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货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期货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30160 课程中文名称:期货理论与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Future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课程性质:指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金融学 开课学期:6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2.5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期货交易是近年在我国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其具有很好的投资、避险等功能,因此参与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期货交易基本知识,掌握分析期货的具体方法,从而为熟练进行期货操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对期货交易的基础知识有明确认识 2.掌握期货价格分析和预测方法 3.了解期货交易流程
4.学会看盘,能够对经济形势、商品供求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能够熟练进行期货交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期货市场的起源及发展,发达国家期货交易所的发展趋势,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期货交易基础知识(6学时)
学习期货市场的功能、国内外期货市场管理及组织结构及期货合约和其他基本的期货制度,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期货交易流程。
第三章 套期保值与套利(14学时)
传统平仓式和实物交割式套期保值,基差交易,动态套期保值,套利交易的概念、原理和作用,跨期套利、跨市套利、跨商品套利交易策略。
第四章 期货价格(6学时)
商品期货价格的构成、代表性的期货价格理论,影响期货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分析,期货合约的价格。
第五章 期货价格技术分析(6学时)
直线图分析,点数图分析,K线图分析,移动平均分析
第六章 农产品期货与工业品期货(2学时)
农产品期货合约,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工业品期货合约,工业品期货投资策略 第七章 金融期货(4学时)
外汇期货概述及交易,利率期货概述及交易,股指期货概述及交易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并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期货实际操作训练。
六、上机实验内容
实验一:期货行情看盘 实验二:期货投资技术分析 实验三:模拟交易
七、前修课程、后续课程
前修课程: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投资学 后续课程: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罗孝玲.期货投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参考资料
[1]李一智.期货与期权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李强.期货交易实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3]洪名勇.新编期货投资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撰写人签字:
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第二篇:《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9030130
课程中文名称: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 :Investing Ba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性质:专业指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金融学
开课学期:总学时: 40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研究投资银行业务与惯例的课程,考虑到金融学专业的特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内容,对证券工具、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相关理论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学生掌握企业并购、反并购的理论、方法和实际的操作策略,并从实际的案例研究和分析中得到深化;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国际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监管制度。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提高其应用实践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前,应具备风险学、证券学等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
投资银行概述、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第二章 投资银行业务
(一)(12学时)
承销业务(案例如:中兴通讯股票承销与发行案例)、经纪业务(案例如:中国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分布及业务部个案分析)、自营业务(案例如:纳斯达克的做事商制度)第三章 投资银行业务
(二)(14学时)兼并与收购概述、融资、基金管理、咨询业务 第四章 投资银行业务
(三)(4学时)
风险投资概述及其产生与发展、风险投资的特点与原则、风险投资实务 第五章 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趋势(4学时)
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全球经济背景、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表现和成因、启迪与警示——西方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几点经验教训、我国投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其他国家(地区)的投资银行业务(2学时)
美国、日本、欧洲的投资银行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投资银行业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除采用授课方式外,结合案例分析。
六、上机实验内容
无
七、前修课程、后续课程
前修课程:证券投资学
后续课程:无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参考资料
[1]吉斯特(美).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9.[2]李子白.投资银行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宋国良.投资银行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撰写人签字:
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第三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0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4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盛洪昌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参考资料:《国际贸易实务》冷柏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国际贸易理论》张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关月刊杂志中与各章专题有关的案例材料等。
二、教学方式:
1、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知识点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演示、外贸软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又强调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实用。在讲授中,每章节均采用多媒体、PPT教学演示课件,并配有大量实务案例、实务操作流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案内容和图片(包括进出口业务活动中的各种单证式样等),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运用商学院现有的外贸教学实务软件、外贸单证教学软件,让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同时精选经典国际贸易案例让学生根据有关的理论、法规、规则、惯例及操作规程等进行分析进行案例讨论,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每次上机操作课都布置进出口程序、单证实际练习,每章结束后均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三、教学目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和措施,了解国际贸易变化发展趋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各条款的理解,如品质品名条款、数量条款、运输条款、支付条款、保险条款等,掌握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和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预修课程:
本课程与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英语》、《国际结算》等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础。建议在修完 上述课程后修本课程。
五、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出勤、作业、课堂贡献、上机实践: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案例分析的形式。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每周4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4学时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4学时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3学时 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 4学时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3学时 第六章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 4学时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 3学时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 5学时
第九章 国际贸易洽商与合同的签订 3学时 第十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价格 5学时
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 5学时 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 4学时 第十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4学时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5学时
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4学时 第十六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3学时 第十七章 出口单证的制作 5学时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方式 4学时
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世界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 第五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本章主要对国际贸易作了概述。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国际分工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以及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掌握了世界市场的含义、形成和发展及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国际价值的含义及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国际价格的含义和种类。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三节 要素赋理论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有关的国际贸易现象,分析国际贸易的相关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能结合上述理论的学习去分析、认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相关政策。要求学生弄懂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及构成、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演变,保护贸易政策及演变过程,自由贸易政策及演变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
第一节 关税措施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第三节 鼓励出口措施 第四节 出口管制措施
本章主要对国际贸易措施及其基本原理做了详尽的解释。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当今国际贸易中关于贸易保护的习惯做法,并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的具体规定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和把握,以指导具体的外经贸业务。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形式、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述内容并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合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六章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
第一节 贸易条约与协定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本章主要介绍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在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与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特别是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了解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可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三节 我国的服务贸易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 势,并对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特殊性及相应条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 第五节 许可贸易合同
本章要求学生学习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内容,掌握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与许可合同,理解与掌握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价格、支付方式、税费等。
第九章 国际贸易洽商与合同的签订
第一节 国际贸易洽商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洽商程序 第三节 国际贸易合同签订
通过对国际货物贸易一般程序、准备工作、洽商内容、洽商程序以及书面合同内容、形式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贸易各环节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明确进出口交易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出口经营方案的制定,了解贸易洽商的一般程序和要领以及签订书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价格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第二节 主要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 第三节 其他贸易术语 第四节 国际货物的价格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2000》对贸易术语的解释及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国际商品的作价原则和常用价格的换算、出口盈亏的分析指标。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尤其是对六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以及合同中价格条款的内容。
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
第一节 国际货物的名称 第二节 国际货物的品质 第三节 国际货物的数量 第四节 国际货物的包装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是国际商品贸易合同条款中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数量的计量方法、商品包装的种类。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理解品质条款的内容,掌握数量条款及数量机动幅度的规定办法,了解包装分类,掌握包装条款的规定,掌握运输标志的设计。
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
第一节 国际物流与货物运输代理 第二节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第三节 国际货物运输条款 第四节 国际货物运输单据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商品贸易的运输方式和特点、国际商品贸易中涉及的各种运输单据、国际商品买卖合同中的运输条款。要求学生掌握海上运输中班轮运输的特点、运费的计收标准,滞期费和速遗费的含义;了解国际铁路运输、航空运 输、邮包运输的做法。
第十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第一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原则 第二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范围 第三节 海运货物运输保险
第四节 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保险 第五节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的运输保险险别和保险条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输保险条款中基本险别的范围、除外责任和责任起讫以及货物保险的一般附加险别、特殊附加险别的含义和责任起讫;了解伦敦保险协会现行的《协会货物条款》的基本内容。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第一节 国际贸易货款收付的工具 第二节 汇付与托收 第三节 信用证 第四节 银行保函 第五节 国际保理
第六节 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常用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等内容。要求掌握不同的支付工具的使用,特别是汇票的使用;理解和掌握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等支付方式的使用,重点掌握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使用。
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第一节 商品的检验检疫 第二节 索赔
第三节 不可抗力 第四节 仲裁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所涉及的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等问题,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含义、意义、内容、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及商品检验证书的种类等;了解索赔的含义及对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规定;了解不可抗力的含义、范围及规定不可抗力条款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仲裁的含义、特点、程序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
第十六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 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二节 进口合同的履行
本章主要对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及履行合同的重点和难点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国际货物贸易一般程序、准备工作、洽商内容、洽商程序以及书面合同内容、形式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贸易各环节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明确进出口交易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出口经营方案的制定,了解贸易洽商的一般程序和要领以及签订书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章 出口单证的制作
第一节 商业发票 第二节 海运提单 第三节 保险单 第四节 原产地证明 第五节 商检证书
第六节 出口货物报关单
本章主要介绍了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原产地证明、商检证书和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常用出口单证的内容及缮制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方法、处理技术,着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经销与代理 第二节寄售与展卖 第三节 招标与拍卖 第四节 对销贸易 第五节 加工贸易 第六节 期货贸易 第七节 国际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间进行商品贸易采用的各种具体做法。通过学习应了解与理解各种贸易方式的含义、特点、做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求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
;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0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储祥银、章昌裕编著:《国际经济合作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2月。
参考资料:李奕、周华编著:《国际经济合作》,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1月。
其他: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月刊杂志中与各章专题有关的案例材料等。
二、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或相关专业所开设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重新组 合、配置的基本理论、类型、方式、基本作法和运作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反映资本要素在国际间移动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及国际租赁;反映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国际技术转让;体现劳动力要素与其它要素综合移动的国际工程承包,等等。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各项主要业务内容有一个系统的 认识和掌握,对各项业务的性质和特点、运作方式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对实务知识和当前的发展实践有所把握,进而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四、预修课程:
本课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础。建议在修完上述课程后修本课程。
五、教学方式:
1、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及时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的互动效果,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知识点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又强调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实用。在讲授中,每章节均采用多媒体、PPT教学演示课件,并配有大量实务案例、实务操作流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每章结束后均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六、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出勤、作业、课堂贡献: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 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案例分析的形式。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七、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每周3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5学时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3学时 第三章 国际风险投资 3学时 第四章 BOT投资方式 6学时 第五章 中国利用外资 5学时 第六章 国际信贷合作 5学时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 6学时 第八章 国际工程承包 5学时 第九章 国际发展援助 4学时 第十章 国际租赁 4学时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合作 3学时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5学时
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第一节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与作用
第五节 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第六节 “走出去”战略与国际经济合作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合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通过本章学习,力图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前期准备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些基本概念,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发展新动态,对主要投资进入方式与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三章 国际风险投资
第一节 国际风险投资概述
第二节 部分国家或地区发展风险投资状况 第三节 风险投资运作模式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新的经济合作方式。本章主要介绍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式,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投资方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知道如何与外商开展风险投资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第四章 BOT投资方式
第一节 BOT投资概述
第二节 BOT投资方式经历的阶段 第三节 BOT投资项目有关法律与合同 第四节 BOT投资项目的风险
第五节 BOT投资方式在中国的运用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BOT投资方式产生以后,立刻成为国际经济合作领域重点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业界亦广泛认可这种投资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章着重介绍BOT投资方式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式,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BOT这种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新投资合作方式,由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五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学习国际经济合作专业技术,不能不认真研究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利用外资工作进行一些实证分析,还介绍在中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程序和相关工作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利用外资,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六章 国际信贷合作
第一节 国际信贷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政府贷款 第三节 事迹银行贷款 第四节 出口信贷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信贷的方式很多,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看,主要涉及的是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信贷中的世界银行贷款、出口信贷。本章主要介绍这几种贷款的概念与运用方法,使学生用过本章的学习,对国际信贷中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关的主要贷款方式由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交易方式 第四节 国际技术转让价格与合同
第五节 中国的技术贸易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六节 与技术贸易有关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和协议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整个20世纪,国际技术状让日益成为当今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方式,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技术转让叶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国际技术转让基本概念与交易方式,与国际技术转让有关的知识产权文艺等,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国际技术转让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从事国际技术转让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第八章
国际工程承包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第二节 国际招标与投标 第三节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第四节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施工索赔
第五节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银行保函和保险 第六节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与工程承包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商务活动,内容复杂,规模庞大,分工越来越精细。作为一般商业交易基本方式之一的投标与招标是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成交方式。本章通过对国际工程承包基本概念、成交方式与管理、国际投标与招标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了本章之后,对国际工程承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参加业务交往。
第九章 国际发展援助
第一节 国际发展援助概述
第二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与机构 第三节 联合国发展援助项目实施 第四节 世界银行技术援助
第五节 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发展援助属于资本运动的范畴,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国际发展援助业务中的一些程序,在很多经济交往中又具有一般性与共同性。本章在介绍了国界发展援助产生、发展过程、基本概念以后,对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援助程序作详细介绍,使学生在学习本章以后,能够把握一些国家经济交往中的基本业务知识。
第十章 国际租赁
第一节 国际租赁概述 第二节 国际租赁主要方式
第三节 国际租赁业务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世界租赁业中的租赁创新 第五节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国际租赁中,既有资本运动,又包含了商品贸易,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在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章通过对国际租赁基本概念、特征和交易方式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了本章内容后,能够掌握运用国际租赁进行资金融通和商品交易的业务常识。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合作 第一节 国际服务合作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国际服务合作参与 第三节 国际劳务合作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合作成为中国参加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本章通过对服务概念的产生及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介绍,说明中国参加服务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本章以劳务合作为例介绍其具体业务流程。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应对服务贸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参加服务合作的实践。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第三节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各国社会再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跨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成长壮大为跨国公司。本章主要介绍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海外投资的发展状况,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跨国公司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发展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作出贡献。《经济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经济学专业英语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必修课
授课对象:07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7财务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翟象俊编著:《经济学专业英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参考资料:赵英军编著:《西方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二、课程性质:经济学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所开设的 学科平台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应用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了涉及本专业的原理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经济学问题;经济体系;供给与需求;价格机制;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货币与银行,收入与工作等。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以及专业术语,完成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要求学生在 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以后学科平台课,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双语教学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英语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
1、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及时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 的互动效果,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相结合、个人发言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重点介绍本单 元相关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对主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并进行课上讨论,副课文让学生课后自学,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得到巩固。在课上多给学生一些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
2、单元结束后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五、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1、出勤、作业、课堂贡献: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2、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作文写作的形式。
3、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32学时(扣除新生军训),每周2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Text: What is Economic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wo(6 hours)Text: The Economic Problem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hree(6 hours)Text: Economic System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Four(7 hours)Text: Demand and Supply The Price Mechanism I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Five(7 hours)
Text: Demand and Supply The Price Mechanism II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Six
Text: 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Seven Text: Money and Banking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Eight Text: Population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One(6 hours)
Unit Nine Text: Income and Work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en Tex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conomy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第四篇:《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理论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理论与(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编码:Z114023 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开课单位: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2.课程目的:《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以开放经济为前提,研究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与运动的规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课程。这一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理解开放经济的运行特点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途径。要求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金流动等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国际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并能系统了解和运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进而实现金融专业为国家培养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也为国际金融方向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外汇与汇率(6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外汇
主要包括外汇的概念、外汇的种类、外汇的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 汇率
主要包括汇率的概念与标价方法、汇率的分类等内容 第三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主要包括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内容 第四节 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
主要包括货币升值与贬值、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等内容 第五节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主要包括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理论的介绍 2.教学要求
学习本章的基本内容后要能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和种类,重点掌握纸币流通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影响;了解基本的西方汇率理论。
本章重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本章难点: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辨别,远期汇率的计算、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4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汇率制度及其类型
主要包括汇率制度概述、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联系汇率制、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第二节 外汇管理理论
主要包括外汇管理概述、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手段、外汇管理的经济学(利弊)分析等内容 第三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及人民币汇率问题
主要包括我国外汇管理实践、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人民币汇率的选择等内容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能全面地比较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了解外汇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汇率制度的选择依据,熟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过程,掌握我国的外汇管理的相关内容。
本章重点:汇率制度的比较 本章难点:人民币汇率的选择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观看视频资料、课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 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8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外汇市场概述
主要包括外汇市场的概念、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市场的类型、现代外汇市场的特征、外汇市场的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 外汇交易
主要包括即期外汇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套汇交易、套利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互换交易等内容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外汇风险的概念和类型、外汇风险管理等内容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汇市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外汇交易方法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外汇风险的基本类型,了解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 本章难点: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 国际收支(8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的概念、内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及账户构成等内容 第二节 国际收支分析
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的盈余、赤字、均衡的含义及国际收支分析等内容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主要包括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等内容
第四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主要包括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新剑桥学派的理论 / 综合分析理论的介绍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构成,能基本掌握国际收支的分析方法,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了解西方主要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调节 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章 国际储备管理(4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主要包括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主要包括国际储备的需求、国际储备的供应及规模管理、结构管理等内容 第三节 中国的国际储备
主要介绍中国国际储备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情况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储备资产的概念、作用及构成,了解储备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分析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本章重点: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 本章难点:无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六章 国际金融市场(4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 国际货币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
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本业务介绍 第三节 欧洲货币市场
主要包括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及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等内容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主要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分类、特点及主要业务的介绍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能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熟悉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理解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的原因,理解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监管的意义。
本章重点:欧洲货币市场 本章难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管理(6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原因、影响、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及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等内容
第二节 国际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危机 主要包括国际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危机等内容 第三节 国际债务管理
主要包括外债概况、外债的衡量指标及外债管理等内容 第四节 中国利用外资与外债管理
主要介绍中国利用外资状况及我国的外债管理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在剖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危机及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基础上,理解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意义及应采取的对策。掌握中国利用外资及外债管理的基本情况。
本章重点: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本章难点:理解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产生原因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6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一般框架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主要内容有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作用、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的等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主要包括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及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等内容 第五节 欧洲货币联盟 主要包括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及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等内容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及特征,把握欧洲货币体系发展的历程,探索建立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需要的条件。
本章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牙买加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以及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意义。
本章难点:理解特里芬难题及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观看视频资料、课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第九章 国际金融机构(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机构的概念及特点等内容 第二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业务活动等内容 第三节 世界银行集团
主要包括世界银行集团的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简单介绍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的基本情况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类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主要业务及原则,了解中国与各类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现状,探索怎样进一步开拓中国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章重点:掌握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性质和业务活动特点 本章难点:国际金融机构如何发挥其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三、参考教材
(一)教材
1.叶蜀君.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二)参考教材
1.杜佳.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阙澄宇.国际金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3.黄梅波.国际金融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四、学习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中会布置大量思考题,讨论题,需要学生提前准备,积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未考试成绩组成。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及课堂表现占50%,作业占50%),期未考试占60%。
大纲制定者:李晶
大纲审定者:何剑
制定时间:2010年7月14日
第五篇:《金融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金融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总学时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
执笔人
教研室审核人
系、部审核人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的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以“财务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相衔接,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通过“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了解金融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现代金融的科学含义,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解与掌握货币、信用等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熟悉与掌握金融市场方面的理论与实务;了解金融机构的分类,熟悉我国现有的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主要业务;熟悉各类金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金融相关的理论和实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财务管理类工作。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现代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货币的概念、货币的发展历史,掌握货币的主要职能;
(2)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其演变历史;
(3)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及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掌握货币市场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5)掌握资本市场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6)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掌握中央银行各
项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7)掌握商业银行的概念、性质与职能、组织形式及类型;
(8)了解我国政策性银行组建的背景及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情况;
(9)掌握租赁业务的概念和特点,熟悉租赁业务的主要种类并了解其业务特
点;
(10)了解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各自的宗旨与主要业务。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密切关注金融和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变化情况。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断更新的、充实所学的知识。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导论
金融概述
教学内容
1、金融及其构成要素;
2、金融的概念、金融的构成要素;
3、金融与经济。
重点及难点
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内容
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2、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3、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4、货币制度的演进及类型。
重点及难点
货币的性质和职能、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教学内容
1、信用特征及种类;
2、信用形式;
3、信用工具。
重点及难点
信用的含义、本质、特征和分类,信用形式,信用工具的特点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内容
1、利息及其本质;
2、利率及其决定因素;
3、利率的种类与作用。
重点及难点
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决定宏微观因素
第四章 金融机构与体系
教学内容
1、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2、我国的金融体系。
重点及难点
各金融机构的性质、特点和业务范围
第五章 金融市场
教学内容
1、金融市场概述;
2、货币市场;
3、资本市场。
重点及难点
金融市场的种类、构成要素、地位、功能和发展趋势;货币市场的含义、特点及构成;资本市场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第六章 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教学内容
1、商业银行概述;
2、负债业务;
3、资产业务;
4、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重点及难点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目标和原则,商业银行基本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含义、构成和内容,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第七章 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
教学内容
1、货币层次划分与计量;
2、货币的需求;
3、货币供给与货币创造;
4、货币均衡;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重点及难点
货币需求的含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含义和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均衡的含义、基本内容和实现机制,认识并理解货币失衡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 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
教学内容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重点及难点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九章 货币政策
教学内容
1、货币政策概述;
2、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重点及难点
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51个学时,具体教学时数分配如下: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数
合计
理论教学
实践训练
导论:金融概述
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四章:金融机构与体系
0
第五章:金融市场
第六章: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第七章: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
第八章: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
第九章:货币政策
总计
六、相关课程的衔接
以“财务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相衔接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二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等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序号
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比例
平时成绩
50%
期末考核成绩
5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
+
期末考核成绩×50%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刘金章、孙可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二)参考用书:
1.《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货币银行学原理》,龙玮娟、郑道平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3.《现代金融实务综论》刘金章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金融学》,李健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九、实验教学
实训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课时)
实训内容:掌握企业法的概念、特征
实训二:信用与信用工具(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及其组织机构;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份发行及转让
实训三:利息与利息率(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破产的申请与受理;掌握破产的条件和程序;理解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
实训四:金融市场(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合同的订立过程及内容;理解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及终止;理解合同效力的有关规定及违约责任的承担问题
实训五: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税法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实训六: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证券的发行及交易的有关规定;掌握汇票、本票和支票
实训七: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著作权的概念、内容、保护期限以及著作权权利的限制
实训八:货币政策(2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理解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