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讲课经典教案
Unit3 Weather A Let’s spell
汀水中小 李绍莲
Step1 Preparation 1.Simple greetings:
2.Let’s chant:(播放本册Unit2 A Let’s spell 部分chant)师生一起跟读,复习已学发音知识,为学习及运用新知做好铺垫。3.Let’s do: Hands, hands ,clap your hands.Foot, foot, stamp your foot.Body, body, shake your body.Arm, arm, wave your arms.师生一起做自编chant,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下面arm的导入学习做好铺垫。
T:Are you happy? Ss:Yes.I am happy.Step2 Presentation 1.创设情景呈现arm, car, card的教学
T:today Mark is happy,too.Let’s have a look.(课件出现主人公Mark挥舞自己胳膊的图片)So he waves his… Ss:arm.T:Yes.由此,导入arm的教学。Arm,arm, wave your arms.师生一起
操练单词。
T:Why? Because he and his father will go out.Let’s have a look.(课件呈现Mark及其爸爸要外出旅行的图片,图片中包含一辆小汽车及一张银行卡)T:when they go out, they need something.Can you guess?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me your answers.接下来生会猜一些能想到的东西,包括食物,生活用品等,最后师课件出示小汽车及一张银行卡的图片,及时教学car及card.具体操练如下:
Car, car, drive a car.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说单词。
教学card时,适当扩展它的释义,出示卡片,名片等让生了解card的广泛含义。可采用多种方式操练该单词,如整体读,男女生读,小组读等,因为card对生来说是一个新词,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最后,整体出示arm, car, card让生观察总结规律: A.单词中都有ar。
B.ar在单词中都发相同的音。
然后,课件出示all, call, walk, talk找生试读,最后师生齐读。2.紧接上一情景,教学wall, tall, ball T: we know Mark and his father will go out, but where do they go? Can you guess? 接着生会猜自己所知道的的一些地方,可能包括Harbin,Beijing, Lhasa, Hong Kong等地。最后师出示长城的图片,及时教学wall.Wall,wall, go to the Great Wall.出示一段很高的长城城墙图片,让生观察并适时教学tall.Tall, tall, the wall is tall.接下来,呈现长城脚下一些卖东西的场所,让生猜想Mark买了什么。最后师出示课件教学ball.Ball, ball, a small/big ball.同样方式整体呈现这三个单词,让生观察总结其发音规律。课件出示all, call, walk, talk并找生试读。
3.播放课本Read, listen and chant部分,让生整体学习ar及al在单词中的发音。
Step3 Practice 1.Game:送单词宝宝回家
课件出示card, wall, hard, fall, part,walk, small, dark让生在小组内根据ar及al发音规则对其进行归类,小组内试读这些单词并选代表到台前进行汇报。2.完成Read, listen and number部分。3.完成Look, listen and write部分。
Step4 Production 紧接Mark和他的爸爸去北京游览长城的大情景,课件出示下面的短文,让生更多的了解Mark的北京之行。同时将今天所学含有ar, al发音规则的单词放在语篇中进行拓展应用,以提高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Mark’s trip to Beijing(麦克的北京之行)Hello!I am Mark.Today my father and I go to Beijing.It’s very far.So we drive a car.In the car, I have a card.I like art.And I draw an arm on the card.It’s fun!
In Beijing, we see the Great Wall.It’s tall.We walk on the wall.we see a ball on the wall.I like the ball and the Great Wall!1.Read the passage, circle the words with “ar” or “al”, then read in your groups.(读短文,将带有ar或al的单词在小组内圈出并读出。)2.Find and read the sentences with the above words.The more, the better!Then show in groups.(找到并读出带有ar或al单词的句子,越多越好!然后小组展示汇报。)
Group1-2: find the sentences with “ar”.Group3-4: find the sentences with “al”.注意师应给生做好示范,每个环节完成后,都要找生进行汇报,并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3.师生齐读该短文,整体学习。
Step5 Progress 1.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找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师可
适当补充。2.Let’s chant: Show me your arm, arm arm.Let’s drive a car, car car.Then make a card, card card.Draw a small ball, ball ball.Draw a tall wall, wall wall.The wall is tall, tall tall.师生齐说自编小chant,复习本节课重点词汇。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听录音并跟读)2.Read and write more words with the same pronunciation.(读出并拼写出更多符合该发音规则的单词)
rules of
第二篇:五年级英语讲课教案
五年级英语讲课教案
教学内容:PEP五年级下Unit 3 Part A Let’s talk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Is your birthday in…,too? No, my birthday is in….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综合发展语言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强化第一课时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并听说认读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too?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练习册
教学流程:
1、复习
(1)屏幕出示十二月月份单词,开火车方式:一生读词,其余说汉语。
(2)月份缩略词,一生说缩略词,其余说单词。
(3)用My birthday is in…说自己的生日,再询问对方的生日。引出新句型
2、新课
(1)学习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too? No, my birthday is in….用月份替换操练新
句型,可以加入My birthday is in….,使学生在操练中明确句子意识。
(2)看书,听音,回答问题:
When is Mike’s birthday? When is Amy’s birthday? When is Zhang Peng’s birthday? 解答问题后,学生再听录音,跟读,模仿,两遍。学生分角色朗读,三四组之后,替换成学生的个人真实信息,教师询问读对话的学生的生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英语练习册第14页的第四题,学生在读中核对答案。
(3)了解节日
屏幕出示图片:National Day ,Children’s Day, Tree-planting Day, Army Day, New Year’s Day, Christmas Day, 教师教读,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节日名称,同时加入问答;When is….? It’s in….了解节日月份的英语表达法。巩固练习:同步解析与测评第16页,第6题,学生试做,读句子中核对答案。
3.作业:读写对话
第三篇:英语讲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one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Good morning everyone,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thank you.Okay,you know,The summer vacation have finished.Can you tell me,where did you go?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Li Lei.meimei,mary)1.I just stayed at home,because the outside is so hot,I can’t stand it.(我说,i think you’re afraid of tanning,maybe you can apply a little more sunscreen)2.I went to summer camp,I got to know many new friends.It makes me happy.(我说,good,that sounds interesting,come on,meimei,well done)3.I went to the beach in Xiamen.Especially the Baicheng Beach is so amazing,Besides,I came across G.E.M(Gloria Tang)(我说,I think it’s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Okay,the three students have told us the place they have gone to.So today,we will talk about the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o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2.Look at “the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要不要让学生读课文,或者要不要翻译一遍课文,还是直接切入到语法点)
第四篇:讲课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同学们,我们大汉民族是一个善待朋友的民族,可是我们也非常痛恨敌人,近代以来有无数仁人志士为消灭敌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敌友不分,后来,毛泽东指出,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那么到底哪些人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敌人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敌人就是帝官封。同时,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 提问:为什么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一个网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羊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一片肥美的草原上有一群羊,它们没有敌人,所以它们每天过着安逸悠闲的生活,但这样时间一长,它们的基因开始退化,物种开始衰退.直到有一天,一群狼来了,那些弱的,老的,病的的羊都被吃光了,只有一些比较强的羊幸免于难,不过这样一来剩下的都是那些强壮的个体,它们繁衍出的后代就更加强壮,这反而有利于种群的发 展.” 他就说从这个故事可以扩展到我们旧中国,如果没有帝国列强打开我们的大门,我们就像那群羊一样闭关自守,在封建社会中过着落后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帝国主义列强就像狼,虽然带给我们一些伤害,但也给我们带来先进的西方技术与文化,促进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一句话概括.他的观点就是侵略反而有功了.请问同学,这种侵华有功论是否正确?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割我宝地,视频
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领土被瓜分的四分五裂,血肉模糊。整个华夏土地没有我寸土山河。
第二,掠我财富。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财富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掠夺。据统计,近百年来,外国侵略者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白银1000亿两。其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8个不平等条约就勒索赔款19.5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仅通过《马关条约》勒索的赔款2.3亿两白银,就相当于当时日本国家财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战争中的破坏和抢劫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1937—1945年),中国有930余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达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过5000亿美元。国家主权丧失,社会财富遭洗劫,使中国人民失去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第三,奴我同族
帝国主义者在历次侵略战争中,大规模地屠杀中国人民。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这就是著名的南京大屠杀,那么大家请看这两幅图片:
左边呢是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惨状,可以说是成排成排的民众被屠杀,右边呢是一个人上面写着“怎能忍受这许多人的吸收”我们偌大的中国被帝国主义折磨得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所以我们的首要的第一个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
誓雪我辱
另外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
因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同时,地主阶级从上到下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大家请看这两幅图片,左边这幅图呢,慈禧说了“量中华之物力,皆与国之欢心”这是个什么意思呢。通俗点讲则是尽我们中国的力量满足洋人的需求讨得洋人的欢心。这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这一年也正是慈禧的60大寿,慈禧下诏书说:要效仿康熙乾隆,从大内到颐和园所经之处都要张灯结彩,大肆修缮。同时还要接受各个地方的贺寿礼。有些主战派大臣上书说,停掉工程,支援前线,慈禧听后大为震怒,上述大臣被迫改口称是要停掉其他的工程而不是贺寿工程,后来有主战派纷纷前来上书,慈禧又说了:今汝另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结果在11月7号这天,正是慈禧大寿,于是就下令举国上下大肆欢庆,大摆筵席,唱戏三天,欢庆期间谢绝处理一切政务。结果好了,欢庆结束了,敌人也打到家门口了,所以慈禧等人就一而再再而三的逃,在逃亡期间下诏书就说了上面的话。
另外一幅图呢是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瓦德西和当时的风尘女子赛金花有交情,赛金花虽是一风尘女子,但看到京城饿殍遍地,心里也不是滋味,于是就找到了瓦德西,果然瓦德西对京城的屠杀有所收敛,随后,封建地主阶级得知这一信息后,竟然指使赛金花向瓦德西为慈禧太后求情,为当时的地主阶级求情更有甚者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由于条约当中赔款太多,也指使赛金花希望通过她能够减少一些赔款。所以赛金花当时人称“京城赛二爷”,民间更有甚者称她为“护国娘娘”。
同学们,当政者卖国求荣,作为最高的统治者封建地主阶级为了一己私欲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又岂能是我们华族胄裔所能容忍?同时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软弱和无能,竟然连风尘女子都用在了政治领域。说白了,风尘女子还有一点爱国之心,可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竟然是卑躬屈膝,卖国求荣。所以封建地主阶级是我们又一革命的对象。
最后,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是外国帝国主义同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配合,依靠国家政权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特征,严重束缚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买办性,是说呢官僚资产阶级是被帝国主义所豢养,比如为帝国主义寻找材料来源地,寻找商品的倾销市场。
其次是封建性,洋务运动时期的人物,比如李鸿章、奕䜣、曾国藩等人本身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员,但同时也经营者军需等领域商品,所以本身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最后还有一个垄断性,我们大家想一下,官商勾结的结局是什么?不就是对某个领域进行垄断吗?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1927年以后,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在20年中,聚积了价值达100亿至200亿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到1942年,民族资本仅占全国资产总额的30.42%,而官僚资本已占到69.58%。尤其工业运输方面,官僚资本的垄断程度极高。解放前夕,它已占到整个工业运输固定资本的80%。其中拥有电力的67%,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100%。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兄妹孔家财。总之,官僚资本主义的存在不但没有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相反,却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把官僚资产阶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总体上看,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但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主要矛盾的不同,主要敌人也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第五篇:讲课教案
如何加强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古今中外,圣贤们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格言,比如,“读一本好书,就象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为无过矣”等等,这些关于学习的著名论断,无一不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诫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增加知识涵养。一位哲人说过:“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来营养”。能力来源于素质,素质来源于知识,而获得知识的途径首先是学习。为什么同是干部,有的分析解决问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经常能够闪出一些思想火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受到领导的赏识;而有的同志却思想迟钝,观点陈旧,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意识,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知识面窄,缺乏思想积累。从长远看,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看,仍然要有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何况,作为我们学员,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更新知识、不增强素质,就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一、什么叫学习中文名称:学习
英文名称:study,learn或learning
(一)定义: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性行为变化。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
国外一些知名学者或科学家对学习概念的理解
(1)素普(Thorpe,1963):学习是通过由经验产生的个体行为的适应性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过程。
(2)金布尔(Kimble,1961): 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有关行 为潜能的持久性变化。
(3)加涅(Gagne,1965): 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而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4)威特罗克(Eittrock,1977):学习是描述那种与经验变化过程有关的一种术语。它是在理解、态度、知识、信息、能力以及经验技能方面学到相对恒定变化的一种过程。
(5)温非尔德(Wingfield,1979):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或知识的较持久的变化。
(6)鲍尔和希尔加德(Bower & Hilgard,1981):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种规定情境小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7)潘菽(1980):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8)皮连生(1997):学习是机体通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能力或倾向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
(二)基本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学习广义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广义概念的分解: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目前比较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界定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第一,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或内隐或外显);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狭义的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在各类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自然界角度的解释:《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既包括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学习的这种含义在日常用语和科学术语中都是一样的。但是,倾向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定义过分宽泛,不能确切地界定学习一词的含义,而且,这样的理解可以用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却不适于解释所有动物特别是某些低等动物的简单学习行为。因此,他们给学习下的定义是“因受到强化的练习而出现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这个定义包括四个对于了解学习过程至关重要的要点:第一、“较为持久的改变”。这就排除了因疲劳、餍足或习惯化而造成的动机和反应能力下降等临时性的行为变化,这类变化都不属于学习。第二、“潜在反应能力”。这说明通过学习不仅发生外部行为的明显改变,也出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内在的变化。比如因接触某些对象和情境而使学习效能明显提高的潜伏学习和无意学习就都属于学习的范围。第三、“受到强化”。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最重视的关键部分,因为没有强化(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或对作出的反应不给予奖赏)就不会有“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而且会使已经获得的反应能力出现消退。第四、“练习”。要学习的行为必须实际出现并经过反覆才会发生学习。当然,通过观察和模仿而实现的学习也可以只有内在的变化而没有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此外,强调学习要经过练习还可以把某些物种的先天倾向(如鸭类的印刻现象)和由机体成熟而引起的变化(如鸟的飞翔)排除于学习之外。
(三)对学习一些学派的观点 学习在教育学领域中,一般认为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它把学习当作一种社会活动来考察的。
而心理学领域内大家比较赞成的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它着重考察的是学习的心理机制。
行为主义:动物的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强化与反应之间的习惯性联结。它主要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格式塔学派:学习的实质和目的不在于强化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在于形成和发展“格式塔”(即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完形)。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
在中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与模仿,是获得信息、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官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 息及触觉味觉等等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想的含义。“学”是自学或有人教你学。“习”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行为,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学”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获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二、学习的作用
(一)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和人为了生存下去,还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经验。这种后天习得行为经验可适应相对迅速的变化,与先天本能相比,其意义显然要重要得多。譬如,一只小羊羔通过不断地向羊妈妈学习,知道了哪里可以寻找到丰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样躲避狼的追捕。如果小羊不学习,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也就无法生存下去。然而,学习对个体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程度,在各种动物之间的差异很大。越高等的动物,生活的方式越复杂,本能行为的作用也越小,学习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动物中,习得的行为很少,获得的速度也很慢,学习对其生活可以说不起什么作用。例如原生动物刚出生不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动作就已出现了,后天所需要的反应也已大都具备。它们学习的能力很低,保持经验的时间也很短,因而学习的结果对它们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
相反人是最高等的动物,生活方式极为复杂,固定不变的本能行为最少。人类行为的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在人类个体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人类婴儿与初生的动物相比,相对来说,独立能力低,天生的适应能力也低。可以说,离开父母的养育,婴儿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是人类却有动物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可以迅速而广泛地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如,种植谷物,获取粮食,靠的是学习;战胜毒蛇猛兽等天敌,对付可怕的瘟疫,以免于 被消灭,靠的也是学习。总起来看,人和自然界的其它动物如狮子、老虎甚至麻雀相比,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人能够成为万物之灵,靠的是学习。国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学习就灭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著名的研究报告,题为《学会生存》,就把学习同生存直接联系在一起,可见学习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促进人的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和心理会逐渐成熟。但成熟并不是完全脱离环境和学习影响的纯自然过程。学习对成熟的影响作用,首先得到了动物心理研究的支持。近二三十年以来,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发现,动物,尤其是初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和成熟,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
关于人类学习对成熟的促进影响,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969)认为,必须通过技能的练习来促进儿童的成熟。他还说:“儿童年龄渐长,自然及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 怀特关于对初生婴儿眼手协调的动作训练的实验研究说明了学习和训练对成熟的促进作用。怀特发现,经过训练的婴儿,平均在3.5月时便能举手抓取到面前的物体,其眼手协调的程度相当于未经训练的5个月的婴儿的水平。这就说明了学习、训练对成熟的促进作用,学习促进了潜能的表现和能力的提高。有的学者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后的四五年里,除了营养条件外,缺乏适当的学习训练或教育不当,也会给脑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人研究聋哑人死后的大脑皮层,发现控制视听器官的部位趋于萎缩;对先天盲人复明后进行测验,发现他们眼运动不规则,难以集中注意于一点,不能精确地区分圆形和正方形。印度狼孩卡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虽然大约已七八岁了,但智力水平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她死时大约16岁,可能只相当于三四岁幼儿的智力水平。所有这些研究与事实说明,早期的学习、训练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感觉 器官和大脑等机体功能的发展是有着一定影响的。据此,对儿童的帮助,要以其成熟程度为依据,又绝不能等待成熟。应该在合适的“生长点”上将恰当的学习内容、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教育方式结合运用,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三)提高人的素质。(1)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2)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四)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概括为三个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相沿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实、植物根茎为食,还有少部分栖居在树上。随着地壳的变化,气候的改变,人类不得不从树上移居地面,学会了食用鱼类、使用火、打制石器、使用弓箭、磨制石器等生存的本领,世代相袭。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又学会了制陶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这一时代的后期,还学会了铁矿的冶炼,并发明了文字,从而使人类历史过渡到文明时代。
由此看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而旷日持久的接力赛:前代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后辈人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与 环境的变迁。如此代代传递,便形成了一部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
显而易见,野蛮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使用火,就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文明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畜牧业和农业,也只能像自己的远祖一样靠现成的天然产物为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学习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十八世纪的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那时,格里沃斯、纽科门、瓦特等革新能手,通过学习,掌握物理学、机械学等知识,设计、制造、试验,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十九世纪的技术革命是以电力为标志。而这一新生产力的创造是无数人学习、创造的结晶。德国赫兹发现电生磁,法拉第发现磁生电,建立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又建立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方程,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德普勒研制出高压输电技术,等等,从而促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本世纪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又一次证明学习的巨大促进力。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只要考虑一下这个事实: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到性能优良的个人电脑,自由地在网上漫游,不出门而立知天下事。就不能不惊诧于科学技术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心悦诚服地承认学习对我们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的是指学习什么东西最后为了获得什么。我重点想讲一件如何培养学习目的性。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华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 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关。在这里我们主要讲,作为学兵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一位学生对学习地理毫无兴趣,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为了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他作了这样的练习:“我喜欢你,地理!”重复几遍之后,他觉得地理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第二天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地理的书,回家后,收拾一下房间,高高兴兴地读了起来,再上地理课时也开始听老师讲解了,后来很喜欢地理,总是急不可待地盼着上地理课。
(二)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三)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麽,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 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看书上的绪言部分,听老师介绍学科发展的趋势,或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门学科。例如,记外语单词和语法规则,常常是枯躁无味的。但记住以后,会给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考试中也会得高分。如果我们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五)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麽?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又如你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写作非常感兴趣。这样你可以通过写作练习,体会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七)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成问题就是了。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你可问: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什麽?它是怎样发现的?怎样证明它的结论是对的?它的公式是什么?使用它应注意甚麽问题?我能否用其他的办法推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开始你强迫自己详细看下去,但是,一旦你真正的往下看,你就会被吸引住。
(八)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例如你想像某个电影非常好 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像这个电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厨师想象出自己做出来的佳肴是什么味道,继而辛苦劳作;作曲家想象出自己作出的曲子会产生什麽样的声音,从而激发出他的创作热情。你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像会帮你成功。
假如你能坚持用这8种小方法激发自己对某门学科的兴趣,相信你在不久的将来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感了兴趣。
四、学习的方法(重点讲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大学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班上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还是没有通过考试。其实面对这 样的情况,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高考状元具备的六个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2.复习的习惯 3.作业的习惯 4.思维的习惯 5.听课的习惯 6.作息的习惯
这六个习惯都可以说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首先,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法规,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 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提高效率,途径我个人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小睡一会。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学员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学员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别人融洽相处。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员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员不会学得很好。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五、自己关于学习的一些体会
但我也有记笔记的时候。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记过;写调研报告的时候,记过;想考研,复习时记过。等等。但这些笔记,大多零乱不堪,用完后即塞入废纸篓了。倘要检查,对不起,没有,有也不能示人。可是,我每年都有一本笔记,工工整整的,是为了应付检查。上面的内容也很好,大多是领导人讲话,中央会议精神,我已经看过了,手头也保存了,但还要记在本子上,应付检查!
其实,学习不学习,与记笔记、写体会无关。就像冷暖,与衣服的颜色和式样无关!很多不看书的人,笔记、体会很多;很多不学无术的人,发表的文章很多;很多饱食终日的人,在主席台上讲的话很多;很多素质低下、拍马溜须的人,当领导的很多。记了笔记,写了体会,只能证明学过,不能证明真的学过!
那么,用什么衡量学习呢?只能是工作的能力。认真工作,而且 干好了工作,就是学习的标准。一般的总结都不会写,起草一个通知都文不达意,上了台子就结结巴巴讲不出话,工作没有思路,不知道当前的大政方针,这难道是坚持学习的表现吗?鬼才相信,但偏就有人相信!
那么,如何加强学习呢?我感觉,有三点特别重要。
首先,要肯学。现在许多同志都强调工作太忙,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材料一写就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说工作能应付过去就不错啦,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我想,工作忙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就忙得连一点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了,相反许多时候忙,就是因为学习不够,能力素质不高造成的。所以,对于学习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一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精神,把吹牛、喝酒、闲逛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上,不让时间白过,不让精力浪费。
第二,要吃苦。学习必须要能吃苦,如果没有“瘦掉几斤肉、脱掉几层皮”和“蚂蚁啃骨头”的劲头,是学不出成效来的。只有那些矢志不渝、勤奋刻苦的人,才能有所建树,才能胜人一筹。对于学习的苦,我很喜欢西方一位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这里与大家共勉:“痛苦是很重要的,这正像一艘船必须要压舱一样,没有它,船就成了风的玩具,很容易倾覆。痛苦是天才灵感的源泉,假如在生活中都能遂心所欲,过得舒舒泰泰的,那么莎士比亚、歌德的诗剧何由产生?柏拉图还会有哲学思想、康德还会有纯粹理性批判吗?”
第三,要实用。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错误”,还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邓小平同志也要求我们“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实践出真知。要想知道苹果是什么味道,就必须亲自尝一尝。一个人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只能靠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读书是一种学习,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即使一个 人学到的东西很多,讲起来头头是道,如果不去实践,不去抓落实,那也只能是一个“空把式”、“假把式”,即通常人们所讲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人讲,读书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读而不懂”;第二个层次是“读而又懂”;第三个层次是“读而又懂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显然,对于学习,我们应该以第三个层次为目标,把理论学习与个人思想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跳出书本,学以致用,实践中提高,转化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