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绝品 说课稿

绝品 说课稿



第一篇:绝品 说课稿

《绝品》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说《绝品》。

一、说教材

《绝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职业模块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四单元以“职业和理想”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以或朴实、或奇趣的人生故事,向我们展示不同职业对于理想的追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学生阐释文章、欣赏小说的能力。

作者是河北作家谈歌,他有一系列以“绝”字开头的作品,自称为“笔记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古朴、篇幅短小、文化味浓。本文以“绝品”为线索,通过出让、收藏、赠送国宝的传奇故事,塑造了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三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热爱国家民族、忠于朋友信义、坚守职业道德的高尚操守。

二、说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因为大专班一年级的教材没有小说这一题材的文章,而小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加上《绝品》这篇小说既具有故事性又具有思想性和文化味,所以我选择了这篇选读文章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一年级没有学习小说,二年级大专班的学生很期待本单元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淡忘了小说的基本常识。尽管他们对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形成对人物的初步认识,但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会仅停留于表面,没有沉到作品深处感悟的习惯。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和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大纲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阐释文章主旨。

2、学习小说以人物言行塑造形象的方法。

3、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和讨论,从多角度理解文题“绝品”的含义。

2、通过反复品读人物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所具备的重诺守信、义薄云天、保护国宝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品读人物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绝品”的多层含义。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情,通过任务驱动法、朗读法、讨论法展开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中提到了两个绘画专业词汇,装裱和倒揭,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产生疑惑。所以,在导入环节先展示两幅装裱前后的作品使学生对装裱技术有直观的了解,再简单介绍倒揭技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我设计导入时尽可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欣赏装裱后的字画,学生会惊叹装裱技术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复述情节,初步感知

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包括小说三要素、情节的四个阶段、塑造人物的细节描写等。明确学习小说的第一个任务:梳理情节,复述情节。

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快速浏览全文,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阅读后复述故事情节并加以适当的点拨,以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达到整体初步感知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角色扮演,品析人物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的性格。

1、提问

“绝品”指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这幅画是绝品。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板书:画绝)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板书:技绝)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向学生出示了具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2、讨论

同学们的想法似乎只停留在这幅画上,文章能称之为“绝品”的还有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板书: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重情重义 一诺千金 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人物的角度,精神境界的层面分析“绝品”的内涵。由于学生个人经历与人生体验不同,决定了各自对文本的解读,对“绝品”的理解也不会相同。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体验,重在让每一个学生有所领悟与体会,贯彻素质教育课堂要面向全体的要求。

(四)纵深理解,突破难点

1、提问: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通过文中很多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2、指导学生用跳读法找出文中社会环境描写的语句。

“民国初年„„”“再一年,三爷店铺中的伙计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地告诉三爷„„”“又过来几年,战祸迭起。”“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又一年。三爷让土匪绑了票。”

这些社会环境描写显示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民国时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找出自然描写的语段,教师范读。

门外已经是漫天大雪。

王商人追出门来,呆呆地看着刘三爷由下人搀扶着一路去了.雪,哑哑地落着。四野一时无声。”

提问:置身与此景此情之中,顶着满天大雪,望着三爷远去的身影,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

小说结尾处的这段自然描写渲染了悲壮肃穆的气氛,衬托人物的高贵品格,语言不多,却极具表现力,正所谓无声胜有声。

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他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

4、学生齐读最后四段景物描写,回味这响彻天地,余响不绝的“绝品”。总结:小说的环境描写不多,但与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紧密结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以及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简洁而又颇具意蕴的语言风格,深受其精神的感召。

(五)归纳小结,扩展练习

归纳小结: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请就横批“绝品”所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或自编对联。上联: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 下联:

教师示范: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六)板书设计

绝品

画绝(宝中之宝)

技绝(天下一流)

人 绝

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七)作业布置

运用小说学习的方法自学《青龙偃月刀》。

第二篇:绝品

《绝品》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财经学校 徐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小说的三要素出发,学习小说的阅读方法;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从多个角度把握“绝品”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中人物“铁肩担道义”的伟大人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感悟人物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和令人仰止的职业理想与操守。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品味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体会做人的原则与职业的操守。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先将小说看一遍,再朗读两遍;查找作者谈歌及书画装裱的有关资料;

2、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明确任务:

第一组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第二组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组分析小说的环境和“绝品”的意义; 第四组联系实际谈职业理想与操守。

二、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吗?那拿着“宝贝”的主人,一听专家说自己拿来的东东是宝贝,那神态,那表情,真是兴高采烈、激动万分啊!同学们赶紧回去翻箱倒柜,掘地三尺,看自己家里有没有祖传的宝贝?呵呵,没有也不要失望哦。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但毕竟年代久远,再加上历史的动荡,能流传下来的宝贝已然不多了。特别是珍品,更是罕见!每一件珍品的背后,几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珍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学习谈歌的《绝品》。

三、走近作者:

谈歌,原名谭同占,河北顺平人。主要作品有《绝唱》《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 “绝”字小说系列。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四、知识点拨: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依托,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文本解读:

1、第一组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装裱店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开 端:相识知己 从不斩价

发 展:高价买画 悉心收藏

高潮结局:赎画知价 无偿转赠

2、第二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常先生: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刘三爷: 重情重义

一诺千金 王商人: 舍利取义

不忘祖训

3、第三组分析小说的环境和“绝品”的意义;(1)小说的环境:

社会环境:民国初年 战祸迭起

军阀混战

土匪横行

自然环境:漫天大雪 四野无声

社会环境如此,国宝保护着实不易!

自然环境:漫天大雪,四野无声。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在这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对朋友的一诺千金,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2)分析“绝品”的意义:小说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乃至王商人,可谓人中的绝品;常刘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画:唐代珍品

画中一绝 技:倒揭三层

技艺一绝 人:义薄云天

人品一绝 情:肝胆相照

友情一绝 神:沿袭传承

绝品不绝

六、拓展探究:

第四组联系实际谈职业理想与操守。

1、文中人物有哪些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职业素养:

职业知识 常先生:学问大,善谈。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刘三爷:考过秀才,饱学。职业技能 常先生:倒揭三层,天下绝技

王商人:辨得国宝,识得绝技(2)职业精神:

敬 业 常先生:为革命视死如归

王商人:谨遵祖训,饿死不卖收藏

诚 信 常先生:推荐字画,大多国宝

王商人:重义轻利,退还国宝

刘三爷:重情守信,转赠绝品

2、我们职校生要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应有怎样的职业理想与操守?

围绕敬业、诚信、知识、技能等方面谈。

七、教师点睛:

《绝品》表面看,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坦诚、守信。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先做人,后做事”,我们职校生要努力铸造自己崇高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

八、课外实战:

利用双休和假期时间,应聘到用人单位兼职实习,亲身体验职业人有哪些基本要求,写一篇实习体会。

第三篇:绝品

一、一 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二 讲授新课:

(一)掌握字词。

装裱(biǎo)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半晌(shǎng)

怔怔(zhèng)战战兢兢(jīng)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

(二)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二、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三、理解课文

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绝在何处? ①画,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价值连城。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咛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②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的,这种装裱技艺也堪称一绝。

③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可谓一绝;

④常刘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一绝。

在保护国宝这件事上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身上体现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重情重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慷慨赴难的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正面与侧面结合)语言、行动细节,环境描写等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4、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四、小结

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第四篇:绝品doc

《绝品》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能力目标 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 态度 观念目标:

1.学习主人公热爱和保护祖国艺术珍品的爱国精神; 2.感悟人物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教学难点:感悟人物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 讨论归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每一件的珍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看看珍品背后的故事,学习《绝品》。

二、1、作者简介。(幻灯片)

谈歌:谈歌,原名谭同占,河北顺平人。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绝唱》《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 “绝”字小说系列。

2、检查预习,正字音字义

装裱(biǎo)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半晌(shǎng)战战兢兢(jīng)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触动,一点没有动心。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三、快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本

1、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朗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重读文本 分析人物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刘三爷

常先生

王商人 马氏(略)刘三爷

(1)刘三爷听说常先生被杀,有什么举动?表现怎样的性格?

(2)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慷慨豪爽 坦诚仁义 重信守诺 重义轻利 信赖朋友 珍视友情

常先生

(1)联系全文,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

(2)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

技艺非凡 信赖朋友 深谋远虑 为祖国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王商人 识大体 明是非 遵从古训 深明大义

五、再读文本 重点研读

联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讨论:常先生、刘三爷,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2)课文的标题“绝品”有几层含义?

六、拓展延伸

回顾历史,关于诚信的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

诸葛亮白帝城托孤

关羽走单骑

七、课堂小结

《绝品》表面看,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八、课后作业

1、搜集历史上或者现实生活中关于诚信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名言,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唐代古画 重信守义

绝品 舍生取义

装裱技艺 深明大义

第五篇:《绝品》教案

《绝品》导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

2、学习并积累本文精短含蓄的语言。

3、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字里行间的精妙语言,欣赏小说对人物的精彩描写。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一、导语。

今天,我们一期走进一个故事,这里有画、有人、有情、有义。这就是谈歌的《绝品》。打开书,我们共同学习《绝品》。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整体阅读。

(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 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 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五、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明确:“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二)二“绝”——装裱技艺 1.找出相关语句: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2.补充书画装裱知识: 三分画,七分裱!装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书画墨宝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贵画作文物因此不致湮没失传。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三)三“绝”——人

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1)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2)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4.文中马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衬托作用:以马氏的多疑与对藏品的处置衬托刘三爷的重信守义。5.学生讨论,重点分析刘三爷的形象。

(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2)马氏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卖了字画,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又送给了王商人?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6.讨论:

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四)小结。

“绝品”泛指最宝贵,最珍贵的物品或艺术品,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

二、无人能及。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如果说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实现了“铁肩担道义”,那么作者则真正做到了“妙手著文章”。文章精短含蓄,标题内涵丰富,构思绝妙奇特,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在读者心目中也可称为绝品。

六、布置作业。积累字词

板书设计:

技艺(天下一流)

常先生: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绝品

刘三爷:重情重义

一诺千金

义(宝中之宝)

友情(肝胆相照)

王商人:舍利取义

不忘祖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