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 袁园(5篇)

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 袁园(5篇)



第一篇: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 袁园

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

界首市西城中心校 袁园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音乐 课时:2 这节课是选自广州花城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欣赏男高音独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即兴律动和拓展。《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在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歌曲大多一字一音,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的形声衬词“郎郎啋光啋”,表现了歌者悠然自得的喜悦心情,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课题:《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高亢明快的歌声来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学习波音、连音的演唱方法,并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

2、通过教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喜爱民歌的感情。

3、唱出民歌的的风格,能用高亢入云,乐观爽朗的声音来演绎这首歌曲。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2、学习波音、连音的演唱方法。

3、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的波音、连音的部分,从而进行歌曲的表演。

教学难点:

熟唱波音及连音部分,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是流行在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为五声商调式,拍,一段体结构。它反映了旧时代的劳动人民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的乐观情绪。现在的农家孩子常常唱着它上山砍柴,更抒发了他们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也表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愉悦自得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首五段歌词的分节歌,每段上下两句,音域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旋律多由级进发展而成,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第二句结尾处用延长音抒发情感,使得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由于歌曲音域较窄,起调高,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它的歌词纯朴简洁、生动活泼,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朗扯光扯”,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并用它将各段歌词较为自由的韵脚协调起来,显得自然流畅,独具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作曲家黎英海对这首山歌进行了加工整理,使其成为许多男高音歌唱家演唱的优秀曲目之一。

四、教学方法

通过谈话和观赏,使学生了解四川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感受四川人民纯朴的民风以及了解山民爽朗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在前两个学期同学们已经见识过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本土音乐文化,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重温前两册的歌曲(播放歌曲《鄂伦春小唱》、《捕鱼歌》、《凤阳花鼓》、《草原是我家》)

2、师:同学们谁知道它们是哪里的民歌?曲名是什么?你们能把它唱出来吗? 生:……

3、师:新课题—继续走进“多彩的乡音”。

(二)初步感受四川民歌音乐。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随着音乐做律动)。

2、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民歌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

生:……

3、师: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四川呢? 生:……

(三)了解地域。

1、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看地图、说民俗,四川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素材,音乐特点,这样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体系。老师,今天来给同学们介绍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所要表现的内容。

2、师:四川简介:人称四川为“天府之国”,是位于我国中部偏西的一个大省,简称川或蜀。省会城都。四川古称巴蜀,其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物产丰富,人多族众。“天府之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那里有多姿多彩的九寨沟、峨眉山、长江三峡、自贡恐龙、乐山大佛与睡佛等自然景观,有蜚声中外的川戏、川酒、川菜、蜀锦、蜀绣、年画、川茶等丰富的民俗文化,又有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傈僳族、摩梭人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还有魏、蜀、吴三国时代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庞统、赵子龙、马超等著名历史人物及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人杰留下的遗迹。时代生息在这里的汗、回、藏、彝、苗、羌等十多个民族的人民,不仅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询丽的民间音乐文化。

(四)学习波音、连音的演唱方法。

1、师:概述连音线、波音。

“︵”是连线。连线划在两个相同音高的音上叫连音线。它告诉你:要将两音的时值加起来。例:1=C

0

连线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高度的音上称圆滑线。它告诉你:要唱(奏)的圆滑、连贯。

“﹏”称波音(又称涟音)记谱:

演唱:

. . . 3 2 .

2、师:请同学们口读手拍,均匀的排出节奏。

3、出示有波音、连音线的旋律:让同学们小声用“啦”哼唱旋律,(教师指出不足之处,提出用高亢明快的声音演唱)。

4、跟琴轻声用“啦”哼唱波音、连音线部分。

5、演唱波音、连音线部分,初次演唱。

6、教师进行小结,加上情绪,完整演唱带有波音、连音线的地方。

(五)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老师演唱时学生配合吆喝唱衬词“罗儿”“朗朗扯光扯”,简单而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整首唱下来,加上前面听的差不多让学生感受了许多遍,学生就自然会唱了。

2、再把学生分成两组来合作演唱,“衬词组”演唱时手拍节奏,“歌词组”边唱边根据内容自编动作来表现。

3、分析、讨论。歌名 拍号 节奏

旋律

调式

情绪

风格

特点 速度 力度 《太阳出来喜洋洋》

连续八分节奏显得很急促 上下小起伏 五声商调式 乐观 速 强

(六)小结:

衬词和波音的运用 中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开心吗?说说你的收获吧。生:……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都感受到了《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和特点,请以后了解更多的地方民歌,学习更美的音乐。

(七)齐声演唱歌曲跟着音乐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反思

面对这一实施后的教学设计,新鲜之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主动感知、探究、合作中获得音乐知识,愉悦感受的学习目标如期达成,作如下的反思: —、善用多媒体课件,能发挥电教手段的职能和效用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它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把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本节课将其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能发挥它非同寻常的职能和效用,显出歌词中难以表达的深邃的情感内容、异域风光、音乐意境,产生愉悦学生身心和便捷学习途径的动感效果。在导入教学环节,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四川九寨沟旖旎的风光:那里千峰竟秀、万壑争流,平畴吐翠、群瀑流光,众兽竞技、百鸟和鸣!同学们被眼前的秀美景色给迷住了,恍然置身其中,带着这种愉悦的、美的心情进入新歌教学,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展示教学的基本功,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即教学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 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使学生产生心向音乐、神往音乐的教学默契,对教与学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诚如有位学者所说:“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宝藏。”本课在教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时,我进行了声情并茂的范唱,伴随着高亢、激昂的歌声,孩子们陶醉了,精力专注了,情感向学了。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对老师的钦佩和信任。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而有节奏,师生双边配合默契,交往自然,情感融洽。

三、倾泻激情的课堂用语,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本课的表现歌曲环节,我让男生齐读第二段歌词:“手里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要求读出当地人勇敢无畏的性格,先给以倾泻激情的语言表达示范,再引导学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此段。在第五段的处理上,我提供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给学生选择,井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选样了齐唱,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才更能表现出这种气氛。我的倾泻激情的语言和循循引导的细腻情感,热烈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既品味了歌词的意义和情感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生活外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孩子们能忘情地表演和歌唱,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情,整个课堂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音乐海洋中。这样的“主”唱“辅”引,生师共振,整个课堂学教谐融、生机勃发,赢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我以为在大力倡导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中,切不可顾彼失此,忽视教者的导引作用。只有合比适重,和谐融合,音乐课方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胜数稳操。

第二篇: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1、体验并接纳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2、上波音及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特点、四川风土人情(背景音乐:《康定情歌》)1、师生问好

2、师:刚才在课前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生:《康定情歌》

师:谁知道《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生:四川

3、师:四川是个美丽的地方,有谁知道四川有什么好吃的?

生:四川有火锅

四川有九寨沟┄┄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真想马上坐飞机去四川品尝美味。我还听说四川话特别有意思,谁能学说一两句?

生:┄┄

师:四川的方言真有意思。下面我们就学着用四川方言来唱一句话

5 06 22 65 6 02 6 0 哐

扯 郎郎 一哐 扯

哐 扯(1)师范唱

师:“扯”字在四川方言里唱“che”,我们来学唱一下,好吗?

(2)生学唱(3)师:这句旋律让你想到了四川人们在干什么?大家的歌声让我想到了四川的樵夫挑着担子在山上行走的情景,我们一边唱,一边来模仿他们挑担的动作。

(4)生边唱边做挑担行走的动作

(二)、感知、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听范唱

师:大家表演得不错,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大家刚才唱的这一段就像他们劳动时喊的号子。(师重复唱一次)另外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既消除疲劳、由愉悦了身心,老师这儿有一段四川农民清唱的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生听原汁原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好不好听?音乐家们也觉得好听,所以他们把农民唱的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改进,就变得更好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

生听童声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一次大家的感受还和刚才一样吗? 生说自己的感受 2、学唱歌词

(1)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28页,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下,括号里的衬词先不读。

(2)师范读衬词

师:下面大家读第一段歌词,老师把衬词加进去。(3)生学读衬词

(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3、学唱歌曲

(1)随琴轻唱第一段

(2)纠正切分节奏、上波音的演唱(3)随琴轻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各段

师:刚才大家唱的时候,五段的歌词都用一种速度来唱,是不是有些单调?谁能动脑筋把哪里变化一下?

(2)欣赏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样唱的感觉好多了,但大家唱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如果改成合唱就更丰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3)用合唱的方式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a 练习引子

b 练习喊叫声

c 练习歌曲中的二声部

师:刚才他们唱的二声部和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唱的旋律很相似,我们把它加进去。5、课堂小结

师:大家的模仿能力、演唱水平都很高,老师很佩服。同一件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刚才,我们就听到了农民、合唱团的不同处理,人们还尝试用民族乐器来表现它。就让我们在中国民乐“唢呐”演奏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一节课吧。(在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第三篇: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授课教师 应雄

内容: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目的:

一、体会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的真挚感情。重点: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难点:随着音乐画线条,并说出理由。教具:琴、多媒体光盘。板书:

太阳出来喜洋洋

(男声独唱)

四川民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渔篓》这首歌你还会唱吗?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

二、集体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渔篓》。

三、创编与活动:

师:“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跟渔家的小姑娘一起到海边走走”。(进行课本P32创编与活动)

1、看看海边的小朋友填了哪些音符贝壳?

2、你能填一填吗?(集体进行创作)

3、请同学们将创编好的音符唱一唱,比一比,看谁唱的曲调多?

4、分小组进行,每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5、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得流畅、准确。

6、选出优胜小组。

四、聆听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的聆听一遍歌曲:

问题:歌曲的情绪怎样?听后你的心情怎样?

2、歌曲简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在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歌曲大多一字一音,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第二句结尾处用延长音抒发感情,使得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民歌高亢嘹亮的风格。这里的孩子们常常唱着它上山砍柴,抒发了孩子们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愉悦自得的乐观主义精神。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画出合适的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再次复听。

让学生用打击乐或拍手轻轻合着音乐,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曲哼唱。(你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五、创编与活动。

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对比,把自己心里的感受用颜色或线条涂画在课本上。

六、小结:

学习了这四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为同学们讲一讲吗?

师:劳动可以带给人幸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劳动来充实自己,成为热爱生活、收获快乐的人。课后记:

第四篇: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

课型: 新授唱歌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歌的特色,音乐美感以及

简练而又多样的手法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视唱旋律.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上波音的表现方法,切分结奏.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学具准备: 竖笛,风琴,现代汉语辞典.板书设计: 太阳出来喜洋洋

连音奏法━━气息连贯平稳

21|2 30|12 32|21 60| 56 16|22 60|5 60| 16 21|16 2|2━|

教后记: 自由延长记号亦可略法,以方便齐唱,且对歌

曲总的情绪没有影响

亦可增加一 倍时值:12 32|2 21 60|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1、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成语川犬吠日

┃2、宣读辞典内容及有关地理教材内容

一、导语与提示课题┃3、多雾的气候,偶有日出,人们会惊喜地

喊到━━太阳出来罗外。

┃ 它反映了特殊地理环境中的生活风情

┃4、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四川民歌。

二、初听歌曲,颁布目标:

1、范唱歌曲。听前提出问题:

体裁━,音域━,情绪━主题━。

2、简短讨论 全曲高亢乐观,表现了歌者愉悦自得的 心情和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之情。

3、出示目标。

三、达标教与学。

1、视唱旋律与竖笛练习:

23 21|2 30|1)板书乐句,讨论时值听唱1.2次

2)介绍“连音”奏法。

教师用一口气吹出一平稳的 长音,让生感受只要气息不断声

音就不会中断。

教师用一口气5-|6-|7-

让生感受在平稳送气而不间断的 情况下,•指法变了音高即变但

乐音间是连接的强调

不应变音而影响气息平稳。

3)集体吹奏与1分钟自练

━━ 连音奏法 12 32|21 60|

1)先介绍练习切分音。

2)整句练习1分钟自练

━━连音奏法

56 16|22 6|5 60|

视唱,连音奏法及1分钟自练与娇正

16 21|16 2|2 ━ |

1)切分音的视唱与吹奏。

2)吹奏16 21|16

3)讨论2 2━的时值

及2|2━时值

4)整句习练与娇正。

2、整首歌曲的演奏与练习娇正。

3、教学装饰音━━上波音延长音。

1)书写波音记号让生说出名称

简介上波音就是向上波动一个音在返

2)延长方法2━━23 2轻巧灵活

3)竖笛示范风琴对比辩学生自练

4)反馈性练习16 21|16|2━|

5)延长记号。

4、唱歌

1)范唱。

2)习唱与娇正。

要注意全曲情绪的表达不可大声喊唱。

可作移调处理例1=B 1=A

三、目标回扣总结:

歌曲旋律比较大,节奏明快,有上下句构成,采用一音一音,句尾用延长音抒情使音乐悠扬舒展。都体现了民歌的特色,及丰富的表现力

第五篇:《太阳出来喜洋洋》说课稿

《太阳出来喜洋洋》说课稿

荆台小学 王芳

我说的课题湖北科学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我的说课分八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于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为五声商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歌词纯朴、简洁,特别是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教学目标

1、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歌曲,能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

2、通过聆听,感受,品位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学生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奇妙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五、说教法

我通过运用听唱法、谈话法,视唱法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我歌曲内容

七、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2、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3、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

八、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已定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一)、导入歌曲

1、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的特点,四川的风土人情,通过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奇妙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引起学生对“四川风土人情及学唱“四川民歌”的兴趣,采用视听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学唱歌曲(这是音乐课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点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步奏来完成: 1、欣赏歌曲,感受风格

2、展示节奏难点与旋律难点进行视唱,填词练习解决难点

3、听琴慢速演唱歌曲

4、完整而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一阶段中,我采用听唱与教唱相结合,先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歌曲的难点,然后进一步的去解决难点问题,到最后能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形式来、师展示五段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演唱 3、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唱完歌曲后,让学生自己想想怎样让五段歌曲不在单调,枯燥,抓住音乐的特点,“读”懂音乐,理解音乐,追求一个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富有学习热情的音乐氛围,最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在笛声中下课)

(四)歌曲拓展

欣赏著名的导演王光利先生以这首为主题拍摄的公益片《太阳出来喜洋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