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
一、教材分析
《巴东三峡》是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一种形式------游记,条理清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也是初中生学习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特点,要重视品读、欣赏,把握作者写景的层次思路及对景物描写所用到的方法、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游记散文,根据侧面了解,学生中一部分有外出游历的经历,“行万里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社会人情风物的认识。加之小学阶段和平时的阅读,初中学生对这类文体有所接触,因此对他们说来说,学习游记散文不会太难,教学中只要重视引导,把握学生对游记的学习充满兴趣的主动性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初步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掌握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表达手法的多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长江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三峡景色及作者描绘三峡景色的方法。
2、难点: 怎么抓住三峡的景物特征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五、教法与学法
• 比较式和讨论式
•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受、交流为主
• 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六、课时:三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查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袅 崆 秭 壑 夔 浣 滟 滪 瞿
2、凝望、玲珑、险峻、袅袅、悬崖绝壁、浣妆
二、导入激趣、走近三峡(展示图片、交流印象)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一)自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与讨论:
1、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重点介绍了什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点拨:游踪。先总述,然后分别记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2、根据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 总写(1、2):三峡总印象。分写(3---10):具体描绘三峡。
①、西陵峡(3---6)滩多水急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有江南风韵
崆岭峡:山险峻水湍急
米仓峡:山更险峻(人文景观)
②、巫峡(7、8)最奇险最秀丽(窄、急、曲折、多滩)
③、瞿塘峡(9)峡短水急 人文景观 总写(10)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二)、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
1、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明确:让读者置身于三峡险恶悲凉的氛围中,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
2、三峡有何特点? 明确:奇伟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巫峡”并不是三峡中最长的,为何“巴东三峡巫峡长”?第(2)段中,为什么只写三峡中的巫峡?
点拨:巫峡的江最曲折,滩流最急,给游人的感受最惊险,因而在心理上是最长的,以此可以最富代表性地写出三峡的险恶。在(2)段中只提巫峡,因它在三峡中最有代表性,最负盛名。因此在总写宜昌到重庆的地势特点时,着意提到巫峡,目的还是在于给读者留下三峡山水险恶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
1、积累字词。
2、郦道元的《三峡》与本文相对照,有哪些不同之处?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1、学生字词落实情况
2、思考:写游记要重点注意什么?
二、研读3——6段
1、文章写西陵峡,写了哪些地方?
黄猫峡 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2、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黄猫峡的特点。(品语言)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3、黄陵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点拨:前面枕水,三面围树。见不到的竹子倒悬着红色紫色的小花,庙的颜色和样式与山水和谐。有浓郁的江南风光。
三、阅读第7、8段
1、请你谈谈巫峡最能打动你的景象是什么?
明确:巫山云雨。
2、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用,了解游记丰富生动的语言。(1)写江水之险(2)写山之高峻(3)写巫山云雾 示例:
(1)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3)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四、作业
1、搜集与三峡相关的诗文,感受三峡风光在文人笔下的不同特点。
2、写一景物片段,突出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情感体念。
3、自学第九段,试小结这一段的写法。第三课时
一、课前交流:
1、思考:第九段在除了写自然之景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几处古迹? 明确:既表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文化景观,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又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交流探讨,师生小结。
3、齐读这一段。
二、归纳课文,总结学法
1、概括本文的主文的主题
点拨: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突出了祖国山河壮丽。
2、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点拨:采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反衬的手法突出三峡的险恶。
生动、形象、具体。
3、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拨:(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形象地概述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这是全文的基调。
(2)“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算鬼门关”,极现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显现后面的崆岭滩,后句笔锋一转,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3)杜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作者在文中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如群马奔驰,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4)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非常精炼地概括出黄陵庙一带景色之美。
(5)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小结:画龙点睛,渲染气氛,增添文章的韵味。
4、练习检查:试分析以下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1)、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垂杨、花突出了黄陵庙有江南风味。(2)、青滩叶滩不算难,崆岭才是鬼门关。对比,突出崆岭的险恶、可怕。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字妙,写出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5、讨论作者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点拨:由开始的“赞叹”,“恐怖”,到后来的惊惧紧张与轻松舒畅并存,到最后的“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6、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析游记的特点:(1)、点明时间、地点
(2)反映游踪及观赏顺序(3)抓住景物特色(4)做到情景交融
三、课后作业与运用拓展:
阅读以下诗文图片进行写作。假如你是中国青年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片篇500字左右的《三峡自然风光解说词》
第二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教学内容、过程: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小黑板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2抽学生发言。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3师生一起理清文章结构。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huàn)妆(zhuāng)滟(yàn)滪(yù)堆(duī)凝(níng)望(wàng)玲(líng)珑(lóng)险(xiǎn)峻(jùn)悬(xuán)崖(yá)绝(juã)壁(bì)古(gǔ)褐(hâ)苍(cāng)苍(cāng)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作业布置)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2请学生朗诵。3评价。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第三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
石狮八中 蔡锵锵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3.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4.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5.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郦道元的《三峡》导入。
二、简介作者与三峡概况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四、细读课文,分析结构
1.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第二部分(2~9自然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自然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
五、小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欣赏一下三峡的美景吧。
第四篇:巴东三峡教案
一、设计说明
《巴东三峡》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作者的游踪,接着品味文中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然后在“小导游”的活动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再组合,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把握景物特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形图”“今日三峡风貌”等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地形图”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以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随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赏“巴东三峡”的奇美景色。(附作者简介)
(三)通读感知,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学生在展示台上指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择三峡的其中一段,准备解说词。
(四)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语言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讨论解决。
(五)研读讨论,精读品味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自由读七、八两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3.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段,重点在方法指导。
(六)积累知识,突破难点
1.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游客的心理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讨论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展示“今日三峡风貌”课件,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2.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3.课外活动:游览本地一处景点,简要介绍其特点。
第五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东”指四川东部。文章以“巴东三峡”为题,鲜明地告诉了读者这篇游记的写作内容。
2、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3、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这是作者游览长江三峡后为其雄伟壮丽的景色所震撼而写下的一篇游记,文章主要描写了长江三峡的景色特点:奇险、美丽。
4、学习生字:
鲤鱼(lǐ)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
袅袅(niǎo)情绪(x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
浣妆(huàn)秭归(zǐ)
壑(hè)蔚蓝(wèi)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
滟滪堆(yàn yù)
5、理解生词。
6、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是按空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方式,将文中数量众多的景物进行了有条理地梳理,有序呈现,不仅便于将景物写得更具体生动,也便于读者理解。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令人赞叹而恐怖。
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二部分:(3-9)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具体描述游三峡的经过和感受。
第一层:(3-6)写作者游览西陵峡的经过。侧重写山势之高峻、水势之急缓。第二层:(7-8)写作者游览巫峡的经过。侧重写山水的奇险美丽、云雾的变幻多姿。第三层:(9)写作者游览瞿塘峡的经过。侧重写瞿塘峡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第三部分:(10)写走完三峡,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侧重写心情的放松,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本文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二、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指名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三、细读课文:
1、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
2、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3、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4、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5、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崆岭滩也极险,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6、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7、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
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四、教师小结:
这篇游记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二、品味语言: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3、“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4、“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比喻)
5“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比喻)
6本文是怎样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描写不同景物的?随着看到景物的不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描写巫峡江水之险,作者连用了四个“险”字,这是排比修辞;而在写巫陕山峰之高时,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等;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改变,如看到险恶山水之景时,有“恐怖”有“赞叹”,而看到宁静美丽之景时,心情则无比“愉快”“轻松”。
三、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引用一些诗、谚、典故,渲染了气氛,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使游记增添韵味。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典故)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三峡自然景色的同时,又写了哪些人文景观?其作用如何? 明确:黄陵庙、王昭君浣妆的香溪、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写两岸的人文景观,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大大地丰富了三峡之美。
五、教师小结:(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触和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练习
1、巴东三峡
总写游三峡的感受:凶险三峡,紧张异常。写游三峡的见闻: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写游三峡后的感受:通过三峡,身心轻松。
————巴东三峡,雄伟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