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贺龙钓鱼 教案教学设计

贺龙钓鱼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篇:贺龙钓鱼 教案教学设计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出示贺龙照片,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故事。

2.读题,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再次读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为什么不写他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学习生字词:先小组内组员互教互查,再集体检查。

重点:腆的读音。书写髯这个笔画较多的字注意上下安排要紧凑。3.再次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的梗概。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来?读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再朗读体会。

2.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文勾画出有关词句,体会、批注。3.交流,重点点拨以下几个地方:

⑴分角色朗读第3~10段,抓住贺龙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他的幽默和为战友着想的精神。⑵读第11~14段,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

①自读,感悟,批注。②抓住关键词,结合资料谈体会。

③找出这几段中回忆的部分,说说加入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④引读第 11~14段,读出感情。

4.出示最后一段话,抓住贺龙的语言、动作,体会他的幽默与乐观。5.读第1段。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草地的美景?

四、情感朗诵,拓展感悟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地方练习朗读,读出感情。交流、评议。

2.读了贺龙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写一个片段。☆贺龙的故事

(一)两把菜刀起家的故事在当年流传甚广。1917年12月,贺龙与另外一名青年手持两把菜刀,袭击了护送县长的卫兵,夺得两把汉阳造步枪,以后又重新组织起武装。后来,贺龙在党的七大前填写履历表时写道:1917年底曾用两把菜刀,发展到百余人的队伍,任援鄂军第一路总司令所属之游击司令。这就是两把菜刀起家的故事。

(二)为了给同志们寻找粮食,贺龙有一次外出钓鱼遇到危险,险遭不测。当时他带着警卫员走得很远,正钓得入神,忽听背后响起了枪声,回头一看,几十个反动武装的骑兵从不远处一个草梁子上冲了下来,一边打枪一边噢嗬、噢嗬地喊叫,眼看就要冲到跟前了。几个警卫员迎了上去,噼噼啪啪双方对射起来,子弹呼啸着从头顶飞过。贺龙却毫不在意地继续钓鱼,因为他从子弹飞来的声音里听出危险性不大。直到又钓起一条尺把长的鱼,他才放下渔竿说:我去看看。而这时骑兵吃了警卫员的硬家伙已经调头向后转了。

(三)1952年,中央决定由贺龙担任新成立的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贺龙得知后爽快地说:毛主席叫我干,我就干!在他和国家体委的努力下,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开展、突飞猛进,不仅洗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而且为跨入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贺龙也因此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第二篇:贺龙钓鱼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1.导入:炮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是遥远的回忆了,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路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将永载史册。在党的武装斗争史册上,贺龙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同时课件出示贺龙照片,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作者为什么不写贺龙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自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三、自学指导

1.自由读全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次默读课文,试着讲述故事的梗概。

四、先学。

方法:读、思

五、后教。1.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1)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2)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3)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互相交流

2.抽生讲述故事梗概。

教师相机指导怎样讲述故事的梗概: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当堂训练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贺龙钓鱼部分,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对战友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环境的艰苦。

一、出示课题

《贺龙钓鱼》 伍之伦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贺龙钓鱼部分,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环境的艰苦,通过推想,体会贺龙对战友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3、运用所学方法,体会“简陋的渔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意”的含义。教给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贺龙钓鱼部。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学指导:

看贺龙钓鱼部分(11——14自然段)找出描写贺龙钓渔竿的句子,看看这是一根怎样的钓渔竿?

2、抽生说,(出示句子)齐读,从哪儿可以看出渔竿的简陋?(几根马尾、一根别针、一根树枝:材料的普通和数量少)

3、教师小结:几个简简单单的数量词加上普通的材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渔竿的简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边读边想,透过这简陋的渔竿,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和我们生活中的渔竿比一比,贺龙能选择其他的材料来做渔竿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环境的艰苦)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自学指导:看第二段,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环境的艰苦?

①、(出示二段1、2句)自由读,边读边想象,透过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粮食几乎完全断绝:没有吃的,有的奄奄一息,有的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有的因忍受不了饥饿误食有毒野菜而丧命,而更多的时候只有勒紧裤腰带忍受饥饿。老师相机介绍贺龙所带的部队的任务是断后和收容,更显出环境的艰难。

虚弱:脸色苍白蜡黄,瘦骨嶙峋,拄着拐杖,艰难地往前挪动,走着走着就摔倒,甚至永远都爬不起来了。联系饥饿、长途跋涉来谈。

伤病员增多:重伤的担架抬,担架不够就一个一个背,轻伤的几个互相搀扶。结合自己对红军过草地的了解来谈,主要有饥饿造成的胃肠病或食物中毒,高原引起的缺氧,呼吸困难,天气变化造成衣服单薄的战士不断生病,前面部队掉队的同志等。)

②、齐读第二段1、2句话。

③、透过文字,我们都能推想到那么多艰苦的场面,我们不知道的困难不知道还有多少。课文中还有一句话直接就告诉了我们环境的艰难。(第13段1句)

3、刚才通过联系上下文,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到了环境的艰苦。看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

4、(出示12段:师范读)贺龙手执钓鱼竿,一个人蹲在溪边的小树下。他留着短髯的厚嘴唇叼着个大烟斗,两眼专注地望着水面。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下,这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在书上作好批注。

5、交流。

五、先学后教三。

1、自学指导:齐读第14段,理解14段。

2、请你运用今天我们学的方法,说说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意”?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简单的批注。

3、交流。

4、第3——10段:采用朗读的方法分角色朗读。

画出描写贺龙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贺龙的崇高品质

5、第17、18段:透过贺龙的语言、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朗乐观的贺龙,我们的耳边还听到了贺龙那爽朗、乐观、感人的笑声,那不正展现了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17、18段。

六、当堂训练。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地方练习朗读,读出感情。

2、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都想到些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七、板书设计

贺龙钓鱼

舍己为人

关心战友

乐观幽默

第三篇:25,贺龙钓鱼

25,贺龙钓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并能理解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梗概

一,自学指导

(一):放声读课文,解决生字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自然段

解决不了的字

易错字 二,自学指导

(二):再读课文,画词语

要求:1,快速的读课文,画出文中红拼音词语,三字四字词语

2,自己或找同桌帮忙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解决不了的画“?”

三,自学指导

(三):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1,围绕贺龙钓鱼,作者都写了哪些事情。按顺序说一说。四,检测。

同桌互相说一说故事的梗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描写贺龙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贺龙在艰苦的岁月里的乐观、幽默以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 2,完成检测题

一,自学指导

(一):读课文,思考问题

1,三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从文中画出描写贺龙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二,自学指导

(二):分角色朗读3—10段,体会贺龙的品质

1,同桌分角色读,思考,从贺龙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从他的神态中,你又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自学指导

(三):自读11---14段,思考问题 1,从这几段,你觉得贺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2,贺龙钓鱼的技术怎样?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四,检测。完成课课练第53页第八题。

第四篇:贺龙钓鱼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贺龙钓鱼》导学案

刘湾镇赵庄小学

主备人:马建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过程与方法: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上下文的方法学习贺龙钓鱼部分,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

2.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环境的艰苦。

导学过程

一、初学课文,自学交流和检测。1.检查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的学习情况。

虚弱

政委

吩咐

撅嘴

短髯

腆起

支援

任弼时

牦牛

红鬃

竿无虚发

注意“腆”的读音,“髯”和“撅”的书写笔画。

2.利用补充课题的方法,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讲述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哪几自然段在写贺龙钓鱼?

二、合作探究,精学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如鱼竿的样子的描写,做鱼竿的动作以及贺龙和大红马之间,这几方面去思考。)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的1、2句“部队进入草地之后,粮食供给几乎完全断绝了。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身体十分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边读边想象,透过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说明了什么?

2.通过朗读,体现文中所描写的场景。

3.课文中还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这两句所描写的场景,你能在书上找出来吗?(这就是通过上下文学习课文内容,这样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十二段前两句的内容“贺龙手执钓鱼竿,一个人蹲在溪边的小树下。他留着短髯的厚嘴唇叼着个大烟斗,两眼专注地望着水面。”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下,这时,他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呢?讨论,交流。

(四)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在文中画出这些句子。并讨论交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运用方法,学习课文3---10自然段和17—18自然段。

通过分角色朗读,自由读的方式,找出并画出描写贺龙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并从中体会贺龙的崇高品质和精神,说一说,你觉得贺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精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什么作用?

四、情感升华,拓展练笔。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地方联系朗读,读出感情。

2.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都想到些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3.贺龙当时是总指挥,为什么单单写他钓鱼呢?

五、作业布置。

1.课下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多了解一些贺龙及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2.和别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六、学习检测。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犹豫--()

乐观--()

焦急--()

凝聚--()虚弱--()

故意--()

怀疑--()

简陋--()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释义。虚:①空虚(跟“实”相对);②虚弱;③徒然,白白的;④虚假;⑤虚心(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他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3)妈妈一向多病,所以身子很虚。()(4)这个片子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5)你要小心行事,谨防坏人乘虚而入。()3.说说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这笑声在空阔的草地上空散发开来,是那样悠远„„()(2)任政委拉着贺龙的手,不安地说:“老总„„你又把牦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

(3)这儿的鸟很多,有鹁鸪、蓝背、角鸡„„()4.开心阅读。《贺龙的故事》

为了给同志们寻找“粮食”,贺龙有一次外出钓鱼遇到危险,险遭不测。当时他带着警卫员走得很远,正钓的入神,忽听背后响起了枪声,回头一看,几十个反动武装的骑兵从不远处的一个草梁子上冲了下来,一边打枪一边“噢嗬、噢嗬”地喊叫,眼看就要冲到跟前了。几个警卫员迎了上去,“噼噼啪啪”双方对射起来,子弹呼啸着从头顶飞出。贺龙却毫不在意地继续钓鱼,因为他从子弹飞来的声音里听出危险性不大。直到又钓起一条尺把长的鱼,他才放下鱼竿说:“我去看看。”而这时骑兵吃了警卫员的“硬家伙”已经掉头向后转了。

(1)“粮食”加上双引号的作用是()(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已经掉()头向后转()了()。...(3)把“几十个反动武装的骑兵从不远处的一个草梁子上冲了下来。”改写词序,不改变句意。

(4)面对危险,贺龙仍毫不在意地钓鱼,这些说明了贺龙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第五篇:贺龙钓鱼说课

《贺龙钓鱼》说课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课件出示贺龙照片,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作者为什么不写贺龙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课堂伊始,我出示贺龙元帅的照片,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因有铺垫,质疑更加有的放矢。古人云:“学贵有疑。”“疑乃学之始。”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饱满昂扬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听写文中重点词语、生字,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字词的情况。

3、展示学生听写的字词,相机重点指导“撅”“髯”的结构和笔画、“腆”的读音。

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讲述故事的梗概。

5、教师相机指导怎样讲述故事的梗概: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精读课文,品析词句

1、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来?自读、交流、归纳,再朗读体会。

2、文中的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勾画出有关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重点指导。抓住贺龙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他的幽默和为战友着想的精神。

4、精读

(3)小结:这句话是对贺龙的高度赞扬。贺龙在困难面前的乐观、幽默鼓舞着大家,在缺粮少食的境地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大家。

6.细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