士、专业器材,加工费一般也就100多块一个,4个头,算500百。我想,最好去学生处查查资料,看有没有学生家长在电信或网络安装公司做领导的。(不用担心人家说闲话,老师也是普通人嘛)。一般说,这个工程,每户200元的价格可以搞定了。
第四篇:计算机安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维护教案
第一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组装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组件 教学重点:主机的内部构造以及硬件中的常用术语介绍 教学过程:(2节课)
一、微型计算机主要部件简介
二、主机的内部构造
三、微型计算机的其他外部设备
四、硬件中的常用术语介绍 微型计算机主要部件简介 显示器
键盘(AT,PS/2)
鼠标(AT,PS/2)
主板(AT,ATX)
内存
硬件的组成 显示卡
主机
CPU芯片
硬盘
软驱
光驱
外设
主机的内部构造
1、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又称中央处理器,在整个电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主板:是主机内的一个重要部件,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一般有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用来连接计算机的各种内外设备。
3、内存:从广义的概念讲,它泛指电脑系统中存放数据与指令的半导体存储单元。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和辅存。
4、显示卡:是控制电脑的图形输出。负责将CPU送来的影像数据处理成显示器可以了解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器形成图像。
5、硬盘:是用来储存数据的外部设备
6、声卡:是计算机的发音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其他外部设备
1、打印机:输出设备,主要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
2、数码相机:输入设备,所照的图片分辨率高,图形清晰,方便易用。
3、扫描仪:输入设备,主要用于图像的输入。
4、游戏手柄:不用我多作介绍了。
5、数字摄像头:相当于数码相机、摄像机的部分功能。
硬件中的常用术语介绍
1、与CPU有关的术语:INTEL公司(PENTIUM4奔腾4 PentiumⅢ奔腾3 Celeron赛扬(面向低端应用的)Xeon至强(面向高端应用的)
AMD公司(Athlon速龙或叫阿斯龙、Duron毒龙或钻龙、第三代Athlon雷鸟Thunderbird
2、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比内存的速度更快的一种存储器。CPU内部的Cache分一级Cache和二级Cache
3、CPU访问数据的顺序:CPU――CACHE――内存――外存
4、时钟频率:CPU的外部时钟频率和内部时钟频率
5、超频:将CPU的时钟频率设置得比它的生产指定的时钟频率更高,但超频会影响CPU的寿命和系统的稳定。
6、OEM: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设计生产产品。
计算机维护教案 第二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总线和接口的基本概念,以及总线的种类
教学重点:总线的分类、总线的主要参数、ISA总线、PCI总线、AGP总线 主要内容:
一、总线和接口的概念
二、总线的种类
三、总线的主要参数
四、常见总线的主要性能指标
五、常见接口标准
一、总线和接口的概念
1、总线的概念:是连接计算机中CPU、内存、辅存、各种输入/输入控制部件的一组物理信号线及其相关的电路,它是计算机中用于在各部件间运载信息的公共机构。
2、接口的概念:是指主板和某类外设之间的适配电器,其功能是解决主板和外设之间在电压等级、信号形式和速度上的匹配问题。
注:目前的一些新型接口标准,如USB、IEEE1394等,允许同时连接多种不同的外设,因此也把它们称为外设总线。些外,连接显示系统的新型接口AGP,由于习惯上的原因(原来的显示卡插入ISA或者PCI总线插槽中),也被称为AGP总线,但是实际上它应该是一种接口标准。
二、总线的种类
1、按功能区分:
数据总线(DBbus):传送指令或数据,此类总线的条数决定了CPU和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一次能交换的数据的倍数,是判断CPU的速度和先进程序的重要依据。目前的CPU(奔腾III、奔腾
4、Athlon)都有64位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ABus):传送指令或数据在存储器中的相应地址。地址总线的条数决定内存的最大空间。目前的PC机具有32位地址总线,则内存空间可达到232=4GB 控制总线(Cbus):传送其他管理微机系统和总路线活动的控制信号
2、从系统总路线的角度分类
(1)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IBM公司为286/AT电脑制定的总路线工业标准。也称为AT标准(2)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IBM公司专为其PS/2系统开发的微通道总路线结构。
(3)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集团为32位CPU设计的总路线扩展工业标准。
(4)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组织按局部总标准设计的一种开放性总线。(5)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6)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图形端口。它是一种为了提高视频带宽而设计的总路线规范。严格说,AGP是一种接口标准。
3、局部总线:是在ISA总线和CPU总路线之间增加的一线总线或管理层。它可分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三、总线的主要参数
1、总线的带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
2、总线的位宽:是指总线能同时传送的数位数。即通常说的32位、64位。
3、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
四、常见总线的主要性能指标
1、ISA总线
(1)24位地址线可直接寻址的内存容量为16MB(2)8/16位数据线(3)最大位宽16位(4)最高时钟频率8MHZ
2、PCI总线
(1)支持10台外设。
(2)总线时钟频率33.3MHZ/66MHZ(3)最大数据传输速率133MB/S(4)总线宽度32位/64位(5)与CUP及时钟频率无关
3、AGP总线
(1)数据传输频率为133MHZ即532MB/S(2)并行操作:允许CPU访问内存的同时,AGP显示卡访问APG内存。
五、常见接口标准
1、IDE/EIDE接口:硬盘标准接口。当前微机中应用的均是EIDE接口 IDE 支持2个外设,EIDE支持4个外设并且CD-ROM
2、SCSI接口: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3、IEEE1394:一种串行接口标准
4、USB:通用串行总线,主要应用在中低速外部设备上。第三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CPU的性能指标,目前市场上的几款CPU介绍,CPU的降温方法;内存的分类及内存的指标。
教学重点:CPU性能指标,几款CPU的比较;内存的分类及内存指标 教学过程:(2节课)主要内容:
一、CPU的性能指标
二、如何识别CPU处理器的编号
三、怎样给CPU降温
四、内存的分类
五、内存的常见技术指标
六、几款内存的比较
一、CPU的性能指标
资料文章阅读 CPU主要性能指标有主频、外频、地址总线宽度、数据总线宽度、高速缓存、工作电压
1、主频:CPU的时钟频率,一般在700MHZ以上,最好的CPU的主频超过了2GHZ。
2、外频:即CPU的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的时钟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它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存储器物理地址空间。一般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位。即CPU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GB的物理空间。
4、数据总线宽度:它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 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对于Pentium以上级别的CPU来说,数据总线的宽度为64位。
5、L1高速缓存:一般在32KB-64KB之间,少数可达到128KB
6、L2高速缓存:一般在128KB-512KB之间,少数可达到1MB,其时钟频率有半速和全速二种。
7、内存总线速度:指CPU或二级高整党缓 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8、扩展总线速度:
9、生产工艺:0.18微米、0.13微米、0.10微米
10、工作电压:CPU制造工艺越先进,则工作电压越低,CPU运行时耗电功率就越小。
11、插槽类型:Socket370、Socket423、Socket478、SlotA
12、IA-32和IA-64:即32位地址总线的CPU和64位的CPU
13、MMX:多媒体扩展,而SSE是MMX的扩展,SSE2是SSE的进一步扩展,在P4中使用。
二、如何识别CPU处理器的编号
CPU上面的编号代表了该CPU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产品系列、主频、缓存容量、使用电压、封装方式、产地、生产日期,通过识别CPU编号,你可以初步认定CPU的工作频率、外频、属于何系列的,防止一些非法商家用超频的CPU冒充高频率产品。例:
(一)PIII Confidential编号格式
PIII Confidential编号格式:xxxEBkkkMMM2.0VS1 abcde abcdefgh-0123
Xxx::代表CPU工作频率
EB:E=采用0.18微米制造工艺;B=133MHZ FSB前端总线
Kkk:代表二级缓存的容量
MMM:代表CPU的外部频
2.0V:代表核心电压
S1:代表CPU的架构,S1=Slot 1
Abcde:规格号
abcdefgh-0123:序列号,其中第一位代表产地.0=Costa Rica(哥斯达黎加),1=Philippines(菲律宾),9=Malaysia(马来西亚),Y=Ireland(爱尔兰))接下来两位是代表第多少周生产。
例如: 533B5121332.0VS1 SL3E9 99360216-0094表示工作频率为533,133MHZ外频,512二级缓存,核心电压2.0V,SLot1架构;99360216-0094代表序列号;SL3E9代表规格号。
(二)PIII Coppermine的编号格式
PIII Coppermine的编号格式:RaaaaaHZmmmkkkEC abcde abcdefgh-0123
R:R=Socket 370架构
Aaaaa:代表采用的核心。80525=Katmai核心,80526=Coppermine核心
HZ:代表CPU的外频
Mmm:代表CPU的工作频率Hz
Kkk:代表CPU二级缓存容量
EC:代表ECC纠错
Abcde:规格号
abcdefgh-0123:同PIII Confidential 例如R80526PZ667512EC SL3T2 92383923-1845表示Socket 370架构,133MHz外频,工作频率667,512KB二级缓存容量,ECC纠错;SL3T2代表CPU的规格号;92383923-1845代表CPU序列号。
(三)Celeron编号格式
Celeron编号格式:FV524RX mmmkkkABCDEXXXXXL01234567-1234
FV524RX:保留
Mmm:代表CPU工作频率
Kkk:代表二级缓存的容量
ABCDE:规格号
XXXXX:产地,MALAY=马来西亚,COSTA RICA=哥斯达黎加
L01234567-1234:其中第一个L代表产地(0=Costa Rica(哥斯达黎加),1和9= Malaysia(马来西亚));接下来的123代表第多少周生产
例:Celeron处理器编号印制在处理器背面,编号FV524RX466128 SL3EH MALAY L0120199-0413表示的意义:其中的466代表CPU的工作频率;128代表代表二级缓存的容量(128=128KB);SL3EH代表CPU的后缀编号;MALAY是产地名(MALAY=马来西亚,COSTA RICA=哥斯达黎加);L0120199-0413代表CPU序列号
(四)Celeron II编号的识别方法与PIII Coppermine相同
(五)Intel PII编号格式:
W8065xhzmmmkkkEC ABCDE abcdefgh-0123
W:代表出售对象,x=零售商,空项=OEM厂商
8065:保留
x:代表采用的核心,2=Klamath核心即0.35微米制造工艺,3= Deschutes核心即0.25微米制造工艺
hz:代表采用的外频
mmm:表处理器的工作频率
kkk:代表二级缓存的容量
EC:代表ECC纠错
ABCDE:规格号
abcdefgh-0123:其中第一位代表产地,0=Costa Rica(哥斯达黎加),1=Philippines(菲律宾),9=Malaysia(马来西亚),Y=Ireland(爱尔兰));接下来的两位代表第多少周生产。
例如编号B80652PX300512EC SL2W8 92183923-1845表示Klamath核心的PII,0.35微米制造工艺,512KB二级缓存,ECC纠错;SL2W8是规格号;92183923-1845中的第一个9代表马来西亚产,接下来的21代表第21周生产。
(六)Duron编号格式:
例如PGA封装的Duron编号:AMD-D800AUT1B:
AMD-D:代表AMD DURON毒龙系列
800:代表CPU的主频
A:代表封装方式(M=卡匣式,A=PGA,其他为TBD)
U:代表工作电压(S=1.5V;U=1.6V;P=1.7V;M=1.75V;N=1.8V)
T:代表工作温度(Q=60C;X=65C;R=70C;Y=75C;T=90C;S=95C)
1:代表二级缓存容量(1=64KB;2=128KB;3=256KB)
B:代表最大总线频率(A=B=200MHz;C=266MHz)
(七)Athlon编号格式:
例如:AMD-K7 800MPR52B A表示的意义:
AMD-K7:代表AMD Athlon产品系列
800:代表CPU的主频
M:代表封装方式(M=卡匣式,P=PGA,其他为TBD)
P或T:代表工作电压(一般为1.03-2.05V)
R:代表工作温度(如果前面一个字母为T,那么R的最大值是70摄氏度)
5:代表二级缓存容量(5=512KB,1=1MB,2=2MB)
2:代表缓存分类(1=全速,2=1/2速)
B:代表最大总线频率(B=200MHz)
A:代表保留特性(前面有三个空格,A=0.18微米制造工艺,C=0.25微米制造工艺)。
(七)PGA封装的Athlon编号: 直接刻在CPU的内核表面上,例如AMD-A0850APT3B:
AMD-A0:代表AMD Athlon雷鸟产品系列
850:是CPU的主频
A:代表封装方式(M=卡匣式,A=PGA,其他为TBD)
P:代表工作电压(S=1.5V;U=1.6V;P=1.7V;M=1.75V;N=1.8V)
T:代表工作温度(Q=60C;X=65C;R=70C;Y=75C;T=90C;S=95C)
3:代表二级缓存容量(2=128KB;3=256KB)
B:代表最大总线频率(A=B=200MHz;C=266MHz)。
AMD K6-2编号格式:
AMD-K6-2/mmm xvC 2.2V CORE / 3.3V I/O A生产日期AMD
mmm:代表工作频率
x:代表封装方式,A=321针PGA
v:代表工作电压,F=允许波动范围2.1~2.3V Core和3.135~3.6V I/O
C:代表最高工作温度,R=70度
2.2V CORE:2.2V CORE=标准2.2V核心电压,3.3V I/O:3.3V I/O=3.3V I/O电压
A:代表修订版
生产日期:其中第三四个数字代表第几周生产,M代表Monday(星期一),PM代表下午。通常说来,时间越往后的产品,bug越少,性能也越好。
例如编号AMD-K6-2 /266 AFR 2.2V CORE / 3.3V I/O A 9903 MPM 1998 AMD 26351 N则表示为AMD-K6-2CPU,是266的工作频率,321针PGA封装,最高工作温度70度,第二行26351代表使用CXT核心(早期26050使用的是非CXT核心,26351使用CXT核心,AMD K6-2 400MHZ以上的CPU均用了CXT核心[允许更高的倍频],比早期的k6-2,较容易超频),N代表封装厂编号(有N和K两种)。
四、内存的分类
1、ROM存储器
2、RAM存储器
(1)DRAM(动态RAM):即通常所用的内存(2)SRAM(静态RAM):即Cache。
3、DRAM分类:SDRAM,DDR SDRAM,RDRAM
五、内存的常见技术指标
1、奇偶校验:注意8颗和9颗芯片的不同
2、PC100规范:总线频率可以上到100MHZ,10纳秒
3、PC133规范:其速率达到7.5纳秒
4、PC1600和PC2100 第四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主板上的主要元件,挑选主板的方法,以及主板的分类,了解市场上几款主要主板的特点。
教学重点:主板的元件,主板的挑选。教学过程:(2节课)主要内容:
一、主板上的元件
二、主板的分类
三、选择主板
一、主板上的元件
1、CPU插槽:Socket423 Socket478 SocketA Slot 1
2、BIOS和CMOS芯片:主要的种类有Award、AMI、Phoenix
3、内存插槽:DDR SDRAM、SDRAM、RDRMA,其SDRAM是168线,其余都是184线。
4、I/O扩展插槽:PCI、AGP2X、AGP4X、ISA
5、主板电源插座
6、机箱面板批示灯及控制按键插针: POWER LED:电源指示灯 SPEAKER:扬声器
HDD LED:硬盘指示灯 RESET SW:复位开关
7、逻辑控制芯片组:它是提供主板上的核心逻辑,是负责指挥、调度主板上各个元件协同工作的怀念部或神经中枢。
8、南桥、北桥
9、后备电池
10、跳线插针
11、串并行接口插座:串口:COM1、COM2,并口:LPT
12、软硬盘接口插座:33针Floppy软驱接口、40针IDE硬盘接口
13、USB和PS/2接口
二、主板的分类
1、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类
2、按主板上使用的CPU插槽架构分类
3、按主板结构分类
4、按逻辑控制芯片组分类
三、选择主板
(一)主板优缺点
ATX主板:传统的AT主板的缺点:
1、主板的横向宽度太窄,便利电脑后面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
2、主板上CPU和内存的位置不合理。
3、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经常造成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可靠性。ATX主板的优点:
1、便于冷空气对流,帮助散热。
2、外围设备的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
3、适应下一代高速周边的传输需求。ATX主板的几项技术指标:
1、支持CPU的能力
2、支持内存和高速缓存的能力
3、系统BIOS参数
4、系统I/O参数、总线类型和插座种类、数量
5、CPU电源调节器
(二)选用主板时可考察以下几点:
1、采用无跳线技术设计:这类主板的共同点是通过BIOS来设置CPU的类型、主频、总线频率和内外电压。一般情况下,用户只须插好CPU,开机启动,主板BIOS即可以自动识别CPU种类、型号、并自动根据识别的CPU设置工作电压。
2、对CPU及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可自动监测CPU温度、CPU风扇转动情况、系统电压、温度、内存、硬盘空间、信号、输入和病毒入侵等等。当有情况发生时,能发出警告信息并采取措施。例如当CPU温度过高时,在屏幕上显示警告信息并自动降低CPU运行速度。
3、支持能源管理:应能支持PC97/98设计指南中的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ACPI标准,待机模式下可自动停止风扇转动,关闭硬盘、CD-ROM、软驱等部件的电源,以降低耗电和噪音,并具备软件关机和调制解调器唤醒功能。
注:在安装主板过程当中,特别要注意主板的水平,否则将引起主板的扭曲,直接导致接触不良或无故的重起。另外还需注意,不要随便触摸主板背面的焊头,否则可能因人体静电的缘故,导致元器件被击穿。第五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硬盘的技术指标,硬盘的存储结构和存储容量;硬盘的接口规范。
了解硬盘的市场,掌握如何对硬盘进行跳线。教学重点:硬盘的技术指标、硬盘的容量、接口规范、硬盘的跳线。教学过程:(2节课)主要内容:
一、硬盘的工作原理
二、硬盘的存储结构和存储单位
三、重要的技术指标
四、硬盘的接口规范
五、硬盘工作的三种方式
六、硬盘容量和实际容量的差异
七、IDE硬盘上的跳线
一、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作为一种磁表面存储器,是在非磁性的合金材料表面涂上一层很薄的磁性材料,通过磁层的磁化来存储信息。硬盘主要由磁盘和磁头及控制电路组成,信息存储在磁盘上,磁头负责读出或写入。硬盘一开机,其磁盘就开始高速旋转。磁关可以采用轻质薄膜部件,盘片在高转下产生的气生的气流浮力迫使磁头离开盘面悬浮在盘片上方,浮力与磁头座架弹簧的反向弹力使得磁头保持平衡。这样的非接触式磁头可以有效地减小磨损和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及阻力。
当硬盘接到一个系统读取数据指令后磁头根据给出的地址,首先按磁道号产生驱动信号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盘片的转动找到具体的扇区,最后由磁头读取指定位置的信息并传送到硬盘自带的Cache中。
二、硬盘的存储结构和存储单位
1、硬盘包括一到数片盘片platters,其一个或两个面surfaces涂有磁性材料用于记录数据。每面有一个读写头read-write head用于读写数据。盘片有一个共同的轴,典型的旋转速度是每分钟3600转,高性能的硬盘转速可能更高。磁头可沿着盘片的半径移动,磁头移动加上盘片旋转可以使词头存取磁盘表面的任何一个位置。
2、磁盘表面通常被分为同心圆环,叫磁道tracks,磁道又被分为扇区sectors。用这样分来将磁盘定位,用于为文件定位磁盘空间。要在硬盘上找到给定的位置,可能说“3面5道7扇区”。通常所有磁道有相同的扇区数,但也有硬盘在外圈磁道放较多的扇区(所有扇区用同样大小的物理空间,这样在较长的外圈磁道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一般一个扇区容纳512字节数据。磁盘不能处理比一个扇区更小的数据量。每个面以相同的方式分为磁道和扇区。这意味着当一个磁头在某个磁道时,其他磁头也在相应的位置,所有相同位置的磁道组成柱面cylinder。磁头从一个磁道(柱面)移动到另一个需要花时间,所以将经常要在一起存取的数据(如一个文件)放在一个柱面里。这改善了性能。当然不可能完全作到,文件被放在几个相分离的位置叫碎片fragmented。
3、磁盘的面(或头,实际是一样的)、柱面、扇区数各不相同,硬盘这些数目叫硬盘参数geometry。硬盘参数通常存在一个特定的、由电池供电的存储区中,叫CMOS RAM,操作系统在引导启动或驱动器初始化时可以从那里得到硬盘参数。
4、BIOS有一个设计限制,就是不能在CMOS RAM中定义大于1024的磁道数,这对大硬盘来说就太小了。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硬盘控制器在磁盘参数上做了一个欺骗,用地址转换translates the addresses使计算机接受。例如,一个硬盘可能有8个磁头,2048个磁道,每磁道35个扇区。其控制器可以对计算机谎称它有16个磁头,1024个磁道,每磁道35个扇区,这样就没有超过磁道数的限制,地址转换将磁头数减半,磁道数加倍后传给硬盘。实际的算法可能更复杂,因为数量可能不象我们在这里假设的这么好(但这不影响我们理解原理)。这个转换在操作系统来看产生了错觉,并可能影响操作系统对把所有数据存在相同柱面的企图受到影响。
5、计算硬盘容量的方法:
容量=面数*每面磁道数*每磁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三、重要的技术指标
1、高速缓存
2、主轴转速
3、平均寻道时间:磁头找到该数据所在的磁道所需的定位时间。
4、平均潜伏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相应数据所在的扇区转到磁头下的时间。
5、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
6、平均存取时间:磁盘在读写数据时,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位置稳定下来,并从目标位置上找到要读或写的数据的扇区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7、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8、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
四、硬盘的接口规范
1、Ultra-DMA/100
2、SCSI接口
3、USB接口
4、IEEE1394接口
五、硬盘工作的三种方式
1、NORMAL:正常方式,只能读取小于1024个柱面,即最大只支持528MB
2、LARGE:大方式,可读取2.48-4096个柱面,可支持最大8.4GB
3、LBA方式:能读取真实的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大于8.4GB。超过8.4GB的:(参考阅读资料)地址结构
硬盘地址(物理地址)实际被指定为相应的柱面,磁头,扇区。读写数据时,应用程序从文件系统得到指定文件的逻辑地址,再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物理地址---相应的柱面,磁头,扇区。并移动磁头到相应的位置开始读写。.ATA(IDE)接口地址定义
读/写数据时,数据的启始地址被写入如下图的地址寄存器: ATA地址寄存器: 柱面低位 8位
柱面高位 8位 扇区 8位 磁头 4位
柱面地址由柱面低8位,柱面高8位共16位构成,最大可寻址柱面数:2^16 = 65536,扇区地址长8位,因第一个扇区被定义为1扇区(无0扇区),所以最大可寻址的扇区数:2^8-1=255,磁头地址为4位,最大可寻址的磁头数:2^4=16 硬盘容量 = 柱面数ⅹ磁头数ⅹ扇区数ⅹ每扇区字节数(每扇区512字节)所以,理论上的最大可寻址容量为:65536ⅹ16ⅹ255ⅹ512 = 139,902,082,560字节,约为136.9GB.INT 13中断接口地址定义
INT 13中断激活BIOS磁盘服务,传输数据启始地址被写入如下图的INT 13地址寄存器:
ATA地址寄存器: 柱面低位 8位
柱面高位 2位 扇区 6位 磁头 8位
由上图可见,柱面地址位数为:2 + 8 = 10(位),扇区地址位数为:6位,磁头地址位数为8位。
所以,理论上的最大可寻址容量为:2^10ⅹ(2^6-1)ⅹ2^8ⅹ512(字节/扇区)= 8,455,716,864字节,8.4GB。
超过8.4G的硬盘在使用时有以下症状时:.报告操作系统的总容量为8.4GB或更少..加电自检时系统挂起(死机)..格式化硬盘时错误产生, 通常操作系统报告有坏扇区并试图恢复丢失的分配单元, 而事实上硬盘时好的.解决方法:.硬件: 升级系统BIOS, 采用增强IDE卡或BIOS扩展卡..软件: MaxBlast 9.06(可从下载)或相关软件.支持8.4GB以上硬盘的BIOS.Phoenix: 版本4修订版6或更高版本..Award: 97年12月以后或更新版本..AMI: 98年1月1日以后或更新版本
六、硬盘容量和实际容量的差异
我们购买的硬盘一般都说均比厂商提供的容量要小,比如说你购买了一块6.0GB的硬盘,但实际能用得起来得可能只有4.6GB,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明:
◆ 生产厂家一般按每兆1000K字节计算容量,而大多数主板的BIOS及测试软件是以1048K为一兆计算。这样一来二者间便出现了大约5%的差异。
◆ 硬盘容量又有纯粹由磁头数、柱面数等物理参数计算得到的物理盘容量以及在经过分区、格式化等操作后实际可用空间的逻辑盘容量之分,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硬盘的容量也不尽相同。
◆ 在CMOS中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NORMAL、LBA、LARGE),也会造成容量的不一致。
由于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硬盘测试容量与标称容量存在5%-10%左右的差距应该是正常的。
七、IDE硬盘上的跳线
让我们看一下如何安装和设置IDE硬盘。硬盘上有标准电源插座和40针的数据线接口,连接数据线时请把色线和接口上的第一根针对应。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当安装多个硬盘时,需要对硬盘重新设置。
这是一种硬盘的设置说明,4个跳线的含义是这样的:
PK:当这个跳线短接时,磁头被固定在安全位置,防止运输过程中磁头的移动。
CS:Cable Select,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副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副盘,这种方法很少见。
DS:当这个跳线短接时,硬盘作为主盘(Master)。
SP:当这个跳线短接时,硬盘作为副盘(Slave)。
硬盘的跳线一般不会超出这四种,有些硬盘只采用一个跳线来设置主盘或副盘,比如,当短接时作主盘,断开时作副盘。第六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显示器的基本知识、各种指标;以及液晶显示器的与CRT显示器的不同点;显示器的选购与保养。显卡的结构,AGP规范、显卡的基本指标、显卡的选购。
教学重点:显示器、显卡的指标;显示器、显卡的选购。教学过程:(2节课)主要内容:
一、显示器的基本知识
二、液晶显示器
三、如何选购纯平显示器
四、显示卡的基本结构
五、显示卡的比较资料
一、显示器的基本知识
显示器按其工作原理也分许多类型,比较常见的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和液晶显示器(LCD),另外还有: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等,不过这些还未广泛应用。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在一个真空的显像管中由电子枪发出射线激发屏幕上的荧光粉呈现出彩色的光点,大量光点组成图像。不过同样工作方式的显示器,价格档次为何有如此多的区别?实际性能如何判断?这就要分析一些常用的技术术语和指标了。
1、显像管的外形直角平面、柱面、纯面镜面
早先显示器都采用球面显像管,这会产生画面扭曲且容易对外来光线产生不必要的反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一直追求近乎平面的显示器。但是由于生产工艺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一直很难做到。于是有了折衷的办法--“直角平面”显示器。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既没做到直角也并非完全平面。所谓的“直”与“平”都是相对原来的球面显示器而言的。不过这一提高还是很有意义的,确实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现在15英寸以上的显示器大多采用了直角平面技术。
柱面显像管是索尼的“特丽珑”和三菱的“钻石珑”显像管专用的技术,这种柱面管不同于普通的荫罩式显像管,而采用荫栅式显像管。它的特点是外观?quot;柱状“,也就是垂直方向达到平面但水平方向仍有弧度。由于采用了荫栅管技术,画面显示的亮度和对比度有很大提高,色彩也更鲜明。因此柱面显像管受到广泛的好评。不过柱面显像管有一个美中不足,那就是显示屏幕上会有一到两条水平方向的暗线,在屏幕显示纯白时特别明显。简单的说,加入暗线是为了解决压力和胀力的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笔者认为柱面显像管技术并不完善,在纯平镜面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推广的价值了。
刚才提到了”纯平镜面“显像管,这是一种最新的CRT生产技术。它的特点是做到了完全平面显示,没有任何弧度。画面没有了扭曲,因此更清晰和逼真。纯平镜面显像管已经成为各大显示器生产商开发的重点,不过目前的价格很高,性能也不够理想,要市场广为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看来目前最经济实用的还是采用直角平面技术的显像管,下面的介绍也都以此为主。
2、显像管的大小:实际尺寸、可视面积
显像管的尺寸很有讲究,不同尺寸的显像管价格差距很大。当然显像管的尺寸越大,显示的画面实际分辨率就越高(也不是绝对的)。显像管的实际尺寸是指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一般用”英寸“为单位。市场上常见的显像管尺寸有:14英寸、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1英寸,其它尺寸不多见。平时就直接把显像管的尺寸称为显示器的尺寸。14英寸的显示器算是最低档的了,一般也没有平面直角的,现在已慢慢趋于淘汰。15英寸和17英寸的显示器现在是市场的主流,价格适中。19英寸或更大尺英寸的显示器价格都相当高,一般都作专业用途。
要注意的是,显像管的尺寸并不等于可显示的画面尺寸,因为显像管的四边还有一段保留区。真正能显示画面的尺寸被称为”可视面积“,同样以对角线的长度为依据。一般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面积在13.6英英寸到14.2英寸之间,而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面积在15.6英寸到16.2英寸之间。了解显示器尺寸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可视面积的大小。
3、分辨率靠什么决定:点距、场频、行频、视频带宽、刷新率、逐行扫描
刚才提到了显像管尺寸越大其画面实际分辨率就越高,但是又说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决定显示器分辨率的因素很多,须要一一分析。从原理上讲,普通显像管的荧光屏里有一个网罩,上面有许多细密的小孔。因此才被称为”荫罩式显像管“。电子枪发出的射线穿过这些小孔,照射到指定的位置并激发荧光粉,然后就显示出了一个点。许多不同颜色的点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了五彩缤纷的画面。由此可见,荫罩上有多少小孔是至关重要的,孔越多组成画面的点也越多,画面就越精细。荫罩上一共有多少个点,一方面是由显像管的尺寸所决定的,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17英寸比15英寸的显像管多30%的孔,也就提高了30%的画面精度。不过只要缩小荫罩上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小孔数量,同样能提高画面的精度。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被称为”点距“。
点距的单位是毫米(mm),显示器的点距一般不应大于0.28mm,否则画面的精度就很低了。工艺精良一些的显像管能达到0.26mm甚至更小,这当然就更清晰了。点距的测量有两种方法,各自测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一种称为”点距“,另一种称为”水平点距“。简单地说0.28mm的点距相当于0.243mm的水平点距,而0.26mm的点距相当于0.23mm的水平点距。如果看到0.243mm点距的显示器时可要注意这一定是指”水平点距“。除了高档的纯平镜面显示器以外,一般的显示器都只达到0.28mm到0.26mm的点距。
点距是决定显像管画面精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激发每一个点发光都需要电子枪发射光束,因此电子枪的性能是非常关键的。显示器的点距都差不多,而电子枪的性能差别可就大了。这也是同样尺寸的显示器价格有差异的主要原因。决定电子枪性能的指标包括:行频、场频、视频带宽。听起来挺复杂,原理其实很简单:电子枪一般同时发出三束射线分别控制红、绿、蓝三原色。电子枪只能一次激发一个点发光,然后是下一个点。我们之所以看到的是完整的图像而不是一个个闪烁的点是因为电子枪的速度非常快,超过了人眼反应的速度。电子枪先是在横向扫描完一排点,然后是下一排。全扫完了再回到第一排重新开始,如此往复。既然电子枪的扫描速度必须超过人眼的反应速度,那就要研究人眼到底有多快的反应。当电子枪每秒刷新画面的速度低于50次时,能明显感觉到闪烁。60次的话基本没有闪烁了,75次比较舒适,85次就很好了,高于85次便感觉不到什么有变化。每秒能完成多少次画面刷新被称?quot;刷新率”,单位是“Hz”,基本显示要求刷新率为60Hz,最佳效果为85Hz。如果需要扫描的点不很多,那么一般的电子枪是游刃有余的。但如果需要扫描的点成倍增加呢?那就需要更快的电子枪了。目前的显示器在640×480 60Hz的刷新率都不会有问题,但要达到1600×1200 85Hz可就太难了。当然也不是没有,不过价格非常贵。判别显示器的电子枪性能的标志是:行频--电子枪水平扫描的能力,又称水平刷新率;场频--电子枪垂直刷新的能力,又称垂直刷新率;视频带宽--电子枪每秒能刷新的点的总数。这三个指标都是越高越好。其实“场频”有100Hz就足够了,现在的显示器都没问题,最大的难度?quot;行频“,它决定了显示器可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及刷新率组合的极限。1024×768分辨率和85Hz刷新率需要70KHz行频,1280x1024分辨率和85Hz刷新率就需要91KHz行频了。”视频带宽“当然也重要,不过一般都跟得上的。决定因素就是”行频“。
有了较高的行频、场频和视频带宽的支持就能使用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从而得到更加清晰稳定的画面。一般显示器的说明书和宣传资料上都写明可以使用的最大分辨率和最大刷新率,不过要注意:最大分辨率一般都是指60Hz刷新率下的分辨率,效果不会好。还有些更加过分的厂商竟然把非逐行扫描的分辨率也写上了。这里简单解释一下”逐行扫描“的概念,这是大多数显示器使用的工作方式,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电子枪一行一行扫描的方式。另外还有一种”隔行扫描“,顾名思义就是扫描一行就跳过一行,等单数的行都扫完了再扫描双数的行。一想就知道这样对电子枪的工作压力大大减少了,但画面质量也大大降低了。因此隔行扫描可以比逐行扫描至少提高一个分辨率档次,但这样的画面质量也没什么使用价值。了解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要确定是逐行扫描下的分辨率。
4、画面质量因何不同:聚焦、涂层、超黑显像管、摩尔纹矫正、色温、防磁
有了高精度的点距和强力的行频、场频、视频带宽,画面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证。不过如果把两台性能指标几乎一样的显示器放在一起并使用同样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会发现画面质量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其实决定画面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些也须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聚焦“,解释电子枪原理时提到过电子枪一共发出三束射线控制三原色,如果这三束射线都准确地投射在一点上,那么就非常准确清晰。这三点的准确定位就叫”聚焦“。一旦聚焦不准确,就会产生各种画面问题,比如画面模糊、叠影、色彩分离、拖影等等。可见聚焦是否准确非常重要,而且也很难从性能指标上来判断。每家厂商都说自己的产品聚焦很准确,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完美的。即使是一家厂商的同样型号产品,聚焦的质量也有很大差异。这方面名牌大厂做得好一些,而一些小厂就比较马虎。
为了让显示器更好地抗静电、防止反光、减少辐射,一般都在显示器的玻璃表层镀上几层专用的”涂层“。涂层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显示器的画面质量和相关性能。不过涂层也会降低显像管的透光性能,从而降低亮度。这就和”视保屏“的功能类似,因此有良好涂层的显示器最好不要用任何视保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一般显示器的说明书和宣传资料上都会写明使用了什么涂层,会有什么效果,至于实际情况如何只有自己看了。另外有些显示器还使用了”超黑显像管“,这种技术是在两个发光点之间部分加入一些黑色的炭粉或类似物质使得画面的黑色更强烈,可提高画面的对比度。
有时显示器受到磁力、扫描频率、点距等各种作用的影响在某些高分辨率下会出现一种称为”摩尔纹“的扭曲纹理,这会明显影响画面质量,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使用”摩尔纹矫正“功能。这个功能可不是什么显示器都有的,一般都是比较好的显示器才提供。摩尔纹矫正分为”垂直矫正“和”水平矫正“,调节起来有些像无线电广播接收,调节到适当的范围摩尔纹就基本消失了。
显示器是以红、绿、蓝(RGB)三原色来调配出所有颜色的。而三原色的比例各使用多少是不固定的,如果红色多一些画面就偏于暖色调,如果蓝色多一些画面就偏于冷色调,这个比例被称为”色温“。常见的色温是6500K、7500K、9300K 这三类,6500K类似日光偏暖,9300K色彩偏冷所以很艳丽,7500K正好折中是比较好的方案。较低档的显示器不提供色温调节,只有默认的设定;好一些的显示器则提供两到三种的色温选择;较高档的显示器则提供红、绿、蓝三原色的独立调节,能配置出任何比例的色温。色温各有所好,因此最好能自由调节。
显像管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它还会受到外界磁力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地磁“。地磁的方向是不会变的,不然指南针就乱了。但显示器不喜欢它,搞不好会磁化显像管。显像管被磁化后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画面有局部区域严重偏色,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变成永久磁化而报废。一般把显示器旋转到不受影响的角度然后关闭几分钟就会好很多。不过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消磁“,一般有”手动消磁“和”自动消磁“两种方式,当然只有带防磁功能的显示器才能做到。所以最好不买无法消磁的显示器,否则磁化以后很麻烦。
5、显示器安全标准:EPA、MPR-Ⅱ、TCO
现在什么都讲究环保和安全,显示器也不例外。为此许多机构专为显示器制定了一些安全规范,最有名的是 EPA、MPR-Ⅱ和TCO规范。
EPA又称为”能源之星“规范,是一个节能的标准。支持这一标准的显示器能有效地节约电力,提供各种节能状态。此标准已经成为显示器的国际标准,普通显示器都应该支持。
MPR-Ⅱ是一个电磁辐射程度的规范,同样已成为国际标准。符合此标准的显示器可称为”超低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大大减小。选择显示器时应注意此功能是否支持。
TCO是一个瑞典的环保组织,它也提供显示器的安全认证。TCO认证的监测范围最广,包括:环保、低辐射、人体工程学、节能等等。其要求最苛刻,是逐台监测的。TCO的认证分为:TCO92、TCO95、TCO99(见下图),是按制定的年份来命名的,当然是一个比一个严格。TCO95是目前最多见的TCO认证,而通过TCO99的显示器就很少了。而且要进行TCO认证需要许多工序,因此会提高显示器的成本。一般通过此认证的显示器要增加近300元的价格。许多显示器为了保证价格,将一部分产品提供监测,另一部分不监测。然后在零售时将TCO认证作为可选,需要的话价钱就要提高。其实花这么多钱认证TCO也没什么大意义,能通过MPR-Ⅱ和EPA就可以了。当然追求高品质的人还是会对产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的。不过要注意,TCO认证虽然非常苛刻,但它与显示器的画面质量无关,有些通过TCO认证的显示器画面质量也很差。
二、液晶显示器
按照物理结构分,LCD可分为无源矩阵显示器中的双扫描无源阵列显示器(DSTN-LCD)和有源矩阵显示器中的薄膜晶体管有源阵列显示器(TFT-LCD)。
1、DSTN(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双扫描扭曲相列,是液晶的一种,由这种液晶体所制成的液晶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较差、可视角度小、色彩欠丰富,但是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因此仍然存在市场。
2、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有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相比DSTN-LCD,TFT-LCD屏幕反应速度快、对比度和亮度高、可视角度大、色彩丰富厖,后者克服了前者固有的许多弱点,是当前Desktop LCD和Notebook LCD的主流显示设备。
3、LCD显示器特点
点距不同、分辨率不同、可视角度不同、高密度与对比度不同、瓜速度不同、色彩表现力不同、刷新频率不同、可视面积不同、显示效果不同、体积不同、国徽和能量消耗不同、平面显示。
4、液晶显示器和CRT显示器的比较(详见书本)
三、如何选购纯平显示器
纯平显示器的重要部件是纯平显像管,目前生产纯平显像管的厂家不多,只有SONY(索尼)公司的平面特丽珑(FD-Trinitron)、MITSUBISHI(三菱)公司的平面钻石珑(FD-Diamond Ron)、SAMAUNG(三星)公司的丹娜珑(DynaFlat)纯平显像管、LG公司的未来窗平面珑(Flatirons)、日本NEC(日本电气)公司的真视纯平显像管、PHILIPS(飞利浦)公司的飞利浦纯平显像管。这几家厂商生产的纯平显像管各具特色,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他显示器厂商都是从他们那里采购显像管,然后生产自己的品牌显示器。例如美格、ADI、美雅达、CTX等采用索尼的特丽珑纯平显像管;优派、Decaview等则采用三菱钻石珑纯平显像管;国产名牌爱国者最新的17英寸纯平显示器则采用了三星、三菱等品牌的显像管。一般说来,采用特丽珑和钻石珑的显示器品质和性能要高一些,其中特丽珑图像显示一流,而钻石珑文本聚焦则要好一些。不过,珑管有一个大弱点:显示器上有两条黑色阻尼线。
1、选购要点之一:尺寸
显示器使用周期长(一般要用5年~10年)、价值高,一般很少升级,所有购买显示器应该一次到位。从目前的形势发展看,17英寸显示器已经成为主流。
从实际可视面积看,一般17英寸显示器对角可视尺寸为16英寸,而15英寸显示器对角可视尺寸不足14英寸,虽然对角尺寸只增加了2英寸,但是实际可视面积一般能增加近20平方英寸,增幅超过20%!从长远看,1024×768甚至更高的分辨率必将是游戏、字处理软件、应用程序发展的要求。15英寸显示器标准分辨率只有800×600,很难支持将来应用软件的发展要求。选择17英寸显示器肯定更划算、更经济。
2、选购要点之二:档次
在17英寸纯平显示器中,便宜的只要2500元,贵的高达5000多元,高中低档都有,如何选择?有人说,看口袋里的银子呗。当然,选购显示器要考虑经济实力,但是完全从经济实力出发也不对。只需要上网和文字处理的用户买一台高档显示器是一种浪费,而需要使用高分辨率进行图像处理的用户,如果因经济拮据而选购一台低档显示器也是一种错误。选购显示器,关键还是看应用需求。
对于通常只需要上网和文字处理的用户,一般只需要使用1024×768的标准分辨率,很少有机会使用更高的分辨率(不然字就太小了),而且经济实力有限,不妨选择价格在2500元~3000元之间的低档纯平显示器。虽然指标低一些,但是能够满足1024×768@85Hz的基本要求,同时可以体验纯平的感觉,价格也不比球面管显示器贵很多,还是划算的。
对经济实力稍好,并且有一定的游戏、图像处理要求的用户(如家庭用户、游戏玩家),虽然近期主要使用1024×768分辨率,但是游戏和图形软件发展速度很快,估计2年~3年之后将会有更多机会使用更高的分辨率。所以选购价格在3200元~3500元之间的中档纯平显示器要划算一些。带宽达到175MHz,则可以提供1152×864@85Hz,分辨率提高一档,就可以应付几年之内的应用需求了。
经济实力很强,对显示器的品质和分辨率要求很高,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工作的用户,应该选择带宽在202MHz以上的高档显示器,价格3800元~6000元不等,这样的高档显示器标准分辨率是1280×1024,是高端用户的理想选择。
3、选购要点之三:外观
第一,看外形设计。因为显示器是计算机的“面子”,天天要看,如果外观不喜欢,指标再高性能再好,心中都会有遗憾。
第二,看TCO标志和铭牌。在显示器右上角(或左上角)有一个红色的标志,写有“TCO’9X”字样,表示通过TCO认证,目前市面上纯平显示器基本都通过TCO认证,但有TCO'92/95/99的区别,从防辐射的角度看,这几个认证没什么区别,都可以接受。铭牌在显示器正后方,上面标有显示器型号、重要参数、产地、生产时间、认证类型等等。这里可以很容易看到显示器是国内组装还是国外组装,产地对显示器的品质是有很大的影响。从生产时间可以知道显示器批次,生产日期越靠现在的越好。
第三,看外观是否损坏。主要看显示屏是否有划痕(一旦有划伤,绝不能要),或涂层是否有脱落(涂层一般是涂上去的,容易脱落),外壳是否有裂痕和污迹。
4、选购要点之四:测试
外观合格的产品,就可以进行测试了。测试必备工具一般需要一张软盘和一块显卡,软盘装有最好的显示器测试软件DisplayMate,只需200KB,安装运行非常简单;显卡建议用自己最常用的,要求至少应该支持1028×1024@85Hz,32位色,否则难以测试显示器性能。
在安装显示器驱动程序之后,首先按使用说明书设置最高分辨率,查看显示器是否能够提供说明书中的标称指标,如不能提供,说明品质不可接受。然后设置常用分辨率(以17英寸为例,高档设为1280×1024,中低档设为1024×768),颜色为32位真彩,查看显示器最高刷新率,至少应该有85Hz,否则,说明带宽指标不够。在设置好分辨率、颜色和刷新率的情况下运行DisplayMate,测试显示器。
纯平显示器最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是:四角聚焦不准,边角几何失真、色纯度不够等,这在测试中要特别注意。四角聚焦不准就是在角落处文字图形显示模糊,看不清楚,所以聚焦不良的显示器不能要。几何失真是目前纯平显示器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几何失真一般表现为左右边不平行、上下边不平行、边线不直(弯曲)等等。对于左右边不平行的情况,通常通过枕形和梯形调节可以校正,而上下边不平行就很难调节了,即使是很多高档显示器也不提供四角几何调节这样的功能,所以尽量避免购买上下边不平行的显示器。
色纯度问题是另一个纯平显示器易出现的问题,现象为屏幕在纯白的情况下颜色不匀,有局部偏红或偏蓝的色块,一般在边角地带。这种情况几乎所有的纯平显示器都存在,只是程度不一。有时候色纯度问题可以通过消磁(适于旧显示器)和长时间拷机(适于新显示器)来改善,但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选购纯平显示器时要注意,追求完美产品几乎不可能,因为纯平显示器的技术本来就不够成熟。只要聚焦、几何失真和色纯度三大要点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了,不必太苛求。另外,目前纯平显示器差异非常大,同一型号同一批次这台不行,换一台也许挺好,选购时也要注意,争取多试试。
测试纯平显示器时还要注意OSD菜单的功能是否齐备,除了基本的调节功能之外,色温、摩尔纹等功能也是应该注意是否提供。
5、选购要点之五:售后服务
由于纯平显示器本身技术不够成熟,在纯平显示器最初使用的几个月中出现问题是很常见的,所以售后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般的商家对纯平显示器提供两周保换(少数是一月包换)、一年保修的承诺,建议用户到信誉比较可靠、货源充足的商家处购买,即使出了问题,可以及时退换修理。有的商家还在修理期间提供备用显示器借你使用,这就很周到了。购买纯平显示器不能只图价格便宜,一定要在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地方购买。
四、显示卡的基本结构
1、显示卡的作用
简单地说,显示卡的作用就是将CPU送来的图像信号经过处理后输送至显示器,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
一、CPU将数据通过总线传送到显示芯片。步骤
二、显示卡上的芯片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存放在显示卡的内存中。步骤
三、显示卡从内存中将数据传送到RAMDAC并进行数/模转换。步骤
四、RAMDAC将模拟信号通过VGA接口输送到显示器。
2、显示内存
显示内存是存放图像数据的地方,配属于显示卡,由该卡上的内存芯片提供,其容量与存取速度对显示卡的整体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将直接影响显示的分辨率及其色彩位数,容量越大,所能显示的分辨率及其色彩位数越高。
色彩位数是决定着显示颜色数的总量。而颜色数是由2的N次方来确定的,N代表为位数,如位数为8,那么显示的颜色种数为256种;16位显示的颜色种数为65536种之多。
显示内存同分辨率及其色彩位数的关系为: 显示内存 >= 分辨率与彩色位数/8的乘积
例如,若分辨率为800 X 600,色彩位数为32位(1字节等于8位),那么需要的显示内存最少为2M;若显示的色彩位数是16,那么1M内存就足够了。再如,若要使用16位真彩的1024× 768显示模式,则需要的显示内存就为: 1024×768×16/8=1.6M(通常取整数位后定为2M)
对于三维图形,由于需要同时对Front Buffer、Back Buffer和Z buffer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公式应为:
所需显示内存 = 图形分辨率 × 3 × 色彩精度/8
例如,一帧16位,800×600的三维场景,所需的显示内存为800×600×3×16bit/8=2.88M,即需要4M。
若是3D显示卡,还必须增加一定的内存容量来做为纹理显示内存,否则当显示资源被完全占用时,计算机只有占用主内存作为纹理内存。所以,普通3D显示卡都配有8M显示内存,比较高档的则配有16M或32M显示内存。”纹理"是一种图形图象中处理过程。
显示内存的种类有EDORAM、MDRAM、SDRAM、SGRAM、VRAM、WRAM等许多种。目前除Voodoo、Voodoo 2仍采用EDO显示内存外,流行的显示卡大都采用了SDRAM或SGRAM。SGRAM支持块写和掩码,可以看作是SDRAM的加强版。VRAM与WRAM则属于双端口存储器,性能好、价格高,只有少数专业显示卡采用。
3、显示卡的基本指标 分辨率 色深
刷新频率 显示内存的三个重要指标:显存频率、数据宽度和显存类型。
4、显示芯片(见书本)
如何辨别TNT2 Vanta与M64
都是TNT2系列,Vanta和M64的价格却大不一样,那么,Vanta芯片和M64芯片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Nvidia公司在推广TNT II芯片时,将TNT II芯片从低到高划分了四个等级,即简化版的TNT II VANTA、经济版的TNT II M64、标准版的TNT II和至强版的TNT II ULTRA,每一个等级芯片的工艺和内核都有很大的区别。暂且不论TNT II标准版和TNT II ULTRA至强版的芯片,我们先来看一看Vanta芯片和M64芯片的区别。前面已经提到,Vanta芯片和M64芯片是两个不同等级的芯片,虽然同为TNT II芯片组,但功能上相差很大,就跟SAVAGE 3D和SAVAGE 4是换代产品的概念一样。从芯片最主要的衡量指标RAMDAC来看,Vanta芯片的值是250MHz,而M64芯片则和TNT II标准版的一样,同为300 MHz,在性能上差了20%!在显存频率方面,Vanta芯片仅为125 MHz,而M64芯片为150 MHz,同样存在20%的差距。而在芯片主频上两者的差距就更大了,Vanta芯片的主频为100 MHz,相对M64芯片的125 MHz,整整差了25%!由以上数据和事实可以看出,Vanta芯片和M64芯片完全是两个不同等级的芯片,无论是在3D游戏的贴图处理功能上,还是数据处理速度上,两者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虽然Vanta芯片和M64芯片在功能上差距巨大,但是,Nvidia公司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竟将两者的芯片封装成一模一样,甚至连输出针脚位置都一样,这就为不法商人的作假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这样,只要将Vanta芯片代替M64芯片的位置,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称为M64显卡。
解释完了芯片的区别,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改完了芯片之后,是否还需要做其他的改动。据Nvidia公司给出的Vanta显卡改成M64显卡的公板,PCB文件完全一样,区别仅仅在于一个开关。无论是Vanta还是M64,芯片的脚位输出线中,都有两个通路二选一选择开关,选择开关的功能在线路板上是通过一个0欧姆的电阻实现的。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线路板上,如果你做的是Vanta显卡,你在其中一条通路的电阻位贴一个0欧姆的电阻,另外一条通路则不贴0欧姆的电阻,在电路上,意味着第一条通路是连通的,第二条通路是不连通的;而如果你做的是M64显卡,你只需要将第一条通路上贴的0欧姆的电阻贴到第二条通路上,在电路功能上,意味着第一条通路是不连通的,而第二条通路是连通的,这样所选的即是M64显卡。
综上所述,如果你是生产商,如果你要将Vanta显卡冒充M64显卡,只要将Vanta芯片贴在原来贴M64芯片的地方,将0欧姆的电阻从第一通路贴到第二通路即可。然后在显卡的BIOS做细微的改动,将原来的所有出现Vanta的地方代之以M64,并将时钟频率和显存频率上调一个等级,就大功告成了。而时钟频率的上调,芯片一样能工作;至于显存频率,由于一般显卡都采用-7的显存,意味着频率可上到143Mhz,完全可满足143Mhz的M64芯片的工作频率。如此微不足道的工作量,换取的是5个美金的暴利,难怪有超乎想象的大群显卡厂商们加入到JS的行列,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第十一周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声卡的原理和规范、声卡的结构和类型。了解主流声卡及选购。了解音箱的性能指标和如何选购。
2、掌握CD-ROM、DVD-ROM的各种技术指标。教学过程:(2节课)主要内容:
一、采样频率与解析度
二、声卡的结构和类型
三、各种声音文件的介绍
四、软、硬声卡
五、主流声卡和声卡的选购
如何诊断电脑故障
环境检查法
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硬件故障,如开机无显示等。我们先不要进行深入的考虑,因为往往我们会忽略一些细节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看看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如有没有接通电源?开关是否已打开?电源插座有没有通电?是不是所有的接线都连接上了?或许问题的根源就在其中。
CMOS还原法
有些用户往往会因为好奇而改动主板CMOS里的一些设置,而这恰恰是导致故障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电脑故障因此而起,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还原CMOS的设置来解决问题。方法非常的简单,开机后按下键盘上的“Delete”键进入主板的CMOS,选择其中的“Load Optimized Defaults”(载入缺省设置),按“Y”键确认,保存退出CMOS即可(如图1)。
图1 载入主板CMOS的缺省设置
注册表恢复法
有些用户喜欢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达到对系统的优化设置或进行个性化设置,也有的用户在上网浏览时被恶意程序改动了注册表,一些故障就是因为对注册表不正常的更改而造成的。这时我们可以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切换到MS-DOS方式下,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并执行“scanreg/restore”进入注册表恢复界面,然后选择一个电脑完好时的注册表文件,进行“Restore(还原)”(如图2),即可实现对注册表的恢复。
图2 恢复注册表文件
精简启动法
部分计算机故障是在我们安装一些软件后出现的,如果此时计算机还可以进入操作系统,那么我们可以在开始菜单中,运行“msconfig”程序,关闭启动菜单里除“internat.exe、Scanregistry、Systemtray”之外的所有程序(如图3)。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如果故障不再出现,那么问题多半是由某个自启动的软件造成的。图3 关闭无关的启动程序
logged跟踪法
如果计算机已无法进入到Windows中或进入后不正常,那么我们可以采用Logged(Bootlog.txt)的方式启动计算机,这样所生成的Bootlog.txt文件能够记录下故障出现的位置。使用Logged方式启动的方法是,在系统启动时按下键盘上的F8键,会出现启动菜单,选择以Logged方式启动(如图4),故障出现后,用Windows启动盘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将C盘根目录下的Bootlog.txt文件复制到软盘上,在其他计算机上打开该文件,你会发现上面记录了Windows启动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如图5)。从图5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计算机的故障是由于没能正确载入显示卡的驱动引起的。
图4 以logged的方式启动计算机
设备替换法
所谓设备替换,就是当你怀疑哪个设备有问题时,用同样功能(最好是同一型号)的设备替换它,如果替换后问题消失了,那么多半就是这个设备出现了问题。
最小系统法
图5 Bootlog文件记录下了问题的根源
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哪个硬件出现了问题,可以使用最小系统法来判断。最小系统法就是去掉系统中的其他硬件设备,只保留主板、内存、显卡三个最基本的部件,然后开机观察是否还有故障。如果有,则可排除其他硬件的问题,故障应来自于现有的三个硬件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他硬件一一添加,查看在添加哪个硬件后出现故障,发现故障所在后,再针对这个硬件进行处理即可。
程序升级法
很多人对驱动程序重视不够,认为随便装一个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在购买硬件时已经有了驱动程序,为什么硬件厂商还要不停地发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呢?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厂商自己的产品更加的完善。
由于现在的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大多数硬件厂商的硬件研发先于软件研发,因此与硬件配套的驱动程序在刚发布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小Bug,需要通过不断更新驱动程序来弥补这些缺陷。因此,升级驱动程序也是解决硬件故障的一项有效方法。
软件测试法
诊断硬件故障通常需要了解一些硬件方面的信息,但很多人没有记录硬件信息的习惯或不知该怎样记录。计算机出现故障后,可能会无法进入系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在DOS下测试硬件的工具,如HwInfo for DOS,(有关它的用法在我们2002年第2期13版《再给我一个家——安装身份不明的硬件》补遗一文中有过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重复了),它的大小只有582KB,放在软盘里可以随身携带,借助于它就可以随时诊断硬件故障了。
更改资源法
很多计算机故障都是由硬件间的资源冲突引起的,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更改资源的方法来解决。用鼠标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属性”一项,点击“设备管理器”,选择“按类型查看设备”,如果在列表中发现有设备被黄色的惊叹号标出,那么很可能是硬件间有了资源冲突。更改资源的方法是,用鼠标左键双击标有惊叹号的硬件,选择“资源”一项,去除“使用自动的设置”前的选勾,选择“更改设置”,将冲突的资源更改即可(如图6)。
图6 更改冲突的资源
第十五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和处理计算机启动的故障。教学过程:2节课 主要内容:
1、第一阶段:电源工作,CPU复位时的故障。
2、第二阶段:硬盘检查与设置检查的故障。
3、第三阶段:读取分区记录和主引导记录的故障。
4、第四阶段:读取DOS引导记录的故障。
5、第五阶段:装载系统隐含的故障。
6、第六阶段:执行DOS的引导过程时的故障。
7、第七阶段:装入命令管理程序COMMAND.COM时的故障。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CMOS的设置 教学过程:2节课 主要内容:
1、CMOS功能菜单
2、标准CMOS设置界面
3、BIOS FEATURES SETUP(BIOS功能设置)
4、Power Management(电源管理模式)
5、PCI CONFIGURATION SETUP(PCI结构设置)
6、LOAD SETUP DEFAULTS(装入CMOS缺省值)
7、PASSWORD SETTING(口令设置)
8、IDE HDD AUTO DEFECTION(硬盘接口设备自动搜寻)
9、SAVE & EXIT SETUP(保存设置并重启计算机)
10、EXIT WITHOUT SAVING(不保存设定重启计算机)第十七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微机一般性故障的判断与排除;了解软件一般性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教学过程:2节课 主要内容:
1、维修时应注意的问题
2、系统上电后无任何反应
3、打开主机电源后,机器不工作,面板显示全无
4、复位开关RESET不起作用
5、机器加电后,显示器不亮或无显示
6、显示屏上场场频或秆频不稳,字迹模糊,字符跳动扭曲严重
7、软盘驱动器读/写出错或不能进行读写或不能格式化
8、硬盘驱动器不能读/写或读/写出错,或不能进行格式化
9、光盘驱动器读操作出错或不能读操作
10、键盘的问题
11、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
12、鼠标不能正常工作
13、内存故障的检查
14、音乐播放、录放的故障
15、开机自检程序及信息
第五篇:局域网安装说明
网络版安装说明
一、服务器部分:
1、服务器需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 或 Win2003。并将服务器的计算机名称设为:Dataserver。Win2000 2003 在“控制面板”的“系统属性”可设。
2、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或Windows2003 要安装 SQL server 2000 企业版。SQL server 2000的安装如下:
1.放入SQL server 2000安装碟后,会弹出以下界面。
在此选择简体中文企业版
2.第二个界面,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组件”。
3.第三个界面,选择“安装数据库服务器”。
第1页 4.然后出现安装向导一步一步进行安装。
在此选择“本地计算机”
选择“创建新的SQL Server实例,或安装客记端工具”。
在此选择“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
默认按“下一步”。
第2页
此处选择“使用本地系统用户”。
在此选择“混合模式”,sa密码设为admroot5。
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一次电脑。在桌面右下角出现
图标,代表已完成SQL server 2000的安装。
安装完SQL server 2000后,还需要打上SQL server 2000 SP4补丁。(补丁安装文件我司可提供)
第3页
2、放入“软件安装光盘,自动弹出
3、单击“安装应用程序”按钮,会自动运行软件安装界面,按提示一步一步进行安装。软件安装完成后请重新启动计算机。
4、双击桌面上的软件图标,当系统第一次运行时,会弹出以下提示:
按“OK”按钮,会弹出以下提示:
输入用户名:sa,密码:admroot5,服务器名称:Dataserver,然后按“连接”按钮,选择相应的数据库,空白数据库文件在光盘里的Data文件夹下。
5、重新双击桌面上软件图标,运行系统,登录用户代号:000000, 密码:0,即可使用本软件!
二、客户端部分
1、在客户端电脑中放入软件安装光盘,安装应用程序。
2、双击系统桌面上的软件图标,会弹出一个“数据库选择”对话框,输入服务器SQL server 2000的SA用户及密码,“服务器”输入 “Dataserver”。按“连接”按钮,然后弹出选择某一数据文件,在这里不需要选择文件,跳过,然后就完成安装。
补充:软件如进行互联网连接有两种形式, 1)贵公司使用光纤接入互联网的,有固定IP,那么就可以通过设置连接服务器为固定IP。这种连接速度有保障,而且固定IP不易断线,有利于数据的传输。
2)如果是ADSL连接上网,由于ADSL是活动IP,每次拔号都由电信分配动态的IP,那就需要安装花生壳软件,并申请免费花生壳域名,以作IP解释。
生产壳方式连接方法:
1.将总部数据服务器(Windows 2003 + SQL 2000 sever 企业版)登录上互联网。2.上www.oray.net 网站,下载花生壳客户端软件并安装。
3.在www.oray.net 网站上免费注册花生壳Oray护照(需要身份认证),然后用Oray护照名和密码登陆系统,再申请一个免费的花生壳域名,例如:xxxx.oray.net 4.在总部服务器上运行花生壳客户端软件并设置相应的Oray护照名和密码,这样每次打开服务器,登陆连接上互联网后,花生壳客户端软件都会自动运行,并显示免费域名:
第4页 xxxx.oray.net(要保证服务器要稳定联接上互联网,不要经常断线)。
5.各分部的电脑只要连接上互联网,运行我公司管理软件,设置SA和密码、服务器名称为:xxxx.oray.net。就可以稳定地工作了。
(注意:只有在总部的服务器开机并连接上互联网时,分部的管理系统才能正常地工作)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