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案(范文大全)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案(范文大全)



第一篇: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案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

课 型:专题音乐欣赏 年 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角色、行当、西皮与二黄唱腔、主要伴奏乐器。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梅兰芳)。

3、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4、通过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使演唱有一定的京剧韵味。教学内容:

l、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选段)《迎来春色满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教学方法:

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教材分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作品分析:

(1)《海岛冰轮初转腾》是选自中国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剧情略。教材207页)(2)《智取威虎山》剧情:1946年冬件,我档人妊民解放军在东北皋战场取夯得辉郭煌村胜利,委某毁部摈团贴参谋 长 少册剑宽波率一支追剿队单进跋入深山,以便粘消斜灭荚逃珍进威北虎酗山的座山雕卯土匪厦武讳装健。少砒剑波旨派侦察排长杨逢子荣改甄扮责土 匪,歇打入威虎山弟。杨子荣魔凭借勉丰秤富御的战斗接经烹验,多胖次战胜洋凶淘恶殴狡腊猾的座饮山雕禹的盘问棍与镇试俗探,取牟得了座笑山脉雕掷等寨人的信任闻,被柴封腋为八威诽虎库山老九姚。絮他利戴用“师九苟爷掂”监的违身份知,以性“练糕兵濒”颂为虑名,送出情报。当舞追押剿队避得到阮情妙报整个装待沃发时,被壁我方硬逮谅捕的土匪栾在平在被押送泞途锡中逃到威虎囊山,给蝎杨子荣造扩成了宽严惶重威胁。但杨子嘿荣临筒危尘不幻惧,雨机试智沉堑着,抓住栾平车的弱点轮主动进攻估,最逗后务亲手尤处颜死汝栾鞋平锄。眠借为与座惯山雕祝寿耀之机林,杨子荣辛将全部匪掣徒集中述在威虎寺厅柬用灌酒颅灌饮醉磅,缉追一剿队蒙和片民童兵及时届赶栓到,纸与杨子红荣忍里遂应喧外合滞,彻底消畜灭炳了决这欢股顽匪。

[西皮的曲调以七声音阶跳进旋法为主,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强拍,拍点色彩明朗,多用于叙述描写。二黄的曲调以五声音阶段进旋法为主,每句的起、收拍均在强拍,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用看、听、初步接触京剧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请看录像《唱脸谱》

教师出示《海岛冰轮初转腾》(简说《贵妃醉酒》剧情)

二、导入新课(用问、答、讲、看,了解京剧音乐,过渡作品欣赏)

1、提问:

这段音乐是是《贵妃醉酒》中的什么唱段?是谁演唱的?(师生共同活动、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2、教师简单介绍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

使用不同脸谱:介绍著名京剧艺术家及传统剧目。

三、l、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全曲的音乐,分析唱腔与旋律特点。

全面了解作品(用听、唱、感受及实践。培养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2、介绍讨沦“旦角”的成套唱腔特点及梅派的风格。

3、模唱(让学生自己选一句表演),学学“贵妃”。

4、欣赏《迎来春色满人间》和《甘洒热血写春秋》。师生谈感受 ①西皮快板与二黄慢板的区别。

②传统剧目与现代京剧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

5、教师小结:

二黄导板高亢有力,慢板的特点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内心感情。西皮唱腔拍点鲜明,色彩明朗,多为叙述描写性唱段。

从这两段的唱段中看到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而且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及祖国的优秀文化。

四、练习学唱与体验京剧韵。

1、节奏练习

串子(乐谱略)乐器:鼓、小锣、钹、大锣

教师钢琴伴奏 四位同学表演 全体同学读锣鼓经

2、集体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西皮快二六,请学生介绍《智取威虎山》剧情及杨子荣唱段。

教师介绍发声方法,注意唱腔、韵的学唱

听录音模唱

看录像学唱

学生自演自唱

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表演《甘洒热血写春秋》。

五、小结、布置作业,在第二教时时交流。熟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谈谈对京剧音乐的感受(唱腔,行当,行头,脸谱,锣鼓经,流派等选一个)屏幕显示教学要点:

京剧音乐1、2000多年

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老旦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唱腔:西皮二黄

板式:快板、慢板二六散板等

2、表演手段:唱做念打 场面:(伴奏)文武场 打击乐 锣鼓经

祖国戏曲优秀文化热爱、继承、发扬3

第二篇:《梨园百花》之《国粹京剧》教案

《梨 园 百 花》

—《国粹京剧》教案

一、设计理念: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来感受、体验京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区分生角和旦角的唱腔,能辨别京剧伴奏乐队主要乐器的音色。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模仿,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3、能随音乐哼唱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体验京腔韵味,获得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京剧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京剧艺术魅力,能随音乐哼唱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

四、教学方法

欣赏、聆听、体验、探究。

五、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演唱《唱脸谱》,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喜欢的具有戏曲风格特点的歌曲,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导入本课教学内容——国粹京剧]

(二)欣赏与分析

1、介绍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浓缩了我国各种地方戏的精华,我们应将它传承和发扬光大。]

2、京剧的四大行当。(1)净

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净角进行了解,介绍净俗称:花脸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净角](2)丑

边播放视频边讲解丑的角色,让学生熟悉丑角。[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熟悉丑角](3)生

播放生行中小生、老生、红生、武生的人物角色图片进行了解。[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片让学生熟悉生行中的各个角色](4)旦

A、播放旦行中花旦、老旦、正旦、武旦、刀马旦的人物角色图片进行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熟悉旦行中的人物角色] B、通过图片声音区分生行和旦行。

C、提问:女角男扮中著名的人物是谁?了解人物——四大名旦。[设计意图:引出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D、介绍梅兰芳,并欣赏代表作《海岛冰轮初转腾》。E、学做典型动作——兰花指。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体验京剧的魅力] F、师生合作进行体验。[设计意图:体现互助合作,进一步体验京剧魅力。]

3、京剧的伴奏乐器

(1)再次播放《海岛冰轮初转腾》视频,提出问题:运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设计意图:引出京剧伴奏乐器——京剧三大件](2)播放京剧三大件的图片和对应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京剧三大件的音色进行进一步的了解](3)播放《迎来春色换人间》引子片段,提出问题:都有哪些伴奏乐器? [设计意图:引出京剧伴奏乐器——打击乐]

4、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1)简单介绍。

(2)听赏引子部分,提问:运用哪些乐器,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组内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并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整体介绍唱段并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作品有整体了解](4)边听赏边分析,速度节奏上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5)再次欣赏,聆听紧拉慢唱的唱腔。

(6)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并学做亮相动作。(7)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表演唱,进一步体验京剧京腔京韵的魅力]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体验了京剧的艺术魅力,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京剧的人们,在海内外拥有亿万观众、戏迷和票友,这足以证明它在文化艺术宝库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更多的走进京剧,了解京剧,分享京剧。

(四)课后作业

课下多多搜集与京剧有关的资料和视频,进一步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简单表演和演唱,体验京剧京腔京韵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

第三篇:《梨园百花》教案

第一单元梨园百花

音乐欣赏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欣赏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为救李郎离家园》

姓名

吴刚

工作单位

普定县坪上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初中阶段的戏曲教学欣赏只针对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戏曲音乐和文化,学会欣赏戏曲,热爱传统戏曲艺术,将传统艺术瑰宝代代传承。所以我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从戏曲的起源、表现内容、传统戏曲的特点及常用表现手段、现代戏曲在表现手段上的变化这一脉络来教学。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戏曲的魅力,了解戏曲的发展与变化,提高艺术修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由于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兴趣不太浓厚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比较简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乐曲欣赏

欣赏乐曲能简单的谈感受并知道乐曲的风格和人物

2、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乐曲从而使他们对戏曲更加感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欣赏学唱黄梅戏《为求李郎离家园》

教学难点:越剧唱段的吐字和发音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吗?请你来说说你知道的戏曲,并唱给大家听听,本单元带大家走进中国戏曲世界,去了解和学习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和学会简单的戏曲唱段

准备进入教学

二、探究新知1

欣赏乐曲

1、欣赏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为救李郎离家园》

2、了解戏曲的发展及演唱风格

3、让学生说一说能听出多少乐器,教师在补充。

学生能够自觉的进入音乐片段中,是学生感兴趣。

二、探究新知21、再次欣赏乐曲

2、学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为救李郎离家园》选段

①注意演唱戏曲要字正腔圆,吐字

注意情感的投入

③各小组内共同讨论、学习

④学习展示,各小组发现优缺点,并完善。

合作探究:通过播放教材中选取的几段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掌握人声音色的特点及其演唱形式。

三、小结

1、应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巩固

2、学生能快乐的欣赏乐曲

能欣赏能唱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各小组选取一个戏曲片段学习并比赛演唱,师生共同评价优劣,不断激励对方学习

八、教学反思(课后记)

第四篇: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著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2.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

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4.两大唱腔:二黄、西皮 5.总结后向学生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京剧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认知吗?

六、布置作业,下课

1.预习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搜集通俗歌曲中具有京剧元素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学生和京剧的接触面太窄,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京剧咿咿呀呀的不是很好听,他们更加喜欢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故在教学中学生容易起到厌烦心理。故在设计时我采用了环环相扣,步步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京剧有一定的认知,提高对京剧的兴趣。

其次,对教师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戏曲学习,只能自行搜集相关资料,自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上无法做到完整的示范,只能更多的从知识点上去分析,故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个经典名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总之,京剧这门学问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将不断的在教学中学习优秀的范例,在生活中积累宝贵经验,使得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第五篇: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越剧《天上个林妹妹》。

2、欣赏并学唱黄梅戏《还家》。

3、欣赏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几种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越剧、豫剧、黄梅戏,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几种中国地方戏曲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教学过程】

一、越剧欣赏

1、请学生简介《红楼梦》的故事

2、教师播放歌曲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龄眉》MTV,学生听辨:歌曲唱到的是《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故事?

3、教师播放越剧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生欣赏后回答: ⑴这是用哪种戏曲形式演唱的?

⑵你知道这种戏曲是哪一地区的地方戏曲吗?

4、教师总结,简介越剧

5、学生随MTV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6、学生思考:这一唱段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你能分辨这一唱段中的行当吗?

二、黄梅戏欣赏

1、教师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还家》(视频),学生分辨其中的行当。

2、学生分辨剧种,教师总结并简介黄梅戏

3、欣赏第二遍,教师启发:这个唱段中哪些地方的咬字吐字与平时说话的咬字有所不同?请学生尝试着学一句。

4、学生学唱《还家》

5、拓展活动

⑴运用所学过的亮相动作尝试为两个行当的人物设计动作。⑵学生演唱并表演展示所设计的动作。⑶教师演唱第二声部旋律与学生合作表演

三、豫剧欣赏

1、教师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4、教师播放常香玉表演的《谁说女子享清闲》唱段(视频),学生感受:与刚才老师唱的有何不同感受?

5、教师简介豫剧大师常香玉(结合投影中的图片)

6、学生模仿学唱一句

⑴跟随教师用河南方言练习念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⑵学生随演唱视频学唱一句

四、戏曲百花园

(一)教师播放一组戏曲联唱视频片段,学生分组抢答:剧种及其流传地区 越剧《梁祝》

黄梅戏《打猪草》 粤剧《荔枝颂》 豫剧《白蛇传》 昆曲《牡丹亭》 沪剧《罗汉钱》 京剧《苏三起解》

(二)总结:我国现有300多种民族民间戏曲,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我国戏曲根据地域的不同大致可分成南、北两大风格流派。今天这节课里我们初步感受了南北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南、北地方戏曲各有何特点吗?

2、学生小结

3、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第一课时容量略大,按照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越剧、黄梅戏、豫剧这三种地方代表戏曲种类进行教学。本节课的内容看似散乱,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南北戏曲差异这条主线做文章,则变散为整,帮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学会总结提炼,激发学生探究南北戏曲差异的兴趣,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档次。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活动的质量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会因为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而导致:一是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应适时调整课堂的教学气氛,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表演的自信心,不忘及时的肯定;二是学生活动的热情过高。学生往往为了活动而活动,偏离了活动的主旨,因此活动的质量也不会太高。此时教师应能做到收放自如,适时提醒,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26873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