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才训练法:自说自话训练
自说自话训练法
“自说自话”即自已对自己说话,原是形容人在异常心境下表现出的一种情态。我们借用“自己对自己说话”这种形式来训练口才。大体做法是:读了一段材料,自己试着复述出来;听了一段话,自己学着说一遍;想妥了一个意思,自己试着讲一次;写了一篇讲稿,先练习说一说„„上述种种,都是在没有听众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称之为“自说自话”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特点是:简单、易学、收效快。凡每天坚持练半小时者经过100天,口才便明显提高。原先在公众场合说话紧张,说不成篇、话不达意的学生,百日之后,竟能有头有尾、有条有理、有情有趣地说上一席话了。对口才提高之快,他们自己也惊奇不已。古人说,“字无百日功”。用“自学自话”训练法练口才,也可说是“话无百日功”。这种方法的侧重点在“自我”二字,以我为主,自己说,自觉练,自己琢磨,自己总结,反复实践,在实践中求提高。主要训练过程是:
一、自备
为“ 自说自话”准备材料:或读一篇可供讲述的文章;或细听他人一段完整的讲话;或默想好一席有中心、有头尾的内容;或写好一份发言稿或讲话稿。
在上述“读”、“听”、“想”、“写”四种“自备”过程中,应做到“三要”:一要明确目标。这是为“自说自话”准备材料。这才能有意识地使准备的东西适合讲述的需要。二要注意条理。把讲述材料的每段、每层的意思一一理出,编成讲述提纲,醒目易记。三要分清主次。抓住了重点,讲述时才能主次分明,运用自如。
二、自讲
找一僻静之处:或田野山林,或河畔海滨,或斗室镜前,总之,要四周无人,这样才能便于“自说自话”。把准备好的内容,自讲一遍或数遍。可以把山水草木、风云雨雪、桌椅床几等模拟为听众。讲述时要做到:
——假戏真做。不能假戏假做。否则,就达不到目的。心中常抱一个“真”字。唯有“真”才能使自己获得实战经验。练一次有一次提高。
——有声有色。这是承接上一条来的。唯有“假戏真做”,才能使自己在“自说自话”伴有丰富而恰当的神态、表情。著名播音员陈醇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我用感情塑造形象。口才是交融感情,沟通人际关系之才。真挚的情感,比金子还贵重。没有感情,话就难以讲好。”用感情统帅语言,使之有声有色,这在练习口才时是绝不可少的。——手舞足蹈。要以手势助说话。“自说自话”时,用脑、眼、嘴、手、头、脚等多种感官协同动作,即使自己对所讲的内容有极深的印象,又能熟悉并牢记各种名式、词汇和其它语言材料,强化讲话时的语感,还能使自己今后讲话时熟练地使用体态语言。
三、自讼
即“自己告自己的状”,从而抓住自身讲话的错处。“自说自话”时,可以录音,讲完后细听。此时,你就像一个严格的法官,严肃地审查录音中的每句话,每个意思。从中心是否突出、构思是否精巧、内容是否丰富、言辞是否有趣、语句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亮等等许多方面一一检查。查完,归纳成几条,记入“自讼笔记”,力促日后不重犯错误。
四、自结
定期小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一般是3天一“小结”,10天一“中结”,30天一“大结”,百日一总结。以百日为一期,把总结内容写成一篇小文章,作为训练口才的阶段性的归结。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节节提高,不愁练不出好口才。
古今中外,很多口才家是运用“自说自话”训练法而大获成功的。
以雄辩著称的美国总林肯,青年时代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用手势,如何慷慨激昂地作辩护。返家途中,他常停下来步子,面对成行的大树、成片的大树桩、玉米,“自说自话”,或复述刚听到的律师的辩护词,或发表自己想妥的一篇腹稿,这样,林肯练就了滔滔不绝、出口成章的雄辩之才。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口齿流利,擅长交谈。但他在少年时代竟是个口吃患者。课内答题,常会窘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说不出话。后来,他除了常朗读诗文外,还独自一人对着镜子纠正口形和舌根部位;跑到山间,迎着狂风,高呼“有志者事竟成”,力争把这话一口气说完,不停顿,不口吃。这种“自说自话”式的训练,使他的说话慢慢变得流畅了,最后成了一位口才出众的外交家、政治家。
我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萧楚女,原是茶馆跑堂,文化低,没口才。为适应**的需要,在担任师范学校老师期间,他每天清晨带一面镜子,到树木中,把镜子挂在树上,对着镜子大声讲课。尽管面前没有一个学生,但他一本正经地“自说自话”,说眉飞色舞,边讲边看镜子,边检查自己的表情、动作。发现有脱漏,立刻翻开课本查看并补讲。结果他的口才大大提高,讲课爱受欢迎。28岁就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教员,29岁担任了农民讲习所专职教员。他那声情并茂的宣传鼓动,震憾了千万青年的心。
像这样的实例,还可举出很多,事实证明,“自说自话”训练法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如此明显地提高口才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自说自话”,锻炼了思维能力。表面看,这种方法是练嘴,实际上是在练脑,是在训练思维能力。
第二篇:演讲训练之自说自话口才训练法
演讲训练之自说自话口才训练法
“自说自话”即自已对自己说话,原是形容人在异常心境下表现出的一种情态。我们借用“自己对自己说话”这种形式来训练口才。
大体做法是:读了一段材料,自己试着复述出来;听了一段话,自己学着说一遍;想妥了一个意思,自己试着讲一次;写了一篇讲稿,先练习说一说……上述种种,都是在没有听众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称之为“自说自话”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特点是:简单、易学、收效快。凡每天坚持练半小时者经过100天,口才便明显提高。原先在公众场合说话紧张,说不成篇、话不达意的学生,百日之后,竟能有头有尾、有条有理、有情有趣地说上一席话了。对口才提高之快,他们自己也惊奇不已。古人说,“字无百日功”。用“自学自话”训练法练口才,也可说是“话无百日功”。这种方法的侧重点在“自我”二字,以我为主,自己说,自觉练,自己琢磨,自己总结,反复实践,在实践中求提高。主要训练过程是:
一、自备
为“自说自话”准备材料:或读一篇可供讲述的文章;或细听他人一段完整的讲话;或默想好一席有中心、有头尾的内容;或写好一份发言稿或讲话稿。
在上述“读”、“听”、“想”、“写”四种“自备”过程中,应做到“三要”:一要明确目标。这是为“自说自话”准备材料。这才能有意识地使准备的东西适合讲述的需要。二要注意条理。把讲述材料的每段、每层的意思一一理出,编成讲述提纲,醒目易记。三要分清主次。抓住了重点,讲述时才能主次分明,运用自如。
二、自讲
找一僻静之处:或田野山林,或河畔海滨,或斗室镜前,总之,要四周无人,这样才能便于“自说自话”。把准备好的内容,自讲一遍或数遍。可以把山水草木、风云雨雪、桌椅床几等模拟为听众。讲述时要做到:
——假戏真做。不能假戏假做。否则,就达不到目的。心中常抱一个“真”字。唯有“真”才能使自己获得实战经验。练一次有一次提高。
——有声有色。这是承接上一条来的。唯有“假戏真做”,才能使自己在“自说自话”伴有丰富而恰当的神态、表情。著名播音员陈醇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我用感情塑造形象。口才是交融感情,沟通人际关系之才。真挚的情感,比金子还贵重。没有感情,话就难以讲好。”用感情统帅语言,使之有声有色,这在练习口才时是绝不可少的。
——手舞足蹈。要以手势助说话。“自说自话”时,用脑、眼、嘴、手、头、脚等多种感官协同动作,即使自己对所讲的内容有极深的印象,又能熟悉并牢记各种名式、词汇和其它语言材料,强化讲话时的语感,还能使自己今后讲话时熟练地使用体态语言。
三、自讼
即“自己告自己的状”,从而抓住自身讲话的错处。“自说自话”时,可以录音,讲完后细听。此时,你就像一个严格的法官,严肃地审查录音中的每句话,每个意思。从中心是否突出、构思是否精巧、内容是否丰富、言辞是否有趣、语句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亮等等许多方面一一检查。查完,归纳成几条,记入“自讼笔记”,力促日后不重犯错误。
四、自结
定期小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一般是3天一“小结”,10天一“中结”,30天一“大结”,百日一总结。以百日为一期,把总结内容写成一篇小文章,作为训练口才的阶段性的归结。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节节提高,不愁练不出好口才。
古今中外,很多口才家是运用“自说自话”训练法而大获成功的。
以雄辩著称的美国总林肯,青年时代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用手势,如何慷慨激昂地作辩护。返家途中,他常停下来步子,面对成行的大树、成片的大树桩、玉米,“自说自话”,或复述刚听到的律师的辩护词,或发表自己想妥的一篇腹稿,这样,林肯练就了滔滔不绝、出口成章的雄辩之才。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口齿流利,擅长交谈。但他在少年时代竟是个口吃患者。课内答题,常会窘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说不出话。后来,他除了常朗读诗文外,还独自一人对着镜子纠正口形和舌根部位;跑到山间,迎着狂风,高呼
“有志者事竟成”,力争把这话一口气说完,不停顿,不口吃。这种“自说自话”式的训练,使他的说话慢慢变得流畅了,最后成了一位口才出众的外交家、政治家。
我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萧楚女,原是茶馆跑堂,文化低,没口才。为适应革命的需要,在担任师范学校老师期间,他每天清晨带一面镜子,到树木中,把镜子挂在树上,对着镜子大声讲课。尽管面前没有一个学生,但他一本正经地“自说自话”,说眉飞色舞,边讲边看镜子,边检查自己的表情、动作。发现有脱漏,立刻翻开课本查看并补讲。结果他的口才大大提高,讲课爱受欢迎。28岁就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教员,29岁担任了农民讲习所专职教员。他那声情并茂的宣传鼓动,震憾了千万青年的心。
像这样的实例,还可举出很多,事实证明,“自说自话”训练法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如此明显地提高口才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自说自话”,锻炼了思维能力。表面看,这种方法是练嘴,实际上是在练脑,是在训练思维能力。
1、训练思维的清晰性
说话,要有条有理,积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任何讲话,都要一句句、一段段,有步骤地说出来。叶圣陶先生谆谆告诫习作者:“想清楚然后写”,“谁都可以问一问自己,平时写东西是不是非曲直想清楚然后写的?要是回答说不,那么,写不好
文章的原因之一就在这里了(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往后就得自己努力,养成这个好习惯。”说话,也与此同理,想不清楚必然说得糊涂。“自说自话”就是在以学习性“说”,训练自己把问题的层次、重点等,一步一步想清楚,想透彻,使思维变得清晰。
2、训练思维的的灵敏性
把想到的内容用言语说出来,即由内部语言转为外部语言,这里有一个遣词造句的语言运用的功夫。这即要有对词汇、句式等语言的熟练使用的能力,又要有灵敏的思维,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迅速准确地驾驭语言。“自说自话”,是通过多次练习,训练思维的灵敏性。思维灵敏了,口头表达能力自然提高了。
3、训练思维的适应性
说话,要有听众。听众会有不同反应。很多演讲者怯场,是缺乏在大庭广众之间说话的适应能力,缺乏面对许多人讲话的临场经验。“自说自话”训练法中,常把室内的各种摆设或自然界的草木山水等模拟为听众。经过多次模拟练习,适应听众、临场不慌的能力就逐步增强,使自己在种场合都能镇定自若地思维,自然而然地说话。
口才靠练不靠天。有志提高口才的朋友们,不妨来一番“自说自话”。百日之后,别人都会刮目而视。
第三篇:播音主持人口才训练法
播音主持人口才训练法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想拥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好的口才至关重要,好的口才不仅能够给节目增添色彩,也能有效的为主持人提升个人魅力,从而更好地为节目服务。良好的口才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口才的训练有一定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口才训练的几个方法。
一、速读法。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二、练声法。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首先要学会用气。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三、描述法。其要求是,抓住某件事物的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播音主持人拥有良好的口才是节目魅力和个人魅力的源泉。好的口才对于提高主持人节目传播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这会使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当中,或侃侃而谈,或画龙点睛。使听观众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受益的同时也体味到语言美的魅力。这样的主持人自然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可、喜爱、敬佩和信赖。
第四篇:口才技巧与思维训练法
口才技巧与思维训练方法
学好口才关键是要敢讲,多讲。不要追求完美,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挑战自己。
一、训练口才,你会做到:
普通话好,发音准确,有磁性;运用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恰当到位;思维缜密,见解独特,讲话富有逻辑性;临场应变能力及自信心强,能克服当众讲话或演讲的紧张情绪。
二、积极心态训练——吸引力法则
(一)、自我暗示:每天在镜前,展示微笑与手势,大声说出你的信念:
1、我喜欢我自己;我喜欢我的声音;我要讲话;我喜欢讲话;我讲的很好。
2、只要讲话就用肢体表达;只要讲话就用眼神表达;只要讲话就使用面部表情。
3、只要有微笑的机会,就微笑;只要有鼓励和赞扬别人的机会,就要鼓励和赞扬。
4、只要有上台讲话的机会我就冲上去;只要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我就要开口。
5、我天生就擅长演说,只要我开始讲,人们就会对我痴迷,就会喜欢我。
(二)、想象训练:每天至少五次,随时随地想象自己在各种场合(主持会议、部署工作、宣读文件、嘉宾讲话、即席发言及各类座谈、演讲等)成功讲话(从容淡定大气)的样子。
三、临场心态训练——首先弄清心态不好的原因
1,想象听众都欠你的钱,或者是你的下属,以后都有求于你啊——卡耐基。2,想象听众啥都不知道,需要你来点拨,需要你的帮助,告诉他们吧——曲啸。3,其实你满腹经纶,思路清晰,见解独特;准备的也非常充分,随时可以出口成章。4,紧张是最正常的反应,你只需学会调整;你讲话时没人吱声,大家都在仔细地听。5,没必要羞怯与畏缩:动作要潇洒而从容,目光要深邃而坚定,语气要厚重而舒缓。6,洒脱一点,“没什么可怕,豁出去了”,训练自己沉得住气,不亢不卑,舍我其谁。7,没必要担心或疑虑别人会耻笑你,不必过分重视别人的评价,不要低估你的能力。
四、常态化训练科目
(一)、每天多次,每次至少五分钟,随时随地进行练气与练声训练。
(二)、每天读笑话、讲笑话,随机放声大笑,愉悦心情,放松情绪,保持乐观。
(三)、每天要主动与他人交流思想,训练接受众人的视线、目光,培养自信和观察力。
(四)、每天严格自律,坚持普通话及口才技巧与思维训练,朗读绕口令或领袖演讲稿。
(五)、背诵演讲稿或自说自话时,要对着镜子或录像,训练眼神、表情、肢体语言。
(六)、培养六个习惯性动作——久之,言谈会更自信,口才会更出众!
1、打开目光:练就自信的目光——从容淡定
2、打开声音:放开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2
3、打开手势:放开肢体动作,树立自信的形象——风度翩翩
4、打开表情:时刻保持微笑——气质潇洒
5、打开思路:一切说话都是有思路准备的——胸有成竹
6、打开心门:一切的一切都是要放开你的心——大气度
(七)、抓住一切机会讲话,放下顾虑,物我两忘,仅需掌握一些临场技巧: A、讲话前,深吸一口气,平静心情,面带微笑,眼神交流一遍后,开始讲话。B、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声音大一点,速度慢一点,说短句,语句中间不打岔。C、紧张卡壳时,你就停下来调整,有意识地深吸一口气,然后随着吐气缓缓讲出来。D、如表现不好,安慰自己:没关系,继续慢慢地讲。用感觉和行动上的自信战胜恐惧。E、如果紧张,可以进行放松练习:深呼吸,或尽力握紧拳头,又迅速放松,连续10次。
口才技巧与思维训练十种方法
练声、速读、背诵、复述、模仿、描述、角色扮演、讲故事、自说自话、写背讲等十法,练时可找人旁听,借以锻炼胆量,克服紧张心理;或将过程摄录,找出不足,加以分析、改进。
一、练声法(见练气、练声篇)
二、速读法——训练吐字清晰,发音准确
方法:朗读演讲或散文。开始稍慢,逐次加快,最后达到你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不要停顿,发音要准确、完整、干净;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要把每个字、每个音都完整的发出来,不要含混不清,要快而不乱,否则速度加快或实际讲话时,就听不清你在说些什么。可随机找张报纸,任选一段,一气朗读下去。上半句看稿,下半句离稿看前面(假想面前有听众),久之,记忆力、快速理解力和即兴构思能力会大幅提高。
三、背诵法——培养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
方法:先对讲话稿等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激发自己的感情。然后找出重音,划分段落、停顿等。最后分步背诵:1,先背熟;2,大声朗读,发音正确,稍有感情;3,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音、语调背诵。
要求,背时要全,不漏不错;诵时声情并茂,吐字发音要准,表达思想及感情要真。
四、复述法——训练记忆力、反应能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方法:选一段长短合适、有情节、叙述性强的演讲等,听一遍复述一遍,到能完整复述。
要求:开始能复述基本情节,可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第二次能部分复述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第三次能原汁原味准确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描写语言。
五、模仿法:
1、模仿专人。选择适合你的领袖、精英及身边优秀人士。
2、即时模仿。看电视电影时模仿播音员、演员。模仿时注意其声音、语调、神态、动作。
要求:
1、模仿的像,从其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要准确、生动、形象; 3
2、在模仿中有创新,力争超过对方;
3、选择有利于自己多方面提高进步的对象进行。
六、描述法——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讲话的条理性
方法:先对景、事、物、人等用眼睛观察、用心体验,再用丰富的语言描述。
要求,1、抓住特点,语言要清晰、有文采,尽量生动、形象。
2、讲顺序,不能乱,描述的东西,听了就知道是什么。
3、允许联想与想象,使描述更充实、生动。
七、角色扮演法——掌握不同人物的个性,学习其语言、动作、表情
方法: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或戏剧,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性格等特点。
要求:像演员演戏一样,扮演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学其语言、动作等。要求声音逼真,感情到位,表情、动作自然,惟妙惟肖地把人物性格表现出来。
八、讲故事法(讲笑话、清口、单口相声同理)——训练多种口语表达能力
方法:①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物间关系。②掌握故事口语性强、个性化强等语言特点及情节和主题。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要求:①发音准确、清楚。②用自己的语言讲;③注意你的表情、动作与讲的内容一致。
九、自说自话训练法——训练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
读一段材料,试着复述出来;听一段话,学着说一遍;想妥一个意思,试着讲一次;写一篇讲稿,先练习说一说„„如此,都是在没有听众的情况下“自说自话”。
1、自备:读一篇可供讲述的文章;或听他人一段完整的讲话;或默想好一席有中心、有头尾的内容;或写好一份发言稿。在上述“读”、“听”、“想”、“写”四种“自备”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其次要把材料编成讲述提纲,条理清晰、醒目易记。
2、自讲:找一僻静之处,或田野山林,或斗室镜前,总之,要四周无人,便于练习。把自备的材料,讲一遍或数遍。可把山水草木、桌椅家具等模拟为听众。讲时做到:①假戏真做。“真”才能获得实战经验。②有声有色。伴有丰富而恰当的神态、表情。③手眼并用。脑、眼、嘴、手、头等多感官协同动作,既对讲的内容加深印象,又能熟记各种词汇、句式,并强化讲话时的语感,在实际讲话时就能熟练使用各种体态语言。
3、自查:练习时,可以录音、录像,讲完后细听、细看,严格审查。从中心是否突出、构思是否精巧、内容是否丰富、言辞是否有趣、语句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亮、手势动作是否恰当等多方面一一检查,归纳记录,确保下次做的更好。
4、自结:定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3天小结,10天中结,60天进行书面大结。此法简单、易学、收效快。原先在公众场合说话紧张,语不成篇、言不达意的人,百日后,竟能有头有尾、有条有理、有情有趣地说上一席话。因此法表面是练嘴,实际是在练脑。
1、训练思维的清晰性:任何讲话,都要一字字、一句句,有步骤地说出来。想不清楚必然说得糊涂。此法训练你通过“说”,把问题的层次、重点,逐步想清楚,使思维变得清晰。4
2、训练思维的的灵敏性:把想到的内容用言语说出来,有一个遣词造句的语言运用的功夫。既要熟练使用词汇、句式,又要有灵敏的思维,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迅速准确驾驭语言。
3、训练思维的适应性:说话,会有听众,听众还会有不同反应。很多的演讲者怯场,就是缺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适应能力,缺乏面对众人讲话的临场经验。本训练法,常把室内的各种摆设或自然界的景物等模拟想象为听众。经过多次练习,适应听众、临场不慌的能力就会逐步增强。久之,你在各种场合都能够镇定自若地思维,自然而然地讲话。
十、“写-背-讲”训练法(补充九法)——训练写作、记忆和表达能力
原理:
1、写的过程锻炼了思维,使之严密、清晰、灵敏。
2、背的过程,强化了规范的语言习惯。
3、讲的过程,更熟练地掌握大量词汇、句式、短语等。
1、写。A、落笔前想清楚:一是对什么人讲,讲什么话,怎么讲,要有针对性。二是说些什么观点,运用哪些材料,应精细整理。三是先说什么,次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需适当排列。四是清楚讲话的头尾,讲话的语音稍纵即逝,更要在开局与结尾处抓住听众。B、遣词造句多用口头语言,少用书面语;多用快短句,少用长句,力求讲稿简短明快,层次清晰。C、修改。内容单薄的要增添,选例重复、言语罗嗦的要删,文句不通、用词不当的要改,思路不清、主次不明的段落要换。
2、背。要背熟讲稿:A、理清层次。先列出全文提纲,以纲带目,逐层背诵。B、分成片断。把全文分成三四段,分段背,再合成整篇背出。C、利用一切零碎时间背诵。
3、讲。充满信心,甩掉讲稿,侃侃而谈。每次讲完,要认真回顾:讲稿写得好吗?背诵得熟练吗?讲得镇定自如吗?听众反映怎么样?
此法训练一段时间,口才有提高后,写讲稿时就可以只写头尾和提纲,进而只写提纲,再进一步,只想好腹稿,最后达到只要稍作思考,便能即席发言的程度。此时,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就OK了。
学习口才最“吊诡”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知道、明白、了解、懂得,但是仍然开不了口,无法去表达!——因为,“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一定是训练出来的!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枯燥,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就注定:你将一事无成。
兴趣在哪里,学问到哪里!去讲,去开口,去行动,才是硬道理。
第五篇:口才训练
“请同学们起立,用悄悄话的方式跟着我念:‘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头躺在摇篮里。’”“很好!很好!这就是耳语练声法。用这种方法就能让你的气息更通畅,声音更好听。”5月26日下午,珠海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高级记者、原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第三届中国“金话筒奖”得主殷亚敏先生莅临我校人文素质大讲堂,通过题为《“耳”“定”“舞”“诀”——大学生讲话能力训练》的讲座,让数百名师生分享了他几十年话筒前积累的财富,在不断穿插的体验式练习中掌握了迅速提高当众讲话能力的诀窍。
讲话能力强有三个标志
殷亚敏先生从“什么叫讲话”、“讲话能力强有什么标志”开始讲起。他认为,讲话是一人对多人,口、手、脸共同参与的多媒体表达。一人对多人,就是要有三名以上的听众;口、手、脸共同参与,就是说讲话既要动口,也要动手,还要有面部表情,否则,讲话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
说一个人会讲话,讲话能力强,至少有三个标志:第一,声情并茂。“声”要做到“气通”(气息通畅)、“声悦”(声音悦耳)、“字清”(吐字清晰明白)。“情”要做到手势丰富、表情丰富、语气丰富。第二,有胆有识。讲话时沉着自信,镇定自若,不慌不忙,讲话内容有见识、深刻新颖。讲话“无胆”,上场紧张,脑子一片空白,肯定砸锅;讲话“无识”,味同嚼蜡,听众也不会有什么收获。第三,好听好记。听众能竖起耳朵听,不时发出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就是好听;听众不带纸笔,也一样能记住讲话的要点,并能口口相传,这就叫好记。
提高讲话能力的四字秘方
在讲座中,殷亚敏先生介绍了他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耳、定、舞、诀”四字秘方: 耳:就是耳语练声法,天天说悄悄话。这是快速掌握科学用气发声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达到声美(声音悦耳甜美)、身美(身材气色好)、神美(神定气闲)的目的。
定:这是练胆之法,是培养讲话者迅速具备在讲台上沉着镇定状态的方法。要做到“三定”:笑定——保持微笑、眼定——眼睛看观众、站定——站定三秒钟再开口说话。学会了“三定”,就可以达到好声、好身、好运的目的。
舞:指的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也就是说话时一定要加手势,脸上一定要有表情。有了手势和表情的配合,讲话就可以告别无精打采,告别呆若木鸡,告别平平淡淡,就可以变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抑扬顿挫,魅力十足。
诀:指“一简二活三口诀”。这是让讲话内容好听好记、过耳不忘的方法。“一简”就是讲话的观点要简洁,字数越少越好;“二活”就是举出鲜活的例子,讲出生动的细节;“三口诀”就是要把讲话中的小观点串联起来,做到口诀化。
“耳定舞诀天天练,声情并茂变习惯!”在讲座中,殷亚敏先生反复强调,坚持21天,天天强化训练,就可变成习惯!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