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课例2 组徽组歌

课例2 组徽组歌



第一篇:课例2 组徽组歌

课例2 组徽组歌

【活动目标】

1.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小组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2.培养创新意识。

【活动主体】

初一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白纸16K、8K、4K若干、铅笔、圆珠笔、橡皮、彩笔、助教1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组队及小组的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组长、号手、组名和口号,都体现了自己小组的特色。为了更加突出小组的特色,这节课各组来共同编创自己小组的组徽和组歌。

二、体验活动

(一)拟创组徽组歌 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组徽:各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组徽的整体构思,将草图画到8K的白纸上。

组歌:1.各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组歌,组歌的设计可以先选定一首比较熟悉的旋律,在此基础上去适当改编歌词作为小组的组歌,组歌可以是一首歌的一段也可以是最高潮的五六句。歌词要积极健康向上,歌曲要体现小组的特色和凝聚力。

2.将组歌的歌词写到16K的草纸上。3.活动时间约为20分钟。

助教:给各组发下16K和8K的白纸、铅笔、圆珠笔、橡皮。学生:各组成员开始创意组徽组歌。教师与助教:巡回观察指导。

(二)绘制组徽、排练组歌 教师:讲解活动规则

1.每个小组领取1张4K白纸,五只彩笔。

2.绘制在白纸上的内容包括:组名,口号,组徽,组歌,成员签名。白纸的右下角写上**班级,**年**月**日。3.绘制完毕后排练组歌,组歌要排练整齐。4.时间为25分钟。

教师与助教:给各组发下白纸与彩笔,巡回观察指导各组创作情况。学生:开始按要求活动。

(三)组徽组歌汇报展示 教师:讲解活动规则

1.汇报内容包括:组名、组徽及解释、组歌、口号。2.汇报形式自由确定。

3.评分规则:士气满分2分、纪律满分2分、创意满分4分。4.汇报完毕后有人喊“汇报完毕”,号手喊123,全班同学给予鼓励。学生:各组依次展示汇报组徽组歌。

助教:组织学生汇报,维护其他小组的秩序和纪律,按教师要求根据汇报情况给予加分。

三、交流分享

(一)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学生:每个人将自己在这个活动中是如何做的,以及创作的心情和感受都说出来,由一个人负责写到纸上。所有人发言完后再次进行补充。

助教:给每组发下纸、笔,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集体分享

学生: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小组讨论交流的内容加以汇报,发言完毕后予以鼓励。助教:关注其他没发言的小组,并进行发言计分和总分。教师:宣布最后成绩,表达欣赏和鼓励。

【建议与说明】

1.该教案在初一上,一开始上课时组组小组汇报展示与组歌是在同一次课,但时间非常紧,并且各环节活动不充分,多次修改之后将组组与小组汇报展示作为一次课,组歌组徽设计作为一次课,这样以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己创意,展现自己小组的风采,从而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展示活动的评分标准都有三项:纪律、士气、创意。纪律分包括设计排练过程中有无胡打乱闹、不尊重他人、不参与集体活动、不和睦不团结的情况,也包括在展示时有无不文明观众现象;士气分包括声音响亮度、整齐度、配合默契度、人员精神面貌等;创意分组徽含义的挖掘、歌曲的编制、汇报表演形式的创意等。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仍然有这一要求,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创新意识。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大胆编排,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开放自我,活跃自我,在活动中体验本真的自我,体验创作的快乐。

4.在这节课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活动用品的发放与收回问题,铅笔、圆珠笔、橡皮、彩笔。特别是彩笔,要嘱咐好颜色的盖子不要扣错,活动用品及时送回,稿纸放到纸篓里而不能撕掉随便扔在桌子洞里。

5.在个别纪律特差的班级,通过展示组徽组歌,也可以较好地展示小组风采,发扬小组精神。

附录:学生活动成果(队歌歌词)摘选

胜利队:胜利胜利,你是我的骄傲,勇争第一,是我们的口号。为你拼搏,我们为你进取,你的名字,就要响彻云霄!

奋进队:奋进奋进,永创第一,努力拼搏要牢记,加油干尽力拼,严守纪律勇争第一。啊,奋进奋进,奋进中有我,奋进中有你,奋进使我们团结一心,战胜困难,加油打气,努力奋进得第一。

卓越队: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心理课堂心理课堂教会我,团结就是力量,超越就是梦想,卓越卓越,不断超越!

团结队: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未来梦想前进,让一切艰难困苦死亡!向着理想、向着未来、向着大学梦发出我们的力量!

勇敢队:我们是勇敢的团队,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卓越的团队,用生命点燃未来。勇敢的团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壮丽的誓言,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胜利永远属于我们勇敢队!

博越队:抬头看看天,月亮在笑,低头看看地,浪花在跳,这个世界我们多渺小,只要努力就会心比天高。快快快,冲冲冲,博越队员在行动,驾驶着胜利的快车,奔向光明的前程。快快快,冲冲冲,博越博越,追求卓越!

胜火队:我要向前飞,我是胜火的团队,心中潜藏着待放的梦想,如果你给我热烈的掌声,我将为你展现我的美。曾经被风吹,我是胜火的团队,勤奋向上是我们的誓言,如果你给我热烈的掌声,我将为你展现我的美。

先锋队:先锋在唱歌,温暖了大伙儿,白云悠悠蓝天依旧,笑声在漂泊。在这个大家庭,我们团结生活,看见远方天国,那璀璨的烟火。在我的心上,团结是力量,灿烂的星光,永恒的徜徉。一路的坚持,照耀我前方,辽远的边疆,随我去远方。

第二篇:组训--组徽

一组:

组名:重拳队

组号:重拳出击 永争第一

目标:拳头象征着力量与团结。加油!我们小组一定是最棒的!组徽:

组名:天使之翼

口号: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自信就会成功!

目标:上天给予我们一百次失败,但是我们会在第一百零一次爬起!

组徽:

组名:快乐无极限

口号:齐心合力,快乐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标:脚踏实地,挑战自我;人人参与,展现自我!组徽:

组名:扬帆起航

口号:劈波斩浪,定创辉煌!

目标: 海到尽头天为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组徽:

组名:千里之俊

口号:路行千里,知书达理!

目标:勇往直前,超越自我。励精图治,冲向第一!

组徽:

第三篇:组歌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⑵ 了解纪伯伦和其艺术风格。

⑶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能力目标:

⑴ 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⑵ 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⑶ 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3、德育目标: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同学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富含哲理。教学中要引导同学反复朗读,感性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自读·点拨法:

文章属自读篇目,教师为同学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并通过点拨提示,扩展同学的阅读体会,培养发明性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点拨研习,理解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比较延伸,体会纪伯伦天籁自鸣散文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多媒体显示纪伯伦像)

同学们,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和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之一。他为中国读者所晓喻,很大程度是因他天籁自鸣的散文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2: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经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中的两首,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波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兴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自己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凄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溢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溢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和《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续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和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溢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溢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示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同学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他人的意见。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长吁短叹。

盛气凌人:高傲的气势逼人。

2、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教师提示: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考虑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课文节选的两首诗在翻译时都着意布置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feisuxs 原文地址http://www.feisux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493)的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很好地体现了纪伯伦极有个性的语言艺术。

请同学们边诵读边找出诗中的韵脚,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

同学朗读体会,教师以《浪之歌》为例点拨:《浪之歌》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

同学自主找出《雨之歌》的韵脚。

3、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同学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身的感受:

同学积极发言,教师归结:

生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作者艺术地描绘了极有灵气和个性的“浪”和“雨”的形象,寄寓了深邃的生活哲理。

生2:诗人借“浪”和“雨”的物象,抒发的是广博的“爱”的情志。

生3:诗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形象地传情达意,显示了

4、同学通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同学的疑难问题有: 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⑴ “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⑵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若无其事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⑴ 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意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只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意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⑵ 文章是经由母语作为中介的译作,“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一句在语意上比较含混,但基本不影响全篇的理解。苏玲把此处译为“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宁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世界散文诗精选》)就相对比较明晰。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同学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⑴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⑵ 《浪之歌》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⑶ 《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同学精彩交流,教师引导:

⑴ 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这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涨落运动就是潮汐,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而不是一次,“昼涨称潮,夜涨称汐”。科学地讲,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诗中的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黄昏,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⑵ 诗中的前四节,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而且,这个女性化的形象在诗中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诗的末尾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身的坚定的声音。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海浪对爱情的态度,曲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爱。

⑶ 在《雨之歌》的绝大局部,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诗中灵活地多方面运用了拟人手法,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置,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相应加以拟人化,另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飞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所以,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的语意递进伸展,引领心灵去触和那些平日里遥远的记忆、梦想。

2、请同学们延伸阅读纪伯伦的《花之歌》,试品析诗中花的形象的丰富感性内容:

(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天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生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黄昏,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观察;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教师提示:诗中花的形象既给人以审美愉悦,又启迪生活理趣。作者诗意地展现生活空间,“有感于情,有结于心”,使作品具有真挚的灵魂。平易中发掘隽永,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恰是纪伯伦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3、多媒体展示影音资料,师生大声诵读全文。

五、课堂小结

第四篇:《组歌》

《组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

2、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通过仿写锻炼学生的自由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纪伯伦,K.J.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

二、学习生字、词

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镶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翱翔 夜阑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宝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的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看导读)

2、讨论: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教学参考书》P96最后一段)

《浪之歌》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中,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的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的寓意,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眠”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德满腹的爱情,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海浪对爱情的态度,也正试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纪伯伦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雨之歌》

它主要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连接起来。

文中的空间感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霓,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让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方面,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诗歌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3、朗读:在对诗歌的感情有了进一步体会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指导、齐读)

四、发挥想象力,仿写散文诗

1、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2、其它的修辞手法。

五、作业

第五篇:课《长征组歌》两首》导学案

《长征组歌》两首》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2、通过品味诵读,体会诗歌情感并学习诗歌表达艺术。

3、感受作者对红军才智、毅力、理想的讴歌。

学习重点 感受作者对红军才智、毅力、理想的讴歌。

学习难点 通过品味诵读,体会诗歌情感并学习诗歌表达艺术。【知识链接】

《长征组歌》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已诞生了四十多个春秋,当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知识,搜集、整理、欣赏《长征组歌》有关音乐。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压黔境()

乘胜()

重飞渡()雪皑皑()

泥毡()

2.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是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能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2.这两首歌词的开头几句用的都是三字句,有怎样的作用呢?

3.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

4.《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5.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当堂训练 拓展提高】

1.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项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