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孟论学(月考复习用)
孔孟论学
一、文学常识
略。(见初一复习课件)
二、释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志:立志
立:自立,即做事合于礼
惑:迷惑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
罔:迷惑
殆:危险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敏:聪明
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
覆:倾倒 进:前进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通假字,通“惑”,奇怪。
虽有天下易 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虽:即使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假字,通“曝”晒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罕:少
至:极
吾如有萌焉何哉?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萌:萌发
今夫弈之为 数,小数也;
弈: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全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诲:教,惟:只;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鸿鹄:天鹅
援:拿,拿起
缴: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
俱:一起
弗:不
若:如,比得上。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然:这样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完全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策:竹简,这里作量词,相当于“片”。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仁:仁道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指殷纣王
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三、翻译句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了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不越出规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明好学,又不以向学识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的谥号为“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就算只倒一筐土,如果(继续)前进,是我要前进的。”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奇怪的。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了。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我和大王相间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的身边,吾如有萌焉何哉?
我怎么能使(大王)善良之心萌发呢?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比如)现在(看)下棋,这只是一种小技艺;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不能学会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奔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假如)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认为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拿弓箭去射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当然)不是这样。”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我对《尚书》中《武成》一篇,只取信两三页(读)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殷纣王这极不仁道的人,又怎么会使血流飘杵呢?
第二篇:《师说》复习用
《师说》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背诵并准确默写出本课的名句。复习重点:
1、储备文言知识及文化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并翻译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3、探究文本,储备作文素材。
复习过程:
一、文化常识。
1.韩愈,字,是 的倡导者,世称,唐代著名。他和 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是 之首。
2.下列对《师说》一文中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巫医药师百工之人”。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B、“巫医药师百工之人”。百工,一百个工匠。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又称作“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人物传记。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古人之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二、情景默写。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 ”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择师的标准是:,。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
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作七十列传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策之不以其道 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伐无道,诛暴秦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来吾道夫先路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作《师说》以贻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君将哀而生之乎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语,说明如何活用的并解释词义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吾从而师之 小学而大遗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古今异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因:。。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1、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或师焉,或不焉
不耻相师
小学而大遗。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吾从而师之。今之众人。
4、文言句式——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
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不拘于时,学于余。()。(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五、高考衔接。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2、下面对上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泰山: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B、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也特指孔子。C、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D、母亲的哥哥或弟弟。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何为不去也?
?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六、作文素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角度点拨: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
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
(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第三篇: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
一、《论语》四则:
A、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句译: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懂得礼仪),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明白了各种道理,)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随心所欲,却又不超过规矩、法度。
有:同“又” 志:有志向。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惑:受迷惑 知:懂得。天命:自然规律、法则。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逾:越过。矩:规矩、法度。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句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罔:迷惑。殆:危险。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句译:孔文子因为什么谥号称为“文”?他勤勉聪明、喜欢学习,不以向学问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谓:称为。之:他(的谥号)。敏:勤勉、聪明。好:喜欢。耻:以……为耻,即认为……是耻辱(把……当作耻辱)。是以:因此。以:因为。是:这。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句译:好比堆积土山,即使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不干)了,我就停止(不前)了。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我继续干,我就前进了。为:做,此指堆积。篑:土筐。止:停止。平:填平。虽:即使。覆:倾倒。一篑:一筐土。
B、(内容理解)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第二则: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第三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第四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学习必须坚持不懈,不能止步不前。
二、《孟子》二则: A、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句译:大王的不聪明并不值得奇怪。(倒装句)(关键字:或:同“惑”,奇怪。乎:相当于“于”)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句译: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
(关键字:虽:即使。生:生长。暴:同“曝”,晒。寒:使……寒冷。)3.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句译: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大王冷淡到了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大王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帮助大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关键字:见:进见。罕:少。退:返回(退居在家)。至:极点。萌:萌发。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4.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句译:(现在)围棋作为一门技术,只是一门小技术;如果专心致志,也就不能学到这门技术。
(关键字:今夫:发语词(“今”含有“现在”的意思)。弈:围棋。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为:作为。数:技巧,技术。专:专一。致:用尽,竭尽。志:心思,心意。得:得到,这里指学到(这门技术)。)
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句译: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关键字:之:结构助词,的。善:善于。……,……者也:判断句式。)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句译:假使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关键字:使:假使。诲:教。惟:只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虽:虽然。以为:认为。鸿鹄:天鹅。援:拿。缴:系在箭上的绳,此指箭。)
7.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句译: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肯定比不上那个人。
(关键字:虽:虽然。之:他,代词,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俱:一起。若:比得上。)
8.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句译:这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关键字:与:同“欤”,语气词,可解释为“吗”或“呢”。然:这样。)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句译: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关键字:尽:完全。信:相信。《书》:指《尚书》。)2.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句译: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只不过采用它的两三片(竹简)罢了。(关键字:于:对于。取:选取,采用。策:这里作量词,相当于“片”。而已:罢了)
3.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句译:仁道的人在天下是没有敌手的,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关键字:于:在。以:凭借,依靠。至:极。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指殷纣王。伐:讨伐。何其:为什么那样,表疑问。血之流杵:血流成河,以至木杵都漂浮其上。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B、(内容理解)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一暴十寒”:比喻论证 “学弈”故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第二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精神。(“《尚书》”:举例论证)
三、本文中的成语:三十而立 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第四篇:治安学员复习用
治安复习题
《派出所群众工作》
一、单选题:
1、“直接点题”就是民警在入户走访中采用(D)的方式 A、直截了当 B、曲折委婉 C、婉转迂回 D、开门见山
2、(B)是内部扩大警种共同职责的外延,形成职能交集,互补薄弱环节。A、直接点题 B、协同联访 B、服务切入 D、情况分析
3、社区民警入户走访的常用方法(C)A、情况分析 B、适当处理 C、服务切入 D、因地制宜
4、刑事案件立案后1个月未侦破的、行政案件在受理后(B)内未办结的,应及时回访一次。A、7日 B、15日 C、10日 D、30日
5、民警应对群众不良心态的基本方法(A)
A 认真聆听、耐心讲解、宽容接纳、重视群众利益。B 漠视群众利益、忽视对方感受、轻视群众、情绪失控。C 换位思考、自我控制、转换思维、配合协作。
D 体察对方情绪、自我控制、分配注意力、团队支持。
6、民警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B)A 自我,忽视对方感受 B 理性看待警民关系 C 漠视群众利益 D 轻视群众
7、醉酒滋事处臵应注意什么要点(D)A 根据群众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
B 对闹事对象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暴力倾向以劝为主,以适当的方法将闹事者劝离现场。C 对一般的醉酒滋事者,可使用约束带、辣椒枪等必要的警械,迅速制服对象。D 民警在处臵酒后闹事过程中必须强化证据意识,将相关证据及时固定。
8、“窗口”民警群众工作的特点(C)
A 倡导新的服务理念、构筑规范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措施。B 推进警务室建设是警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C 服务性与行政性紧密关联、警务化与人性化融为一体、实体化与感受性互相交织。D 推进公开公平公正是警务工作的特点。
9、开展社区群众工作的主要特点(D)A辖区群众因子女教育问题求助 B 辖区群众因日常生活困难的求助
C 外来困难人员的求助、其它情形的求助
D 行为的示范性、情理的交融性、工作的细致性
10、接警中的群众工作方法(C)
A 使用规范性语言、使用告知性语言、使用解释性语言。B 换位思考、调整情绪、分配注意力、配合协作。
C 以人为本,主动热情、耐心倾听,善于引导、换位思考,体贴入微。D 体察对方情绪、自我控制、转换思维、团队支持。
11、“窗口”民警工作的基本要求(D)
A 改善视觉形象,提高群众对“窗口”形象的观感度 B 改善办事条件,提高群众对“窗口”办事的方便度 C 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对“窗口”服务的满意度 D 倡导新的服务理念,构筑规范的服务体系
12、路面治安巡逻工作的特点(A)
A 环境的复杂性、案件的突发性、案情的变异性、处警的紧迫性。B 执法为公,执政为民
C 贴近群众,为民办事
D 报警人员的复杂性、处警的多样性、接警的规范性。
13、处警中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A)A 耍特权、行为简单粗暴、态度冷漠 B 态度冷漠或不负责任 C 行为消极或不作为 D 随波逐流,犹豫观望
14、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杨佳袭警案和近期发生的石首事件这几个案件共同特点是(B)A 暴力程度较轻,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B 暴力手段明显,具有很强的社会负面效应 C 发生原因偶然,没有规律可寻
D 没有威胁当地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15、治安调解中的群众工作方法(D)A.依法办案、维护群众利益、树立良好形象。B.增强宗旨意识、公正执法、改进工作作风。
C.掌握案情,理清责任、清楚当事人底线、调整当事人心里预期、取得当事人的认同。D 依法依规调解、全面调查取证、贯彻调解原则、运用调解技巧。
16、路面治安巡逻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维护路面(B),预防和打击路面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A 环境的复杂 B 治安秩序 C 案件的突发性 D 案情的变异性
17、信访群众的常见心里(D)A混闹型、诬陷型 B 咨询型、参政型 C 从众型、维权型
D.不平心里、求助心里、信任心里、惧怕心里、自尊心里。
18、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C)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A 增强宗旨意识 B 公正执法 C 依靠群众 D 改进工作作风
19、及时有效地调解群众纠纷,是民警接处警时常见到的(A)A工作内容 B法律规范 C处警措施 D 多种多样
20、处理信访案件,是基层民警开展(A)的一项重要任务。A 警务活动 B 侦查办案 C 大走访 D 治安调解
二、多选题:
1、社区民警入户走访的原则(ABC)。
A、积极主动的原则 B、深入细致的原则 C、实事求是的原则 D、换位思考的原则
2、入户走访的基本环节(ABCD)
A、走访准备 B、入户交流 C、情况分析 D、适当处理
3、交通事故先期处臵应注意哪些要点(BC)
A 对没有造成人伤的可适用简易程序的交通事故,民警首先责成当事人交出驾照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记录登记后让其保持现场原样,待交警到场后移交交警处理。
B 对没有造成人伤的可适用简易程序的交通事故,民警首先责成当事人立即撤离现场,疏导、恢复交通,可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记录目击证人的姓名、住址、联络方式,待交警到场后移交交警处理。
C 遇到有人受伤等不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民警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组织抢救伤者,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交通秩序。控制交通肇事人,将无关人员疏散至道路以外。
D 遇到有人受伤等不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民警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组织抢救伤者,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等待交警到场后移交交警处理。
4、接警中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ABD)A 态度冷漠或不负责任 B 行为消极或不作为 C 接警途径的多样性
D 缺乏调解群众纠纷的方法
5、民警与群众沟通中的不良心态(ABCD)A 自私,漠视群众利益 B 自我,忽视对方感受 C 自大,轻视群众 D 易怒,情绪失控
6、经济纠纷或民工讨薪,当事人报警的处臵应注意哪些要点(ACD)
A 民警到场后应建议双方向法院诉讼、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咨询或到相关区的劳动监察大队解决。B 双方情绪激动,对周围群众破口大骂造成恶劣影响的,应通知特警到场实施控制。
C 如需法律咨询或援助的,可寻求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的帮助,或直接向法院起诉。D 发生斗殴滋事的,故意损坏公司财物等违法行为的,应将当事人双方带回公安机关处臵。
7、处警中的群众工作方法(ABC)A 讲群众听得懂的话 B 办群众得实惠的事 C 做群众信得过的人
D 增强对工作压力的耐受性
8、预防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工作方法(ABC)A 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 B 依靠群众收集情报信息 C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D 态度要热情
9、侦查终结后的群众工作方法(ABC)A 及时归还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品 B 告知当事人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C 妥善处理案件的善后工作 D 缺少对受害人的人文关怀
10、妨碍警察执行公务的处臵应注意哪些要点(ABCD)
A 及时、果断制服妨碍公务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必要时,可以依法使用警棍、“辣椒水”等警械。B 向指挥中心汇报,必要时请求指挥中心增援。
C 出示工作证件并进行口头传唤,违法犯罪嫌疑人拒绝传唤的,予以强制传唤,并可使用手铐、警绳等警械。D执法规范,语言文明,防止激化矛盾,授人以柄
三、辨析题(错的请说明理由)
1、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居住着信仰有差异、民族混杂或者都是依赖着这个地域生存、谋生的公众的地理区域。简言之,社区就是“地区社会”。(X)
答案: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居住着信仰相同、民族接近或者都是依赖着这个地域生存、谋生的公众的地理区域。简言之,社区就是“地区社会”。
2、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安工作的光荣传统,它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
3、警察言语交际与一般言语交际相比,具有言语交际主体的特殊性,言语交际客体的一般性,言语媒价特点的说理性、媒略性(X)
答案:警察言语交际与一般言语交际相比,具有言语交际主体的特定性,言语交际客体的特殊性,言语媒价特点的说理性、媒略性。
4、在侦查办案中,只要抓获犯罪嫌疑人就可以了,群众工作可有可无。(X)
答案:人民群众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力量源泉,在侦查办案中,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5、治安调解的实质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做得好,调解就能顺利达成协议。(√)
6、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纠纷和尖锐激化的产物,它有突发性到紧迫性发展的过程(X)
答案: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纠纷积累和尖锐激化的产物,一般都有一个从起因、酝酿到发生、发展的过程。
7、在侦查办案中,只要抓获犯罪嫌疑人就可以了,群众工作可有可无。(X)
答案:人民群众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力量源泉,在侦查办案中,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8、110处臵中需要增援警力的,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也可以直接向所领导汇报。(X)答案:110处臵中需要增援警力的,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
9、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X)
答案: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都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0、干群关系是社区警务的关键之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警务的成败。(X)答案: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关键之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警务的成败。
四、案例分析
【案例1】受害人万某在某市广场乘车时遭遇车上3人殴打、捆绑,抢走了当兵的十几年的积蓄6万多元,万某当即向甲派出所报案,甲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也没有采取措施。在此后3个月里万某先后4次赶往甲、乙两派出所(甲派出所最初受理该案),2次电话向市局指挥中心投诉,但是,两派出所均推来推去不立案,甲派出所的理由是案发地在乙派出所,由乙派出所管辖为适宜,且经请示市局指挥中心指定由乙派出所管辖;乙派出所的理由是该案最初受理是甲派出所,且该案的犯罪行为地也在甲派出所辖区。
问题:请你对本案的处理进行分析,应该如何受理?
案例分析:
1、由于该案是一起特大的抢劫案,甲派出所受理后,应当及时勘查现场以及采取追缉堵截犯罪嫌疑人等紧急措施,而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移交案件上;
2、乙派出所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定其管辖后仍不接受该案,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案例2】2010年8月15日,在天钥桥路避风塘餐厅同时为一个案例有二个报警,第一个报警称:有二个顾客在该餐厅就餐不付钱要走。第二个报警讲,该餐厅是个黑店,要求公安机关取缔。民警到场后,双方争吵不休,一方还同民警发生冲突,一个是日本人,还有一个是上海翻译,他们讲民警包庇店方,而店方在旁静观,一定要民警帮助索讨餐费,否则要投诉民警不作为。民警要求双方到派出所解决,顾客一方就是不愿去,并同民警推搡起来。这起看似简单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民警还会受到不法侵害。
在处理本案过程中有两种要求:一种要求,店方要民警帮助索讨餐费,另一种要求,顾客指认该店是黑店,要求民警取缔。问题:你对上述两种要求有何看法,为什么?你认为是否可以用强制传唤?
案例分析:
1、该案属于经济纠纷,双方愿意调解,民警可以搭建平台,进行调解。如双方或有一方不愿调解,应该记录好双方地址,通知双方可到法院起诉;
2、是否黑店,举报方应该到工商局投诉;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民警没有理由传唤双方到所。
【案例3】:2010年10月20日上午,一位老人神色慌张地来到派出所查寻已经失踪一周的女儿的下落。值班民警小李冷冰冰地回答:“我们也只能发协查通报,至于找到找不到可说不定。再说你女儿都十八了,应该知道与你联系,不联系我们也没办法。现在有些搞传销什么的,或是被人叫去干什么其他行业,真是难说,你还是耐心等待等等吧。”“你知道每天都有很多人报失踪,我们就只能向相关派出所或分局发出协查通报,如果有消息就会联系你们,如果没有联系也就没有办法。你回去等等吧,我这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呢!
问题:请你对本案的处理进行分析,应该如何受理?
案例分析:
1、在本案中,接警民警在处臵警情时,说话不讲分寸,态度较为生硬,从主观上就不愿意去做细致的分析和走访工作,不能用相关业务术语为群众作解释。
2、在群众面前讲一些与民警身份不符、影响公安机关整体形象的话,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3、民警规范做法。
【案例4】2010年8月的一天上午,某农贸市场的两位个体商户为生意上的争执发生扭打,受害方被打得鼻青脸肿,在医院住院治疗数日后出院。经做工作,双方都愿意接受公安机关的调解处理。在确定损害数额时,经到医院进行核查发现,受害方在住院期间先后四次配用不属于治疗所需要使用的补品药物,价值达3100多元,占总医疗费用的50%以上。
问题:你是调解民警,如何处理?
从本案中,当事人双方特别是赔偿方往往会对损害数额提出异议,事实上,也存在一些受害方通过弄虚作假,提高数额来提高赔偿数额的现象。因此,要注意收集,甄别用以确定损害数额的证据材料,以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案例5】某地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所在公安机关发布悬赏通告称,有提供线索破案的给3万元人民币奖金。梁某看到通告后,立即给公安机关提供了犯罪嫌疑人李某的有关信息,后来公安机关据此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案件侦破后,梁某去向侦查办案机关要奖金,侦查办案机关一直拖着不给,过了6个月,万般无奈的梁某只好向上级公安机关投诉。
问题:你如何看待悬赏诺?
案例分析:公安机关履行诺言,恪守信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条件,在本案中,梁某为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协助警方破获了案件,公安机关就应当及时给予奖金;这不仅是对梁某治安积极性的一种肯定,也能对今后调动群众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产生示范效应。
第五篇:复习用英语怎么说
复习用英语怎么说
动词review;revise
词组go over;brush up
名词revision;review
review,比如In preparing for the final examination,she reviewed all the notes she had taken.为准备期末考试,她把所有的笔记都复习了一遍。
I will review lessons this afternoon because of the exam.为了考试今天下午要复习功课
review for the final exam.to do some revision for the final exam
为了期末考试而复习